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标题: 愁闻白发谈天宝(上) [打印本页]

作者: 大道传薪    时间: 2017-5-12 08:26
标题: 愁闻白发谈天宝(上)
本帖最后由 大道传薪 于 2017-5-12 08:32 编辑



    拙作《国宝悲歌》发表后,想不到还激起一点微水波澜,引起一些读者的阅读兴趣,有的读者打来电话说,文中提到的皕宋楼藏书东渡究竟是怎么回事儿,能否再介绍一下?于是,应读者的要求,就我所知道的情况,撰写出这样一篇文章,以飨读者。
  
                                                      ——作者附记

  
   翻开中国的文化史和藏书史,在上个世纪初叶,有两个最让人不堪回首的往事:一件是敦煌遗书的西流,另一件就是皕宋楼藏书的东渡。这两曲国宝悲歌恰恰都是“人”演奏出来的,这些稀世珍宝堂而皇之地落在外人之手,成为中国文化史上让人提起来就心酸的惨祸,实在让人扼腕叹息!敦煌遗书的西流笔者曾经作过介绍,这里重点叙述一下皕宋楼藏书东渡的经过。
  
   一、 精善的藏书
  
   历经数千年的文明洗礼和历史的积淀,到了清朝末期,中国的藏书事业进入了它最后的辉煌时期。一方面是沿传统,创造着古代藏书楼几千年辉煌的最后一页,另一方面是在国门初开、西学东渐的影响下,创建新型的藏书模式,揭开藏书时代的新篇章。在这个时期传统藏书事业最重要的代表就是浙江陆心源的“皕宋楼”、浙江丁丙、丁申兄弟的“八千卷楼”、山东杨氏父子的“海源阁”、江苏瞿氏的“铁琴铜剑楼”,人称清末四大藏书楼,也称清末四大藏书家。它们是当时社会文献典籍聚散、重组的结果,体现了清代末期藏书的最高成就。
  在这四大藏书楼中,最引人瞩目的莫过于归安陆心源的皕宋楼了,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所有皕宋楼的宝藏,后来竟东渡日本,不为中国人所有了。皕宋楼的主人陆心源(1834——1894)字刚父,号存斋,晚号潜园先生。浙江归安(今湖州)人。年轻时就喜欢读书、藏书,他聪明过人,30岁时已经精通《九经》,尤其推崇郑樵和许慎的学问。他咸丰九年(1859)中举,曾任广东南韶兵备道台10余年,光绪六年(1880)调高廉道,后官至福建盐运使。晚年归里,于归安城东莲花庄北建庄园,取名潜园,以藏书、校书和著书为乐。
  陆心源为官多年,为他的藏书活动创造了很多方便条件。再加上他自身素质比较高,博闻好学,嗜书如命,每见异书,必定倾囊购买。人们说他是“薄富贵而好于书者”,他从广东南韶离任时运回归安的图书就有100多箱。当时正赶上太平天国战争,社会上极度混乱,许多藏书家的藏书都流散出来。陆心源既博学嗜书,又有经济实力,于是乘机购进大量秘籍善本。日本岛田翰在《皕宋楼藏书流源考》中说陆心源是怎么积累藏书的:“同治初元,宜稼之书散出,其宋元旧椠、名校精抄,大半先为丰顺丁禹生中丞日昌于观察苏松太时豪夺去,归于持静斋。更有江苏侯补道洪观察者多购获之,又为独山莫子偲友芝所借失者亦不鲜,而其余精帙,俱归于归安陆刚甫心源有”。按照岛田翰的说法,陆心源藏书的精华,主要是收购了上海郁松年宜稼堂的藏书。而郁松年的藏书来自于乾嘉年间汪士钟的艺芸书舍,而汪士钟的藏书又是黄丕烈士礼居散出的,可见流传有序,自然是难得的精善之本。除此之外,因为他有雄厚的财力,还搜罗到许多其他江浙藏书家的散出之书。
