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标题: 体验长征路 [打印本页]

作者: 共同    时间: 2016-10-23 11:13
标题: 体验长征路
本帖最后由 共同 于 2016-10-23 11:59 编辑

星火旅游网组织了21天重走长征路活动,以纪念伟大长征胜利会师80周年。
考虑到年龄及身体可能的情况,我从半道“兵临贵阳逼昆明”加入了这支队伍。



穿上“红军服”,向“军团顾问”总参某部副部长王立华大校报到。
正在修建的高速公路


IMG_20160926_092645.jpg (840.24 KB, 下载次数: 3)

IMG_20160926_092645.jpg

作者: 共同    时间: 2016-10-23 11:18
第一站,金沙江。金沙江是云南省和四川省的界河,两岸崇山峻岭,直入云霄。









作者: 共同    时间: 2016-10-23 11:28
本帖最后由 共同 于 2016-10-23 11:31 编辑

大巴行至山顶,正赶上当地集市堵塞了道路,正好下来行走。



这里是少数民族居住区,与彝族老乡合影。

“将军树”。1935年朱德曾在这里拴马驻足,后人为纪念红军长征,将这棵杉乐树取名“将军树”。








作者: 共同    时间: 2016-10-23 11:35


三四个小时翻山越岭,中午时分到达金山江畔的云南省禄劝县跤平渡,当年红军就是在这个渡口渡江的。

餐馆的露台后面紧临金沙江



作者: 共同    时间: 2016-10-23 11:51
本帖最后由 共同 于 2016-10-24 11:55 编辑


金沙江渡江纪念馆






连接云南和四川两省的跨江大桥。


mmexport1477194310542.jpg (630.34 KB, 下载次数: 3)

mmexport1477194310542.jpg

作者: 文华胡同    时间: 2016-10-23 21:38

——你真棒!非常有意义的事!

作者: 共同    时间: 2016-10-24 11:45
谢谢领导的鼓励!继续。
作者: 共同    时间: 2016-10-24 12:01
本帖最后由 共同 于 2016-10-24 14:28 编辑







金沙江北岸四川江边一侧有几个这样的山洞,是当年渡江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的指挥所。



毛泽东的指挥洞顶插满了烟头,都是后人对毛泽东的祭拜。





作者: 共同    时间: 2016-10-24 12:14


当年渡江老船工之一的儿子讲述渡江的情况,他今年76岁,是他他的父辈讲述的情况。当年渡江用九只船昼夜不停地摆渡用了七天七夜,将一方面军(中央红军)全部送过了金沙江。



中间穿红衣这位老船工儿子的媳妇(71岁),主动为我们唱了不少当年的红军歌曲。
着希望有人能把这些歌曲记录下来永久流传。

渡江纪念大桥在当年渡口下游约两三百米的地方。






作者: 共同    时间: 2016-10-24 12:15
本帖最后由 共同 于 2016-10-24 12:32 编辑

离开金沙江开始翻越大小凉山,来到四川会理县,这里是石榴的主产地,此时正值石榴收获的季节,零买一斤一块钱,可惜没有拍下石榴的照片。

在加油站对面是石榴批发装运点,我问老乡买几个石榴,老乡送了我四个,每个都在一斤左右,还拒绝收钱。这里的老乡还保留着淳朴善良的民风。


会理长征纪念馆





会理古城






作者: 共同    时间: 2016-10-24 14:15
本帖最后由 共同 于 2016-10-24 14:32 编辑

在会理,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了扩大会议,成为中共军事党史的一个重要会议而载入史册。



总参某部副部长王立华大校担当了全程当时军事顾问,纤细讲述了会理会议的过程及斗争。使得每个参团成员都对红军长征的意义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mmexport1474786989056.jpg (154.77 KB, 下载次数: 2)

mmexport1474786989056.jpg

作者: 共同    时间: 2016-10-24 14:26
本帖最后由 共同 于 2016-10-24 14:30 编辑

离开会理的下一站是冕宁。冕宁在长征史上是个重要节点,刘伯承与彝族头领小叶丹歃血结盟就在这个地方。
晚上宿冕宁县城,在红军广场演唱《长征组歌》选曲“横断山”及大型史诗《东方红》选曲“情深意长”。














