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标题: 父亲的信——1969 [打印本页]

作者: 思歌腾的故事    时间: 2015-7-15 16:28
标题: 父亲的信——1969
本帖最后由 思歌腾的故事 于 2015-8-5 14:53 编辑

写在前面
这些是我父亲40多年前写给我的信,(1969年到1972年,大约四年在草原期间的信)那时我还是一个二十来岁、在内蒙牧区下乡的知识青年。父亲的信留存至今,应该庆幸我是一个比较心细的人——没有把这些信件随意地丢弃,这样它便成了父母留给我的一个永恒的纪念。如今我也步入老年,成为了将要落山的太阳。我想趁着头脑还清晰,生活还自理,手脚还灵活,眼睛还可见,耳朵还能听,身体还无残,那就尽快做一些自己想做还没有做的事情吧。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说不定某天早晨你不再醒来,岂不成了终生的遗憾?因此我用了一些时间将父亲的信用电脑抄录下来,同时一边打字一边随着父亲信中的内容陷入了对草原那一段知青生活的深深回忆。书信是当年我们和家里保持联系的基本方式,但是又有几人能将那些家信保留至今?我想,草原知青们的心是相通的,我们有着共同的经历,也会有共同的语言。所以我想将父亲的信,按年度摘录在此与大家分享,让我们共同回忆那一段难忘的岁月。信中所涉及的家私部分尽量略去,其实这么多年过去了,家信也无秘密可言。信中有些地方我用括号或备注的形式加了些说明,这主要是为了大家阅读方便。

父亲的信——1969

1969年5月21日
最高指示
知识青年的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
禹辰:
4月25日你光荣地奔赴祖国的边疆反修前哨、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实现了你的远大理想,我们也和你一样感到光荣自豪。这是你学习毛泽东思想落实在行动上的开始,希望你今后要在这个基础上更好地学习毛主席著作、活学活用,在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中得到更好的锻炼,在牧业、农业前进的道路上立新功。
你在27日到达满洲里受到当地革命委员会、驻军和广大革命群众的热烈欢迎和招待,通过你的介绍,我们很受感动。5月2日接到你这第一封信,内情均悉。
今天上午(5月20日)接到你寄来的第二封信,使我们进一步了解了你们这个地区的情况。希望广大知识青年能学好毛泽东思想,很快地改变这一落后面貌。你不要担心你父母身体,用你的话来讲“有了毛泽东思想,什么病都能医好的”。的确这是内因,你母亲就试用了你这句话,疗效很好。自你走后,有一点难过,这是母子之间的感情,是正常现象也不奇怪......你现在每天早晨起床就吐的病有没有新的发展?(注:那时我曾一度患有严重的胃病)生活习惯怎样?在这点上你要做详细的介绍,以免惦念。你在西庙蔬菜队五个人内有无一兰(注:一兰,我的小妹)同学的哥哥,其他人是谁?你有革命的远大理想,能够吃苦在先,愿意做最艰苦的工作,但是也一定要本着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党需要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同时要扎扎实实地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来信可以把当地的生活特点以及日用必需品的供应情况简略说明一下,你需要什么当地买不到的告诉我,可以给你寄去。20日下午3点20分,你二哥乘专车已去黑龙江了。我劝你母亲没有去送行,可见思想是很开朗的。今后我们的生活一天天地好起来了,这方面用不着你伤脑筋。你把心要献给党,把你的力量全部用在革命工作上,全心全意地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要甘当一辈子老黄牛。
你现在已经走进了建设社会主义大道,这才迈进了第一步。前进的道路还是曲折的,还很缺乏经验。一定牢记毛主席的教导:革命战争是民众的事,常常不是先学好了再干,而是干起了再学习,干就是学习。毛主席还教导我们: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在毛主席的教导下,在工作中,一定要提高革命警惕性,遇到任何问题都要用毛泽东思想分析一切、洞察一切,才能保证国家财产和人民利益不受任何损失。希你在广大革命牧民帮助教育下,在革命的大熔炉里得到锻炼和改造。
听到你目前工作根据需要得到适当安排,你很安心服从分配,我很赞成你的做法,并且我们对当地的领导、革命干部对你的照顾、亲切地关怀,我们很受感动并表示衷心地感谢。你把家里的心情转达给他们,代表家中致以谢意。
对新老同学要加强团结,对当地的牧民和广大革命群众要向他们虚心学习。毛主席教导我们:我们必须向一切内行的人们学经济工作。拜他们为老师,恭恭敬敬地学,老老实实地学,不懂就是不懂,不要装懂。看一个青年是不是革命的,拿什么做标准呢?拿什么去辨别他呢?只有一个标准,这就是看他愿不愿意、并且实行不实行和广大的工农群众结合在一块。对于农牧业的活,不会就向他们请教,“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有心,什么困难都可以解决的。
再者,你离津后,你的战友分别先后离开天津,走上了不同的工作岗位;
5月3日,陈涛(小学同学)去内蒙呼盟科右前旗好仁公社好力宝吐大队第六小队。
5月7日,宝荣(初中同学)等去内蒙呼盟阿荣旗阿荣公社孤山屯大队永才小队,5月15日接到小马寄来第一封信。
5月8日,均麒(初中同学)已回老家,地址你可能有。
5月21日,国强(初中同学)下午乘专车已去黑龙江兵团,今天他到咱家来告别,前几天你母亲到他家去一次,并赠送了一些物品留念。他在20日接到你给他的来信后,他已给你复信。
庄姨的孙世伟在贝尔公社第二小队,有时间你可和他联系。(注:庄姨,是我家的老邻居,也是妈妈多年的老朋友,孙世伟是她的独生子,那一年和我一起下乡到牧区,我们不在一个公社,大约1年多以后,他办病退回了天津)
……
禹辰,你要放心,不要耽心我们的身体。身体是革命的工具,我们是要保重的,不要惦念。你要安心工作,你要求我们展望未来,要乐观些,你也是同样。
我很关心你的学习,5月15日我叫你大哥寄去一本第三期红旗杂志,抓时间好好学习一下,你需要哪些学习材料来信说明,我即给寄去。
……
千言万语一时说不完,想要知道你那儿的事太多了,但又不知从何问起。你们那儿的气候和天津有哪些区别、现在怎样?你会骑马了吗?你带去的东西都查对好了吗?东西够用的吗?还缺什么东西?你们附近有供销社吗?你每月发的生活费除食用外,根据你的需要可以随时添补,适当的吃些营养,因为你身体健康情况还不太理想。为了革命,不应该舍不得花,否则我们就很担心。
……
寄去的红旗杂志,地址写的是红旗大队,我们不知道你现在的地址,如果没见到,可询问大队即可。再来信时,字体写真点,你妈妈看不清楚,不认识,她很着急,她想自己都能看清楚。
顺祝进步                                
                         父母字
                                   69.5.21
注:这是下乡后,接到父亲写来的第一封信。父亲的信写得很长,反正面三篇,写得满满的。好像那时寄信对信纸重量是有要求的,为了符合要求,父亲将需要6页纸张的信,合成为反正面三张,足可以见他用心良苦。我已记不得当时是怎样回复父亲的这封信,恐怕还是革命的豪言壮语吧。想当年,受极左思潮的影响,我们都是豪情万丈满怀理想奔赴边疆的,怕父母阻挠,为了能够达到这一目标,有不少同学都是背着家里偷偷地拿出户口本,自行到派出所办理销户手续的,我就是其中之一。那时全然不顾父母的感受,也不想想我们的远离会给他们带来怎样的伤害。通信,是那个年代能够和家里保持联系的唯一方式,通过写信,用文字,父母表达对儿女的牵挂、儿女表达对父母的思念,相信所有的知青战友都有着同样的经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信,但有多少人能够留住了它们呢?



psb (1).jpg (75.67 KB, 下载次数: 27)

psb (1).jpg

psb (3).jpg (77.37 KB, 下载次数: 37)

psb (3).jpg

psb (4).jpg (72.41 KB, 下载次数: 28)

psb (4).jpg

psb (5).jpg (62.54 KB, 下载次数: 32)

psb (5).jpg

psb (6).jpg (72.97 KB, 下载次数: 31)

psb (6).jpg

psb (7).jpg (64.96 KB, 下载次数: 26)

psb (7).jpg

作者: 龙行天下    时间: 2015-7-16 07:58
当年下乡接的信,
浓浓深厚父子情,
心中思念处处在,
彰显父母爱子心。

作者: 思歌腾的故事    时间: 2015-7-16 14:57
本帖最后由 思歌腾的故事 于 2015-7-16 15:02 编辑

1969年6月7日
禹辰:
自你离津后已接到你三封家信,这第三封信是崔师傅在6月5日召开的家长座谈会时亲自给我的,(注:崔师傅是当年送我们去牧区的驻校工宣队员,回津后曾召开知青家长会,介绍牧区情况。那个年代工人阶级领导一切,所以学校有毛泽东思想工人宣传队来领导文革运动)并向我介绍了一些情况。你把带去的十四元钱原封捎回家中,这很使我们难过。家中近来生活情况很好,是用不着的,为什么你自己不留下零用呢?崔师傅是5月30日到津的,他于6月3日到咱家,正巧你母亲因牙痛去第五医院看牙没有在家,没看见崔师傅。
你们那里最近的一些情况大体上已了解了一部分,听说你们那里近来的情况还不断变化,生活费又减低了一些,(注:记得,刚到牧区时的第一年国家拨给我们每人每月10元钱的生活费,女生好像还多1-2元)这没什么,如果钱不够用或需要什么东西时,可来信给你寄去。你现在是和谁住在一个包里啦,几个人在一起?我们还不太清楚,吃饭是否自己起火?有事外出时有无马骑?为什么不调回东庙?是否组织基干民兵啦?等等……这些你母亲都想知道了才满意,免得打搅别人。据你校一些同学家长介绍说,关于雨衣及防寒皮衣等有的发了,有的还没发,希你再来信时都给你母亲简略地介绍一下,并将那儿的风俗习惯以及当地阶级斗争形势和当地今后发展的方向,这很能够使你母亲心胸开朗些,免得想念你。
永红队与红旗队有哪些不同的地方,杨永年(注:一起去牧区的同学,邻居)离你多远,现在杨永年的父亲杨守立经常到咱家来,我们之间的关系很好。杨永年的大爷(杨守泉)是我的老同事,是恒源纺厂司机,过去和我很要好。今后你有什么事可找杨永年研究,可以取得一些“经验”。你们探亲假有否规定日期,路费是否自己负担?
阳利、文奎他们俩经常来(注:他俩都是我小学要好的朋友),并且对你母亲很照顾。你母亲想鱼吃,他们就想法去捕捞,应该感谢他们。
小马、陈涛都来过信,我都给他们回信了。你二哥5月30日来信了,那儿大致很好。你接到他来信了吗?地址:黑龙江虎林县铁字405信箱13分队。
5月15日给你寄去第五期红旗杂志,21日我又给你去一封信,不知收到否?
你母亲嘱咐你今后来信有什么事最好实事求是地写来,她就放心啦。否则她每天到处去打听这样就不好啦!(注:的确,那时给家里写信,不愿讲那些在牧区艰苦的事情,只是报喜不报忧,主要是怕父母担心、难过)。
听说当地的气候很古怪,冷热不正常,你注意冷热增减衣服,不要怕麻烦。饮食要多加注意,胃痛病犯时要及时吃药治疗,身体是革命的工具。要继续发扬红卫兵的敢想敢闯敢于革命的精神,遇事要冷静,用毛泽东思想分析一切、洞察一切。克服“怕”字当头,大立“公”字。遵照毛主席教导,不断斗私批修,遇问题要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要虚心地向贫下中农学习,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和他们加强团结,警惕阶级敌人用各种手段破坏我们的建设,更要注意他们用糖衣炮弹袭击我们。(注:其实,父亲就是一个普通工人,但那个年代大家都讲这些话。
……
你捎来的相片两张已收到。听说你给陈老师去信了,她回信了吗?谈些什么啦?今后你如果有背着你母亲的问题,你可写信寄同和里7号,给三姨或给你大哥厂里写。
祝你学习进步                                       

                       父字  69.6.7

注,陈老师,我的小学班主任老师,那时师生关系特别好,小学毕业后仍有联系。她跟我母亲也非常熟悉,那是一种非常纯真的师生关系、纯真的老师和学生家长的关系。我下乡后曾有一段时间和她通过信,她在信中总是鼓励我,还给我寄过学习材料。2007年3月我们小学师生聚会时,陈老师还说,那时你给我写的信,到现在我还保存着呢。
随信还附有一张小妹一兰写给我的信,那年她还在上小学。

三哥你好:
上次我给你写的信你看见了吗?我很想你。现在你的胃病好了吗?我很不放心,你工作累吗?三哥你要好好的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和他们搞好团结,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三哥我向你汇报一下我的学习情况:我现在学习有一点进步,没有你在家里时候帮助我学习的这么好了,我写斗私批修讲用材料时,就不如你帮助我写的好了。你有时间写信时请你还要多多帮助我行吗?三哥:我每天放学后就给家里买东西还挑水,我也没让妈妈生气,你告诉我的话我都做到了,你寄来的相片我也看到见了。三哥:你再来信时说说宪辰(注:我弟弟),叫他听妈妈的话,别和我打架。妈妈想你最好你冬天家来看看咱妈妈来,家里都很好你别惦念。
三哥你给我写一张斗私批修的材料来,给我做参考,三哥我也会骑自行车了,你会骑马了吗?
              革命敬礼
                               妹妹 一兰
                                    69.6.9


psb (1).jpg (68.62 KB, 下载次数: 106)

psb (1).jpg

psb (2).jpg (71.37 KB, 下载次数: 115)

psb (2).jpg

psb (3).jpg (63.15 KB, 下载次数: 106)

psb (3).jpg

psb.jpg (70.05 KB, 下载次数: 106)

psb.jpg

作者: 思歌腾的故事    时间: 2015-7-16 15:07
1969年7月2日
禹辰吾儿:
连续接到你的两封来信(6月11日接到一封,6月25日收到一封),对于你所谈的情况,结合42中工宣队崔师傅介绍的情况,我们对你在外的情况是相信的,也是可以体会到的,总之是很放心的。在这方面你无须再多做解释,你就放心吧。你妈妈最近思想也很开朗,不像你刚走时那样,每天放心不下啦。不过,经常盼望快到探亲假期间回来看看,这就很好啰!你就不要为此而担心了。我们时常议论你在生活方面是否习惯了,吃的方面如果自己起伙做饭就好了,这倒不算什么,胃病是不是很好呢?对这问题我曾经问过崔师傅,也答复的也很含糊,我们希望你在这方面多注意就是了。现在天津在医学上出了一种新药“681粉”,治病范围很广,对胃病有很好的疗效,你大哥正在研究购买,买到时以后给你寄去。
天津近来的形势大好,基本上是遵照“九大”精神执行的,运动发展是正常的,个别单位出现些反复,受一些资产阶级派性的干扰,总的情况是大好的。由于苏修侵犯我国领土种种罪行,全市的战备情绪是很高的。市民们家中存有不需要的废铜破铁都卖给国家,肉类等食品尽量支援第一线。市民食用采取分片供应,并没有受到影响,其他无有什么变化。
自从你和润章(我二哥)走后,说实在的我们确实是很放不下的,但是想到你们为了革命到祖国的边疆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今后革命意志会更坚强,在农村中思想得到改造、更好地得到锻炼,我们感到是很高兴的。虽然如此,你母亲本来身体就有病,加上忧虑,从5月20日以后就一天天的病重起来……因为这些日抽不出时间来给你写信,所以迟至今日才写。以上这些情况本来是不打算告诉你,怕给你增加思想负担,但考虑到你在侧面与同学之间是有书面联系的,如果你同学向你说的不细致的话,那就使你更担心了。因此事后还是告诉你,是比较恰当的,才免得你那样不放心。
6月28日由新巴尔虎右旗达赖公社红旗大队回来七个学生,其中有咱们门口在公益里15号住的一个姓李的学生(是大沽路中学的),他们是因病不能适合当地气候习惯和治疗有困难被批准回来的。我在29日和杨永年的父亲去他家走访了一次,他是在东庙工作的。他把你的那里的情况给我们作了重点的介绍。你们现在的生活费是12元,伙食费也是12元,如果这样你的生活费每月就没有剩余了。来信时你要讲清楚,以免挂念。再有就是你们那里有信要划归黑龙江省,不知有无可能,若能如此,我们可以下一些力量,争取调到你二哥一起去,你母亲就满意了。另外他还介绍说当地有些排外的现象,在这方面你要加以注意,我们相信你是听党的话的,遇到问题多用毛泽东思想去分析,不会出什么乱子。不知你们社里有无亲人解放军,在处理问题上要注意政策避免犯错误。
他们还带来一些内蒙的特产,奶糕、奶豆腐,还有一种什么来,像小米似的,你妈妈都尝了,很好吃。据说,你们喝不到奶茶等等情况,他说,在今年8月底还可能回来一批,胃病严重的不适合当地气候,在当地不能治疗时就要送回来,这些都是你妈需要问的。最近你妈妈对你确实不像你刚走时那样了,对你向前走的路还是非常关心的。
从七月一日起,你妈妈可以自己做饭了,宪辰、一兰帮助干,身体比你在家时还结实,这使我很高兴。我想你听到这种情况你会比我更高兴,你就不必担心了,有什么事我会告诉你的。
……
内蒙的天气我们也听人介绍了,确实很古怪,听说你们的衣服都没发,通福里张恩俊的儿子、小庚子(刘庚正,已病故)最近由内蒙回家探亲来了,他也给我们讲了一些内蒙的风俗习惯,在牧区穿的衣服很费,你看看还需要什么东西,寄信来告诉我,给你寄去。
你二哥那有什么情况,你可以告诉我。
               祝你身体健康
                                        父字
                                             69.7.2
注:在我离家的最初阶段,父母对我们的不放心是显而易见的,只要是有牧区的消息都要去打听清楚,当听到有知青从那边回来时都不辞辛苦去人家那里探望,希望能够得到第一手资料。知识青年,这个当时的新生事物,使许多平时不相干的人、不相干的家庭,但是又有着相同命运的家庭和个人,从四面八方走到了一起。


psb (1).jpg (97.11 KB, 下载次数: 116)

psb (1).jpg

psb (2).jpg (70.19 KB, 下载次数: 123)

psb (2).jpg

psb.jpg (96.88 KB, 下载次数: 107)

psb.jpg

作者: 千帆过    时间: 2015-7-16 21:08
   如山的父爱尽在字里行间,读起来令人感动。

作者: 龙行天下    时间: 2015-7-17 08:18
慈父句句暖心窝,
母亲思念更深刻,
小妹也给写了信,
火热亲情笑呵呵。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5-7-17 15:12
本帖最后由 拥抱快乐 于 2015-7-17 15:13 编辑
思歌腾的故事 发表于 2015-7-16 15:07
1969年7月2日禹辰吾儿:连续接到你的两封来信(6月11日接到一封,6月25日收到一封),对于你所谈的情况, ...

   【思歌腾的故事】好熟悉的网名。您是下乡到新巴尔虎右旗的那位网名【思歌腾的故事】知友吧。问候您!我是《天津知青网》网名:花样年华。下乡到新巴尔虎右旗宝东公社蓝旗庙大队。祝您在这开心快乐!

见到您好高兴.jpg (21.54 KB, 下载次数: 25)

见到您好高兴.jpg

作者: 思歌腾的故事    时间: 2015-7-17 20:32
拥抱快乐 发表于 2015-7-17 15:12
本帖最后由 拥抱快乐 于 2015-7-17 15:13 编辑

   【思歌腾的故事】好熟悉的网名。您是下乡到新巴尔虎右 ...

