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标题: 眼睛的对话 [打印本页]

作者: 常看    时间: 2018-10-28 14:21
标题: 眼睛的对话
本帖最后由 常看 于 2018-11-3 07:26 编辑

挂在天上放光明   公社知青的眼睛   好像满天小星星  

人民公社   一段永不埋没的辉煌
http://www.szhgh.com/Article/wsds/history/201512/102224.html


知青的先驱和榜样
邢燕子侯隽董家耕等上山下乡,人民公社的出生前后!
知青的两千万浩荡队伍
史无前例井井有序星罗棋布华夏大地,人民公社的青少年年时代!

几颗小星星继而千万颗小星星,稚子们带着新中国文化走进天涯海角山间地头,四面八方布满他们青春明亮的眼睛。
折射日月光芒,群星睽睽妖孽谣蛊难行,故而“十年动乱”没有“饿死几千万 ”!

哈哈哈!



作者: 遂宁知青    时间: 2018-10-28 22:10
本帖最后由 遂宁知青 于 2018-10-28 22:19 编辑

在新中国成立后,50年代初的那几年因自然灾害又要还债苏联,又是大炼纲铁时期,确实是中央号召全民都勒紧裤腰带,艰苦奋斗,励行节约,反贪污浪费的几年,虽然有农民陆续外出讨乞,但也没听说饿死了几千万人,在文革十年里虽然是政治统帅一切,更不可能饿死几千万人吧。
作者: 遂宁知青    时间: 2018-10-28 23:12
[人民公社-]这篇大文看后引起了我很多的回忆和思考,那时在农村(我当知青时期)老人们都要参与集体劳动,为了多挣工分,多分粮食,没人闲着吃饭,就是孤寡老人或无法参与劳动的残疾寡人,生产队也分口粮,社员们都要关心照顾,就是一个互敬互助的大家庭时代。
作者: 常看    时间: 2018-10-29 13:32
谢谢遂宁知青关注!
虽然仅仅两年不到南北乡下都去种地过的我却深深的与您同感!
作者: 常看    时间: 2018-10-29 13:42
遂宁知青 发表于 2018-10-28 23:12
[人民公社-]这篇大文看后引起了我很多的回忆和思考,那时在农村(我当知青时期)老人们都要参与集体劳动 ...

虽然仅仅两年不到,曾在阜新彰武大四家子公社红旗大队狼洞沟种玉米高粱,又在武昌县土地堂公社唐家湾割麦插秧,我深深的与您同感!
作者: 屹梁梁    时间: 2018-10-30 04:55
读,谢谢朋友,欢迎常来!
作者: 常看    时间: 2018-10-30 16:47
屹梁梁 发表于 2018-10-30 04:55
读,谢谢朋友,欢迎常来!

很荣幸,谢谢超级斑竹!
作者: 常看    时间: 2018-10-31 16:21
感谢中知网,让我亲眼看见邢燕子侯隽董家耕等著名知青!

杨永青,我以前不知道,微信上老伴儿笑了,说我孤陋寡闻。
回杭后,补课!


1965年7月5日,周总理在石河子总场接见上海知青,我很荣幸地就站在总理身旁。总理问了我们很多情况,还问到我们的家庭情况。
我说我父亲在农资公司工作,总理说你来到这里不容易。
因为我来到新疆的时候父亲不同意,他想着让我到日本和香港去学技术,但是我自己选择到了新疆。
周总理的接见改变了我的一生,使我坚守在边疆工作一辈子。
我牢记总理的教导。所以我自己的一言一行,自己所有的工作的动力跟总理的接见和我们石河子军垦农场对我的培养是分不开的。



作者: 遂宁知青    时间: 2018-10-31 20:40
常看 发表于 2018-10-31 16:21
感谢中知网,让我亲眼看见邢燕子侯隽董家耕等著名知青!

杨永青,我以前不知道,微信上老伴儿笑了,说我孤 ...

