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标题: 北大荒记忆系列 ( 共16组 ) 待续 [打印本页]

作者: 宛凌迅    时间: 2014-7-24 08:51
标题: 北大荒记忆系列 ( 共16组 ) 待续
本帖最后由 宛凌迅 于 2014-8-1 08:53 编辑

北大荒记忆系列之十——野趣帽儿山(压缩版)

     ./文宛凌迅)
帽儿山滑雪场是本次世界大冬会的三个主会场之一。其实帽儿山景区的山水风光要比大冬会上的少男少女们更幽更美。可在此之前却很少有人知道帽儿山,其原因是当地政府始终没能筹到足够的资金开发这片处女地。也正因如此,帽儿山地区才保持了她那原始自然的风貌以及纯朴和谐的民风。
   如果你厌倦了都市的喧嚣,想逐出心底的浮躁;如果你工作压力太大,想放松一下身心;如果你心理抑郁,想重新找回向上;如果你情感失落,想摆脱烦恼,那我劝你来帽儿山小住,体验野趣,把身心融入自然,感受当地民风,也许你就会忘掉名利,淡化自我,让灵魂净化超脱。
帽儿山地区属长白山系的张广才岭余脉,北靠松峰山自然保护区,行政区划属黑龙江省尚志市管辖,距哈尔滨市区100公里,小气候特征明显,年平均降水比哈尔滨市区偏多,夏季凉爽,冬季漫长。辖区内山峦起伏,森林广袤,生态系统极其完好。其间散落着几个自然村屯,人烟稀少,自给自足,夜不闭户。因尚未开发,相对闭塞,民风及其纯朴。当地没有正规旅游接待部门,游客来此,都在百姓家中随遇而安,饭菜基本自产,多为本地山货,无任何污染。因此那里就成了都市人野趣休闲的绝佳去处。
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帽儿山地区虽在中国版图上名不见经传,但在本地确实有些名气,整个景区青山依旧溪水环绕植被完好。
这里有云雾缭绕的莽莽大山,有清澈见底的大小溪流,有一望无际的原始次生林,有寂静神秘的山涧幽谷。这里的春天满眼翠绿鸟语花香;夏季,林木茂密蔽日遮天;到了金秋五花遍山红枫一片;进入严冬便是万簌俱寂林海雪原。无论你登高远望还是走进谷底,无论是春光夏日还是金秋寒冬,无不让你难舍难离流连忘返。虽然它没有太行那么磅礴,也不如黄山那么险峻,又不及峨嵋那么挺拔,更不像五岳那么名扬四海,但它就像当地山民说的那样:它有灵气,不然道家为何在此开光设庙。本地山民很少听说有谁生病,都称他们那里是神仙住的地方。
仲夏时节,如果你赶上这里的雨天,远山近树层层叠叠,随着行云流水,景色时隐时现,似丹青,如水墨,另有一番情趣。当你步入林地,一股清风爽气浸入肺脾,荡涤浊流,让你顿感活力倍增心旷神怡。
站在帽儿山脚下仰视,山峰耸立,昂首傲然,它的庄严与凝重会让你为它肃然起敬。登上峰顶,映入眼帘的是由近及远、由浓变淡的黛青色,一直向远方铺展到天边,最后消失在云霭之中,你会领略到它的博大而为它自豪。逆光下的无际山岚有时如波光涟漪,有时像汹涌波涛,尤其当水气如轻纱弥漫其间,你能领略到它的潇洒飘逸而为它赞美。莽莽群山走过无数的沧桑岁月却依然如故,你能感悟到它的亘古永恒而为它讴歌。这时候的你已经升华为一片叶,一棵草,甚至一滴露,所有的不快都随着这超凡脱俗的淡淡心境而消失得无影无踪,剩下的便是飘飘欲仙的梦境了。
还有山间林地中那随处可见的白桦,尤其让人情有独钟。她们有的连片成林,有的孤独自守,远望整齐划一,进看错落有致。白桦通体雪白,体态优美。世人都说高大挺拔的松柏是山野中的俊男,那么婀娜多姿的白桦真可谓那里的林中少女了,不论谁来帽儿山野趣,都忍不住地多看上她们几眼,就像我们在马路上遇到靓丽美女一样。
早春时节的白桦少女羞涩而含情脉脉,新枝尚未萌出,叶芽却已翠绿,纯青自然楚楚动人,不需任何修饰就已让人百看不厌,偶尔有春风拂过,舞姿朴实婀娜;夏日来临,白桦少女又增添许多姿色,她体态丰满略显成熟许多,细嫩的枝条上缀满了鲜绿的翠叶犹如华丽衣着,面对漫山遍野的草地鲜花,她像女王那么从容自若;时至金秋,白桦少女一改往日装束,金灿灿的黄叶油亮闪光,映在蓝天之上仿佛披金戴银,看上去更加典雅华贵。恰巧一朵白云从天而落,此时的白桦少女俨然就是一个身披婚纱的待嫁新娘;冬日里的白桦少女也从来没有因为严寒而失去她的风采,在风雪中她依然高傲矜持,将自己的雪白身躯融入银装大地,用无言的舞姿呼唤着春天的到来,寂静萧条的雪野也正因为有了白桦才显露出一派生机。
帽儿山地区的中心区域也是东北林业大学的试验林场,国家级森林公园,区内设有多处东北林大的试验基地,常年有林大师生在此从事教学、科研和实习活动。因此,来帽儿山野趣的同时,都市人还能通过参观东北林业大学的科研和教学基地,生动而直观地从中学到有关动植物分布和生长习性方面的知识,培养我们的环境和生态意识,尤其对中小学生和青年一代,意义深远。
帽儿山景区一年四季都可游览,尤其夏、秋最佳。

/文发表在2004年1期《旅行者》、2004年12期《人与自然》。

1、远眺帽儿山主峰.jpg (86.72 KB, 下载次数: 0)

1、远眺帽儿山主峰.jpg

2、神仙居.jpg (90.46 KB, 下载次数: 0)

2、神仙居.jpg

3、一类水 可直接饮用.jpg (105.45 KB, 下载次数: 0)

3、一类水  可直接饮用.jpg

4、水墨丹青.jpg (95.67 KB, 下载次数: 0)

4、水墨丹青.jpg

5、水墨丹青2.jpg (74.79 KB, 下载次数: 0)

5、水墨丹青2.jpg

6、白桦林.jpg (162.74 KB, 下载次数: 0)

6、白桦林.jpg

7、我从大山走来.jpg (132.46 KB, 下载次数: 0)

7、我从大山走来.jpg

8、密林深处的阿什河源头.jpg (116.57 KB, 下载次数: 0)

8、密林深处的阿什河源头.jpg

作者: 黑土阡陌    时间: 2014-7-24 10:46

图文并茂,令人神往!
作者: 苦辣酸甜    时间: 2014-7-24 12:28
本帖最后由 苦辣酸甜 于 2014-7-24 12:30 编辑

      还是上班时,去过帽儿山野油,看楼主的照片那么漂亮,可见今日帽儿山今非昔比了。


作者: 宛凌迅    时间: 2014-7-27 08:54
标题: 北大荒记忆系列之十一——乡居悠悠
本帖最后由 宛凌迅 于 2014-7-27 08:56 编辑

