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标题: 初抵二龙山,到达河北队 [打印本页]
作者: 望见马克 时间: 2018-3-8 08:30
标题: 初抵二龙山,到达河北队
本帖最后由 望见马克 于 2018-3-8 08:45 编辑
初抵二龙山,到达河北队
我们天津知青是1968年10月16日傍晚到二龙山农场。
二龙山屯火车站终于到了,我迫不及待地向窗外望去,映入眼帘的是黑土地和前来迎接的当地领导及相关同志,他们敲锣打鼓,场面格外热闹。笨重的车门打开后,车外的凉风钻了进来,意想不到的寒冷使我们赶快套上黄棉裤、黄棉袄。我们还等待着解放军列队迎接,希望马上把满腔热血融合在战士青春之中。然而,与想象中的不一样。我们走下火车,看到天苍苍,野茫茫的,除了车站的几间小房以外,没有其他大建筑物,挺荒凉的,地面上被一层薄薄的白雪覆盖。这个小车站站台很短,我们的列车长出几倍,因此我们顺着火车滑下路基,又爬上了车站前的一块高地。当地人个个头戴皮帽子,身着黑棉袄,像革命样板戏“智取威虎山”中夹皮沟的老乡一样。我们被当地的“老乡”招呼着,匆匆找到了自己的行李,急忙上了一辆大轱辘车“尤特兹”,时任副队长肖(那时的称呼有点乱。因为没有重新组建,原任职务不动。知青以兵团编制称呼连长营长团长,而当地人依旧称呼队长分厂长场长)开车一路颠簸来到连队。
坐上了胶轮拖拉机,满脑子的问号,晃晃荡荡,突突突突,终于到了连队。
男知青住在新盖好的砖瓦房,和先期到达的双鸭山知青一起,还有部分老职工。屋里还潮湿湿的,没有电,李某用“尤特兹”发动机发电接上一盏小灯炮,屋里光线昏暗暗的,使人感到压压抑。一路上的饿和累,昏昏沉沉,脑子里是一片空白。
当晚我们回民吃粉条大头菜,汉民吃了猪肉炖粉条。这是当地最好的招待饭了。这里的老职工们常吃的是咸菜,糊上一锅土豆子,熬点粥,吃着馒头是挺不错的饭了。他们居住的都是低矮小的土坯房,茅草房,穿戴得很破旧,当时日用品挺匮乏的,平日里买个鞋带、牙膏什么的,还得到二十里以外的场部去买,很不方便。尽管天气很凉了,这里的孩子,有的都六七岁了,还穿着开裆裤,趿拉着鞋,露着脚后跟……
老乡们用热情又好奇的目光,打量我们这些陌生的青年和用草绳捆得结结实实的木箱等行李。他们当时也许还不明白,偏远的边疆为什么来了这么多青年人。
第二天早上当我走出房屋看二龙山,不禁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西面,两道山坡,坡上树木郁郁葱葱,一道自北往南,一道自南往北,恰似两条青色巨龙摇摆着身躯相对飞来,龙首几乎相撞。一条小河从两个龙头之间流出,蜿蜒西去。河面上笼罩着奶色般浓浓的白雾,如飞舞的纱带又似吉祥的白云,将巨龙托起到空中。小河的两边是绿绿的草甸子,沁人心脾的清香弥散在空气中。从东南面一直到西南面,是无边无沿的黑土地,金黄色的豆子顺着起伏的田野随风摇曳,像成千上万站岗的士兵,壮阔的场面令人心旷神怡。
这里的天蓝得晶莹透彻,天上一团团白云离我们这样近,好像伸手就能抓到一般。空中回响着悦耳婉转的鸟鸣声,不时飞过南行的大雁方阵,我就像来到了一个童话世界,一个在城里根本无法想象的世界。
和恒佑等同学上后山游玩,割白桦树皮,写上字,写信件,像卫国战争里苏联战士一样,让我们的带队老师捎回家。那次,我的新的军用水壶丢在山上了。
后来每天晚上时任党支部书记刘某,革委会负责人(我们习惯称连长)肖、还有娄、李、杨、张、牟、杨、杨等,双鸭山知青刘一起在队部开会议事。后来恒佑也参加进去。少有东北人参政,是否有派性?过了不久分场派了工作组,搞什么运动。天天晚上在大食堂开会,不厌其烦地读报纸。有组织有领导但是管理不严谨。工作队长陈住在卫生室的床铺,白天是在队部看文章,写材料,晚上就滔滔不绝地说起来没完。到底说了些什么,没听进去。他的口音像是南方人。天天晚上听报告或者讨论,然后在女排宿舍讨论,班长主持。有人含沙射影批判有些人没有共产主义信仰。我心头一惊,害怕被批判。
几天后一个晚上我们乘尤特兹到四分场场部(后来的四营部)开欢迎大会。分场革委会领导王、刘等欢迎我们。那时天气寒冷,站在车上,一股“冻死迎风站,饿毙不低头”的姿态,自发豪情壮志。
那时地里已经没有活儿干。大家也比较松闲。又过几天去场部(团部),第一次只见几座建筑,有医院、商店、俱乐部,办公的机关。大约离火车站50米处有几间土坯房,是二龙山屯,北边是一个小饭铺、一个小百货店儿,南面是个破大院的大车店,走出3里路的地方是团部,在二龙山屯买到了苹果,觉得很不错。北大荒也能有苹果。傍晚我们坐尤特兹回来,在28号地,由于人太多,很挤,很颠簸,我就跳下来坐姚志国赶的牛车回连队的,那个慢呀,比他们坐拖拉机回来的慢了将近一个小时,走了很久才到达连队
作者: 龙行天下 时间: 2018-3-9 08:11
难忘当年初到达,
人物景致触动大,
点点滴滴全记录,
一丝一毫不忘它。
作者: 望见马克 时间: 2018-3-19 14:00
谢谢龙超版关注
欢迎光临 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http://chinazhiqing.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