文华胡同 发表于 2016-10-2 08:13:57

《北京中轴线》

本帖最后由 文华胡同 于 2018-10-13 20:06 编辑

《北京中轴线》


北京新中轴线    南起河北 廊坊永清白塔寺--南中轴路--北京烟墩--外城永定门--中轴线东天坛--中轴线西先农坛--天桥--前门大街(天街)--内城正阳门箭楼--中国零公里标志--正阳门前门--毛主席纪念堂--人民英雄纪念碑--天安门广场,西侧人民大会堂、东侧国家博物馆--天安门外金水桥、天安门,西侧社稷坛(中山公园)、东侧太庙(劳动人民文化宫)--端门--午门--内金水桥--太和门,穿过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坤宁宫--神武门,进入景山万岁门--崎望楼--翻过万岁山万春亭--九楼牌楼--寿皇殿砖城门--戟门--鼓楼--寿皇殿,直抵地安门大街--燕翅楼。过什刹海-万宁桥[后门桥]、路西有火德真君庙、经鼓楼--钟楼--到达鼓楼外大街(原北中轴路)。在2003年新开辟的北中轴路两边有北京科技馆、歌华大厦、总参谋部直达北土城原来的熊猫环岛。西侧有中国民族博物馆,过北五环就是奥林匹克公园,东侧是国家体育场(鸟巢)、西侧为国家游泳馆(水立方),中轴线东侧有玲珑塔和北京最高的观光塔—奥运塔。进入奥运森林公园正北就是仰山,山顶上就是北京中轴路仰山坐标点——北京新中轴线的最北端,从永清白塔寺到奥体中心仰山直线距离80公里!



   


 北京的中轴线向南北两侧延伸,连接北起奥林匹克公园,南至南五环外的广阔地区。一条名为“欢乐颂”的中轴线将把北京传统中轴线大大延长,并按地域分成“时代轴线”、“历史轴线”、“未来轴线”等景区各具特色的各段。

文华胡同 发表于 2016-10-2 08:21:10

   北京历史上的中轴线是指明、清北京城的中轴线,北京的城市规划具有以宫城为中心左右对称的特点。北京的中轴线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长约7.8公里。从南往北依次为,永定门,前门箭楼,正阳门,中华门,天安门, 端门, 午门,紫禁城, 神武门,景山, 地安门,后门桥,鼓楼和钟楼。从这条中轴线的南端永定门起,就有天坛、先农坛;太庙、社稷坛;东华门、西华门;安定门,德胜门以中轴线为轴对称分布。中国著名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曾经说:“北京的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线的建立而产生。”永定门、中华门、地安门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拆毁,而永定门城楼是重新修建的。这条中轴线连着四重城,即外城、内城、皇城和紫禁城,好似北京城的脊梁,鲜明地突出了九重宫阙的位置,体现封建帝王居天下之中“唯我独尊”的思想。沿路古今风景多多,一显皇城千年风范!(从南苑路三营门到奥体公园仰山全长25公里)   现在,我们一览纵观北京城长达八十公里的中轴线,尽显古今中外、中华风采!

文华胡同 发表于 2016-10-2 08:29:32

0-01河北 廊坊 永清白塔寺   在河北廊坊,大辛阁乡的白塔寺远近闻名,寺因塔而名,寺中辽代所建的白塔与北京的天安门坐落在同一条中轴线之上,塔它是我国北方仅存的两座辽代石塔之一。被誉为“东方奇观”。   白塔寺,全称是辽代白塔龙泉寺,位于永清县大辛阁乡大辛阁村,村南一公里处。北京出发走京开高速,出来后向东往永清方向到大辛阁村,再向南一公里就到了。原址的龙泉寺历史年代久远,具体建造时期无记载,但据清乾隆年间《永清县志》记载:县西南大辛阁村龙泉寺一名龙演寺,金碧剥落,西阡有白石塔一通。1999年该寺重建,现该寺占地近100亩,建筑面积13320多平方米,呈现三进建筑形式,最北弘法楼三层的卧佛是北方地区最大的一尊。   寺内塔高6米,最大宽度有1.8米,由塔身和基座组成。塔身上端是一个13层的八角屋檐,每一层的边缘都有石孔是为系铃所用,塔身下端是一个八面的石柱,正南一面是浮雕的龙门陵,左右两侧为武士门神浮雕,正背面是一尊坐势的佛像,其他各面都尚有模糊的碑文。它的基座为须弥座式,在束腰处雕有花卉和神兽。它是我国北方仅存的两座辽代石塔之一,是河北省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华胡同 发表于 2016-10-2 08:30:16


