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标题: 抹不去的记忆……老北京的根与魂 【转帖】 [打印本页]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5-9-25 17:19
标题: 抹不去的记忆……老北京的根与魂 【转帖】
抹不去的记忆……老北京的根与魂 【转帖】

                        北京人的根与魂
    我常常在闲暇之时漫步在那些幽静的胡同里。看着那陈旧的门楼、破损的墙面、杂草丛生的屋顶、堆满什物的门道、尽情玩耍的孩童和偶尔听到的婴儿的啼哭……这一切是那么和谐、亲切。这一切展示了北京人宁静、温馨的生活,也构成了古都特有的风貌。
    在历史悠久和色彩斑斓的北京文化画廊中,胡同儿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除了地理特色,好多条胡同儿还具有特定的人文特色。北京的胡同儿起源于13世纪的元大都,借助北京这块文化沃壤而生根,当之无愧成为北京传统地方特色的象征,散发着浓郁的京味儿。只要谈起北京,必然会联想到胡同,因为它是体现北京风的窗口。
   据有关史料记载,元代时北京有“三百八十四火巷”。这就是说,有384条胡同。因为胡同具有防火的功能。到了明代中期已有1200多条胡同儿了。清代光绪年间有3050条胡同儿。到了上世纪50年代时,京城胡同儿的总数是4000多条。北京的俗话说:有名的胡同儿三千六,无名的胡同儿赛牛毛,可见京城胡同儿数量之多。
   在850多年悠久的建城史中,胡同儿是北京人的根,这些胡同儿都有它自己的故事、传说,这里面积淀着深厚的历史文化。而这些胡同儿中的四合院儿,则是北京人的魂。
    四合院儿是一种封闭型的建筑群体,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是典型的传统民居。它的建筑规格是有严格等级的。封建帝王居住的故宫实际上是一种超大型的四合院儿。其次是王府,也是一种大型的四合院儿。那些散落在几千条胡同儿中的中、小型四合院儿却是数量众多。因居住者阶层等级不同,四合院里房间的数量也不一样。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5-9-25 17:21
我所了解的东四六条65号

   1984年5月24 日,以“东四六条63至65号四合院”为名公布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1月13日以“崇礼住宅”为名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住宅。
   文化大革命”期间花园里的假山、水池被拆毁、填平,厅堂原有的楹联、匾额均毁。其主要亭台楼阁馆堂格局完整。63号院成为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的宿舍。65号院解放后是轻工业部干部的宿舍

    我的干妈唐英在文革期间,下放到湖北省安陆县“五、七干校”劳动,无儿无女的她把居住在东大桥的楼房上交了单位。76年下放结束后,回到北京无家可归,77年我从北大荒返城后,看到了中纺部给她分了房,唐阿姨搬到了东四六条65号四合院居住了。唐阿姨住在靠大门最外的院子里,一进门、二进门、三进门住着司局长干部,最里院则住着级别最高的副部级老干部。那时,我还没分配工作,没事时就经常到她家串门,聊天,从此,我俩成了“忘年交”。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001of40pzy6lrsk8wsw48&690.jpg

    位于东四六条63、65号,东邻南板桥胡同,西近月光胡同,北靠东四七条。此院是清光绪时大学士崇礼的住宅,由街北的两大宅院和一座花园组成,全院面积近万平方米;街南面还有所属的花洞和马号。此宅东半部及花园(今63号)为崇礼居住,西部院(今65号)为其兄弟所居,后为其侄儿江宁织造存恒的住宅。几经转手,1935年重新修葺,又辗转为多个高官富人所得。此宅占地颇广,屋宇华丽,在民国时号称“东城之冠”。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5-9-25 17:21
第一进院有假山、游廊,正中假山上建有一栋面阔三间、带周围廊的轩室,歇山顶筒瓦屋面。山前原有水池已填平盖房。二进院有一座面阔五间的戏台,前出六檩卷棚抱厦三间,木构架上绘箍头彩画。两侧有耳房各二间。该院西侧有一半面歇山式西房,背依西院两卷勾连搭房的东墙。三进院有北房五间,带前后廊,东侧有一组假山叠石,其上建圆顶亭子。四进院是祠堂,面阔五间前带廊,合瓦屋面,明间有门枕石一对,东接东路院后罩房十四间。西院金柱大门一间,大门外有一字影壁,门内有照壁,雕刻有精美花卉图案。一进院有倒座房九间,北房为五间过厅。二进院内正房三间,带前后廊,两侧耳房各二间,东西厢房各三间,前出廊,正厢之间有转角廊,房门裙板上雕“五福捧寿”文饰。此院带有东西跨院各一,东跨院有南房三间,前出廊,北房三间,两卷勾连搭。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jpg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5-9-25 17:22
西跨院南房三间,北房三间,带前后廊,房内有清代著名书法家邓石如题写苏东坡诗句的硬木隔扇,今日仍保存完好。二、三进院间有一小院,围廊连接前后院。进第三进院垂花门为内宅,有正房五间,两侧有耳房各二间,东西厢房各三间均带南耳各一间,抄手游廊连接各房,东北角有廊道可通东侧花园。第四进院有后罩房十一间,西侧有门通西小院,南房三间,北房三间,原为佛堂。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5-9-25 17:23

门墩和影壁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门墩和影壁.jpg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5-9-25 17:24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5-9-25 17:24
                东四六条里的那个院儿

    清廷规定汉人不得住在内城,到了晚清,这条规定有所松动。崇礼,汉军正白旗人,咸丰七年(1857年)开始做官,初任清漪园苑丞,后任内务府大臣、粤海关监督等职,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擢升为东阁大学士转文渊阁大学士。崇礼为人平庸,素无政绩,只因女儿嫁给了光绪皇帝的弟弟,宣统皇帝的叔叔载涛,这使得崇礼的身价大增,倍受慈禧太后赏识而官运亨通。在广州粤海关任上发了横财,回京后,在内城东四牌楼附近建了这座豪宅。宅院规模宏大,设计严谨完美,是当年仅次于王府的豪宅。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1万平方米,分为东、中、西三路院子。由中间的花园相连接。西院的中轴线上为四进大型的四合院,院内围廊环绕。西院旁有数个跨院。据说东院也是四层大四合院,游廊跨院一应俱全,只是大门紧锁,只进了一个院落。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5-9-25 17:26


