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的根与魂 我常常在闲暇之时漫步在那些幽静的胡同里。看着那陈旧的门楼、破损的墙面、杂草丛生的屋顶、堆满什物的门道、尽情玩耍的孩童和偶尔听到的婴儿的啼哭……这一切是那么和谐、亲切。这一切展示了北京人宁静、温馨的生活,也构成了古都特有的风貌。 在历史悠久和色彩斑斓的北京文化画廊中,胡同儿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除了地理特色,好多条胡同儿还具有特定的人文特色。北京的胡同儿起源于13世纪的元大都,借助北京这块文化沃壤而生根,当之无愧成为北京传统地方特色的象征,散发着浓郁的京味儿。只要谈起北京,必然会联想到胡同,因为它是体现北京风的窗口。 据有关史料记载,元代时北京有“三百八十四火巷”。这就是说,有384条胡同。因为胡同具有防火的功能。到了明代中期已有1200多条胡同儿了。清代光绪年间有3050条胡同儿。到了上世纪50年代时,京城胡同儿的总数是4000多条。北京的俗话说:有名的胡同儿三千六,无名的胡同儿赛牛毛,可见京城胡同儿数量之多。 在850多年悠久的建城史中,胡同儿是北京人的根,这些胡同儿都有它自己的故事、传说,这里面积淀着深厚的历史文化。而这些胡同儿中的四合院儿,则是北京人的魂。 四合院儿是一种封闭型的建筑群体,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是典型的传统民居。它的建筑规格是有严格等级的。封建帝王居住的故宫实际上是一种超大型的四合院儿。其次是王府,也是一种大型的四合院儿。那些散落在几千条胡同儿中的中、小型四合院儿却是数量众多。因居住者阶层等级不同,四合院里房间的数量也不一样。 |
第一进院有假山、游廊,正中假山上建有一栋面阔三间、带周围廊的轩室,歇山顶筒瓦屋面。山前原有水池已填平盖房。二进院有一座面阔五间的戏台,前出六檩卷棚抱厦三间,木构架上绘箍头彩画。两侧有耳房各二间。该院西侧有一半面歇山式西房,背依西院两卷勾连搭房的东墙。三进院有北房五间,带前后廊,东侧有一组假山叠石,其上建圆顶亭子。四进院是祠堂,面阔五间前带廊,合瓦屋面,明间有门枕石一对,东接东路院后罩房十四间。西院金柱大门一间,大门外有一字影壁,门内有照壁,雕刻有精美花卉图案。一进院有倒座房九间,北房为五间过厅。二进院内正房三间,带前后廊,两侧耳房各二间,东西厢房各三间,前出廊,正厢之间有转角廊,房门裙板上雕“五福捧寿”文饰。此院带有东西跨院各一,东跨院有南房三间,前出廊,北房三间,两卷勾连搭。 |
门墩和影壁
左边那个门原是唐阿姨的主卧房门,80年代末唐阿姨搬走后,
另一户干部子女占居,把那个门用木板给钉死了。
东四七条胡同的西口,听说那个大院,原来属于清朝的一个王公,三进的院子很深,后来被阎锡山买下了,解放后作为八一电影制片厂的宿舍,住进了许多知名人士。39号阎公馆。 |
东四六条65号院
东四十三条: 东四十三条东段,旧称慧照寺胡同,因有明代古庙慧照寺而得名。 |
欢迎光临 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http://chinazhiqing.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