  乡居悠悠(文字简化版)图/文 :宛凌迅
   人类生命进化过程的初始是从自然中走来,最后又在自然中逝去,周而复始。其整个过程承载着人类与大自然的全部关系。虽然人类的进化历程已经到了能够适应现代都市环境的阶段,但其对大自然的原始依赖却未完全摆脱,人与自然的亲和力是人类从远古进化过程中遗留下来的本性,在每个人的生命过程中都曾不断显现。所以,长期生活在都市里的人们,一但走进乡间、野外、大自然,就顿感亲切,仿佛重获新生,好像身上所有的累赘都卸了下来,有一种自由感、解放感,安全感。如果再小住几日,或能长期幽居,置身乡间绿野,寄情于碧水青山,让清风荡涤肺腑,让天籁拨动心弦,让灵魂在大自然中得到充分净化,让情感在平静中得到升华,那么,人们就会返朴归真,重新定位自我, 还你一个平静安详的快乐生活。

   大概因为如此,时下,都市里的一些有闲阶级正在尝试选择到僻静乡间闲居小住或长期幽居。或人在江南,去北国避暑;身在北国,到江南御寒。笔者好友老徐先生早年大学毕业,就职政府机关,总觉得碌碌无为,便选择自己创业,十几年下来,虽说事业有成,可终因过劳总觉得身心疲惫。

   某次去乡间度假,感觉颇佳,受其启发,一年前在风光秀丽的僻静山乡四合屯购置茅舍两间,闲暇时就来住上几日,时间一久,深为当地柔情山水和纯朴民风所动,后来索性放弃都市生活长期在此旅居乡间。

   四合屯四面环山,置身其中,好像被青山绿水亲吻拥抱;再登高远眺,无际山峦绿海涛涛;步入幽谷,春日滴翠、夏时苍茫、秋阳枫槭红艳,冬春时节报春花开遍山野。

   面对名山大川,立于天地之间,好像在和江山对话,把灵魂融入浩瀚自然,此时顿感心胸开阔,凡人都会浮想联翩,从而认识宇宙万物,领会博大自然。宇宙演化厉时百十亿年,地球诞生也过四十亿年。可人生在世多说百岁,相对地质变迁不足一瞬之间。再回顾百味人生,重新审视自我,何必你争我夺。只有一改往日世界之观,恢复善良本性,才能淡泊人生宁静志远;才能善待草木万物体察人间冷暖;才能正确对待物质金钱;才能公而忘私心系百姓;才能抵御诱惑忘掉贪婪;才能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才能致力于世界大同关注环球同此凉热。

   其实地球不过是外星人的一个自然保护区,我们人类不过是保护区里的一种野生动物罢了。

   为使农家小院多些清爽,增添绿色,老徐夫妻二人在房前屋后亲手种上些许果蔬花草,有心无心顺其自然随意侍弄,借此润滑关节,舒展筋骨,既无大劳,也不懒做。进入夏秋,园中花草五彩缤纷暗香浮动,满园生机其乐融融。房前还有小溪潺潺流过,不时岸边垂钓小坐,眼见水草翻动树影婆娑,心随风起杨柳婀娜,虽说从无大鱼上钩,却早已乐在其中了。二人整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头顶蓝天,脚踩大地,与大山促膝谈心,和小溪窃窃私语,耳不闻汽车轰鸣,眼不见市井烦乱,布履草帽,肥裤宽衫,平平静静地安享田园,从此再也不提物质的好于差,只求心境的俗与雅,第一次感到安静实在是一种享受,平凡又是那么的美好。亲友闻讯也不时前来聊天闲坐。夫妻一住就是一年有余,再看老徐,精神饱满气血畅通,满面红光平静从容。再问起日子,喜欢简单生活;说到人生,顺其自然;提及金钱,够花就行;谈到企业,多多回报社会;聊起社会,最关心的是失学儿童。

   还是原来那个老徐,为何从前身心倍受煎熬?是对事业的追求还是对金钱的渴望?是虚荣心还是工作狂?其实都不是,只是他那颗浮躁激荡的心在平静而和谐的乡村生活中安静了下来,受大自然的感召恢复了人的本性,让平凡更加平凡罢了。

天光云影山水环绕,
乡居悠悠长生不老。

发表在2005年2期《绿色世界》期刊

1、乡间小住.jpg (235.67 KB, 下载次数: 0)

1、乡间小住.jpg

2、房前屋后菜园子.jpg (195.77 KB, 下载次数: 0)

2、房前屋后菜园子.jpg

3、体会农事.jpg (201.02 KB, 下载次数: 0)

3、体会农事.jpg

4、瓜果满架,清凉爽口。.jpg (258.61 KB, 下载次数: 0)

4、瓜果满架,清凉爽口。.jpg

5、回到人间.jpg (239.98 KB, 下载次数: 0)

5、回到人间.jpg

6、亲友闻讯后,也时常前来闲谈小坐。.jpg (188.59 KB, 下载次数: 0)

6、亲友闻讯后,也时常前来闲谈小坐。.jpg

作者: 苦辣酸甜    时间: 2014-7-27 16:27
本帖最后由 苦辣酸甜 于 2014-7-27 16:28 编辑
宛凌迅 发表于 2014-7-27 08:54
乡居悠悠(文字简化版)图/文 :宛凌迅
   人类生命进化过程的初始是从自然中走来,最后又在自然中逝去, ...
人回到了大自然,心态也变的平和了。



作者: 鹤鸣    时间: 2014-7-29 14:45
退休后的生活适合自己就开心!

作者: 宛凌迅    时间: 2014-7-29 20:07
苦辣酸甜 发表于 2014-7-27 16:27
人回到了大自然,心态也变的平和了。

谢谢苦辣酸甜。我也不知道为啥平和了,也许老了,不求上进了。
作者: 宛凌迅    时间: 2014-7-29 20:11
鹤鸣 发表于 2014-7-29 14:45
退休后的生活适合自己就开心!

那就得寻找适合自己的活法,你说呢?其实开不开心都得过,那就尽量开心点吧,我就是这样打发日子。
作者: 苦辣酸甜    时间: 2014-7-29 20:34
本帖最后由 苦辣酸甜 于 2014-7-29 20:38 编辑
宛凌迅 发表于 2014-7-29 20:11
那就得寻找适合自己的活法,你说呢?其实开不开心都得过,那就尽量开心点吧,我就是这样打发日子。 ...
     经历了那么多,其实一开始还是没想明白。也许你不相信,我想明白还不到二年。从此怎么高兴怎么活,朋友们都支持我这种活法,很羡慕我。比如昨晚我去巴洛克看知青演出就很开心。31日和1日还有两场演出,你喜欢摄影,应该来看看,把知青的风彩照下来。


作者: 宛凌迅    时间: 2014-8-1 08:28
苦辣酸甜 发表于 2014-7-29 20:34
经历了那么多,其实一开始还是没想明白。也许你不相信,我想明白还不到二年。从此怎么高兴怎么活,朋 ...

