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标题: 端午节前话端午 [打印本页]

作者: 闲人一个    时间: 2015-6-18 23:33
标题: 端午节前话端午
本帖最后由 闲人一个 于 2015-6-19 12:59 编辑

                                     端午节前话端午

      还有两天就是端午节了。
      现在的节令也确实太多,看看吧,一年三百六十天,在我们国家总有一些有文化的好事之徒,为了民俗和商业活动的需要,变着法的设计节日,国家法定的就不说了,现在什么地域的,民俗的,商业范畴的等等想个题目就打造成了节,结果弄得全国上下各种节日泛滥成灾,所以弄得我对现在的无论过什么节日也都不以为然了。
       但可能是人老了喜欢恋旧的原因吧,尽管现在的节日太多甚至有些滥,但是细归起来比较我觉得端午节还是值得我时常回味的节日吧。
       因为端午节是一个我从小就喜欢过的节日。
       应该还是我刚刚记事的年龄吧,那时我的家境还比较丰裕,母亲还很年轻。依稀记得有一天吃晚饭的时候母亲忽然端给了我一个小碗儿,碗里有一块四角形状黄黄的小米坨坨,上面均匀地撒着一层红糖,我端起碗和着红糖轻轻地咬了一口,一股糥糯的,筋道的甜香沁入口鼻,便大快朵颐起来。哦,我还是第一次尝到这么又香又甜又粘的好吃的东西,就好奇地问母亲,这是什么东西这么好吃?母亲笑着告诉我这东西叫粽子,是用粽叶包黄米煮熟做的。因为今天是端午节,所以每家都要吃这种好吃的粘食。那时还很幼小的我不明白什么叫端午节,但是好吃的粽子却给我留下了美好深刻的印象,既然不懂,那么我就私下里管它叫做“粽子节”吧。
      第二年我又长了一岁,明白的东西又多了一些。从门口大杨树下的摆古老人的闲谈中才逐渐明白了端午节的实际含义。才懵懂地明白一点这粽子节是和古代的一个跳江自杀的老头子有关,但是我对这些听起来让人不高兴的故事不感兴趣。我感兴趣的就是过端午带来的吃和玩的欢乐。过节头几天,家在乡下的姥姥就来到了我们家里,姥姥的花包袱就像一个万宝囊,给我家带来了好多好吃好玩的东西。等到过节的那天,我家小院的门楣上插着姥姥从乡下拿来的艾叶,锅里煮着用姥姥带来的大黄米包的粽子,姥姥用红色的彩纸折了几个小葫芦,在纸葫芦的上部拴上了翠绿的桃叶,又在纸葫芦的底部穿上了用金黄色的丝线做成的小穗穗,于是这鲜嫩的红黄路三色的一个充满吉祥气息的小饰物就诞生了,在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吃过晚饭后,我们兄妹几个就拎着小葫芦在院子外边疯跑玩耍,而令我诧异的是,妹妹的手里除了拿着和我们一样的小纸葫芦以外,脖子上还挂着一个用麻和红绳编的一个精致的小扫帚,这寓意着什么,我还真的不明就里,但是也忘了问母亲。只知道端午节就成了我永久不能忘怀的美好回忆。
      然而这样的好日子没过几年爸爸就过早地去世了,家里的生活水准也就变得一落千丈。等到再过端午的时候,家里的吃食就远远没有了往年的讲究和欢乐,在动乱的年代,农村也很少有粘谷糜子等能做粘食的杂粮。粮站可怜有数的黄米和江米配给的也少得可怜,根本就不够全家人吃一顿的,于是过节想尽情滴吃一顿甜美的粽子慢慢地也变成了遥不可及的一种奢望。
      虽然那个红色的年代把端午节已经当成了应该摈弃的旧习,没有人再敢做敢戴端午的香包和聚财葫芦,但是粽子这种民俗传统的食品还是不禁的呀。
      还是母亲体谅孩子过节想吃粽子的愿望,黄米不够,母亲就往里惨了点小米用隔年的粽叶一起泡几天,包成粽子煮一锅给我们吃,虽然粘度差了些,但是沾上糖咬一口细品起来,还是能尝到那种淡淡的粽香……
      多少年过去了,儿时过端午的美好时光早已成了遥远的回忆,但是每念斯此,还是觉得就像发生在昨天一样的清晰和分明。
       我喜欢过端午,更喜欢回忆儿时的端午节。那时的端午节虽然没有现在这么讲究,这么奢侈,但是永远值得在心灵中留存和回忆,感觉回味无穷……
                                               闲人一个2015年6月18日夜写于艺侠庐