作者: 共同    时间: 2016-10-24 14:43
本帖最后由 共同 于 2016-10-24 14:53 编辑

第三天理应去彝海,著名的“彝海结盟”的具体地方。但因塌方还是什末原因道路堵塞修路未能前往。幸好三年前我去过,还不构成太大遗憾。把上次照片附上。





歃血结盟地




彝海结盟纪念馆



小叶丹塑像

刘伯承塑像

聂荣臻塑像

萧华塑像

罗瑞卿塑像

陈云塑像

张爱萍塑像

何长工塑像

照片 181.jpg (562.72 KB, 下载次数: 3)

照片 181.jpg

作者: 文华胡同    时间: 2016-10-24 20:53


作者: 共同    时间: 2016-10-25 15:31

在去泸定安顺场路还有一公里处遭遇塌方,正好步行。路上一些送上学孩子的校车也被拦在半道。








作者: 共同    时间: 2016-10-25 15:38

这些孩子几乎都是少数民族,我们和他们在一起拍照留念。


















作者: 共同    时间: 2016-10-25 15:41










孩子们留给我他们的班级姓名,让我把照片寄给他们。我一定要做到,不辜负他们纯洁善良的心。

作者: 共同    时间: 2016-10-25 15:50

步行到安顺场红军渡口。这里的居民很多是搬迁户,雅安地震后搬过来的,他们有传统的群居性,这不,一家还在过满月,邻居们都过来喝满月酒。
















186.JPG (575.81 KB, 下载次数: 1)

186.JPG

作者: 共同    时间: 2016-10-26 13:53
本帖最后由 共同 于 2016-10-26 14:16 编辑


安顺场红军纪念馆



强渡大渡河渡口

这个牌子上写的渡江十七勇士是不对的。历史真实事实应该是十八勇士,包括红一军团红一师红一团一营营长孙继先。孙继先是开国中将,酒泉卫星基地首任司令员,红军中的武林高手。关于为什麽十七勇士代替了十八勇士,可参百度https://www.baidu.com/s?ie=utf-8&f=3&rsv_bp=1&rsv_idx=1&tn=baidu&wd=%E5%AD%99%E7%BB%A7%E5%85%88%20%E5%A4%A7%E6%B8%A1%E6%B2%B3&oq=%E6%9E%81%E9%99%90%E6%8C%91%E6%88%98&rsv_pq=d757cf05000101a0&rsv_t=87c4BP7LN1ggYRmTyp3DfbI0rjVFzz9x9efZpYBtAsLfMGIDVEdAm%2B2Ejnc&rqlang=cn&rsv_enter=1&rsv_sug3=17&rsv_sug1=5&rsv_sug7=100&rsv_sug2=1&prefixsug=%E5%AD%99%E7%BB%A7%E5%85%88&rsp=1&inputT=29886&rsv_sug4=30983














作者: 共同    时间: 2016-10-26 14:22
本帖最后由 共同 于 2016-10-26 14:50 编辑

孙继先将军
当年中央红军全部人马并没有在安顺口渡河,因敌军知道红军要在此地渡河就提前把可用船只收缴了。红军到此只找到一条船,按照这个速度,全军人马过河需要一个月时间,而后面蒋介石追兵距离大渡河只有一两天的功夫了。红军只能用脚步行河边的羊肠小道,昼夜兼程,30个小时240里山路赶到泸定镇渡河。

