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标题: 殷殷家书情,绵绵父母爱 ——重读父亲家书(三) [打印本页]
作者: 激情岁月 时间: 2016-5-12 21:00
标题: 殷殷家书情,绵绵父母爱 ——重读父亲家书(三)
本帖最后由 激情岁月 于 2016-5-12 21:09 编辑
我原是辽宁省抚顺市一高中二年三班学生,于1968年9月下乡到辽宁省北镇县青堆子公社王家大队第五小队,历时七年.当时同队的共有11名同学,所住的屯子叫后青堆子,(当地管村庄叫屯子)在那里渡过了我一生中最难忘的一段时光。高玲同学是我们11名同学中的一名,她原是我们班的团支部书记,于1974年回城任抚顺五中语文教师4年。1980年毕业于抚顺师专中文系。在职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学习并获文学学士学位。在抚顺市委党校工作24年,历任团委付书记,基础部主任等职,中文教授,讲授大学语文,现代汉语,写作及干部培训班专题课等。殷殷家书情,绵绵父母爱
——重读父亲家书(三)
高 玲
(三)1972年10月24日的信
高玲:
霜降已过,立冬来临。天气一天一天的冷了。你的大棉袄,不寄去不行,所以今天把它给你寄去。钱随后寄去,千万不要着急。
……
你来信收到。你能朝气蓬勃,心安理得,善于在困难条件下克服困难,能够说服自己,使我们很放心。
文章有进步,叙述有条理,信手而成,用词恰当。但应继续努力,句子要精练、细腻。要充实自己,善于总结。不使脑海考虑用不着的东西。考虑下,自己想的是否有用,如果自己想的是没有用的东西,马上停止!不去想它……
要舒畅胸怀,眼往前看。要一分为二。比较与我们条件差的。不要好高骛远。面对现实。扎扎实实。永葆革命青春。
你妈本来很挂念你,你来信表示的好,你妈就不挂念啦!而且因为你高兴而高兴起来,这是好的转化。坏事变好事。要一分为二,“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宁静远看。克服私心。
我脚伤好多了,“伤筋动骨一百天”。我想再歇十天二十天就能上班了!不要挂念。
父:宗
1972.10.24
(四)1972年12月27日的信
高玲:
牛宝春十天前又来咱家。你给她的信我已看到了。写得还较流畅,只是后面潦草些。不要忘记,“后定胜前”。一篇文章,一封信,一件事情总要越做越好。不要虎头蛇尾,没有后劲。写材料时也要如此,一定要在结尾时有劲气,不要松散无力。
贺桂兰来了,带来了奖状,我们很高兴。你妈当天就用镜框镶起来。确实不容易,几年来,经历了很大的努力,付出了千辛万苦,具有坚强的毅力。善于在困难中把自己解救出来。遇到挫折不恢心,虽有艰难能克服。一分为二。考虑他人为重,总是不断地检查自己,总结自己,永葆革命的青春。真是有为的青年。我们的好女儿,我们的心情多么激动呀!光荣属于你的努力,你的成绩使我们骄傲……
你的行动,你的思想,你的志气,我觉得已够申请参加光荣的、正确的、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条件了。要奋战下去,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争取把自己锻炼得更红更专……
如果有机会也可以做升学的准备。一切都在争取。不要看眼前,要看远大目标。如果我们在农村一辈子,但我们的所作所为是伟大的,我们就心安理得。其实,在思想要树立农村与城市没什么差别的想法,依我看,你的生活,你的一切比我们在城里还要好。你回来就有体会了……
这次回家,没用的东西一律不带,不要花大了。只给你妈带点干鱼或虾等物品。因为听宝春说,你们那里出产鱼虾。你妈一听垂涎三尺,给她带点解解馋。
我和你小舅共同编写《怎样学拉京剧二胡》已完成,六万字。现已基本脱稿了。我只能把它看成是学习笔记,但其中我付出了很大心血。
一切传言不要听,只有干下去,不要胡乱想。小处着手,大处着眼。勤勤恳恳,扎扎实实,不表白自己,去掉私字。争取做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这是你的光明大道,是我们寄予最大的期望……
1、可带半斤麻还人。
2、可带芝麻一斤。
父:宗
1972.12.27
以上两封信,写于1972年下半年。这一年九月,大队又送两名知青回城。我没能成为他们当中的一员。自然心里愁云笼罩。爱女莫如父。父亲两封信,均提到要一分为二看问题,掌握辩证法。还用老子的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开导我。爸爸的书信就是我心灵天空的月亮,让我的心里亮了起来。
父母时刻关心我的冷暖,不仅有“立冬来临”的“大棉袄”,信中提到妈妈“本来很挂念”我,但因为我去信“表示的好”,就“不挂念啦”,而且因为我高兴而高兴。父母真是急我所急,乐我所乐。
信中提到贺桂兰带来了的“奖状”,是青堆子公社奖励优秀报导员的奖状。今天重温这段文字,百感交集。一张不足挂齿的奖状,竟让“妈妈当天就用镜框镶起来”,而且他们又“激动”、又“骄傲”,又不吝夸张地表扬我。
