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标题: 一个成功知青的话,启发了什么? [打印本页]

作者: 先乡后城    时间: 2016-2-14 16:24
标题: 一个成功知青的话,启发了什么?
http://wenku.baidu.com/view/c5d02bdece2f0066f53322dd.html
作者: 先乡后城    时间: 2016-2-14 22:42
本帖最后由 先乡后城 于 2016-2-14 22:47 编辑

    这个女知青,当时是非常不起眼的一个人,弱弱的。她让我惊异的是:在90年代,居然参加了漂流塔里木河的活动。我想:到目前为止,她可能是延安知青中,唯一漂流过塔里木河的人,更不用说,还是一个女人。男人没有做到的事,她,做到了。延安知青,到过新疆的人不少,看见过塔里木河的人不多吧。人家都漂流过,别和人家说塔克拉玛干沙漠了。
作者: 屹梁梁    时间: 2016-2-15 06:24
“志愿服务促进个人成长,个人成长也会促进志愿服务”。陆小娅说得好。
作者: 林逸    时间: 2016-2-15 18:17
哈哈哈!大侠老哥也想去漂流塔里木河吗!哈哈哈!
作者: 先乡后城    时间: 2016-2-15 21:06
   老了,必须服气,如果年轻,什么都想试一试。
作者: 志丹双河    时间: 2016-2-17 07:57
本帖最后由 志丹双河 于 2016-2-17 08:04 编辑
先乡后城 发表于 2016-2-14 22:42
这个女知青,当时是非常不起眼的一个人,弱弱的。她让我惊异的是:在90年代,居然参加了漂流塔里木河的 ...

宁夏的沙坡头、塔里木的沙漠公路,大漠深处的胡杨林,这些都是沙漠的产物,异常美丽。塔里木河位差大,河流湍急,漂流难度一定很大。我2000年曾在喀纳斯河漂过一次,换上防水服,脚要套在皮艇的皮套上,每条船有两个船工带着,够刺激,找到点点漂的感觉,相比之下有些景区的漂流也只能算是顺流游啦。

作者: 先乡后城    时间: 2016-2-17 11:29
志丹双河 发表于 2016-2-17 07:57
宁夏的沙坡头、塔里木的沙漠公路,大漠深处的胡杨林,这些都是沙漠的产物,异常美丽。塔里木河位差大,河 ...


    老兄不简单啊,实战过。
    这个女同学是和一个香港的女探险家一起漂流的。有一个电视纪录片记录了这个事。电视我看见了,没想到有她,后来听广播才知道她也是其中一个。他们一共有两个橡皮艇,6-7个人吧,途中也有很多困难和危险,反正过来了。
    插队的时候,她们大队发生了一些让人现在想想也非常痛心的事情。

作者: 党项人    时间: 2016-2-17 18:31
当年能被推荐上大学是非常难得的!
作者: 先乡后城    时间: 2016-2-17 20:21
本帖最后由 先乡后城 于 2016-2-17 20:23 编辑
党项人 发表于 2016-2-17 18:31
当年能被推荐上大学是非常难得的!


    您说的不错,确实不容易,不过,我还是坚持认为:离开农村是很多原因作用的结果,有必然因素,也有偶然因素。上学,参军,招工等等都一样,都是离开农村的途经,赶上那个都不容易,离开是第一位的。现在回过头看,大部分都走了,真正留下的是很少的一些人。去年,我去东北农村,看见两个留在农村的女知青,她们的日子区别也很大。我感觉:个人的努力,或者说:主观能动性非常重要。
   我记得,当时招生的老师问我:能不能问我一道数学题?可把我难坏了,不敢说行,更不敢说不行。硬着头皮说:行。老师的题目是:A+B=?。我初中一年级都没上完,插队5年,离开这样的数学题已经9年了,我想,就是现在,也不是谁都能回答的上来的。关键是我在当时,必须承担后果。