文华胡同 发表于 2016-10-2 08:32:11

00-02-南中轴路-大红门路      南中轴路位于中国北京市,属于一级公路。南中轴路是一条贯穿北京南城的高标准交通干线。南中轴从前门向南经天桥、永定门,最终到达三营门。南中轴和104国道重合。新南中轴路在南苑机场以南到京冀界。北京地铁8号线,又称奥运支线,未来将贯穿南北中轴线。









文华胡同 发表于 2016-10-2 08:34:14

00-02-燕墩    燕墩又称“烟墩”,是一座上窄下宽、平面呈正方形的墩台,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永定门外铁路桥南侧。始建于元代,据文献记载,元、明两代北京有五镇之说,南方之镇即为燕墩。因南方在“五行”中属火,故堆烽火台以应之。燕墩在元代始建时,只是一座土台,至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北京修筑外城时,才包砌以砖。燕墩上竖有清乾隆皇帝御制碑一座,是北京著名碑刻之一,1984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日下旧闻考》记载,“燕墩在永定门外半里许,官道西”。    清代杨静山的《燕墩》诗中有云:“沙路迢迢古迹存,石幢卓立号燕墩。大都旧事谁能说,正对当年丽正门”。    在清朝时,燕墩成为了民间燕京八景之一——石幢燕墩。这一景是民间燕京八景中还存在的一景,实属罕见。燕墩始建于元代。据文献记载,元、明两代北京有五镇之说,南方之镇即为燕墩。因南方在“五行”中属火,故堆烽火台以应之。燕墩在元代始建时,只是一座土台,位置在大都丽正门外。至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北京修筑外城时,才包砌以砖。    燕墩是一座下广上狭、平面呈正方形的墩台,台底各边长14.87米,台面长13.9米,台底至台面高约9米。台顶四周原有高约1米的女墙,现已毁没。墩台西北角有石门两扇,入门后拾阶可登,历45级,通达台顶。台顶正中是一座正方形石坛,坛上立方石碑一座,高约8米。碑下部为束腰须弥座,台座四周各雕花纹五层,分别为云、龙、菩提珠、菩提叶等图案,束腰部分用高浮雕持法精雕出24尊水神像,均袒胸裸足跌座于海水之上,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充分显示出古代工匠精湛的雕刻技艺。    碑上部覆盖四角攒尖顶方形碑盖,四脊各雕出一龙,龙身作波曲奔腾状,龙昂首上扬,似欲飞奔夺宝顶。碑体南、北面分别镌刻乾隆十八年(1753年),汉、满文字对照的《御制皇都篇》和《御制帝都篇》,皆出自乾隆手笔。它以益誉的文笔,磅礴的气势,赞美了北京险要的地理形势、国泰民安的情景,溢满为封建王朝歌功颂德的内容。燕墩碑文是记述北京幽燕之地的徽记,堪称为北京的史记篇。

文华胡同 发表于 2016-10-2 08:35:12


文华胡同 发表于 2016-10-2 09:25:07

01-1永定门   永定门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寓意为“永远安定”。城楼为两层,面阔五间(24米),进深二间(10.5米),绿琉璃剪边灰筒瓦重檐歇山顶。城楼下为城台,前为1544年增建的瓮城,东西宽42米,南北深36米。
   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永定门重建,将城台加高至26米,重建瓮城,在瓮城正面增建单层箭楼(辟两层箭窗)。箭楼规制甚小,面阔仅三间(12.8米),进深一间(6.7米),单檐歇山顶灰瓦。瓮城为方形,东西宽42米,南北深36米,外侧两端抹为圆角。箭楼辟两层箭孔,南面每层7个,东西每层3个。箭楼城台下辟单孔券门。上世纪50年代,面对城市建设与古城保护的矛盾,认为北京古城“完全是服务于封建统治者的意旨”(引自1953年11月,《改建与扩建北京市规划草案的要点》)之说占了上风。故从1950年始,永定门瓮城城墙被陆续拆除。    1957年,又以妨碍交通和已是危楼为名,将城楼和箭楼拆除。   2004年北京永定门城楼复建,其中瓮城和箭楼尚修建,成为北京城第一座复建的城门。

文华胡同 发表于 2016-10-2 09:25:25


文华胡同 发表于 2016-10-2 09:25:47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查看完整版本: 《北京中轴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