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标题: 【原创】那年、那事、那情(二) [打印本页]

作者: 天山雄鹰    时间: 2014-11-1 11:03
标题: 【原创】那年、那事、那情(二)
   伴着‘东方红’的歌声,我渐渐长大,开始上学读书。一九五六年由老家转入天津苏州道小学,不久,便加入了少先队,六年的学习生活转瞬即逝。小学毕业后,正赶上我国的三年自然灾害。原苏联趁火打劫逼债,盘踞在台湾的蒋匪叫嚣要“反攻大陆”,西方世界掀起一股“反华大合唱”。一场节粮度荒给我少年时代的生活涂抹了一层悲壮的色彩,留下终生难忘的感慨与回忆。
   “民以食为天”一个“吃”字难住了千家万户。当时每人每月均不到30斤粮食。蔬菜副食也定量供应。黑市上一个南瓜10多元,一个鸡蛋也在1元以上,商店里“高价点心高价糖”,每斤糕点均在30元以上。当时父亲的月工资仅有90多元,全家共九口人。为了填饱肚子,我和弟弟和院里的玩伴儿经常去海河边的田庄码头(当时是蔬菜批发码头)捡一些卸船时掉到河中的黄瓜、西红柿、茄子之类的拿回家洗净,除去上边的汽油味后,就成了我们一家人的‘美味佳肴’。有时,我们还远足去柳林、南马集去挖些野菜,摘上一些鲜嫩的榆钱、榆叶、洋槐花掺上棒子面、麸子烙饼吃,吃起来感觉比什么都香。
   那时每当母亲做饭时,岂止是“斤斤计较”而是要每餐一两一两地称。全家每月的粮食定量总数除以30天,每天吃多少都要精打细算,还要适当留些机动以备急需。每天早、中、晚三顿各吃多少,分配妥当后,再分餐做饭,否则,就要面临“断顿儿”的危险。以后又流行一段“增粮法”,一斤米可以蒸出好几斤饭来。这种方法主要是体积大也显得多吃完却不解饱,只能“瓜菜代”。吃饭时,紧张而又热闹,一双手饥饿的眼睛盯着热腾腾的饭菜,等待着“一家之主”的“按量分配”,以保持餐桌上的平静。从那时起,我真正懂得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深刻含义。
   尽管肚子里唱着“空城计”,尽管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尽管成千上万的市民因饥饿患上了浮肿,为了顾全国家利益,多少青年响应党的号召上山下乡支援农业,多少城镇居民一夜之间下放农村,多少厂矿企业、文化团体和院校关停并转,下马解散。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人民无私无畏、无怨无悔、无坚不摧,积极主动地为国分忧,自觉自愿地节衣缩食,任劳任怨地干好本职工作,终于还清了苏联强加的所谓“债务”,击退了国际上掀起的反华逆流,战胜了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
   

作者: 闲人一个    时间: 2014-11-8 20:35
深有体验,那时我还小,挨饿的滋味倒是尝到过了......
作者: 龙行天下    时间: 2014-11-9 07:57
小学来到天津驻,
红领巾在胸前舞,
三年灾害饿得慌,
终于咬牙硬挺住。

作者: 天山雄鹰    时间: 2014-11-11 13:28
       问好闲人一个版主。
作者: 天山雄鹰    时间: 2014-11-11 13:29
        感谢龙版的关注,冬安!
作者: 苦辣酸甜    时间: 2014-11-11 14:58
本帖最后由 苦辣酸甜 于 2014-11-11 15:00 编辑

艰难的日子终于熬过去了。



作者: 天山雄鹰    时间: 2014-11-15 12:57
        谢谢苦辣酸甜版主,问好!
作者: 龙行天下    时间: 2014-11-16 08:32
问好楼主!
作者: 雾梦    时间: 2014-11-16 09:43
随着您的笔路去感受那段难忘的经历,去感受人民对祖国的真诚和无怨无悔~  
作者: 天山雄鹰    时间: 2014-11-17 09:56
       谢谢新朋友雾梦同学,问候你!




欢迎光临 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http://chinazhiqing.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