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标题: 秋去木兰围场,重回佛爷道沟里······· [打印本页]

作者: 尔雅山风    时间: 2016-10-18 05:07
标题: 秋去木兰围场,重回佛爷道沟里·······






10月11日,已经是深秋了。有的树叶子也渐渐地由绿变黄了。想必那燕山最北部的山里更是天凉好个秋。
40多年前,曾经在围场县道坝子公社查字下大队佛爷道沟里插队的四位老知青在这一天的早上6点半,乘坐直达围场的长途车,一路向北,沿途路经宝坻、蓟县、唐山、承德、隆化到了木兰围场。
啊,看见了、看见了,庙宫水库;看见了,张三营;看见了,那高耸的锥子山;看见了,波光粼粼的伊逊河······

木兰围场,我们又来了!
木兰围场,古时康熙、乾隆皇上猎场,后来“文革”津门海河4000知青下乡再教育。时隔40多年,佛爷道的老知青再次回来了,又来看望锥子山、伊逊河、窟窿山、道坝子梁、佛爷道沟里······看望曾经朝夕相处的山里的“小吧档子”、如今也是年过一个甲子的老汉了。
与乡亲们相逢的喜悦与激动暂且不表。看见这些熟悉的土地、山梁,令俺从心底吟唱出一句歌词和旋律“我深深的爱着你,你这多情的土地······”




作者: 尔雅山风    时间: 2016-10-18 05:31
很久很久没有欣赏过从天津到承德、再到围场的路经了。长途客运车从早上6点半出发,中午的12点半到木兰围场,6个小时的路程,俺坐在司机旁边的座位,看着一路的大山,一路的景色。
到了蓟州区地界开始了行进在大山中的开出的道路。沿途的隧道多多,不再盘山绕岭,才省却了很多路程和时间。
还记得40多年前回木兰围场,从天津乘火车三个多小时先到北京后,再换乘到承德的夜车坐一夜。清晨到了承德火车站后,背着行李包过去滦河大桥再步行3、4里地到长途汽车站。若买上当天去木兰围场的汽车票还好。再继续坐车在土方石头铺的公路上攀山越岭的7、8小时才到县城里。在县城里住大车点土炕一宿,转天再坐车到道坝子公社后,再走上8里多地才到了佛爷道沟里。
眼下,从天津一早发车7小时左右直接到围场县后,40多元钱打个的士到道坝子乡,再进入佛爷道沟里估计还要20多元。大约一整天的时间就够了。




















作者: 尔雅山风    时间: 2016-10-18 05:34


















作者: 尔雅山风    时间: 2016-10-18 05:35



















作者: 尔雅山风    时间: 2016-10-18 05:37


















作者: 尔雅山风    时间: 2016-10-18 05:43

啊,锥子山、伊逊河——当年的“小知青”们又回来了!




碑文微刻写着当年的“知青”不忘正当风华的青春期。























作者: 尔雅山风    时间: 2016-10-18 05:47






入夜,县广场的人们广场舞

















作者: 尔雅山风    时间: 2016-10-18 05:53
回道坝子乡的路上,路过顺井下村的窟窿山,在车上远远地随手拍一张。
传说,当年、不知距离现在多少万年,杨二郎担山累了,于是放下挑子歇歇。于是就有了这个窟窿山。据说在庙宫水库那里还有另一头的窟窿山。




















作者: 尔雅山风    时间: 2016-10-18 05:57



















作者: 尔雅山风    时间: 2016-10-18 06:01

绕过大山就是佛爷道沟里

















作者: 尔雅山风    时间: 2016-10-18 06:10
本帖最后由 尔雅山风 于 2016-10-18 06:12 编辑










村里唯一的一位82岁老人,其他老人都故去了。不见青年和小孩子,仅仅当年小我们5、6岁的“小吧档子”们,眼下也已经50多、60岁的人了,还在村子里留守这几十亩田地、活命的田地。其余的几百亩田地退耕还林、还草了。眼下的夏季雨水季节不再山洪、泥石流滚滚咆哮、冲刷山体。









作者: 屹梁梁    时间: 2016-10-18 06:12
一张张动人的照片可以引起知青们对往事的回忆,一行行感人的文字能够激发起知青们无尽的遐想。真情同在!
作者: 尔雅山风    时间: 2016-10-18 06:26
本帖最后由 尔雅山风 于 2016-10-18 10:25 编辑














荒废残破的土屋还在印证着,这里曾经有过人家







曾经插队的小山村虽然有电了,有了足够的粮食吃了,有了砖房子了,有了加碘盐食用、不再大脖子病了。然而,深山沟里生活环境闭塞与卫生条件还是极其落后。都市与山区,东西地域发展的差距还是很大很大的。
重访我的那个曾经生活了五年小山村,俺的心——的确五味杂陈。
如果不是“选调”回到了津城?没有离开这小山村,俺的后40多年又会是什么样的生存状况呢?!保不准还不如这些“小吧档子”们顽强的生存与自理能力······




作者: 尔雅山风    时间: 2016-10-18 06:35
本帖最后由 尔雅山风 于 2016-10-18 06:42 编辑
屹梁梁 发表于 2016-10-18 06:12
一张张动人的照片可以引起知青们对往事的回忆,一行行感人的文字能够激发起知青们无尽的遐想。真情同在! ...

早安,屹梁梁 超版!
咋这早就来赏帖子!谢谢您!真情同在!祝秋日愉快!





欢迎光临 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http://chinazhiqing.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