谢谢苦辣酸甜。是应该去看看、拍下来,只是路途不近,购票也难,加上上下车的折腾,兴致也得打折扣。
作者: 宛凌迅    时间: 2014-8-1 08:35
标题: 北大荒记忆系列之十二——老知青重游故地北大荒 图/文...
本帖最后由 宛凌迅 于 2014-8-1 08:40 编辑

老知青重游故地北大荒
(宛凌迅一次农场回访的随笔1998728日)

   六十年代末的黑龙江省有大小国营农场和生产建设兵团一百多个,加上插队,那时的黑土地共接纳了来自上海、北京、天津、哈尔滨等城市的知青上百万。他们远离父母、远离亲人、远离家乡,在这个陌生的土地上一起生活,一起学习,一起战天斗地,朝夕相处,虽说当时的生活极其艰苦,但凭着一腔热血,他们仍然快乐着。

如今的老知青们都已年过半百了,而且大多已从岗位上退了下来。这时,北大荒那段刻骨铭心的记忆就时常唤起他们对那片黑土地的无限眷恋。每当老知青聚会时,他们曾经生活过的那片黑土地就成了中心话题。尽管当年他们曾无数次地诅咒、怨恨过它,可他们还是一路风尘、成群结队地回到那片难以忘怀的故土。时下,老知青重游故地已经成了知青界的一股潮流。据黑龙江省农场总局的一位干部反映,近些年老知青回访北大荒已经常态化。为使老知青能找回当年的感觉,有些农场在改造场容时,尽量保留原貌,以便让老知青能重温旧梦。

在这里,三十多年前的生活场景一幕幕地展现在眼前。还是那道山,还是那片水,还是那趟房,还是那铺炕,最让人动情的还是那些曾经一起战天斗地亲如手足的当地百姓,只有老知青才能感悟的那种情怀难以言表,仿佛找回了当年。他们激动着、兴奋着、诉说着、回忆着,有伤感、有忧郁,或失落、或茫然。此时此刻,他们的身心统统化为乌有,只有灵魂还在当年的时空里回荡。

那年,初入人世的风华少年还一身稚气,带着对北大荒的好奇和梦想,意气风发地告别了父母亲朋,踏上了人生最艰难的旅程,一路上畅想着人生,描绘着未来家园的美丽图景。当他们看到了从未见过的浩瀚原野如此美丽,他们陶醉了,以为美好生活从此开始。就这样,他们来到了这个美丽而残酷的东北边疆。

可让他们始料未及的是日后的岁月异常艰辛。面对苍茫大地,面对苦难生计,面对繁重劳作,面对文化生活的匮乏和思想意识的封闭,他们显得那么弱小,那么单薄,那么无助,那么不堪一击。他们甚至感到绝望。但青春意味着向上,在青春的集体里充满着青春的气息和强大的生命力。他们在泪水中慢慢地适应,在血与火的考验中一点点地成长,在磨难中渐渐地成熟。最后他们终于走出了寂寞和苦闷,成了这片土地的主人,铸就了他们有生以来最辉煌的人生经历。

北大荒为何能带给老知青那份特殊的情感回忆?除了留恋寂寞原野上那一幅幅无比壮丽的大自然图景之外,就是永远忘不掉的那段浸泡着汗水和泪水、并快乐着的人生里程。

图/文:宛凌迅  发表在2004年2期《当代旅游》

1、见到当年一起生活战斗过的当地农工格外的亲切.jpg (92.1 KB, 下载次数: 0)

1、见到当年一起生活战斗过的当地农工格外的亲切.jpg

2、在当年老战友家美美地喝上一顿.jpg (101.02 KB, 下载次数: 0)

2、在当年老战友家美美地喝上一顿.jpg

3、拜访一下多年不见的老乡.jpg (93.32 KB, 下载次数: 0)

3、拜访一下多年不见的老乡.jpg

4、在当年住过的知青宿舍前合个影.jpg (90.92 KB, 下载次数: 0)

4、在当年住过的知青宿舍前合个影.jpg

5、原来破旧简陋的种子站现在“鸟枪换炮”了.jpg (89.32 KB, 下载次数: 0)

5、原来破旧简陋的种子站现在“鸟枪换炮”了.jpg

6、当年我们亲手栽下的松树都已经长大成林.jpg (94.8 KB, 下载次数: 0)

6、当年我们亲手栽下的松树都已经长大成林.jpg

7、这是我们曾经辛勤耕种过的黑土地.jpg (85.14 KB, 下载次数: 0)

7、这是我们曾经辛勤耕种过的黑土地.jpg

作者: 苦辣酸甜    时间: 2014-8-1 10:09
宛凌迅 发表于 2014-8-1 08:28
谢谢苦辣酸甜。是应该去看看、拍下来,只是路途不近,购票也难,加上上下车的折腾,兴致也得打折扣。 ...

知青们在寻找青春的记忆和影子。
作者: 葛志坚    时间: 2014-8-4 09:43
拜读。文若诗,情如蜜,欣赏。
作者: 鹤鸣    时间: 2014-8-7 06:36
拜读十六集北大荒之作是那样的亲切,因为是我们经历过的知青年代真实的感受。

作者: 宛凌迅    时间: 2014-8-10 09:06
标题: 重复发布 此页作废
本帖最后由 宛凌迅 于 2014-8-10 09:17 编辑

重复发布  此页作废
作者: 宛凌迅    时间: 2014-8-10 09:23
标题: 北大荒记忆系列之十三——雪 乡金秋 宛凌迅图/文
本帖最后由 宛凌迅 于 2014-8-10 09:27 编辑

乡金秋
宛凌迅图/


你别以为雪乡只有到了冬天才具魅力,其实不然。去年,我约了几个影友,趁十一黄金周跑了一趟雪乡才知道,金秋时节的雪乡,其魅力绝不亚于严冬雪月,而且在中国大地,雪乡可能是大都市周边最早可以体验金秋盛景之地,如果你有兴趣,不妨随我们走上一趟。

雪乡双峰地处张广才岭之腹地,其峰峦叠嶂之中,植被多为针阔叶混交林,又极其繁茂,所以每逢金秋时节,就有梦幻一样的斑斓色彩,当你走进她的怀抱,五彩缤纷的山野在高远深邃的蓝天映衬之下,满眼都是七彩铺就层林尽染,你可能一下子被它的浓墨重彩给醉倒。