拥抱快乐知友您好,很高兴在这里结识您,尤其是我们都曾在西旗生活过。相信我们会在以后新右旗联谊活动中见面,到时再续知青友谊,多保重。
作者: 思歌腾的故事    时间: 2015-7-17 20:43
本帖最后由 思歌腾的故事 于 2015-7-17 20:49 编辑

1969年7月20日
禹辰吾儿:
于7月2日给你寄去的信晾已收到……前几天听说42中有个姚恩春从新巴尔虎右旗回津,他在西南楼棉二宿舍住。你大哥到他家去进行访问,了解了你们那里一些情况。他是回津医治耳朵的,给假三个月。他是在牧业队放牧的,提到你的名字时,他说不认得你,当给他像片看时,他才认得。你那里现在如果需要什么可提前来信,待他回内蒙时给你带去。
现在你的生活情况如何,对当地的风俗习惯熟悉的怎样,你每月除伙食费外有剩余否?如果你手中没有零钱用,那怎么能行,附近有照相馆吗?最好照张单人半身像片来,你妈妈想看看你,下次来信你要说清楚,以免惦念。
……
你妈妈最近身体非常好,饮食和睡觉很正常,身体已渐胖,你要放心,不要惦念。
前几天小德子(昝洪德)来信说,他和你分开了,被调往西庙种菜去了,对么?你现在在东庙干什么了,是还做打井脱坯盖房子吗?你们有公休日吗?你们今年底有无可能回家探亲。
7月18日下午1点26分天津又发生了一次地震,约有一分多钟,震心具体在什么地方还不清楚。
你离孙世伟贝尔公社第二小队乌兰队有多远,他经常给家里来信要东西,上次他又要蚊帐、雨衣等,是否需要,不太清楚,你和他联系过吗?
                       祝你学习进步
                                              父字
                                                69.7.20
备注:姚恩春,是我们学校一起去牧区的同学,到牧区后没多久即以治病为名返回天津,此后便一直没有再回牧区。前些年的一次草地知青聚会上见到了他,此时他早年那张白皙漂亮的脸,已经是布满沧桑了。我们之间很不熟悉,所以对他如今的状况也是一无所知。小德子即昝洪德,知青好友,后来选调到大庆,现已退休定居在廊坊。孙世伟,我家邻居的儿子,爱国道中学的,贝尔公社知青,独生子。本来他是可以不下乡的,因为那时他父母年事已高,而且多病。但是当时他母亲很积极,受文革的影响,思想很激进,是她主动地鼓励儿子去了牧区。后来她们夫妇二人非常地想念儿子,再后来想办法把他调回了天津。我们虽然从小就认识,而且两家关系不错,但到牧区后却没有联系过。1971年6月,在张勇牺牲一周年纪念会上,我们难得一面,但限于当时的条件,我们只是匆匆地交谈了一会儿就分开了,至今再没有见过面。母亲希望我能拍张近期照片寄回家来,而那时我所在的公社根本就没有照相馆,可能旗里有,但是距离很远,我也没有时间和机会去照,所以母亲这个愿望一直没有实现。

psb (4).jpg (68.95 KB, 下载次数: 36)

psb (4).jpg

psb (3).jpg (81.27 KB, 下载次数: 29)

psb (3).jpg

作者: 思歌腾的故事    时间: 2015-7-17 20:52
1969年8月18日
禹辰吾儿:
于8月8日和16日连续接到你的两封来信,内情尽悉。知道你暂时还留在东庙,希望你不要急躁,不论做什么工作,还都是为了革命么?党需要你在那里你就在那里,绝不三心二意。无论是照顾也好,需要也好,总之都是干革命,前途同样都是光明的。你希望到最困难的地方去锻炼,这是好的,但是要注意组织纪律。每次来信你都介绍身体情况很好,胃口病一直没犯,但事实是不会骗人的。你要知道我们是相信你的,不要为此多伤脑筋。我们也和你一样很好,家中有什么新的情况时我们随时会告诉你的,为了革命事业,你也要安下心来,毋庸惦念。
最近你们公社永红队的郑长顺回津啦,前几天到咱家来了一趟,同时把你们那里的情况作了详细的介绍。这次你妈妈听了以后,情况比较清楚了,同时也很放心了。这个郑长顺就在挂甲寺住,他母亲叫刘培正(是代表)因病住院了。他给杨永年带来了一双马靴,你妈妈也看见了。他给你妈妈解决了不少的疑虑,因此心情也就宽阔多啦。你需要什么来信告诉我们待他回去时,给你捎去。
……
小德子每次来信他父亲都会拿来给我看,最近还寄来穿蒙服照的一张像片。杨永年来信谈到根据他父亲血压高病的情况准备在12月前回家看望。你有什么事有机会可以提前跟他联系。郑长顺准备在家住两个月,待回去时,你可以问问他咱家的情况,你就放心啦。
目前咱家的情况一天天地好起来了,你们在外边有钱时尽量给自己零用或买一些有用的东西,家里生活很好,不需要你们寄钱。你要记住不需要你们的钱!我和你妈妈近来身体都很健康,不要挂念。
现在你们那里已正式划归黑龙江省了,你妈妈很希望你向领导研究一下,能否调到润章(我二哥)那里去,因为在津分配时,时间是先后的,不是同时的,你们哥俩都有胃病,能够在一起有好处,可以互相照顾。我已给润章去过信了,润章也向领导探讨过,考虑你如果没有什么意见,是不成问题的。你妈妈要求你一定向领导研究一下,否则你妈妈在思想上、精神上又要有变化。
……                                                
                                                 父字
                                                      69.8.18      
注:父亲信中提到的东庙,是我到牧区后工作的第一站。那时曾一度提倡牧业学大寨,要搞半农半牧。所以,我们知青一到,半数以上的人就被安排到东庙搞基建。东庙顾名思义就是有一座喇嘛庙,同时也是个地名,这里虽然是我们黄花公社红旗大队的地盘,但却是达赖公社的所在地。这里有大约几十户人家,有公社的办事机构,有粮站、供销社等。它距离达赖湖不远,距离克尔伦河也很近,大约有1-2里地。不远处还有一个汉族社员的定居点,叫六村,因为队里有几位社员的家就安在六村,所以我也光顾过几次。我们来到这里的第一项任务就是改建这座大庙,准备将它拆改成我们的宿舍、仓库等。那时这座喇嘛庙已经被废弃,除了大殿内的两侧还矗立着几尊张牙舞爪的不知哪方的神像以外,什么都没有,周围有些残垣断壁,一片没落萧条的模样。那时正值春天,天气已经转暖。我们先在克尔伦河边脱坯,同时将大庙残留围墙的青砖拆下来,准备用来改建东西厢房,还要砌火墙、垒火炕、建食堂、垒烟囱等。同时队里还买了一辆胶轮拖拉机,在大庙的后面开荒种地,粮食要自给自足嘛。我们在东庙干了大约有半年,父亲给我写这封信时,我们还在热火朝天地为改变牧区的面貌奋斗着。当然,在牧区这样气候恶劣的地方大规模地搞农业建设纯属脱离实际,结果被证明是行不通的,我们开荒种的嵇子——一种类似小米的作物,基本上没有长出果实,最后只有一少部分用打草机收割了一些,作为种马和种羊冬天的饲料了。到了10月份,天冷之前,我们撤离了东庙,半年的辛苦劳动都付之东流。
郑长顺是我们学校老高一的同学,那时凡是牧区回津的同学,不管认识不认识,关系近不近,特别是第一年,都常常到没回来的知青各家去看看,主要是报个平安,你不去,知道你回来了的知青家长们也要通过各种渠道打听到你家的住处前来看望,这似乎成了一个惯例。对于郑长顺,当年的模样,我实在是没有印象了。现在只知道他已经去世多年,所以也没有机会向他表示当年来我家安慰我父母的谢意了。
到牧区不久,这里即被划归了黑龙江省,至于为什么就不清楚了。父亲提到的要我想办法调到黑龙江兵团,和我二哥聚在一起,让我们彼此有个照应,心情可以理解。但在那个年代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且我也记不起当时是如何处理这件事情的。恐怕是没有考虑或尝试吧。


psb (3).jpg (81.27 KB, 下载次数: 61)

psb (3).jpg

psb (4).jpg (68.95 KB, 下载次数: 63)

psb (4).jpg

psb (5).jpg (83.98 KB, 下载次数: 74)

psb (5).jpg

psb (5).jpg (83.98 KB, 下载次数: 62)

psb (5).jpg

psb (6).jpg (77.79 KB, 下载次数: 58)

psb (6).jpg

作者: 龙行天下    时间: 2015-7-18 07:56
文革前的内蒙古自治区是在成立自治区的时候毛主席等中央领导同自治区第一任书记乌兰夫一同划定的。
文革前有个“前门饭店会议”,会上把乌兰夫打成“叛国投修分子”,文革中又一直在批他,怀内蒙古自治区投向外蒙古,于是把黄石自治区的东部三个盟划归了东三省(呼伦贝尔盟归了黑龙江,哲里木盟归了吉林,昭乌达盟归了辽宁),同时划出去的还有西边的三个旗(阿拉善左旗和阿拉善右旗,还有一个额济纳旗)。
具体情况从网上查询如下:
1969年8月1日起,内蒙古自治区的呼伦贝尔盟划归黑龙江省(鄂伦春自治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改由大兴安岭地区管辖);哲里木盟,呼伦贝尔盟的突泉县、科右前旗划归吉林省(突泉县、科右前旗由白城地区管辖);昭乌达盟划归辽宁省;巴彦淖尔盟所属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的五个公社划归宁夏回族自治区;阿拉善右旗和额济纳旗分别划归甘肃省武威、酒泉地区。
---------------------]
1979年5月30日,党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恢复内蒙古自治区原行政区划的通知》,决定将昭乌达盟、哲里木盟、科右前旗、突泉县、呼伦贝尔盟、鄂伦春自治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额济纳旗、阿拉善右旗、阿拉善左旗,从1979年7月1日起由辽、吉、黑、甘、宁五省区划回内蒙古自治区管辖。鄂伦春自治旗的加格达奇、松岭两区,仍归黑龙江省领导,原属地权不变,税收归内蒙古自治区。

作者: 思歌腾的故事    时间: 2015-7-18 21:49
龙版主您好,看了您的评论才知道了呼盟划归黑龙江和又回归内蒙的原委,很有收获,又解开了心中多年的一个谜团,感谢。

作者: 龙行天下    时间: 2015-7-19 07:52
思歌腾的故事 发表于 2015-7-18 21:49
龙版主您好,看了您的评论才知道了呼盟划归黑龙江和又回归内蒙的原委,很有收获,又解开了心中多年的一个谜 ...

这事因我那段时间一直在内蒙古,所以知道得多一些,怕记忆有误,又从网上查了一点。
握手!

作者: 思歌腾的故事    时间: 2015-7-19 16:55
1969年8月25日
禹辰:
8月18日给你的信晾已收到……。连日来,你们那里的知识青年不断地回津,有的是看病,有的是办理家务。8月25日有你小学的同学赵子立来咱家,他是回津治腿的,谈及他回津路过东庙见到你的情况,说你现在个子高了,也胖了,你妈妈听到很高兴,希望你好好注意自己的身体,加强锻炼,并要努力学习主席著作,更好地改造思想。当天赵子立晚上乘10点50的车返回呼盟。你妈妈委托他给你带去番茄汁一瓶、麻酱一瓶,因为时间很仓促来不及准备什么,只好暂时给你捎这么一点东西。待郑长顺回去时准备给你做一条棉裤捎去,其他我们是按照你的意见,什么也不给你买了。
……
收到东西后,你待我们好好谢谢赵子立(他是杭乌拉公社的)。最近天津也和全国一样,备战情绪很高,人们的思想都在准备打仗。可能你们那里也正在准备吧!希望你百倍提高警惕,要同苏修和一切反动派做好打仗准备。
最近天津通过学习7.23布告,结合天津的具体情况,进行大批判,大批、特批无政府主义,工厂、机关、学校、街道,利用各种形式进行批判。通过批判,天津的形势越来越好。人们的思想普遍的提高了,对倒卖黑市的都主动地揭发检举,市场秩序非常好。
上次你要的新华字典还没有买到,准备把原来那本旧的找到后给你捎去。
8月18日给你的信,你妈妈对你提到的问题,你能否向领导研究一下,调到润章那里去?今天你妈妈叫我重复问你一下,你考虑的怎么样了?
            
                              父字
                                                   69.8.25
下面还有几行母亲亲笔写给我的字:
禹辰:妈妈非常想你,希望你阳历年回家。你和领导说的好好的,听见了吗?最好你请两个月的假,好看你二哥去!不写了。
                                                妈妈字                                
注:赵子立是我小学的同学,不是一个班。小学毕业后从未联系过,在去牧区的列车上好像我们见过面。至于后来在牧区何时何地见过面,我是一点印象都没有了。父亲信中说,他在路过东庙时见到过我,这也有可能吧,那也是一次偶然的相逢。那年,母亲让他给我捎回的东西并没有收到。这可以理解,因为如果他要乘长途汽车回他们公社,不可能为找我特意下车。如果下车得一周以后才有路过的长途汽车。所以他不可能在东庙停留那么久。那时的交通、通讯十分的不方便,也就根本无法取得联系。那天,和一位知青朋友相聚,他是杭乌拉公社的。我问他是否认识赵子立?他说,赵老三呀,太认识了,他当初也是我们那里的一位人物。在牧区时有一次他去旗里,需经过一座桥过河,这座桥很窄,只能过一辆汽车。赵老三当时骑着马走上桥头,对面来了一辆汽车,他举起马鞭,指向汽车,大喊;退回去。司机一看是知青,不敢惹,只好给他让路,将汽车退了回去。那时的我们真是不知天高地厚啊。我问跟他还有联系吗?我真想当面感谢一下当年他去我家看望我的父母。他说,没有联系,很长时间没有看到他了。当年初离家门,父母对我十分挂念,总是想方设法通过各种渠道为我捎来点吃的、用的。那时像麻酱等东西都是凭票供应的,如果能一次弄个1-2斤,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后来还通过回来的同学给我带过几次大米,可见他们的心情何等的关切,为了自己的儿子也顾不得别人携带这些东西是否方便、旅途是否劳累了。


psb (1).jpg (74.64 KB, 下载次数: 38)

psb (1).jpg

psb.jpg (55.45 KB, 下载次数: 34)

psb.jpg

作者: 闲人一个    时间: 2015-7-19 17:58
红色年代的真挚父爱,感动,难得,敬佩!
作者: 龙行天下    时间: 2015-7-20 08:16
只要有人有联系,
总是请求带东西,
可怜天下父母心,
千方百计作努力。

作者: 雾梦    时间: 2015-7-20 12:21
       字里行间承载着父母对儿子的爱,感动着每一位阅读此信的读者。不知道为什么,有些想哭的感觉.....
作者: 思歌腾的故事    时间: 2015-7-20 14:20
1969年9月10日
禹辰:
8月18日给你的信并捎去7.23布告一份,8月24日赵子立回去时又给带去麻酱一瓶、番茄汁一瓶。25日又给你寄去一封信晾均收到。估计你现在盖房和农活是很忙的,至今我们还没收到你的回信。近来你们那里回来的同学很频繁,不断地带来了你们那里的消息,因此对你的情况逐渐地并且更清楚地了解了。特别是郑长顺对你的情况给我们做了较清楚的介绍,使我们也是比较放心的。但是对你的身体情况还是担心的,你的坚强意志、革命的豪情也的确使人钦佩,为了革命事业时刻不忘毛主席他老人家的教导“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一切个人利益不顾,把革命利益、集体利益放在第一位,这个位置永远也不能摆错的。你这种行动使我们也深受感动,因此使我们也非常想念你,特别是你母亲希望你尽快地照一张像片寄来。
现在眼看着冬天即将到来,你们的棉服是否还发?皮袍、皮裤等物最近发了没有?你走时只带了一条破棉裤是不能御寒的,今冬如果棉服不发,你要火速来信告诉我,马上给你准备一条棉裤叫郑长顺给你带去,你还需要什么都来信说明,一块给你捎去。
……
天津近来形势大好,通过贯彻学习“7.23”布告,大批无政府主义,社会秩序非常好。再有于8月28日下午四点天津市区下了一次冰雹、大雨,这次冰雹是几十年来我从未见过的,最大的重达0.75斤。8月29日下午八时左右又下了一次大雨,同时刮有龙卷风,受灾地区在南开区小梢子口一带,房屋倒塌很严重(这个情况要注意不要随便对人讲,严防阶级敌人钻空子)。
最近有你们永红队的老知识青年陈明新于9月9日来咱家,你母亲和他进行约一小时的谈话,他详细地把永红队的情况给我们作了介绍,他准备9月11日回内蒙,路过东庙时可能找你去。
我正在给你写这封信时,你于8月31日写来的信于今日(9月10日)上午10时接到,我们看了信知道了7月26日的信没有收到(内有8分邮票5张)并且也没谈及见着赵子立,8月25日的信可能现在收到了,今后来信时,收到几月几日的信要注明。
关于调黑龙江的问题,你妈妈说无需再等冬天,到冬天如果胃口犯了不就晚了吗!最好你能向领导探讨着研究,如果能办到,你妈妈再高兴没有了。那么我们准备明春我和你妈妈一块到黑龙江看你们俩人去。
……
为了革命的长远大计,你要慎重考虑,没有健康的好身体,怎么坚持革命呢?
                                            父字
                                              69.9.10
信的背面,还有母亲写给我的字,密密麻麻的一篇。
禹辰你向领导要求时郝大姐是你的表姐,你一定要上你二哥那去或大姐那里,我好看你们去,你知道我多么想你们呀。自你们走后妈妈一时一刻没有忘下你们,我不敢给你们写信,我的眼泪是永远不止,你知道妈妈是多么想你呀,我的好儿子呀。最好你要求上级回津一次看看妈妈和爸爸来吧!不再写了。
                                       你的妈妈字
但是后面又接着写了十几行;
阳利大概上黑龙江七星泡去,就是嫩江。现在天津大批判无政府主义,所有六六、六七、六八年毕业生一律都走,这次动员很厉害。
禹辰今托老知识青年陈明新同志给你捎去味精两瓶,他是永红队的,和杨永年认识,人家竟有回家养病的,你怎么就不回来呢?咱们家虽然困难,你就不家来了吗?你这样更使妈妈难过,妈妈没有一天不哭,想起你来妈妈一阵一阵就要发疯,你知妈妈的眼睛都哭坏了,我今天狠心给你写的,你不要难过。
注:此时再次看着妈妈40年前写的字,看着妈妈当时那种浓浓的思儿之情,我的眼睛再次湿润了。不记得当年阅读母亲的这封信时是怎样的一副心情了,恐怕早已泪流满面了。
在那个极左年代,人们就像疯了一样,起初对领袖、对共产党是无限崇拜无限信仰的,狂热地追逐着领袖指引的方向,义无反顾地,党指向哪里就奔向哪里,绝对服从,没有条件。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冲动在我们的心里也有所动摇,从父母亲给我的信里,就可以看到上山下乡,给所有经历过这场风雨的个人和家庭带来的是何等强烈的一种冲击!母亲没有多少文化,是解放后参加识字班学会的写字,所以字写得歪歪扭扭的,基本上也没有标点符号,所以在抄写这一段时,我为母亲的信加上了标点符号,为的是读起来更为通顺和方便。母亲提到了老三届一个不留都要下乡的事情,提到了这次动员很厉害,具体怎样厉害信中没有提及,毕竟那时还在文革高潮,信中是不能随便乱讲的。其实那时上山下乡的性质已经从当初的提倡自愿变为强迫性的群众运动了。一年多以后回津探亲时,才知道了后来的动员何等强烈,在今天看来应该是非常残酷的一件事情了。
因为那时呼盟已划归黑龙江省,所以父母在封信中,再一次提出希望我尽快调到远在黑龙江兵团的二哥那里去,不仅考虑那里的条件可能比牧区好些,更重要的是我们哥俩能够在一起,他们甚至提出了转年春天去那里看我们哥俩的想法,唉,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呀。但是当时的情况即便我想调过去也是不大可能的,所以后来也就不了了之了。
陈明新是先我一年到牧区的天津老知青,想不起他的模样了,也不知他现在的情况如何,假如有一天能够相见,我当向他表示感谢,感谢当年他曾来我家探望,并曾给我的父母带来过安慰和希望。父亲是个心很细的人,我们的每一封家信,父亲都要保存好,几月几号收到的、是第几封信,都记录在一个笔记本上。在这一方面我可能继承了父亲的这个特点,心也比较细,做事也比较认真,否则也不会将父亲40多年前写给我的信还有在牧区时用过的护照、饭票、汇款单、照片等保留到今天。
初到牧区的第一年,面对草原的恶劣环境,一些同学表现出怕苦怕难的情绪,所以思家心切,只要有机会就要想方设法回天津呆上一阵子。我之所以一直坚持近两年才回家探亲,恐怕还是一颗幼稚的心、一颗充满幻想、理想和豪情壮志的心所驱使的吧。


psb (1).jpg (74.15 KB, 下载次数: 39)

psb (1).jpg

psb.jpg (86.08 KB, 下载次数: 33)