1935年往前推72年,农民起义军石达开曾在安顺场全军覆没。蒋介石也要在这里给红军一个彻底围歼。红军愣是凭着两条腿让蒋介石的美梦破灭了。

要从安顺场(四川石棉县)到泸定现在正在修路,我们队伍只好绕道二郎山到雅安再到泸定。




作者: 共同    时间: 2016-10-26 14:27
本帖最后由 共同 于 2016-10-26 14:33 编辑






二郎山沿途风光





二郎山隧道口

《歌唱二郎山》五线谱石碑处理在二郎山隧道口旁。


作者: 二宝    时间: 2016-10-26 19:11
   共同姐姐好!   体验长征路真好!
   我多么想和你们一样,也去走一趟。


作者: 共同    时间: 2016-10-27 14:19
二宝 发表于 2016-10-26 19:11
共同姐姐好!   体验长征路真好!
   我多么想和你们一样,也去走一趟。

   二宝好!再有此活动我告你,我也想再走呢。不仅体验革命先辈的艰难牺牲精神,沿途风光也真是美呢!
作者: 共同    时间: 2016-10-31 10:46

过了二郎山来到泸定县,这里是红军飞夺泸定桥的地方。

当年红军就是从这个桥头发起进攻飞夺泸定桥的。










作者: 共同    时间: 2016-10-31 10:49


看这几个!为首的是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的退伍军人
其余几个也是复转军人。

这位男士是另一支重走长征路的团员,主动要求与我们合影。

作者: 共同    时间: 2016-10-31 11:05
前面就是期待值很高的夹金山了!
越接近夹金山,风光绮丽自然景色越美。








作者: 共同    时间: 2016-10-31 11:09







这里是距离夹金山最近的有接待团队能力的可以居住的藏寨。

154422t52ekas52eha2dy4.jpg (597.68 KB, 下载次数: 2)

154422t52ekas52eha2dy4.jpg

154529r5mmtf6ftpl6qmxp.jpg (571.55 KB, 下载次数: 3)

154529r5mmtf6ftpl6qmxp.jpg

155238abfescg2jjg9rewt.jpg (604.63 KB, 下载次数: 1)

155238abfescg2jjg9rewt.jpg

155250wuw1lydq9ddacyzu.jpg (579.87 KB, 下载次数: 3)

155250wuw1lydq9ddacyzu.jpg

作者: 共同    时间: 2016-10-31 11:20

这个季节的藏区夜晚已经很冷了,旅馆大多没有取暖设备,好一点的旅店有点空调,一般有电褥子。除了旅店,街上没有食品店小饭馆,只有小卖店供应一些简单的小食品。翻越雪山需要准备一路的食物,买不到可供携带的食品,只好向旅店订购了馒头和鸡蛋。可见当时红军爬雪山筹集大部队的粮食何其困难了!















作者: 飞宇    时间: 2016-10-31 12:11
好活动!身临其境体验当年红军长征的艰辛,才能更珍惜现在的太平盛世
作者: 共同    时间: 2016-11-1 15:58
飞宇 发表于 2016-10-31 12:11
好活动!身临其境体验当年红军长征的艰辛,才能更珍惜现在的太平盛世

f飞宇好!很久没见了,问声好!谢谢你的关注!
作者: 共同    时间: 2016-11-1 16:08
本帖最后由 共同 于 2016-11-1 16:13 编辑







中央红军翻越夹金山的起始点,从这个小路入口进山。






344.JPG (598.84 KB, 下载次数: 2)

344.JPG

作者: 共同    时间: 2016-11-1 16:18


在毛主席朱德居住小屋前合影



在翻山前小路口合影


作者: 共同    时间: 2016-11-3 15:26

向夹金山进军了!这就是夹金山。







在海拔3000米处开始爬山,向山顶进军。




作者: 共同    时间: 2016-11-3 15:33
















153121i33jyq57wwwyycqy.jpg (134.22 KB, 下载次数: 4)

153121i33jyq57wwwyycqy.jpg

作者: 共同    时间: 2016-11-3 15:39




这个老同志捡了一枚铜钱,可能是红军的遗物。







作者: 共同    时间: 2016-11-3 15:44
本帖最后由 共同 于 2016-11-3 15:46 编辑


这几位年轻人都是80后








与76岁的老大姐热情拥抱。


作者: 雾梦    时间: 2016-11-3 21:12
共同 发表于 2016-11-3 15:44
这几位年轻人都是80后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感动深深,感悟深深~ 向参加这次活动的您们、他们、她们致以深深的敬意
作者: 共同    时间: 2016-11-4 15:41
雾梦 发表于 2016-11-3 21:12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感动深深,感悟深深~ 向参加这次活动的您们、他们、她们致以深深的 ...