我们是乘汽车从哈尔滨出发,经五常,走雪乡公路进入雪乡的。路上,一过东方红林场便开始向山里进发,转过了几道急弯,就上了盘山公路。时间又正是霜降前后,漫山遍野的林木阔叶经历了初霜,就像喝醉了醇香甘甜的葡萄美酒,仿佛一夜之间就醉成了大红、猩红、橙黄、金黄、鲜绿。一片片,一点点,混交在青松翠柏之间,老远望去,就像画家们的巨型调色板,极目天边更像五彩云霞。盘山公路九曲十八弯,公路两侧美景一步一变。 一侧须仰视,只见蓝天白云五花遍山;一侧得俯瞰,云雾蒸腾红黄橙绿金洒一片。楸子树的叶子最为醒目,叶片大,而且呈柠檬黄色,透过阳光,金灿灿的,十分耀眼;枫树叶子是橙红的,迎着秋风兴高采烈地舞着;槭树叶子是猩红色,就像少女害羞时的脸颊。还有白桦、紫椴、橡树、黄菠萝、山榆、山里红、山海棠、黄龙松……多数叫不出名字,不下几百种,他们各有各的性格、各有各的色彩,十分微妙,你要是仔细分辨还有桃红、绯红、朱红、嫣红、西洋红,深黄、浅黄、桔黄,墨绿、翠绿、鲜黄绿等等,千变万化如火如荼,令你暗暗叫绝。

边走边赏,一路惊叹,左拐右转,七弯八折,不知不觉已近雪乡。站在高处俯视全村,印象中雪野蓝天下的大红灯笼,早已被姹紫嫣红的缤纷世界所淹没,再也没有了往日的风采。举目一望,云绕山峦,夕阳红枫,整个雪乡就是一幅壮丽无比的彩色画卷。

金秋的雪乡早晚已有了丝丝凉意,深夜的气温达到零下,山民早已为我们烧好热炕,又烫了两壶小烧,村姑翠花屋里屋外忙上忙下,东北四炖还未上桌,我就早已垂涎欲滴了。小酒之后就是东倒西歪地躺在热炕上天南地北的神侃,当然侃得最多的还是一路拍过的片子,其次就是明天的拍摄计划。

鼾声中迎来了雪乡的黎明,为了赶在日出前到达拍摄点,大家睡眼惺忪省去早餐,背起行囊即刻出发。推开房门一眼望去,满山霜叶,果然胜过二月红花。谁也不想错过拍摄时机,长枪短炮边走边拍,中大画幅抢占高点,日出前后快门声声,良辰美景尽收囊中。

据当地向导的说法,村子北边不远的几处山沟那是相当地好看,因其树种分布各异,每处沟谷的景致就各具特色,按计划当天首先向北进入头道山沟。这里分布的多是橡树,经过初霜,手掌大的叶子绿中透黄,逆光之下鲜绿鲜绿的,向导说,现在还正是时候,深秋以后橡树叶子就变成了黄褐色,不如现在好看。沿着山沟继续向北挺进,海浪河边的一片白桦吸引了我,金黄色的小叶片挂满枝头,在秋风中边抖边发出沙沙响声。白桦和橡树林中点缀着红枫与墨绿色的白皮松,红黄绿衬着蓝天白云,鲜艳夺目相映成趣。沟谷越走越深,山势越来越险,考虑返回时间,向导带我们向左翻过一道山梁,欲进入另外两条沟壑,之后再返回村里。恰巧山梁顶端有一石崖,我们攀上崖顶,视野顿时开阔,长空如洗,明净如玉,远山近树层层叠叠,或鲜红如火,或闪烁金辉,一览无余直达天际。下得山来,走进另一道山谷,明显感觉有别先前。左顾右盼上上下下都是红枫、糖槭。红枫流丹,糖槭喷火,游人一行仿佛飘在彩云之中。昏天醉地的红叶让人癫狂、令人遐想,梦里梦外沿着一条金叶铺成的小路进入另一条山谷,西面山坡墨绿黝黑一片,全是高大挺拔的黄龙松,松林遮天蔽日,林中幽暗阴森,阳光透过林叶缝隙,星星点点洒满林间空地。穿过黑松林眼前一亮,对面羊草山山坡之上,犹如醉金洒地红云似锦。回头一望,满谷流光溢彩处处黄金生辉,感觉景色之壮观天下无比。山上、岭下、小路、沟旁,硕果累累撞头,金枝红叶拦腰,红与绿相对,黄和紫互摇。这雪乡金秋真是歌的舞台、诗的季节。火样的秋林漂浮在彩云之上、沐浴在秋风之里。向导说,雨后清晨常常有雾,雾中,远看悠悠秋林犹如妙手丹青之大作;而林下草间的蘑菇真菌等另类生命就仿佛水墨之小品。松菇、花菇、香菇、草菇……一丛丛,一簇簇,一层层,一片片。还有的形只影单孤傲独守,就像童话世界里的大小精灵,在幽暗中探头探脑偷偷向外窥视。

下得山来已近黄昏,我等一行哪肯罢休!为了在天黑前赶回驻地,向导不停地在一旁催促。就这般劝阻,我们还是没等赶到驻地就已经是满天星斗了。后来的几天照旧是让大家惊喜不断。

岁月流转,弹指间又是一年逝去,在这秋风送爽满山红叶金秋时,你是否也想去雪乡尽情一下与秋山红叶的一醉方休呢?

该图/文发表在200711期《旅游天地》杂志

之二.jpg (173.07 KB, 下载次数: 0)

之二.jpg

10、采掇金秋.jpg (186.83 KB, 下载次数: 0)

10、采掇金秋.jpg

2、金色的礼花.jpg (87.19 KB, 下载次数: 0)

2、金色的礼花.jpg

5、满山霜叶二月花.jpg (172.04 KB, 下载次数: 0)

5、满山霜叶二月花.jpg

7、兴安深处有人家.jpg (177.95 KB, 下载次数: 0)

7、兴安深处有人家.jpg

8、溪水金秋.jpg (130.12 KB, 下载次数: 0)

8、溪水金秋.jpg

9、秋雾.jpg (93.22 KB, 下载次数: 0)

9、秋雾.jpg

作者: 宛凌迅    时间: 2014-8-10 09:28
鹤鸣 发表于 2014-8-7 06:36
拜读十六集北大荒之作是那样的亲切,因为是我们经历过的知青年代真实的感受。
...

被北大荒绑架了。
作者: 苦辣酸甜    时间: 2014-8-10 10:19
本帖最后由 苦辣酸甜 于 2014-8-10 10:21 编辑
宛凌迅 发表于 2014-8-10 09:23
雪乡金秋
宛凌迅图/文
               图文并茂!



作者: 葛志坚    时间: 2014-8-12 07:57
      拜读
      帽儿山的景色在您的笔下婀娜多姿,气象万千。欣赏您的文笔。
作者: 宛凌迅    时间: 2014-8-13 22:49
苦辣酸甜 发表于 2014-8-10 10:19
图文并茂!

因为未来的生计不确定,所以现在的人大多心理焦躁,文字加上图片后可读性大大提高,起码读起来感觉轻松些,对吧?
作者: 宛凌迅    时间: 2014-8-13 22:53
葛志坚 发表于 2014-8-12 07:57
拜读
      帽儿山的景色在您的笔下婀娜多姿,气象万千。欣赏您的文笔。 ...

