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标题:
连载《历史的碎片》(2)
[打印本页]
作者:
先之
时间:
2018-2-19 11:30
标题:
连载《历史的碎片》(2)
第二章 石库门里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上海石库门的弄堂里,白天多半是安静的。而且打扫得干干净净,很少有人在弄堂里晾衣物,不像新村里或棚户区,到处晾晒着五颜六色的衣服,被褥,尿布,乱哄哄的。每到周四,里弄干部吆喝一声“大扫除喽”,不上班的家庭妇女们为了表现积极,就争先恐后地,一大盆一大盆地,从自己家里端出自来水,把地面冲洗得一尘不染。
石库门的式样不尽相同,大多数朝南有高高大大的乌漆木门,门上安两个大铁环,敲门用的,有石头的门框,因此被叫做“石库门”。房子是连排的,每排有几个或十几个门户不等。排与排之间东西向的小路叫小弄堂,南北向较为宽敞的路叫大弄堂。一条弄堂里,每个门户的内部结构大致相仿。一般是从北通到南,北头开一个普通大小的木门,住户平常都从这里进出,南头的乌漆大门只有在特别热的夏天,才会开开通风乘凉。熟悉石库门规矩的访客也不会去敲响门上的那两个大铁环。北头进门是厨房,大约10平米左右,厨房上面是亭子间。亭子间上面是阳台。厨房的后面是洗衣房,洗衣房上面是厕所,厕所上面是储藏室。这部分楼层比较矮,只有两米多,因此分为3层。洗衣房后面是楼梯口,拾级而上,可以到达各个楼层的所有房间以及厕所,直至阳台。过了楼梯口就是一楼的正房,正房部分只有两层,层高有4米左右,很通透。一楼正房的南头有个10平米左右的院子,上海人叫做天井。天井的墙很高,一直到二楼正房的窗子边上。乌漆大门就是天井的门。
这种房子原先是为一户人家居住设计的。楼上的大房间是卧室,楼下的大房间是客厅,后来多数是楼上楼下各住一户,人口多的人家还常常把大房间隔成前后两间,方便居住。天井亭子间归楼下,储藏室归楼上,而厨房,厕所,阳台,洗衣房成为公用,水电也是公用。
每天下午三、四点钟,孩子们陆续放学,弄堂里就渐渐热闹起来。柳至仁的小女儿柳絮和同学张华,兰兰,都是1952年出生的。她们一起上幼儿园,一起上学,放了学一起在弄堂里玩。这会儿她们正踢毽子,比赛谁踢得多。忽然听到大弄堂里叫骂的声音,赶紧跑过去看,是兰兰的几个哥哥在踢足球,一边对着走过他们边上的孩子叫骂:“小赤佬,死远点!”一边故意把球往那孩子身上踢,那孩子只顾抱着头拼命跑,他们于是笑骂着:“死到这里来做啥!”一个女人走过,用手护着头,大声喊:“慢点,停一停,让我走过去!”他们并不理会,“通”的一脚把球踢起来,只听“砰”的一声响,球砸在了一家的玻璃上,立刻,破碎的玻璃从上面飞下来,落在女人的脚边,女人本能地骂道:“做死啊!”然后小心翼翼地走开,生怕踩到碎玻璃。被打破玻璃的那家走出个老人,边走边说:“怎么回事啊,谁家孩子啊?”看到是杜家的孩子,立刻气呼呼地嚷起来:“怎么搞的,又是你们啊!搞得好吧,前几天刚刚打碎人家玻璃不赔,又在弄堂里踢球啊!”兰兰的妈妈杜阿姨已经听到声音跑了出来,人还没有走到大弄堂,骂声先响起来:“怎么啦怎么啦,不就是一块玻璃嘛,有什么了不起的,还要赔啊,大家都是邻居,说得出口啊,不在弄堂里踢球到哪里踢球啊,你倒说说看,小孩子不要玩啊,老到快要死的人是不要玩了啊,还搞得好搞不好,有劲吧,你搞得好吧……”
柳絮和张华看到杜阿姨跑出来,知道有得骂。她和邻居因为占领公用部位或者用水用电的多与少常常吵得不可开交,甚至大打出手。她们看了一眼兰兰,兰兰并不在意,她看惯了哥哥们闯祸,也看惯了妈妈骂人。3个人转回小弄堂里,准备继续跳绳。只看到正在滚铁环的兰兰家隔壁的高原,突然停下来说:“蚂蚁打仗呢,看啊,多少蚂蚁啊!”她们赶紧跑过去,大家蹲在旁边,认真看着,张华说:“我看它们已经打完了,那一片黑黑的都是死蚂蚁,只有少数还在爬。”兰兰说:“嗯,好像是的。”这时,张华听到妈妈叫吃饭,几个孩子各自回家。走到门口,看到一溜蚂蚁正往厨房里爬,不由得兴致勃勃地停下来看。张华的妈妈看到了,端起烫菜的水,对着蚂蚁浇下去。张华叫起来:“妈妈,它们全死了!”妈妈笑起来:“就是要它们死啊,爬到厨房里来很麻烦的。”“那你把它们扫到弄堂里去就可以了啊。”张华觉得蚂蚁真可怜,打仗死了那么多,又被烫死了那么多。张华最想不明白蚂蚁为什么要打仗,弄堂那么大,它们都有自己的窝,可以过自己的好日子,为什么要打仗呢?蚂蚁打起仗来,可比杜阿姨跟人打架厉害多了,每次都会死一大片,那些被打死的蚂蚁是自愿牺牲的呢,还是被逼着去死的呢?