          谢谢雾梦朋友关注观看!
作者: 共同    时间: 2016-11-4 15:51

我们在夹金山顶为牺牲长眠在这里的红军战士举行了简单的祭拜仪式。准备了白酒、玫瑰花瓣和食品。心里非常难过,眼泪止不住地流淌,想象他们的牺牲换来了今天,可是.......
















163613ja7p8h7qj87qf1h0.jpg (602.42 KB, 下载次数: 3)

163613ja7p8h7qj87qf1h0.jpg

作者: 共同    时间: 2016-11-4 15:58


夹金山海拔4114米,80年前终年积雪不化,现在这个季节一丁点雪也见不到了。也许冬天还有吧。






作者: 雾梦    时间: 2016-11-4 19:27
共同 发表于 2016-11-4 15:51
我们在夹金山顶为牺牲长眠在这里的红军战士举行了简单的祭拜仪式。准备了白酒、玫瑰花瓣和食品。心里非常 ...

      谢谢您们的祭拜,因为您们代表了我们,我们应该记得那些不求任何回报,只为国家人民奉献的英烈们。“千万不要忘记过去,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作者: 共同    时间: 2016-11-7 11:39
雾梦 发表于 2016-11-4 19:27
谢谢您们的祭拜,因为您们代表了我们,我们应该记得那些不求任何回报,只为国家人民奉献的英烈们。 ...

您说得非常好!感谢您的回复!。“千万不要忘记过去,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作者: 共同    时间: 2016-11-7 11:52
本帖最后由 共同 于 2016-11-7 11:53 编辑


中央红军翻越的第二座雪山--梦笔山,海拔也是4114米。我们同样举行了祭拜活动,向英勇牺牲的红军烈士们致敬!




作者: 共同    时间: 2016-11-7 14:37
本帖最后由 共同 于 2016-11-7 15:00 编辑

中央红军从南麓翻过夹金山,在北麓下山就到了小金县(旧称懋功)的达维,在这里与红四方面军25师74团的一部在达维桥会师。
达维桥




达维会师纪念碑
  




作者: 共同    时间: 2016-11-7 14:43


这个藏族阿妈经常坐在红军会师塔下晒太阳
与藏族老阿妈合影



给藏族小孩儿分发玩具






作者: 共同    时间: 2016-11-7 15:16
















作者: 共同    时间: 2016-11-7 15:19







当晚在小金县城广场与市民联欢。



作者: 共同    时间: 2016-11-11 22:09


雅克夏雪山,也是中央红军翻过的雪山之一。

现在一条隧道穿山而过,行人不能上山了。这座山上有座红军墓,这里面有段故事。1952年,解放军剿匪轻骑兵师137团进驻阿坝州红原县垭口,在其营地附近发现了12具排列整齐的红军遗骸,于是收敛遗骸造坟立碑,敬献了花圈,并举行了一个庄重而简单的祭奠仪式。战士们在红军烈士墓前肃立宣誓:不消灭黑水叛匪,不解放黑水各族人民永不收兵。
1982年,有关部门拨款由红原县人民政府重建。雅克夏红军烈士墓是我国海拔最高的红军烈士墓。
2006年,红军烈士墓作为阿坝红军长征遗迹的组成部分,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想想红军1935年牺牲在雪山,1952年,17年后遗骸才被发现才得以安葬,17年呀,就这样孤零零地躺在高寒红年积雪无人烟的雪山上,这是何等的状况,催人泪下,令人肃然起敬!