我也许是借助了帽儿山的灵气。当你读懂了帽儿山之后,你的笔下会更精彩。
作者: 宛凌迅    时间: 2014-8-19 18:54
标题: 北大荒记忆系列之十四---冬季到北大荒去看雪
本帖最后由 宛凌迅 于 2014-8-19 18:56 编辑

北大荒记忆系列之十四---冬季到北大荒去看雪
(文字压缩版)
(图/文:宛凌迅)
父母年轻时就离开了东北老家,我还很小的时候就常听母亲提起家乡的雪,我也经常躺在那想着雪的样子,想着雪的世界…… 时光飞快,弹指间我已读进了高中。腊月二十八那天晚饭时,母亲问我春节黄金周咱们去哪?我连想都没想就说:“回老家去看雪。”

一觉醒来,列车正在东北的大地上飞驰,我向窗外望去,一片银白,偶尔能隐约见到散落在雪野上的村庄,远处是连绵起伏的山峦。列车在穿过林地时,一条小溪时隐时现,蜿蜒曲折,就好像是镶在小山脖颈下的蓝宝石项链。我想,这里的严冬竟然能在雪野上见到尚未封冻的溪流,既好奇又不可思议,这里该是赏雪的绝佳去处,此时应弃车登陆,找附近村屯小憩,翌日来此观雪。可火车上下非同汽车随心所欲,我只好心存遗憾,默默地一直守望在列车窗口。天空的色彩随着夕阳西沉平添了一片暖意,深蓝色的大地上不时有点点灯光闪烁,并时快时慢地掠过车窗。傍晚时分,随着列车播音员温和而亲切的一声 “再见”,我们终于踏上了冰城哈尔滨。

      第二天,我们乘中巴从哈尔滨出发向东南,途经五常、山河屯、向阳、旭日林场,直奔东升。一过山河屯就进入了张广才岭的茂密山林。山区的公路都是砂石土路,几场雪后就被来往车辆轧成冰雪公路,如果没有沿着路边的两排树木,冷眼看去都是白茫茫的一片,也分不清哪是地哪是路,加上路面很滑,车也开不快,我正好借此欣赏沿途风光。汽车穿山越岭一路颠簸,人烟渐渐稀少,山势逐步陡峭,林木越发茂密,积雪不断变厚,行车越来越难。经过一天的艰难跋涉,正当有几位游客表情略显疲惫之时,情况终于有了转机,汽车刚刚绕过一处山脚,司机便指着前面炊烟袅袅四面环山的小村说:“那就是东升林场。”

翌日清晨,天气晴朗,大家在热气腾腾的农家大炕上吃了一顿热气腾腾的农家早餐。稍作休息,游客队伍就兴致勃勃地整装出发了。

因为山坳里没风,又刚吃过早餐,感觉并不很冷,穿过一片白桦林地,我们便进入一道沟口,道路开始有些曲折迂回,并有了明显的坡降,哗哗的山泉声不绝于耳。随着坡度的不断变陡,有的游客一边擦汗,一边摘下帽子停歇向远处眺望。积雪越来越厚,行走感到略有吃力。但我们仍然精神饱满有说有笑,还不断地为这眼前的景致惊叹不已。

冬季北大荒深处的山区游人很少,因此就显得特别空灵寂静,静极了,就连雪花落地的声音都听得清清楚楚。我们趟着齐膝深的积雪沿着西北坡向山顶进发,回头望去,是我们全家和其他游人留下的一行足迹,也是我们播撒在雪野上的一片深情。累了,我们稍息,相互对视,个个喘着粗气,满脸是汗,热气蒸腾。我索性躺在雪地上,感觉厚厚的,软软的,好像有水样的柔情,再仰望蓝天,心情激荡,刹那间,凡俗便离我而去。

我们行进到了半山坡时,灌丛、藤蔓、参天大树织成了一张密密麻麻的网,网被雪挂雾凇裹着,洁白、绵软,枝杈上挂满了大大小小的雪团,像雪铃铛、雪蘑菇,连成大片的像朵朵白云,盖着厚厚积雪的粗大朽木横七竖八地倒卧林中,好一派原始自然景象。攀爬时,队员不时借助小树翻越,树顶晃动,大片积雪从头顶瞬间落下,游客们一片惊呼。

队伍中的几个男孩女孩,不停的在雪地上打闹嬉戏,一回身满头满脸的霜雪,早已没有了办公室里的肃穆和尊严,但是每个人流露出来的都是一个真实的自我。有几个女孩子穿得笨笨的,摔倒后回过头来向你求救,看上去尤其可爱。

接近山顶,林中树木织体越发浓密,除了队伍之外,往哪看都是一片银白、都是一幅幅清凄而壮美的画卷,耳边只有大家的呼喊声和采雪的吱吱声,此外就是一片寂静,但偶尔出现在雪地上的动物足迹为这严冬的寂静山林增添了许多生机。

我们乘兴蹬顶,俯视群山,整个大地就像罩上了一块洁白的婚纱,我的灵魂在这无言的白色中接受洗礼、渐渐升华。

翻过山顶再看景致,植被和山那边有些不同,这边净是参天的雪松,墨绿色的树冠上盖满了厚厚的积雪,看上去挺拔、庄重,傲视群山。不知不觉我们已下到大山的南坡,这里另有一番情趣,眼前是一条不大的山川,脚下的雪洁白纯粹,纤尘不染,晶莹剔透,在阳光下熠熠闪光,我真不忍心从它上面踩踏而过。不远处的一条小溪不甘寂寞地从满是冰凌的山崖上爬了下来,在山谷间左顾右盼地奔腾着,踏着无边无际的雪,一会儿来到山脚,一会儿钻进树林,时而露出笑脸,时而含羞遮面。她穿过山野,绕过村庄,一路唱着,在告别大山和林地时,还对睡在岸边的雪说:“你先睡吧,当早春的风来到你身边时,你就会和我一样,带着梦想,赶着去会那汹涌澎湃的春潮,最后和江河一道融入浩瀚的大海。”

傍晚时分我们返回林场,家家户户都红灯高挂,大红灯笼在暗蓝色的夜幕中格外生辉。这里的人家都是厚厚的雪屋,屋内却异常温暖,一进门热气扑面,比起太阳岛上的雪屋感觉更加自然,更加令人神往。我们把湿透的衣物、手套、鞋帽挂在火墙上烘烤,看上去五颜六色也是一道风景。晚餐,借助丰盛的农家酒菜,大家在一片祝福声中,庆祝这次难忘的北国一游。

第二天告别雪野时,我还依依不舍,不光是留恋这里的雪,看到刚进山时路边那热火朝天的采石场,我十分忧虑,担心明年这里是否还能看到像现在这样的雪。我伫立在那沉默着,心里却为来年的瑞雪一遍又一遍地祈祷。

图/文 发表在2007年2期《旅行者》期刊

穿越羊草山.jpg (145.17 KB, 下载次数: 0)

穿越羊草山.jpg

林地里的小溪.jpg (82.23 KB, 下载次数: 0)

林地里的小溪.jpg

山谷静悄悄.jpg (143.13 KB, 下载次数: 0)

山谷静悄悄.jpg

小桥流水人家.jpg (115.78 KB, 下载次数: 0)

小桥流水人家.jpg

雪松情吕.jpg (85.89 KB, 下载次数: 0)