  在藏书的过程中,还发生这样一件事:当时上海郁松年宜稼堂的藏书散出来以后,持静斋丁日昌捷足先登,从其所藏的10万多卷买走许多宋元善本,因为陆心源早就掂着这些书,一下子让他挑走那么多好书,心里一直耿耿于怀。结果为争购郁氏藏书,他和丁日昌闹得沸沸扬扬,不亦乐乎!最后竟然伤了和气。在他不遗余力的搜寻下到了光绪八年(1882),陆心源的藏书已经达到了15万卷,而且有许多宋元刊本及名人手抄、手校本。举其要者有:蜀大字本《左传》、宋耿秉本《史记》、残蜀大字本《汉书》、《后汉书》、宋一经堂本《后汉书》、臧平本《吴志》及《三国志》、淳祜湖州大字本《通鉴纪事本末》、宋大字本《诸臣奏议》、宋本《欧公本末》、宋汴都刻《小畜外集》宋开禧本《周益公大全集》宋端平刘炳本《宋朝文鉴》蜀大字本《三苏文粹》、元庆元路本《玉海》、《东京梦华录》、元元统28卷本《归田类稿》、元至治嘉兴学本《秋涧先生大全集》、元西湖书院初印本《国朝文类》以及其他宋元刻名人手抄、手校本。由此可见,皕宋楼藏书不仅数量可观,而且质量也是相当高的。
  说到藏书质量,不能不提一提当时追崇宋元版本的风气。明清以来,藏书家都把能收藏到宋元版本引以为荣。特别是乾嘉考据学兴起来以后,更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因为考据学从根本上说,是一种从书中来到书中去的学问,其辑佚、辨伪和校勘则是最基础的工作。当然宋元版本是最佳的依据和底本。这样一来,宋元版图书不仅是藏书家们竞相搜集的目标,也是衡量藏书价值的重要标准。为了以示对宋元版本的珍爱,他将原有的藏书楼辟出一部分专藏宋元珍本,定名为皕宋楼,“皕”为二百之义。因为宋版本到明代时就以叶论价,明末著名藏书家毛晋为了收宋版书,就曾在其家门口贴一告示:“有以宋椠本至者,门内主人计叶酬钱,每叶出二百”。
     到了清代中期,吴县黄荛圃曾收藏宋本百余种,一时名重天下,称其“百宋一廛”。到了清代末期,宋版本更成了稀世之珍,陆心源所藏在黄荛圃之上,当然就称“皕宋楼”了。陆氏有一部《皕宋楼藏书志》,是专门著录皕宋楼所藏珍善本图书的书目。此目共著录善本书2300余种,其中宋版书200余种,元版书400余种,其余多为明初刻本、旧抄本及名人抄校之书。此外,他另有十万卷楼、守先阁、仪顾堂,据说十万卷楼专藏明代以后的秘刻及精抄本、精校本,而守先则用来贮藏寻常之书。但值得称道的是,这里的藏书可供读者观览,这对传统的藏书家来说,是极其难能可贵的。郑观应在《盛世危言增订新编》中说:“近日则吴兴陆氏之皕宋楼首屈一指,另建守先阁,请于大府,奏于朝廷,供一郡人观览,其大公无我之心,方之古人,亦何多让。”这几个地方都是他的藏书之处,但人们仍然习惯地把他的所有藏书统称为皕宋搂藏书。(待续)
 
 



作者: 龙行天下    时间: 2017-5-13 08:25
藏书大家陆心源,
个人拥籍十数万,
为让文化得传播,
义设皕宋搂堂建。

作者: 大道传薪    时间: 2017-5-14 07:07
龙行天下 发表于 2017-5-13 08:25
藏书大家陆心源,
个人拥籍十数万,
为让文化得传播,

       谢谢龙版主的热情鼓励!这是《国宝悲歌》的姊妹篇,是挺更人痛心的。祝周日快乐!




欢迎光临 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http://chinazhiqing.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