作者: 文华胡同    时间: 2016-11-12 07:40


作者: 共同    时间: 2016-11-14 12:43
谢谢领导鼓励!
作者: 共同    时间: 2016-11-14 13:03
本帖最后由 共同 于 2016-11-14 13:11 编辑

草地,一片荒芜人烟的地方,是红军长征非战斗减员最多的地方。没有干粮,草根、野菜、皮带都吃光了,地上沼泽一步一个陷阱......这些艰难悲壮的场景在我们小学课本上就读到过。80年后的草地什麽样子,一直是我心中极大的好奇与向往。当我真正踏上这块草地,完全想象不到当年红军前辈的艰难程度今天是另一番景象。



大轿车停在若尔盖草地,这里海拔在三千多米之上。按计划在这里要步行体验过草地的情景。













其实沼泽地已经很少了,草地上也修了路,也有一些藏民居住在这里放牧牦牛。





作者: 共同    时间: 2016-11-14 13:18
本帖最后由 共同 于 2016-11-14 13:22 编辑


没有了庄重感

草地就像大绒毯。蓝天白云,风和日丽,不冷不热,空气清新,四周寂静没有了大城市的喧嚣,雾霾尘埃,极难寻觅的原生态大自然景观。








作者: 共同    时间: 2016-11-14 13:28













作者: 共同    时间: 2016-11-14 13:41








脱离大部队,寻找历史的厚重感、沧桑感......







躲不开这些电线杆子

牦牛、羊群都是小白点这家的。



作者: 共同    时间: 2016-11-17 09:58
本帖最后由 共同 于 2016-11-17 12:46 编辑


草地上又举行了简单的祭拜仪式。总参某部宣传部副部长王立华大校将白酒洒在草地上。

《七根火柴》故事纪念碑






班佑河红军纪念碑




作者: 共同    时间: 2016-11-17 11:51



上图是网络上的照片


中国工农红军班佑烈士纪念碑碑记此碑是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过草地在班佑河一次牺牲人数最多的数百红军烈士而建。正面碑文选自红军过草地时任红军十一团政治委员、开国上将王平回忆的真实故事.“胜利曙光”由中央军委原副主席迟浩田上将题写。纪念碑在建造过程中得到了成都军区四川省军区的大力支持和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赞助。


开国上将,时任红三军十一团政委王平在回忆录雕刻成纪念碑碑文:
    “红三军在草地里走了整整七天,终于进到班佑。我们红十一团过了班佑河,已经走出七十多里,彭德怀军长对我说,班佑河那边还有几百人没有过来,命令我带一个营返回去接他们过河。刚过草地再返回几十里,接应那么多掉队的人,谈何容易。我带着一个营往回走,大家疲惫得抬不动腿。走到河滩上,我用望远镜向河对岸观察,那边河滩上坐着至少有七八百人。我先带通讯员和侦察员涉水过去看看情况。一看,唉呀!他们都静静地背靠背坐着,一动不动,我逐个察看,全都没气了。我默默地看着这悲壮的场面,泪水夺眶而出。多好的同志啊,他们一步一摇地爬出了草地,却没能坚持走过班佑河,他们带走的是伤病和饥饿,留下的却是曙光和胜利。我们怀着沉痛的心情,一个一个把他们放倒,一方面是想让他们走得舒服些,一方面再仔细地检查一遍,不能落下一个还没有咽气的同志。最后发现有一个小战士还有点气,我让侦察员把他背上,但过了河他也断气了。我们满含泪水,脱下军帽,向烈士们默哀、鞠躬告别,然后急忙返回追赶大部队。”


此图重手拿望远镜的站立者为王平将军形象。










黄克诚大将在他的回忆录中说:有一次,部队正在淌水过河,突降暴雨,河水猛涨,激流滚滚,尚在河中的人不少被大水冲走吞没。就这样,数不清的红军战士陈尸草地。
    高原缺氧,天气多变,风雨雪交加。死亡越来越多,后边的人无须向导,顺着络绎不绝的尸体,就可以准确地找到行军路线。老红军们回忆七个昼夜是长征中最艰难的日子,走出草地后,“觉得是从死亡世界回到了人间”。  


    青山寂静思烈士,雄雕矗立吊忠魂。仰望着红军烈士雕塑,老将军声音和呼唤在天际间回响,禁不住热泪热泪盈眶!

