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标题:
又到九一七(续1)
[打印本页]
作者:
千帆过
时间:
2017-9-17 09:39
标题:
又到九一七(续1)
又到九一七(续1)
去年的九一七我写了《又到九一七》,不知不觉一年过去了。今天的北京天高云淡,秋风习习,和49年前的今天截然不同。不止是天气不同,更是不同的心情。1968年的九一七,阜新淫雨霏霏,从这一天起,我们真正的踏入社会,开始了我们的第一个职业——农民,有了新的身份——知青。虽然这段时间只占了我们人生很短的一段,但却是很重要的一段。柳青的《创业史》开头有这样一段话: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关头只有几步。下乡插队就是我们人生之路紧要的一步。对我们的历练可以说影响了我们的一生。
半个世纪过去了,我们已经归入老年群体,于是有了闲暇,可以做点自己喜欢的事了,虽然没什么实质性内容,但也乐此不疲。其中就包括偶尔也会盘点一下人生得失。
我想起《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一段描写(大意):已经残疾了的保尔坐在军人疗养院的长椅上沉思,他像一个严厉的法官审判自己,审视他自己参加革命以来的所做所为。结论是,他的一生过得还可以,在祖国和人民需要他的时候,他没有退缩而是勇敢的站了出来,和父兄们为维护新生的政权浴血奋战过。在苏维埃鲜红的旗帜上也还有自己的几滴血。其实我们何尝不是如此?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但当祖国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从未后退,也是勇敢的站了出来。所以,我们也有资格说,这一辈子过得还可以,无论做什么,我们都尽力了,包括下乡插队时也是如此。
作者:
紫嫣墨韵
时间:
2017-9-17 09:59
我们这一代人当祖国需要我们的时候,
我们从未后退,我们勇敢的站了出来!
作者:
紫嫣墨韵
时间:
2017-9-17 10:01
千帆哥此文写出了我们这一代人的心声,赞!
作者:
紫嫣墨韵
时间:
2017-9-17 10:02
期待下文!
作者:
千帆过
时间:
2017-9-17 10:46
紫嫣,严格意义上说,当年两千多万知青上山下乡,牵动无数个家庭,国家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由于文革的破坏,国民经济出现衰退,大学停止招生,城市已经无法安置大量的中学生了,所以上山下乡成了缓解大批学生安置的唯一途径。而所有的青年学生没有犹豫,响应国家号召去下乡了。从这一点上说,当祖国需要的时候,我们也没有退缩,勇敢的站了出来,用自己稚嫩的肩膀分担了国家的压力。所以,即使岁月蹉跎,我们仍然贡献了自己的全部。
作者:
紫嫣墨韵
时间:
2017-9-17 13:07
帆哥您说的极是,
我们现在都老了,还在为社会的安定、团结、和谐做着贡献。
我们是真正了不起的一代人!
欢迎光临 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http://chinazhiqing.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