周恩来总理当年到新疆看望知青,身边有很多的青年人,常看老師是哪一个?能讲一下新疆知青的苦乐故事吗?我们在内地当知青,对边疆的知青情况了解甚少,相互交流吧。
作者: 常看    时间: 2018-11-1 17:43
本帖最后由 常看 于 2018-11-1 17:56 编辑
遂宁知青 发表于 2018-10-31 20:40
周恩来总理当年到新疆看望知青,身边有很多的青年人,常看老師是哪一个?能讲一下新疆知青的苦乐故事吗? ...

不好意思,那里面没有我,只是搜来信息与大家分享。

我是老三届里最小的,初68的,属龙,分别在辽宁彰武和湖北武昌县插队落户,到现在还没去过新疆。和您一样我也很好奇,可以肯定的是,新疆知青比我更艰苦。
站在总理身旁的杨永青大姐,当年是多么的青春美丽、朝气蓬勃、活力四射,知道了她的具体事迹,令我非常感动。

作者: 遂宁知青    时间: 2018-11-1 19:22
常看 发表于 2018-11-1 17:43
不好意思,那里面没有我,只是搜来信息与大家分享。

我是老三届里最小的,初68的,属龙,分别在辽宁彰武 ...

您怎么分别在辽宁省的彰武和湖北的武昌去插过队,这种情况知青中还是少见的。
作者: 常看    时间: 2018-11-1 19:39
遂宁知青 发表于 2018-11-1 19:22
您怎么分别在辽宁省的彰武和湖北的武昌去插过队,这种情况知青中还是少见的。 ...

4岁随父母从武汉到长春然后富拉尔基哈尔滨沈阳阜新,小学上了五个,从阜新三种插队到彰武的知青点。
69年底,65年武汉下乡的老知青小姨把我们兄妹联系到她们园艺场旁边插队,算是投亲靠友。
父母亲的特殊,给了我们相对复杂的经历。
作者: 常看    时间: 2018-11-3 16:42
1968年 周秉建报名到内蒙牧区插队
https://baike.sogou.com/v6432735.htm

伯伯叮嘱她,一定要注意和尊重那里的风俗习惯,要多想些困难,想得太简单了,遇到困难就容易动摇。

1971年元旦,秉建穿着绿军装高高兴兴见伯伯和七妈。
伯伯第一句话是:“你能不能脱下军装,回到内蒙古草原上去?”
看到秉建眼泪汪汪,总理又和颜悦色地说:“你不是说内蒙古草原是广阔天地吗?你参军虽然符合手续,但内蒙古这么多人里挑上了你,还不是看在我们的面上?我们不能搞这个特殊。”
秉建向领导汇报了离部队重新回到草原上去的想法。
部队想把秉建留下来,总理工作忙,也许拖几个月就会把这件事忘了。
他们没想到,总理办事从来是一丝不苟,提出了严厉的批评。
“你们再不把她退回去,我就下命令了。”
于是,只有三个月“军龄”的秉建很快又回去当了牧民。
与此同时,小哥哥也从兰州军区脱下军装回到了黄土高坡。

当时内蒙到处都在“揪内人党”,许多老党员、老干部被“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甚至迫害至死。秉建生产队一个领导说:“队里只有三家是红的,其他牧户都是反革命的内人党,他们的小娃娃也是内人党分子。”
这儿坏人怎么成了大多数,秉建给伯伯七妈信中就提到了此事。
后来,周总理在一次会上就批评到:“我从一个在牧区插队的女知青那里得知,内蒙挖内人党都挖到蒙古包、挖到羊群里去了。”总理还把情况反映给毛主席,使这一错误得到制止。
基层群众很是鼓舞,传说“问题反映上去是有明白人给中央写信了”。

1975年,身患癌症的周总理已经住进了医院。但当伯伯得知秉建有学习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想法时,在病床上与秉建通了电话,鼓励秉建学好蒙古语文。大学毕业后,周秉建再一次回到牧区旗县工作。

1972年,她回到北京探望伯父,伯父认真地和她谈起了婚姻问题:“你能不能找个蒙古族青年呀?过去王昭君不就是做了蒙古族人的媳妇了吗,蒙古族小伙子是很不错的。”
周秉建记住了伯父这番话,遇到蒙古族青年拉苏荣,与他结为夫妻。说起丈夫拉苏荣,秉建脸上露出无法掩饰的幸福:我们相濡以沫几十年,生活得非常美满,到如今我们出差,分别几日后,见面时都要拥抱一下。我们北京的家里,就像当年住蒙古包一样,经常有内蒙来的老朋友,家中时常飘溢着羊肉和奶茶的香味。