7395900dg7ca6019016bf&690.jpg (250.67 KB, 下载次数: 0)

7395900dg7ca6019016bf&690.jpg

作者: 共同    时间: 2016-11-17 11:56
本帖最后由 共同 于 2016-11-17 12:44 编辑

王平将军大儿子在纪念父亲文章中写道:我站在这个父亲魂牵梦绕的地方,放眼茫茫大草原……父亲的啜泣声穿越了时空在我耳边萦绕,我仿佛看见了父亲伟岸而疲惫的身影,看见了那个临死不屈的红军小通讯员、视死如归的七八百红军烈士,他们衣衫褴缕、形锁骨立,然却气宇轩昂,他们一步一摇地向我走来,用一种期待热切的目光无言地看着我,像是要诉说着什么……瞬间,他们又消失得无影无踪……我的双眼模糊了,我被一种无可名状的心绪深深地感动着,召唤着,那一刻,我告诉自己,重走长征路,我追寻的不只是一种精神,还有一种责任,那是我们这代人传承和发扬红军长征精神的责任!





     

作者: 张荣清    时间: 2016-11-17 15:30
向体验长征路的知青朋友致敬!
作者: 文华胡同    时间: 2016-11-18 06:14


作者: 共同    时间: 2016-11-20 11:50
张荣清 发表于 2016-11-17 15:30
向体验长征路的知青朋友致敬!

谢谢朋友您的关注与支持!
作者: 共同    时间: 2016-11-20 11:51
文华胡同 发表于 2016-11-18 06:14

银杏叶拍得真漂亮!欣赏!
作者: 共同    时间: 2016-11-20 12:00

若尔盖地区到处都是长征遗址


作者: 共同    时间: 2016-11-20 12:24


作者: 文华胡同    时间: 2016-11-21 15:57


作者: 共同    时间: 2016-11-22 15:48






今日的草地已经有了些许的藏民居住,放牧,但是生活看着还很苦,交通商品公共设施都还跟不上。我们自愿给藏民捐款。

作者: 共同    时间: 2016-11-22 15:50













作者: 共同    时间: 2016-11-22 15:53
本帖最后由 共同 于 2016-11-22 15:54 编辑

















mmexport1477036682386.jpg (40.29 KB, 下载次数: 1)

mmexport1477036682386.jpg

mmexport1477036674088.jpg (29.13 KB, 下载次数: 1)

mmexport1477036674088.jpg

作者: 共同    时间: 2016-11-22 15:55







作者: 共同    时间: 2016-11-22 15:59








长征路上的格桑花及叫不上名字的花



作者: 文华胡同    时间: 2016-11-22 21:04
重走长征路  万水千山只等闲!

