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标题: 原创*凌村坞记忆(山村酿酒人) [打印本页]

作者: 大乌珠    时间: 2014-8-19 09:47
标题: 原创*凌村坞记忆(山村酿酒人)
本帖最后由 大乌珠 于 2014-8-19 10:05 编辑


作者: 大乌珠    时间: 2014-8-19 09:48

今年是第五个年头来到凌村坞小山村避暑了。每天早餐前陪老妈们顺着山村的下山路散步到村口,上午等她们坐在农家溪沟边的小木屋凉亭打牌后,我就带上卡片机去拍摄自己所喜欢,而又能反映出山村风土乡情的照片。小村离杭城也就一个来小时的路程,全村近百户村民,在十年的发展下,已经有一大半人家开起了农家乐。从改革开放前的进出村庄只有一条300多级的“百步岭”,到如今足不出户就能赚到杭州、上海、江苏人的钱,喜获成果即表现在村民的笑脸上。
今天要讲的是下面照片中小二楼里的村民徐师傅,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祖传三代的山村酿酒人。


作者: 大乌珠    时间: 2014-8-19 09:49

徐师傅今年58岁了,每天除了自家山上的那点毛竹地到时要去看管一下外,其余的大部分时间都是这样坐在自家屋旁的小坯间,用在山上砍来的死竹枯树,煮烧着一锅又一锅的米饭。
他说,如今的山村生活已经幸福多了,但为了让全家过上更好的日子,他还是没把爷爷、父亲传下来的酿酒手艺给忘了,但如今自己生了二个女儿,看来这手艺是要失传的了。


作者: 大乌珠    时间: 2014-8-19 09:50

酿酒的第一步,就是要选好酿酒的原料,有高梁、蕃茹、六谷、乔麦、大米等。而徐师傅长年用的是大米,只是分为糯米和籼米二种。等选好了酿酒原料,像大米就先得同平时各家烧饭前那样把米用清水淘洗几遍即可。

作者: 大乌珠    时间: 2014-8-19 09:50

稍后等淘洗过的大米略微发涨,就可入锅加上一定比例的水,并用大火烧煮,为了防止烧煮时结锅,就得用锅铲届时翻搅越来越发涨的米饭,同时要掌握好火候,以防烧焦。

作者: 大乌珠    时间: 2014-8-19 09:51

等米饭烧煮得差不多时,再像早年各家用煤炉烧饭时那样,用微火稍稍焖烤一会后,香喷喷的米饭即可出锅。

作者: 大乌珠    时间: 2014-8-19 09:52

盛出米饭后,还要将它凉透,因徐师傅家没有象样的场地,只得把米饭倒在自家客厅的水泥地上,并进行着像在农田劳作那样翻耙,也像是在精耕细作地用铁耙把米饭搅匀。

作者: 大乌珠    时间: 2014-8-19 09:52

等中午小睡一会后,米饭也就凉得差不多了,徐师傅脱去上衣,再用铁掀翻一遍米饭,一边还用清水与扫帚清理水泥地上干结了的米饭。

作者: 大乌珠    时间: 2014-8-19 09:53

最后按每百斤米饭放半斤的比例,撒上自己从山采摘来的什么草做成的酒药,并要多次翻搅米饭,直至感到酒药和米饭均匀了,这才等着入缸。

作者: 大乌珠    时间: 2014-8-19 09:54

随后将已经拌好酒药的米饭,一盆盆地装入早已清洗干净的大缸内。像徐师傅家最多的就是大米与类似的大缸,因为这是他要酿酒所要用的主要东西。

作者: 大乌珠    时间: 2014-8-19 09:54

    等酿酒的米饭装满一缸后,徐师傅又得用双手用力地去上下搅拌米饭,并渐渐地从大缸的中心搞成一个深洞,再放入少许的酒药后把洞用米饭铺平。这样也就是说,整个酿酒的前半部劳作基本结束。

作者: 大乌珠    时间: 2014-8-19 09:57

米饭拌作酒药,让其发酵个三、五天后,加上一定比例的清水,大致搅匀米饭,再用塑料布扎紧封存一个月左右,将准备吊酒。

作者: 大乌珠    时间: 2014-8-19 09:58

那“花开富贵”的十字绣镜框显现出山里人的梦想与追求,和常年用自己酿制的白酒所泡制的山野白杨梅酒,是徐师傅家的最爱。
而酿酒最重要的器物就是一只用杉木制成的木桶,一只用白铁皮与铅合成的名叫“蜡壶”,和一只用稻草编制而成的,防止煮烧时锅内的米水外溢的垫圈。


作者: 大乌珠    时间: 2014-8-19 09:59

等到扎缸后一个月左右发酵好的米饭,出缸分批倒入小锅内文火慢慢地煮烧,并适时翻搅不结锅,待煮沸后,就可将垫圈先放在锅边,再把木桶罩上,最后将蜡壶卡入木桶上即可。

作者: 大乌珠    时间: 2014-8-19 10:00

最后把存装酒的塑料桶对准木桶中的那只也是用白铁皮做成的壶嘴,紧接着略加大一点火候,不一会,随着水蒸气上升的原理,一阵阵飘着香味的白酒,慢慢地从壶嘴中流入塑料桶中。此时的酒还有点温热,但极其清香而诱人。