psb.jpg

作者: 龙行天下    时间: 2015-7-21 08:18
千方百计求信息,
父母总为儿着急,
天天以泪来洗面,
全轰下乡残酷极。

作者: 思歌腾的故事    时间: 2015-7-21 17:15
1969年10月5日
禹辰吾儿:
     9月10日、18日连续收到你的两封来信……你18日的来信你妈妈看后,当时是很难过的。然而你的每句话对你妈妈的思想帮助也起到了一定作用。近来你妈妈在行动上也有很大变化,经常参加学习,对你们的走,现在思想是通了,因为近来天津对66、67、68三届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抓得很紧,并由学校、工厂、街道组织了三结合小组,在9月份又走了好几批(陈阳利是在9月22日去黑龙江七星泡了,可能他要给你去信)看来不走这条路是不行的,这次动员主要是加强备战疏散人口。
……
你们那里的气候最近可能比润章那里还要冷些,你们的冬服现在准备的怎么样了,听说天津河西区慰问团去你们那里访问去了,你们见到了吗?棉布发下来了吗?
你说不叫寄棉裤了,现在有没有困难,我很不放心。
最近永红队又回来了一个女同学,已到杨永年家去了,听杨永年父亲的口气,可能是杨永年的对象。杨永年的父亲准备给寄30元去,想叫杨永年回家,你看如有什么事或信,顺便可以叫他带来。
天气已经冷了,你的病是不能着凉的,你千万要注意冷热,饮食方面更应注意,你的像片照好后尽快寄来。
最近你们的工作有没有变动,你妈妈很希望知道一些你们那里的情况,工作和生活情况,你可以随时做个介绍。
再有,你们那里皮袍、皮裤、鞋、帽等现在发下没有,来信时说一下,以免惦念。
                             祝你学习进步
            工作顺利         
                                          父字
                                            69.10.5
注:下乡离家的最初几个月,父母最关心的就是我的身体情况。因为在68年,不知什么原因,我患上了严重的胃炎。总是上腹胀满,反酸水,还常常呕吐,那时正值文革初期,时兴过一阵针灸治疗,那时针刺麻醉也曾一度被吹捧得神乎其神。我也到过当时以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著名的南开医院扎过一段时间的针灸,但疗效甚微,一直到下乡离家也没有好转,这也是父母对我十分惦念的原因之一。但是奇怪的是,自从到牧区后却一反常态地好了起来,吃着那里的牛羊肉、小米子,在东庙的时候还总是吃东北和内蒙的特产——大茬子,一种半粉碎的玉米粒,很粗糙,不好消化,却也不肚胀、不反酸了。此后这些年,一直到今天,胃口相当地好,吃啥都行,从来也不闹胃病。从这一点上讲,也应该感谢内蒙、感谢草原,感谢我的第二故乡。父亲关心的另一件事就是天冷了,我们的过冬问题,生怕缺衣少穿,不能承受内蒙冬天的严寒。其实,这有些多虑了,在天气变冷之前,我们适时地发下了皮袍、皮裤、皮被等越冬的衣物,这些都是草地牧民“阿嘉们”(大娘、大婶们)亲手缝制的。1969年3月2日,在黑龙江珍宝岛发生了震惊世界的中苏武装冲突,以此为激发点,中苏关系越发紧张,颇有大战一触即发的可能。“深挖洞、广积粮,备战备荒为人民,”成为了当时最为响亮的一个口号,不管是边疆还是内地,都在大张旗鼓地进行着战争的准备。所以父母的牵挂就更深切了。


psb (2).jpg (86.93 KB, 下载次数: 97)

psb (2).jpg

psb (3).jpg (59.61 KB, 下载次数: 97)

psb (3).jpg

作者: 龙行天下    时间: 2015-7-22 07:56
儿行千里母担忧,
病体过冬怎不愁,
父亲母亲都担心,
小伙自己不知愁。

作者: 思歌腾的故事    时间: 2015-7-24 20:44
1969年11月7日
禹辰吾儿:
我于11月3日接到你寄来的邮件和信,内情均悉。每次来信都要求我们对你放心,今后你可不必为这一点忧虑,我们对你的情况现在是很了解的,而且很放心,哪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家中的情况也很好,不必惦念……你那里的情况,最近你们的皮袍、皮裤、毡靴都已发到,我们也就放心了。不过,杨永年来津谈到今年不发皮裤,和你来信所谈有点出入。如果真的没发皮裤,那你就不该把蓝布寄回家中。前者给你的信时,已经谈到剩余的布,可以根据你的需要适当的做一件应该穿的,这个问题来信时还要讲清楚。
像片收到,底板已给你送去洗,洗好后给你寄去,不过,还希望你到照相馆照一张近身像片寄来。
关于天津近来的形势,主要是提高警惕,加强战备,准备打仗。以备战带动各项工作,人们的战备思想非常强。10月底前全市已全部完成挖防空洞的工作,每家都挖。另外对三届毕业生又进行一次总动员。学校配合工人、街道代表对尚未走的知识青年到家中去办学习班,家长的单位负责人也来参加办学习班,不分昼夜。家长和知识青年几时思想通了,学习班几时结束。然后当场退户口,派出所、街办事处、粮店都有夜班执勤,办理退户口手续。在办学习班期间,家长不得上班,待手续办妥后才能上班(对个别户)。目前已有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学生都退了户口,同时社会青年也都退了户口,10月底已有一部分去黑龙江七星泡建设兵团,其他待分配去向可能是邢台、邯郸。另外对临时工也进行上山下乡工作,全市已有部分厂的临时工已被解雇。看来你大哥也有被解雇的可能。11月初第二个大战役是疏散人口,目的是备战。方法是,对在津的省级干部家属都到所在工作地点去,对休假的干部、退休的工人、长期病号,有老家的回老家,有亲属的投亲属,没有地方去的,统一由政府安排去向,由国家给四个月工资、四个月口粮,其他手续以后再办。对老弱病残和在城市吃闲饭的人员也统一由各单位或街道按以上方法安排去向,全市的医务人员百分之五十迁往农村……大专院校一律迁往农村,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家庭妇女、儿童统一听从街道安排。在职的工人、干部统一由所在单位调动。目前主要情况大概是这样。虽然如此,但秩序仍正常,一点也不乱,这项工作,要求在11月底基本完成。国家的准备是这样,咱家根据当前的形势也应该有个安排,一旦战争打起来怎么办?看来我们必须要做好充分准备,否则就要造成很大的困难。我们的打算,如果你大哥被解雇,叫你大哥投奔你那里安家落户是否可以……另外现在的天气已经冷了,自从你们走后布票已经用尽,你母亲的棉衣没有,一兰、宪辰棉衣也不全,棉被只有三床,一旦分散开怎么办?……不管怎么样,我也要尽最大努力克服一切困难,把你妈妈的病治好,能够满足她的愿望——待明年看到她最可爱的儿子。本来我不愿向你讲这些无关紧要的话,但是在目前情况下,我怎能不对你说呢?咱家的事暂且写到这里,我已写不下去了,我已很累了。
在国庆节后我们五口人正好都在家,照一张像片随信给你寄去……。这封信是在10月11日以后相隔不到一个月写的,这是第十一封信,实在是因为我的精力有限,别的到没有什么。家中一切你不要惦念,有什么事我一定告诉你。
                                    祝你
学习进步
你的像片洗好后我负责给你寄去,你二哥可能是参军了。
                                               父字
                                                69.11.7
信的背面母亲又写了一些字,抄录如下:
种种的难题在妈妈的心里,我向谁说呢,千万保好你的身体。禹辰,妈妈的好儿子……你要提高警惕,注意自己身体,多多团结群众,不要像在家里一样出门到学校,出校到家里。你现在是社会上生活,各方面注意,妈就放心了。不知道我还能看见你和你的二哥(吗)?
                                                妈妈字
注:默默地读着这封信,我的心情不免沉重。40年前的现在,社会动荡不堪,上山下乡紧锣密鼓地进行,成千上万的知识青年被强迫性地下放到外地农村,从父亲的信中可以想象出当时的景象何等惨烈!战争阴影笼罩在每个人的心中,战前准备在紧张地进行,疏散城市人口,成为当务之急,正像父亲描述的那样,后来有大批的社会闲散人员、退休、无业,被裁减下来的临时工,还有许多没有正式城市户口的人都被迁出了城市,安排到农村、郊县或外地,由此对黎民百姓造成的伤害,也可以说后患无穷。我们家境贫寒,用父亲的话说,一家五口只有三床棉被,还有外债要还,母亲身体不好,因为我们离家而忧虑更加重了病情,还需用钱治病,此时可以深深感到父亲所身负何等巨大的压力,可谓心力交瘁啊!特别提到的我大哥临时工多年,此时也有被裁减的可能,父亲甚至提出了如大哥被裁减下来,被动员外迁时,就来投奔于我,到牧区来,那是何等的无奈之举。幸亏后来这事没有发生,否则真是不敢想象。看着母亲的字,我甚至可以想象出当年母亲写这些字的情景,那是用泪水写成的。如今,妈妈和父亲都已去世多年,但母爱犹存,父爱仍在。
父亲在信的开始还提到了10月11日写给我的第十封信,可能我没有收到。看来我真的没有收到,否则这封信也应该能够保持至今,放在我的面前。那时的牧区条件落后,公社没有邮局,来往的信件都是托人代为转送,一般和家里来往一封信件大约要一个月的时间,在这过程中就难免丢失,所以也就不足为怪。父亲还提到了我二哥可能参军了,这只是当时的一种猜测。因为那时二哥在兵团,是武装连队,被派外出执行任务,很久没有给家来信,当时战争迫在眉睫,所以以为参军了,这更加增添了他们的牵挂和心中的不安。


psb (1).jpg (86.94 KB, 下载次数: 43)

psb (1).jpg

psb.jpg (64.37 KB, 下载次数: 2)

psb.jpg

作者: 龙行天下    时间: 2015-7-25 08:01
信中详说天津事,
动员下乡强硬实,
可叹慈母思儿切,
老父焦虑费尽思。

作者: 思歌腾的故事    时间: 2015-7-26 08:00
1969年12月27日
禹辰见字知悉:
   我于12月14日给你的信晾已收到。今有你的战友李继军定于12月28日由津返回你处,李继军在津期间曾到咱家来访两次,把你们的生活情况都给我们作了详细的介绍,使我们对你们那里的工作、学习、生活各方面得到更进一步地了解,因此就更加放心了。现在你们队里的知识青年回津人次据我们知道的,已经超过永红队了,因此盼望你回家探亲的心情就有些迫切。希望你根据你队的工作忙闲情况,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能回来就回来一趟,不要怕花钱。
近来陈涛经常到咱家来,对你母亲很照顾。我们对你这样的好战友感到很亲切,并得到很大安慰。他谈到你在信中给他的鼓励,对他帮助很大,他对自己要求的也很严格,我们看他的确比以前大有进步。
润章于12月18日已完成珍宝岛的架线任务后调回团部,于23日已给家来信,毡疙瘩已收到,不知他给你来信否?
今烦李继军同志给你捎去麻酱一瓶和一些崩豆尝尝,另外带去一个热水袋用来挂在胸前暖胃用,我现在采用这个方法疗效很好,热水袋本身能产生紫外线,因此它的热能疗效很大,你试试看,有益无损。使用与保养的方法;使用时以90度以下的热水灌入,用毕将水倒出,倒挂于阴暗处自然晾干,防止油污等接触,以延长其使用寿命。天气最近很凉了,可能你们那里要比天津冷,要注意冷热,增减衣服,饮食更应注意,别不多谈。另外又捎去箮茶20袋,用开水冲饮,暖肠用。
                  祝你
工作学习进步                           
                                         父字
                                            69.12.27
注:这是父亲在1969年写给我的第十二封信,也是该年度内的最后一封信。当时我正在西庙和七八个社员、知青一起从事收割芦苇的劳动。西庙位于达赖湖畔,湖边有庞大的芦苇荡,高高的芦苇足有一人多高,收割芦苇是为了来年春天接羔用芦苇编制草帘为羊羔遮挡严寒用的。那时牧区正值严冬腊月,夜间温度可达到零下40多度,达赖湖结冰可达1米多厚,冰面上面跑着拉东西的四挂马车一点也不用担心会塌陷下去,不时还可以看到附近渔场拉鱼的飞跑着的汽车。我们在那里迎来了伟大的七十年代。“迎接伟大的七十年代”正是当时的一篇两报一刊社论(两报一刊;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红旗杂志)。记得那篇社论,针对当时的美国总统尼克松的一篇“玻璃罩里的演说”(尼克松说,到2000年,美国将庆祝诞生200周年)指出到2000年,世界革命人民将彻底埋葬帝国主义、修正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共产主义将在全世界取得根本的胜利。如今已是2015年了,45年过去了,当今的世界,不再提这些意识形态方面的概念,代之以霸权主义,恐怖主义,世界和平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世界的巨变,在40多年前是无法预知的。当然毛泽东在他健在的时候曾经说过,从现在起,50年内外到100年内外,世界革命将发生巨大的变化,当然他预言的是帝国主义的灭亡和共产主义在全世界的胜利。而今看来,这个预言还没有实现,相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却是越来越猖狂了。
李继军是我们队的女知青,她是69届的,却积极响应号召提前一年跟我们一起来到了牧区,因为她比我们小一届,人也长得不大,因此大家都称她为“小不点”,这多少代表了大哥哥、大姐姐们对她给予的一丝爱怜、一种爱护的意思。这些年,大家还常有些联系,知青聚会时还是能够相见的,她现在生活的非常好。
那时是下乡的第一年,第一个冬天,已接近年底,大部分知青都已回津或者做着回津的准备。所以父亲提到了已经了解到很多知青回家的问题,而且也表达了盼望我回家的希望。但是我并没有满足父母的心愿,而是坚持在牧区过第一个年,倒不主要是考虑家里生活困难,怕花钱,给家里增添负担,而是想看看面对牧区第一个严冬,自己能否坚强地度过?我将第一年不回家,留在牧区当做对自己的一次考验,一次锻炼和一次挑战。因此我坚决地选择留下,这才度过了在牧区的第一个终生难忘的年。
父亲给我寄来的热水袋,好像我一直也没有用过,并在后来选调回城后将它带回了家中。没有用过的原因,一个是那时自己的胃病确实好了,不再需要。另一个原因是那时牧区的条件,用水是比较困难的,住在蒙古包、和草地牧民生活吃住在一起也不允许你用个热水袋来保温、取暖什么的,那将显得你有些个别,有些特殊,那怎么能和贫下中牧打成一片呢?

psb (1).jpg (85.64 KB, 下载次数: 44)

psb (1).jpg

psb.jpg (61.01 KB, 下载次数: 42)

psb.jpg

作者: 苦辣酸甜    时间: 2015-7-28 18:49
本帖最后由 苦辣酸甜 于 2015-7-28 18:50 编辑
思歌腾的故事 发表于 2015-7-26 08:00
1969年12月27日禹辰见字知悉:   我于12月14日给你的信晾已收到。今有你的战友李继军定于12月28日由津返回 ...
儿行千里母担忧,字里行间透出的关爱,让人感动。



作者: 龙行天下    时间: 2015-7-29 08:09
父母思儿面面到,
极盼归来探亲笑,
儿子坚强在坚持,
身心进步不动摇。

作者: 思歌腾的故事    时间: 2015-7-29 20:41
父亲的信——1969,到此就算抄写完了,总共十封信。其实,应该不止这些,起码有几封在邮寄过程中丢失了,在父亲的来信中也提到了这一点。的确,那时候牧区通讯落后,和家里的书信往来一般需要20天左右,最快也要两周,有时30多天或更长的时间也是有的。这完全取决于放牧点距离公社的远近,还有是否能够及时将信件交到能够去公社的人手中或者别人能够到你所在的牧业点来。在人们的往来传递中,发生信件遗失的情况也在所难免。
1969年是到牧区的第一年,那一年我刚17岁,还未成年。这一年也是我经受考验,在恶劣的环境中学会适应、学会生存本领,从身体上长大成人、从心理上走向成熟的一年。也是父母对我最为惦念、最为放心不下的一年。这十封信文字都比较长,内容除了家事之外,最多展现的是父母对儿女的牵挂。每当我重读父亲的信时,总会心潮澎湃。可惜,对于如山的父爱、如海的母爱都没有给我太多的时间来报答,这便是我永生的遗憾。
后面还有父亲的信1970、1971、1972等,我将尽快整理出来,继续发在咱们的知青网上。之所以将它放在网上,除了想与有着相似经历的知青朋友们分享和回忆那一段艰苦的岁月之外,还有一个想法就是将父亲的信作为一种纪念而保存在这里。


作者: 龙行天下    时间: 2015-7-30 07:26
下乡头年最考验,
十封家书全体现,
今后还要陆续发,
真是珍贵好纪念。

作者: 思歌腾的故事    时间: 2015-7-31 14:35
父亲的信——1970年
1970年2月26日
禹辰吾儿:
你于1月9日写来的信,于1月19日收到,内情均悉。不过由于我的工作较累,每天下班后休息不过来,实在没有精力再写信,对你的情况我们也很清楚、也很放心,再说在寒冬季节信件也太慢,也没什么要紧事,所以就没及时给你复信。
春节前你们那里的知识青年回家的很频繁,先后到咱家来的有,边喜春、姓鲍的(包以和)、秦德平、杨利生、小德子等人。他们都各自介绍了你们那里的情况,使我们越来越对你们那里就更清楚,就好像我们亲眼见到了一样,我们很放心,你就不必为我们而忧虑了。
去年12月28日你的同学李继军由津回去时给你带去麻酱一瓶、崩豆5斤,姜茶20袋、热水袋一个、信一封,不知你收到否,还没见你的回信(另外我们奉送李继军一瓶麻酱带走)。听说你们那里最近又重新分队了,你被分在阿尔山队是吗?情况有什么变化?你的工作近来怎样?
……
春节前,阳利、陈涛、小奎他们都回来了,他们经常到咱家来。特别是陈涛、阳利对你母亲非常关心和照顾,真好像自己的亲儿子一样。我们非常感激,待通信时替我们谢谢。现在阳利已于2月22日回黑龙江了,目前陈涛、小奎还没走。
再告诉你一件不幸的事,你二姨于旧历正月初九因病已故,这很使你母亲难过。
今天叫小德子给你带点东西,计有长裤一条、球鞋一双、毡袜一双、布手套一副、饼干一包、闽姜二袋、花生一包、蚕豆二斤、稻米五斤、糖块一斤、信封2打。
正月十四你生日那天,阳利、陈涛、小奎他们都来了,在咱们家吃的饭(面条),祝贺你的生日,大家都很喜欢。另外在春节除夕那天他们也都在咱家玩一通宵,很是热闹,不知你在春节期间过得怎样?
祝毛主席万寿无疆!
                                       父字
                                        70.2.26
注:1970年的春节我是在牧区度过的,这也是离家在外面过的第一个年。父亲在信的末尾特别询问了我是怎样过的年?现在想起来,那也是我终生难忘的一个年。1969年冬天开始,很多知青就开始闹着要回家。因为我们是边境地区,需要办理护照才能到满洲里乘火车回家。起初因为战备紧张,说不允许知青回家,但是公社革委会的头头们经不住大家去闹,后来到了年底也就没了办法,也就开始放人,所以大部分知青都赶在了春节前夕离蒙返津。1970年元旦前后,我是在西庙度过的,当时正在达赖湖边割芦苇。大约在中上旬,我们完成了任务,回到了队里,此时剩下的天津知青已寥寥无几。这段时间我曾被派去和满洲里知青付德江还有一个蒙族喇嘛名叫桥的格,我们三个一起在大队仓库的北边堆牛粪、铲羊盘,后来还有一些汉族社员和几位没回津的知青也参与进来,为队里在公社定居的社员户们准备过冬取暖的燃料——那时,草原的燃料就是牛粪、羊粪,而且羊粪耐烧,是取暖、烧水做饭的好东西。蒙族人民也是过春节的,因此到了年根底下,所有的副业劳动都停止了,人们都回家准备过年。只剩下了我们几个天津知青,具体都有谁已记不太清,好像有窦志勇、焦远东、邢来弟等,反正那是一个挺悲惨的年。当时我们已几乎弹尽粮绝,只剩下一点白面,还有一点肉干,甚至连取暖做饭的牛粪都没有了。那时我们不过刚刚迈入十八岁的门槛,什么也不懂,也不会,也比较懒散,后来实在是扛不动了,大家这才各自为战,每人都背个粪筐或端个盆什么的,到四周的山梁上捡牛粪,假如没有取暖的东西,不把我们饿死,也会把我们冻死。记得除夕那天晚上,我们几个知青,好歹做了一锅面疙瘩汤,里面还有几颗羊肉干,各自吃了一碗,然后就钻被窝,几声唉声叹气之后就睡觉了。因为不睡觉也不行,没有取暖的东西了,蒙古包里一下子就降到了零下20度,到外面去撒泡尿,尿到了地上立马就变成冰坨了。没有饺子,没有欢声笑语,更没有鞭炮。我们这些远离父母和亲人的18岁的孩子们,就是在那种恶劣的条件下度过了自己在草原的第一个难忘的年。但是,当给家里写信来回答父亲的询问时,我则要说,这第一个年我过得非常好,非常开心,吃的饺子,蒙古牧民大家也相互拜年,等等,总之是很有意义。报喜不报忧,是我那时给家里写信的一个原则。下乡的选择,是自愿的,是自己愿意接受艰苦生活的磨练,是满怀着理想到边疆来革命的。要奋斗就会有牺牲,这点苦怕什么?何况怎么能让已经非常脆弱的父母双亲为我担心呢?
下乡的第一年,回津探亲的知青非常多,作为孩子,想家很自然,作为家长惦念孩子也很自然,这都是人之常情。于是父母召唤,子女响应,就这样大部分知青都回家了。回到家乡后,相互串联、并到没回家的知青家中去看望、去报个平安,这也成了一个习惯或者不成文的惯例,这都是必须的。知青之间相互吃请,家长们也乐于配合,由此大家都增进了感情,有些知青家长甚至由此成为了多年的朋友。我没回家,那些我熟悉和不熟悉的知青朋友也都不请自来地到我家中去探望,那种知青友情,今天看来是格外珍重的。当他们返回牧区时,都会大包小包地带回一些吃的、用的东西,有的是自用,有的是送给当地的社员、牧民,还有的就是为那些没回家的同学带回家里捎来的东西。那些年,父母没少托人给我带东西,有时甚至很多,也不管人家孩子拿得了拿不了,这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我的生日是农历正月十四,比较好记住再加上母亲对我有些偏爱,所以自小时候懂事起母亲就给我过生日,最起码吃个捞面什么的。自下乡后,母亲对我格外思念,我生日的那天更容易引起老人的惦念,我的几个小学时的朋友,为了安慰我母亲所以我没在家的那几年他们常来看望,赶上我的生日自然会赶来给母亲助兴的,这也是对我母亲的一个安慰吧。
“祝毛主席万寿无疆”,父亲在1970年的第一封信中的末尾附上了这一行字,这是那个时代常常挂在嘴边的一个口号。其实,这还是受了我的影响,记得那时给家里写信,信的结尾总要附上“祝毛主席万寿无疆”这几个字,而且在信封的后面总还要写上“永远忠于毛主席”这几个字。可惜当年我给家里写的信和那些信封没有保存下来,这些都是历史的证据。那个年代我们是如此的单纯,一心向着共产党,无限崇拜毛主席。40后的人们在看待那一段往事时,恐怕很难理解,当时的人们怎么竟会如此的幼稚、愚钝或愚忠?