作者: 共同    时间: 2016-11-24 16:23


长征时没有这条公路,两边刀削似的山峰间隔只有八米宽。敌军在图右边的山壁下筑有一个碉堡,火力封锁路口,根本不可能通过。红军最初用火力强攻,损失伤亡很大。



后来红军从峭壁后面爬上山顶,从上往下往碉堡投掷手榴弹,很快摧毁了这个火力点,大部队得以顺利通过这个天险关隘口。





作者: 共同    时间: 2016-11-24 16:38
本帖最后由 共同 于 2016-11-24 16:44 编辑













作者: 共同    时间: 2016-11-24 16:47


腊子口战役纪念馆








作者: 共同    时间: 2016-11-24 16:53
本帖最后由 共同 于 2016-11-24 16:54 编辑


腊子口战役纪念碑





据说,攻克腊子口后长征路上就没有天险了。毛主席心情极好欣然命笔写下了著名的词《沁园春。雪》图中大型浮雕就是描写这个场景的,旁边是毛主席手书《沁园春。雪》

作者: 共同    时间: 2016-11-25 15:11
本帖最后由 共同 于 2016-11-25 15:14 编辑




十月上旬的岷山山脉



翻越岷山山脉,远远可见山帽帽儿一点积雪。







作者: 共同    时间: 2016-11-25 15:23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岷山留念











作者: 文华胡同    时间: 2016-11-26 05:58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作者: 共同    时间: 2016-11-29 16:41

岷山过后到达第一个回民区,今天的岷县。首先来到了哈达铺,毛主席在这里写下了恢弘气势磅礴的诗篇《七律。长征》










作者: 共同    时间: 2016-11-29 16:46
本帖最后由 共同 于 2016-11-29 16:48 编辑


毛主席当年居住的房屋,在这个炕上的小方桌上写下的《七律。长征》

这个房子当年的主人是这个村子的阿訇,现任主人的爷爷。

房主请王立华大校为房屋起名,王立华起名《护圣居》。





作者: 共同    时间: 2016-11-29 16:51

今年该处故居得到很多媒体关注,但是经过百年风雨,牢房岌岌可危,
急需修葺。





作者: 共同    时间: 2016-11-29 16:54


主人讲述当年红军的故事及毛主席住在这里的情况。






作者: 共同    时间: 2016-12-2 16:09


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




作者: 共同    时间: 2016-12-2 16:14







作者: 文华胡同    时间: 2016-12-4 15:14
飒爽英姿五尺枪  曙光初照演兵场!

作者: 共同    时间: 2016-12-5 10:18
文华胡同 发表于 2016-12-4 15:14
飒爽英姿五尺枪  曙光初照演兵场!

谢谢文华超版的支持鼓励!
作者: 共同    时间: 2016-12-5 10:22
本帖最后由 共同 于 2016-12-14 10:29 编辑


红军一四方面军长征胜利会师地,甘肃会宁会师门。
工作人员正在准备布置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会场。

重走长征路全体队员在会师门合影留念

在会宁“红军会师纪念馆”前留影

红军会师纪念塔



作者: 雾梦    时间: 2016-12-8 14:34
共同 发表于 2016-12-5 10:22
红军一四方面军长征胜利会师地,甘肃会宁会师门。
工作人员正在准备布置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会场。

      感动在共同学姐的体验中那一段段里程,那一张张照片,一字字解说。往日的艰难困苦,流血牺牲换来的今日,应该有更多的人记得,应该有更多的媒体去宣传。长眠在那里的无数先烈值得我们永远的缅怀~  谢谢共同学姐带来的感动、感慨与感受深深......  
    希望网庆有缘与学姐见面~恭祝您安好~
作者: 共同    时间: 2016-12-8 15:39
雾梦 发表于 2016-12-8 14:34
感动在共同学姐的体验中那一段段里程,那一张张照片,一字字解说。往日的艰难困苦,流血牺牲换来的 ...

谢谢雾蒙的关注,谢谢您的感言!走长征路是我灵魂的一次洗礼,长征一路上的所见所闻给我一次次震撼,这些是书本电影电视上从来感受不到的。以前单纯把走长征路作为一次体验艰苦的经历,实际更多是灵魂心灵上的重生。沿途无数纪念馆,亲历老人的回忆与讲解,更加明白了很多历史解开了很多迷雾,懂得了长征的胜利是路线的正确,中国革命有了正确路线就能从胜利走向胜利。体会很深,希望能有更多人不忘初心,踏上长征路去寻找我们曾经拥有而今失去的东西。
再次感谢!
作者: 文华胡同    时间: 2016-12-9 20:37


