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标题: 北山峰的“老插”篇首 [打印本页]

作者: 北山峰    时间: 2015-12-26 19:56
标题: 北山峰的“老插”篇首
本帖最后由 北山峰 于 2015-12-26 19:57 编辑


                                       老插

                         一九六八年——二零一五年


                       为纪念知青插队四十七周年而作


                                         作者  山峰


                              二零一五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作者: 北山峰    时间: 2015-12-26 20:05
本帖最后由 北山峰 于 2015-12-27 10:38 编辑

                     

             山西古县谢家庄北京知青插队名单



          侯宜国   于国华   孟祥清    姚桂荣    王淑玲            


          吴宝荣      毛芹芹    张京平    张  红      王合莲      


          马可群     米青海    李殿英     曹兴华     曲国胜   


          李芙蓉      顾美玲     张凤茹
                                                                                 

              
           魏士狭【已故】
                                                               



作者: 北山峰    时间: 2015-12-26 20:19
本帖最后由 北山峰 于 2015-12-26 20:21 编辑


                                        序言
            
  “老插”这本书是记述作者本人一生风云的回忆录。
     我是文化大革命中的一名插队知识青年,我自称“老插”,如果你这样称呼别的插过队的人,可能他会认为是对他人生的讽刺和挖苦,但我却觉得这是对我的尊重和敬佩。我是六六届高中毕业生,插队的知青中我的年龄最大,学历最高,“老插”的称呼对我来说是恰如其分和当知无愧。
     一九六八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我带领丰师中学的十八名知青到山西安泽县古县公社孔家垣大队谢家庄生产队插队,在那艰难困苦的插队岁月里,我们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共度难关。我们有收获劳动成果的快感,也有无奈失落的悲伤。插队三年后,我被分配到与农民密切相关的县粮食局工作。虽然我人已不在村里,但知青点一直在我的关注之中。知青们陆陆续续的离开了村,剩下的人仍在一起过着集体生活,最后一名知青离开村时,长达七年的插队生活终于结束了。我在县里整整呆了十年,我把人生中最美好的青春留在了这片难忘的黄土地上。
      我们插队知青的绝大多数人,具有品行端正、心地善良、勤奋好学、廉洁奉公的品质。我们可以自豪的说:在我们身上体现了同一代人的基本素养和特征以及令人信服的良好形象。然而,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大动荡的时代,一个大变革的时代,一个大转折的时代。我们插队知青经历了太多、太多的磨难,太多、太多的坎坷,太多太多的曲折。我们失去的太多、太多,而得到的太少、太少。但是,我们无怨无悔,无论在何处,无论干什么工作,都会做出显山露水的成绩,留下令人们敬佩的身影。
     写“老插”回忆录是我很早以前就有的愿望,只是由于写这部书的主导思想一直确定不下来,而迟迟没有动笔。后来,还是受到小平同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理论的启发,终于完成了这部书的写作。


作者: 北山峰    时间: 2015-12-26 20:22

    “老插”回忆录共分四部:第一部“为了忘却的记忆”,第二部“为了难忘的纪念”,第三部“为了无奈的期盼”,第四部“为了迟到的春天”。
第一部“为了难忘的记忆”。超大规模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是文化大革命中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而所谓的文化大革命是对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一场大浩劫!简言之是对革命干部的大浩劫!是对人才的大浩劫!是鄙视知识、对知识分子的大浩劫!“为了忘却的记忆”揭示了知识青年插队的这段悲惨的历史背景。
       第二部“为了难忘的纪念”。山峰插队的谢家庄是个非常贫穷的小山村,知青们住的是没有火炕的潮湿的窑洞,喝的是能引起大骨结疾病的高氟水,经常吃的是酸窝头,喝的是撒把咸盐当菜吃的棒子面粥。村民的生活苦,知青的生活比他们还要苦。“为了难忘的纪念”真实的记录了知青艰难困苦的悲壮的生活。
     第三部“为了无奈的期盼”。知青插队之路是轻而易举的事,而回城之路却难于上青天,对绝大多数知青来说,城门是紧闭着的,要想回城还要靠政府开城门。“为了无奈的期盼”讲述了这段“胜利大逃亡”的漫漫回城之路。