左边那个门原是唐阿姨的主卧房门,80年代末唐阿姨搬走后,

   



另一户干部子女占居,把那个门用木板给钉死了。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65.jpg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5-9-25 17:27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5-9-25 17:27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5-9-25 17:28
东四六条最好的房子当属西口的63、65号院,是光绪年间大贪官崇礼的住宅。崇礼致富的原因,是他当过广州粤海关的监督,那是清末第一流的肥缺,只要给朝廷交足额定的款项,大量的银两就可以中饱私囊。此外,因掌管口岸的职权,还方便他采购奇异洋货去讨好慈禧。平庸无能的崇礼任满回京后,就在东四六条营建了他的豪宅。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5-9-25 17:30
崇礼府邸由街北的两大宅院和一座花园组成,全院面积近万平方米;街南面还有所属的花洞和马号。此宅东半部及花园(今63号)为崇礼居住,西部院(今65号)为其兄弟所居,后为其侄儿江宁织造存恒的住宅。几经转手,1935年重新修葺,又辗转为多个高官富人所得。此宅占地颇广,屋宇华丽,在民国时号称“东城之冠”。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5-9-25 17:30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5-9-25 17:31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5-9-25 17:31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5-9-25 17:32
北平沦陷时,崇礼豪宅转归清末名臣张之洞之子张燕卿名下。张燕卿当了大汉奸,出任汉奸组织新民会的副会长。在侵华日酋冈村宁次担任华北方面军司令期间,张燕卿曾将崇礼豪宅中最华丽的一个院子送给冈村宁次居住。北平解放初期,为华北大学校部所在地。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5-9-25 17:33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5-9-25 17:34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5-9-25 17:34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5-9-25 17:35
1950年为中国人民大学机构驻地。“文化大革命”期间花园里的假山、水池被拆毁、填平,厅堂原有的楹联、匾额均毁。其主要亭台楼阁馆堂格局完整。现在,63号院成为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的宿舍。65号院解放后是轻工业部干部的家属宿舍。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5-9-25 17:35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5-9-25 17:36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5-9-25 20:42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5-9-25 20:43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5-9-25 20:43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5-9-25 20:44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5-9-25 20:44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5-9-25 20:45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5-9-25 20:46
                     今昔巨变东大桥
    如果从西周,眼下北京的这块地界上出现了最早的城市“燕”和“蓟”算起,北京这座古城已经差不多三千岁了。因为历史久远,所以北京有着太多的历史文化流传和典故,北京的一个镇,一个村,一条街,一条胡同,甚至一口井,一块砖石都有故事。它们有的已被史学家们拂去历史的尘埃,放射出金子般魅人的光彩;有的如散落在泥土中的珍珠,待我们这些后人在先人遗失的沙砾中细心地捡拾,并把它们串联起来。为此,我们开辟了“古都地理”这样一方园地,希望有心人来此耕耘。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5-9-25 20:47
东大桥地处朝外大街东端,又是CBD的西北门户,朝外大街、东大桥南路、朝阳路、朝阳北路、工体东路等五条马路交汇于此,南北向马路直通建外和三里屯使馆区。若走在东大桥举目四望,东南方向便是号称“中国曼哈顿”的CBD地区,那里风格各异的现代化高楼鳞次栉比;正东在三环边儿上的是“龙头老大”——京广大厦。往近了看,朝阳路与朝阳北路“分水岭”位置的是国安宾馆;东北方是朝阳医院浅橙色的新建大楼。再往西移动视线,在原白兰洗衣机厂的旧址上,已矗立起两座有气势的百富大厦和天照饭店等建筑,往北是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东大桥西北角是新时代摄影楼,往北是一片六层居民区及商厦;往西路北是新建的金融大厦、豪华公寓铂宫、麦乐迪KTV。西南角是享誉城东的蓝岛大厦、昆泰大厦。蓝岛西区的南边,是历史悠久、教学设施一流的陈经纶中学——前身为女四中,也就是我的母校。校南侧有著名的国际学校——芳草地小学。西南方不远,就是美丽的日坛公园了。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5-9-25 20:48
人会问东大桥怎么没有桥呢?且让我们追寻着历史的足迹,地域上按顺时针的方向一一道来。