psb (2).jpg (59.03 KB, 下载次数: 1)

psb (2).jpg

psb (3).jpg (52.09 KB, 下载次数: 91)

psb (3).jpg

作者: 龙行天下    时间: 2015-8-1 07:51
春节小伙没回家,
父母自然好牵挂,
幸有同学去家中,
当年真是不易啊。

作者: 思歌腾的故事    时间: 2015-8-1 21:57
1970年3月10日
禹辰吾儿:
于3月8日收到你第十四封信,这封信自你写信日起2月22日至收到时竟达15天之久,可见在严冬季节来往信件很慢。你1月9日写来的信早已收到,对你的情况打苇子都已了解。至今收到你这第十四封信时,时间已长达50天了。因为近来我的工作的确很累,同时在业余时间还要参加学习,我的体力实在不如以前了,已形成有心无力了。在这一段时间内,家中出现的事情也很多,例如,你二姨从住院到死,三姨由春节准备东西回川等。所以也就没有时间给你写信了。虽然将近两月没见到你的信,但是我们对你的一切却很了解,因为你的战友们经常不断地到咱家来,把你们那里的情况反复地向我们讲,因此我们对你也很放心,比从你的信中了解的还多呢!最近你们分队的事我们在春节前就知道了,并且知道你被分配在阿尔山队,虽然对你的情况如此清楚,但是只见到人家的子女回家,看不见自己的儿女到来,怎能不思念呢!对你的情况我们放心是肯定的,我们心中的想念情绪、我们目前还是克服不了的。我们不知你在今年几月回来和你亲生的父母见面啊!我们盼望你的时间,提前告诉我们,使我们在精神上也好得到一些安慰。
时间的确很快,我们为你在这将近一年里所经历的风雨和锻炼感到高兴。只有在今天的新社会,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才能经受住这次考验。我们为你能够安下心来在牧区接受贫下中牧再教育感到光荣。
陈阳利已于2月中旬返回七星泡,陈涛定于3月下旬回蒙,我已把你的来信转告陈涛了。
前者李继军给你捎去的东西都收到了么,来信写清楚。2月26日小德子回去时又给你捎去一些东西和一封信,收到后写信告诉我。3月7日杨永年也回去了,待你们见面时,他可能把咱家的情况也向你作详细介绍,因他经常到咱家来。春节期间你过得如何愉快、如何有意义,来信写清楚,也好使我们更高兴。……
                    祝你学习进步
                祝毛主席万寿无疆!
                                            父字
                                             70.3.10
注:父亲在这封信中再一次询问了我在牧区如何愉快、如何有意义地度过的第一个年,当然我肯定会编造了一些动听的故事来自圆其说,至于怎么写的也无从考证了。接到这封信时,我已经到一个叫宝德的牧民家、在大队北部的草场从事放牧的劳动了。几年前,学会了上网以后,我曾写过一篇“草原上的羊群”发表在知青网站上,专门记述了那段放羊的日子。
那年春节前后,我们公社的文革运动有了些变化,也就是父亲信中提到的分队的事情。由当时的两个大队;红旗队和永红队,恢复成早先的四个独立的生产队。我所在的红旗大队也一分为二,分成阿尔山队和达赖队。原先的阿尔山队人多,牲畜多,显得富裕一些,而且汉族社员也多些,所以大家都希望到阿尔山队去。但当时对知青的分配好像是随机的,而且分到阿尔山队的男生多一些,去达赖队的则女生多一些。因为分队,我和我两个满洲里的知青好友付德江和李长志分开了,他们原先都是达赖队的。分队的原因好像是为了更好地发展生产。由于当时受文革极左思潮的影响,一直在搞抓内人党和逃蒙集团,而受到冲击的多是当地的牧民,所以当时的公社和生产队的领导权多被一些来自农区的外来的蒙族社员和部分汉族社员所控制,草地牧民被排挤在外,自然也就没有积极性,这也就严重地影响了牧业的发展。而草地牧民本应是生产和革命的主力军,没有他们的积极配合,也就不可能搞好当时的抓革命促生产,所以从中央到地方也开始纠正这个问题。分队后,原先被赶下台的贫下中牧党员干部,又恢复了原位,我们的生产队长也换成了一个较有威望的草地牧民马尼亚,一个有能力的、不错的中年汉子。
父亲在信中再次表达了他们对我的思念之情,因为春节期间那么多的一起去草原的同学都回来了,“只见到人家的子女回家,看不见自己的儿女到来,怎能不思念呢!”,他们如何在忍受这种痛苦,这种折磨,我当时想过没有?


psb.jpg (58.09 KB, 下载次数: 61)

psb.jpg

psb (1).jpg (45.9 KB, 下载次数: 113)

psb (1).jpg

作者: 龙行天下    时间: 2015-8-2 08:57
冬去春来天渐暖,
亲人仍然苦思念,
只盼儿子早回家,
千里传讯总挂牵。

作者: 思歌腾的故事    时间: 2015-8-2 21:42
本帖最后由 思歌腾的故事 于 2015-8-4 15:48 编辑

1970年4月7日
禹辰吾儿:
你在3月11日写来的信,我们于3月23日收到了。了解到你近来的情况是很好的,不过对你的身体和病还是有些担心的。但愿你能在这方面能够加强注意好,也能及时地正确处理,就是我们最大的希望,更能减少了我们在这方面的忧虑。
关于待人接物团结群众的问题,看了你的信,使我们非常高兴。在这方面我们意识到你在这短短的一年中走入社会,的确是经受了一定的锻炼,同时你有努力学习著作的决心,用主席思想分析一切、洞察一切,这要比父母嘱咐的几句话的作用可就大的多了,我们很赞成你的意见,主席思想就是我们革命的武器。
时间确实过得很快,到今年4月25日你已离开家乡就满一年了,回想在这一年里,从你们开始走到现在,由于不断地了解到你们的情况,我们的思想也在不断地变化。开始由不放心、想念、忧虑到完全放心啦,实在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在这方面今后你无需再走这个心啦。至于你几时回家,这也随你的便,你看什么时间适宜什么时候合适,就根据你的情况和意见,随便几时回来都行,你看好吗?
阳利于2月22日返回黑龙江,他给去信了吗?陈涛已于4月1日返回内蒙,到达后可能给你去信。陈涛这孩子确实很好,他在家期间经常和阳利到咱家来,并且很关心你母亲。他谈到你几时回来,他们想一切办法也回来和你会面。
目前天津市正在学习毛主席的三个批示,开展一打三反运动,打击现行反革命,反贪污盗窃、反投机倒把、反铺张浪费。批判极左思潮、无政府主义,目前的革命秩序越来越好。
我和你母亲及你哥哥、弟弟、妹妹们都很好,你就无需惦念,你就安下心来,集中精力参加革命,以老三篇为座右铭要学好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学好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高尚风格,学好老愚公“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今天上午又收到你3月31日的来信尽悉,对小德子你可耐心地帮助他,他父亲很不错,我们一定要尽最大努力把他帮助好,别的没什么可谈的了。
再谈。
                              父字
                                 70.4.7
后面附有母亲写给我的信,密密麻麻的,整整两篇,字里行间浸透着妈妈对远方儿子的思念和呼唤。下面是母亲的信,摘录如下:
禹辰妈妈的好儿子:
你近来身体好吗?我很惦念你呀,自你和你二哥走后,直到现在妈妈没有一时忘下你们,我不敢给你写信,一想给你们写信心里就难过。自从你走后我的脑子坏啦,连你们的面目都想不起来啦,我的眼睛更坏啦,你知我心里是多么难过。自你走后,我心里是短了多少东西,连你爸爸也是这样,和傻子一样,遇到问题不会分析,所以我和你父亲很是想你。但是怎样想你也不敢叫你回来,恐怕耽误了你的前途,因此苦在妈妈的心里呀。你二姨的死,使我更难过,好几个儿子没看见就死啦,联想我将来也是如此呀。我现在比较你刚走时还好一点啦,可是想你是没有忘掉……。
陈涛4月1号上午十点50分走的,他和我、一兰照了两张像,等洗来我给你寄去,我给陈涛买了二斤蛋糕,送给他,陈涛对我真好呀,阳利也是这样好,阳利走的时候他没有告诉我,怕我难过,走后才叫文奎给我送信,因此没给他买东西,这多叫我难过。他们都和我的儿子一样,那么疼我,我过年的那天夜里,文奎、阳利三点多才走的,我明白他们的心呐比你们强。
妈妈的头发白了,我说不尽的想你,对于你二哥我还不太想,尤其是你我也明白你对妈妈的心,所以我狠心不叫你回来,因为你为了革命为了忠于毛主席。因此妈妈大力支持你的志愿呐。你几时回家我都能等你,你要安下心去工作,不要惦念着我,听见了吗?我就给你写这封信,以后我就不给你写信啦,因为我一给你写信,我的心实在难过,所以写不下去。
祝毛主席万寿无疆
                                     妈妈字
                                         70.4.7

注;看着母亲的字,泪水再次模糊了我的双眼。当年我们只顾自己的理想,全然不顾老人们的感受,给父母特别是精神上造成了何等的伤害!我们母子情深,妈妈虽然已经故去多年,但她的音容笑貌仍能浮现在我的眼前。母亲是旧社会过来的人,我姥姥家很穷,我姥爷过世很早。日本占领津京地区时,她随着姥姥一家人逃到了天津,后来嫁给了开公交车的父亲。解放初期扫盲时学会了写字,受党的教育,母亲思想很进步,曾积极地参加街道里弄的社会活动。我曾写了一篇“母亲的字”的纪念文章,发表在克尔伦通讯上,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愧疚和怀念。
   阳利、陈涛、文奎都是我的小学同班同学,用天津话来说那可是“发小”啊!那时学校少,学生多,所以一般学校特别是低年级学生都实行二部制;即每天半天课,每周上下午轮换一次,不上学的半天就组成家庭学习小组,几个孩子在家长的照看下写作业、复习功课等。那时因为我们几个住的都比较近,我母亲又能在家照顾我们,所以他们就每天在我家学习。一直这么多年,即使上中学以后以及后来的文化大革命、再后来的上山下乡,大家都没断联系。所以我们建立了兄弟般的友谊,当年如果我不去牧区,很可能他们会和我一起下乡,大家同去一个地方。后来陈涛去了内蒙科右前旗(再后来去了山西长治),阳利去了黑龙江七星泡农场(后来返津),文奎去了河北农村。由于自小受到我母亲的悉心照顾,他们对我母亲也有着深厚的感情。所以我下乡后,他们常去我家看望,一定程度上也替我尽了儿子的义务。后来由于一些变故我们失去了联系,也不知他们现在哪里,生活的怎样。


360截图20150802214101906.jpg (53.54 KB, 下载次数: 122)

360截图20150802214101906.jpg

360截图20150802213251190.jpg (46.27 KB, 下载次数: 82)

360截图20150802213251190.jpg

360截图20150802214123315.jpg (54.63 KB, 下载次数: 97)

360截图20150802214123315.jpg

360截图20150802214101906.jpg (53.54 KB, 下载次数: 89)

360截图20150802214101906.jpg

360截图20150802213318542.jpg (44.17 KB, 下载次数: 89)

360截图20150802213318542.jpg

作者: 龙行天下    时间: 2015-8-3 10:36
可怜天下父母心,
妈妈哭得伤眼睛,
幸有发小代进孝,
父母片片思念情。

作者: 思歌腾的故事    时间: 2015-8-4 16:04
1970年5月2日
禹辰吾儿:
于4月7日收到你的来信,正好杨利生来咱家言及8日回去,我马上写了一封信,买了一些信封信纸、几本文选托杨利生给你带去,还不知收到否?
将近一个月未见你的来信,不知你近来情况如何?身体如何?天气近来暖和了吗?你的工作怎么样?天气就要热了,你现在缺少什么东西,来信说明,给你准备寄去。
天津最近形势大好,一打三反运动正在深入开展,战备工作很紧张,目前正在疏散人口,计划60万,69届毕业生已分配,第一批是内蒙古兵团,你五姑的金利已于4月21日去内蒙兵团。
……
4月25日是你走的一周年,在这一天去年是“九大”胜利闭幕的日子,在今年25日是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发表的大喜日子,真是值得我们庆贺,我想把两报一刊社论另外给你寄去供你学习。
         祝毛主席万寿无疆!
                                 父字
                                    70.5.2
注:杨利生是我下乡时志同道合的知心朋友,尽管后来我们天各一方,也发生了许多变故,但一直到今天我们都保持着联系,虽然不是经常见面,也不经常通话,但心里总是有这么个朋友——心中的好友。


360截图20150804155431992.jpg (38.47 KB, 下载次数: 34)

360截图20150804155431992.jpg

作者: 雾梦    时间: 2015-8-4 23:29
思歌腾的故事 发表于 2015-8-4 16:04
1970年5月2日禹辰吾儿:于4月7日收到你的来信,正好杨利生来咱家言及8日回去,我马上写了一封信,买了一些 ...

拜读着一封封充满父爱深情的信件,多么好的父亲,多么感人的话语,雾梦感动的想哭了。
作者: 龙行天下    时间: 2015-8-5 07:53
掰着手指算日子,
一天不差记载实,
可怜天下父母心,
思念子女在随时。

作者: 思歌腾的故事    时间: 2015-8-5 14:48
1970年5月23日
禹辰吾儿:
于5月2日给你寄去一封信,内装你母亲和陈涛合影一张,5月3日就接到你的来信。关于你谈到的问题,你妈妈基本上从现在开始就按照你的意思去做了。关于你回家的问题,尽可能地争取在12月以前为好,同时要和你二哥取得联系,最好能一块回来。
5月3日收到你寄来的布票25尺,不知你们发了多少?你留用了没有?你现在还缺什么,提前来信给你准备。
一年多来,你二舅、二姨相继病故。昨天(5月22日)你老舅因患急性心肌梗塞抢救无效死于南开医院,白天还在工作,夜间病发才4小时,人就没了,这使我非常悲痛,因此对你们也是非常思念的。
你二哥5月6日来信,内容有这么两句话“我有许多话要对您们讲,但在这里是一言难尽的”,我不知他有哪些话是一言难尽的,这也很使我忧虑。你是否写信摸摸他的情况,再转告我,你看如何。
……
             祝毛主席万寿无疆
                                 父字
                                   70.5.23晨
注:一年之内,我的二舅、二姨和老舅相继病故,听到这个消息我也很是悲痛。二舅年过七旬,常年工作在外地,晚年回到家乡寄居在他的大女儿家里,后不知何病死于家中。二姨好像得了子宫癌,那时也是绝症,不治而亡。老舅死时还不到60岁,老两口一辈子无子女,我们家孩子多,他们也很疼爱我们。母亲的兄长和姐姐相继去世,对母亲感情上的冲击可想而知,因此我对体弱多病的母亲也越发地惦念起来,所以争取到年底回家的念头也就不再迟疑。


360截图20150805143818308.jpg (39.94 KB, 下载次数: 72)

