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标题: 相知相交李少白 [打印本页]

作者: 寒秋    时间: 2014-11-21 11:53
标题: 相知相交李少白
本帖最后由 寒秋 于 2014-11-21 11:59 编辑

    <相知相交李少白>这部文字,是作者短篇小说《十年一梦》里的节选,也是我伯哥李恒久在狱中真实经历,受其委托,发在这里和大家分享。
     在每个人的生活道路上,都会有决定或改变过他命运的人,或是父母,或是老师,或是朋友,或是与他擦肩而过的人。我也不例外,而我在监狱以及走出监狱的若干年里,给过我重大影响甚至改变了我生活走向的人是李少白。
       在我重返一监的这一年多里,李少白是我始终如一的朋友。我与李少白的相识、相交便始于一监三中队一小队三组。
       分到三组第二天,我离开隋年生的机组(一台机器称为一个机组,包括一名机手、一名副手),调到李少白这台机器上当副手。
       初见李少白,他便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1976年的李少白,年纪还在三十多岁的盛年,他身上具有的知识分子的气质是明显的。他两颊瘦削,中等身材,高挺的鼻梁上架着一副缠了胶布的白边眼镜,乌黑的双眸中闪烁着与他的年纪并不相称的纯净与执著。因为他曾经的绿茵场上的经历,他的身体非常好,腰总是挺直的,步子迈得很大,洋溢着勃勃的生机。但他给我最初的感觉还有冷峻。
        他没有隋年生的健谈,也没有他那种想要了解身边任何事情的癖好。
        随着咚、咚震响的机器声,他熟练而机械地从卧式机里不断取出压好的凉鞋半成品回手扔给我,我的任务是用特制的小勾刀修剪那凉鞋的飞边。他不看我,也不向我询问什么,眼睛无表情地平视着车间里过往的人。
       和我以前在一监塑料车间的工作时间一样,三中队三个小队也是三班倒,每个班工作八小时,吃饭时间包括在内,机手没有专门的吃饭时间。
       记得那天是中班,下午六点钟伙房准时把晚饭送到车间来,顺着车间的过道给各个机组的机工打饭。
       我打完自己的饭,问他要不要我帮他打一下饭。他点点头,把饭盆递给我。
       吃完饭,我们之间开始了第一次对话。他不问我的名字,直接了当地说:“听说你喜欢文学,而且会背很多诗?”他说话的声音带着一种抑扬的音节感,听起来很生动。
       我知道他一定是听隋年生说的,便实实在在地回答:“我是喜欢文学,以前也背过一点东西,但并不很多。”他告诉我他也喜欢诗歌,喜欢李白、苏轼、辛弃疾和姜白石,尤其喜欢唐初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诗与歌都是沟通感情的纽带,不久前我在团河监狱的单身牢房里,就是用歌与诗与迄今未见过面的难友宋棋成了朋友。这时,又是共同的兴趣拉近了我与李少白之间的距离。
      我笑着背了“春江花月夜”的开头几句,没想到他接着我十分熟悉地往下背起来,一直背到这首诗的最后一句“落月摇情满江树”。那熟悉的程度就象拧开水龙头淌出的水源源不断。
      我惊讶极了,因为来监狱六年,还没遇见一个人能与我有如此相同的爱好。我问他是不是因为喜欢诗歌或喜欢李白的诗才起了“李少白”这个名字。
      也许是我问得太唐突了,他沉了沉,但还是告诉了我。他说:“我的名字和李白没有任何关系,因为我父亲喜欢欧洲古典音乐,而且特别喜欢舒伯特,所以给我起的名字叫李舒伯,后来我自己改为李少白。”李少白并非不健谈,也并非冷峻,在他冷峻的外表下有一颗诗人的年轻的心。
      在监狱这种特定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戒备心理是本能的,坦诚在这里或是一种奢侈品,或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而我和李少白从一开始交往便没有这种相互的戒备。
      那一天,我与李少白在诗歌的交流中极其自然地迅速沟通了,就像我们曾经是老朋友。
待续中、、、、、、


作者: 千帆过    时间: 2014-11-21 22:31
    真是人生何处不相逢啊,即使在监狱里也能找到知音。当然,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是因为楼主的伯哥与少白有对文学的共同爱好,更主要的是他们都是好人。

作者: 龙行天下    时间: 2014-11-22 08:11
监狱难友本生疏,
因爱诗词结谊足,
一首春江花月夜,
两颗心儿立同路。

作者: 寒秋    时间: 2014-11-22 16:50
千帆过 发表于 2014-11-21 22:31
真是人生何处不相逢啊,即使在监狱里也能找到知音。当然,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是因为楼主的伯哥与少白有 ...