    众所周知历代从南方向京城运粮皆水运至通州,再用马车走京通路运粮。据史料记载,明清时期每天来往的运粮车约有上千辆,浩浩荡荡,蔚为壮观,进的就是朝阳门,而东大桥是距城门三里的咽喉要道,是一座桥身不高的石板桥,汉白玉的石栏做工精巧。这座桥连接起朝外关厢和东边的农田,运粮车过东大桥西行,进城后把粮食运往朝内大街南北两侧的禄米仓、海运仓等五大粮仓。正是庞大的运粮队,造就了朝外关厢的繁荣,不仅商铺密集,且大车店特多,这也是市场需求的结果吧。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5-9-26 13:06
当年的东大桥到底什么样儿?建议您先看看王大观先生的《旧京环顾图》,此画卷构图与北宋名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有异曲同工之妙,展示了京城旧貌,是一部重要且生动形象的史料,这幅画卷的起点就是东大桥。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5-9-26 13:11
很早以前,东大桥下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小河,水源不丰时形成杂草丛生的脏水沟,桥东的路两边是乱葬岗,还有个破败的小煤窑。解放前已是一片荒地。记得我五六岁时,母亲带我到桥东南角的集市,过桥时那桥面上的青石已布满沟沟壑壑,很不好走,石栏也破损很多。集市脏兮兮、乱哄哄的,农民们在此出售粮食、蔬菜、活鸡活鸭,甚至还有小猪崽儿。吆喝声,吵闹声、鸡鸭乱叫,还有令人头皮发麻的小猪崽儿被人拎起时发出的嚎叫,吓得我使劲捂耳朵,等母亲买完两只鸡,赶快拉着母亲离开。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5-9-26 13:12
解放初,关东店、呼家楼还是片农田,日出时登上母校操场西边的大看台向东遥望,乃“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农村晨景,后来才出现民居,往东盖了开关厂,往南盖了清洁车辆厂及宿舍,再往南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建了制药厂。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在三角地南侧建起三幢高层,为政协及教育口等职工宿舍。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5-9-26 13:13
  东大桥的东北角,即现在的公交总站处,旧时是一片荒凉的大空场儿,外地的民间艺人常在此圈场子卖艺。人们称之为“跑马戏的”。有一次母亲带我去看“马戏”,买了票进去一看,一个梳着一条大辫子、年龄比我稍大、一袭红衣红裤的女孩儿,辫子被系在一根长长的粗绳子上,然后被吊到空中表演“空中飞人”,当时很多人喝彩,我却流了泪。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5-9-26 13:13
解放后这里逐渐建成居民区,向东北方向的东大桥斜街路东是农业部宿舍,即今日农丰里,往北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建成的朝阳医院。斜街路西是自行车零件厂,五金机修厂最后改为白兰洗衣机厂,1992年迁到了卢沟桥,它北侧的幼儿园改为朝阳医院分部。现在该地方已是高楼林立,还渐成交通枢纽。在它的东北角是109路无轨、28路、350路等五路公交的终点站。1990年9月,在总站北面建成一层的东大桥市场以经营服装为主,兼营小百货。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5-9-26 13:24
1999年为迎国庆五十周年,扩建街心广场和总站,这个市场被拆除了。1995年曾在这个市场北侧建的二层白云服装市场,也在2001年拆了。为缓解朝阳路的交通压力,2003年6月朝阳北路一期工程竣工,11月全线通车,从此东大桥便成了五条交通“大动脉”的汇集之处!国安宾馆前宽阔的街心广场成了一个美丽而辽阔的“安全岛”,广场东端建成音乐喷泉,节日的夜晚,五颜六色的灯光闪烁、晶莹的喷泉随着悠扬的音乐“翩翩起舞”,时而激越、时而舒缓,令人心旷神怡!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5-9-26 13:25
下边说说东大桥的西北角。那里当初是一片空地,路边一条小河向南从桥下流过,过了桥就成了干河沟儿,长些荒草。1953年初春在路边发现一个古墓,那时我在下三条小学上五年级,因班主任好奇,在一个大风天的自习课,她带我们全班来“参观”古墓,其实就是一口很深的井,黑洞洞的,有臭水。古墓如何处理,不得而知。解放以后,把这片地整理好,种上树,1958年工人体育场建成后,路边的小河与工体东南角水系接通。此时东大桥展宽,桥洞堵死,河水从东大桥北侧向东拐变成暗河,至今关东店后街还有“盖板儿河”的称谓。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5-9-26 13:25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东大桥到工体的河沟被填平,盖起一片六层民居,约1974年前后入住,吴祖光、新凤霞曾住在此处。同时落成的,还有至今尚存的“新时代影楼”的那幢高层。
   从新时代照相馆往西,现在的工商银行处,当年有一家三间门脸儿的大有油盐店,所经营的酱菜享誉京东。解放后公私合营,形成一个大型综合副食商店。这家店西侧有一条向北的小胡同儿,叫东草园儿,店西边为商铺民居和大车店。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5-9-26 13:27
工人体育场建成后,从其南门向朝外大街开辟了工体南路。这马路西侧不远,就是历史悠久、气势恢宏的东岳庙,庙宇坐北朝南,与神路街的琉璃彩牌楼隔路相望。当年在庙门左右的朝外大街上,各建一高大的彩绘木牌楼,与东四牌楼风格一致。记得我幼小时,正月十五晚上,在这两座牌楼之间放“盒子”(礼花),观者如潮。后因年久失修,牌楼在解放前便被拆除。当年庙的山门外有一对威武的石狮,坐在高高的石基上栩栩如生,很吸引眼球,后来也不知所踪。1990年十一届亚运会之前拓宽朝外大街,东岳庙的山门被拆除,成了现在的样子,实为憾事!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5-9-26 13:28
最后说东大桥的西南角。从前那里有个广济庵,做过小学校舍,后改为民居。当年院内的两棵古槐,如今依然在蓝岛东区的北侧,枝繁叶茂地生长着,成为历尽沧桑的见证者。广济庵往西不远,有条向南的小胡同儿,名为化家胡同。胡同东有个空场,解放后是教育局仓库,后成小学操场,西侧是个纸箱厂。出了胡同南口,西侧是母校的院墙,东侧是一片菜田,后建成东大桥小学。母校南侧是后来建成的红排子房——北京市文联宿舍。再往南便是有名的芳草地小学了。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5-9-26 13:28
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政府为解决居民的住房困难,在纸箱厂北侧建起三幢简易楼,不过楼梯又窄又陡,且无照明设施。记得我刚当“教书匠”到此楼家访时,小心翼翼地摸着墙上楼,却不知楼梯拐弯处仍有台阶儿,所以还没见到家长的影儿呢,就“咕咚”扒台阶儿上给人家来一“响头”。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5-9-26 13:29
