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标题: 哈哈,两个美国! [打印本页]

作者: 常看    时间: 2017-11-10 11:19
标题: 哈哈,两个美国!
本帖最后由 常看 于 2017-11-10 11:20 编辑

联合国气候大会出现“两个美国”
2017年11月10日 06:44:14 来源 联合国气候变化

一个美国代表团大门紧闭,死不吭声;
另一个美国代表团热情似火,来者不拒--嗯,还成天唱歌跳舞……
正在德国波恩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出现了“两个美国代表团”的啧啧奇观。美国官方代表团这次一共只来了48人,比2015年巴黎会议的半数还少。
代表团办公室大门紧闭,仅在门口贴一张纸条,请有问题的记者发电子邮件。就算好不容易敲开了门,官员们也一脸严肃,拒绝回答任何问题。为期两周的大会,第一周都快结束了,美国代表团没有安排过任何发布。在五光十色的各国展览区,史上第一回没有美国馆。美国也是所有发达国家中唯一没有设馆的。
会议进入第四天,一筹莫展的记者们突然收到一条消息:终于有个“美国馆”了!
“我们还在!美国人还在!”

这个新的“美国馆”还真不好找,许多记者找了半天,才发现这个美国馆根本不在“布拉园区”或“波恩园区”,而是在会场外面--虽然离主会场只有数步之遥。
这个“美国馆”由数个白色大帐篷组成,门口用红色大字写着“美国气候行动中心”。面积为2500平方米,能容纳数百人--这实在是让只有100平方米的美国官方代表团办公室相形见绌。
一进门,就有热情的志愿者姑娘上来招呼,各种信息柜台琳琅满目,到处都是写着“美国的许诺”以及“我们还在!”的大字横幅。

“特朗普领导的美国联邦政府决定退出《巴黎协定》,但美国的州政府、市政府,美国的企业、大学和市民决定自己接手,履行美国在巴黎的承诺!
就算没有美国联邦政府的支持,美国仍然可以做全球减排的领头羊!要让世界知道:我们还在!美国人还在!”
开幕式上,路易斯安那州圣盖博市的市长约翰逊提到了特朗普常说的“美国优先”口号。“‘美国优先’这话我们听得够多了,但我们可不想要‘美国孤立’。”

这些日子里美国确实显得相当孤立:波恩大会上连叙利亚都加入了巴黎协定,美国成为全球近两百个国家中唯一退出的。
圣盖博市长约翰逊,代表的是2500名来自美国各州、各市的政客、商人、学者以及市民。
他们组成联盟,誓言要兑现美国在巴黎协定中的承诺。
他们虽然没有资格参与正式国际谈判,甚至没有资格在会议的正式展览区设馆,但这个“民间馆”却比会场内的任何一个国家馆都更大、更引人瞩目。
他们竭尽全力想让世界知道:总统不玩了,还有我们呢!

别小看这股“民间力量”,领头人之一是加州州长杰里·布朗--如果当一个国家算,加州可是世界第八大经济体。
另一位领头人更“猛”:前纽约市长、亿万富翁布隆伯格。比特朗普更有钱的布隆伯格,甚至公开说:美国政府拖欠联合国气候变化署的那1500万美元,如果赖账,“我来付好了!”他还真不是说说而已。
从2010年开始,他大张旗鼓启动“告别煤电”项目,至今已花掉1.64亿美元,在此期间美国过半煤电厂关张大吉。波恩大会上,他宣布再投资5000万美元,将此项目扩张到欧洲和世界其他地区。这些钱将用于支持草根组织的环保行动,对煤电污染的研究,以及对造成污染的煤电厂发起法律诉讼。
“煤是最大的污染源,”布隆伯格说,燃煤导致的空气污染,每年在全球引发数百万人死亡。
他坚决反对所谓煤电是“最快、最便宜”的说法:“第一,它根本不快,也不便宜;第二,你还打算让空气污染杀掉多少人?”
“在特朗普领导下,美国联邦政府已经不再是气候问题的领导者。现在领导者是普通市民,企业和地方政府,”布隆伯格说。