是啊,人生何处不相逢,相逢仿佛在梦中。相同的磨难,相同的爱好,使他们成为一生的朋友。也是在厄运里遇到了知己。
作者: 寒秋    时间: 2014-11-22 16:59
龙行天下 发表于 2014-11-22 08:11
监狱难友本生疏,
因爱诗词结谊足,
一首春江花月夜,

或许那个年代的特殊,或许同在一个“屋檐”下,或许就是志同道合,反正他们的友谊非常诚实,犹如手足弟兄,很难能可贵。
作者: 寒秋    时间: 2014-11-22 17:15
本帖最后由 寒秋 于 2014-11-22 17:22 编辑

     从那以后,虽然过去了许多许多年,而且在我们之间无数次地发生过矛盾和争吵,但我们开始交往的那一日,我永远没有忘记过。或许,这就是人们通常说的缘分吧!那天,我们了解了彼此的“罪行”。
      李少白是因反对文化大革命,攻击江青和当时的“无产阶级司令部”而被定性为现行反革命的,他的刑期是13年,而且还有刑满后剥夺政治权利2 年(这也是那时独具中国特色的一种刑罚),他比我进来的晚,他才有三年的狱龄。
      如果说,在团河农场经历两年多单身牢房的生活中,我读过的那些书籍为我开启了知识之门,那么,在我重返一监的这两天中,我从隋年生和李少白身上已经隐隐意识到,我这次走进的是一座知识的殿堂(见我另外文章〈卧虎藏龙在一监〉)。
      我再一次感谢命运为我做出的安排,因为命运再一次为我创造了学习环境,提供了难得的学习条件。没过多久,我就发现了我身边还有那么多老师。但与李少白在同一机组劳动改造的那些时日,是我们共同度过的最难忘的日子。我不仅从他那里学到并背诵了更多以前不知道的诗词,而且他的达观与洒脱的人生态度也深深地影响了我。
    操作机器的工作太简单了,那是长着一双手就能干的重复劳动,只要调整好机器的温度,由专人把塑料颗粒倒进机器的料桶,便可以一双双地压出凉鞋了,机手的任务只是从凉鞋模具上往外取鞋而已。我的工作更简单,只要把李少白压出的凉鞋用小刀修剪掉飞边便完成任务。于是,每天八小时的劳动改造,几乎都是我们讨论或背诵诗词的时间。
李少白能背很多首诗词歌赋,他不仅能背诵大家都很熟悉的唐宋著名诗人的诗词,还能背诵很多首鲜为人知的诗词,例如北宋词人晏殊的“踏莎行”、周邦彦的“苏幕遮”、“满庭芳”,辛弃疾的“贺新郎”以及汉魏时期的很多名篇歌赋。
      我问过他究竟能背下多少首诗词歌赋,他估计在一千首左右,我相信他说的这个数字,因为在我们相互背诵诗词的那些日子里,我听他完整背诵过的诗词就不少于七、八百首。
      监狱是个特殊的学习环境,它没有社会上比较充分的书籍来源(即便是在文革时期的文化荒漠中,社会上也还能看到传抄的地下文学),而且犯人经常遭到公开搜查,这在监狱中叫做“清监”。每次清监时,政府干部就要把他们认为不适合犯人改造思想的书籍全部收走(诗词一类的书籍是绝对属于“不适合"之列的)。因此,监狱中犯人学习的方式往往不是读书,而是背书。那是大家把自己会背诵的诗词集中到一起传抄后背诵,记在脑子里的东西是谁也无法拿走的。
      在监狱里,能够大段大段背诵《资本论》或通篇背诵《共产党宣言》以及毛泽东的“实践论”、“矛盾论”的不乏其人,能背诵几百首诗词的人更多,但能背诵上千首诗词的人恐怕非李少白莫属。
      李少白不属于那个年代中的知识青年,他是真正的知识分子,他肄业于北京体育学院足球系,毕业于北京邮电学院。他自幼喜爱摄影,而且最终成就于摄影,但那是后话。他喜欢文学,喜欢写诗,那是他另外的嗜好,但这另外的一点嗜好,也使他在监狱中成绩斐然。
      他从不以诗人自居,但他写的诗使他在监狱中名声雀起,他是大家公认的诗人。他给我背诵过他以前写的诗;我们在一起的日子里,他也写过诗,逢年过节时,他还要写属于完成改造任务的诗。例如在1976年元旦召开的监狱文艺汇演中,他就写过集体朗诵诗“周总理,我们思念你!”
      如今,那些诗我早已淡忘,但我还记得若干首他写给自己的诗。
      其中一首诗叫做“街头邂逅”,诗是这样写的:
是谁从身旁轻轻地走过?
将什么,向你悄悄抛落?
是那一唇湿润的樱红
还是半胸颤动的百合?