作者: 党项人    时间: 2016-2-18 07:41
当年在延安,对北京知青还是有所照顾,一般来说能走包括上学招工都是如此。因为陕北人总认为人家娃娃来了锻炼锻炼就不错了。
作者: 山杏儿    时间: 2016-2-18 14:48
    当年在延安插队,同去的都走了,只剩下我一个,感到特别孤独。老乡安慰我说:"娃娃不要急,迟早会走的,锅底有稠的“等着吧。农民虽然没有文化,话说得很准,比喻的很到位。
        最后,我幸运的去西北农业大学读书,从此改变我的命运。毕业后在延安工作两年,后调回北京工作。所学专业一直陪伴着我干到退休。可以说后半生的命运还是不错的,知足者常乐。

作者: 重阳劲草    时间: 2016-2-18 17:41
    向在艰苦实践中,勇于砺炼人生的延安插友致敬!
作者: 先乡后城    时间: 2016-2-18 18:10
党项人 发表于 2016-2-18 07:41
当年在延安,对北京知青还是有所照顾,一般来说能走包括上学招工都是如此。因为陕北人总认为人家娃娃来了锻 ...

   能够在延安插队,现在想想,真是幸运。现在全中国只有延安还有知青办。
作者: 先乡后城    时间: 2016-2-18 18:20
本帖最后由 先乡后城 于 2016-2-18 18:21 编辑
山杏儿 发表于 2016-2-18 14:48
当年在延安插队,同去的都走了,只剩下我一个,感到特别孤独。老乡安慰我说:"娃娃不要急,迟早会走的, ...


   上学,参军,招工,现在看,上学最好。当时认为参军最好。
    招工,一次可以走很多人,没有自己,心里的滋味,用言语是没办法表达的。
    72年冬天,我送招工走了的同学后,当时在村里的知青就我一个人了,为了改变自己沮丧的心情,专门买了很多东西过年,并且把很多老乡请到自己的窑里喝酒过年。记得那天真的很高兴。

作者: 先乡后城    时间: 2016-2-18 18:30
重阳劲草 发表于 2016-2-18 17:41
向在艰苦实践中,勇于砺炼人生的延安插友致敬!

    谢谢您的赞誉。
作者: 党项人    时间: 2016-2-19 15:24
先乡后城 发表于 2016-2-18 18:10
能够在延安插队,现在想想,真是幸运。现在全中国只有延安还有知青办。 ...

延安必须抓住知青这个纲,方才能飞速发展
作者: 先乡后城    时间: 2016-2-20 20:36
党项人 发表于 2016-2-19 15:24
延安必须抓住知青这个纲,方才能飞速发展

    延安地区的领导,上上下下比咱们还明白。安塞县的领导就刚刚在北京和知青们见面了。
作者: 党项人    时间: 2016-2-21 07:48
先乡后城 发表于 2016-2-20 20:36
延安地区的领导,上上下下比咱们还明白。安塞县的领导就刚刚在北京和知青们见面了。 ...

延川更甚,连当今入党关键人的孙子都排到文安驿镇当副书记去咧
作者: 党项人    时间: 2016-2-21 07:51
先乡后城 发表于 2016-2-20 20:36
延安地区的领导,上上下下比咱们还明白。安塞县的领导就刚刚在北京和知青们见面了。 ...

有的不是这样!比如我老伴为了延安建设断了一条胳膊,延安制药厂用两万五千元打发回北京后,迄今没有任何延安的任何领导记得。从来没有问过。因为老伴再无法给延安做贡献即给钱咧
作者: 先乡后城    时间: 2016-2-21 09:07
党项人 发表于 2016-2-21 07:48
延川更甚,连当今入党关键人的孙子都排到文安驿镇当副书记去咧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他们村我去过几次,每一次都有新收获。
     比如:他住在一个小伙子的窑里,后来还帮助小伙子看病。小伙子把那面窑买了15万,在院子里整了新的。
     他们一进村,住在一个妇女的院子里,现在也是人来人往的非常热闹。有人出钱要买她的窑,她是死活不卖,缺心眼吧。

作者: 先乡后城    时间: 2016-2-21 09:08

作者: 先乡后城    时间: 2016-2-21 09:10
    开门的窑就是当年的,卖了15万,老百姓偷偷地告诉我。
作者: 先乡后城    时间: 2016-2-21 09:11

作者: 先乡后城    时间: 2016-2-21 09:12
     这是一进村住的窑,女主人多少钱都不卖。
作者: 先乡后城    时间: 2016-2-21 09:25
党项人 发表于 2016-2-21 07:51
有的不是这样!比如我老伴为了延安建设断了一条胳膊,延安制药厂用两万五千元打发回北京后,迄今没有任何 ...