“人民的力量”
“民间美国馆”里的主角,并不只有大咖。
9日下午,美国馆内充满了掌声、口哨声和欢呼声。十几个年轻人逐个上台,讲述自己支持环保、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故事。
留着“爆炸头”,身穿黄棕色格子衫和牛仔裤,背着一把曼陀铃琴的俄勒冈青年基兰·乌曼是小明星之一。
年仅20岁的他,跟一群同龄人一起,将美国联邦政府告上法庭,理由是“在气候变化问题上不作为”,从而损害了年轻一代“生命、自由、繁荣的宪法权利”。
“我们太年轻了,只有过一次投票权,没法控制政府行为,所以我们决定采取法律行动,”乌曼说。
目前法院尚未作出判决,特朗普政府也拒绝回应;但乌曼和朋友们的故事却在美国媒体圈大热。
来自新奥尔良的特洛伊·罗伯森则讲述了气候变暖带来灾害的故事。
“飓风卡特娜袭击的时候,居民没有水,没有食物,呼救没人理。我从未想过在美国本土也会成为难民。如果我们连三级灾害都应付不了,怎么应付五级灾害?现在我们的政府还要让全球继续变暖,我们怎能容忍这样的未来?”

来自科罗拉多的姑娘瑞恩·格拉一针见血:“那些否认全球变暖的人,他们不是蠢或者坏,他们只是不想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

加州姑娘黛西说自己是气候变化的受害者。
“我有哮喘,是加州的空气污染引起的。”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年仅19岁的她与小伙伴一起,逐家逐户免费帮社区邻居换上节水花洒。
这些行动也许并不大,但年轻人的一腔热血总是特别“燃”。
“为了今天的演讲,昨晚我们苦苦演练。要知道我们可是15个人挤睡在一个小小的公寓里!”

青年们打着响指,唱着自己写的歌:“人民的力量!告诉我,你能感受到,这是人民的力量!”会场变成一场大Party。

“特朗普退出巴黎协定的时候,一定没想到会引发这么大规模的草根运动,”来自加州圣公会的安德勒斯神父说。

据悉,目前已加入民间联盟的有9个州,252个市镇,1780个企业,339所大学。
“你们比政府代表团帅多了!”一位连续多年参加联合国气候大会的美国人激动地说。



作者: 蛇年老三届    时间: 2017-11-10 13:45
借此引用毛泽东主席这句话: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作者: 共同    时间: 2017-11-10 15:06
正义是有生命力的!
作者: 龙行天下    时间: 2017-11-11 10:05
有意思!
作者: 常看    时间: 2017-11-12 10:14
谢谢各位关注!
作者: 常看    时间: 2017-11-12 10:58
本帖最后由 常看 于 2017-11-12 11:03 编辑

她前半生为美国造核弹,后半生在中国挤牛奶
2017年11月11日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公号

原标题: 她是中国首个外籍移民,前半生为美国造核弹,后半生在中国挤牛奶
来源: 酷玩实验室 ID:coollabs
作为一个心系祖国的美少女  我前几天发现了一个重大八卦
一个50年代出逃到中国的科学家  事情是这样的  这个女人叫琼·辛顿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她1921年出生在美国芝加哥,是威斯康星大学的物理学硕士,毕业后曾担任诺贝尔奖得主费米的助手,参与美国二战时期的核武器机密研究“曼哈顿”计划
但是在40年代,她突然义无反顾地来到中国延安,成为了一名无产阶级战士
并在此后的一生中,从事中国奶牛研究,为中国奶牛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这个故事听起来难以置信  好吧,我慢慢道来

1921年出生在美国芝加哥  土生土长的白人农场主家庭  而且人家的血统还特别好
她的奶奶是著名的畅销书作家  琼一家人在美国也小有名气
琼也算得上是一个小富二代了  琼继承了优良血统  从小天资聪颖  不过她不喜欢文学
反而专攻核物理  拿到了威斯康辛大学的物理学硕士  接着就去做了著名物理学家  诺贝尔奖得主费米的助手
并且亲自参与到了美国研究核武器的“曼哈顿计划”中
那个年代美国还歧视女性  所以琼作为女性能参与到这么重要的计划里  可见她的优秀
“曼哈顿计划”有多重要呢?  实际上它是一个代号
这个计划的真名叫“美国陆军部研制原子弹计划”,这样我们就明白了,二战期间美国发射的两颗著名原子弹都和曼哈顿计划脱不了干系。
琼当时是学术界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她也参与了广岛和长崎两颗原子弹的研制和投放中,她亲眼看到黑色的蘑菇云在日本上空升起。
这时她的同事说了这样一句话:“这不是蘑菇云,这是日本人的骨头和肉!”就是这一句话改变了琼的一生。