雪松情吕.jpg

寒江独钓.jpg (153.42 KB, 下载次数: 0)

寒江独钓.jpg

夕阳下的白雪古堡.jpg (196.81 KB, 下载次数: 0)

夕阳下的白雪古堡.jpg

作者: 苦辣酸甜    时间: 2014-8-20 09:56
本帖最后由 苦辣酸甜 于 2014-8-20 09:58 编辑

文美景美,欣赏了。


作者: 黑土阡陌    时间: 2014-8-20 10:21

好美的冰天雪地。
作者: 宛凌迅    时间: 2014-8-28 10:10
本帖最后由 苦辣酸甜 于 2014-9-8 18:47 编辑

北大荒记忆系列之十五——滑雪发烧亚布力
滑雪发烧亚布力(简化版)
(图/文:宛凌迅)
很多年前的滑雪是职业运动员的竞技项目,或是贵族的游戏,每年一入隆冬,只有不多的滑雪爱好者光顾雪场,仅有的几个雪场也主要是为职业运动员的比赛和训练之用。最近几年不同了,滑雪几乎成了北方都市人的大众活动、全民健身的体育项目,滑雪场也都开得红红火火。这也难怪,一是现在的人们收入相对高了,生活好了,想锻炼身体、追求点生活质量的人多了;二是现在大大小小的雪场多如牛毛,费用也低了。三是滑雪容易上瘾,滑上那么几次就感觉欲罢不能。现在好多人尽管滑雪技术连初学者都不如,可每年冬天还是忍不住来亚布力滑雪场玩上那么几趟,以了却这份情结。一来过一把滑雪发烧的神瘾,二来可享受一下世界一流的滑雪资源,同时还可登上海拔1374多米的雪道山顶饱揽北国风光,舒展个人情怀。在雪道沿途还能欣赏职业运动员极具观赏性的滑雪训练。所以一进入严冬,尤其周末或是节日长假,哈尔滨周边的滑雪场经常是人满为患,尤其亚布力雪场。


亚布力滑雪场可谓中国规模最大、雪质最好、设施最先进的雪上运动基地,也是世界一流滑雪场。据说在国外不少人都知道中国有个亚布力,却不知道有个黑龙江。其实它除了供专业运动员比赛训练之外,最近几年也开始接待大量的中外滑雪发烧友和普通游客。


职业运动员的竞技场和训练基地
亚布力滑雪场的功能设施非常完善,是雪上职业运动员的训练基地和驻地。运动员冬季有5个月的雪上训练,其它时间的训练有室内场馆。基地有高山滑雪场地、自由式滑雪场地、跳台滑雪场地、单板场地、越野滑雪场地和冬季两项滑雪场地。有高山专业滑雪道11条,其中5号雪道长达5公里,亚洲最长,另有5公里越野环形滑雪道。专业雪道坡陡弯急雪道长,是为专业人士、滑雪老手和高级玩家而设计,体力欠佳、腿脚不健者须量力而行。


职业运动员的训练极具观赏性。运动员从接近60度的陡坡之上闪电般的呼啸而下,犹如踏雪追风,场面惊心动魄,时而像脱缰野马离弦之箭,时而如鲲鹏展翅腾空而起,令许多游客看得目瞪口呆。每到转弯之处雪板带起阵阵雪雾,雪雾随风扬撒,运动员漂浮其中好像腾云驾雾一般。


滑雪发烧友的大乐园
黑龙江有大小滑雪场百十个,成气候的就有十几家,这些大众性的体育产业造就了一大批雪上运动健儿,为黑龙江的雪上运动做出了不小的贡献。同时,也让滑雪运动走向了大众、走向百姓,逐步形成了带有俱乐部性质的滑雪发烧友和爱好者队伍。


随着发烧友们滑雪技术的不断成熟,对雪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民用滑雪场已经不能满足其不断增长的专业追求,于是亚布力就成了众多发烧友寻求惊险刺激的聚集地。


因为交通便捷,雪场一流,隆冬季节每逢节假双休日都有大批发烧友、爱好者涌入其中,除此之外还不乏外地雪客常驻此地。游人如果几次光顾亚布力后就能遇到很多熟悉的面孔,经打听才知,他们都是自备雪具常驻雪场的发烧友。有的常驻达一两个月,有的甚至整整一个冬天吃、住、滑没离开过雪场。这其中有沈阳、大连、北京的,还有一对温州滑雪夫妇已经连续三个冬季驻在雪场。他们大都在当地或在雪场租房自己打理餐饮,据说每人每天包括雪场费用在内只须60元左右,难怪发烧友们不离不弃。


旅游观光客人的游乐场
最早的滑雪是从生活走向赛场的,然后又回到了现实生活,但早期只被少数高收入人群所享用。而如今的滑雪运动早已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贵族娱乐了,它已成为就连妇孺老少都可尝试熟练掌握的大众休闲活动。尤其在中国北方,滑雪不但是冬季广大市民最热门的一项时尚健身运动,而且也是北方市民冬季里津津乐道的永恒话题。人们都说滑雪是一种难戒的白色诱惑,体验过几次滑雪的游客不得不承认,只要染上它就会上瘾,而且很难抵制,一发不可收拾。因此,到亚布力雪场去过把神瘾也就成了各地雪客们冬季娱乐的首选。


亚布力雪场的初级雪道和女人儿童娱乐滑雪场是专门为初学者入门和妇女儿童娱乐而设计建造的。初级雪道坡降小没有急弯,几乎不会发生碰撞,场内同样有职业教练员为游客辅导滑雪和讲解注意事项。女人儿童雪场纯粹就是孩子们的游乐场。


除了冬季玩雪之外,夏秋时节的亚布力同样值得一游。春夏溪水潺潺、林木叠翠,金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还可去周边附近村屯体验地道东北农家风情。无论什么季节到此一游都会让人感到流连忘返。当然亚布力的冬季是永远的魅力四射。


1、远眺亚布力滑雪场全景.jpg (130.95 KB, 下载次数: 0)

1、远眺亚布力滑雪场全景.jpg

2、远处是海拔1374米的大锅盔山主峰,也是5号滑雪道的最高起点.jpg (169.33 KB, 下载次数: 0)

2、远处是海拔1374米的大锅盔山主峰,也是5号滑雪道的最高起点.jpg

3、雪场的服务大厅.jpg (162.22 KB, 下载次数: 0)

3、雪场的服务大厅.jpg

4、雪场服务大厅里的雪具租赁柜台.jpg (169.39 KB, 下载次数: 0)

4、雪场服务大厅里的雪具租赁柜台.jpg

5、雪道之巅.jpg (128.65 KB, 下载次数: 0)

5、雪道之巅.jpg

6、发烧友是雪场的常客.jpg (99 KB, 下载次数: 0)

6、发烧友是雪场的常客.jpg

7、踏雪追风.jpg (126.02 KB, 下载次数: 0)

7、踏雪追风.jpg

8、职业训练.jpg (112.74 KB, 下载次数: 0)

8、职业训练.jpg

9、职业训练.jpg (87.27 KB, 下载次数: 0)