作者: 大乌珠    时间: 2014-8-19 10:00

在一天不停地吊酒中,因炉灶中始终是加柴火在烧煮,不停上升的热蒸汽在出酒的同时,使得蜡壶中的水温也不断地升高,故经常要将发热的水放掉而加入凉水加以冷却。同时,徐师傅还不忘记炉灶内未燃尽的木柴或竹子,铲入到一只瓮内焖灭,以便在冬天可卖作碳供烤火之用,也算是又一增加收入的来源。

作者: 大乌珠    时间: 2014-8-19 10:01

每一百斤大米能吊出65斤左右,接近50度的白酒(一天时间)。照目前市场价格来算,酒每斤10元就是650元,减去一百斤大米230元,以及人工费150元与柴火费20元,每百斤大约也只有250元左右收入,这其中还是在自家的场地。
那天徐师傅吊好酒,我特意买上温热而清香的白酒,回到农家吃上溪沟冷水的石斑鱼和山村的农家菜,那个美哟,至今还常想去。


作者: 大乌珠    时间: 2014-8-19 10:02

    而每锅吊好酒所留下的酒糟,又是徐师傅一份不可多得的省钱饲料——喂养二头家猪,一头在过年时自家吃,另一头又可卖钱。大家看看,用酒糟喂养出来的肥猪,只只白里透红,肥头大耳的,不过此猪的价钱可不便宜哟。

作者: 大乌珠    时间: 2014-8-19 10:03

一天吊酒下来,虽并不像上山劳作那样艰辛,但人离不开作坊,一缸百来斤的下来也不轻松。那天,徐师傅就这样光着膀子躺在竹椅上,养猪小屋上放养着一大群待售的本鸡,墙头上写着出售白酒、毛笋干、本鸡蛋的字样,自家小二楼背靠着青山,如今山村人的生活其实还是比城里人要来得悠闲、自在,多彩的。
我,向往这样的晚年生活!


2014、8

作者: 飞宇    时间: 2014-8-19 11:35
哇塞!这样的世外桃源一定要去享受一哈
作者: 大乌珠    时间: 2014-8-20 09:34
飞宇 发表于 2014-8-19 11:35
哇塞!这样的世外桃源一定要去享受一哈

欢迎来杭州山村避暑,本人每年夏天都会去的。
作者: 文华胡同    时间: 2014-8-20 09:40
美酒好喝,技艺不能失传——传给姑娘也一样......
作者: 大乌珠    时间: 2014-8-21 09:29
文华胡同 发表于 2014-8-20 09:40
美酒好喝,技艺不能失传——传给姑娘也一样......

徐师傅说了,姑娘不肯接哟。问好!   

作者: 闲人一个    时间: 2014-8-22 11:23
真的向往......
作者: 大乌珠    时间: 2014-8-23 09:16
闲人一个 发表于 2014-8-22 11:23
真的向往......

欢迎来杭州旅游、避暑!
作者: 闲人一个    时间: 2014-8-23 17:30
大乌珠 发表于 2014-8-23 09:16
欢迎来杭州旅游、避暑!

找个机会一定去!
作者: 看看侃侃    时间: 2014-8-24 11:22
他的饭在地上晾的,那米还要淘它干什么?这道工序可以省掉的,你可以向徐师傅建议一下的。
作者: 飞宇    时间: 2014-8-24 22:04
闲人一个 发表于 2014-8-23 17:30
找个机会一定去!

闲人哥!要去咱们约好了一起去叨扰他
作者: 闲人一个    时间: 2014-8-25 08:09
飞宇 发表于 2014-8-24 22:04
闲人哥!要去咱们约好了一起去叨扰他

我看行!
作者: 大乌珠    时间: 2014-8-26 12:01
看看侃侃 发表于 2014-8-24 11:22
他的饭在地上晾的,那米还要淘它干什么?这道工序可以省掉的,你可以向徐师傅建议一下的。 ...

饭是饭,米是米哟。谢谢阅读!


作者: 龙禧    时间: 2014-8-28 09:51
好帖,顶一个!
作者: 文华胡同    时间: 2014-8-29 08:15


作者: 大乌珠    时间: 2014-8-31 17:43
谢谢二位!



作者: 逗你玩    时间: 2014-9-2 16:57
详实的文字、图片记录。造酒看似简单,每一道工序都有个关键所在。在牧区看过牧民酿造过奶酒,奶子发酵、文火慢熬、蒸馏,谈谈的微甜、微酸,喝多了不得了。后劲儿大,两天都醒不过来。

作者: 大乌珠    时间: 2014-9-11 09:16
逗你玩 发表于 2014-9-2 16:57
详实的文字、图片记录。造酒看似简单,每一道工序都有个关键所在。在牧区看过牧民酿造过奶酒,奶子发酵、文 ...

谢谢老朋友的阅读!






欢迎光临 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http://chinazhiqing.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