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标题: “国粹”麻将在美国 [打印本页]

作者: 沈履正    时间: 2016-10-3 11:08
标题: “国粹”麻将在美国
“国粹”麻将在美国
在世界日报上看到一则消息<<中国麻将惨到被美,欧,日各队完爆>>,比赛成赛最好的一组中国配对仅得了第三十七名。这则消息确实令一些美国华人吃了一惊:“国粹”居然输给洋人,甚至东洋人,成何体统,真有点“国将不国”的意味。
再来看看马里兰州有关麻将的消息:“麻将在美国非常受欢迎,尤其是在40至60岁的女人中间,她们总会通过麻将聚结身边的朋友,组成一个闺蜜圈子。不再像《欲望都市》里,女人聚在一起谈论男人。现在的美国女人聚在一起就是打麻将。”“在美国大城市,中老年女人都是麻将的狂热爱好者。麻将桌上有各种各样的女人,是麻将将她们聚在一起。麻将不仅仅是一个游戏,更像是一个专门为女人而设的联谊会。”“就麻将迷而言,他们不少已经退休,空闲时间很多。尽管互相不认识,但一起玩麻将后,就迅速熟络起来。玩麻将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社交。”“通常麻将作为赌博的押金,从20美金起步,所以玩麻将的风险比玩扑克牌要高,喜欢赌博的美国人很享受打麻将的刺激。”
马里兰遗产博物馆,在2011年秋首次推出《麻将历史展》。2014年5月开始,在马里兰,巴尔的摩市,马里兰遗产博物馆再次举办以麻将为主题的展览,这次麻将展的展期为10个月,目前已吸引超过10万观众。一名70岁的美国老人麻将迷,在参观完麻将展览后留言:“在美国,中国男人和犹太女人都是麻将大师。”
其实这中国国粹“麻将”早已是北美大陆上的中国文化的传播者。笔者亦早就见怪不怪。笔者在美国中西部读书时,就见过美国老头儿和老太太们组成的“麻将阵”。
1980年代,笔者还在读研究生,一年暑假,没日没夜地工作,完成了老板交给的研究课题后,剩下的假期已不多。再去大城市打工也挣不了几个美钞。于是就想在本地找个活儿,多少能挣两个钱,补贴家用。从当地报纸看到,一家养老院需要一个临时工,从早七点到晚七点,照顾几位行动不方便的老人。工作其实很简单,就是老人们要你做什麽,你就做什麽。
工作第一天,早饭后,有几位老人常聚在活动室里打麻将,这是笔者第一次见到一群洋人打麻将,十分好奇。瞅了个空儿,走进活动室,看看他们到底怎麽玩儿?令人惊奇的是:两牌桌上的八位老人都在用荒腔走板的中文叫牌。“幺鸡”“白板儿”“七筒”“三饼”“红中”“北风”无一不是用中文喊出来,有的还带着“儿化韵”。他们洗牌,堆牌,摸牌,甚至“胡”了之后推倒牌的动作,与在国内老头儿,老太太玩牌的情景别无二致。就麻将而言,在大陆时,笔者仅玩过有限的几次。大多是节假日时,为了陪家里老人,让他们高兴,三缺一,凑数打过麻将,绝对说不上“喜欢麻将”。除此之外,几乎和麻将绝缘。没想到,到了,美国居然又陪几位美国老人打麻将。一来二去和他们搞熟了,闲聊中知道麻将在养老院中相当普及,可以说是人人都会。老人们就不用说了,即便是刚进养老院的新人,不会麻将,待上几个月,就跟着学会了。很多人还上了瘾,每天都得打上几圈。令人惊讶的是:所有的养老院员工,从院长到服务生,人人都会打麻将,他们都会在三缺一的情况下,顶上去,陪老人们打几圈。说不定这也是养老院的一项服务吧!这次接触麻将的时间并不长,暑假过去,笔者又回到校园中,继续学业。
研究生毕业后,在南方找到了个工作。顶头上司是黑人,叫纳特。他的夫人琳希是家庭主妇,还是个麻将迷。每一次在她家聚会,说不上几句话,琳希就拿出麻将盒,喊着:中国人!来!打麻将!在她看来中国人个个都是麻将迷。纳特说:一到周末,琳希只要不外出,就一定会邀请几位她的麻将友,聚在一起开打,而且一打就是半天,有时会打到半夜。确实如此,琳希是笔者见过最痴迷的美国麻将爱好者。和他们夫妇相处的三年多里,每次聚会都一定会打麻将。和中西部的白人老头儿,老太太一样,南方的黑人麻将迷们叫牌用的语言照样是中文,尽管她们的中文带有浓重的美国南方黑人的鼻音,但笔者还是能分辨出她们叫的是什麽牌。看来麻将至少是传播了汉语。
1990年代,当笔者离开南方搬到美国西北地区时,以为不会再遇到麻将。但是出人意料,小小的美国西部小镇---三子城(Tri-Cities)居然有个麻将俱乐部。俱乐部的会员们不但每周末聚在一起打麻将,还按季度举行团体赛和个人赛。更有甚者,俱乐部还设有初级,中级和高级麻将课,免费向公众教授麻将技艺,为的就是发展麻将人口。这里的麻将已经带有一定的经济利益,参加麻将俱乐部,成为会员须缴纳一定的会费。正因为如此,在三子城居民中,麻将相当普及,麻将的各类活动也专业化。一位朋友告诉我:他周末雷打不动的两件事是去教堂做礼拜和去俱乐部打麻将。笔者这样的水平,没敢去加入麻将俱乐部,一是没有时间去听麻将课,二是始终对麻将没有多大的兴趣。
三子城麻将和三子城的华人历史有关。一百多年前,哥伦比亚河是美国西北地区最重要的运输动脉,而三子城正是哥伦比亚河边的港口之一,尤其是它附近出产黄金,十九世纪中后期,许多来自中国广东福建的华人到此淘金。这些淘金的华人将麻将带到了沿哥伦比亚河的各个港口。美国西北地区便成了麻将在美国最早流行的地区之一。吉姆是位白人技师,也是笔者的朋友,但据他说:他拥有三十二分之一的华人血统。可从外表上看吉姆完全是白人的模样。他讲述的故事反映了一位华人的美国梦和麻将的传说。
吉姆的祖先来自福建,姓黄,(吉姆依然保留着这个姓)。吉姆的华裔先人靠淘金积累了一定的财富。他不像大多数华人发财后回到中国去,取一位中国女人做妻子。他是取了一位当地白人女子为妻。当时因为很多华人在淘金中发了财,引起当地白人的嫉妒恨,不少的华人遭到白人的抢劫甚至杀害。取一位白人女人为妻,与当地人联姻是很好的自保方式。更妙的是,这位白人妻子具有商业头脑,她不仅为黄氏家族传宗接代,还给黄氏家族带来了更大的财富。她用她丈夫的钱开了一家酒馆。酒馆不但提供饮食,也提供娱乐和赌博。麻将便是赌博的方式。依靠麻将赌博,黄氏家族汇聚了更多的财富。不仅许多华人淘金者在酒馆里输掉了淘金得来的辛苦钱,也有不少白人在这里千金散尽。吉姆自豪地告诉笔者:麻将为他的老老祖母赢得了大量财富。他至今还拥有一大片牧场和数十匹良种马,那是祖上留给他的遗产之一。而他的祖先曾拥有超过一万英亩的牧场,数百头奶牛,一座果园,和一座葡萄酒庄园。旧城区里的一座关帝庙,也是黄氏家族捐钱修的,是当时华人精神领地。如今这座关帝庙已成了当地古文物,被保护起来。笔者以为,这位黄家白人媳妇最大的手笔是:推广国粹麻将。