啊!这街头的骤然邂逅
最是那眉霞目笑,忽而随风飘落。
远去了,一唇湿润的樱红
远去了,半胸颤动的百合,
只在你悸动的心底
扩散着、浮动着,轻烟似的寂寞。

作者: 龙行天下    时间: 2014-11-23 08:45
背诵诗词达上千,
性格豁达潇洒添,
诲人不倦不自傲,
挥手成诗表心田。

作者: 寒秋    时间: 2014-11-23 17:33
龙行天下 发表于 2014-11-23 08:45
背诵诗词达上千,
性格豁达潇洒添,
诲人不倦不自傲,

超版说的极是,虽然他们都有才华,但是都自谦不傲,让人尊重。
作者: 寒秋    时间: 2014-11-23 17:35
本帖最后由 寒秋 于 2014-11-23 17:40 编辑

      那天,当他背完了这首诗,我也牢牢记在心里了,而且至今没有忘记。我不是诗人,但我是诗歌鉴赏者,否则,我也不会在郭路生(食指)还是默默无闻的当年背下他早期的全部诗作。
      我诚心诚意地说,这是一首非常好的诗。他谦虚地说,这是他的戏作。但这首被他称为“戏作”的诗,即使在文革后中国诗坛重新崛起的时候也不愧是一篇优秀的朦胧诗。
      那时,这首诗也如郭路生(食指)的《相信未来》一样,我是李少白的第一个听众。
      这首诗他在监狱里始终没有出示给过任何人看,因为一旦扩散出去,这将是他在改造中的又一桩罪行。
      三十多岁的李少白正当才华横溢,触处生春时,却因为他洞察力的敏锐与性情中的执拗被无产阶级专政机关投进了监狱。他不仅自己沦为阶下囚,他的弟弟李少文也因他之故被拖累,以同样罪名被判刑5年,关在这同一个监狱的袜厂里。
    李少白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他的父亲是邮电学院的著名教授,母亲出身于名门望族。在那一人犯罪,九族株连的年代,他的母亲也因他之故,被戴上“反革命家属”的帽子,在街道接受“小脚侦缉队”的监督改造,直到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李少白是典型的知识分子,但他身上却少有知识分子的软弱,在他文质与文静的外表下蕴含着一种“士可杀不可辱”的凛然。在他被判刑那天的公审大会上,宣判完毕,他面对数千人的会场,用公开的唾弃发泄出他内心中无比的愤怒。当时整个会场为他这种那个年代中罕见的举动躁动起来,激进的“革命群众”拥上台来,狂喊着:“打死他,打死他。”
      在公安警卫人员的保护下,李少白奇迹般地逃离了会场,连被打落地上的眼镜都完好无损。他冷笑了,因为他是精神上的获胜者。每每提起此事,他的脸上都不乏得意之色。
