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标题: 意外之旅 [打印本页]

作者: 于试    时间: 2015-2-12 11:14
标题: 意外之旅
意外之旅:武陵山脉之根-梵净山
   
  解题
桃花未露见花心,
车转电传十里迎。
学问探究容梵净,
贵州深处有同仁。
几天来,天色阴晴。研究炎帝生物工程的梁先生,就炎帝文化拓展之事,请我出任知识顾问,欲把生物工程、炎帝史学、八卦太极、养生延寿融为一体,复合发展,为百姓做好事。还请了华人华侨联合会姜副主席和太极拳王张共议长沙办事处。下午五点,他灵机一动,突然要邀请我去一趟怀化市,看下他据点开发的生物工程,令我措手不及,什么准备都没有,就被他拉到了车上。他说什么都可以解决。因为约了几次都没去,既然人缘好了,就随他“林冲夜奔”吧。第二天,想起这里离贵州已不远了,一就二便,就联系未曾谋面的同仁——铜仁学院的侯长林院长。侯君早就望我来看贵州桃花源,当然欢迎。但因当天甚忙,改由三日上午出行。是日,侯院长派车到铜仁境内的高速路终处接我们,11点到院办。侯君带领院部领导举行了热烈的见面会,尔后,安排院刊办主任王女士带我们去游览贵州铜仁的象征——梵净山。这是根本没有想到的,所谓意外之旅。
“梵净”,从字面上分析,“梵”,上表形,下表声;“净”,左形右声。林深之处,结冰为净。林深林密,宜于修行养生,求学研讨。此是洁净、清净、干净之处,容不得污秽、嘈杂、狂妄、卑鄙之事。“梵净”是佛教借汉字表达的专门用语。二字拆开组词,梵宫,即佛寺;净土,为佛、菩萨所住,无尘世污染。梵净二字安在山上,则表明,佛教在唐代以后,这里已经出现。
梵净山是自东北向西南延伸的武陵山脉的主峰,有地球生物资源基因库之称,山下锦水一江东流,如泼墨旋转,形成一个篆体“梵”字,十分奇特,进一步说明,梵净山佛教胜地,不可等闲视之。
余先坐汽车沿溪而上,后乘缆车而至终点站,然后徒步从木阶上攀登,直至看到高耸入云的蘑菇石。收获不小。兹择三而描摹,以折射梵净山情趣之一端。
                          看雾   
上缆车接近九点的样子。
晓岚罩起,无边无际,青峰翠枝似隔着轻轻厚厚的纱缦,模模糊糊,若露若隐。里面是否大佛未醒?来的不是时候。
我去向何处?何处我留念?不能修炼成佛,便没有福气吧,我闭上了眼睛。
缆车缓缓斜上,好似云里腾,好似风里过;又有露水沾湿了衣裳的感觉,用手习惯地摸了摸。记得上车前冷风灌袖,冰凉凉的,现在怎么不冷了呢?再慢腾腾睁开眼睛,原来忘了坐的是全封闭的玻璃包箱。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1.gif
呵,天大的幸运!帷幕拉开了,雾在一步一步地退,使人想到了渔夫在不知声觉地收网;近视眼的镜片在轻轻地擦去蒸汽;舞女的纱裙微妙上扬,露出了细细的腰、盈盈的乳、肥肥的臀。
远看山上是树,近看山上也是树。一脸的沧桑,一生的梦想;或者是什么也不想,就是这样活着,活着就绿色,绿色就赢了。管的太多,贪欲太多,就活不到今天呵!
山下看雾,天上看云。缆车在往天上奔,是否要离开尘世呢?不要急。云浮到了山腰里便变成了雾。那雾轻柔柔的,依偎着山的夫君,抚摸夫君的宽大的胸脯和肚脐以下,使其陶醉得要死去,魂魄飘荡。这种舒服,是人类无法摹拟的。
唔,那山腰里的白,白到难以形容。漂白粉太不配,“808”没有资格,白米粑粑太硬,妈妈的奶又太甜了。这个雾白,原生态,高尚、纯洁、温柔,体贴而又超脱,没有压力而又愉悦。锦缎不可比,棉花不可弹。难怪“霓裳羽衣曲”风靡古今哟。
我不敢往下看了,怕掉下去。因为我有恐高症,是不能贪色的。
梁先生却催我快看,云雾怎么泛红了?真的,讲到贪色,她都不好意思了。白白的肌肤,如触电似的,轻轻的,一抹抹红,一丝丝红。红白相间,青春的亮度,美丽的高度。假如刘后主看到,会“乐不思蜀”吧?肯定不会,这块天地本来就是他的呵,他恨不得搂到怀里才好呢。
原来太阳出来了。
红日里的雾,似乎具有弹性。她用红色沐浴身体,先是边缘发热微红,再扩散到身上、脸上,然后发功,变成金光反射出去。条条的金丝线闪闪烁烁,在给太阳编织金丝绒被。太阳公公说,我要被做什么呵。于是,便化成了云海。
缆车和希望同时升起,人生与得意同时挂钩,怎么又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呢?大凡为人旅途辛辛苦苦,无不求上苍保护,讨个吉兆。“人不到三十不知三十”呵。