她原本是一个前途无量的核物理学家,参与美国最尖端的保密军事项目,和全世界最优秀的物理学家合作,掌握的是一个人可以毁灭地球的技术。
但是,和当时的许多有良知的科学家一样,在日本升起蘑菇云的那一刹那,她突然醒悟了:
科学不应该是这样的,如果科学是这样的,那么我想要的就不是科学。
但是这样的话问题就来了,她想要的是什么呢?
很多人在遗失梦想之后就失去了人生的目标,甚至消沉、堕落,但是琼没有,她很幸运的发现了人生的新偶像
∨ ∨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说真的,这段我反复查了好几次资料,没错的,就是这样。

琼读了一本书,叫做《西行漫记》
《西行漫记》:美国作家斯诺所著的是纪实性作品,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
然后,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用自己的人格魅力,远隔着千山万水,在一次面都没有见过的情况下,就征服了这一位美国顶尖物理学家。
琼向往《西行漫记》中描绘的那个充满理想的共产主义中国,同时厌恶资本主义的嘴脸和战争的残酷,她心心念念就是想到中国去。
1948年3月,琼终于如愿以偿来到中国,受到了宋庆龄的欢迎,为她在延安安排了技术工作
她给自己取了一个中文名“寒春”,她和未婚夫阳早(中文名)一起,在延安开始了新生活。他们认为“共产党的中国是一个希望之乡”
从此,她再也没有踏上过美国的土地

1953年,美国的《真相》杂志刊登了一篇文章
叫做《一个逃掉的原子间谍》,从他们的角度看来,一个掌握了很多机密的年轻女物理学家
突然间离奇失踪,接着几年后在中国北京露面,那只有一个可能:她被中国挖角过去从事核研究,向中国透露了美国的核秘密,这是一个不要脸的卖国贼!
而就在这篇阴谋论的文章在美国引起轩然大波的时候,寒春在那里呢?
她当时正在西安市奶牛场,做着奶牛技术的研发
唔,这就是宋庆龄给她安排的工作
但是你要是这么告诉美国人,他们怎么能信呢?
一个顶尖核物理学家,跨过千山万水,现在在中国一个鸟不拉屎的地方,研究奶牛?

寒春从美国核物理学家到中国奶牛学家华丽转型
但是寒春带给我们的惊喜还不止这些
在1996年接受CNN采访时,回忆在中国近50年的生涯,寒春表示:“我们从没想过要在中国住那么久,只是当时的中国太吸引人了,以至于不想离开。”
1949年,寒春和阳早在延安的一个窑洞里举行了婚礼。当时延安的条件非常艰苦,寒春根本找不到任何婚庆装饰品
组织上提出,可以拨一些面粉给她做蛋糕
但是寒春觉得:这是阻碍我的共产主义信仰!
最后,寒春断然拒绝了这些好意

但是对于西方人来说,结婚蛋糕是很重要的传统
于是,她自己用泥巴做了一个蛋糕,然后在上面刻了字,这就是寒春婚礼上仅有的一件,算是装饰物的东西。



作者: 常看    时间: 2017-11-12 10:59
本帖最后由 常看 于 2017-11-12 11:10 编辑

而这仅仅是个开始
婚后,延安组织一些农业学家,去更艰苦的陕北和内蒙交界开荒。
原本没有安排寒春,但是寒春主动提出,我要到最艰苦的地方去!
于是,她和丈夫赶着83头荷兰奶牛,从延安来到位于陕北和内蒙交界的三边牧场对牛进行改良。
因为地方偏僻,那里连道路都没有,交通全靠毛驴,通讯基本靠吼,她和丈夫什么都没有,全都要靠自己挺住,甚至在毛泽东主席宣布新中国成立的20天后,寒春才知道消息。




钦佩啊!这也许就是传说中的共产主义战士吧
然后,就到了  大跃进和文革时期了
寒春怎么样了呢?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大跃进时期,组织上希望他们的草滩农场能养鸭子,先是送了5只鸭子给他们,又送来了一个大孵化器,接着组织上把目标定为了5万只,5只变5万只。
面对这样天文数字的目标,寒春却表示非常兴奋:到了我为共产主义发光发热的时候了,我就要实现我的共产主义信仰了!
寒春拼命工作,确实孵化了数以万计的鸭子,可惜的是饲料太少,很多都跑掉了。
完不成预定的任务,大家都很着急。

于是公社里开始有人偷工减料,甚至把从上海买来的拖拉机零件组装起来后宣称是自己研制的
她对此表示极大的愤慨:“这是浮夸和欺骗!这是阻碍我的共产主义信仰!”

