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标题: 知青 [打印本页]

作者: 常看    时间: 2018-5-27 11:29
标题: 知青
精英以选择性失忆忽悠
没动但势能巨大的群体~知青很被重视啊

看到好几次宋要武兄弟关于知青的段子后,忍不住说:
造反不如爹,出国不如儿,大段离家种地诉苦与标榜知青结尾,文不对题。

也来总结一下。
几千万的群体,数量大。
五湖四海,各种各样,却能一锅搅马勺而大都相安无事,群体意识被植入在芳华年代。
大都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新社会的教育和一些蓬勃向上的现象与精神,对我们这代人影响巨大。
这就是知青作为群体的不同之处。
文革期间工农业生产有中断,但没大量饿死人,知青广布,造谣传遥都难啊!

质与量,使知青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群体,对其总体控制,各方都很在意,金主更甚。

作者: 常看    时间: 2018-5-27 15:34
主仆

两个最重要的概念。
新中国之梦,劳动者当家作主,管理者既是当家作主,更是人民公仆。
奴役者之梦,权利金钱去做主。

从小,我们就在学习如何做社会主义主人翁。
改开,我们很难做主了,还想做主的话我们就被标签化显得十分可笑。
然后,公有制在逐步弱化,做主,想都别想了。

退休了,国家的人了,我们需要国家的保障。
再延伸,在岗的人只有健康工作,才是保障的保证。
实现它,人人当家作主才好,社会主义好。

作为主人,我至少能做的是节约。
减少不必要的生产劳动、环境污染、资源消耗,利人利己。
作者: 龙行天下    时间: 2018-5-27 15:40
对上山下乡的思考!
作者: 常看    时间: 2018-5-29 10:06
龙行天下 发表于 2018-5-27 15:40
对上山下乡的思考!

谢谢回复!很受鼓励!
作者: 常看    时间: 2018-5-29 10:30
早上看到老同学的推荐:《人民日报再推极简主义生活方式!文章不长,价值非凡!》,立刻回复文章:

不要不必要的包装不要一次性餐具和用品!
尊重劳动者减少劳动时间和强度!
爱护地球我们的家!

刚刚,收到微信公众平台通知:恭喜你的留言入选为精选留言。
知青,动起来吧!
作者: 常看    时间: 2018-6-18 14:53


今早群里有纪念,赶紧去学,找到了下乡的一大现实战略意义。

曾见网上说如苏联对我国核战,毛主席就让大量中国人越境进入苏联,那么,兵团知青首先进入安全地带,苏联不会向自己的国土扔原子弹。同理,千万知青分布甚广,也不会一下子被一窝端。老人家眼光实在深远!

揭秘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防核生化战备应对苏联
2013年05月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1968年,根据毛泽东主席批示,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屯垦戍边”。
1976年,完成“戍边”使命后,被改编为黑龙江省国营农场总局,现在的农垦总局。
1965年秋,中共中央东北局鉴于中苏边界日趋紧张的局势,向中央建议组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
1966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所属的万余名名复转官兵分批到达黑龙江边境的29个农牧场,农建第一师和农建第二师,共辖9个团。
1968年6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文件发出了“关于建立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批示”。同意合编生产建设兵团,执行屯垦戍边任务。
1968年6月30日,沈阳军区根据中共中央“六一八”批示,成立沈阳军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
1968年7月到1969年5月,北京上海天津杭州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宁波等大中城市的50余万名高中初中学生,先后成为兵团战士。




作者: 常看    时间: 2018-6-19 10:10
世上多少事

想起副统帅了,他家好几个孩子都在西湖小学读过书,有个还在浙江宾馆挖了个大洞。
嗟乎!没承想没在宾馆旁自个挖的洞里躲避原子弹却在高空坠落异国他乡!
现在618分局退休,按公务员标准领养老金,曾是政府保密通信局吗?

一刘邓部老军人去杭养老,院里有骂声,这儿又不是你的地盘?
一直以为四野在东北战功赫赫,说起地盘看来不止于此。

猫摸石先富后,地盘更重要了,金水楼台先得月吗!
作者: 常看    时间: 2018-11-13 11:03
本帖最后由 常看 于 2018-11-13 11:11 编辑

新中国百废待兴,婴儿潮长大成年艰难时期焉能不派用场?