作者: 冰凌花    时间: 2015-6-19 06:53
美好的回忆,终身难忘。
作者: 冰凌花    时间: 2015-6-19 06:53
快到端午节了,有不少朋友又要在互祝"端午节快乐!"错了!各位亲:端午节不能互祝快乐的,最多互祝"端午安康"因为端午节是个祭祀节日,这天伍子胥投钱塘江,曹娥救父投曹娥江,大文豪屈原投汨罗水。五月初五是毒日,是个悲壮的日子,是祭祀日子。所以非遗专家杨广宇教授说,要扫扫盲了,不是所有节日都给互祝快乐,如淸明节、端午节!只能互送"安康!"

作者: 龙行天下    时间: 2015-6-19 09:08
怀念童年过端午,
妈妈奶奶百忙务,
那份甜蜜存心田,
至今仍然回味富。

作者: 苦辣酸甜    时间: 2015-6-19 11:17
本帖最后由 苦辣酸甜 于 2015-6-19 11:19 编辑


作者: 黑土阡陌    时间: 2015-6-19 20:42

端午节前话端午,苦涩年华自有一番甘甜的情趣。
作者: 闲人一个    时间: 2015-6-19 21:54
谢谢楼上几位朋友的关注,端午节是大汉民族的家节,不管她的含义是喜也罢,悲也罢,节总归是要过的,这是民俗,也是文化,更是精神!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5-6-20 10:27
祝朋友们端午节祥瑞安康!

吃粽子.gif (203.01 KB, 下载次数: 0)

吃粽子.gif

作者: 冰凌花    时间: 2015-6-20 16:08
从今天开始连续三天都是有特殊意义的日子,端午是屈原的忌日祝福安康,父亲节希望长寿幸福,夏至是最长的一天,合起来就是安康幸福绵长,愿大家永远安康幸福绵长!祝福大家:端午安康!合家幸福!
作者: 闲人一个    时间: 2015-6-20 20:00
祝我所有的朋友们端午安康!
作者: 麻沙老农    时间: 2015-6-20 20:17
看了网友的端午节往事,想起少年时代过端午节的重头戏:观看龙舟竞渡。《三国演义》里面说:“南人善驾舟,北人善骑马。”南方不少地方河道密集,划龙舟是一项群众性体育活动。各条龙舟都是民间自发组织的,经费自然也是自筹。每年农历五月初一开始,城乡的大江小河,甚至公园的湖面上都有龙舟竞渡,其实不少人划龙舟不是在争名次,而是在自娱自乐。传统的龙舟比现在所谓国际标准化龙舟更长,人数更多,也更热闹。不仅有锣手、鼓手,还有专职放鞭炮的。岸边观者如堵,充满节日的氛围。到了1966年,掀起了破四旧的运动。划龙舟属于四旧,遭到禁止,这项群众喜闻乐见的民俗活动中止了好几年。事情过去了半个世纪,现在还没弄清楚,同样是端午的民俗,为什么龙舟属于四旧,粽子却不是四旧。大概是民以食为天的理念起到作用。当年粽子虽然还可以包,但是包粽子的糯米却是按人口限量供应。因此喜欢吃粽子的人也不能大快朵颐。
作者: 龙行天下    时间: 2015-6-21 08:02
麻沙老农 发表于 2015-6-20 20:17
看了网友的端午节往事,想起少年时代过端午节的重头戏:观看龙舟竞渡。《三国演义》里面说:“南人善驾舟, ...

想起当年赛龙舟,
百船竞发争相秀,
文革却被禁止掉,
只剩粽子米限购。





欢迎光临 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http://chinazhiqing.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