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标题: 戒烟心曲 [打印本页]

作者: 齝庐主人    时间: 2018-5-29 08:31
标题: 戒烟心曲
本帖最后由 齝庐主人 于 2018-5-30 06:48 编辑

    赓即就是世界无烟日了,为了你和家人朋友的健康,戒烟吧!
    戒烟其实并不难,关键在于你要下决心,跟自已较个劲,把控好决心戒烟后的第一支烟,其后不就迎刃而解了吗!戒而复吸,那不是瘾,是不想是不愿。
    如果你真想做个好儿子,好女婿,好丈夫,好父亲,好朋友,那我就大言不惭的对你说,向我看齐!
    下面就是我成稿于2008年的《戒烟心曲》,希望能对你戒烟起到一点促进和推动作用。


    戒烟,对于常人来讲,似乎有些难。对于那些烟龄特长,烟瘾儿特大的人来讲,那更是难乎其难了。在下并非不属常人之列,但戒烟对我而言,好象并没费多大的劲儿。是不是应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俗语,说不好,不好说。
    我的烟龄不算太长,也就20年出头一点儿的历史。烟瘾儿不是太大,有过连抽2支,单位时间的耗费在独自抽的情况下一天一盒基本要收点儿早活路并伴有间歇性烧叶子烟的历史。之所以得了一个“烟灰儿”的雅号,则纯粹是那高智商的另类捣蛋小男生为了给自己强烈的表现欲一次充分展示的机会所搞的哗众取宠。是他把我和几个七八岁的臭小子鬼鬼祟祟地躲到大石桥下边,学着大人模样,把火柴划燃,香烟点起,继而狠吸一口······在呛得直咳又想再二再三领略一番大人那种莫名惬意的陶碎与享受而舍不得就此罢休的全过程浓缩精简后送给我的美誉,但真的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话得说回来,谁又叫咱真的在那小小年纪之时就的的确确把香烟燃成了灰儿呢?
    其实,真正算得上开始抽烟,已是有志男儿初长成的十七八岁的大小伙儿了。那时正值“文革”时期,老师成了臭老九,学者教授被视为反动学术权威,不愿逍遥的同学都停课“闹革命”去了,教室里再也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于是乎一不留神,把烟给抽上了。
    说起来寒碜,那年月学抽烟,真叫没赶上好时候。有两副专门概括当时成渝两地香烟市场行情的对联为证:其一是“东北曙光照蓉城;天津海河连锦江”,其二是“金沙江嘉陵江巨浪滚滚;想重庆盼迎春飞雁纷纷”。第二联还有横批,“如此经济”。联中《曙光》、《海河》、以及《金沙江》、《嘉陵江》等都是当时的香烟品牌。成都当时无缘去得,是不是只有那两种烟出售,不敢信口开河,而重庆的确就是如此。当时应市的香烟每盒大致在叁角以下,差别不大,想的《重庆》,盼的《迎春》则上了点儿档次,记得是叁角玖分和叁角陆分。唯有《经济》,的确名符其实,仅售捌分一盒,完全是应当废弃的烟料脚子。但有的时候若能抽得上,也还喜形于色呢。当时的困窘市象,正如后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所总结,国民经济已经滑到崩溃的边缘。两副烟联从格律上讲,无论如何也说不上好,因为不很“对”,但从谐趣方面看,倒也有些匠心独运,同时也对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作了一种也许有意的佐证。
    我之戒烟,并非因了港烟盒子上印得明明白白的那行小字“香港政府提醒市民,吸烟有害身体健康”的告诫,也不是由于自己收入短少囊中羞涩,只能抽低档烟而会招致同事羞与为伍将面临的尴尬。询其究竟,实在只是出于儿子一句懵懵懂懂的无忌童言使之然。
    那是二十年前一个孟夏的傍晚,由于经久成习的惯性作用,我旁若无人似的把烟点燃,在渐入“饭后一支烟,赛过活神仙”的飘渺意境时,一个稚嫩而又明显激动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爸爸,你莫抽烟嘛,你抽烟我们还要遭先死!”正在忘乎所以,吞云吐雾的我不由一楞,刚抽出烟卷儿的嘴随即变成一个圆不圆、方不方的“○”形定格在那里。余烟遂从微微的气息中化作一个个不规则的烟圈儿徐徐散开,我连“你听谁说的!”这样常规的反诘和抵赖语言都没好意思说,手就不由自主地做了一个机械的对烟掐灭的动作。因为这太突然了,儿子虽已七八岁,但从未听他说过类似的话,而且那用词是“遭先死”。他把媒体宣传的危害后果和由此引起的恐惧心理用幼稚的措词直抵要害地合盘托出,这字字都如大闹朱仙镇的八大锤,其份量真是个个都不轻哪!
    专业人士和媒体对烟害的宣传并非始自当时,而是由来已久。但在办任何事情都已能理性思维的我们—成年人和中老年人,却在耳熟能详中泰然处之,形若无事。这跟未成年人比起来,不是相形见绌了吗?面对儿子这不温不火的抗议,我还能说什么呢!只有汗颜的份儿了。
    在家里的空气象是凝结了的氛围中静默了二三分钟的我,毅然地把香烟,打火机一并掏了出来,交在儿子面前,并郑重地对他说:“老汉儿从今日此时起戒了!你就是御赐的督查大员,随时都可查抄违禁品。”从那时起的一年后,只要看到吸烟者,便唯恐避之有所不及。一旦从烟虫旁边擦身而过,便会闻到一股特有的烟臭,难受至极(相信这应该就是你从不吸烟的亲朋友好的感受)。行道上还好,车厢内那是欲躲不能的。也是从那时起的一年后,我似乎才明白,“吾日三省吾身”这至理名言的深刻与广博。
    人生之要义莫过于生,生之要义莫过于健康。因此,珍爱生命和健康,珍爱所有人的生命和健康,应是人生最基本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构建和谐社会,首先要友善待人,己所欲,亦当勿施于人。中华民族是一个亲如兄弟的大家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更何况,我们还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呢。








欢迎光临 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http://chinazhiqing.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