作者: 北山峰    时间: 2015-12-26 20:23


      第四部“为了迟到的春天”。如果把插队比作冬天的话,那么回城就可以比作春天了,不过这个春天乍暖还寒,有时竟令人胆寒。“为了迟到的春天”讲述的是知青返城后的生活和工作情况,竟管有许多不尽人意的事情,但我们终于还是回城安家了。
     这部回忆录以“故乡的思念”作为尾声,热情地歌颂了改革开放以来给我们的第二故乡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作者在创作这部书的过程中,激发出发自肺腑的声音,语重心长、耐人寻味,希望这些心语能引发插队知青的同感和共鸣。
   “老插”这本书真实的记述了我这个老插一生的真实生活,以此来纪念我们这一代人辛勤耕耘、默默无闻的人生,为纪念知青插队四十七周年献上一份珍贵的礼物。


作者: 北山峰    时间: 2015-12-26 20:26
本帖最后由 北山峰 于 2015-12-26 20:28 编辑

                                 心   语                                         
                           
                                            

      插队知青是和共和国一起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是经历了大风雨、大动荡、大变革的一代人,是只求无私奉献、付出,不求任何索取的一代人,是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的一代人。我们在三年自然灾害中挨过饿,在十年浩劫中插过队受过苦,在经济改革的大潮中许多人下过岗、失过业。我们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做出了不朽的业绩,为抑制人口过度增长,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和牺牲,我们无私无畏的品质和无怨无悔的胸怀将永远流传在后代人们的心中。我们这一代人可以自豪的说:我们无愧于我们的先人,也无愧于我们的后人。共和国的历史因有我们插队知青而悲壮,因有我们插队知青而荣耀。当今世界,把握中国命运的是我们插队知青中最最杰出的代表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和王岐山纪检书记,我们祝愿他们永葆插队知青的本色,为振兴中华做出世人仰慕的卓越的成就。


作者: 北山峰    时间: 2015-12-26 20:29


                                          二                    
                                                              
     人们有时会忘记过自己的生日,有时甚至会忘记重要的节日,可是知青们永远也不会忘记插队的日子,在我们心中这一天比什么都重要,因为从这一天起彻底改变了我们人生的命运和轨迹,在我们的心目中早已留下了刻骨铭心的烙印。今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是我们插队四十七周年的纪念日,我用“老插”这一篇回忆录来纪念这个难以忘怀的日子。如今我早已步入花甲之年,走完了六十八年的人生历程。我呆过农村,呆过小城镇,也呆过大城市,当过农民,当过职工,也当过干部。但是让我最留恋的还是那段农村的生活,让我最思念的还是谢家庄的农民和我的一起插队的同学们。这段艰苦、坎坷、曲折的人生历程,在我们插队知青的心目中早已树立起一座永世难忘的丰碑。
     知识青年来了,我们在艰难困苦的生活中辛勤耕耘着贫瘠的黄土地。知识青年走了,我们把自己的汗水、泪水以及人生最美好的青春留在了这片热土上,我们会经常思念居住过的村庄和那段难忘的生活,因为这里是我们永远的故乡。



作者: 北山峰    时间: 2015-12-26 20:31

                                        三

                                                            
    我们插队的安泽县是全国闻名的高氟水地区,大骨节病盛行,喝了安泽的水,粗了胳膊细了腿。竟管我们村的水质好一些,但在这里生活喝一些高氟水也在所难免。我们插队的谢家庄是一个十分贫穷的山村,我们住的是没有火炕的潮湿、冰冷的窑洞,经常吃的是酸窝头,喝的是放把咸盐当菜吃的小米粥。生活最困难的时候,个把月吃不上一顿白面,见不到一点荤腥,连口咸菜都吃不上。我们耕种的是全凭一膀子力气来操持的贫瘠的黄土地,劳累了一天,同学们晚上还要推碾子拉磨。
     艰难困苦的插队生活使我们经历了太多太多的磨难、曲折和坎坷,然而它却磨练出我们顽强的意志,坚韧不拔的毅力,培养了我们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品质,一丝不苟、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博大胸怀,树立起不计名利、无私奉献的人生价值观。有着十分艰难困苦生活经历的插队知青,再遇到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呢?再遇到多大的生活压力不能承担呢?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也是人生难得的一笔巨大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