作者: 共同    时间: 2016-12-12 10:54
本帖最后由 共同 于 2016-12-12 12:10 编辑

           将台堡红军会师

这是1936年10月红军第二次会师地,宁夏固原市将台堡。由于张国焘错误路线,红四方面军三过草地两爬雪山,十万红军损兵折将三分之二,张国焘被迫接受毛主席路线北上,于是有了红军第二次将台堡会师。

将台堡红军会师纪念碑
于1996年10月在纪念长征胜利60周年之际修建的。纪念碑正面题字是江泽民书写。

作者: 共同    时间: 2016-12-12 11:29
红军会师你只记得会宁?还有将台堡得知道!
https://www.baidu.com/s?ie=utf-8 ... 10&rsv_sug7=100
作者: 文华胡同    时间: 2016-12-13 20:46
将台堡胜利会师
      1936年9月至10月,红四方面野战军特别支队红一军团一师三团作为先行,在讲台堡发动群众,建立苏维埃政府及农会,为红军三大主力的会师做好了准备工作。10月22日,贺龙、任弼时、刘伯承、聂荣臻、邓小平等率领的红一方面军一军团主力在将台堡胜利会师。参加会师的有红二方面军陈伯钧(红六军团军团长)、王震(红六军团政委)、李达(红六军团参谋长)、甘泗淇(红二军团政治部主任)等;红一方面军的杨得志(红二师师长)、萧华(红二师政委)等,参加会师的红军部队和当地群众近一万两千人。



作者: 共同    时间: 2016-12-14 09:48
谢谢文华的补充说明!将台堡会师以前讲的少。

作者: 共同    时间: 2016-12-14 10:14
本帖最后由 共同 于 2016-12-14 10:18 编辑








会师纪念碑建在紧挨着古城古城墙外

开工修建纪念碑式的照片

走进古城这条标志着会师时间的通道一直延伸到“会师纪念馆”

会师纪念馆



纪念馆内照片



作者: 共同    时间: 2016-12-14 10:26
本帖最后由 共同 于 2016-12-14 11:59 编辑












1016.JPG (573.2 KB, 下载次数: 1)

1016.JPG

115356kcowqafyadyadky8.jpg (549.36 KB, 下载次数: 1)

115356kcowqafyadyadky8.jpg

作者: 共同    时间: 2016-12-14 12:08
本帖最后由 共同 于 2016-12-14 12:10 编辑


当地回族兄弟自发建立的“红军长征遗物收藏室”

现任“红军长征遗物收藏室”掌门人

最珍贵的一手遗物,真牛皮文件箱

眼镜盒上有雕花,工艺非常精美

纯铜的壶

行李箱上有编花人物


当年和毛主席夜谈的阿訇

仔细看变化非常精细,现在这个工艺手艺估计失传了。

1050.JPG (564.41 KB, 下载次数: 0)

1050.JPG

作者: 共同    时间: 2016-12-16 15:18

六盘山红军纪念馆,建在六盘山当年红25军行军路线的山顶。
规模宏大,气势恢弘!










作者: 共同    时间: 2016-12-16 15:23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山顶风还真大,用围巾包裹着帽子不被风吹走。

远眺六盘山纪念馆

作者: 共同    时间: 2016-12-16 15:28
本帖最后由 共同 于 2016-12-16 15:31 编辑


六盘山秋景

坐电瓶车上山,沿红军小道步行下山,一路红军长征途中重要事件、
节点都有塑像模拟实景展现。





如今六盘山也是国家森林公园了。头一天听说六盘山下雪了,到了山上一点学也没看到。


作者: 共同    时间: 2016-12-17 15:36

锣鼓响,秧歌起,征师胜利到吴起。吴起镇今天归属志丹县。
吴起红军烈士陵园及红军纪念碑













145322aewrs9w2fs99jwbs.jpg (1.44 MB, 下载次数: 0)

145322aewrs9w2fs99jwbs.jpg





欢迎光临 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http://chinazhiqing.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