      李少白的性格是达观的、开朗的,他确信民国时期的革命家朱执信的生存逻辑:“君子所期无愧,圣人随遇而安”。与他没有过深交往的人,很难从他的言谈举止中看出他身披重刑,家庭罹难的经历。
      在与李少白朝夕相处的日子里,他对人生的达观态度时时地熏陶着我,感染着我。他不止一次对我说过:“要想度过漫漫长夜,重要的是保持内心的平和。”在他看来,无论环境多么恶劣,那也是实实在在的生活,也是要一天天地度过的。监狱里失去了自由,但并不能消灭一切美好的事物和美好的理想,关键在于发现美和向往美,这就需要抱着热爱生活的积极态度投入生活。因为他一贯地与世无争,与人为善,在三中队所有的犯人中,李少白是人缘最好的一个。
      在将近十年的监狱生涯中,我见过许多犯人,他们因为遭受了人生挫折,便终日垂头沮丧,自怨自艾,在消极等待中苦熬着漫漫的光阴(在我入监之始,也有过同样的经历)。而李少白说:“已经发生的事情既然无可挽回,那又何必为它花费现在的精力呢?与其唉声叹气,不如快快活活地活着。”
      他不仅这样说,而且就是抱着这种心态,总是尽力调节好每天的生活,力争让每天都过得有意义而且内容丰富。
李少白从来不计较狱中的伙食,给什么吃什么,绝无挑剔,而且每顿饭都吃得津津有味。如果说这是他的习惯,那么,我亲眼看着他这习惯保持到了今天。
      上夜班的时候,我们经常在车间里机器的轰鸣声中共同背诵一些优美的诗篇。我们背诵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背诵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愁苦的日子里,要心平气和/相信吧,快乐的日子总会来临....”背诵郭路生的“相信未来”:“朋友们,坚定地相信未来吧/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相信战胜死亡的年青/相信未来,相信生命!
      面对着窗外无边的黑夜,听着耳畔机器的轰鸣,我们在失去自由的监狱中向往着、憧憬着未来美好的生活。那时,我们有一个共同的信念,那便是:早晚有一天,我们会回到社会上去,把在这里发生的一切当作亲切而有趣的往事来述说。

作者: 龙行天下    时间: 2014-11-24 08:23
才华横溢傲骨硬,
笑对生活不灰心,
信念坚定不畏难,
诗篇吟颂并慰欣。

作者: 寒秋    时间: 2014-11-24 12:54
龙行天下 发表于 2014-11-24 08:23
才华横溢傲骨硬,
笑对生活不灰心,
信念坚定不畏难,

超版好!这就是一种精神,一种信念,再苦再难压不倒。
作者: 寒秋    时间: 2014-11-24 13:02
本帖最后由 寒秋 于 2014-11-24 13:06 编辑