    哥们儿,这是您的心病,非常纠结,我不能多说,我告诉您最近的一件事,也许能够让您稍微好受一点。
    我的一个同行,在门头沟煤矿干了一辈子,春节前走了。家属告诉单位后,单位说:二月份的退休金要在丧葬费里面扣回来。结账给了五百大洋,没有一个人出面参加后事。就是这。

作者: 党项人    时间: 2016-2-21 11:30
先乡后城 发表于 2016-2-21 09:25
哥们儿,这是您的心病,非常纠结,我不能多说,我告诉您最近的一件事,也许能够让您稍微好受一点。
  ...

自打改开以来,工人就不是领导阶级咧!这如同“干部交流正常”。
作者: 党项人    时间: 2016-2-21 11:33
先乡后城 发表于 2016-2-21 09:12
这是一进村住的窑,女主人多少钱都不卖。

1975年,当时陕西省在梁家河召开沼气现场会。我奉领导之命代表单位参加了此会学习先进经验,见过当今。当时很纯朴,一副陕北农民打扮,握手的劲道也不小。当时还攀大小记得他说与我同岁1952年的。但如今官方发表的是1953年的。
   那时省上在一个队里开现场会,那时多大的荣耀嘛,也说明了有人正在培养接班人!
作者: 先乡后城    时间: 2016-2-21 11:55
党项人 发表于 2016-2-21 11:33
1975年,当时陕西省在梁家河召开沼气现场会。我奉领导之命代表单位参加了此会学习先进经验,见过当今。当 ...

    此一时彼一时。
作者: 先乡后城    时间: 2016-2-21 11:57
党项人 发表于 2016-2-21 11:30
自打改开以来,工人就不是领导阶级咧!这如同“干部交流正常”。

    设计师说了:看群众脸色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作者: 党项人    时间: 2016-2-21 12:00
先乡后城 发表于 2016-2-21 11:57
设计师说了:看群众脸色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那年我到劳动部谈及老伴残疾问题。接待我的领导就说了,赵总理说了,凡事有百分之七十的人满意即可。如今大概只需要百分之三十吧?
作者: 党项人    时间: 2016-2-21 12:00
先乡后城 发表于 2016-2-21 11:55
此一时彼一时。

对头对头!
作者: 先乡后城    时间: 2016-2-21 12:05
党项人 发表于 2016-2-21 12:00
对头对头!

    安徽省凤阳县我去了,专门找到那个村,很多人假装不知道这里曾经有这么一个人。我找当年的住房,老百姓胡乱一指说:就是这里。
作者: 先乡后城    时间: 2016-2-21 12:07

作者: 党项人    时间: 2016-2-21 12:09
先乡后城 发表于 2016-2-21 12:05
安徽省凤阳县我去了,专门找到那个村,很多人假装不知道这里曾经有这么一个人。我找当年的住房,老百 ...

唉,不说了不说了!
作者: 先乡后城    时间: 2016-2-21 12:09
    我问老百姓:当书记都干什么了?老百姓说:放羊,看书,考大学。
作者: 先乡后城    时间: 2016-2-21 12:12
    他在河南当官,村里人去找他,结果连面都没看见,灰溜溜的回村了。
作者: 先乡后城    时间: 2016-2-21 12:19
    我看,围着转的人,都满意,所以感觉多数人满意,不满意的人,连面都看不见,自然也感觉不到满意不满意。
    一个人的身边,经常有几百个人天天转,谁受得了?更别说让百分之一的人围着天天转了。





欢迎光临 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http://chinazhiqing.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