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标题: "清贫″伴我万里行(江西著名作家程小波) [打印本页]

作者: 杨七芝    时间: 2017-10-15 15:08
标题: "清贫″伴我万里行(江西著名作家程小波)
本帖最后由 杨七芝 于 2017-10-15 22:30 编辑

"清贫”伴我万里行(后记)
            程小波作

(杨七芝简言:
2005年程小波已出版《血染归途》一一方志敏和北上抗日先遣队一书,2009年出版《心中有大爱》少年方志敏的故事,2015年出版《生如夏花》方志敏生平事迹探究。廿年三部书的立宗专著,不为生命与金钱所惜,千秋功德,怎能弃之?为此,我出于肺腑之感转发下列程小波作家之文,以飨读者。)

全文:
有人称我是方志敏研究的“土专家”。对 “专家”两字,我不敢轻意沾之,但一个让人寻味的“土”字,我倒是十分诚恳地接受。我生在怀玉山脚下,长在怀玉山上,是这座崔嵬高耸、壁立千仞、界于闽浙皖赣之冲的大山母亲用甘甜的乳汁把我哺育长大,并在这块红土地上工作了18个春秋,同时在这里成家生子,且又是在这里立志要读懂一代英雄方志敏、读懂《清贫》。因此,让我对这座孕育着《清贫》故事发生地——怀玉山的一丘一壑、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充满了难以忘怀的乡土情结。
    有人又嬉笑我是“大傻瓜”。停薪四年、耗资十万,花私钱、办公事。可每当我面对为了民族解放事业而长眠在怀玉山的八百无名英烈的白骨忠魂,面对为了可爱的中国而早年英勇就义的一位伟人,那些嬉笑都将显得苍白无力。我为此无怨无悔。
    自从登上怀玉山,在二十多年的风霜岁月里,在我的脑海中就从未缺过方志敏三个字,总在思考探索着《清贫》故事背后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故事,总有一种无穷的力量在推动着我去撰写《血沃怀玉山》。随着思考探索的渐进,方志敏那崇高而伟大的精神,遂而源渊不断地融入我的血脉之中,让我如痴如醉地坚守清贫、研究清贫;让我坚定了能舍弃一切,却不能舍弃方志敏研究的不移决心;让我始终铭记着万古不朽的“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的哲理。
    写作是一种诚实的劳动,而记实文学更是贵在一个“实”字。在远离战火纷飞的年代去写弹雨疾疾的场景,难上加难。方志敏百年诞辰那年年初,我把埋在心里已久的一个绝密计划,偷偷地告诉了我下岗的妻子。在单位经济困难的条件下,我决定自费重走红军路,沿着当年方志敏开辟和创立的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区域内,踏寻采访曾投入过土地革命健在的老同志和失散的老红军,并在沿途各机关、学校进行“清贫万里行”宣传、签名、题词、摄影活动,从此踏上历经四年的“清贫万里行”生活路程。
    漫漫的四年风雨路,对于人的一生来说只是一瞬间,但这四年却让我真正尝到了生活的酸甜苦辣。我曾为我的“清贫万里行”哭过,也曾为我的“清贫万里行”笑过。可回忆哭的时候,却让我的意志益加坚定;而回忆笑的时候,相反却提醒我需加冷静。四年的“苦行憎”让我获益匪浅,它让我彻底地感悟到清贫是金,清贫是一种无穷的力量。
    2000年元宵的那一天,我曾动情地哭过。那天,临近黄昏我坐在南京至黄山的列车上,听到车窗外此起彼伏的鞭炮声时,孤身一人的我想起了因我的“清贫万里行”而受连累的妻子和孩子,情不自禁地靠在车座茶几边偷偷地哭。在黄山采访的第三天,我挂通了家里的电话(当时我没有手机)。在电话里我听到妻子哽咽不止的哭声,于是一时给愣住了。片刻后,妻子才告诉我,前夜她的养母去逝了。此时,我又哭了。俗话说:自古忠孝难两全。因黄山采访任务未完成,为节约路费,我还是强忍着悲痛继续前往位于黄山脚下的北上抗日先遣队谭家桥战役旧址采访。第二天,我才匆匆赶回为养岳母奔丧。
    “清贫万里行”的第三年,我的处境异常艰难。我留职停薪,妻子下岗,这对于原本不富裕的家庭来说,其处境可想而知。三年中,妻子从未买过一件新衣服,孩子身上穿的则全靠邻居、亲戚旧衣相送。而我那双不争气的皮鞋也张开了“嘴巴”,伴随我翻过怀玉山、渡过信江河、走进赣东北闽浙皖赣的那只黑色大皮包袋口也不合缝了。那台简陋的“傻瓜”相机也不再听我的使唤了。为了生存,2001年4月初,在我的舅舅、哥哥,还有我妻子的生父、大姐等人帮助和策划下,筹集资金,在玉山县城横路街开了一家塑料店。店总算开起来了,可因资金短缺,经验不足,塑料店除店租、税金外,刚好是“洗洗手”,难以养家糊口。此时,念着没有走完的“清贫万里行”,我的心又在骚动起来。在妻子面前,再提万里行,有些胆怯,怕她生我的气,因为亲戚包括朋友已经在背后数落我,说我不务正业。重走万里路更难,关键是没有“花边”。这年暑假,正是我女儿程烨小升初,呕心沥血的妻子想尽办法从朋友处借来2000元钱以备女儿学费。此时,能舍弃一切的我,偷偷地从中取走6张百元币。第二天,即2001年7月28日,我悄悄地又背起了那只大黑皮包,前往广丰县准备采访红军烈士岩。这天晚上,我住在广丰县步行街最头上的一家最便宜的旅馆四楼。因累又热,写好采访手记便睡着了。深夜12点,待我突然醒来时,却发现房门打开,短裤叉的钱包拉练也被拉开,除当天路费等开支外,剩下的钱全被爬窗入室的小偷盗走。这时,我又哭了,而且哭泣得很伤心。