      如果说当我第一次走进一监大门时,是我的老师陈其官让我切实感受到了知识的力量,我在团河农场单身牢房的两度春秋中,是潜心的学习丰富和充实了我的大脑。那么,这次重返一监,我才可以说是真正登堂入室,走进了知识的殿堂,而李少白便是我无可或缺的良师益友。
      李少白始终不以诗人自居,但他几十年来却始终具备着诗人的气质与卓绝的天分。他后来能够成为一名中国最优秀的摄影艺术家,拍摄出气势恢弘的长城与故宫,这与他诗人的气质、天分都是分不开的。
      李少白最终走上摄影道路并成就于摄影,这才是他毕生的追求,在他风华正茂的学生时代就酷爱摄影。在他那时的课余生活中,一台破旧的海鸥照相机总是机不离身,他在公园里、马路边,甚至小巷深处,到处寻找和发现美的感受。
      当我们的友谊已经发展到无所不谈的时候,他曾兴致勃勃地给我讲过一件颇具戏剧性的往事。那是在他读大学的时候,一天,他骑着自行车漫无目的的在大街小巷寻找可以入镜的美的对象。忽然,一个美丽的女孩儿闯入他的眼中,按奈不住的兴奋使他端起照相机从那女孩儿身边疾弛而过,刹那间,那女孩的美丽摄入了他的镜头。
当那被拍摄的女孩从茫然中警觉过来追着喊叫时,他仓皇逃窜了。
      不久,他有了自己的女友。女友在他的影集中发现了一个酷似自己的女孩儿照片,李少白便向她讲起这张照片的拍摄经过。那女友“气恼”地告诉他,她就是当初被他拍摄的那个女孩儿。
      李少白的女友——他当年“非法”拍摄过的美丽女孩名字叫做许××。
      当那个错误的年代被历史校正过来以后,李少白先我半年平反释放。
      政府对他的冤情以4000元人民币的补偿做了一次性了结,他被安置在北京无线电研究所工作,比起更不幸的人来,李少白和他的一家还算是侥幸的了。李少白从此走上了艰难的摄影道路。
      我平反出狱不久,李少白与我在狱外重逢了,他是我出狱后第一个交往的狱中难友,从那以后我们相交至今。
李少白善于发现美好的东西是始终如一的。在监狱中,从甬道到车间循环往复的单调生活中,他凭着自己的感觉从诗歌里、从与人为善和真诚的友谊中寻找和发现美;在他走出监狱后,在没有了高墙电网的无限空间中,他更是如饥似渴、如鱼得水地捕捉、寻找和发现生活中的美。
      20多年前,他在监狱中始终保留着的诗人的灵感、本性中的执著,在他后来对摄影艺术的不懈追求中尽情发挥出来。
      当电视连续剧《红楼梦》还未风靡全国的时候,李少白便以他高超的摄影艺术以及他对光与影的独特理解,在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美的群体中得到了认可。“红楼”的姑娘们以能得到摄影家李少白的拍摄引为荣耀。
作为他的摄影助手与学生,我亲眼看到他在荒凉的黄花城长城脚下,在故宫厚重的历史与朱红的色调下,在颐和园早春的柳烟中,为汇集着美的群体的红楼佳丽拍摄了中国第一本以《红楼梦》美女为题材的挂历。
      1986年,当李少白把我引荐到了刚刚创立不久的中国《桥》杂志社。做为他的助手,我又与他一同到过祈连山下的甘肃山丹军马厂,在浩瀚的祈连草原,在清澄的山丹湖畔,亲眼看他拍摄了一副又一副隽永的摄影作品。于是,随着他一本又一本人物、风光挂历的问世,随着各种刊物的封面、封底选用他的作品后源源不断在全国发行,人们认识了他,更认可了他的作品。
      那时,李少白已不再写诗,但他永远具有着诗人的灵感与悟性。他并没有停顿于外在的美的表现上,他开始向美的深层挖掘,他把眼光投向了被称为世界瑰宝的故宫与长城。
      无数个晨曦微露的黎明或薄暮冥冥的夜晚,李少白独自徘徊在故宫的筒子河边,寻找、挖掘着故宫的美。在大雨倾盆、游人索然的时候,李少白却匆匆走进故宫的围墙,去那里寻找雨中的宁寂。在寒风凛冽的严冬,故宫已是游人寥寥,还是只有他背着相机,在探寻留连着故宫的另一番韵味。
      他经历了多少个晨早午晚、雨雪风霜,恐怕连他自己也数不清了,他用自己的汗水和辛劳获得了上千幅故宫的摄影艺术珍品。为把他在故宫拍摄的摄影艺术珍品展现于与世人面前,1992年,在中国《桥》杂志社任职的我为他举办了《神秘的紫禁城》摄影展览,继之出版了他的第一本与展览同名的摄影作品集。


作者: 龙行天下    时间: 2014-11-25 08:48
永远追求真善美,
诗人潜质总依随,
搞起摄影名声大,
红楼紫禁深韵味。

作者: 寒秋    时间: 2014-11-26 17:09
龙行天下 发表于 2014-11-25 08:48
永远追求真善美,
诗人潜质总依随,
搞起摄影名声大,

超版一直给予关注,寒秋表示深深的感谢。
作者: 寒秋    时间: 2014-11-26 17:11
本帖最后由 寒秋 于 2014-11-26 17:17 编辑

