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标题: 明月照耀下的一船珍珠(上) [打印本页]
作者: 大道传薪 时间: 2017-5-7 07:55
标题: 明月照耀下的一船珍珠(上)
本帖最后由 大道传薪 于 2017-5-7 09:04 编辑
――赏读一船明月的文化散文
——
一船明月的文章刊发后,一直吸引着我,阅读之后总是觉得口角生津,啧啧有味儿。其深厚的思想内涵,优美的语言文字,让我倾倒,让我陶醉。我也忝列一名传统文化的喜爱者,不仅为“吾道不孤”而欣慰,而且更重要的是通过阅读她的文章,感觉是一种享受,在享受中能学到知识,就像饱食一顿饕餮大餐一样,口福之乐以外,还能使人汲取到丰富的营养。
一船明月,是我未曾谋面的老师,据向真秘书长介绍,称其为母亲的好友,对我来说,那自然应该是前辈学者了。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每次阅读之后,本来都想跟帖,写上几句自己的感想,但不知为什么,却迟迟不敢动笔,换句话说,总觉得一般地褒扬几句,相反是对她的大不敬。尽管一直在琢磨着,却一直没有动笔。浏览一船明月的文化散文,我仿佛攫取到在明月映衬下的一船珍珠,熠熠发光,美不胜收。把她这些精美的散文收拢到一起,也称得上卷帙浩繁了,冷丁要想一篇读后感,真的有一种“老虎吃天,无从下口”的感觉,没办法,我也只能是从大处着眼,从小处落笔,采撷几簇耀眼的浪花,选择几个我认为能说明问题的角度,粗浅地谈一谈自己的读后感想。
据我粗略地统计,她从《石门湾随想》开始,至今能有二十多篇文章刊发在四合院的网页上。从文章的类别上看,绝大多数为文化散文,也可以称其为文艺随笔。文中写到了历史文化名人范仲淹、文天祥、柳永、唐寅、郑板桥等,近现代著名文化名人丰子恺、著名作家张爱玲、丁玲、巴金、老舍、王安忆等,在这些文化散文中,作者用了许多知识,画龙点睛,恰到好处。贯穿古今的“文物”似乎都在不经意中走到一起了,你并不感到作者在刻意地表现什么,只是觉得一切都是那样的自然和贴切,显示出作者的博学多识和深厚的文字功力。
阅读一船明月的散文,是一种极大的享受,它可以带你穿越幽深的时光隧道,徜佯于历史的长河中,有时候让你看到一段惊心动魄的激流,看到一束束低吟浅唱的浪花,时而让你俯首沉思,时而让你仰天长啸,你仿佛看到一个集作家、学者和哲人于一身的思想者,站立在时代的讲坛上,用极富诗性与哲思的语境向你深刻解读,在细细品味之余受到深刻的启迪。
一船明月的散文既不矜才使气,也不搔首弄姿,于平易近人中体现出她本人特有的精神风貌。阅读这些文化散文,你会很自然地感觉到作者在谋篇布局时,特别注意在文章的开篇时想方设法地刺激读者的阅读欲望,总是能在寥寥数语中吸引读者,抓住作者。如在《石门湾随想》中是这样开头的:“石门湾,一个极富诗情画意的地方;缘缘堂,一个充满禅意的民居;丰子恺,一个才华横溢的艺术家。三者密不可分,叠加起来的文化艺术影响和衍生出的巨大仰慕魅力,吸引我们一行三人不畏舟车劳顿,长途跋涉到此一游。”几句排比式的抒情,再加上一段高度凝练的概括,已经把石门湾这个地方描绘得淋漓尽致了。我想,就是对丰子恺一无所知的读者,读了这段精彩的开篇,也会饶有兴致地读下去。
运用一个好的开头去吸引读者,这是一船明月写作中的一个重要特征。看得出来,行文中怎样向读者呈现出一个好的“开头”,她是绞尽脑汁,不惜笔墨的。我们再看《读长联,识髯翁》这篇文章的开头:“滇池的大观楼和孙髯翁的长联久在心中,来到昆明后当然要先睹为快,能去体验先贤笔下‘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的旖旎风光,回望‘数千年往事注在心头’的沧桑历史,的确不失为一件乐事雅事。”
再比如《远望常德公寓》的开头,也是一个神采飞扬,能让读者动容的好开头。开头的几句是这样写的:“‘无论阅读张爱玲,研究张爱玲,回忆张爱玲,寻找张爱玲,告别张爱玲’,都不能绕开这个公寓。一来自忖可以读者的身份忝列业余‘张迷’的长长行列中,二是我也不能免俗,――吃了鸡蛋,还要看看下蛋的鸡;看不到鸡,求其次看看鸡窝也心满意足”。无须我来饶舌,这样的文章开头究竟能产生如何的客观效果?凡是阅读的人是都会感受得到。
