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标题: 女驸马,失察之罪 [打印本页]

作者: 棋中王    时间: 2015-6-25 14:56
标题: 女驸马,失察之罪
本帖最后由 棋中王 于 2015-6-25 14:58 编辑



女驸马,失察之罪

       2014上海市民文化节偶得两张《女驸马》戏票,看了一场由安徽省黄梅戏剧院出演的正宗黄梅戏,真是大饱眼福好不过瘾。我最早知道《女驸马》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看过戏曲电影《女驸马》,当然那还仅是黑白片,没有彩色的好看。但是严凤英老师那段经典唱词:为救李郎离家园,谁料皇榜中状元。中状元,着红袍,帽插宫花好啊好新鲜……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从此也让我喜爱上了黄梅戏。真没想到,几十年过去,居然能够坐在剧场里,观看七场完整版的黄梅戏《女驸马》。那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与在影院里看电影版的效果迥然不同。难怪许多戏迷听戏必须到剧场戏院,要感受那种气场和氛围。
      《女驸马》的故事,几乎大多数人都能耳熟能详。讲述的是冯素珍与李兆廷自幼相爱,婚后由于李家家境败落,冯继母逼退婚。素珍被迫进京应试,中状元,被招驸马,洞房之夜事情相告公主,皇上赦免之罪,冯李终成眷属。虽然只是流传于世的民间故事,却讴歌了至高无上的爱情力量,最终感动了帝王,进而成全了一对历经磨难的有情人终成眷属,同时鞭挞了嫌贫爱富社会丑恶现象。这固然是《女驸马》故事的主流思维。不过,通过第六场金銮殿上一段剧情描述,当皇上听公主和驸马叙述完故事,真女驸马现身眼前时,从开始要治冯素珍“欺君之罪”,转而要治刘文举“失察之罪”。笔者突然萌生一种反向思维:朝廷发生“女驸马案”,姑且不说冯素珍被逼无奈始作俑者,仅科举考试冒名顶替,招驸马考核不慎,就应追究主官刘文举失察之罪。假如刘文举刘大人明察秋毫的话,纵然冯素珍有天大本事,也难以在科举考试中蒙混过关,中不了状元自然与驸马爷无缘。即使混过科考这关,那么为皇家招婿岂同儿戏,起码得到这个“李兆廷”原籍调查一番吧?必定历史上有过陈世美的先例。所以皇帝要治罪刘文举“用人失察”是正章。
      看来,“用人失察”古已有之。当然《女驸马》的故事是以喜剧告终。有道是“故事里有多少是是非非,故事里有多少非非是是,故事里的事说是就是不是也是,故事里的事说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故事的事也许是真事,故事的事也许是从来没有的事”。即便刘文举犯“失察之罪”,也化险为夷坏事变好事。说到底,故事本来就是故事。倘若史上确有其事,定为朝廷一起大案要案,岂能不治失察之罪?其实,在我国古代,举荐和考核官员出现失误,轻则贬职罢官,重则人头不保,甚至失察官员的家人、胥吏等都会受到牵连和责罚。只可惜,这一传统吏治手段,未能很好地古为今用。
      十八大以来诸多落马贪官,几乎都是“带病提拔”、“边腐边升”,就未曾听说追究“用人失察”之责的,更别说追究“失察之罪”了。正是因为不追“失察之责”,不治“失察之罪”,才使得官场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盛行,成为官场人所共知的潜规则。试问,假如揪出一个贪官,就追究一个“失察”,谁人还敢“带病提拔”?谁人还敢买官卖官?但愿今后能把追究“失察之责”、“失察之罪”纳入吏治机制,并形成制度化、常态化,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做到惩前毖后,以防止死后验尸。
      (原创于2014年6月24日)



作者: 闲人一个    时间: 2015-6-25 18:47
道理浅显,寓意深刻......
作者: 雾梦    时间: 2015-6-25 22:02
           黄梅戏《女驸马》广受赞誉,很棒   引古说今,希望“用人失察”之事之案越少越好。
    祝好,楼主

作者: 龙行天下    时间: 2015-6-26 08:52
本帖最后由 龙行天下 于 2015-6-26 08:53 编辑

不是失察是成心!
至少也得是绝对的不负责任!单纯的应付差事!

作者: 黄土游客    时间: 2015-6-26 12:06
如果失察之罪能够引起重视至少就可以让许多不称职的干部无缘仕途,官场少了许多酷吏,百姓少了许多冤案,清空少了许多乌云。
作者: 棋中王    时间: 2015-6-26 13:22
黄土游客 发表于 2015-6-26 12:06
如果失察之罪能够引起重视至少就可以让许多不称职的干部无缘仕途,官场少了许多酷吏,百姓少了许多冤案,清 ...

谢谢网友关注。




欢迎光临 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http://chinazhiqing.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