这简易楼西侧是朝百仓库,它的西墙就是母校的甬路,当时学校大门就在今日昆泰大厦中间的通道口。校门西边有个小饭馆儿,那儿的大麻花儿是我们的最爱。饭馆西有条死胡同儿,它西边有个兽医站,离墙不远立个给牲口治病用的大木架,我上初中时,常看到兽医用粗绳把牲畜固定在木架上,再用牛角做的“大勺子”给它灌药。更多的时候能见到给马钉马掌:把马固定后,地上放俩木凳钉掌师傅坐一个,另一个放马蹄用,师傅左手按住一只马蹄,右手用一把比较宽的竖刀儿,一片一片往下切马掌,就像给马“剪指甲”一样,然后用特殊的钉子在马蹄下钉上铁掌,等于给马穿上了“新鞋子”,跑起来“嗒嗒”响,特棒!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5-9-26 13:30
兽医站后来改成银行宿舍,里院还办过幼儿园。从这儿往西有民居,家具店、水果店、最西边是正对着工体南路南口的朝阳区工人俱乐部,我们经常到此看电影。再往西就是赦孤堂北口了,1992年底朝外大街拓宽改造,俱乐部和附近建筑都被拆除,现在百脑汇西侧就是俱乐部原址。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5-9-26 13:31
本帖最后由 拥抱快乐 于 2015-9-26 15:59 编辑
说起赦孤堂,还有一件大事不得不说。解放前赦孤堂和神路街之间的九天宫(亦有人称弥勒院),有个辅华炸药厂,1950年初夏的一天下午四点多钟,因事故发生爆炸。当时我正在与女四中同校园的崇贞小学读二年级,每天上下学都要经过此处,那天幸亏放学早些,刚到家准备写作业,只听“轰隆”,惊天动地一声巨响,房子都直摇晃,东南方天空浓烟腾起遮住半边天,人们惊惶地跑出家门,接着又是一声更大的爆炸声,不少窗玻璃都被震碎,哗啦啦掉了一地,不久街上就传来阵阵救火车的警笛声,消防战士从护城河汲水救火,由于灭火及时,没再发生更大的损失,但大街南神路街一带被震塌很多民房,还有伤亡,损失惨重。听说这次事故还被国民党的潜伏特务当成了向主子邀功请赏的借口。

  重建后这里建成农民服务所,后改成机关宿舍。它的西边,神路街把口儿建成朝阳区第二百货门市部,俗称“二门儿”,即今旺市百利西侧空地的位置。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5-9-26 13:31
东大桥的变化,可以说是与时俱进——解放前这一带的“高大建筑”就是母校的两幢二层教学楼,直到“文革”前夕才建起从此处向永安里的一片六层居民楼。“大串联”时,未入住的房子,成了潮水般涌进京城的外地红卫兵的“免费旅馆”,后来经粉刷才搬入居民。改革开放之初,在这片楼北端盖起一层东大桥百货商场,1978年开张营业。至1989年秋,商场与附近的广济庵、简易楼同时拆除,拓宽马路并建起蓝岛大厦。1993年1月18日,蓝岛东区正式营业,后来接着建起昆泰大厦,其东半部为蓝岛西区,于1996年5月开业,后来两区之间分别于二层、五层建起通道,购物更加方便。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5-9-26 13:32
华灯初上之时,站在东大桥遥望四周,只见五彩缤纷的霓虹灯如彩练彩虹,远远近近的灯光似群星闪烁,如身在仙境!人们常说一滴水可以透视整个太阳,东大桥的今昔巨变,不正是首都乃至全国飞跃前进的缩影吗?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5-9-26 15:59
本帖最后由 拥抱快乐 于 2015-9-26 16:00 编辑
东四胡同你可能不知道的故事
 
     东四三条至八条一带,属于北京旧城历史文化保护区。这一区域的四合院、胡同、街巷是在元代街巷格局上发展形成的,是明清北京城重要的传统街区。其特点是,胡同东西向,平直顺畅,南北有小巷相连,宅院规模较大,多为明清官僚宅邸。北京的胡同,被视为砖砌的历史,是一部七拐八拐的“志书”,尤其在东四一带,这样的胡同还能有点老北京的感觉。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5-9-26 16:00
进入十二条西口,见,辛寺胡同,辛寺胡同三十五号原为地藏禅林,有山门、地藏殿、娘娘殿。东四十一条42号,一个典型的老北京四合院,院子有三进,曾经是《中国青年报》和《中国少年报》的宿舍,在这儿住过的人,都管这个院儿叫“42号”。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5-9-26 16:01
东四十条则是一条具有丰富历史和文化背景的街道,沿线有“南新仓”等文物保护单位;北京军区总医院,新保利大厦等。东四十条地铁站和新保利大厦分别评为“北京80年代十大建筑”和“北京当代十大建筑”。东四十条往东是“工人体育场北路”,坐落有北京工人体育馆,北京工人体育场等体育场馆,还有三里屯酒吧一条街;东四十条往西为“张自忠路”,沿线分别坐落了“陆军部”、“海军部”、“段祺瑞执政府”、“欧阳予倩故居”、“和静公主府”等历史建筑。其中尤以“段祺瑞执政府”最为有名,著名的“3.18”惨案就在此发生。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5-9-26 16:02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5-9-26 16:02
南新仓,位于东四十条22号,是明清两代皇家仓库之一。清初时南新仓为30廒,后屡有增建,到乾隆时,已增至76廒。民国时,该仓改为军火库,后为北京市百货公司仓库。由于近十数年新建频仍,又拆了几座仓,现剩9廒待考。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5-9-26 16:03
本帖最后由 拥抱快乐 于 2015-9-26 16:05 编辑

  南新仓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5-9-26 16:05
东四九条小学,东四九条69号。这个院子,原为佶公府,是清代皇族爱新觉罗.亦谟的贝子府邸,又称“谟贝子府”。分东西两部分,东部为主体建筑,西部为花园。民国时期,大银行家中国银行总裁冯耿光曾在此居住。1924年,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以此花园和亭子为外景,拍摄电影《黛玉葬花》。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5-9-26 16:06