    面对“清贫万里行”的辛酸,我经受不住了。一天,专程跑到弋阳方志敏纪念馆,找到我的“老大哥”邵大锚馆长,向他透露了我的心事。邵老大哥看出了我“打退堂鼓”的样子,便鼓励我说:“小老弟,我跟你说,方志敏的‘饭’是永远吃不完的,只要坚持走下去,将来会有人来找你的。”邵馆长的朴实话言,寓意深刻,在最为困惑之时,为我提劲鼓励。他的一番话一直激励着我继续走完“清贫万里行”。
    下一步怎么走?究竟能走多远?为什么走?面对茫茫的万里行我又跑到余干县,请教我的恩师罗宁。正忙于撰写《方志敏审美思想研究》惜时如金的恩师,陪我聊了一天。他指点我说:“方志敏就像一座取之不尽的精神矿藏,要看怎么去开采,不能盲目,否则挖不到所需要的精神产品。”恩师的指点,让我找准了“清贫万里行”的坐标。罗宁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只要沿着河流走,会找到大海的。”罗宁老师并答应到时候帮我修改书稿,给我写序言。离开余干时,恩师还一再嘱咐:“要拟订好写书稿的计划、提纲,有目的地采访。”恩师还把他的《两条半枪闹革命》、《棕树炮》、《打死皇太子》、《诸夏怀霜》、《方志敏演义》等著作,签上大名赠给我。恩师的点拨,让我信心倍增,如虎添翼。
    此后的日子,我思维的野马再也没有脱缰,紧紧围绕着方志敏在怀玉山战斗历程这个中心轴,继续采访闽浙皖赣区域内党史界专家、学者;采访革命先烈家属;采访至今仍健在的老红军战士。期间,我采访了红十军老战士、原中共中央副主席汪东兴;采访了原闽浙皖赣省苏维埃政府副主席徐大妹;采访了方志敏烈士之子方明、女儿方梅、孙子方华清、外孙女曾艳、外孙婿卢军;方志敏烈士胞弟方志慧烈士儿子方彪、方志敏的胞姐方荣年的孙子张学春;采访了闽浙皖赣苏维埃政府经济部、粮食部、土地部部长张天松外甥张跃平;采访了闽浙皖赣省苏维埃政府劳动部长余汉朝的儿子余希望;采访了闽浙皖赣省苏维埃副主席余金德侄子余建国;采访了曾在红色省会横峰葛源为方志敏理过发的理发师傅黄顺发,是他告诉我,方志敏身材魁梧而英俊,方志敏左脸颊还有一个黑痣,是在一次从马背上摔下致成的;采访了曾为方志敏养马的红军警卫战士周焕通,是他告诉我当年每次战斗结束后,方志敏命令战士们还要清扫战场,把废枪炮、子弹壳捡起来,又送到省苏维埃驻地葛源兵工厂重制武器;采访了跟随方志敏参加北上抗日先遣队,在最为悲壮的怀玉山八磜战斗中不幸被捕后又机智地逃出敌人虎口的失散老红军战士周喜伟,是他告诉我方志敏曾站在怀玉书院门口那棵古核桃树下向红军战士们说:“这次我们从皖南返回苏区来到怀玉山,被敌人包围了,正如鸡归笼一样,能进难出,看来我们只有置之死地而后生,同志们,必须坚定信心,与敌人决一死战。”老人还告诉我说:“最后方志敏还嘱咐大家要见机行事,尽可能突围出去。”……
    历史是有正反两面构成的,要弄懂方志敏在怀玉山战斗时一个个真实的故事,既要采访正面人物,同时也要采访反面人物。对警卫员魏长发的出卖变节,和他叛变以后的去向,从史料上无法查找,这成为一个历史迷题。我颇费心机好不容易才找到了魏长发的外甥陈火亮。起初他顾虑重重,一再回避我。后经耐心细致地开导,他才把魏长发的真实面目告诉了我。
    随着“清贫万里行”逐渐深入,我所收集的图片、史料越来越丰富了。为了使方志敏高尚的革命品格,特别是他的清贫精神代代相传,我突发奇想,计划带着图片,在沿途学校举办“方志敏革命精神图片展”和“清贫精神万里行宣传摄影图片展”。第一次在某学校举办图片展,参观的小学生就达1800余名。就在那次图片展出之前,我下意识地找到一名四年级学生问道:“小朋友,你知道方志敏吗?”那位小朋友却百思不得其解地拍了拍自己的脑袋:“我都不知道方志敏是哪个班呢?”而且更有趣的是还有一位小朋友当看到一幅“少年方志敏”的图片时,那位小朋友却大声的念道“少年方世玉”。我直伸口舌,天啊!这一次我笑了,但笑得很沉重。此时,不得不让我想起曾来过“冰为溪水玉为山”的玉山县城,把玉山比作“威尼斯城市”的郁达夫先生在他的《怀鲁迅》一文这样叙写道:“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可见,爱国主义教育已成为当今刻不容缓的话题。随后,每到一地,我都不忘深入学校进行“清贫精神万里行宣传”图片展。
    2002年8月1日,四年“天马行空、独来独往”的万里行结束了。我回到了怀玉乡政府上班,似乎松了一口气。可当我看到像一盘散落珠子似堆放在家里的采访手记时,我的心又悬了起来。如何把它串起来,按照恩师的话说,形成一个“精神产品”,是我要去完成的一项新任务。
    写书对于一个肚子里没有多少墨水的我来说,想都不敢想。但既然走上了这条风雨之路,总不能半途而废。当时在脑子里闪现的念头,先把初稿整理出来,不告知任何人免得嬉笑,认为总可以写给自己看,写给我的孩子看。经过半年的努力,初稿完成了,却因种种原因,出书未能如愿。一天晚上,当我又处于一个“山穷水尽窥无路”时,从电视上看到一位双目失明、四肢残废、小学未毕业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受伤的特级残废军人朱彦夫,他克服常人难以忍受的困难写下了《极限人生》,并由军委副主席迟浩田题写书名。我深受感动,决心出书不成,先见报,力争在有关报刊上先发表。