父亲的书信,总是栩栩如生地展示生活情景。一个“镶”字就把妈妈如获至宝的珍视,为女儿进步又喜悦、又自豪的心情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信的字里行间流淌着父母对我的深爱,正是这种伟大的父母之爱,驱散了我心中的愁云。
或许看到了我进步的潜质,父亲鼓励我追求伟大的信仰。他在1972年12月27日的信中,第一次向我提出争取做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并看成这是他们最大的期望。一名受错怪的知识分子,能够信赖、热爱中国共产党并教育子女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不是匪夷所思。父亲解放前夕是国民党天津参议会研究室专员。1949年,他在人生面临抉择的关键时刻,毅然决然放弃飞往台湾的方向,一方面源于对国民党本质有清醒的认识,也源于对中国共产党的信赖和投身新中国建设的想往。那年的八月,他被中央重工业部干部学校光荣录取。
我后来到党校工作的第二年(1981-6-24)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着实让爸爸很高兴。这是后话。
其实,父亲当时的内心是矛盾的,对知青在农村扎根一辈子不无担心,但他又时时解剖自己的思想并引导我“思想要树立农村与城市没什么差别的想法”。他还说,如果“我们在农村一辈子,但我们的所作所为是伟大的,我们就心安理得”。其实,对我来说“伟大”岂不是天方夜谭!但我对父亲的话,完全心领神会。
父亲书信,总是善于转换气氛,而不是一味呆板。刚刚说完一个“扎根农村”的沉重话题,即刻用幽默的语言笔锋一转,让我回家给妈妈带点干鱼虾,给她解解馋,因为她已垂涎三尺了。一个温馨的玩笑,常常给我带来开心一刻,让我对爸爸的信爱不释手。
父亲针对我的书信“后面潦草”嘱咐我:一篇文章、一封信、一件事情总要越做越好。不要“虎头蛇尾”没有后劲。又叮咛文章句子要“精炼、细腻”。父亲指出的是文章写作的共性问题。我知道,所有父亲爱护子女的心情都是相似的;但我更知道,不是所有的父亲都能如此细致入微。而我,得天独厚于父亲的责任与担当,我是幸运的。
写文章不要“虎头蛇尾”,做事又何尝不是如此。成就事业也好,练就一种特长也罢,其实都是赢在坚持。父亲,正是坚持的榜样。
父亲1972年7月20日左脚趾骨折,在公伤养病的三个多月期间,用草书书写了《毛泽东诗词三十七首》,让我领略了他对中国书法艺术追求的苦心孤诣及情之所系。期间,他还和别人共同编写了《怎样学拉京剧二胡》。父亲喜爱京剧,能拉能唱。恰好有个邻居叫裴铁顺,在抚顺京剧团拉京胡,我叫他“小舅”。他腿有残疾,文化低。父亲虚心向他学习演奏技巧,在学习笔记的基础上策划、执笔写就这部作品。全书六万字,包括:京剧二胡概论,弓法,二黄、西皮把位指法以及京剧演奏例解等。仅图例就44处。可想而知,父亲要克服多少困难才能完成。父亲连自己的业余爱好都做得像模像样,让我深受影响。
书信中提到的贺桂兰,当年是“老初一的小青年”,与我相处亲密无间。她高挑的个儿,明媚的眼,黑密的睫毛。美得表里如一,聪明得出类拔萃。遗憾的是,小贺家庭成份高,文化低,在那特殊年代,没有条件升学、读书,难以拥享“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兰心蕙质。
信中提到的牛宝春,是还乡青年的佼佼者,18岁任王家大队妇女主任,20岁任公社妇联主席。她虽初中文化,但聪颖善学,勤奋努力,于1972年选至抚顺,自学中文,写一手好文章。她从基层工人干起,到抚顺市体委副局退休。她是众多知青的好朋友,和我很要好。她在我1974年12月回城前多次去我家探望我父母,给全家带去了对我的憧憬。父亲在1972年2月3日信中写道:“一个很会说话,条理清晰,富有生活经验,善于处理事务,精明强干,聪明而又朴实的的女孩子。的确是一个有为的青年。从她身上可以看到与你共同之点。她来却也有好像见到你面的感觉。”爸爸是在由衷赞扬宝春,更是在想着自己的女儿。父爱之深无所不至。这就是天下父母。
作者: 龙行天下 时间: 2016-5-13 08:45
不论遇到什么事,
父亲信中鼓舞实,
永远只给添信心,
从来不见诉苦时。
作者: 激情岁月 时间: 2016-5-13 11:58
谢谢龙行天下版主点赞,对一个人最好的支持就是鼓励,鼓励,再鼓励。
作者: 寒秋 时间: 2016-5-13 12:40
正在成长的过程,有父亲时常的鼓励,是你的幸福。
作者: 激情岁月 时间: 2016-5-13 13:31
谢谢寒秋知友点评,父母的支持是儿女的动力。
欢迎光临 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http://chinazhiqing.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