梅兰芳遇劫的故事也发生在这里。一天,梅兰芳与盐业银行总裁冯耿光、北平某报主笔“祖壶张三”和主人打牌行乐。牌从中午一直打到傍晚,梅先生有些倦意,出屋散步换换空气,走到了后花园中。正当梅先生观花赏景之际,从假山背后窜出一个持枪劫匪,他用手枪对准了梅兰芳,声称要“借几个钱花花”,并开出了三千大洋的数目。梅兰芳是见过世面的人,且又临危不惧,慢声细语地告诉劫匪,身上没有这么多现金,可去屋中取,他告诉劫匪,三千大洋是个小数目,到牌桌上凑一凑就够,并劝说劫匪“稍安勿燥”,取回来就让他“远走高飞”,不会介意他的举止。劫匪听了十分高兴,他把枪收了起来。梅兰芳见他放松了警惕,趁他麻痹之际,会武功的他一步窜上了假山,从山后小路飞跑回屋中报了警。劫匪一见梅兰芳无影无踪了,顿时慌乱起来,在花园里东奔西窜,胡乱开枪。然而,此时侦缉队已将宅院围了个水泄不通,子弹打完之后,他只好束手就擒。事后查明,劫匪系张作霖“奉军”的一个连长,“奉军”撤回东北时,他开了小差,留在了北平,并重操旧业干上了土匪绑票的生意。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5-9-26 16:07
离东四九条小学向东不远,当年路北有一个黑漆门的院落,据说就是日本女间谍——川岛芳子的旧居。日伪时期,这所宅院也成了汉奸川岛芳子(又称金壁辉)的私宅。日本侵略军的头目冈村宁次也曾住过来和川岛芳子鬼混了一段时间。1914年,末代肃亲王,善耆在大连将自己的女儿十四格格送给川岛浪速做养女,即著名的女间谍川岛芳子。日寇侵华期间,川岛芳子回到北平,住在东四九条这一座大宅里,勾结日军做尽坏事。1945年10月10日,川岛芳子在九条被捕。1948年执行死刑。(有人考证,她是替身而逃,故事丰富)。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5-9-26 16:07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5-9-26 16:09
九条,住过个李侍尧,深受乾隆皇帝的赏识,历任过总督、尚书、大学士等高官。李侍尧多次因贪污被判处死刑,都被乾隆皇帝赦免,继续做着大官。因年代久远,李侍尧在东四九条府第的确切位置已无法知悉了。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5-9-26 16:10
东四九条66号,“新红资”餐厅的门口停着一部“退役”的红旗车,这曾是陈毅的座驾。“新红资”据说是精品酒店,只接受预定。门外没看出好多少,新红资就是骗老外的?客房一共只有5间,所有房间都用中国精品家具精心装饰。老板Lawrence是一个美国人,律师出身,博士,曾经担任东南亚国家与中国政府货币政策顾问。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5-9-26 16:11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5-9-26 16:11
东四八条内原有承恩寺、正觉寺。现无。
  八条胡同71号院,原是清代为宫中掌管帘子的王姓官吏所盖的一座房子,解放后为教育家叶圣陶故居。院内种满了花草,有两棵大海棠树。叶宅院中那茂密的海棠树和盛开的海棠花,叶老和冰心老人曾在此留影后,凡再进此院的人,莫不以在此留影为荣了。
  东四八条111号,民国总理朱启钤故居。他原住在赵堂子胡同3号,东邻宝盖胡同,西近朝阳门南小街,北靠盛芳胡同。此宅是朱启钤二十世纪30年代购置的,当时还是一座未完成的建筑,后由他亲自设计督造,建成为一处大型宅院。北京沦陷时期,被日本人强行购买,抗战胜利后又发还朱家。新中国成立后,朱启钤将此宅献给国家,全家迁入东四八条111号。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5-9-26 16:12
1986年1月21日,赵堂子胡同3号被公布为东城区文物保护单位,现为某单位宿舍。朱启钤在民国初先后出任北洋政府交通总长、内务总长、代理国务总理等职。曾主持了北京城的大规模改造,并开放紫禁城前三殿为“古物陈列所”,对开放中山公园、开发北戴河旅游等颇有建树。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5-9-26 16:15
尤其是其在1929年3月24日创办的我国第一个研究本土古代建筑的民间学术机构——中国营造学社,集中了梁思成先生、王世襄先生、罗哲文先生、郑孝燮先生、谢辰生先生等一大批古建筑学家,为国家作出了突出贡献。新中国成立后,他任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全国政协委员。因此,周恩来总理曾于1954年和1962年两次亲临八条故居看望朱先生,并为其90诞辰祝寿。
  著名学者章士钊先生来京后,也曾在此居住多年。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刘长瑜住在77号。东四七条有灿公府第、海兰察府第等。没发现。灿公为圣祖十五子愉恪郡王允祸之后。一等超勇公,乾隆时领侍卫内大臣海兰察封超勇公,谥武壮。以神威之师入昭忠祀,画像绘紫光阁四次。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5-9-26 16:16
东四七条胡同的西口,听说那个大院,原来属于清朝的一个王公,三进的院子很深,后来被阎锡山买下了,解放后作为八一电影制片厂的宿舍,住进了许多知名人士。39号阎公馆。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img215086726.jpg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5-9-26 16:16
六条,最东边的路南,就是鼎鼎大名的“班大人胡同”了,现在叫育芳胡同。5号院有吉祥寺遗存。
    东四六条的崇礼旧宅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门牌63号、65号。清代光绪年间大学士。有假山、凉亭,花园,游廊,戏台,马号。此宅曾号称“东城之冠”。抗日战争时期,为伪新民会会长张燕卿所购。张为清末大学士张之洞子。
  沙千里,作家,曾居住于东四六条55号。对面的一六六中学,是在民国大总统徐世昌旧宅的后花园上改造而成的。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5-9-26 16:17

东四六条65号院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jpg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5-9-26 16:17
东四五条三号裕谦故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正月,道光皇帝下诏“对英宣战”命裕谦为钦差大臣,力主抗英的裕谦亲临阵前指挥,誓死守城,九月初四,镇海被攻破,裕谦投水殉国,是鸦片战争死难者中官阶最高的朝臣。死后谥“靖节”,入昭忠祠。爱北京搜威信chwlibj
  东四五条还有徐世昌故居。1916年徐任职总理仅一月力荐段祺瑞继任。1918年又当过5年大总统。徐世昌退居河南辉县水竹村,后自号水竹村人。徐在日记中大发感慨:人各有志。志在仙佛之乡者多,则国弱;志为圣贤之人多,则国治;志为帝王之人多,则国乱。他施行“中庸之道”,确是在官场上保身保位的灵丹妙药,徐世昌因此而赢得“水晶狐狸”的雅号。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5-9-26 16:18