作者: 杨七芝    时间: 2017-10-15 15:09
2003年,我跑到《三清山报》社,得到了顾文龙老师热情的帮助。经过一年的努力,我把原先书稿改写成《方志敏太阳坑赠望远镜》、《方志敏走进茶山村》、《方志敏二越南华山》等35篇革命故事,相继在报上发表,赢得了读者的喜爱。     2004年8月9日,我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背着原先写好的书稿和报上发表了的革命故事,前往黄山参加方志敏研究会。这次会上,最想见的就是我的恩师罗宁。到达黄山后,却未见恩师身影,经打听得知,2004年5月初恩师因病逝世了。那天晚上,我独自一人在房间里回想起四年“清贫万里行”中曾采访过的徐大妹老人,是躺在病床上为我采访提供史料,并写下“亲密战友志敏同志”的题字。老人于2001年去逝了。还有一些采访的老红军也想继地离世走了,而今天又听说恩师也走了,心中不免感到十分寒心。我的书稿还没有让恩师修改啊!想到此,我又一次动情地哭了。从此,我就默默地发誓,哪怕不吃不睡,也要把书稿完成,力争在2005年之际,以此书献给方志敏就义70周年。到那时,我将踏上梅岭,站在方志敏烈士墓前,登上怀玉山,面对八百烈士英灵,走进余干躬在罗宁恩师墓前,把我的书稿念给他听,看看怀玉山这段悲状的历史是不是这样写的。     很欣慰,我和我的“清贫万里行”在黄山会议上,得到了与会领导和专家的充分肯定。方志敏研究会会长方危海在会上讲到:“程小波同志这种自费收集史料精神可敬,他抢救性地弥补了怀玉山这段历史史料的不足。”方志敏研究会顾问、方志敏烈士女儿方梅也在会上讲到“这个年轻人,他从1999年就开始,背着一个大包,一个大热天跑到我家。至今,其执著的精神仍如初衷。”     为了成书,后来我又把短篇的革命故事,改写成长篇的故事。在编写中,我紧紧地以方志敏狱中遗作为文本,按照在怀玉山战斗时间顺序进行编写,章节标题采用方志敏原话,以方志敏遗作为引题,使史料有据可查,顺序有条可核,让读者一目了然。     写作是一种诚实的劳动,更是一种辛勤的劳动。恩师罗宁生前曾告诉我《庄子》寓言里的一个驼背老人粘蝉的故事:“粘蝉的时候,他安宁身心,如同木桩面对天地万物,他的心只在蝉翼上。一个人心无二念,不肯用万物来挽取他所追求的东西,那还有什么目的达不到呢?”直到后来我才真正领会到恩师把这个故事讲给我听的用意了。我愿当一个“驼背老人”。 本书是在作者进行实地访问、收集、整理基础上写成的。此书得到了原江西省副省长、原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总经理孙希岳同志大力帮助,才出版面世,并为此书作序,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魏久明同志为此书提了许多宝贵意见,并为此书作了序,北京《赤子》杂志社社长刘成文同志为此书策划设计封面。中国银行国际研修院常务副院长何新华、北京杜洛、上海市扬浦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徐权、中共上饶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熊良华,中共上饶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中共玉山县委书记程爱平、上饶师院副院长王守章、上饶方志敏纪念馆·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旧址管理委员会主任饶竞若、中共上饶市党史办副主任姚小陆、中共玉山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俞健、中共玉山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叶红艳等领导给予了许多的帮助和支持。江西省玉山县《今日玉山》报社编辑部主任罗小明、编辑顾文龙、程兆伟,江西省玉山县民盟委员会主任委员徐宗正、玉山二中封凡有等同志为此书修改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 为了写作本书,作者曾参考或引用了有关史料与文章,其主要有: 人民出版社出版《方志敏文集》 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 中共开化县委党史研究室编写《中共开化县党史资料》 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陈家鹦著《为了可爱的中国》,在此谨表示衷心的感谢。 因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足之处,敬请识者指正。   
作者: 杨七芝    时间: 2017-10-15 20:22
清贫伴我万里行(江西著名作家程小波)一一与程老师在一起交流。