      有成就的摄影家无一例外都走过一条不畏艰难的攀登之路,但李少白在他的同行中堪称娇娇者。
      1983年我结婚后,家住在西城区新街口。那时,李少白经常从他住在前三门的家骑车到30多公里以外的圆明园去拍摄清晨的荷花,我家是他的必经之路。早上,天还未亮,我还在酣睡之中,李少白来敲门了,他要我陪他一同去圆明园。我可没有那个兴致,于是他从我家带走几个隔夜的镘头和一点点咸菜独自上路了。夜晚,当我已沉入梦乡时,他又来敲门了,带着满身的泥污与满载而归的兴奋。而那几个镘头就是他这一天工作的“口粮”。我已记不起那时有过多少这样的清晨与夜晚。
      1991年,在我与他的一次青海甘南的拍摄过程中,我为他疯狂的敬业精神彻底折服了。那是在1991年冬天的一个傍晚,我们两人同乘一辆吉普车行进在白雪皑皑的甘南草原。他下车走过一条冰封的小河到对面山上去拍摄。河上的冰碎了,他掉进河里,河水淹到他的胸部。我赶紧下车拉他上岸,他执拗地说:“既然已经掉进河里,不拍一点东西回来,岂不太亏了”。他还是带着浑身的冰水爬上小河对面的山峦,一个多小时后,当他回到车里时,浑身上下已经结成了冰柱。
      那天晚上,他病倒在甘南的旅馆里。但他丝毫不为自己的行为而后悔,他得意于在山上拍下的雪原落日,得意于他那时在山上捕获的瞬间,他认为他的所得超过了所失。
      就在我写作的此时,2000年的1月6日,恰好是这一年冬天里最冷的日子。下了两天的大雪,加之西伯利亚汹汹而来的寒流,使窗外的的建筑物结满厚厚的冰凌。李少白独自一人又背上沉重的摄影器材,乘着公共汽车赶往长城脚下去拍摄这条难得一见的雪中长龙。
      李少白一册册摄影作品集不断问世了,在《神秘的紫禁城》之后又有《走近故宫》和《伟大的长城》相继出版。他的作品以其深刻的内涵为中国人的摄影艺术融进一股凝重的精神,引起国内外摄影界同行的瞠目。
      李少白是一个性情温和的人,在监狱中,他很少与人因为生活琐事而发生争执。他的率直与纯真赢得了身边所有犯人的好感,没有人与他为敌,没有人妒嫉他的才华,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呆子。
      如果不是因为在一监发生了意外事件,或许我一直会在一监等到平反出狱。但1977年这一年里发生的两件事,使我最终还是被调出一监,押送到隶属北京劳改局的茶淀农场继续改造。其中一件事情便与少白有着直接的关系。
      一监三中队是以政治犯为主的中队,这里关押的刑事犯人不多。因此,像在农场劳改队里以刑事犯人居多的环境中那样拉帮结派的现象几乎没有。但正因为这里以知识分子为主,彼此之间都不愿为琐事发生太明显的矛盾或冲突,一些飞扬拔扈、蛮不讲理的刑事犯人便显得格外突出。
一小队二组有一个名叫何四的刑事犯人,40多岁,判刑前是北京天桥一带有名的地痞。在文化大革命不断开展的“严打”活动中,他以流氓集团首犯的罪名被判刑10年。
      那时,在监狱里有一种奇怪现象,不仅政府干部与犯人之间存在着专政与被专政的不平等(这种不平等表现在彼此之间的言谈举止、行动坐卧等一切方面),在犯人之间也存在着刑事犯与政治犯人的不平等。在刑事犯看来,政治犯才是最可怕的犯罪。和政治犯相比,他们感到沾沾自喜,觉得自己在政府干部眼里还不是最坏的,他们与政治犯相比还是属于容易改造好的犯人。这种潜在的心理优势十分普遍,在三中队何四这样的犯人身上就表现得十分明显(在我以后又待了两年的茶淀农场同样遇到过这种情况)。因此,在同一个改造环境中,这样的犯人处处想要拔尖儿。
      40多岁的何四,在三中队除了与几个臭味相投的刑事犯人称兄道弟,在他们当中以老大自居外,其他犯人很少与他们接触。何四身材不高,但满脸横肉,筋骨发达,在天桥一带自称是“跤王”宝三的徒弟,在三中队也是动辄耍蛮,一些年青犯人也的确很怕他。每次接见时,家里送来吃的东西先要偷偷摸摸地孝敬他。
      他原来和孙明一起干打料的工作,后来因为与之发生口角,把孙明暴打了一顿,遭到政府的惩罚,关过几天的禁闭。但他从禁闭室出来后,不思悔改,继续找孙明的麻烦,与之寻衅,指导员便把孙明调到机组上压鞋,让他接替孙明的工作负责给各个机组送料。