东四四条5号,此院建于清代中后期,与1号、3号一起同为本为清道光皇帝本家绵宜(号达斋)的宅院。该院有三进院落。后来听说大太监李莲英,也曾在这儿住过,解放后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楚图南曾住在这儿。隔壁院里曾作为张学良的宅子。胡同中间地段,传说是纪晓岚的外宅,为此有聪明的商家,建起了阅微山庄旅馆。快到西口的85号,史料记载是清代宝泉局的东作厂,也就是为清王朝制钱的地方。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5-9-26 16:19
  东四三条。三条胡同特别气派,清代时路北一共才住了四户,从东到西:努尔哈赤第三子镇国共阿拜家、外蒙古王车林巴布家、主管皇家粮仓的韩姓家族(俗称仓韩家)和赫舍里氏家。这个赫舍里氏可是名门望族,清朝正一品大学士英桂的弟弟英朴,就住在这里。这个英朴虽是四品官,却掌管着皇粮征收押运事务的肥差。到后来,英家与皇室结了亲,格格嫁给了乾隆长子定亲王后裔贝勒毓朗,就是宣统年间的军机大臣。人们常说的末代皇后婉容的大姨,以及欲嫁溥仪未成的“王大姑娘”,还有婉容母亲都住在这里。据《燕都丛考》载:“路北有海公府”,现已无存。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5-9-26 16:20
一代京剧名伶孟小冬的故事也被重新说起,她早年居住的三条65号自然又引起人们的关注。路南只住了两家,更是赫赫有名:一个是康熙第十三子怡亲王允祥新府,这个巨宅,至今基本保存着原样,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另一个就是清代重臣福康安后辈公爵海年的宅第。而这两个宅子之巨,占了整整两条胡同,一直到朝内大街,这也就是为什么东四头条只有半截胡同,二条胡同也是走了一半就拐进三条的原因。说起这两条半截胡同,也不含糊:著名作家钱钟书一家,曾住在头条1号。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5-9-26 16:22
著名相声大师侯宝林故居,就在头条19号,侯先生的好朋友著名漫画大师方成先生为故居题写了馆名,故居挂牌那天真是人山人海,老先生的儿孙、朋友、徒弟来了那么多人,可是让邻居们开了眼。至今还有许多崇拜者慕名参观。离故居不远的地方,是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主人公乔致庸置办的房产,现在住着乔东家的第五代孙。晋商聚居的29号院,大门两侧的墙上有砖雕影壁,两侧砖雕影壁的下方各有一座高大的上马石。大门对面马路对过的墙上,还有一面墙大小的砖雕影壁。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5-9-26 16:22
在40号和35号之间,有爱国将领张治中及后代的寓所,台阶高大,有砖雕的门楼和车库(东四三条77号,待考。)
  从北说到南,东四这个地界儿真可以说是人杰地灵、卧虎藏龙。其实还有许多没说上的呢。在朝内北小街(正对着东四三条胡同东口)原来的46院,现在已变成拔地而起的高楼,曾先后住过著名作家夏衍和前文化部部长著名作家王蒙,2006年初老部长故地重游,在一片新小区中,轻松指出了当年小院的旧址:就是这儿,没错,马路对面是公共厕所。后来老部长把自己多年的作品和一些期刊,捐给了东四奥林匹克体育文化中心的图书馆,并设立了王蒙图书专柜。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5-9-26 16:23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5-9-26 16:24
向东的烧酒胡同里,有一座惇亲王府,前些年东城区政府出资翻建后,依然保持着当年的气势。仓南胡同有一座清康熙第二十二子多罗恭勤贝勒府,几经更替,到民国初,为段琪瑞所用,俗称‘老段府’,现在是军营。东城根底下,住着晚清名士康有为的女公子康同璧,相隔不远就是溥仪的七妹金志坚。这些院落都随着旧城改造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林立的高楼。据说当代作家王朔就是在这里长大的。东四十三条东段,旧称慧照寺胡同,因有明代古庙慧照寺而得名。东四十四条在1965年改名前,东段称五显庙,西段称船板胡同。十四条西段的农贸市场,原是北京袜厂的厂房,在旁边有几座老房子,相传是清朝末代肃亲王府的遗迹。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5-9-26 16:24
东四十一条:
    东四十一条47号房檐的匾额上,镌有‘广和成’字样,原来这是一家颇具名气的老字号粮店。80多岁的张大妈回忆说,她从19岁起就在十一条居住,记得在日本侵占时期,就连老牌的广和成粮店也不再有大米白面出售,中国人只能买到玉米面和混合面,那混合面里搀杂着许多污七糟八的东西,根本无法下咽。
这条胡同里还有很多的“看点”:门墩儿、门楼、小卖铺、大白菜……无处不透露着老北京的文化气息。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5-9-26 16:25
  东四十二条:
     进入十二条西口,辛寺胡同三十五号原为地藏禅林,有山门、地藏殿、娘娘殿。东四十一条42号,一个典型的老北京四合院,院子有三进,曾经是《中国青年报》和《中国少年报》的宿舍,在这儿住过的人,都管这个院儿叫“42号”。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5-9-26 16:25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5-9-26 16:26
东四十一条:
    东四十一条47号房檐的匾额上,镌有‘广和成’字样,原来这是一家颇具名气的老字号粮店。80多岁的张大妈回忆说,她从19岁起就在十一条居住,记得在日本侵占时期,就连老牌的广和成粮店也不再有大米白面出售,中国人只能买到玉米面和混合面,那混合面里搀杂着许多污七糟八的东西,根本无法下咽。
这条胡同里还有很多的“看点”:门墩儿、门楼、小卖铺、大白菜……无处不透露着老北京的文化气息。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5-9-26 16:27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5-9-26 16:27
   东四十三条:
   东四十三条东段,旧称慧照寺胡同,因有明代古庙慧照寺而得名。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5-9-26 19:59
                      东四十四条:
    十四条在1965年改名前,东段称五显庙,西段称船板胡同。十四条西段的农贸市场,原是北京袜厂的厂房,在旁边有几座老房子,相传是清朝末代肃亲王府的遗迹。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5-9-26 20:00
                                          东四记忆