作者: 北山峰    时间: 2015-12-26 20:33
本帖最后由 北山峰 于 2015-12-26 20:35 编辑


                                      四                                               
                                                                     
      我们六六届高中毕业生是插队知青中年龄最大的学生,由于年龄的关系,我们参加工作的工龄比别人短、工资比别人低,以至于退休的待遇都比别人低的多。我的工龄比最小的知青差五年,我三十一岁那年工资只有二十八块五。虽然我们的收入低,但是工作中的付出却比别人要大的多。我没有当过什么领导,但是帮领导干的事没少干。我不是老师,但我的学生却不少,公司里职工初中文化补习的数学课是我教的,商业中级营业员全本教材是我培训的,业务人员评定职称的商业业务管理课程也是我讲授的。讲课的时间大都是在业余时间进行的,而且没拿过一分钱的补贴。高中插队的知青当中,怀才不遇的有之,被愚人所妒的有之,给别人做嫁衣裳的有之。人们说我们六六届高中插队的知青是最亏的知青,是最倒霉的知青,是最不幸的知青。但是人们也说我们是那个特殊年代最有知识的知青,最有素养的知青,最有能力的知青,最有奉献精神的知青,这让我们十分欣慰。                     


作者: 北山峰    时间: 2015-12-26 20:36

                                       五
   
     我们插队知青的一生,有着太多、太多的伤感和遗憾,最让我们伤感和遗憾是愧对我们的父母和我们的儿女。我们插队的地方大都是贫困的山区,干一天才能挣几毛钱,既使你拼命的干也根本养活不了自己,能赚够自己的口粮款就算不错的了。我们穿的服装、鞋袜,日常生活用品还得靠父母来供养,甚至回家探亲的路费也得家里来掏。我们这里的条件太苦,作为父母谁也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来这里受罪,只能委托我们的父母来抚养。从小缺失父爱、母爱和家教的孩子,怎么可能不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许多负面的影响呢?不仅如此,由于那时的居民生活都是靠定量供应,粮油肉蛋菜等都要凭证、凭票购买,我们知青回家探亲,我们的孩子常年吃的、用的都要分老人的那一份,轮到我们的父母,他们还能享用多少呢?每每想到这些,我们知青的内心都会感到深深的愧疚。我们这辈子没有给家里做出什么贡献,倒是给父母添了诸多的麻烦,我们在外只能默默的祝福他们安康。儿行千里母担忧,我们在外的几十年,父母无时无刻的不在牵挂着我们,为我们的生活操心,为我们的前程担忧,他们一肚子的苦水不能倾述,心酸的泪水不能往外流,他们唯一的期盼就是自己的儿女什么时候才能回到身边。我们知青这辈子活的不容易,我们的父母活的更不容易。我们可以自豪的说:我们的父母是天下最坚强的父母,是最慈善的父母,是最伟大的父母,是最值得世人尊敬的父母。


作者: 北山峰    时间: 2015-12-26 20:37

                                         六

     十年浩劫 ,殃及了多少无辜的干部,多少无辜的人才,多少无辜的群众,真是误国、误民謦竹难书。文革结束不久,党中央做出了彻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性的判决。然而,作为文革中大规模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到底是个什么性质的事件,是对还是错?却至今没有一个明确的结论。其实,这个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插队知青和他们的亲人以及关心这个事件的人们,在经历了漫长的年月之后,人们对这场运动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了。当然,最有资格、最有权力评价和给这场运动下定论的应该是插队知青自己,再有就是他们的父母亲了。作为一名老知青,我经过深思熟虑,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已经有了比较清醒和明确的认识。
     所谓的文化大革命,把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化糟蹋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它被无情的鄙视、被无情的践踏,诋毁知识、诋毁人才、诋毁科技、诋毁文化的粗野行为令人胆寒。那个年代知识无用论,知识越多越反动的谬论甚嚣尘上,竟然出现没文化的领导有文化的,没知识的教育有知识的灼灼怪事。归根结底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也是严重鄙视知识的行为,而正是这场运动导致我国出现了至少十多年的知识大断层、科技大断层、人才大断层的尴尬局面,直接导致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延缓了几十年!这样刻骨铭心的历史悲剧和惨痛的教训,难道还不能让人们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吗?  