北京上海天津杭州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宁波等大中城市的50余万名高中初中学生,你们最幸运!


记得当时备战空气炽热,也有美苏解密当年原子弹计划对中国一触即发,毛主席雄才伟略运筹帷幄说,只要出现核战苗头,就立即将边境千百万中国人向苏联境内迅速转移,不仅保护了边境人民,更重要的是保护了你们这些中国重要大城市的青年,为新中国储备最精华的力量!

作者: 长庚    时间: 2018-11-13 11:12
常看 发表于 2018-6-18 14:53
今早群里有纪念,赶紧去学,又找到了下乡的一大现实战略意义。

曾见网上说如苏联对我国核战,毛主席就让 ...

  伟人的智慧!非凡!
作者: 长庚    时间: 2018-11-13 11:15
常看 发表于 2018-6-19 10:10
世上多少事

想起副统帅了,他家好几个孩子都在西湖小学读过书,有个还在浙江宾馆挖了个大洞。

周总理ki也与林彪反党集团进行了殊死的斗争。是不?

作者: 常看    时间: 2018-11-13 11:22
长庚 发表于 2018-11-13 11:15
周总理ki也与林彪反党集团进行了殊死的斗争。是不?

是的!但是现在四野的后代很多人正在为林彪争论不休……
作者: 常看    时间: 2018-11-14 09:17
央视热播《知青》盛赞毛主席指明的上山下乡运动!
2012-06-10
为纪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今年上半年最为重要的一部45集大型电视剧《知青》,日前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播出……
《知青》的热播,再次提醒我们不要忘记中国近、现代历史所作出的这样两条基本结论:第一,投身社会实践,与工农群众相结合,这是新中国知识分子健康成长的 必由之路,舍此别无它途;第二,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是新中国知识分子的光荣传统。今天,如何以新的形式继承和发扬这一光 荣传统,仍然值得我们深思。

郭松民: 知青——无悔的青春不少关于“知青”的作品,受制于市场社会的逻辑、“现代化理论”的钳制以及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的影响,总是不脱“伤痕”的窠臼,其中充斥着伤感、颓废和自怜自艾……
被个别用心良苦的人作为社会主义“黑暗”、党及其领袖“没干好事”的例证……
人口众多的、处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边缘的农业大国,中国的现代化,需要一个繁荣、富足、发达的农村与农业,需要城乡之间的平衡发展,否则的话中国的工业就会失去市场,而要做到一点,必须有大量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参见农业建设,必须扭转近代以来,资源和人才不断从农村流向城市的趋势。
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了,只是在W@G期间达到了高潮
新中国的前30年,农业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单是粮食总产,从1952至1982年间,也即合作社和人民公社时期,就以年均2.608%的速度增长,显著高于1983-2004年(大包干时期)的1.284%……
城乡差距处于一种逐步缩小……
这一期间,每年都有大批知识青年到农村去,他们在农村办教育、办医疗、办农业机械,农村所有这一切进步,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居功至伟……

20世纪80年代以后,知青基本全部返城,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农村经历了一个“去现代化”的过程:
水利设施废弃;农机因为无人操作和使用而锈蚀、损坏;农村的教育、医疗等更是大幅度倒退……
城乡的差距的持续扩大,导致大量青壮年农民以“农民工”的方式进城打工,使得中国由于廉价劳动力的无限供给而被锁定在产业链的低端,长期无法顺利完成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无法缩小贫富差距,中国的现代化也因此迟迟不能完成

上山下乡使知青冷静地、较全面而深刻地认识了中国国情,尤其是中国农村的实际情况……
许多人立志要以自己的青春热血改变农村的现状,并为此抛洒了汗水,甚至有些人献出了生命……
知青在“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的实践中逐渐聪明起来,深沉起来……

为中国培养了整整一代人……
中国近、现代历史所作出的这样两条基本结论:
第一,投身社会实践,与工农群众相结合,这是新中国知识分子健康成长的必由之路,舍此别无他途;
第二,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是新中国知识分子的光荣传统。
在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处于关键时刻的今天,如何以新的形式继承和发扬这一光荣传统,仍然值得我们深思。