9、职业训练.jpg

作者: 苦辣酸甜    时间: 2014-8-28 13:34
本帖最后由 苦辣酸甜 于 2014-8-28 13:37 编辑
宛凌迅 发表于 2014-8-28 10:10
北大荒记忆系列之十五——滑雪发烧亚布力
滑雪发烧亚布力(简化版)
(图/文:宛凌迅)
      喜欢你的摄影,下载了好几幅。


作者: 宛凌迅    时间: 2014-9-1 21:37
苦辣酸甜 发表于 2014-8-28 13:34
喜欢你的摄影,下载了好几幅。

多好啊,希望大家分享。
作者: 宛凌迅    时间: 2014-9-1 21:45
标题: 北大荒记忆系列之十六-------黑土地:“sos”
本帖最后由 宛凌迅 于 2014-9-8 09:30 编辑

黑土地:“sos”
(图/文:宛凌迅2001年)

   
黑土地的主人和熟悉黑土地的人,对黑土地都有种特殊的情怀,尤其是老知青,他们永远无法忘怀那片自己曾经用血和汗滋养浇灌过的黑土地。笔者本人,1960年随父母下放到北大荒,1968年又上山下乡到北大荒,十几年的乡下生活使我深深地爱上了家乡的这片黑土地。离开乡下后,我还时常回去看看。

   
因为怀旧,近些年我去看望她们的次数多了,可心情却越发沉重。虽说现在的农民收入较从前提高了许多,但代价太大了:昔日的林地没有了,草地鲜花不见了,蓝天白云也不常看到了,村边的小溪污浊发臭了,成片成片的耕地被原始的工业废掉了,傍晚时分的那片蛙声也消失得无影无踪了,举目一望,都是一个接一个的村庄和大大小小的乡镇企业。烟囱林立、垃圾遍地、污水横流、满目疮痍,往日的黑土地如诉如泣。

   
我国东北的黑土地是世界三大黑土地之一,是大自然赠予我们的宝贵财富,是人类最珍贵的土地资源和自然遗产。早年的黑土层平均厚度至少60厘米,最厚处超过150厘米,天然有机质可达12%,土质松软肥沃,一望无际,千百年来养育着世代华夏儿女。可几十年以来的毁林开荒、毁草种地,致使黑土地面积不断减少,表层黑土不断变薄,天然有机质逐年下降。直到目前,个别地方还是靠蚕食林地、草场来扩大耕地,从而获取粮食产量的再创新高,这对表层黑土和有机质的流失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据专家考证,现在黑龙江垦区耕地的黑土层大多平均厚度不足20-30厘米,流失最严重的地方已有成片的黄色生土裸露地表,甚至大面积沙化。有资料显示,黑土耕地表层有机质含量与开垦初期相比至少下降了一半以上。随着人口的日益增长,活动区域的逐步扩大,如果对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私占滥建又无有效的治理和疏导,生态形势还将继续恶化。尽管政府曾经为拯救黑土地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为此投入了一定的资金,但东北黑土地的大量流失至今尚未从根本上得到遏制。

   
改革开放以后,尤其近些年,人们急于致富,忽视了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造成了黑土地的加速减少、流失和退化。

   
乡镇企业和个体小化工、小矿业的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给农村带来繁荣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建筑垃圾、工业垃圾和生活垃圾等固体废弃物。到目前为止,广大农村对此仍无有效处理办法,基本上也无人管理,因此只能在村屯周边和村路两侧随意倾倒。它们蚕食土地、污染水体,散落在田间还可破坏土壤结构,造成黑土地的严重退化和污染;农村住房砖瓦化,使制砖业空前繁荣,砖厂如雨后春笋遍布大小村屯,有的村子甚至有两个、三个制砖场,取土烧砖要毁掉大片农田,凉晒砖坯又要占用大片土地。砖厂都为民营,利益的趋使,视国法于不顾,黑土地遭到疯狂掠夺,大片耕地在推土机的轰鸣声中消失了,换来的只是个别人的发家致富,黑土地却遭到了灭顶之灾。早就有媒体报道,我国农村的大小砖厂每年毁掉的土地相当于一个中等县,当然黑龙江也在其中;黑龙江、吉林多岗地,因土地使用不合理(15度以上的坡耕地应退耕还林还草),加上过度开垦,过度放牧,植被遭到严重破坏,黑土层直接裸露地表,再经雨水冲刷便形成许多侵蚀沟,侵蚀沟不加治理,边缘不断被切割、坍塌,深沟就变成了大壑。据官方统计,目前黑龙江省境内水土流失面积达11.2万平方公里,仅大型雨水侵蚀沟就达14万多条,至少流失黑土地140万亩。尚未形成沟壑的裸露地表,平均每年也有3毫米左右的黑土层被雨水带走,而形成1厘米厚的黑土层,在完全自然状态下,至少要500年的漫长岁月。

   
近些年许多农民纷纷离开土地另谋生路,闲置的土地急于变现,加上过去的一个时期当局对土地使用权审批过滥,门槛过低,城里的许多企业和市民便借机在乡村以极低的价格购买大片耕地挪作他用,或施工建厂,或商业开发,或修建别墅,或另辟住宅,一时间圈地成风。个别地方政府的一些官员为了招商引资急于发展地方经济,或打着公共利益的旗号,或出于其他目的,干预土地管理部门对土地的管理和执法,甚至胁迫农民卖掉土地, 以地牟利。他们热衷于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以牺牲宝贵的土地资源为代价,追求短期的所谓发展或个人得失,而这一状况至今还时有发生:大面积的林地被毁,高尔夫球场仍在建设之中,无数条滑雪道一夜之间铺满山坡,这也都是造成耕地减少、黑土层大面积流失的又一个重要原因。可喜的是目前这方面的审批和监管工作最近正在得到纠正和加强,有关的法律法规仍在不断出台、完善。但国家法律法规的有效落实尚需时日,黑土地的命运仍然令人担忧。

   
工程施工违规操作也是黑土地流失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国家早有规定,在可耕地或野外施工,须将地表黑土剥离单独堆放,工程完了最后将其回填地表。可大部分施工单位不按规程操作,大面积黑土地同样遭到毁灭性破坏。

   
此外,国家近年出台的鼓励农民种粮的补贴政策之后,就有许多地方的农民开始毁林、毁草开荒,扩大耕地,仅有的林地、草场又开始不断被蚕食,这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新问题。

   
对于大自然的馈赠,我们必须用良心去守护,否则,就是对子孙后代的犯罪,也是对全人类的犯罪,大自然肯定要让我们付出沉重代价!可悲的是,这代价却要由我们的子孙后代来承担。

   
中国作为一个人口超级大国,粮食安全问题不仅仅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更是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为了确保国家的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确保中华民族的兴旺发达,依法严厉打击土地违法,迅速采取有效措施遏制黑土地的流失与退化,遏制耕地的日趋减少,留住这片宝贵的自然遗产,就更加显得迫在眉睫。我真担心子孙后代将再也看不到真正意义上的黑土地了。