作者: 常看    时间: 2018-11-4 09:24
晨读《假如我不是知青~邢三元》转了 9 个群

假如我未曾上山下乡        假如我不是知青
我的履历表将有一段空白
……
就不知烈日炎炎如火烤     更不知雨雪交加地泥泞
秋天金灿灿的收获            是春天辛勤的耕耘
……
我的血没有那么热            我的骨没有那么硬
……
心中就无悠悠的思念牵挂  前也无千万个姐妹弟兄
……


很共鸣!
只是临行前无丝毫离家缠绵,无人送行,好不容易带着小木板箱和被褥包到了操场,漠然的看着黑鸦鴉难舍难分的一大群人。
如果我也写,值得写的只有知青点和生产队长男女青年农民!

作者: 常看    时间: 2018-12-23 18:58
本帖最后由 常看 于 2018-12-23 20:11 编辑

拜读了网友写手华的《回忆三十年前的那次高考 》

小时候一直以为上大学是我的必由之路,天真的很。恢复高考时,我已经到了准备成家的年代,参加高考很不现实,初68届的,功底也不够。曾经的我,很羡慕华大哥们哦!


1972年,同宿舍第一个工农兵大学生是华工校长的女儿,武汉锅炉厂301车间车工。突然间,她告诉大家她要去上学了,直接走,我们一起跳洗衣歌的几人送她上了火车。后来几年厂里按程序选送,我曾在比三代时被刷了。如果不离开武锅厂,我也许会读721大学,徒弟小玲丈夫就是721大学生,很牛,世纪前后受聘中科院与一群小博士为伍,常常解决很多现场难题。恢复高考时,我正随男友办理调动南昌,他可直接走但我被拦下,等厂里借此机会为某职工爱人办对调武汉,他等我一年一起离开了武汉。


小我五岁的小妹倒是在湖南参加了高考,志愿北大等名校,可就录取了个某分校,不服气,不去,请假到武锅来复习了一段时间,也实际了一些,报武大历史系,取了,现在真成了美国人。风物常宜放眼量,时代的宠儿,随时代变化而影响命运。曾经一见面没几句就吵,文化差异明显,但到了美国后,起码在婚姻观念上与我们接近了。

我也没全撒手,自学几年初高中书本,还挺着大肚子和另一对老夫妇坚持上完了南昌电信局开的专业课,其他人拿了书后没几节课就不来了。休产假时整个人都变了,觉得自己计划上大学很可笑,班都不想上了,只想在家带孩子。
办了难产休71天,为40%加薪56天就上班了,遗憾的很,白去。我的背靠背综合评分可以加薪,但总分被加法加错,后面的人上去了,她又被别人投诉也没加到,老邓的东东人为成分多多!
好在上班后看到别人蜂拥报名读函授,我跟了一下,经过培训我考了全局第一,录取了第一和第二。后来我又做了正确的抉择,读完大专立刻毕业,拿着文凭鼓起勇气到省局为自己办转干,一月后见报纸信息:五大生转干停止,哈哈!
1990年,老公公离休俺全家到了杭州,本世纪前几年工作不太忙,又读了省委党校市场经济管理专升本,算是个大本文化程度了。本世纪前改革改到了咱这国际接轨前沿行业,开始乱,很不爽,跳槽浙江联通了
,成了全公司最老老女人,一去给了正科,与70后大学生们一起办公,后话多多。