360截图20150805143818308.jpg

作者: 思歌腾的故事    时间: 2015-8-7 16:41
1970年6月18日
禹辰吾儿:
于5月23日给你的信不知收到否。……于5月27日收到你的来信,寄来的布票25尺我已兑换天津地方布票,准备给你做一身棉衣回家时穿。你最近的个子长了没有?胖了吗?你尽可能的给我们拍一张照片寄来,棉衣按你大哥身量制作怎样?
……
5月21日给你寄去几本活页文选,不知收到否。
6月10日突然收到你寄来的50元现金,但至今还不见你的来信。这50元钱来源我们还莫名其妙,你是否又借钱了还是你节省下来的给我们寄来的。我们看到钱,心情非常激动难过,不免又回忆起你们在家时的景象,但不知你们近来长得是怎样的形象。
你已到牧区一年多了,你们现在是否成为社员了,你们现在的待遇是怎样的,生活和过去有无区别,我们还很不了解。
前十几天,我们听到你校同学张勇在牧区放马群时不幸牺牲了。消息其说不一,有的说是被马踩死的,有的说护马群被狼咬死的,你校的负责人和张勇的家属已去牧区办理善后,实际经过来信讲一下。
......
最近你接到你二哥来信了吗?
               祝毛主席万寿无疆
                                    父字
                                       70.6.18
注:活页文选,是文化大革命中由政府机关出版的一种小册子,它汇集了新近发表的中央文件和一些文革动态,是当时人们必看的一种读物。  
关于张勇的死,没想到消息这样快就传到了天津,甚至比我知道的时间还要早。也就是说,张勇刚刚发生意外,42中知青的家长们就得到消息了,只不过死亡的原因多为猜测。而我是在张勇牺牲大约一个多星期后才从一位来仓库办事的知青朋友口中知道张勇出事了。那时我在大队仓库放趴虎子(改良的种羊),距离张勇出事的克尔伦河有七、八十里之遥,地处偏僻、消息闭塞,所以没有亲身参加打捞张勇遗体的战斗。父亲写这封信时,张勇牺牲刚刚半个月。那时知青家长们是经常相互串联的,谁家的孩子回来了,出了什么事情,大家很快都会知道。关于张勇的死因,最初在家乡竟然传说被马群踩死或被狼咬死的,这倒有些出人意外。其实,关于张勇之死,因为当时没有目击者,至今也是一个未解之迷。传统的说法是她因抢救落入河中的羊儿而牺牲,其实这也是比较牵强的一个推测,是不符合事实的,这在许多的知青回忆录中都曾提起过。比如张勇最亲密的战友周萍在“蹉跎岁月忆张勇”中这样描述过:“1970年6月3日中午……远远望去她的羊群在河边徘徊,却不见她的身影。正在我着急不知所措时,我们队里的老梁和老陈大哥骑着马匆匆向我跑来,紧张地说:张勇不见了,衣服和马杆还在河边。我一听这话,马上联想到我们的约定和她那群没有主人的羊群在河边徘徊的情景,脑袋一炸,立刻冲向河边……”
张勇生前的战友张何平在他的“假如张勇还活着”一文中也写道“那时,对张勇牺牲的情景主要是根据现场的情况特别是烈士生前的言行推断的”。一位署名希日胡的知青朋友在“梦中的故乡”一文中这样写道:“第二年的六月三日,静静的克鲁伦河夺走了她的年青的生命。她死的时候没人在附近,只有她的一群羊在吃草。当时为了鼓励全国千百万知识青年继续在农村干革命,宣传部门大力报道张勇为了抢救掉进河里的羊群而英勇牺牲的事迹,并追认张勇为烈士。其实在河边放过羊的人都知道,羊天生会游泳。再说克鲁伦河宽50米—60米,水流量每秒1米—1.5米,任何一只羊也不会淹死的。”
40多年前,那是一个崇尚信仰、英雄辈出的时代,所谓时代造英雄也是这个道理。那时的确需要一些英雄、模范、榜样之类的先进人物来激励青年人心甘情愿地投入革命事业,而且习惯性的思维注定了唯有能做出惊天地泣鬼神的动人事迹的那种人才可以称之为英雄,比如;欧阳海救列车,刘英俊拦惊马,王杰舍身救战友、麦贤德重伤不下火线等等。当年知青中被列为英烈第一人便是跳入激流、抢捞木材而牺牲的上海知青金训华,继之便是张勇。假如张勇不是因为救羊、抢救集体财产而死,那就不可能会作为英雄人物而被广泛宣传,甚至不会被追认为烈士、追认为共产党员,很可能会像那些因山火、因天灾而献身的知青们,默默地将自己的生命留在了异乡。作为一起到草原的知青战友们谁也不愿意张勇不明不白、无声无息、白白地死掉,所以接受当时的决定是明智的选择。应该说,张勇之所以能够成为全国知名的知青杰出人物,除了时代的需要和她本身是一个好青年之外,还和广大草地知青、她的战友们的强烈要求、努力争取、当地政府和牧民的淳朴以及公安机关(因为当时知青中曾高度怀疑张勇被害、要求揪出凶手,而当时的条件又无法给出一个确切的死亡原因鉴定)作出了一个积极的结论等有很大关系,它是综合作用的结果。其实我觉得张勇更像一个雷锋式的人物,她的积极进取,乐于助人,吃苦耐劳,任劳任怨,自觉地接受贫下中牧再教育,自愿地在艰苦的放牧生活中经受锻炼,都是有目共睹的,也是当年的草地知青们公认的,作为知青的榜样她称之无愧,所以直到今天大家也没有忘记她。


360截图20150804160542715.jpg (53.77 KB, 下载次数: 34)

360截图20150804160542715.jpg

360截图20150805142829631.jpg (37.1 KB, 下载次数: 64)

360截图20150805142829631.jpg

作者: 龙行天下    时间: 2015-8-8 08:05
小伙往家作回报,
寄钱还有寄布票,
张勇牺牲信息传,
家中亲人先知道。

作者: 思歌腾的故事    时间: 2015-8-9 15:14
1970年6月28日
禹辰吾儿:
我于5月23日给你一封信内情告知你老舅病故,不知你接到否。于27日收到你一封信,6月10日收到你寄来现金50元,又等了好几天也没见你的来信,于6月18日我又给你一封信,也不知你收到否,直到今天还没有见到你的回信,心中甚为不安,不知是何缘故,是否因工作忙抽不出时间来。
前几天宪辰从学校听到张勇牺牲的准确消息,她的牺牲是为抢救落水的羊而遭的不幸,希望你们所有青年要吸取这次沉痛教训,在工作上要加强注意,不要粗枝大叶,要慎重地做工作,避免出差错。
当前天津市为了备战,对人口疏散工作做得很及时。现在各郊区已疏散近30万人,咱家门口也是走了不少人家,如冯金录、牛三家等。不过像冯金录这样人,只能算是口头革命派,他们走了不到一星期,全家人口倒流天津,影响挺坏。你二姨夫家最近也是疏散对象,因你五哥临时工已下来了,他现在已去北郊青光村盖房子,盖好房他们爷俩就迁往青光村参加农业生产。“情况在不断地变化”我们公司也有外迁任务,大约在7月初去四川渡口市有470余人,以后还有去邯郸的任务,今后谁能久留天津,这很难肯定。
回信时把你目前分队后的生活待遇情况给我们介绍一下,免得我们惦念。希望你好好注意自己的身体,冷热多加小心,不要惦念我们。我们近来身体都很好,心情也很愉快,我们只盼望到阳历年前后你能够如期回家,是我们最大地高兴。
……你二哥很想家我们也很想念他,在这方面希望你有时间给他写信,从思想上开导开导,叫他耐心一些,等待领导妥善安排好,依次回家。
            祝毛主席万寿无疆!
                             父字
                                70.6.28
注:父亲给我写这封信时,已经整整一个月没有接到我的来信了,其惦念之情可以想象,那时父母对我们的最大牵挂就是不放心远在数千里外的儿子们到底生活的怎样?生怕他们有什么意外,这种心情一直持续到我们相继回城,持续到我们结束知青生活为止。关于张勇的死,对当时的知青家长震动之大可想而知,也使他们对远在边疆的子女更加放心不下。当然后来张勇被追认为革命烈士,又被作为英雄人物在全国广为宣传,也成为了天津知青的骄傲,这多少给了他们一些安慰。父亲提到的人口疏散,是当年在极左思潮影响下,大批的社会闲散人员被动迁,就像知青的大动员一样使千百万家庭又一次受到伤害,这些人后来又被迫返城,由此也造成了许多社会问题,这是后话。

360截图20150809150538256.jpg (41.78 KB, 下载次数: 2)

360截图20150809150538256.jpg

360截图20150809150618871.jpg (33.43 KB, 下载次数: 2)

360截图20150809150618871.jpg

作者: 龙行天下    时间: 2015-8-10 08:08
一月不见受子信,
父母自然直揪心,
说起天津大疏散,
又是历史麻烦精。

作者: 思歌腾的故事    时间: 2015-8-13 21:08
1970年8月16日
禹辰吾儿:
我们于6月30日、7月15日、8月15日先后收到你给家中回信四封,并与8月8日收到你寄回的棉被、床单等物,由于近一个月来天津的气候非常炎热,阴雨连绵不断,气温很高,因此就没及时给你复信,家中一切都好,我们也很健康,毋庸挂念。关于购买推子的问题,自接到信后就给你到处去找,不过天津暂时无货,你大哥托人去上海代买,捎来后即给你寄去。
你二姨夫已于7月份被疏散到北郊区青光村,离市区50里左右,你五哥随同一块去的。
......
从你的几封来信中可以看到经过一年多的锻炼,对你丰富了不少的社会经验,我们对你是比较放心的。但是在工作上、生活上还要多注意自己的身体,不要怕花钱。
时间的确过得很快,再有四个月70年就要过去了,我们即将看到你了,我们是多么的高兴啊!......关于你二哥是否可以回来,目前还不能肯定,如果不准假时,在你回津时你妈妈叫你途中转去你二哥那里看看,再回家或回去时去看他。初步是有这个打算,到时候看情况再定。
目前家中生活条件已逐渐好转,已无外债,今后对家中生活你就不必操心、不必惦着家里。
祝你工作顺利,学习进步。
           并祝毛主席万寿无疆!
                               父字
                                70.8.16
注:从父亲的信中,可以感受到父母期盼我回家的迫切心情,也可以看到,当时社会动荡,我的亲人长辈在变故面前所面临的困境,老舅母孤寡一人,没有生活来源且有残疾——一次意外导致一侧大腿股骨颈骨折,从此不能走路。二姨夫和他的儿子父子二人被疏散的郊区务农也身处囹圄。父亲在惦念我们的同时还要分出精力和财力来照顾他们,可见当时是何等的困难。四年前,在去某医院给妻办理残疾证的时候,很偶然地遇到了我的姨哥,他正陪着他的老伴、也就是我的姨表嫂做康复训练呢,她患有脑梗塞半身不遂的后遗症。想当年我姨哥不仅是个帅小伙也是一个精明强干的人,文革后期、战备紧张大搞疏散的时候,被迫合家举迁到当时的北郊区,当了多年的农民,如果没有文革的摧残,那也是一个人才。
关于我二哥,那年在我回家后不久,终于也请了探亲假回到了天津,我们兄弟二人分别一年多以后也终于见面,一家人一次难得的大团圆。
关于给家里寄回棉被,是因为那时家里非常困难。在我们离家时,家里仅有的几床被我们哥俩每人带走了一条,所以到牧区后,因为还有一条国家发的绿军被,我就将这条不用的棉被又寄回了家中。
信的反面有几行大哥写的字;
禹辰弟你好,兄十分想念你,望你把身体保养好,努力学习,好好工作。勿惦家事,你需要的东西我已托人去买。目前天津和全国各地都在讨论研究修改“五四”宪法,迎接“四届人大”召开,但不知你那是否知道。
再见 兄 华鑫
                                                                 70.8.16
注:看着大哥45年前写的字,泪水再次模糊了我的两眼,2007年初,大哥因心脏病不治离开了人间。他一辈子也是饱受辛苦,下岗十几年,单位一分钱也不给,好不容易熬到退休还没拿几个月的退休金,就重病而亡,真是人间的一个悲剧。他的一生大半是在操劳和郁闷中度过,没有充分享受人生的快乐。而今我还活着,还坐在电脑旁,一字一字的抄写着过去的家信,这怎不让我百感交集?


360截图20150809145647348.jpg (40.33 KB, 下载次数: 32)

360截图20150809145647348.jpg

360截图20150809145701756.jpg (39.15 KB, 下载次数: 34)

360截图20150809145701756.jpg

360截图20150809145719588.jpg (31.87 KB, 下载次数: 32)

360截图20150809145719588.jpg

作者: 龙行天下    时间: 2015-8-14 08:08
亲人相互多惦念,
远隔千里皆挂牵,
互相帮助解危困,
一生扶助到今天。

作者: 思歌腾的故事    时间: 2015-8-15 21:30
1970年9月17日
禹辰吾儿:
8月16日给你去的信不知收到否,前几天在天津给你买到推子一把(上海产品无货),因工作忙没有及时给你寄去。另外又有些心事不整,就是当前天津市又掀起第二次疏散人口新高潮。疏散对象主要是闲散人口、退休工人和社会青年、应届毕业生及服务大队的临时工,各区和街道搞的程度有很大区别。我们街道代表......把你大哥作为动员对象,多次到你大哥厂方去做解雇动员,但都被他厂方拒绝了。目前咱对门孙二大爷的儿子小六就是她们冒的坏,在棉四被解雇了。而你大哥不但没解雇,相反地更被重用了。......
你几时回家,提前告诉我们,以便准时到车站接你。今给你寄去推子一把、指甲刀一个(推子有发货票),收到后来信。
                  祝毛主席万寿无疆
                                      父                                
随信还有小妹写给我的信:
三哥你好:
近来你的身体好吗,工作顺利吗,最近这几个月
三哥你好,近来你的身体好吗,工作顺利吗,最近这几个与我也没有给你去信,因为我最近这几个月我得了心脏病,每天都要休息,我也就来不及给你写信了,请原谅我这一次吧。现在我也很想你,现在妈妈和咱爸爸都很想你也很惦念你的。现在我四哥在学校也很忙,最近又当上了排长,也是非常想你的。三哥,你给家里寄张相片来,还要给我四哥写一份张勇事迹过程给他写一份寄来,家里一切都很好,请不要惦念家里,我的信就写到这里。
   祝你身体健康,工作顺利,我四哥问你好。
敬礼
                          一兰妹妹
请回信               
                      70.9.17
注:这封信是父亲所写给我的信中比较短的一封。随着时间的推移,父母对我的情况比较了解也比较放心了,因此没什么事情,父亲的信也变得短了起来。只是当时父亲提到的街道动员疏散人口的事情还有大哥的临时工问题,有“小人”一直在捣鬼希望我大哥能被裁减下来,让我多少有些揪心。那时还是极左思潮主宰一切,幸亏那些事情没有发生在我们家,否则结局不堪设想。


360截图20150815211530697.jpg (40.48 KB, 下载次数: 31)

360截图20150815211530697.jpg

360截图20150815211556266.jpg (28.76 KB, 下载次数: 33)

360截图20150815211556266.jpg

作者: 龙行天下    时间: 2015-8-16 07:45
父亲写信说津事,
动员下乡猫腻实,
幸好不曾变成真,
提心吊胆也难支。

作者: 思歌腾的故事    时间: 2015-8-17 15:32
1970年10月30日
禹辰吾儿:
我们于10月18日收到你汇来的50元现金,19日接到你10月11日寄来的信,内情尽悉。因为近来你母亲身体欠佳,突然吐血,经治疗和检查系气管出血,经服药打针已痊愈。再加上黑龙江你二哥的战友唐元顺来津探亲,我到他家访问了两次,耽误了一些时间,所以迟至今日才给你复信。
从信中了解到你在工作和学习中的进步,我们感到非常高兴,希望你牢记主席教导“戒骄戒躁”仍须继续努力。
关于你回家的问题,你母亲的意见是不一定要等结账后再回来,因为你们那的气候是较严寒的,时间越晚是越冷的,途中是有很多不便的。你可以提前借一笔款使用(去年陈明新、秦德平、杨永年等人他们回家时都是预支150-200元)你是否可以采用这样方法提前回来。我们希望你尽量这样做。你可以向和你一块回山西的老大爷商量一下。日期确定后,提前给家里来封信说明。在上火车前,可在满洲里给家中拍一份电报,说明动身时间和车次,我们到车站去接你。为这事,你母亲每天都在盼,心情非常高兴,精神为之振奋,病情大为见好。并且准备到车站亲自接你。遗憾的是你二哥今年恐怕还不能回来。大伟来信说今年也回家。
                    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
                                  父字
                                     70.10.30
注:距回家的日期越来越近了,父母已经按耐不住迫切的心情了。特别是母亲,那思儿的心情更是难以形容。那时我还在大队仓库放趴虎子——改良种羊,和一位山西籍老社员赵黄登搭伴,过着定居的生活,我干活,他做饭。他是一位孤身老人,那时已经有70多岁了,但身体结实,过日子心细、节俭。他总跟我讲“老实常在”的道理,这让我很是认同,结果我也确实老老实实地做人、老老实实地走过了这一辈子。

360截图20150817152330047.jpg (42.52 KB, 下载次数: 36)

360截图20150817152330047.jpg

作者: 龙行天下    时间: 2015-8-18 09:20
知道儿子要回家,
妈妈有病都好啦,
父母雀跃作准备,
思念之情纸上加。

作者: 思歌腾的故事    时间: 2015-8-23 07:20
1970年11月3日
禹辰:
10月30日给你的信谅已收到。关于回家的问题,希望能按原意,不再多谈。
听说你们旗里组织了一些人为代表团来天津宣传关于张勇事迹,他们住在天津第二饭店。得悉后,你母亲和一兰、庄姨于11月2日下午七点去第二饭店进行了访问,会见了你们旗里的毛主任和黄花公社的巴主任,谈到你的名字时,他们都知道。巴主任把你的工作、学习情况简略地向你母亲作了介绍,他们也看出你母亲身体不太好,也同意叫你提前回家探亲,他们可能在11月10日前后返回内蒙,他们见到你时也要向你介绍这些情况。毛主任、巴主任和牧民代表对你母亲很亲热,他们都很爱一兰,并叫一兰和他们一块去内蒙和你一块回家。到晚上10点和他们告别时,他们都送出老远。待他们回去时,待你母亲向他们致谢。
                               父字
                                   70.11.3
注:接到父亲这封信不久,大概是1970年12月上旬吧,我和几个同学一起踏上了回家之路,这是我到牧区大约20个月后的第一次回家。这次回家是令人难忘的,为此我曾专门写了一篇回忆——“回家”,被收录在几年前西旗知青出版的“草原思歌腾”一书中。回家之路也很辛苦,主要是牧区交通不便,旗里有一趟长途汽车开往满洲里,但一星期只有一趟,我们只能到一个叫做哈拉牛敦的地方去等车,还不一定能坐得上。幸亏那时队里新添了一台胶轮拖拉机,时常给公社的供销社去满洲里拉货,于是我们赶机会搭乘了队里的拖拉机,经过5-6个小时的颠簸到达了满洲里,住宿一夜之后,才乘上列车奔赴天津。那时虽然瘦小,却身背肩扛拿着近百斤的东西和行李;两只宰好装在了羊肚子里冻得硬邦邦的羊放在皮箱内背在肩上、一袋约50斤的白面分放在两个旅行包里、还有一些其他的东西,真不亚于一次大逃亡!草原的羊肉非常鲜美,一点也不膻。记得拿回家后父亲特意给我们做了一次涮羊肉,亲戚、朋友、街坊邻居、同学好友几乎每家都分了点。来自草原的白面也很好,不仅白而且筋道有劲,蒸出来馒头又大、又白、又好吃。所以我带回的这些东西很受家人欢迎。虽然母亲见我带了这么多东西,一直埋怨我多累啊,但从他们的笑容里我感到了他们的开心——终于见到他们日思夜盼的儿子了。我回家不久,远在黑龙江兵团的二哥也被批准回家探亲,这是我们兄弟二人分别近两年后的第一次见面,如此我们一家人有了第一次团聚。
这次回家大约住了3个月,这3个月在走亲访友中很快地就过去了。那时,知青回家后相互间都要串联,到没回来的知青战友家去看望他们的父母,走时也要去告别或为其带回点东西什么的,这成为了一个不成文的惯例。知青之间也要相互宴请欢聚,每个家长也都热心张罗于此事,我想这都是患难见真情的缘故吧。
关于父亲信中提到的草原到天津的慰问团的事情,具体他们到天津都慰问了谁,我想还主要是张勇她们家吧。父亲提到的的巴主任,应该叫巴拉珠尔,是当时我们公社革委会的主任,记忆中是一个年近5旬的黑脸大汉,汉语不太流利,其他的就想不起来了。他们回牧区后,并没有见到我,因为我的驻地毕竟离公社还有数十里地,他们不大可能为此事去专程看我,而且那么多的知青,他们也不大可能认识我。牧区的交通、通讯等等是很不方便的,而父亲根本就不了解这一点。

360截图20150823071549029.jpg (55.2 KB, 下载次数: 36)

360截图20150823071549029.jpg

作者: 龙行天下    时间: 2015-8-23 07:46
草原有人到天津,
母亲前往拜访欣,
小伙终于回到家,
羊肉白面受欢迎。

作者: 思歌腾的故事    时间: 2015-8-23 09:45
龙版主您好,感谢您一直在关注“父亲的信”并一直给予了积极的评价,这也鼓励我要坚持把它做完。1970年父亲的信发表了11封,其实还应该有几封,不过我没有收到,这是草原的特定环境所造成的。此后还有1971、1972等,我将在近期内抓紧时间整理完毕。随着时间的推移父母对我们下乡的事实开始接受,我们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放牧的单调、寂寞生活也逐渐适应,所以通信数量有所减少,信中内容也有所简单——少了很多的豪言壮语。1969和1970是自己到草原经受考验和锻炼的关键两年,此后生活变得更加平淡起来。随着形势的变化,坚守在草原继续革命的决心也开始动摇,现在回顾那一段岁月,他所体现的也是一个幼稚的青年逐渐走向成熟的一段记录。
作者: 龙行天下    时间: 2015-8-24 07:30
草原上的通讯之差,咱们当年都是亲身经历过的。你能把当年的家书一一保留下来实属珍贵!我拜读这里的每一封信时都有一处相当亲切的感觉!
真的谢谢你!