我还能说什么呢?什么是真正的共产主义信仰?这就是真正的共产主义信仰!
寒春不仅有一个共产主义者的觉悟,她也保有一个科学家的求真和理性。

接着就到了文革时期了。
1966年,由于是外国人的身份,寒春和阳早都被调到北京搞翻译工作,被安排在专家楼里。
这是寒春到中国后,第一次享受了较好的待遇,但她不能跟一般的老百姓交往。
放在一般人眼里能这样真是高兴得不行,但是寒春却觉得,这些特殊照顾深深伤害了她。
1966年8月29日,他们联合另外两个外国专家,写了著名的大字报,他们的要求是,生活待遇要和同级的中国工作人员一样,取消特殊化!

这张大字报很快得到了毛泽东的批示。寒春作为“造反派”,参加了所在单位的“战斗队”,寒春的生活水平又恢复到了贫困线以下。
寒春对此深感满意:感谢组织的帮助! 终于可以实现我的共产主义信仰了!

对寒春来说。大跃进和文革那都不算是困难时期,1976年才是!
因为那一年,她的偶像,毛泽东主席逝世了!

和所有人一样,寒春也去了北京向毛主席的遗体告别,大家都哭了,但是寒春没有。
她相信自己反对核武的人道主义,也相信争取公平的阶级斗争,更加相信反对霸权和解放天下穷苦人的梦想。
她说:“要达到梦想, 就需要牺牲和坚强。”
毛主席的去世,对寒春是重大的打击,但是她仍然选择了留在中国。

在那之后,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大多数中国人开始努力实现个人价值,然而寒春对信仰的执著和坚持丝毫没有受到影响。
为了表彰她为中国奶牛业,以及国际共产主义事业做出的贡献,组织上给了她副部级待遇,在城里有一套很好的房子,但是寒春一点都不喜欢:

不要!我不要房子! 这是阻碍我的共产主义信仰!
她从来不去城里的房子住,23年来一直住在一个乡间平房里,家具陈设仿佛停留在1960年代,远非寒酸一词可以形容。
她的朋友曾经估算她房间里的“不动产”:
“除了电视和冰箱外,她家所有家具可能不值2000元,如果卖给收旧品的, 就是100元人家也不要。”



改革开放以后,她把心思完全放在了奶牛业研发上
1982年,寒春夫妇来到北京沙河小王庄的农机院农机试验站牛场
近30年来,小王庄就一直以优质、纯净、高产、低耗的奶牛闻名全国
20世纪八十年代,牛奶紧缺。
有人就说,每次清洗挤奶设备管道的水中也有奶,可以将这些水掺入奶中增加分量。

阳早寒春坚决反对:作假是可耻的! 这是阻碍我的共产主义信仰!
这个美国的高级知识分子,受过良好教育的富家女,整日把头埋在中国的牛圈里。
然而,就是靠着这种纯粹、较真的精神,截止2003年,她和丈夫成功把年产奶量不足7000公斤的奶牛,改良为年产奶9088公斤,个别甚至超过13000公斤位居全国之首。
他们先后获得北京市和机械工业部的科技进步奖、农业部国际合作奖和上海白玉兰荣誉奖

2004年,寒春从北京市公安局领到了中国首张“绿卡” 也就是“外国人永久居留证”
2010年,寒春因病在北京协和医院逝世,享年89岁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寒春曾总结自己的一生:“我们在中国呆了一辈子,不是为养牛来中国,而是为了信仰。”
这就是中国人民的好朋友,前美国核物理学家、中国奶牛学家、国际友人寒春的故事。
对于寒春来说,她的前半生衣食无忧、悠闲奢华,但是她却觉得不开心,直到她为了自己的信仰来到延安,她才明白自己人生的价值。

坦白说,我羡慕她,羡慕她知道自己要什么,并为此而奋斗终生。



你呢?你的信仰是什么? 你的人生,又是为了什么呢?

凤凰号



作者: 先乡后城    时间: 2017-11-12 14:54
常看 发表于 2017-11-12 10:59
而这仅仅是个开始
婚后,延安组织一些农业学家,去更艰苦的陕北和内蒙交界开荒。
原本没有安排寒春,但是寒 ...

     我的信仰和人生都非常简单,就是:钱!钱!!钱!!!





欢迎光临 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http://chinazhiqing.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