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标题: 雅俗共赏 [打印本页]
作者: 皇城龙狼 时间: 2015-10-15 18:18
标题: 雅俗共赏
无论吟诗作画还是文韬武略都有雅俗共赏的融和,也就使下里巴人敢与阳春白雪相提并论之,我们知青一代人也是如此,无论大家各自的阅历和经历不同,受到的文化教育也不同,书写当年故事的时候往往也表现出的风格不同,其实接地气的文章平铺直叙更容易让人看懂,云山雾罩的渲染也别有情趣,每每看到大家不同风格的文章时都会被故事情节所感染,因为那是我能够看懂的故事,因为我有过那种经历。说到这里,我想大家可能也能明白,希望都拿起笔把我们的故事忠实的记录下来,无须为文笔不同而废弃了情怀的抒写。有诗为证:雅与俗
三代六书法自然,
能书已是士中贤。
风神魏晋唯品第,
雅俗因循翰墨篇。
作者: 屹梁梁 时间: 2015-10-15 21:22
知青这段生活历史应该还是好记载的,因为历史并不长,很多知青都还在我们的生活中。知青角活动时,遇见一个打扫卫生的老知青,当年在山西稷山插队。问他还记得那段历史吗?他很肯定地说:忘了什么也绝忘不掉那段历史,如果没有那个经历,就不可能接受了现在下岗后来这里打扫卫生的“待遇”,听了让人感慨多多。
今天我们各路知青汇聚一堂,高官和平民,各有各的成功;教授和工人,各有各的学问;老板和伙计,各有各的潇洒;富裕和贫困,各有各的快乐。
咱知青在每个发展的关健环节,都做了最真实、最基础的工作,牲牺,奉献,甘愿做铺路石,直致到老去。虽然命运不公,但他们的怨言极少,很少有知青对各个时期的体制,往死里报怨的,为什么?因为咱们不像愤青,只是一味地横向比较,咱们除了横向比较外,更多地还有纵向比较,知道我们是从极为贫穷的起点过来的,这是现在人最值得思考的。
很多朋友玩微信玩了一段时间后,觉得不解渴又开始回归网络,这是个趋势,因为网络的“广阔”和“丰富”是阿微无法比的,最起码留个知青记忆资料也很“结实”。写写故事是一种方式,咱们是否根据网络特点再拓展些新的方式,如能写的朋友出出议题,搞搞采访,能照的朋友搞搞采访视频,采访对象都是咱普通知青,把咱知青的故事用更丰富的形式表达出来,这方面咱的网友“天坛周末”朋友已作了很好的尝试,值得我们学习。
希望热心为知青服务的志愿者们经常商量,用我们一个又一个的故事,串起历史,唤起共鸣,找到共同,迈向未来,在黄昏中吹响集结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