作者: 金火鸟    时间: 2015-8-25 10:14
      读来亲切,把我也带回了那个年代,想起了我与父亲的通信来往,相信您的家信一定是广大知青家信的代表,信中的文字反映了那个年代的政治、经济生活和同学情、邻居情、和荒友情。读到您小妹给您的信时,眼睛湿润了,人间真情尽在其中。感动!只读完第一页,要慢慢地品味回忆,可惜我的家信都没了。
作者: 金火鸟    时间: 2015-8-25 14:11
      还是一口气读完了后五页,正像雾梦说的那样,有几次真的想哭,难过的就是那父母情,我们做儿女的真是一辈子也报答不完。想想那些离我们先去的先辈和战友,我们要知足常乐,好好的活着,为了父母对我们的一片真情和痴心,也为了怀念我们的战友,还有为了我们的儿女们。
作者: 思歌腾的故事    时间: 2015-8-25 20:36
感谢您的关注。的确,“我们要知足常乐,好好的活着,为了父母对我们的一片真情和痴心,也为了怀念我们的战友,还有为了我们的儿女们。”
作者: 思歌腾的故事    时间: 2015-8-25 20:37
父亲的信——1971年
1971年3月22日
禹辰:
21日接到你返回牧区的第一封信,知道你平安地到达了满洲里,更巧的是又赶上了你队的拖拉机,能顺利地搭乘该车归队,我们非常放心。15日你改乘快车走后,天津又下了一场大雪,转天就化了,晴天后气温马上就升高了,棉裤已经脱掉。现在你们那里的气温可能还是很低的,要注意增减衣服,别着凉。
在我们分别的时候,虽然有些难过,但和你第一次走是有很大区别的,我们的思想很开朗,心情也很舒畅,你的心愿一定能达到。根据咱家目前的生活条件,我和你妈妈是会保养自己的身体的,这些你就不必忧虑了。归队后安排好工作,你再详细的告诉我们。
现在知识青年大部分都归队了,火车非常拥挤,票也不好买,陈涛又改变了走的计划,票退了,在津暂时多住几天再走。你二哥由于北京来的伙伴一再拖延日期,不便拒绝,所以只好再等几天,预计26-27日可动身。大伟于21日晚11点动身回去了,杨利生可能在月底也就回去了。
这次在家居住三个月,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我感到我们话还没有谈够,记取这次经验,待下次探亲返家时,我们必须好好地畅谈。
现在你母亲精神很好,吃的也比较多一些了,身体逐渐恢复,不要惦念。阳利的母亲在你走后,隔一天就回老家了,现在还没有接到阳利的来信。下次来信把小德子的情况简单的介绍一下。
        祝毛主席万寿无疆!
                              父字
                                71.3.22
注:这是1971年父亲给我写的第一封信,也是我第一次回家探亲按期返回牧区后,接到父亲的第一封来信。这次回家,父母看到我各方面都挺好,因此长期悬挂在他们心头的担心终于减轻了许多。当然再次离家时,大家的依依惜别、特别是母亲的又一次难过和眼泪仍然是避免不了。悲欢离合、人之常情,在那个年代的那个时候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在津期间,我和我的小学好友陈涛、阳利、文奎利用这段难得的相逢痛痛快快的玩了好多天,我们彼此的感情是太深了,每天都有说不完的话,几乎是形影不离。在此期间还发生了一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那天晚上,在我家吃完晚饭,我们一起到陈涛家去看看,他的父母对我也非常好。走到半路,夜色昏暗的灯光下有几个戴着军帽的少年拦住了我们的去路。那时,天津街头新添了一群15-16岁的半大小子,他们多是干部子女,号称“土联动”(文革期间产生的一种畸胎,一类街头流氓),他们常常背着一个绿军包,而包里面通常放着的是用来打架的凶器——菜刀或铁扳手之类的东西。这天晚上他们恰好准备在这里打一场群架,偏巧我们三个走到这里,所以便上来拦住去路,让我们立正、站好。对于这突发事件,我们只知道是遇上流氓了,虽然我们从未跟人打过架,但是并不畏惧。一时怒起,我一个巴掌打过去,搧了对手一个耳光,他反应也很快,一个铁板手抡过来,狠狠地砸在了我的头上,我轰的一下晕倒在地。与此同时,阳利也和对方厮打起来,陈涛趁乱急急跑回我家,偏巧我二哥还有他的几个兵团战友也都在我家吃饭,听到消息他们迅速的赶来,也不过是百米的路程,几分钟的事情,那几个土玩闹,见来了援军,立刻落荒而逃,但还是被阳利死死揪住了一个,当然对这厮的一通暴打是免不了,瞬间便是鼻青脸肿,然后便将其扭送到派出所。此时,我已站起,摸着头部有丝丝的血迹流下来,原来是头顶被他们的铁板手砸破了,但不严重。受伤比较重的是阳利,由于他比较粗壮,所以便有几个歹徒同时向他攻击,他的头部被砸破了好几处,已经血流满面了。我们急忙去反帝医院(现在叫天津医院)进行了包扎、缝合,然后到派出所解决问题。事情很快就调查清楚,原来是由于天黑,他们误把我们几个看成是来找他们打架的对手了,所以才上来挑衅攻击。事后,他们几个被拘留了几天,还赔偿了我们的医药费和损毁的衣帽等物品,这件事,在我们的居民区也曾轰动一时。
还有一件我至今未能忘怀的事情,也发生在第一次回家后,过年后的一天,也是我们几个刚刚从陈涛家出来,偏巧遇上了也是小学同班的一位女同学,我们之间曾经有过一段令人难忘的故事,但由于人多,当时我们都没好意思说些什么,只是简单地客套了几句,说有时间出来玩啊,但却总也没有“出来过”。一晃40多年过去了,我们也始终没有见过面,即使是今天虽然已经知道了彼此的一些信息,但也没再联系过,这多少是我心中的一个遗憾。
那次回牧区在满洲里住招待所的时候遇到了我们队开拖拉机的周长富,他是来满洲里给公社供销社拉货的。真是太巧了,否则我得等上几天才能搭乘去西旗的长途汽车到哈拉牛敦(一个中国地图上标有的、十几户人家的小村落),然后再步行几十里到生产队的队部——呜呼鲁楚鲁。周长富是一个很好的汉族社员,为人忠厚,跟我们知青关系不错,利生对他的评价很高。前几年老社员徐金水从牧区来天津探亲,我和利生知道后前去看望,从他口中得知了周长富早已去世的消息,我们为他唏嘘了很久。
我回到牧区后,即被安排到蒙古包,开始了放牧的生活,草原正在迎接春天,接羔马上就要开始了,人们都在全力以赴准备迎接那些新的生命。


psb.jpg (91.73 KB, 下载次数: 59)

psb.jpg

作者: 龙行天下    时间: 2015-8-26 07:55
探亲回家三月整,
打过群架遇女生,
归途恰见同队车,
因此一路挺通顺。

作者: 思歌腾的故事    时间: 2015-8-27 15:14
1971年4月2日
禹辰吾儿:
于3月21日、4月1日连续收到你的两封信,并与3月27日收到你汇来的一百元现款,我于3月22日给你复信谅已收到。你二哥已于3月28日返回黑龙江,现在还没有接到他的来信,具体情况还不了解,正在等待他的信悉。你到牧区见着张大爷(张木匠)等人及牧民们代我们问好了吗?希望你给我们把好都捎到,感谢他们对你的关怀和照顾。
知道你最近分配的工作是放牧,这工作是比较艰苦些,我们相信你是能够坚持的。但一定要和包里的同志搞好关系、加强团结,对饮食和气候变化诸方面要多加注意,自己的身体要爱护,骑马要多加小心。
杨永年已给他家来信,并把他们那里(队里)的情况和生活情况都详细介绍了,我们也同样希望你把队里的情况及生活待遇等方面也做一个介绍,也好使我们放心,并且把你给家汇款的情况也说一下。你走后润章的北京伙伴于25日到咱家住了3天,于28日离津。家里只借了45元的账,这100元除还账外尚余55元,足够家里半月生活费用,你就放心吧。
杨利生于3月25日返回牧区的,我们托他给你捎去大米6斤和一些瓜子及鹿皮鞋,一个黄色制服上衣、一条旧青裤,还有几张像片。
家里的事不要惦念,我们的身体你也不要过于操心,我们是会保重的,毋庸远念。来信时一定把你最近各方面情况写清楚,使我们了解你情况,以免惦念。再谈。
陈涛到现在还没走,他可能给你寄去一部分像片,阳利还没有来信,不知你见到他的来信否?
            祝毛主席万寿无疆
                                 父字
                                   71.4.2
注:记不清这次给家汇去的100元钱是怎样得来的了,可能是那年的年终分红补发的吧?所以回到牧区后,拿到钱即刻给家里汇去。那时在牧区,我们的收入相比于内地农村而言还算是不错的。除了第一年,我们没有享受同工同酬的待遇以外,自第二年起,我们知青挣得工分基本和当地牧民一样了;马倌是最辛苦的,在队里拿最高的工分12分,羊倌放牧不能离开羊群,也比较辛苦所以给10分,牛倌相对而言比较自在,给9分。包里的老板子,拿下夜的分,给9分,(下夜主要是夏天,要有人夜间守护在羊群旁边值班,以防狼群的袭击)老板娘主要是做饭,属于后勤人员,给7分。我们知青大部分是羊倌,所以一般的都给十个工分。那时一个工分大约两毛钱,所以我们大约一天可以挣得1.5-2元钱,这应该是很不错的了。因为后来听说,那些内地农村插队的知青一个工才几毛钱,不仅累而且还吃不饱,有的到了年底甚至还欠队里的钱,这叫大家怎么活?所以相对而言,牧区除了生活条件艰苦以外,论收入我们还是不错的了。我们每月都能预支20-30元的生活费,到了年底还能分到剩余的那部分。再说,牧区也没有什么可开销的,因此我每每能够积攒下一笔小钱,有机会便给家里邮寄些回去。我自幼知道家中贫困、父母辛苦,所以很顾家,总是想着帮着他们分担些困难。我从小就比较懂事,这也是父母对我一直疼爱有加的原因之一。记得父亲有一个笔记本,上面详细记录着下乡那些年我们哥俩给家里寄钱的数目和日期,我给家寄回了数百元,这在那个年代可不是个小数目,它帮助家里渡过了不少难关。
父亲信中提到的张大爷,是我们队里的一位汉族老社员——张木匠,那时大约近70岁了,为人耿直,是我们佩服的那种典型的贫下中农。他对我很赞赏,因为自己在工作中一直表现的埋头苦干,任劳任怨。记得那一年队里选举先进去参加旗里第三届学毛著积极分子代表大会,是他站出来说话,力挺我当选,他说不让小华子去让谁去?结果才有了后来参加的旗代会,才有了后来的贝尔公社参观之行。我至今保留着一张在东庙时的照片,其中那位蹲在中间的老者,就是张木匠张大爷。

DSC00275.jpg (120.32 KB, 下载次数: 1)

DSC00275.jpg

psb.jpg (90.52 KB, 下载次数: 93)

psb.jpg

作者: 龙行天下    时间: 2015-8-28 08:26
小伙真的特孝顺,
知道寄钱帮家人,
身在草原干得好,
喜煞木匠张老人。

作者: 思歌腾的故事    时间: 2015-8-29 21:21
1971年5月14日
禹辰吾儿:
你4月9日的来信已收到,又于5月6日收到第四封信,内情尽悉。近来家里情况还和往常一样无甚变化,我的身体由于天气暖和胃口一天天好起来,一直没痛。你母亲身体也无大的变化,就是关节比较严重,肩膀子和手腕子肿了,做活是比较困难的,医疗无特效药,其他均正常。
关于你留下的旧钱夹早就给你存好,我看看也没什么特殊的东西,里边的东西一点也没有动。陈涛已于4月5日返内蒙了,像片他说给你寄去,不知你接到他的信否。阳利一直也没来信,听他的表姐说,他回去后领导对他很严厉,已做了好几次检查,详情还不太清楚,不知他给你来信否。
你二哥走后只收到他两封信,你和他通信否。
关于你的政治生活,我们是应该关心的,自你走后还没给你寄去过一次,我已选好几本活页文选即时给你寄去,今后有新资料随时给你寄去。不多谈了。
           祝你工作学习进步
                                  父字
                                       71.5.14
注:阳利是我的小学好友,下乡到黑龙江七星泡农场。那一年我回牧区时,我们一起搭伴同行,是在哈尔滨还是齐齐哈尔那一站分的手已经记不清了,在车站检票口还曾偶遇我们的一个小学或是中学女同学,是谁也记不得了。那时知青回家,很多人都不愿意早早地返回农村,一住3-5个月甚至半年,也是很普遍的事。阳利每年都回家,因为是农场,可能在管理上会严格一些,晚归超假受点批评也很平常。那个旧钱夹里有一张1970年的小型日历卡,那是我小学同学(一位女同学)在我下乡后通过书信寄给我的,我一直收藏着,那是埋藏在我心中的一个秘密。回牧区时将钱夹忘在了家里,所以写信嘱咐父亲一定要收好。


psb (1).jpg (75.13 KB, 下载次数: 92)

psb (1).jpg

作者: 龙行天下    时间: 2015-8-30 08:04
父母情况作简介,
都有病患难解决,
旧钱包里藏情感,
家长不明简单阅。

作者: 思歌腾的故事    时间: 2015-8-30 20:05
本帖最后由 思歌腾的故事 于 2015-8-30 20:12 编辑

1971年6月19日
禹辰吾儿:
你的6月1日来信于9日收到了,内情尽悉。5月27日你的母校——42中革委会的同志到咱家来访谈及当日晚校革委会组织一部分人员去黑龙江为张勇牺牲一周年前去扫墓,问问我们有什么东西和信顺便带去,我们托他们给你捎去一顶大草帽,其他的东西也没来得及给你准备,不知你接到否。
听你谈到的草原上的大好形势和你在草原上工作的坚强意志,我们感到光荣和自豪,使我们更加放下心来,也无须你再为我们做多余的工作,只希望你能够经常的把草原上各方面的情况不断介绍,使我们对草原上生活就更加了解啦!
近来我的工作、学习等方面都很好,生活的也不错,一切都很顺利,你母亲近来精神也很好,思想非常开朗,比前二年有较大的进步,希望自己的身体也能强健起来,每年能看见你们的成长和进步,是自己最大的幸福。
……
另外给你买了一本“共产党宣言”给你寄去。再有你社目前“选调”工作是怎样做的,来信介绍一下。
              祝毛主席万寿无疆
                                 父字
                                     71.6.19
注:1971年6月3日,是我们的知青战友张勇牺牲一周年纪念,全旗的很多知青还有当地的草原牧民、当地政府和特意从天津赶来的慰问团,还有张勇的妈妈都在这一天来到张勇的烈士墓前为她召开了追思大会,当然我们公社的知青基本上都参加了这个纪念活动。记得那一天,我和利生一起从大队仓库骑马去30里之遥的公社,快到张勇墓地时恰好有马群经过这里,我骑得哈特马兴奋起来,从山坡向下一直朝着马群跑,我怎么也勒不住,结果踩到了鼠洞,一个马失前蹄将我头朝下重重地摔了下来,当时似乎有过短暂的昏厥。是利生将我的马牵了回来,我不顾头痛和嘴角上的血迹,又翻身上马,我们直奔张勇墓的会场。父亲委托母校的慰问团带来的那顶大草帽的事我已不记得,可能是因为考虑我放羊需要的缘故吧,其实在草地很少有人戴着草帽放羊,我们那时在夏天通常就是戴着一顶绿军帽。
关于“选调”,是那时新出现的一个名词,当时的中央领导层已经开始强调要选拔安排调动一些在农村经受过锻炼、表现较好的知青到一些新的工作岗位上去,以利于当地的发展需要,也就出现了一个新的名词叫做“选调”。在牧区草原,那时也开始安排调动一些知青做些别的工作,好像主要是安排在公社和西旗,我的一位满洲里知青好友就是被调到了公社粮站,成为了一位营业员。这是一位有个性、又有些文质彬彬的青年,大约长我两岁,我们很谈得来。他跟我们天津知青的关系都挺好,大家也很喜欢他,而且自从他定居于公社以后,我们再到公社去就都有了吃饭和休息的地方。后来有一天他突然回满洲里结了婚,事前大家都不知道,回来后他的情绪很不好,人也变得消沉起来。但他在我心中,始终是一个值得信赖的朋友,尽管这40多年已经失去了联系。后来,又有一部分人被调往了扎兰诺尔煤矿,人员不多,主要是满洲里知青。但就是这样的一点小变化,家乡的父老都知道了,并且引起了关注和震动。


psb (1).jpg (70.09 KB, 下载次数: 90)

psb (1).jpg

psb.jpg (75.32 KB, 下载次数: 91)

psb.jpg

作者: 龙行天下    时间: 2015-8-31 08:05
纪念张勇声势大,
知青家长都参加,
选调工作已开始,
触动人心关注它。

作者: 思歌腾的故事    时间: 2015-9-1 20:46
1971年7月28日
禹辰吾儿;
于7月14日收到你汇来的50元,18日又收到你1号写来的第六封信,内情尽悉。天津自进伏以来,天气非常炎热,气温太高,雨水也非常勤,因此给你复信时间拖晚一些,因为一活动就是一身汗。
你的意志和心情我们是了解的,毋庸多做解释,你有在草地上干一辈子的坚强革命意志,这样安心使我们很受教育。有这样的好儿子,也实在感到骄傲。但是尽管你如此愉快“痛快洗澡”,你妈妈告诉你尽量少洗几次,必须多加注意自身安全,钓鱼消遣还是可以的。
你妈妈的眼镜已配,8月下旬取镜。牙齿仍继续治疗,因你母亲有血压高,大夫不敢轻易给拔,所以治疗日期必须拖长。小德子很长时间没给家来信,你告诉他给家写信。
学习材料不多,给你寄一份参考消息小报,内有美国斯诺访华的文章,另“七一”社论一本,12期文选一册。你母亲叫你计划在今年春节还要回家,还要好好畅谈,很是想念。
                  祝毛主席万寿无疆!
                                      父字
                                       71.7.28
注:父亲信中提到的“痛快洗澡”要我尽量“少洗几次”和钓鱼的事,是那时我正好在达赖湖边放羊。夏天队里的畜牧群基本都迁移到水草肥美的达赖湖边,中午赶着羊群到湖边饮水,然后羊群都在水边歇息。趁此机会我便脱去衣服跳入水中,一边游泳,一边痛痛快快地洗起澡来,反正人烟稀少,也没人看得见。牧区基本上是个缺水的地方,平时用水是非常节俭的,用一个很小的水盆,里面仅倒上很少的水,好歹地在脸上划拉几下便是洗过脸了。当地的老牧民、老太太更是用个茶碗盛水,将水含在口里、吐在手中,在脸上搓几下,也便是洗过了。洗脚、洗澡,那绝对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通常大家的外衣是不洗的,因为水来之不易,实在是舍不得糟蹋。内衣也是很长时间洗一次,那蒙古袍从来也是不会拆洗的,都是一遭烂。好在那里的空气清新,更谈不上环境污染,所以身上、脸上也不容易脏。达赖湖一望无边,湖水清澈透明,里面的鱼儿也非常的多,下去游泳时,总有些鱼儿轻轻地用嘴来啄你的胴体,使你非常的舒服、惬意。夏天湖边草地里还有许多蚂蚱,个头也比较大,我们随便捉来几只,找几根铁丝弯成钩插上蚂蚱,栓在套马杆上当作鱼饵放入水中,顷刻间就会有鱼儿咬钩,一条半斤多大的鲢鱼就钓上来了,有时一下甚至能钓上来2条,功夫不大几十条鱼就钓上来了,那才叫过瘾呢!那应该是我在草原曾经享受过的最快乐的时光。因此也将这些事情写信告诉父母,让他们分享我的快乐。不想,母亲却为我担心起来,怕我下去游泳发生意外。其实达赖湖岸边水不太深,往里面走很远也不过齐胸深,是非常平整的细沙地,而且风平浪静,所以即使不会水,也是比较安全的。何况我的水性还是不错的,在家时每年夏天我都要跟我二哥还有邻居小伙伴们去海河游泳,横渡海河1-2个来回是不成问题的。特别是来了小火轮时,我们都要争先恐后地游到河中央去感受冲浪的乐趣。
父亲对我安心边疆感到骄傲,这是因为那时自己经常向父母表达要在牧区扎根一辈子、干一辈子革命的决心和愿望,起初也的确是如此。当初我们满怀豪情壮志响应毛主席的号召来到边疆,就是想把草原建设的更加美好,我们曾经充满了幻想和梦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狂热在现实面前渐渐地冷却了下来。特别是以后开始有人以各种缘由调离了牧区,回到了内地或天津,还有一些同学逐渐地被选调安排到别处,所以在后来的几年,特别是那段放羊的日子,单调、枯燥、无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默默的生活,让自己这种决心和愿望也逐渐地开始了动摇。但是在父母面前,却仍然表现得痴心不改。