作者: 龙行天下    时间: 2014-11-27 08:48
为了艺术不怕苦,
常把艰险作坦途,
当年之事重思忆,
流氓头子挑事出。

作者: 金火鸟    时间: 2014-11-27 09:13
《十年一梦》这部小说很好看,我一口气读完了这些节选的章节,被李少白的才华和生活态度而折服,过去仅知道他是电影摄影师,拍过几部很有影响的电影,还获过奖。但不知道他出了那么多摄影集。学习他平和的生活心态和执着的艺术追求。谢谢寒秋转载小说!期待下文。
作者: 寒秋    时间: 2014-11-27 16:54
龙行天下 发表于 2014-11-27 08:48
为了艺术不怕苦,
常把艰险作坦途,
当年之事重思忆,

说真的啊,在什么地方做事都不容易,监狱更是一个繁杂的地方。
作者: 寒秋    时间: 2014-11-27 16:57
金火鸟 发表于 2014-11-27 09:13
《十年一梦》这部小说很好看,我一口气读完了这些节选的章节,被李少白的才华和生活态度而折服,过去仅知道 ...


谢谢火鸟老师的关注,李少白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常听我伯哥说他,也是钦佩。目前李少白老师已经是年过古稀,依然奔波在摄影的道路上。
作者: 寒秋    时间: 2014-11-27 17:00
本帖最后由 寒秋 于 2014-11-27 17:06 编辑

      他送料时,只给他的哥们送热料,给其他人送的料又凉又有杂质,经常造成质量问题(因为热料进入机器后,可以减少再加热的时间,增加产量)。
      一天,我所在的机器需要维修,我到少白机组上来聊天,顺便帮他干点活。
      何四来送料了,他将一口袋凉料呼拉拉地全到进少白机器的料桶。少白说:“你先少倒一点儿,那么多凉料和原来的热料混在一起,很容易堵塞料孔。”
      何四站在机器上,回过头眉毛一扬,蛮不讲理地说:“就这料,你要不要,不要我还不管送了。”少白看他这样也无可奈何。
      我看不过去了,对他说:“何四,你他妈送料别看人下菜碟,你送这料他能压鞋吗?”因为我在一小队的犯人中算是年青的,而且与他那些哥们关系也都不错。何四平常对我还算客气,但今天听我这样说他,而且是当着少白的面,他有点下不来台,便冲着我来了。他气呼呼地说道:“你他妈骂谁呢?在三中队还没人敢跟我这么说话呢,你他妈的活腻了。”
      想起这小子平常的恶行,我的火气一下儿冲上心头,趁他还没站在高高的料台上,我一伸手把他从上面拉下来,照他的脸上就是一拳。他大概还没醒过味来,我一连几拳,把他打倒在地上,又恶狠狠地在他头上、身上踢了十几脚。随手抄起台案上一只铁棍就要砸他。要不是少白把我死死拉住,这一棍子下去,大概就要出事了。
      车间里的犯人全被震住了,因为这是我来一监一年多的时间第一次打架,而且打得是何四这个无人敢惹的凶徒。何四摔倒的时候,嘴碰到台案的角上,弄得满脸是血,牙也磕掉两只。他在地上摸到了掉下的牙,抹着满嘴的血,还不依不饶地说:“你等着,我跟你没完。”
      在文革中那些年,我四处漂泊,打过多少次架自己也记不清了。我打过人,也被人打过,后来不再打架,但我不是不会打架,而且打起架来也是不要命的。此时大打出手,我已丧失了理智,趁少白松开我的手,我又飞起一脚,平踢在何四的下巴上,把他踢到车间的过道上。这时车间的秩序全乱了,很多人跑过来劝架,还有的犯人跑去找队长。
吴继伟和许涤新过来把我劝住了,我看着躺在地上已经不动的何四,心里也清醒了,感到有点儿后怕。吴继伟赶快把何四拉起来,让他到水池子上把脸上的血洗掉(他是怕队长来了看见我把他打的这么重对我不利)。
      那天幸好鲁指导员不在,是于队长值班。于队长分别找到李少白、吴继伟和其他人调查此事。于队长在三中队的干部中,文化程度是比较高的,人也比较厚道。他对吴继伟很信任,而且对李少白印象也不错。听他们如实汇报了发生打架事件的原因后,把我叫到办公室先是进行了批评,批评我不该在上班时乱串机组,不该把人打得这么重。其后要求我写出深刻的检查,并保证以后不能再发生类似的问题,也就做罢了。
过几天,鲁指导员知道了此事,又找到我重新了解这次打架事件。但由于于队长已经处理完了,他即便想以此事做为整我的借口,也无济于事了。
      从那以后,在三中队飞扬拔扈的何四算是被我打服了,他再也不敢找李少白的麻烦,每次送料也是老老实实地送热料了。
      但那以后不久,我便被调离了一监,押送到天津附近的茶淀农场劳改队服刑改造,直至平反出狱。
      过了很多年,少白每每与人谈起监狱往事时,也总是向人谈到这件事。