作者: 寒秋    时间: 2016-10-3 12:32
麻将其实也是一个很好的体育和娱乐工具,老年人常玩可以活动手指的灵活度,可以启动大脑的敏捷性,不要去赌博,利大于弊。
拜读文友佳作,欣赏。
作者: 雾梦    时间: 2016-10-3 23:20
      沈学长好。再次看到沈学长洒脱的文字、逻辑性极强的贴文真是非常的高兴。
      拜读贴文,才知晓国粹麻将在美国如此盛行且深受欢迎,真是有瞠目结舌之感。雾梦也同沈学长一样,除了在母亲在生前,为凑人数陪母亲娱乐以为,从没有和其他人码长城。说真的,老母亲打麻将兴致浓浓,说是一打麻将感觉神清气爽。雾梦则是处于孝顺,陪母亲消遣而已,几乎没有赢过。既是偶尔赢了,散场时都要将所得孝顺母亲了~
     沈学长详尽的的阐述,让雾梦大开眼界。但雾梦真的不喜欢玩麻将,因为不喜欢看到为一张牌、为输赢所发生的种种......。打牌时,不希望被打扰的专注的神情,也感觉不适应。这也算是另类吧。但打牌,还是为许多人带来的乐趣,凝聚了友谊。牌友
     谢谢沈学长的贴文,恭祝安好~
作者: 龙行天下    时间: 2016-10-4 08:15
麻将居然传出国,
老美等地普及多,
叫牌居然全中文,
回头又能赢中国。

作者: 中国知青张希伟    时间: 2016-10-4 10:07
阅后长了见识,知道美国人也玩麻将,并且盛行。
作者: 沈履正    时间: 2016-10-11 05:11
雾梦及其他朋友:我对麻将也不感兴趣,也知道它的益弊。我想告述大家的是:汉文化的渗透性,可以用杜甫的那句詩:“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来形容。仔细观察美国的生活环境,可发现汉文化的痕迹比比皆是,让我以后慢慢道来。
作者: 龙行天下    时间: 2016-10-11 08:10

作者: 雾梦    时间: 2016-10-11 22:55
沈履正 发表于 2016-10-11 05:11
雾梦及其他朋友:我对麻将也不感兴趣,也知道它的益弊。我想告述大家的是:汉文化的渗透性,可以用杜甫的那 ...

      谢谢沈学长的告述。在异国他乡,尤其是在美国,汉文化的痕迹比比皆是,,也值得欣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们静候沈学长慢慢道来......
      
   
作者: 千帆过    时间: 2016-10-12 08:19
    沈履正朋友用流畅的文笔,向我们介绍了麻将在美国的故事。和许多人一样,我原以为麻将只是中国人的专利,殊不知在美国已经小成气候,这也是中国文化传播的一种吧。读过,长见识,期待朋友的大作陆续奉献给我们。





欢迎光临 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http://chinazhiqing.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