psb (2).jpg (86.57 KB, 下载次数: 67)

psb (2).jpg

作者: 龙行天下    时间: 2015-9-2 07:42
天津高温雨水勤,
达赖湖水清澈明,
欢天喜地去游泳,
却叫母亲起担心。

作者: 思歌腾的故事    时间: 2015-9-4 14:26
1971年10月29日
禹辰吾儿:
你8月14日寄来的信已于8月23日就收到了,并于8月30日又收到你汇来现金50元……这给咱家生活解决了很大问题,虽然如此但每次收到你汇来之款,使我们非常心酸和难过,我儿在外所得是如何来之不易啊!
从你信中看到你的坚强意志,使我们很受教育,用你的言行鼓励你妈妈消除思虑耐心养病治疗,对此你也不要挂念。我一定尽最大努力把你妈妈的病治好,把身体保养好,和你们共同多享受几年社会主义的福。不过你母亲的病,根据反复情况也使我很伤脑筋的。听说9月30号你们那里下了场大雪,想必是很冷吧?两个多月来一直也没接到你的来信,也不知你近来情况如何,甚是惦念。在你们那里天气已经是很冷了,你要注意冷热增减衣服,在放牧当中要提高警惕注意自身安全,骑马要当心。由于形势的变化,暂时我也没给你寄去什么学习材料,待有好材料时再给你寄去。……
宪辰今年初中已毕业,已于10月26日正式分配到本市陈唐庄渤海无线电厂学徒工。这样对你妈妈的心情是很舒畅的,但是想到你们哥俩在外面的情况,想到几时能够转回天津工作,这种心情也是可想而之的。
近来你们那里备战情况怎样?对知识青年有无新的部署,有何安排?你现在是否还在放牧?你现在需要什么东西么?来信时把情况我们说说,使我们更为放心。
             祝毛主席万寿无疆
                                父字
                                    71.10.29
注:那一年,接到父亲这封信的前后,牧区的战备形势也是很紧张的。记得9月中下旬我们正在公社开会,突然接到通知要大家进入一级战备,所有人不要脱衣服睡觉,还准备发枪,当时还以为是苏联要打过来了,紧张得我心里砰砰的跳个不停。后来过了一段时间,好像是深秋季节,那一天我正在放牧羊群,远处来了一骑马人,来到跟前才看清是利生。他从天津回来,从家给我带来了些东西特意给我送来也为了来看看我。我俩坐在高坡上,远处是散开的雪花一样的羊群。他说,告诉你一个惊天动地的消息吧;林彪死了,坐飞机外逃,被咱们的导弹打下来了,摔死在外蒙古。当时我都目瞪口呆,怎么也弄不懂这是怎么回事。又过了几个月草原才开始传达林彪、陈伯达反革命集团的叛党叛国行为。我还依稀记得,那一年的深冬,公社武装部一个名叫铁蛋的蒙族干部,还有防疫站的蒙族兽医叫做太平的夜间来到我所在的蒙古包传达中央关于林陈反党集团的文件。当时铁蛋拿着一份文件用蒙汉两种语言宣读毛主席的“我的一点意见”。那时候自己的记忆力特好,他读了一遍,文件我拿过来看了两遍心里就背下来了,时至今日有几句话还能想起;比如毛主席的第一句话,“这个材料是陈伯达同志搞的,欺骗了不少同志。……人们的才能是先天就有的还是后天才有的,是唯物论还是唯心主义的先验论?…….是英雄创造历史还是奴隶们创造历史……。”
林彪叛逃不久,消息不胫而走,虽然没有公开,但当时在民间已广泛流传。当然父亲也听到了这个消息——那时叫小道消息,但没有在信里写出来,因为毕竟没有证实,谁也不敢乱说什么,何况又是在信中,只是问我战备情况怎样?另外那时对知青的选调似乎也呈现出一种趋势,草地知青中也有人被选调到一些部门去工作或上学,甚至有几位高中的同学被对口选调到天津师范学院速成班——半年以后留津工作,所以对家里的影响很大。他们多么盼望有一天我也能够被选调,脱离那种艰苦的环境啊。父亲信中问对知青有无新的部署和安排?其实也是他们心愿的一种表达,只不过比较含蓄,想必是怕影响我的情绪吧。


psb.jpg (95.54 KB, 下载次数: 47)

psb.jpg

psb (1).jpg (82.16 KB, 下载次数: 41)

psb (1).jpg

作者: 龙行天下    时间: 2015-9-5 08:10
形势变化发展快,
众多事件接踵来,
信中不敢公开讲,
十分隐晦不公开。

作者: 思歌腾的故事    时间: 2015-9-10 20:15
1971年12月6日
禹辰吾儿:
自从8月23日收到你的第七封来信后至11月25日才收到你11月16日写来的第八封信,又于11月29日收到你11月4日写来的第九封信,这两封信不知在途中有什么原因先后颠倒收到的。看来通信的日期是很长了,难免引起我们一些忧虑。你要知道年过半百的人对远隔数千里的儿子是如何思念呢!但是见到你的来信,从你的革命意志来讲,我们感到很自豪的,你能安心地扎根在边疆的高贵思想的确是感动人心,这对远在边疆儿女他们的父母是最大的安慰,是很受鼓舞的。因此对做父母的来说,也是最大的宽慰,多少也免除了一些不必要的思虑。虽然如此,但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了一些情况,也很难免触动思念心情,这是不难想象的。但是不论怎样,我们希望每月给家来信不得低于两封。我们很想多了解一些生活情况,因为你时常介绍你的政治学习情况,很少介绍你的生活情况。我们遵照毛主席的教导,要关心群众生活,如果你能经常介绍一些有关当地牧民居住、饮食等生活方面的情况,甚至细节方面,如吃什么、喝什么、住什么,每月生活费、每天怎样度过严寒天气、放牧的特征等等,这样我们不但了解了你进步情况,同时又知道了生活情况。我认为这对你母亲是最大的宽慰,对身体特别是对“病”有较好的疗效,对思想是有益的,因为她对你又更加了解啦!你看对吗?
……对你在外边的情况,你母亲想的也很多,所以我说你能够经常来信把你在生活情况说一说,结合以上情况你给开导一下是有好处的。你母亲她还希望你今年回来一趟,她的心情才感到愉快。这种愿望她能达到吗?小德子几时回来?你的来信我通知了他父亲,他很长时间没给他家来信,你问问他是怎么回事?听说杨利生回来了,但还没有见着他,他请的是什么假呢?目前,天津正在开展批修政风运动,你们那里搞了吗?
                                父字
                                  71.12.6
注:这是1971年父亲写给我的最后一封信,这一年大概总共是七封信,因为这一年探亲后3月分才返回内蒙,所以基本上平均一个多月一封信。那时在牧区来往信件接收起来的确有些困难,一个是每周才有一次旗里来人带来和带走信件,而我们收发信件很少是自己通过邮递员,而基本上是委托当地牧民有谁去公社办事,顺便给捎去,有了来信也是先到别人手里,再顺便给你捎来,所以不仅慢,有时也免不了丢失,因此父亲接到我的信有时候顺序颠倒也是正常现象,当然这种事情也不是很多。但有一点就是通信很不方便,和内地无法相比。
小德子,也是我下乡时的知青好友,他和李继君一样也是69届的学生。因为他们家里孩子多,可能兄弟姐妹5-6个吧,父亲是个鞋匠,收入微薄,生活很困难。他也是看到家里如此困境,自己又是老大,非常想早日出来工作,所以就跟着我们这些68届的一块来到了草地。他父亲也是一个很慈祥的人,自他走后,就像中了病一样,每每提起儿子也常是两眼泪汪汪。那时知青家长们同病相怜,无形中大家都走到了一起。他们家和我们家相距不远,如此两家就成了好朋友,相互之间经常就子女的情况进行交流、相互传递信息。我第一次回家时,他父亲即刻前来探望,我也特意前往拜访,自然他父亲还特意做了一桌好菜招待我吃饭。他老人家对我也很器重,嘱托我一定要照顾好小德子,自然我和德子也成了好朋友。后来小德子选调去了大庆,现在定居在河北廊坊万庄油田指挥部。这些年,每当小德子来津,他都要顺路探望,年节也会打来电话表示问候。杨利生在牧区那几年回家次数较多,主要是他有一个奶奶,因为父母都是双职工,工作忙,是奶奶从小把他拉扯大,他们祖孙情深,他也很孝顺他的奶奶。所以奶奶总是以各种理由招他回家,他也乐此不疲。我回津后也曾探望过他奶奶,奶奶一提起他也总是泪流满面。


psb.jpg (84.08 KB, 下载次数: 39)

psb.jpg

psb (1).jpg (89.43 KB, 下载次数: 43)

psb (1).jpg

作者: 龙行天下    时间: 2015-9-11 07:39
可怜天下父母心,
儿行千里总担惊,
后辈同行父辈近,
由此毕生都重情。

作者: 开心    时间: 2015-9-11 09:31
可怜天下父母心,
儿行千里总担惊,

不足20岁的孩子,该是学文化的年龄。
那年代的父母的确很操心,放心不下远在农村的孩子。
40多年过去了,佩服你把当年的家信完好的保留至今。
我已将你的所有故事推荐到了论坛首页。
继续拜读你的大作。

作者: 龙行天下    时间: 2015-9-12 08:33
开心做得好!辛苦你了!
作者: 思歌腾的故事    时间: 2015-9-13 21:14
父亲的信——1972年
1972年1月24日
禹辰吾儿:
   于1月15日先后收到你2日寄来的信和现金50元,因为我除了每天上班就是干家务,所以没及时抽出时间给你复信,因此迟一些。
近来家中情况还很正常,主要是你妈妈的病经常的反复、好好坏坏,使我很是伤脑筋。将近一年从未中断治疗。每天我是想方设法使你妈妈多吃东西,每天我都买一些水果、点心等食品之类以助身体及时恢复健康。从今年一月十日到现在精神大有好转,得到如此效果,我想你们听到之后,一定会和我一样感到心情愉快吧!虽然在经济上负担重了一些,只要人在,那使我们感到是最幸福的啦!你寄来这50元钱,多少也能给我们解决问题嘛!为此事,你也不要伤脑筋,更不要惦念,安心地做你的革命工作,家中的问题我个人会料理的。
你二哥曾经给你去过信,听小德子说你收到了,不知你回信了吗?听说他们兵团改为工资制了,每月按劳动日计算,每天1.25元,估计他有坐骨神经症,每月劳动日是不会多的,收入也是很可想象的。再有兵团的知识青年也没有选调任务,在这方面他没有希望了。
近来天津在搞批修整风的同时又传达了中央91号文件,内容是临时工、合同工转正的工作和对低工资的职工进行个别工资调整,另外我厂进行了一次职工子女下乡上山登记工作,对插队的职工子女详细写清所在地址,据说今后本厂需要人力时(因劳动局人事冻结)可由职工本单位对插队的青年采取直接选调来津。我厂安置办公室又重新恢复工作,并改为常设机构,负责这项安排分配工作。
关于选调工作,有的知识青年在本队或公社提拔为干部的,可能不予选调。这次选调工作对插队的知识青年是百分之百的,希望你对这一工作务必要慎重,不要急于求成,可要仔细考虑不得草率。
小德子在12月27日到津,羔皮24张已送到咱家,待他回去时我一定给你买些马列的书捎去,必需时也可能寄去。
陈涛于1月18日到津,他带来了内蒙当地的特产——山鸡,送给咱们一对食用。他谈到最近曾给你去过信,还没接到你的回信,抓紧时间给他写封信谈谈吧。
你二哥来信谈及可能在今年五月前后回家,你估计在什么时候回来呢?能凑在一起吗?其实问你估计也没有用处,在这个圈子里就是爱唠叨!原因就是由“想”而形成的么!
你又到边境去放牧啦!想必是很冷的,自己多小心注意点,并且要提高警惕,注意安全,这封信可能你接到的日期很晚,记一下是多少天接到的。不写了,想的很多,谈出来的太少了。
        祝你
                  春节快乐!
                              父字
                                72.1.24
注:这是父亲在1972年写给我的第一封信,信中谈到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选调”。当时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继续进行,所谓批修整风其实就是不直接的批林(林彪),当时的9.13事件内部已经传达了,只不过还未全面公开,这个批修整风,是公开林彪叛逃事件的一个前期行动,先制造一个舆论,让人们先有所准备。大规模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也进行了3年,每年特别是春节前后都有成千上万的知识青年往返于城市和农村之间,交通运输,特别是铁路人满为患。在艰苦的农村生活面前很多人都选择了逃避,不再安心于“广阔天地”。回家和赖在城市不归,成为了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这些都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上山下乡,已经不再深得人心,人们对上山下乡已经产生了惧怕和厌倦。在这种社会现状面前,于是乎产生了“选调”,试图通过这一措施,让人们看到希望,并借以鼓励大家安心工作。实际上,这样一来,人们就更不安心了。那时在草原已经有部分同学被选调,当然选调到当地的多,也有少数同学通过投亲靠友或疾病的原因调回了内地或天津。记得那时每听到一个同学离去的消息,大家的心情都要波动一番,原先扎根边疆、扎根草原干一辈子革命的信念开始动摇,对于当初的选择是否正确开始怀疑——我们有必要在这个封闭、落后、环境艰苦的地方呆上一辈子吗?值得在这种单调、乏味的牧羊生活中度过一生吗?所以从那时起,内心常常被这种矛盾所缠绕,一种低落的情绪也时常笼罩在自己的心头。当然在父母面前自己还是要强打精神的,一定要在父母面前表现出自己的坚强和坚定、不然他们就会最先垮了下来。所以父亲才说,期盼我回家也是没有用处的,只不过是一种由“想”而来的奢望。
那一年我一直在放羊,春节是在牧民家度过的,至于是谁家,已经记不清了。只不过可以依然想起蒙族牧民他们也过春节,也兴拜年。过年那几天,蒙古包里收拾的也比较整洁,也穿上新衣服、新的蒙古袍,也买些糖果放在那里,来了拜年的人,端上来招待他们。来人通常也带来些小礼品,说上几句开心、吉祥的话。


psb (1).jpg (93.15 KB, 下载次数: 2)

psb (1).jpg

psb.jpg (96.17 KB, 下载次数: 3)

psb.jpg

psb (2).jpg (73.08 KB, 下载次数: 1)

psb (2).jpg

作者: 龙行天下    时间: 2015-9-14 07:41
一边继续乡下闹,
一边开始作选调,
父母思儿总殷切,
却是只能想一遭。

作者: 思歌腾的故事    时间: 2015-9-17 14:01
1972年3月8日
禹辰吾儿:
   2月29日收到你2月16日寄来的信,均悉。在这封信之前的信,我们没有收到,可能遗失了吧。没什么大事就算了。听你介绍草地牧民和你们一起欢渡春节的热闹景象和家中气氛一样,所差只是风俗习惯不同,我们也感到高兴。今年天津春节前后市场也很繁荣,食品物资供应充足,同时购买力也很强,这就说明我们劳动人民生活有很大提高,我们在春节当中也和你一样过得很幸福快乐。
  杨利自1月29日到津已于2月23日按假期返回驻地,他谈及今年年底春节争取回家还要和你见面,陈涛可能在三月底回去。
  下面告诉你一个消息不知你听说否,同时也向你商量一下;天津市3月4日在报纸上公布本市八所大专院校开始招生,主要对象是具有二至三年以上实践经验的优秀的工农兵,年龄20岁左右身体健康、未婚青年,一般应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选拔办法是;自愿报名、民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
  天津大学、南开大学、轻工业学院、纺织学院四所院校面向全国地区招生,也在天津招收部分学员。师范学院、医学院、体育学院、五七艺校四所全部在本市招生(在天津招生中,包括本市去黑龙江、内蒙古、山西、河北、辽宁、吉林等省和自治区的上山下乡知识青年)。这次招生工作在市委统一领导下进行,由市委各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市招生领导小组,下设招生办公室。这次招生工作规模大,时间紧,任务重,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目前本市对这项工作非常重视,已经开始工作,已分别派人到外省各地招收新生与当地选送单位按照党的政策和原则办事,听说在外地招生是总数的百分之四十(指天津市的知识青年)。
  关于这个问题你是否同意回来上学,我们希望你能积极参加这次上学的机会,将来不是对国家有更大的贡献了吗!随信寄去天津日报剪下的材料,按照精神和条件主动报名!!!……   祝你成功。
                                           父字
                                                 72.3.8
注:在牧区的那一个春节是在牧民家度过的,至于谁家已经记不清了。好像除夕那天晚上,老板娘特意为我包了饺子。因为除了食盐之外没有任何的调料,所以尽管羊肉饺子肥的流油,还是远比不上家里的饺子好吃。记得在家的时候每逢过年,父亲总是亲自下厨,总是提前备好了食材,做饭时活儿干得总是很细腻、有条不紊的。虽然那时生活水平不高,但是父亲总要变着花样做出一桌可口的饭菜,比如用土豆泥和葡萄糖干或再加点奶粉做出的莎拉、切一盘白菜芯儿拌上食醋再加点白糖、将鸡蛋清分离出来蒸好后分层再配上松花火腿、将猪肉末搅拌后不放任何调料放在碟子里在表面打上两个鸡蛋用锅蒸熟谓之螃蟹肉,在醋里放点姜末蘸着吃,还真有些螃蟹味儿……这都是让我记忆犹新的父亲拿手的小菜儿。除夕夜一家人围坐在一起,陪着父亲喝点小酒是何等的幸福快乐!每逢佳节倍思亲,在牧区那几年,逢年过节,一种乡思之苦是一种必然。
选调上学的消息给父母带来了巨大的希望,他们多么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如愿以偿啊!所以在信中反复地叮嘱我一定要珍惜这个机会。记得当时自己对选调上学的事情并不太在意,一则觉得自己建设边疆的理想不应轻易放弃,二则觉得这种事情离自己太过遥远,初中一年级的东西都没有学完,上大学谈何容易?


psb (2).jpg (85.78 KB, 下载次数: 2)

psb (2).jpg

psb (3).jpg (92.85 KB, 下载次数: 3)

psb (3).jpg

作者: 龙行天下    时间: 2015-9-18 07:42
春节情景很难忘,
上学消息更疯狂,
父母盼儿早回还,
小伙没把此事想。

作者: 皇城龙狼    时间: 2015-9-18 10:30
丝丝回味苦涩甜
作者: 思歌腾的故事    时间: 2015-9-19 20:45
1972年4月25日
禹辰吾儿:
   自从你二月十六日给家写来的第十一封信之后,至今两个多月没有收到你的回信,很是惦念,不知是何缘故?是你的工作忙呀还是身体出了什么问题啦,真叫我们担心。三月八日给你去一封信,三月二十八日小德子回去时又叫他捎去我和陈涛给你写的信和一些吃的东西、几本活页文选,四月份小德子就给他家来信啦,告诉他父母平安到达情况,但他一字也没提你的情况,我们很不安心,甚至连觉也睡不好,每日在盼,盼望你的来信,直到今天也没盼来。杨永年、边喜春今天回去,他们把这封信给你带去可能比寄去要快得多,希望你能及时地抽出时间给我们写信吧!
   近来家中情况还是很好的,在春节后你妈妈曾有一段时间身体不好,十几天没有起床,最近还算不错,就是好好犯犯,没什么大问题。两个多月没见你的信这非常使她担忧。我每天给她做这方面的解释工作,有时你妈妈很生气的说,是否把爹妈给忘掉啦!我劝你今后尽量抽出点时间每月给我们写两封信就可以了,这样对你妈妈是有宽慰的,你看好吗?
  你二哥几次来信谈到给你去过几封信都没有收到你的回信,他很惦念你。你们弟兄相离这么远,最好还是经常来往书信,互相了解一些工作和学习思想情况,互相帮助还是有益处的,同时更能加深你们的感情。他可能在五月中旬回家。根据你的希望是叫他延期到年底回家,我考虑兵团的情况不同于插队的情况,在年底正是战备紧张时期,恐怕达不到我们的愿望。……
  前者我对你谈的关于上大学和选调的事,我们也了解一些情况,不是像我们所想象的那样容易。今后我和你妈妈对这问题就不去想它了。实际也没有什么益处,免得伤脑筋,还是按照你的要求,多保重我们的身体,以免你对我们的挂念,就写这些吧,杨永年等着走,以后再写吧。祝你学习进步。希望你对自己的身体要多加注意,需要什么来信告诉我。
                                           父字
                                               72.4.25
注:这封信写于1972年4月25日,也许是一种巧合吧,这一天正是我下乡第四个年头的第一天,父亲信中明显地对很久没有接到我的来信表示了不安。那一年冬天草场不好,所以畜牧点都迁到了靠近边界的北边草场。自然距离公社更远,交通通讯更不方便,所以没有及时地给家里写信。再有,牧区落后的通讯条件,信件丢失或延迟发出或很久才能收到是一种普遍现象,但是连续两个多月家里没有收到来信的情况不多见。好像那一年我在蒙古包放牧竟然有八个月的时间没有离开过,没有到大队仓库拿过换洗的东西,也没有到过公社办点个人的事情甚至这八个月内连头发都没有剪过,可以想象那时的我,看上去将是个什么样子?
杨永年是一同下乡的初中同学,只不过不是一个班的,他和张勇是同班。应该说我们也是非常的熟悉,只不过下乡后不在一个队,受草原条件的限制,那几年在牧区我们几乎就没有见过面。他家离我们家不远,约百多米,隔河相望,以前去公共厕所时都要经过他家门口。他父亲为人心直口快,和我家关系很好,也常是我家的座上客。我家门前的那条小河,那时叫墙子河,是一条又脏又臭的污水河。上世纪90年代初,天津市政府讲究每年为老百姓做几件好事、实事,最后将又脏又臭的墙子河整治修建成了一条干净、环境优美的环绕半个天津的小河即现在的津河。有一块大的碑墙矗立在津河与解放南路的交口上,上面记载了改造津河的事迹,还刻有金色的“津河”两个大字,它是当时的市委书记张立昌所提写,字体挺漂亮,可惜张立昌晚节不保,后来被归入贪官之列。边喜春,是先我们一年到牧区的天津知青,印象中他是一个比较稳重的人,所以大家都叫他四哥,至于这四哥是怎么论的,我就不清楚了。几年前知青的一次聚会上见到他,这是离开牧区40年后第一次见面,当时他是拄着拐杖来的——一次事故让他摔断了一条腿。今年3月8日黄花公社知青的一次聚会上和他再次见面,此时的他颜面有些肿胀、声音嘶哑,好像得了癌症。但我没敢细问,知道他已时日不多了,心中不免涌起一种悲凉,唉,人生苦短啊!知青一代正在老去,像花儿一样,正在凋谢、正在逐渐地走向衰老和消亡。
父亲在这封信中又一次提到了上学和选调,但态度有所变化,不像以前那样的迫切了,可能当时的形式决定了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甚至对于我们来说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可望不可即,那是一件非常遥远的事情:那么多的知青,成千上万,什么时候才能轮到我呀?