   
黑土地在加速消失!耕地在不断减少!救救黑土地吧。



此图/文稿件分别在20041期《大自然》、20046期《人与自然》、2005
3期《中华遗产》期刊上发表。

1、遍布黑土地上的雨水侵蚀沟。98年统计,黑龙江省至少有14万条。副本.jpg.jpg (84.18 KB, 下载次数: 0)

1、遍布黑土地上的雨水侵蚀沟。98年统计,黑龙江省至少有14万条。

1、遍布黑土地上的雨水侵蚀沟。98年统计,黑龙江省至少有14万条。

2、黑土在流失副本.jpg (88.6 KB, 下载次数: 0)

2、黑土在流失

2、黑土在流失

3、农村的垃圾问题副本.jpg (118.07 KB, 下载次数: 0)

3、农村的垃圾问题

3、农村的垃圾问题

4、取土烧砖毁掉大片农田副本.jpg (89.76 KB, 下载次数: 0)

4、取土烧砖毁掉大片农田

4、取土烧砖毁掉大片农田

5、晾晒砖坯占用大片耕地副本.jpg (81.49 KB, 下载次数: 0)

5、晾晒砖坯占用大片耕地

5、晾晒砖坯占用大片耕地

6、过去用来取土的耕地现在变成了黄土高坡副本.jpg (90.93 KB, 下载次数: 0)

6、过去用来取土的耕地现在变成了黄土高坡

6、过去用来取土的耕地现在变成了黄土高坡

7、又一片耕地给卖掉了副本.jpg (95 KB, 下载次数: 0)

7、又一片耕地给卖掉了

7、又一片耕地给卖掉了

作者: 宛凌迅    时间: 2014-9-8 09:16
宛凌迅 发表于 2014-8-1 08:28
谢谢苦辣酸甜。是应该去看看、拍下来,只是路途不近,购票也难,加上上下车的折腾,兴致也得打折扣。 ...

你说的知青两场演出是哈尔滨吗?哈尔滨能去,要是北京那太远了。
作者: 宛凌迅    时间: 2014-9-8 09:25
标题: 北大荒记忆系列之十七----走近五大连池火山群
本帖最后由 宛凌迅 于 2014-9-8 09:27 编辑

走近五大连池火山群(文字简化版)
图/文:宛凌迅


五大连池世界地质公园是名副其实的“天然火山博物馆”,酷似一部关于火山的百科全书,包括五大连池火山群14座火山西侧的莲花山共计15座火山,其中新期火山老黑山和火烧山喷发于清朝康熙五十八年至六十年(1719-1721),距今仅280多年,是我国境内喷发年代最近、保存最完好的火山奇观,其新鲜如初的火山口和熔岩台地,以及异常丰富的熔岩构造及碧玉般大大小小的堰塞湖,加上国内独有、世界罕见、集饮用与治疗保健于一身的冷碳酸盐矿泉水,使五大连池成为世界旅游观光和治病疗养最著名的火山风景名胜区之一。


中国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带的大陆边缘,远古火山遗迹在中国并不少见,比如长白山天池火山遗址、内蒙古阿尔山火山遗址、云南腾冲和海南琼北火山遗址等等。 但是像五大连池火山群这样喷发年代之近、状态之原始、保存之完好、特征之典型、景观之丰富在中国还属独一无二,在世界上也极其罕见,无论从情趣观赏、旅游开发、自然美学、环境医学角度,还是从学术研究、地质考察、科普教育等角度看,都极具价值。也正因如此,五大连池火山风景名胜区所获殊荣名列我国各风景名胜区之首。其中,最具特色的要数冷碳酸盐矿泉水和新期火山所特有的地质、地貌,因此“中国矿泉水之乡”、“世界地址公园”、“世界自然遗产”、“世界生物圈保护区”项下的独特景观就成了中外游客和地质专家们的钟情所在。


五大连池世界地址公园位于黑龙江省德都县(现五大连池市)境内, 14座喷发年代不同的火山和800多平方公里的熔岩台地分布在方圆1060余平方公里范围内,但因开发时间较晚,道路交通不便,目前风景区仅开放了以老黑山、火烧山为核心的7大景区,景区内有八大奇观,100多个景点。


原图/文发在20084期《人与自然》、20089期《旅游天地》
(附:57MB文件量、无压缩格式的电子图片文件若干幅,供编辑选择)
地址:哈尔滨市东大直街278号光大银行黑龙江分行人力资源部  
邮编:150001   电话:045153618665/53618779  手机:13091458232
信箱:1368798554@qq.com

1、远眺火烧山.jpg (296.24 KB, 下载次数: 0)

1、远眺火烧山.jpg

2、火烧山.jpg (309.27 KB, 下载次数: 0)

2、火烧山.jpg

3、多种多样的溶岩结壳.jpg (292.37 KB, 下载次数: 0)

3、多种多样的溶岩结壳.jpg

3、多种多样的溶岩结壳 (1).jpg (258.74 KB, 下载次数: 0)

3、多种多样的溶岩结壳 (1).jpg

3、多种多样的溶岩结壳 (2).jpg (217.47 KB, 下载次数: 0)

3、多种多样的溶岩结壳 (2).jpg

3、多种多样的溶岩结壳 (3).jpg (385.63 KB, 下载次数: 0)

3、多种多样的溶岩结壳 (3).jpg

3、多种多样的溶岩结壳 (4).jpg (372.52 KB, 下载次数: 0)

3、多种多样的溶岩结壳 (4).jpg

4、来此疗养的中外游客每天早、中、晚都来药泉打水.jpg (214.32 KB, 下载次数: 0)

4、来此疗养的中外游客每天早、中、晚都来药泉打水.jpg

5、药泉湖晨曦.jpg (325.96 KB, 下载次数: 0)

5、药泉湖晨曦.jpg

作者: 苦辣酸甜    时间: 2014-9-8 10:52
本帖最后由 苦辣酸甜 于 2014-9-8 10:53 编辑
宛凌迅 发表于 2014-9-8 09:25
走近五大连池火山群(文字简化版)图/文:宛凌迅

五大连池世界地质公园是名副其实的“天然火山博物馆”, ...
     七五年连里曾开着那台解放牌汽车,拉着我们几十名知青到五大连池玩,那情景至今不忘.


作者: 宛凌迅    时间: 2014-9-12 21:34
苦辣酸甜 发表于 2014-9-8 10:52
七五年连里曾开着那台解放牌汽车,拉着我们几十名知青到五大连池玩,那情景至今不忘.

...

现在你永远见不到那时的五大莲池了。湖水散发着一股浓浓的下水道味,景点餐饮周边布满了垃圾,痛心。
作者: 苦辣酸甜    时间: 2014-9-13 07:45
本帖最后由 苦辣酸甜 于 2014-9-13 07:47 编辑
宛凌迅 发表于 2014-9-12 21:34
现在你永远见不到那时的五大莲池了。湖水散发着一股浓浓的下水道味,景点餐饮周边布满了垃圾,痛心。 ...
  人们破坏环境的同时,其实就是在害自己。下周见。






欢迎光临 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http://chinazhiqing.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