一船明月的文化散文好的文章开头俯拾皆是,信手拈来,远远不止这几例。她不仅在文章的开头上肯下工夫,而且在文章的结尾上也决不含糊,她知道文章最忌“虎头蛇尾”,因此在文章的结尾处,她更是煞费苦心,匠心独运。如同样还是《石门湾随想》一文,其结尾是这样写的:“我想承载了丰子恺才情、亲情,以及人生梦想、理想、悲欢的缘缘堂,对其精神世界的深刻影响,无论怎样强调,都不过分。”在另一篇题为《踏过苏堤第几桥》的文章是这样结尾的:“一次走过这么多的名桥,在我的出游步履中还是第一次;一次能唤起来这么多历史记忆,在我的文化旅游里也是第一次。悠哉!快哉!善哉!”文章以充沛的情感作为溶剂,把景和理、自然与人生的描绘融为一体,使其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理论色彩和文学色彩。
纵观一船明月的文化散文,好多都以游记的形式展现读者面前的。从行文中我们看得出来,她出去旅游,往往都是有目的性的,无论到哪里,都是有备而来的,从这一点来看,我作为从事几十年新闻工作的人来说,确实是自愧弗如的。有句话说得好:“怀疑是学问的开始,一切学问都从怀疑出发。”这是必然的,如果从一开始就不怀疑,那就不是求学问,而是拜菩萨了。人因为有理性,所以能怀疑,理性越深,怀疑越大,王国维有两句诗写道:“人生过处唯存悔,知识增时只益疑。”所以古今中外的大学问家,说起他们作学问这档事来,往往都是怀疑开始的,一船明月当然也不例外。
《寻找三生石》这篇散文就很有代表性,应该说,它是一篇借景抒情、寓意深刻的游记散文。这篇散文我反复阅读了几遍,因为我正好也刚刚看过《甘泽谣》这本书,其中的《圆观》一文和苏东坡撰写的《圆泽传》也都看过,但就其理解程度而言,远没有一船明月理解得透彻,读了这篇散文之后,优美的语言,精妙的譬喻,恰切的结论,让我醍醐灌顶,心悦诚服,对这篇传奇开始有了新的理解。文中的这段话,我虽然背诵不下来,但总体意思是会铭记在心的。文云:“这个故事之所以感人至深,刻骨铭心,并不因为附会了佛教的轮回转世色彩,而是这块石头(故事)承载了人间的高尚伦理和人性的美好——对友谊友情的忠诚和坚守何止一诺千金,乃一诺一生!跳出世俗,超越宗教,横跨时空,才让人荡气回肠,惊心动魄,刻骨铭心,千年浩叹。友情的承诺要跨越生命,要在天竺寺外的一方净土来证明,要请皎洁的银盘来做证人,与其说诗意的浪漫与潇洒,其实更有震撼心灵的真诚和悲壮。沉默无言的粗犷顽石,透发着纯真纯美至善至诚的人性,变得可人可爱了。”
作者: 龙行天下 时间: 2017-5-7 08:54
一船明月文出彩,
精心几例挑选来,
向众展示真善美,
篇篇细品均可爱。
作者: 王满祥 时间: 2017-5-7 19:54
作者此文,叙述了自己仔细阅读后的有所感、有所悟、也有所评。很是精彩!
作者: 大道传薪 时间: 2017-5-8 07:48
谢谢王满祥版主的热情鼓励!希望能经常得到您的指点。周一快乐!
作者: 大道传薪 时间: 2017-5-8 07:50
谢谢龙版的鼓励支持!作者是一位老老师,写得确实好。周一快乐!
作者: 苦辣酸甜 时间: 2017-5-8 20:11
很少看读后感,可这篇读后感却那么吸引人。
作者: 王满祥 时间: 2017-5-8 20:49
很是欣赏您的作品。
作者: 大道传薪 时间: 2017-5-9 08:23
谢谢龙版的精彩诗评!您的鼓励是我的动力。上午好。
作者: 大道传薪 时间: 2017-5-9 08:24
谢谢满祥兄的热情鼓励!上午好。
作者: 大道传薪 时间: 2017-5-9 08:25
您的鼓励是老弟的动力,真诚地感谢!上午好。
作者: 王满祥 时间: 2017-5-9 20:21
问候文友,晚上好!
作者: 王满祥 时间: 2017-5-9 20:22
谢谢您的问候!
欢迎光临 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http://chinazhiqing.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