    要说东四,我认为有必要捎上朝内小街、朝阳门。就好像今天的长三角地区、环渤海地区和朝阳SBD一个道理:它们是一个“圈儿”里的。
    我是6岁时随父母从海淀中关园搬进城里的。因为出生在海淀医院,原名叫海淀。谁知父母怎么想的呢,后来搬到东城区,就把个“淀”字去掉了。还好,没给我另改名叫“东城”。
   我家搬到了东四头条一号。想想挺得意:东四有十四条东西走向的胡同,我住进了第一条胡同的第一号。用今天时尚的术语来讲,这是“东四第一院”啊!它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简称学部,即今日中国社科院)宿舍。这座大院里的奇闻轶事我曾在《胡同里的那些事那些人》一文中有详细描述,在此不赘(附后)。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5-9-26 20:01
  细细算来,我在东四住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58年到64年,度过了小学美好时光。第二阶段,从72年底到91年。从插队回这里探亲到调回北京在此安置小家。期间的64年至72年间,我家搬往建外永安里,然后去干校。从干校回京后,因父亲的黑帮身份使我家不能再住永安里的楼房,于是我一家又被轰回了东四头条一号(那之后更名为朝内大街201号)。直到91年后,我迁往单位分配我的安贞宿舍;从此后便与东四渐行渐远了。但一直以来对它的感情始终不减,尤其小学阶段在东四度过的美好时光更是终身难忘。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5-9-26 20:02
有时想想,这些并不遥远的回忆,在当今将近1800万的北京人口当中,又有多少人能有印象呢,又有多少人根本不知或不信呢?不若趁着明白,写下一二,权作留给“新北京人”们茶余酒后的谈资。今天,老知青的我惊回首,儿时的许多旧民宅、特色门店在败家子的官员和名不副实的专家们的破坏下,荡然无存了。明天,我的下一代和后代们将会听谁讲述怎样的东四往事?!悲呼,古都!哀哉,东四!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5-9-26 20:03
50年代,是崇尚英雄的年代。社会的安定和谐,使我们这群人嫌狗不待见的小屁孩们不知如何宣泄过盛的精力。我们想当英雄,我们想狂野,我们想嗷嗷叫。于是我们院的几个家教严、有教养的孩子就经常的比谁更“野性”,比谁更胆大,并就此相约:走,到城外玩去!那时的“城外”从我家大院往东走两站地,就到了—— 朝阳门外。现在说二环路,全国人民都知道;说二环路的32座立交桥,全市人民都熟悉。
    可我小时候的朝阳门是个啥样子?一条泛着绿汤的护城河散发着熏人的臭气,陡峭的两岸长满了一人高的叫不出名字的各种野草,隔不远的排水管随时流淌出岸边小平房的污水,间或可以看到大屎吧厥子。河边铺有两条铁轨,并经常有货车做短暂停留后又随时开走。记得有一次,我爬上一列敞着门的拉沙子的货车,躲避着捉迷藏的小伙伴。突然就觉得火车猛一晃动,接着就渐渐加速。列车下的小伙伴吓得直叫,我想跳下去却望着飞闪的路基很是害怕。只听小伙伴的惊呼声渐渐变得遥远“快跳啊,要不就把你拉到TM天津去了!”后来看《铁道游击队》的电影,我对飞虎队员们佩服得五体投地:看人家上下火车如履平地,想当年我小时候只跳过一次,却摔了有十几个跟头才落停!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5-9-26 20:04
从朝阳门往回家走,路北有一栋废弃了很久的民国时期仿西洋的三层小楼。当年小时候走来走去没当回子事,这几年它还出了名了!据说解放前有一国民党军官的姨太在此上吊,以后就住一个死一个,住一对死一双。解放后据说教堂可以镇鬼魂,便把小楼改做教堂,但是没多久,那个教堂也没人了,文革以后再无人问津。从此以后,那所小楼就一直空置,直到现在。现如今周围拆了个干干净净,唯独孤零零留下了它,是有点怪!(附上鬼楼照片,胆小者及反三俗者勿入。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5-9-26 20:04
走过这座灵异鬼楼西行,并排有三栋苏式五层楼,都是楼上是住户,楼下是底商。有副食店、邮政所、照相馆、百货店、储蓄所。而这些店铺,是我插队时在县城逛街时最怀念的:它们比县城的百货大楼都货全货廉货好。这是路北。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5-9-26 20:05
还从朝阳门说起,咱从路南往小街西行。把口是一家小酒馆。小时候,我总是屁颠屁颠地去给父亲打上二两散装的“泸州老窖”,奖赏是父亲说的“买的花生米路上别都吃完,给我留一些”。多少年后,父亲仍无限怀恋“那时的泸州老窖真正宗,一点假都不掺!”可惜我那时没学会饮酒,所以,上百次拎着酒壶往返,一路上竟从未舔上一舔这著名的“十大名酒”;只顾着在最短时间内尽快多吃些油炸花生米了!80年代末,我向我儿的教父、好友凯宁力荐去这家小酒馆喝上一盅。酒馆依旧,我俩效仿那些老北京的糙爷们们:一人要了只鸭头(五毛钱一个),把二两二锅头倒入一升散啤里面,晃晃,然后随着大家每喝一口就无限夸张地、十分惬意地“呲哈”一声!那之后,作为邻居兼同事的我俩经常在下班回家途经此处就迈不开步了,你邀我请去过多次。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5-9-26 20:06
我俩都喜欢在那些光着板脊梁、讲着老北京糙话俚语的人堆里喝着老北京的土烧自酿,感受混不吝、穷欢乐的感觉,感受皇城根下大(De)爷的感觉。前不久,身居中央政法委要职的他还和聊起了这家小酒馆和当年的美好记忆呢。可惜现在的各类高档酒吧都难再寻那时的亲切场景了。啧啧,那才叫咱老北京的酒吧呢!现在的什么三里屯、后海之类的那叫酒吧?要我说,就是耍流氓的场所。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灯红酒绿之间而已。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5-9-26 20:06
小酒馆继续西行,是朝阳门小学。据说后来改为了重点“回民小学”了?再西行是林业部的林业设计院。这座典型的苏式建筑所透出的气派一点也不输给如今朝阳门立交桥旁矗立的外交部办公楼。
   再往前走,是一家粮店。记忆中的粮店有几个大木柜,里面分别装着大米、白面、棒子面。交了粮本、粮票,你要把面口袋套在一个大漏斗下面,售货员用大搓子装好定量,“呼”的一下子就倒进你撑着的口袋里。上小学五六年级的我那时已经有虚荣心了。为了在母亲面前显示自己干家务活是多么的不易,我经常故意地将头探在漏斗上。于是喷起的面粉弄得我满脸花,我便志得意满地用自行车推回家,等待母亲心疼地为我擦拭脸上的面粉。那感觉真好……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5-9-26 21:26
紧挨着粮店的是一家很不起眼的小饭馆。可是它却名声在外:正宗的门钉肉饼!原来我不知道为什么叫“门钉”?后来才知道了:您见过故宫的大门吗?那大门上的一拳头大的门钉见过吧?那肉饼是门钉般大小,鼓囊囊的塞满了牛肉馅,香!
