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标题: 知青年代里的政治笑话(五) [打印本页]

作者: 红旗岭    时间: 2015-6-29 09:44
标题: 知青年代里的政治笑话(五)
本帖最后由 红旗岭 于 2017-8-31 15:18 编辑

   1969年8月我从哈尔滨上山下乡戍边到北大荒,在兵团、农场的十年里,自己经历或听到的政治笑话很多。但往事如烟,都已经过去了40多年了,记得清晰的已经不多了。
   现在说起这些笑话是为了回眸戍边征途,纪念和追忆自己的青春年华,品味人生,嗅闻那已经离我们遥远而去的“知青部落”里飘来的淡淡芬芳,绝没有褒贬某一部分人之意。

   并请知青友人们能撰写出更多的那时在“青春社会”里发生的精彩笑话来,让大家分享快乐。
   笑话五;六六六粉是实验了666次才成功的

    六六六粉是文革时期在农业上经常用的杀虫剂。这时有个基层领导不知从哪里得到的知识,为了佐证“失败为成功之母”的成语,就拿六六六粉作比喻。他说到;“知青你们知道六六六粉为什么叫666吗”,这是因为我们中国的科学家们实验了六百六十六次才实验成功的,所以叫666。
      六六六粉的化学名称是;六氯环己烷,是环己烷每个碳原子上的一个氢原子被氯原子取代形成的饱和化合物。英文简称HCH。分子式C6H6Cl6 。分子的结构式中含碳、氢、氯原子各6个,因此它可以看作是苯的六个氯原子加成产物。白色晶体,有8种同分异构体。六六六对昆虫有触杀、熏杀和胃毒作用,其中γ异构体(又称林丹,简称666)杀虫效力最高,α异构体次之 ,δ异构体又次之,β异构体效率极低。六氯化苯对酸稳定,在碱性溶液中或锌、铁 、锡等存在下易分解,长期受潮或日晒会失效。本品对环境有危害作用,有毒性。
      666的名字由来就是根据它的化学结构,6氯环己烷的结构而来的。
而且666最先合成的不是中国,发现有杀虫作用的也不是中国.完全跟中国就不搭边.另外,该物作为农药在体内沉积,在一些发达国家早已经停用.中国一直用到上世纪末.至少在这方面中国没什么值得称赞的。





QQ图片20150413151021.JPG (367.44 KB, 下载次数: 2)

QQ图片20150413151021.JPG

19500938ccteigeq5khhe3.JPG (156.97 KB, 下载次数: 3)

19500938ccteigeq5khhe3.JPG

作者: 闲人一个    时间: 2015-6-29 17:31
唉,我小学的农业老师也是这么教的,真是误导了我几十年......
作者: 龙行天下    时间: 2015-6-30 08:19
当年说起六六粉,
都说实验次数定,
还是楼主有知识,
化学结构作佐证。

作者: 红旗岭    时间: 2015-6-30 09:02
闲人一个 发表于 2015-6-29 17:31
唉,我小学的农业老师也是这么教的,真是误导了我几十年......

战友(版主;闲人一个)看来这个愚昧的笑话在文革时期流传的还广泛啊。

作者: 麻沙老农    时间: 2015-7-1 08:18
六六六粉试验666次流传甚广,当小学生的时候,大家都这么说,还有詹氏车钩,也是在小学就听说的。火车的自动挂钩又名詹氏车钩,是詹天佑的发明。詹天佑是著名的铁路工程师,但并没有发明詹氏车钩。
作者: 龙行天下    时间: 2015-7-1 08:30
那时候缺乏正常的传播渠道,更容易误传啊!
作者: 红旗岭    时间: 2015-7-1 10:32
本帖最后由 红旗岭 于 2015-7-1 10:34 编辑
龙行天下 发表于 2015-7-1 08:30
那时候缺乏正常的传播渠道,更容易误传啊!

       现在来看,这个“六六六粉”-------是“实验了666次才成功”的邪说(也可以说是笑话),并不是什么笑话。它是极左路线横行时期,那些白帽子领导们为自己愚昧无知、屡犯错误、给国家和人们造成巨大损失行为的无理辩解。为那时的浑噩毁灭正义、丑恶扼杀美好的“阴霾季节”,做出苍白无力的解脱而已。

作者: 国老    时间: 2015-7-16 13:35
本帖最后由 国老 于 2015-7-16 13:46 编辑

666次试验得名,蒙我半个世纪。赞楼主的学问,使我们真象大白。
作者: 红旗岭    时间: 2015-7-17 08:07
本帖最后由 红旗岭 于 2015-7-17 08:36 编辑
国老 发表于 2015-7-16 13:35
666次试验得名,蒙我半个世纪。赞楼主的学问,使我们真象大白。

“国老”朋友你好!“科学家们实验了六百六十六次才实验成功的,所以叫666。”这个邪说,我是在黑龙江建设兵团58团下乡戍边时听一位基层领导讲的,当时还半信半疑。后来我在八一农垦大学作物育种班进修时,一位化学老师专门讲述了六六六粉(林丹粉)的化学结构,它是芳香烃的化合物。老师在授课中对那个邪说进行了严厉的鄙视。

作者: 龙行天下    时间: 2015-7-17 08:20
原来如此!
作者: 红旗岭    时间: 2016-10-6 14:06
龙行天下 发表于 2015-6-30 08:19
当年说起六六粉,
都说实验次数定,
还是楼主有知识,

当年在北大荒兵团的农业连队流传这样的顺口溜;
下雨星期日,
天朗礼拜八。
蚊子伴瞎蒙,
小咬亲姐仨。






欢迎光临 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http://chinazhiqing.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