作者: 共和国同龄人    时间: 2018-11-14 09:24
         长庚网友也在转发郭松民的这篇文章。郭松民好像不是知青吧,更希望看到知青网友自己写的感受。
作者: 常看    时间: 2018-11-14 09:25
顾洪章:《中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始末》~人民日报出版社
2009年版 第x 34 37 117页


1957年,刘少奇
“在今后一个很长的时间内,总的趋势将是有更多的小学和中学毕业生不能升学,必须参加生产……就全国说来,最能容纳人的地方是农村,容纳人最多的方面是农业”。~《人民日报》1957年4月8日

1963年,周总理
在中央安置领导小组会上说,插队本来是小平同志的建议,我赞成。这种安置法给农业生产带去了文化。要把城里人下乡参加农业生产造成一种社会风气,并着重指出,今后15年内动员城市青年学生下乡参加农业生产,是城乡结合、移风易俗的一件大事。要求各地编制15年安置计划。安置的主要方向是插入人民公社生产队。

1963年,12月4日具体负责的谭震林副总理

知青下乡有三个必要性,一是建设新农村,建设现代化农业,没有有知识的农民是困难的,需要知识青年去当农民;二是城市青年下乡,可以团结农村青年,稳定农村青年,改变他们不重视农业劳动的精神面貌:三是解决城市青年就业问题,消灭流氓、阿飞产生的根源,消灭修正主义产生的根源。他还指出,改造农村生产落后面貌主要靠青年,靠我们加强领导,培养又红又专的新一代。

1964年9月,邓小平

在中央书记处会议上强调,安置城市知识青年下乡,以插队为主,每年要安置100多万人,同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结合起来。

作者: 常看    时间: 2018-11-14 09:32
共和国同龄人 发表于 2018-11-14 09:24
长庚网友也在转发郭松民的这篇文章。郭松民好像不是知青吧,更希望看到知青网友自己写的感受。 ...

多角度看问题,更客观。

郭飞行中校有可能比咱们小,也许是见过知青的农村孩子,他们不像当年农民那样把咱们当小孩般那么的爱护体谅,但是他们比父母亲发出的声音大很多。
前段时间转了王大校的新中国前三十年建设数据,也许这些军人都是农村兵,呵呵!
作者: 常看    时间: 2018-11-15 19:02
张小英

比我大,父母亲都是非常高级别的老前辈,可以回北京,但她一直坚守在井冈山,直至病故。
她很有抱负,想与老区人民共同勤劳致富,她热爱身边那些质朴的山里人,曾拿出自己微薄的工资帮扶贫困。
她那一生的复杂曲折,令人唏嘘!

她的父亲是 二野第三号人物
http://www.sohu.com/a/228037735_247380
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张际春在当时的地位非常高。
前委委员共五人,除了刘、邓,依次是张际春、陈赓、李达。
谦虚低调,虽然位高权重,但他从不认为自己是二野的什么第三号人物,用他的话说:“我就是二野的一个勤务员。”
解放后,张际春任西南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有相应的保卫级别。

有一次,张际春要去重庆的西南革命大学给同学们做报告,当时重庆刚解放,秘书和保卫部门调来一辆吉普车,上面有几个战士跟着保护。
张际春火了,说,大学里都是人民群众,保卫我什么?就这样带着秘书,坐着公共汽车,去了大学。
张际春是湖南宜章人,宜章县准备出一本《际春同志二三事》,张际春听说后,立刻给县委写信,说我有什么革命事迹可值得宣传的?那些牺牲的烈士,要多写写他们,不要写我。
张际春经常对子女说:“你们是高干子弟,已有普通百姓享受不到的待遇了,千万不能仗势欺负普通人家的孩子。你们更不要瞧不起劳动人民,爸爸和妈妈都是劳动人民出身。”
孩子们稍微长大后,每年到了暑假,张际春都把他们安排去警卫连当临时战士,培养孩子们平等的观念。

这一点,很值得今天的父母们反思。






欢迎光临 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http://chinazhiqing.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