    小饭馆旁边就是朝内小街。为什么在小街前还非得费事的加上“朝内”二字?因为北边东直门也有个小街,得区分开来。
    朝内小街有一路公交车—— 24路。往南是演乐胡同、禄米仓、外交部街、北京站口,然后上了长安街,终点站东单。往北是东四六条、九条、海运仓、东直门小街、东直门内、东直门、春秀路、塔院村、左家庄。北京的公交司机我最佩服24路的师傅们,他们个顶个在狭窄的线路里尽显高超的车技,令人叹为观止!大一路的司机能比吗?我估计他们连弯都不会拐,呵呵,开个玩笑。大一路的driver 们可别挑理哦。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5-9-26 21:27
咱该过马路了,由东接着往西走。过了狭窄的小街,还得分开了说路南路北。先说路南吧:小街路口的西南角,原来有一家杂货店。爱逛街的姑娘少妇们肯定对它不感兴趣,没啥宝可掏。但是居家过日子却离不开它。冬天要安炉子了,这儿有烟囱、炉胆、煤球炉;夏天热了,这儿有大蒲扇、苍蝇拍、整盘蚊香;有锅碗瓢盆;有梳子镜子;有洗碗用的丝瓜瓤子;有厕所用的的胶皮搋子;有论斤约的铁丝;有按个数的钉子。那家商店我可没少跑,小时候是老妈指使,结婚后是妻子差遣。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5-9-26 21:27
旁边的人民出版社和人民文学出版社,是我经常光顾的地方,不用任何人驱使,我总往那儿跑。尤其粉碎四人帮后不久,许多中外名著纷纷再版发行,我在那里可是没少消费。88年的初版《巴尔扎克全集》22册,就是我一趟趟、一本本在那里攒齐的!
    出版社旁边的6层楼,我怎么就想不起来它最早是什么单位了呢?后来它挂的牌子记得是几家北京市的进出口公司,比如粮油、土特产之类的。再后来好像市发改委也曾在这里办公过?还望知情者明示。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5-9-26 21:28
与此楼一墙之隔的就是当年著名的朝内菜市场。不知怎的,我对它五十年前的印象记忆犹新:前大厅卖烟酒糕点酱醋茶,后大厅卖鸡鸭活禽王八虾,真的是货源充足、琳琅满目!现在想想,真是无聊:本来老百姓日子过得好好地,偏又搞什么“文革”、然后又是什么、什么……瞎折腾什么!现在的超市与50年前的朝内菜市场无异,只不过价格翻了几番而已;现在已迁址的朝内菜市场还卖烟酒糖茶,只不过当年去打二分钱醋的小男孩历经磨难,如今光荣退休了而已。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5-9-26 21:29
紧邻菜市场旁,在80年代曾开过一家个体小餐馆。那是我的知青哥们黄胜龙开的。这小子与我一起下乡吉林扶余,后来转差到山西运城,因为他父亲是北京老二建员工,二建在运城施工吧?记不清哪年了,他带着一帮子山西知青到正义路的大楼前请愿,要求返城。最后大多数人如愿回到北京,而他这个被点名的、带头的“坏分子”,又事隔多年才不情愿地带着老婆和两个儿子作为没户口的四个山西人回到北京。他租了这间门脸,我找来邻居好友蒋迪为他题匾;作为答谢,他留我和蒋迪用餐。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5-9-26 21:29
哎呀手艺那叫一个差,还没我老婆烧菜好吃呢!问他哪里请的厨师?他正色道:“你忘了?当年插队时我是喂猪的?请什么厨师,花那冤枉钱呢!”你以为他的饭馆很快就会倒闭?错,他开了好几年呢!不是去吃饭的傻子多,是他人太鬼道(我们按他名字的谐音给他起的绰号叫‘黄鼠狼’)。他在那年头就改革创新了:门口张贴‘凡就餐者免费喝二锅头’。喜好杯中物的君子们趋之若鹜闻风而至,一瓶免费二锅头喝得豪情满怀,于是,为哥们两肋插刀地又添了100多元钱的菜!老板偷着这个乐啊。不由人便想起了2400年前的屈原大夫之诗句“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5-9-26 21:30
胜龙餐馆的旁边是前拐棒胡同,胡同里还有后拐棒胡同。胡同中间向南,可以直通礼士胡同。
   我的一位良师益友家住前拐棒胡同。初识见面时他告诉我:“为了方便记住我的门牌号,你就记住我的双拐。”他叫赵一凡,身残拄双拐,家住11号。关于一凡,篇幅所限,我不在此详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打开此网页看他简介。我只想说,是他培养、引导我走到了今天。我会永远感激、缅怀吾师一凡!
    在赵一凡家,我遇到和结识了许多思想者和才华横溢的年轻人:史铁生、刘心武、赵振开(北岛)、郭路生(食指)、徐晓、郑红丹、银陆谊等。我们交流思想,我们交流书籍。在大革文化命的年代,我们冲破禁锢,打破迷信,如饥似渴地在长身体的同时,也吮吸着知识的乳汁,丰富着自己的脑细胞。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5-9-26 21:31
当年我有幸从一凡处在第一时间读到手写的、尚未出版的《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相信未来》等许多日后脍炙人口的诗作。我细心抄录,带回东北广为传播,并打动了当年许多知青伙伴的心。比如郭路生所写: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一片手的海洋翻动;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一声雄伟的汽笛长鸣。
                   北京车站高大的建筑,
                   突然一阵剧烈的抖动。
                   我双眼吃惊地望着窗外,
                   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
                   我的心骤然一阵疼痛,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5-9-26 21:32
                   一定是
                   妈妈缀扣子的针线穿透了心胸。
                   这时,我的心变成了一只风筝,
                   风筝的线绳就在妈妈手中。
                   线绳绷得太紧了,就要扯断了,
                   我不得不把头探出车厢的窗棂。
                   直到这时,直到这时候,
                   我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
                   —一阵阵告别的声浪,
                   就要卷走车站;
                   北京在我的脚下,
                   已经缓缓地移动。
                   我再次向北京挥动手臂,
                   想一把抓住她的衣领,
                   然后对她大声地叫喊:
                   永远记着我,妈妈啊,北京!
                   终于抓住了什么东西,
                   管他是谁的手,不能松,
                   因为这是我的北京,
                   这是我的最后的北京。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5-9-26 21:33
                          比如北岛所写:
                  一切都是命运
                 一切都是烟云
                  一切都是没有结局的开始
                  一切都是稍纵即逝的追寻
                  一切欢乐都没有微笑
                  一切苦难都没有泪痕
                  一切语言都是重复
                  一切交往都是初逢
                 一切爱情都在心里
                  一切往事都在梦中
                  一切希望都带着注释
                  一切信仰都带着呻吟
                  一切爆发都有片刻的宁静
                 一切死亡都有冗长的回声





欢迎光临 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http://chinazhiqing.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