作者: 北山峰    时间: 2015-12-26 20:39
本帖最后由 北山峰 于 2015-12-26 20:41 编辑


                                 老插


      在太岳山区山西古县境内,有一个偏僻的一小山村,这里矗立着一座不很高也不很大的石碑,石碑的前面刻着金光闪闪的八个大字:北京知青插队纪念碑,石碑的背面记载: 一九六八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北京丰师中学的十九名知青离开了首都,来到谢家庄插队,他们把自己的汗水和人生最宝贵的青春留在了这片黄土地上。我们插队的时间有长有短,到一九七五年十二月最后一名知青离开了这里,终于结束了长达七年的插队生活。这座纪念碑坐落在我们知青曾经住过的院落,立碑人是这里思念知青的村民。这座纪念碑不仅属于谢家庄的知青,而且属于所有在文革中插队的知青,因为这是他们心中永远值得纪念的丰碑。


作者: 北山峰    时间: 2015-12-26 20:42
本帖最后由 北山峰 于 2015-12-26 20:44 编辑




      在插队四十七年之际,我这个当年知青点的负责人,现如今已经早已步入花甲之年的老人,再次踏上这片令我终身难忘的黄土地上。我仰望着这里的天,低头看这里的地,天还是那样的蓝,地还是那样的黄,山还是那座山,墚还是那道墚。但这昔日非常落后贫困的小山村,如今已是旧貌换新颜,村民们住上了新窑,过上了丰衣足食的日子。我从山下缓缓地向山上走去,时不时的停下来向山村四周望去,一条条蜿蜒曲折的小路是那么的熟悉,山上的一草一木是那么的葱绿,这里勤劳朴实的人们是那么的亲切。当我再次走进知青的院落时,好象当年的时光又回来了一样。这里的四孔土窑洞已经十分破落,那是我们曾经住过的地方,还有一孔小窑洞依然保持着原来的模样,那是我们当年用的厨房。院子边养猪的圈舍已无一点痕迹,土墙上母鸡下蛋的土窝却依稀可见。
     我们在这个小山村度过了人生最艰难困苦的岁月,这里的每一片土地都留下了我们的汗水和青春的足迹。我从地上抓起一把黄土,紧紧贴在心窝上,一股暖流顿时涌上了我的心房。我眼含热泪仰望着纪念碑,脑海里浮想联翩,这一辈子酸甜苦辣的往事,象过电影一样再次展示在我的面前------
                                               


作者: 西荆村民    时间: 2015-12-26 22:42
北山峰 发表于 2015-12-26 20:42
在插队四十七年之际,我这个当年知青点的负责人,现如今已经早已步入花甲之年的老人,再次踏上这 ...

你用心喊出了几千万知青的心语,我在沉思中涌动着心声。

作者: 燕山之松    时间: 2015-12-27 00:13
北山峰 发表于 2015-12-26 20:42
在插队四十七年之际,我这个当年知青点的负责人,现如今已经早已步入花甲之年的老人,再次踏上这 ...

真实的记忆、历史的再现。悲壮的知青、把最好的年华洒在了黄土地。

作者: 北山峰    时间: 2015-12-28 20:24
本帖最后由 北山峰 于 2015-12-28 20:29 编辑

  纪念插队四十匕周年。
作者: 山杏儿    时间: 2015-12-29 17:26
   永远记住这个难忘的日子!

作者: 北山峰    时间: 2015-12-31 17:32
山杏儿 发表于 2015-12-29 17:26
永远记住这个难忘的日子!

知青永远不会忘插队的日子!
作者: 北山峰    时间: 2016-1-1 20:40
西荆村民 发表于 2015-12-26 22:42
你用心喊出了几千万知青的心语,我在沉思中涌动着心声。

  谢谢你的点赞。
作者: 神州行    时间: 2016-1-1 22:03
北山峰 发表于 2015-12-26 20:26
心   语                                         
                   ...

说的很精彩,很感人,拽出我的的历程与经历。改革后我遭受下岗与打击,被摆柜台。向钱看到处去打工,拜在天子脚下挂名下属公司的法人代表与董事长。一桩案子让我遭受打击,险些被拒压。
作者: 神州行    时间: 2016-1-1 22:14
北山峰 发表于 2015-12-26 20:31


                                                        ...