hdImg_f9a866e77af1dfa46e8e274fcd8167c51508068956560.jpg (52.33 KB, 下载次数: 1)

hdImg_f9a866e77af1dfa46e8e274fcd8167c51508068956560.jpg

IMG20171007114327.jpg (62.94 KB, 下载次数: 0)

IMG20171007114327.jpg

IMG20171007113050.jpg (82.01 KB, 下载次数: 0)

IMG20171007113050.jpg

IMG20171007112856.jpg (72.68 KB, 下载次数: 0)

IMG20171007112856.jpg

IMG_20171014_162649.jpg (69.94 KB, 下载次数: 0)

IMG_20171014_162649.jpg

IMG20171015160243.jpg (57.18 KB, 下载次数: 0)

IMG20171015160243.jpg

IMG20171015160232.jpg (70.1 KB, 下载次数: 0)

IMG20171015160232.jpg

IMG20171007113010.jpg (61.86 KB, 下载次数: 0)

IMG20171007113010.jpg

作者: 杨七芝    时间: 2017-10-15 20:26
本帖最后由 杨七芝 于 2017-10-15 22:04 编辑

拜读了江西"可爱的中国"视频宣传节目,万分感动! 程小波作家20余年"清贫伴我万里行″的气概与勇气,是先行传播者、放弃小家热爱大家的无私奉献精神所至,在此祝贺程老师的努力与成功! 向程小波老师学习与致敬!  信仰是你的阳光 ,传承是你的精神。 成功是你的淬炼 ,奉献是您的人生。
作者: 龙行天下    时间: 2017-10-16 08:56
为真认识方志敏,
毅伴清贫万里行,
以己实践学先烈,
体验传承颂精英。





欢迎光临 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http://chinazhiqing.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