柳至仁的父亲被枪毙以后,母亲就在他家住下来。她几乎不出门,几乎不做家务,几乎不说话,常常是身板挺直地坐在椅子上抽烟。她的脚是裹过的,大约只有五寸长,四个脚趾都朝下弯着,几乎踩在脚掌下,脚面弯成弓形,只一个大拇指略微向前伸着,与压弯的脚趾形成锥形的前端,和脚后跟成为一个平面,支撑起全身的重量。虽然两只脚是畸形的,但她走起路来也像坐着抽烟那样身板挺直,腰不弯,背不驼。她有一张年轻时的照片,嵌在小像框里,放在橱柜上。照片里她穿着一件灰色的长袍,不是城里时髦女子的模样,有点土,但丝毫没有掩盖她俊俏的天姿,大眼睛,高鼻梁,小嘴,细高个,正是她年轻时那个年代标准的美女。她烟瘾很大,每天常常要抽两包,食指和中指都熏得黄黄的,满嘴的牙齿也都是黄黄的。柳絮常常去给奶奶买烟。她从没见过爷爷,只知道爷爷早就死了。
柳至仁家住楼上,楼下和亭子间住了张华家。张华是老大,她有两个弟弟,老二张强和老三张立。柳家和张家在一个厨房里做饭,在一个洗衣房里洗衣服,在一个厕所里方便,在一个阳台上晾晒衣物,和和睦睦,就象一家人。不像杜阿姨,和所有邻居都相处得像仇敌,不共戴天。
其实杜阿姨不骂人的时候样子还蛮好的,五官端正,干净利落。她没有工作,一天到晚忙家务,出出进进总是大步流星。常常洗了一大盆衣服晾在阳台上,多半是打了大大小小的补丁,补得很周正。夏天的晚上坐在弄堂里乘凉,手里也不闲着,不是在补衣服袜子,就是织毛线,实在应该算是个好女人。
高原和柳絮她们也是同学,他的父亲高梦瑞是资本家,公私合营以后吃定息的。他家住着一整套房子。高梦瑞有一妻一妾,是亲姐妹。姐姐是正妻,生了一个女儿后生了病,不再生养,就将乡下的妹妹弄来给她生儿子。原来打算生了儿子,再把妹妹弄回乡下嫁了,神不知鬼不觉,大不了贴一套嫁妆。没想到妹妹生了大儿子高升,恰巧碰到了解放,她不愿意回乡下去过苦日子,吵着不肯走,宁可做小。丈夫心里喜欢妹妹,只是嘴里不说。姐姐心里恨丈夫喜新厌旧,又怕戳穿了引得丈夫恼羞成怒,自己也没有好果子吃。而且当初那个馊主意是自己想出来的,丈夫似乎只是顺水推舟成全了这个事情,妹妹又果然生了儿子。本来是算计得天衣无缝的,谁知道人算不如天算,突然之间就来了共产党,她在旧社会过惯了,旧社会的事情她拿得稳,这共产党的新社会她一点也吃不准。如果事情闹大了,她一点也不知道共产党会怎么样。新社会不是穷人的天下么,像她这样的有钱人,本来就不知道会有怎样的结局,她不敢硬碰硬地把妹妹送走,只好留下来做小。后来,妹妹又生了个小儿子高原。姐妹俩争风吃醋成了一对冤家,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有时候喉咙大起来弄堂里也能听到她们吵架的声音。不过男人在家的时候她们是从来不吵的。男人知道她们两个是水火不容的,看她们装模作样,也乐得装傻。
吃过晚饭,柳絮的妈妈王英在厨房里洗些锅碗瓢盆,洗好了,在炉子上烧一壶水,就上楼去了。张华的妈妈在厨房里做事,看到水快要开了,就朝楼梯口喊“水开了,帮你煤气关掉了啊。”“好的,谢谢!”柳妈妈答应着下来拎水。石库门里住着一些有一点身份的男人,常常也有些风度。他们从不做家务,家务都是女人们的事情。就像柳至仁,从来不会从厨房拎一壶水到房间里去。他们也从不参与邻里间剪不断理还乱的琐碎矛盾,走在弄堂里目不斜视,只在遇到熟人的时候微笑着点一下头。
张华的父亲也是这样的石库门里的男人。 亭子间是张华父亲的书房,一排书橱占据了半面墙,窗口放一张书桌,一把椅子,再没有其他杂物。房间虽然只有10平米,看上去还宽敞。每天吃过晚饭,张华的父亲就到亭子间去看书,直到睡觉才下楼。即便是炎热的三伏天,也从不到弄堂里去乘凉。
孩子们是最喜欢到弄堂里乘凉的。男孩子搬起一条腿来斗鸡,趴在地上打纸叠的刮片,打弹子,甚至踢足球。女孩子文雅,张华柳絮兰兰吃过晚饭就端出小板凳,大方凳,在昏黄的路灯下打起了争上游。张华正打得认真,有人拍了一下她的头,她抬头一看,是姑姑,高兴得立刻放下扑克,拉着姑姑往家走,一边走一边说:“姑姑,你怎么来啦?”姑姑笑着说:“是啊,我来啦,不欢迎吗!”“欢迎,欢迎!”张华赶紧说。
作者:
龙行天下
时间:
2018-2-20 08:29
石库门里各家情,
有的和谐有的硬,
说到几家小娃娃,
故事由此继续行。
欢迎光临 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http://chinazhiqing.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