年代不同追求不一,为国奋斗走天下,忠心耿耿红旗飘。现在......,难怪总书记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的梦,中国豆中国花。
作者: 神州行    时间: 2016-1-1 22:55
北山峰 发表于 2015-12-26 20:36

   
     我们插队知青的一生,有着太多、太多的伤感和遗憾, ...

是的,我们的父母是天下最坚强的父母,是最慈善的父母,是最伟大的父母,是最值得世人尊敬的父母。我在以前的文章写过当年插队父母对我的鼓励与支持,并亲自动手为我做服装、装货木箱。下乡之后母亲还带孙子(我大哥的儿子)来太谷县看我和妹妹,让我们好好地,安安心心地在农村接受再教育。母亲来看儿子、女儿下乡插队那是少有的。我还保留当年父亲为我做的插队木箱。
作者: 北山峰    时间: 2016-1-2 10:40
神州行 发表于 2016-1-1 22:55
是的,我们的父母是天下最坚强的父母,是最慈善的父母,是最伟大的父母,是最值得世人尊敬的父母。我在以 ...

  我很敬佩你那时革命的精神!
作者: 雾梦    时间: 2016-1-2 16:25
    很高兴看到您的作品在网庆之日发表,因为那日雾梦见到了您。将网名与人在感官上和认识上在同一天统一成一体,是一件非常难得非常高兴的事情。回眸往事,希望生活的感悟带给我们人生的启迪与珍惜;诉说往事,希望风雨的洗礼使我们更为坚强与豁达;拜读您的作品,希望雾梦能更深更贴近的去了解您和您们的同学~ 衷心地祝福您和您的同学们新年快乐吉祥~

作者: 北山峰    时间: 2016-1-3 20:41
燕山之松 发表于 2015-12-27 00:13
真实的记忆、历史的再现。悲壮的知青、把最好的年华洒在了黄土地。

  我们都有相同的经历,都有同样的感觉。
作者: 北山峰    时间: 2016-1-4 20:56
神州行 发表于 2016-1-1 22:03
说的很精彩,很感人,拽出我的的历程与经历。改革后我遭受下岗与打击,被摆柜台。向钱看到处去打工,拜在 ...

  谢谢点賛!同情你的遭遇。
作者: 北山峰    时间: 2016-1-6 13:07
雾梦 发表于 2016-1-2 16:25
很高兴看到您的作品在网庆之日发表,因为那日雾梦见到了您。将网名与人在感官上和认识上在同一天统一成 ...

感谢你对我的作品的一贯关注和支持,希望有机会能第二次握手。
作者: 北山峰    时间: 2016-1-7 13:23
神州行 发表于 2016-1-1 22:14
年代不同追求不一,为国奋斗走天下,忠心耿耿红旗飘。现在......,难怪总书记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 ...

  向前看,光明总在前头!
作者: 天蓝    时间: 2016-1-17 13:54

          心语,不但是北山峰大哥的心语,也是我们所有知青的心语,同学们都是从那个年代,一步步的走过来都很容易,北山峰大哥带我们一同回忆过去吧,一点一滴都是我们同学们一步步艰难的脚印。

作者: 天蓝    时间: 2016-1-17 13:54

          心语,不但是北山峰大哥的心语,也是我们所有知青的心语,同学们都是从那个年代,一步步的走过来都很容易,北山峰大哥带我们一同回忆过去吧,一点一滴都是我们同学们一步步艰难的脚印。

作者: 艾陆    时间: 2016-1-22 17:51
北山峰是我们插队时的队长,他用他的手笔如实的描述了当时插队生活的情景,并把我们带回到当年的回忆。只有亲身经历了才有刻骨铭心,这也是我们人生的历练过程。愿我们所有插队朋友珍惜当下,健康快乐的过好每一天。祝北山峰的心语篇成功完作并发表。他代表了我们的共同感受。在此谢谢北山峰的辛勤劳动。
作者: 钓鱼翁    时间: 2016-1-23 08:28
怎样才可以发帖
作者: 皇城龙狼    时间: 2016-4-15 08:51
北山峰 发表于 2015-12-26 20:22
“老插”回忆录共分四部:第一部“为了忘却的记忆”,第二部“为了难忘的纪念”,第三部“为了无奈的 ...

