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标题: 《黑土红心》之重返北大荒一 [打印本页]
作者: 穆小芒 时间: 2017-3-6 17:50
标题: 《黑土红心》之重返北大荒一
本帖最后由 穆小芒 于 2017-3-6 17:54 编辑
重返北大荒
哈尔滨—农场
和政委不止一次聊过再回北大荒的念头,但总是落实不了,我远在海外是原因之一。
终于约定2002年10月在哈尔滨碰头,然后直奔饶河。和我们同去的还有另一杭州知青,小付,原来也是打渔队的,他后来在农场总局的一个建筑公司当头头。
我们一早从哈尔滨出发,乘的是小付的别克轿车。我们计划从哈尔滨经佳木斯到饶河,回程走兴凯湖、牡丹江、镜泊湖回哈尔滨,兜一个圈子。
天下着小雨,新修的高速公路还行,路是不错,收费站也不错,够多。说三里一个五里一个夸张了点儿,但二三十里要是看不到一个,我们都要奇怪了。收费站盖得挺漂亮,一个穿制服戴大沿帽的站得笔直,看见车开过来了,“咔嚓”就是一个立正敬礼。他身后就是收费站的屋子,在前一个小窗口掏钱买票,然后往前开半米,又一小窗口,另一位把你刚买的那张票的副卷撕掉。这时你才可以上路,只听“咔嚓”又一个敬礼,原来这边还一个穿制服的敬送行礼。嗬,这么点事弄四五个人干,怪不得旁边盖一个灰不拉叽的小楼,专管收费。可不,一班至少四个人,24小时值班,12个人,再加上站长,书记,炊事员,后勤,不弄他20来人。我真怀疑每天收那点钱够不够他们弟兄们开销的。
过了佳木斯不远,柏油路没了,开始沙石路了,我们也渐渐兴奋起来。
“还是原来的路啊!”大家不约而同地感叹着。
我们在车内颠簸着,路边的树木也越来越密,越来越高大。进入完达山了,闻到了完达山林子里特有的清爽气息。路两边的柞木、白桦、杨树,还有榛柴棵子唰唰地往后闪去,那熟悉和久违了的,泥泞和颠簸将我们模糊的记忆一点点勾动并逐渐清晰起来。
“一连!”
“老五营营部!”
营部的几近45度的大坡是我们当年拉爬犁送粮骂娘的地方,今天一下子就忽悠下去了,过了七里沁河的小桥,原来的团部的灯光已远远在望了。
到了,终于到了。
场部招待所门口早就等了一群人,把我们让进食堂,一桌子菜热气腾腾的,中间那一大盆“酸菜白肉”,已让我口水横流了。
树没有了
第二天一早我们就直奔驼腰子梁口,我们三个全在那儿呆过,小付更是在那里住了二年多。
一路上,经过11连、15连、16连、西丰河南大队、河北大队,西丰公社出现在视野前方,但我们向西转去。又是泥路,坑坑洼洼的。车突然在几间砖瓦房前停下,是这儿吗?我们三人都疑惑着。
没错,转过房子,看见梁口了,看见挠力河了。
可是,可是,树呢?树上哪儿去了?
驼腰子梁口距西丰河北大队有三里地,中间还有一个“老头儿队”,是公社里的孤寡老人养老送终的地方。老人们不闲着,饭前屋后种了不少瓜,他们把西瓜藏到窖里,到新年甚至春节时拿出来,还新鲜着那!那真是抱着火炉吃西瓜。我们那时没少跟老头儿们商量瓜的事。从梁口到河北大队的屯子,原来好大一片林子,密不透风的,现在竟砍伐得干干净净。
小付四处转着,嘴里嘀嘀咕咕的,这儿是老房子,这儿是烤火房,这儿是∙∙∙∙∙∙
什么都不是了,早已屋去人非。
我们走到河边,河水呈现一种黄褐色,失去了往日的活力,好像和我们一样,也老了。
有些惆怅,我们又上了车,往回开,去我生活了十年的打渔队。
二十年的变迁
路上,问司机,才知道当年的兵团建制早已改回为农场。现在虽说挂着农场的招牌,但土地也早就分到各家各户了,每个职工分个二三百亩地。由于有农场的底子,原来机务上的人除了土地,还承包了拖拉机等机械,毕竟北大荒成千上万亩的土地,靠人工是不行的。
农作物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原来的小麦、大豆、玉米三大作物,现在已让位给水稻。东北大米,好吃,可能因为气温较寒冷缘故,生长期长,养料吸收得充分,另外,大米产量也高。 当年北大荒叫农场也好,改兵团也好,其模式都是学的苏联老大哥。大规模机械化作业,广种薄收。如:小麦每亩下种十来斤,收获也就二百斤左右,种子就占了十分之一。后来除更新品种,还加大了播种量,每亩种子达35斤左右,好年成能收四百,差点的,三百出头。大豆也差不多,要是新开的地,也就收百十斤。大豆主要还用来养地,也就无所谓了。
稻子怎么都是八百上下,要是赶上好年头就过千。那就叫,抄上了。
可是,种稻子,投入也大,要挖灌溉渠,排水沟,把原来上万亩的地块儿全切割成一小块一小块的了。真正种稻子的也不是原来的农场职工,全是南方产稻区过来的农民,把地转包给稻农,职工们不少当二地主了。
果然,我们看到路边有一些低矮的马架子,没有窗户,门就用块塑料布挡挡,如今人走了,那块塑料布也被风吹的像撕裂的旗子一样,那就是稻农的住所,比我们当年驻小点儿搭的马架子可差多了。他们干完这一季稻就回去了,职工们把稻子卖了之后,也可以尽情地歇半年。
收入多少,就是看年成。如果承包了300亩地,碰上丰收,能有上万的收入,每亩闹个三十五十的。要说平均每月有上千的收入应不错了,但后来和他们一聊,才知道不是那么回事。因为你还要为第二年的种子、化肥、机械的租用、等等做准备,成本要预留出来。
去打渔队一路泥泞,我们问司机,他说:
“嗨,还不是挖灌溉渠弄的。”
作者: 龙行天下 时间: 2017-3-7 07:39
相约重返北大荒,
收费站点人乌泱,
原来地点林木尽,
土地分包种稻忙。
欢迎光临 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http://chinazhiqing.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