psb.jpg (80.14 KB, 下载次数: 3)

psb.jpg

psb (1).jpg (84.46 KB, 下载次数: 2)

psb (1).jpg

作者: 龙行天下    时间: 2015-9-20 08:02
两月不闻儿音讯,
父母总是特担心,
赶紧写信问端详,
絮絮叨叨显真情。

作者: 思歌腾的故事    时间: 2015-9-21 20:39
本帖最后由 思歌腾的故事 于 2015-9-21 20:58 编辑

写在“父亲的信”之后
父亲的信截止到现在就转抄完了,应该还有一些,但是找不到了,所以戛然而止,意犹未尽,有点遗憾。父亲的信,唤起我尘封多年的记忆,如果没有它,那些陈年旧事是很难会被想起的。1972年4月25日,距离我完全结束知青生活还有大约一年半的时间,不知为何之后的信件却没有保存下来,所以“父亲的信”不很完整。其实后面这一段时间和家里的来往信件应该不是很多了,因为1972年十月中下旬,我母亲不慎摔伤(骨盆骨折),我在接到家里的电报后即提前回家照顾患病卧床的母亲,一直到1973年3月去国营农场。那一段时间一直陪伴父母在家,因此也就没有家信可言。记忆中自1972年起,随着选调的逐渐展开、随着一些知青朋友不断地以各种原因离开草原,自己的心情变得越发地沉重起来,由原先的坚定地要在草原奋斗一辈子的信念,转变为动摇以致失去了信心。那时常问自己,毛主席让我们来到边疆草原,就是一辈子过这种寂寞、单调、无聊的默默生活吗?我们有必要将自己的一生贡献在这里吗?随之一种想早日离开草原、想要重回家乡的念头油然而生。曾经还有过这样的想法;只要能调回天津,哪怕去扫马路、掏厕所也愿意!为了排解自己忧郁的心情,放羊的时候,我常常站在山头或高坡上、手里拄着套马杆、朝着家乡的方向用一种悲怆的声音高唱一些抒情歌曲:远飞的大雁,请你快快飞哦,捎个信儿到北京啊,支边青年想你恩人毛主席……。以前放羊时,在辽阔无垠的草原上,也常放声高歌,那时所唱的基本上都是向上的、励志的革命歌曲特别是歌颂领袖和共产党的,后来随着形势的变化却越来越愿意唱一些悲凉的歌曲。曾经从一个知青朋友那里学会了这样的一首歌,其中有一段歌词还记得;“关山相隔腑朦低首向南向南向南,遥远之天思念故人泪满衫,擦干这腮边的泪、脱掉那绣衣裳,温泉不是我的家,看这漫天的风沙……”。
1972年十月,当时的草原天气已经很凉,类似于天津初冬的气候,而且多雨。所以放羊时身边总是带着一件雨衣,有时阴雨天气要持续好几天,雨水打在脸上非常的冷,所以我称它为冷雨而且这冷雨下着下着就变成了雨夹雪。在这种天气情况下,放羊时不得不牵着马跟着羊群走,因为骑在马上更容易将衣服淋湿浇透。这种阴冷的天气也更叫人心情忧郁、甚至有一种想哭的感觉;这样的日子何时是一个尽头?我不知为什么那一段时间竟是如此地心浮气躁、心神不宁和情绪低落。忽然有一天,还是利生,冒着阴冷的天气来到我放羊的地方,他给我送来了父亲发来的一份电报,上面写着;母病重,速归。至于母亲得了什么病却没写(后来我接触到心灵感应这个词,才联想到那一段莫名的焦躁和难过正是母亲病重的时候,就是这种感应吧)。那时最快的通讯方式就是通过邮电局发电报,虽然一个字可能一毛几分钱,但按照当时的物价和生活水平来说也是一种高消费,所以人们发电报时通常内容都尽量地简练。我知道母亲真的病重了,不然父亲不会轻易地叫我回家。于是立即随着利生、告别蒙古包的老板子、带上随身的东西、骑马到公社找队长请假。也是老天助我回家,让我恰好搭上了一辆去满洲里的汽车。为了帮助我尽快回家,利生跑前跑后,为我到公社办理护照,将我的坐骑送回马群,为此他还冻伤了耳朵。在“父亲的信”一文中利生曾被多次地提到,应该说在草原的几年,相对于其他知青,我们俩接触的时间和机会比较多而且也称得上志同道合。我曾撰写过“心中的好友”一文,来专门回顾我俩那一段真挚的友谊。
那一年回家后才知道母亲不慎摔伤导致骨盆骨折,经过相应的治疗后,剩下的唯一办法就是静卧休养。我的回家给老人们带来了很大的安慰,母亲的病也很快地好了起来。正当我考虑何时返回牧区的时候,1972年12月下旬突然接到了知青朋友玉库的来信,他告诉我,根据上级的指示草地知青已经进行了重新分配,速度之快始料不及;很多知青选择去了大庆,还有一部分人准备去农场。他说你想去大庆已经来不及了,如果愿意的话可以和他们还没走的人一起去阿荣旗的格尼河农场。信的结尾还附上了这样的一段诗句;我不知这诗句出自他本人还是谁人,但印象深刻以致今天还能想起:“众鸟高飞尽,孤雁去独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我不是特别理解这诗句的内涵,但是我却能深感到我的知青朋友们当时的那种面临人生抉择时的矛盾、孤独、痛苦和无奈。的确,在突发变动时,大家各奔东西,有的人去了大庆成为了光荣的石油工人,有的人选择农场,将转变为农业工人,有的人则选择了留下,是为了守候张勇还是为了其他?有的人选择了返乡,这些看起来都是可以接受的选择。在变故面前我没有犹豫,毅然地表示和他们一起去农场,因为“草原已经不是我的家”。如此1973年3月便来到了阿荣旗国营格尼河农场,成为了一名农工。农场的条件要比牧区好了许多,最起码是人群聚居的地方,可以睡火炕,吃饱饭,不再寂寞与孤独,所以我很快地适应了这种新生活并把它当做了自己的第三故乡。此间跟家里的通信也不少,父母对我环境的改善也比较满意。还依稀记得我们所在的农场五队是兴安公社的所在地,邮局就在附近,来往信件很方便,但不知为何,在农场时的家信——父亲的信也没有保存下来。正当自己决定要安心于农场并为理想再次奋斗一场的时候,一个意想不到的事情再次发生;那一年的夏天传来消息,全国各地大专科院校面向工农兵和知识青年招生,特别是有了对口招生的说法即知青原籍城市专门招收该市所属知识青年回家上学。也就是这样的一个机遇,非常偶然的一个机遇,使我有幸被录取回家上学,成为了当时的宠儿——工农兵大学生。当然被选调上学也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要自愿报名、要群众评议、要领导推荐、要参加文化考试,最后还要政审合格。而这最后一关政治表现和家庭出身是相当地关键,我们有的同学文化考试考得不错,就是因为政审问题而被取消了录取资格。1973年9月下旬的一个黎明前夜,我回到了天津,至于从火车站到家这十几里路我是怎样走的是乘车还是步行我已记不清,我只记得当我来到家门口时外面仍然是一片漆黑。我的敲门声将父母惊醒,当我走进那间熟悉的平房,激动地告诉父母;爸、妈,我回来了,选调回来上学了。听到这个喜讯,还没来得及穿衣起床的父亲竟然激动得跪在床上、像个孩子似的一个劲地磕头,嘴里不停地叨念着;感谢老天爷让我儿子回来了,感谢老天爷!感谢老天爷!母亲在一旁也高兴的潸然泪下。的确,真的应该感谢老天爷,是命运或运气安排我回城上了大学,后来又成为了一名医生。一晃几十年过去了,自己虽很平庸,但至今仍是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似可聊以自慰。
现在重读“父亲的信”,能够从中悟出下乡的前三年,自己基本上属于对党对毛主席无限热爱和崇拜的热血青年之列。一种纯洁的理想激励着自己自觉自愿地想要扎根边疆,按照领袖所指引的方向奋斗一辈子。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形式在变化,我们也在逐渐地在成长,所以对自己最初的追求开始了重新认识和思考。特别是随着选调和知青政策的悄然改变,离开似乎成了一种必然,但何时能够离开草原,我不知在哪一天,所以内心常被一种焦虑、失望、沉重的心情所笼罩着。我想在我的知青命运和生涯中我还应该感谢两个人;一个是李庆霖,是他给毛主席的一封信,如实地反应了知青及知青家长、家庭的困境,才有了毛主席寄上300元聊补无米之炊和后来的统筹解决。另一个便是张铁生,是他的一张白卷,让我这个只有初中半年级(初中一年都没有读完)文化的21岁的毛孩子走进了大学的门槛,从此也改变了自己的人生。相比于一直到1979年才随知青大返城回津的、在黑龙江兵团度过了将近十年的我的二哥、二嫂,要不知幸运了多少倍。那一年,他们赶在知青回城潮的最后一批,带着出生在黑龙江的两岁的女儿回到了天津,挤在我家十几平米的小屋一个临时搭建的小阁楼上,没有工作,没有住房,一切从零开始。当然现在一切都好了,他们培养了一个出色的女儿,老两口也过上了幸福的日子,享受着天伦之乐。他们在兵团也受过许多苦和累,但却和那里的人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以致随着现在通讯和交通的发达,他们还多次回到当年生活过的建设兵团旧地——黑龙江虎林县看望昔日的朋友,直到今天还和他们通过电波保持着联系。
父亲的信,仿佛让我回到了过去,这一晃就是几十年。如今一个翩翩少年,也已步入老人行列,真是人生如梦!现在回想那一段艰苦的岁月,虽然在自己生命的历程中所占不过4-5年,但它对我的成长和影响却是深远的。
我们这一代人用过去的话来讲,是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自幼接受的就是共产主义教育,这些东西几乎深入骨髓。所以尽管时代变迁,随着改革大潮和拜金主义的滋生,人们的思想意识也发生了巨大改变,而我对领袖的敬仰却痴心不改。知青一代,在下乡期间很多人都通读过毛主席的著作,接受他的思想成为必然。另外我觉得在年轻时代影响过我的除了马列毛泽东思想,还有两个人;一个是鲁迅,他的著作虽然我没有系统的读过,但他的许多警句让我铭记已久,比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比如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都曾促使自己走向坚强;还有他所提倡的痛打落水狗和他嘲讽的阿Q精神,而我就常常用阿Q来聊以自慰。再有一人便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他也是支撑我在牧区艰苦环境中继续下去的一个精神支柱;“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于我们只有一次而已。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自己的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就可以说;我的整个生命与精力都已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自由与解放而做的斗争。”这些格言,在年轻时代对自己吃苦耐劳、正直善良,不趋炎附势、不阿谀奉迎和敢于直面人生的个性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父亲的信,写于45年前,四十五年什么概念,它基本涵盖了人的一生。年轻时代富于幻想——现在叫做中国梦!那时我们很多人都是带着这个梦想踏上了上山下乡之路,不仅将自己的美好青春献给了农村和边疆,有的人甚至还为此还献出了生命。其实,每个知青亲身的经历也有所不同,他们的遭遇也不尽相同,所以回忆那段历史、看待那一段经历的视角和感受也不尽相同。而我作为曾经那么自觉自愿满怀理想与热望要去边疆草原干革命的知青中的一员,却并不赞美过去那一段时光,这并不单单因为那里艰苦,还因为很多时候生命的时光是在那里虚度了。以致后来我被选调上学后,那么多的东西需要从头学起,特别后悔在牧区的那些年总是被心情左右着而没有自觉、主动的去学习点什么。
如今,一辈子就要过去了,间或有同龄人已先我而去,人生无常、生命脆弱,所以便有了一种更加的紧迫感。整理父亲的信,是自己趁着头脑还清晰,肢体还无残、眼睛还能见、耳朵还能听的今天想做的事情之一。如今这件事情已经完成,作为一种对生我养我的父亲、母亲的一个纪念,同时也了却了自己的一个心愿。
本文最后,还要感谢所有知青朋友对“父亲的信”的关注,特别是一直得到龙版主给予的积极评价和开心版主的肯定并将它列入了中国知青网首页“知青岁月”版块,以便于更多知青朋友的阅读,再此一并表示感谢。


作者: 龙行天下    时间: 2015-9-22 10:04
父亲存信发布完,
心中感慨已万千,
如今说起还激动,
也是一份真纪念。

作者: 雾梦    时间: 2015-9-26 23:18
思歌腾的故事 发表于 2015-9-21 20:39
写在“父亲的信”之后父亲的信截止到现在就转抄完了,应该还有一些,但是找不到了,所以戛然而止,意犹未尽 ...

楼主发帖辛苦~  谢谢您的贴文~  恭祝您佳节愉快
作者: 龙行天下    时间: 2015-9-27 07:38
中秋快乐!
作者: 思歌腾的故事    时间: 2015-9-27 12:45
雾梦 发表于 2015-9-26 23:18
楼主发帖辛苦~  谢谢您的贴文~  恭祝您佳节愉快

感谢,节日快乐。
作者: 思歌腾的故事    时间: 2015-9-27 12:46
龙行天下 发表于 2015-9-27 07:38
中秋快乐!

中秋快乐
作者: 思歌腾的故事    时间: 2015-10-7 14:36
本帖最后由 思歌腾的故事 于 2015-10-8 14:08 编辑

                                         一张通知单
两年前,因文化中心地下枢纽工程的施工,我们所居住的小区被搬迁了。搬家对于平民百姓来说是一件大事,有句话叫做破家值万贯,为了搬家,那一通收拾,就把我们累得够呛。很多东西,有用的、没用的、还都是挺好的,比如家具、衣物、书籍等都被迫地扔掉了或者送人了,因为实在是拿不走,也没处放,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搬迁给我们个人造成的经济损失很大。虽然按照政策给予了适当地补偿,但心理上的不甘却是无法弥补的。在收拾这些杂物时,无意中又发现了一张16开纸的油印通知单,上面还盖有天津42中革委会的红色印章;那是我下乡后不久我的母校为了向知青家长们汇报我们平安到达牧区的情况而召开的会议通知。这张通知单也是我细心的父亲保留下来的,我觉得非常珍贵,就随手把它夹在了一本书里,想着有一天再把它找出来好好看看。不曾想,搬入新家后,却怎么也找不着了。
那天又是在整理一些书籍时,无意中再次发现了它,我如获至宝。它是文革、上山下乡那段历史的见证,我想可以把它称作知青文物吧,所以把它拍照下来,放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为了便于阅读我把它抄录如下:

                                             最高指示
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要说服城里干部和其他人,把自己初中、高中、大学毕业的子女送到乡下去,来一个动员。各地农村的同志,应当欢迎他们去。
——家长同志
在全国一片大好的形势下,全国人民正在高举毛泽东思想的伟大红旗乘“九大”东风,全面落实毛主席一系列最新指示,深入开展斗、批、改的高潮中,我校62名同学响应毛主席的伟大号召去内蒙牧区新巴尔虎右旗插队落户,坚定地走上了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他们已安全达到目的地,受到了贫下中农的热烈欢迎。
我校前去护送的同志现已返校,兹定于6月5日(星期日)下午两点半在我校向家长汇报,希望准时出席。
                                       此致
革命敬礼
                              天津市四十二中学(章)
                                 工宣队
                               革命委员会
                                     1969年6月2 日
(如果会议占用上班时间望持信到单位革委会请假。)     

1969年4月25日,我们天津42中的六八届初高中毕业生一行63人(包括一名外校同学),一同踏上时代的列车前往祖国的边疆草原——内蒙古呼伦贝尔盟新巴尔虎右旗,去那里接受贫下中牧的再教育。为了确保我们平安到达,当时的母校派出了随行老师,至于有几位、有谁我已经记不清了,我只记住了有一位工宣队的崔师傅和我们同行。记得到了目的地黄花公社以后,看到当时的荒凉情况,这和当时接人的解放军的宣传大相径庭,所以很多同学情绪波动甚至有人吵着闹着要回家。还是陪同前来的崔师傅等人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人们的情绪才稳定下来。记忆中,这个崔师傅年龄应该在三十多岁,他是来自天津造纸四厂的工人,瘦高的身材,他很能讲,对待我们也很严厉,属于十足的左派。按照当时的形势来说,他代表了工宣队即也代表了工人阶级领导一切,所以他说的话,有权威性,没人反对。如果他还活着,应该有八十岁了吧。他曾陪同我们一起来到当时的生产大队队部,组织我们办学习班,总之是要大家牢记毛主席的教导;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等等。他还组织大家开了一个联欢会,大唱革命歌曲,鼓舞士气。他也唱了他拿手的京剧曲目、毛主席语录“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这个节目在学校的大会上他曾多次地演唱过,应该说,他唱得字正腔圆还是挺不错的。

关于通知中提到的家长会,这在1969年6月7日父亲的来信中提到过;崔师傅是5月30日返津(没想到他陪我们在牧区待了那么长的时间),6月2日召开家长会,6月3日到我家看望。我想崔师傅所做的这些,无非是向知青家长们通报一下牧区的情况,让大家放心好了。后来崔师傅还挨家挨户地对知青家庭进行了家访和慰问。他到我家时我母亲不在家,是我父亲接待了他。
如今手里捧着这张通知单,望着那张红色的42中革命委员会的印章,脑海里浮现出那个特殊年代所迸发的激情或近似疯狂的岁月,心中却涌现一丝惆怅;一晃我们已经老了而且时代不同了,40多年前的上山下乡真像一场梦。
当我阅读这份通知单时,忽然有一种新的感觉;就是当年那个最高指示:“要说服城里干部和其他人……”这是否可以理解为毛主席当时的意思是仅指少部分人的子女下乡——城里干部为主体而其他人次之?当然这“其他人”是可以被广泛也可以被局限的。


psb.jpg (74.08 KB, 下载次数: 3)

psb.jpg

作者: 龙行天下    时间: 2015-10-8 08:19
当年一张通知单,
下乡情形记忆全,
栩栩如生全浮现,
万千感慨在眼前。





欢迎光临 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http://chinazhiqing.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