《十年一梦》节选《相识相交李少白》,发到这里,暂时结束了,谢谢各位朋友的关注。


作者: 金火鸟    时间: 2014-11-27 19:30
谢谢寒秋转载!祝福李少白老师拍出更多的好片子、好作品。
作者: 龙行天下    时间: 2014-11-28 07:58
为了少白挥拳头,
李四作怪挨了揍,
队长息事宁人态,
不久调离一监走。

作者: 寒秋    时间: 2014-11-28 11:32
金火鸟 发表于 2014-11-27 19:30
谢谢寒秋转载!祝福李少白老师拍出更多的好片子、好作品。

问候冬安!我会转告伯哥,并请伯哥转告李少白老师,希望看到他更多的作品。
作者: 寒秋    时间: 2014-11-28 11:35
龙行天下 发表于 2014-11-28 07:58
为了少白挥拳头,
李四作怪挨了揍,
队长息事宁人态,

伯哥这个人,有才华,又豪爽,所以为他知己朋友两肋插刀,也导致他们至今都是哥们。超版一路不辞辛苦关注跟帖,我代表伯哥谢谢您。
作者: 龙行天下    时间: 2014-11-29 08:07
寒秋 发表于 2014-11-28 11:35
伯哥这个人,有才华,又豪爽,所以为他知己朋友两肋插刀,也导致他们至今都是哥们。超版一路不辞辛苦关注 ...

仗义的人总是让人钦佩的!
作者: 寒秋    时间: 2014-11-29 17:02
龙行天下 发表于 2014-11-29 08:07
仗义的人总是让人钦佩的!

现在年龄大了,加之身体欠佳,现在也没有那么多豪气了,有的也只是那一颗豪放的心。
作者: 龙行天下    时间: 2014-11-30 08:10
寒秋 发表于 2014-11-29 17:02
现在年龄大了,加之身体欠佳,现在也没有那么多豪气了,有的也只是那一颗豪放的心。 ...

那就很棒了!
作者: 寒秋    时间: 2014-11-30 10:52
龙行天下 发表于 2014-11-30 08:10
那就很棒了!

是的是的,超版说的对。
作者: 龙行天下    时间: 2014-12-1 08:53
变天了!越来越冷了!楼主保重!大家保重!
作者: 寒秋    时间: 2014-12-1 11:58
龙行天下 发表于 2014-12-1 08:53
变天了!越来越冷了!楼主保重!大家保重!

超版也多保重!
作者: 龙行天下    时间: 2014-12-2 09:28
寒秋 发表于 2014-12-1 11:58
超版也多保重!

谢谢!大家保重!




欢迎光临 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http://chinazhiqing.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