冥冥之中,感觉到大佛的优待,示我们以好运。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十点多钟下山时,过早谢幕了,雾气笼罩天地,天下一笼统,其他登山者,已无法进入佳境。
                          采药
梵净山海拔2200多米,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植被具有多样型和古老孑遗珍稀物种,不能不吸引我。
本人出身书香门第,由于父亲历史问题影响读书升学。为求生存,学过裁缝、瓦匠,上山下乡,以自学成才教书而复上函大。教书、编辑之余,作些研究,不成气候,却落得了一身病,久治不愈。
笔者崇尚中草药,尽管西医盛行,固执的追求返朴归真。
忘不了的事,幼时家里缺饭吃,饿出胃病来,常呕酸水,我得了回食病,哥还吐过血。后来就挖野草吃,主要是地米菜、车线草、锯勾藤。一大早晨到日头升得老高,才一大篓提到母亲面前。她便用水一叶一根地清洗,然后切成细末,放到锅里炒一遍再盛起;当少许米粒在锅里沸腾膨胀出米汤后,将其沥到烧箕里;回头再把野菜倒进锅里,将烧箕里的半生饭铺在菜上,复蒸;到大量蒸汽沿盖冲出后,揭盖来拌匀饭和菜。这种菜饭吃了胃不疼,也不呕酸水。印象特深。有一天,试着画了一棵地米菜,看妈妈认不认得出来。她认出来了。我高兴得拍屁股,很有成就感。
山上普遍是铁杉林,还有冷杉。活着的青枝挂对生叶,死了的干枝呈灰色,间以竹子。竹子多是山竹,有的只能算小毛竹,可以制作小号笔杆。越往上,草本植物越少,大概是遮阳、高寒的缘故。
开始,发现有车线草,慢慢发现有活骨草,及野菱厘草,还有些不知名的草。兀地心生奇想,如果寻到灵芝草就好了。
曾有个叔伯兄长,文化革命串联到山里野营,发现了一个奇怪的东西,像个大菌子,又像个娃,约20厘米多长,分上下二段,肉心很厚。他把它弄了回来,用木匣子装起,寄到北京科学院,后来又退回来了,说是灵芝,价值连城。这样的好东西,给谁?他就把它吃了,头痛病就好了。
阳光射到了山坡上,木阶旁边,青冈林脚下。突然,看见了几株异草!那草的叶子有如车线草大,椭圆形,边缘凹凸如波浪状,叶面厚而不平,正面绿色,背面紫色,20来瓣一株,仿佛有晕圈一闪一闪。
我立马翻过木阶,沿树沉下,脚悬了几次空,才踩住石头,站稳,跳到山坡上,趔趄着钻进树隙处,弯腰下去,摸住了叶子,冰凉冰凉的,湿漉漉的滴水。我把手钻进泥土,土是松软软的,说明树叶的腐烂,肥沃泡软了土地,植物的根,必定伸得长。慢慢地抠,所有的须根都连蔸拔了出来。放眼看上去,还有4株,下次再来吧,别人弄到也好哕。只见须根浅白,共22条。揩了揩泥巴,咬了一截尝尝,略带甜味,亦略带苦味,又有辛酸昧,而叶子却有咸味。岂不是五味回生草!陡然感觉力气倍增,一家伙登上了木阶。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1.gif
老梁大喊:“回生草!”“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毒,误食断肠草而亡;我们于教授食回生草除百病而长寿!”整个过程,他都拍下了镜头。
穷不灭志。那时候母亲老了常咳嗽,连伟大的青霉素也不止咳,那年代打针不起也是。卫生院就在隔壁,和老郎中陈关系好,借点药书看,重要的抄下来;上山砍柴也寻过草药。我斗胆开了个药方子,共21味药,全是止咳的,熬了一夜,浓浓的给母亲喝。母亲用双眼很信任地看了我,接着咕嘟咕嘟喝了下去。中午和晚上也是喝一大碗,她并不怕死,只为是儿子聪明。两天过后,她居然好了。
生命需要勇敢!生命需要尝试!



作者: 黑土阡陌    时间: 2015-2-12 17:31

 于老师发布佳作,欣赏、学习。祝您羊年吉祥。




作者: 龙行天下    时间: 2015-2-13 08:56
意外游到梵净山,
山间观雾缆车间,
多种药材引回忆,
楼主妙手救母仙。

作者: 黑土阡陌    时间: 2015-2-18 17:13







欢迎光临 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http://chinazhiqing.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