好文章、好忆文、好故事会让人记住的,如果有机会找到一位好编剧就能成为一篇好剧本,就会有机会被有着知青情结的导演看中,拍成电视剧也不是没有可能。
作者: 天蓝    时间: 2016-4-15 22:17

           期待北山峰大哥的文章,早一天被拍成电视剧,好像现在还没有知青插队的电视剧呢,现在大多都是拍的兵团的电视剧。

作者: 北山峰    时间: 2016-5-27 11:10
艾陆 发表于 2016-1-22 17:51
北山峰是我们插队时的队长,他用他的手笔如实的描述了当时插队生活的情景,并把我们带回到当年的回忆。只有 ...

感谢队友的支持。
作者: 天蓝    时间: 2016-5-27 14:06

          我特别希望有一部描写我们知青插队生活的电视剧面世,因为现在知青题材的作品,都是兵团的,没有我们知青插队的生活展示,期待。

作者: 北山峰    时间: 2016-6-3 11:17
天蓝 发表于 2016-5-27 14:06
我特别希望有一部描写我们知青插队生活的电视剧面世,因为现在知青题材的作品,都是兵团的,没 ...

    天蓝版主:你好!三月份集会我去了,没见到你,很遗憾!再次感谢你的鼓励和支持!我的作品很一般,没有太高的奢望,一切是顺其自然为好。祝你健康、快乐!
作者: 天蓝    时间: 2016-6-5 16:10

          北山峰大哥好,三月份知青角我因为家里集体扫墓去了,另外家里还有其他一些重要的事儿,实在是脱不开身了,非常遗憾没能参加知青角活动,我自己也很惋惜。
          另外,您觉得您的小说,那部分写得最好、最精彩,最好的作品在第几楼,希望您推荐给我,我准备往期刊里推荐,虽然期刊不一定这期用,但是推荐是我的责任,虽然我自己也能一步一步的看和选,但是毕竟没有亲身的经历,和当时设身处地的那种感觉,一定选不好的,所以您自己推荐吧,我想您那块写得最用心、最走心,您自己是最清楚了,只标上第几楼就可以了,我自己去找。

作者: 北山峰    时间: 2016-6-10 16:06
   天蓝版主:你好!我的这篇回忆录,其最大的特点是它的真实性,如果从文艺作品的角度看,水品还是很一般的,我又从头到尾看了一遍,真的找不到很精彩的段落。再次感谢你的好意!
作者: 北山峰    时间: 2016-6-17 15:38
皇城龙狼 发表于 2016-4-15 08:51
好文章、好忆文、好故事会让人记住的,如果有机会找到一位好编剧就能成为一篇好剧本,就会有机会被有着知 ...

  皇城龙狼:你好!非常高兴在中国知情网和你相识。今年有两次我到过知情角参加活动未见到你,很遗憾,有机会再见!你的人品和才能在知青里是数一流的,大家有目共睹。再次感谢你对我的作品的支持和认可,谢谢你的美好祝愿!
作者: 天蓝    时间: 2016-6-24 15:05


          北山峰大哥,其实我也有同感,大哥的文章,章章都很精彩,只是由于我们的版面有限,实在是不能都登,高产作家就这样,多了反而不知该登那些文章了。最近天气热了,好好保重身体,祝您夏安。

作者: 北山峰    时间: 2016-7-1 10:39
天蓝 发表于 2016-6-24 15:05
北山峰大哥,其实我也有同感,大哥的文章,章章都很精彩,只是由于我们的版面有限,实在是不能 ...

我这个人不喜欢称兄道弟的,我也破一回l例,叫一声天蓝小妹吧1山西插队的知青中,你的年龄应该是最小的,你的插队经历和感觉一定很独特。在和你相识在中国知青网的日子里,我感觉小妹非常成熟,非常老练,版主的工作非常出色,大家都喜欢你!祝你永远健康、快乐 !
作者: 天蓝    时间: 2016-7-8 20:03


           谢谢北山峰大哥!
        祝您及全家夏安!





欢迎光临 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http://chinazhiqing.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