华大哥鼓励我说:“作为女人你也不容易,总算挺过来了,还不错,问好!”
好感动,可没时间没多说,得为俩宝贝忙乎吃早餐。

中班的7点多自己穿好出来,一年级的出来后跑到还在床上躺着的爷爷身边做功课,昨天一整天被他爸爸爷爷教育傻了吗?把他拉出来
让他别吵爷爷后,他又说要把爸爸叫起来教数学,不让去,非要去。我毫不客气的假定有罪骂了起来:
“你眼珠子一转奶奶就知道你想啥坏心眼,站在爸爸面前吓得啥都不说,心里恨的很!眼睛都是仇,你报复!你以为奶奶不知道!你以为你坏心眼子啥都想好了,比坏你比不过奶奶!那时候奶奶比你还小,就在北京,坐在地上蹬腿满脸鼻涕眼泪大哭大叫,把奶奶的爸爸一块钱拿到手才让他去开会,然后在胡同里吃糖人啥的吃了一整天!
转身又对中班的说,“那天你说没自由了,为了你,奶奶还不自由呢!奶奶姥姥没爷爷外公那么凶,不是我们傻是我们更喜欢你们。”这俩宝贝老实了!”

华大哥又说:“带孙子,还是两个!辛苦你了!我们这一辈,献了青春献余热!”
看到这句话,感到很温暖啊!

但我不敢谈奉献。
下乡后再当工人,有工资又能吃食堂生活质量大提高,真的很幸运,就是没有当农民安全。
机床飞转,工件上被车下来的铁销与肥皂水迎面起飞,有一次对面车床的工件都飞过来了,好在挡板挡了一下,速度再高点工件再轻点,没准我就不能在这儿码字了。
带孙子就更谈不上了,天伦之乐与劳累同在,理所当然。孩子们与我们当年相比,竞争压力、时间压力、精神压力都大的多,这些压力会不知不觉的转移到孙子们那儿,为他们减少点压力则无旁贷。





作者: 屹梁梁    时间: 2018-12-24 05:18
欢迎常看常回来看看!
作者: 常看    时间: 2018-12-24 21:07
屹梁梁 发表于 2018-12-24 05:18
欢迎常看常回来看看!

谢谢!很受鼓励!
作者: 常看    时间: 2019-1-15 08:03
本帖最后由 常看 于 2019-1-15 08:04 编辑

住我家楼上,正楼上,昨晚转到杭州知青合唱团群后,一片赞黄敏!

摘录 袁敏的知青非虚构文学《赤脚医生》 于2019年第一期《收获》

其实我和黄敏早就认识了……
北大荒寻找“凋谢的兰”留在北大荒的两个孩子时,黄敏找到了我……
她对我说,小刚的爱人一直有病,那病不好治;小平身体弱,一到冬天就会喘,恐怕也是和她妈妈一样的病,兰不在了,让他们有什么困难,给阿姨来信……
我忍不住立刻给黄敏发了一条短信:听何大姐说,你也当过曾经当过赤脚医生……
.....................................................................

我父亲是苏北农村的,在部队时就是卫生兵……
我去北大荒时,家里没有一个人来送我。父母的隔离审查还没有解除,大妹妹去了桐庐乡下插队,小妹妹分在煤球店工作,店里不让她请假,哥哥上夜班……
上车时,我的手一直捂着棉大衣的纽扣,这个位置的大衣里侧有一个布口袋,里面装了一百元钱,那是我去桐庐乡下插队的大妹妹留在家中的最后一笔钱……

第一次薅草,我的两只胳膊就肿得像棒槌,从手腕一直肿到胳膊,到后来,连脖子和脸都肿了,像得了“猪头疯”。我问同队知青,我会不会死啊!再下地干活,就不让我薅草了,让我铲地。知青点盖房子,老乡们教我们要搓草辫子和泥垒墙。搓麻绳的麻砍下来以后都沤在水塘里,一直要沤到外面的麻皮烂了,再下到水塘里,把烂了的麻皮刮掉,剥出里面的茎搓麻绳。沤烂的麻皮是有毒的,我哪里知道啊,两条腿浸在水塘里干得欢实,回来就不行了,两条腿先是肿,后是烂,流出来的脓水,自己看着都恶心……

一年后,我们小队的赵主任提出来要推选一个知青当赤脚医生。
知青们说,选黄敏,她爸爸妈妈都是医院的,她从小在医院长大,看都看会了……
从公社培训回来以后,我实际上心里还是没有底气的……
村里有个五六岁的男孩不小心掉进了坑里,等到被人发现捞上来时,眼珠已经翻白,心跳好像也没有了。老乡们要我抢救,我想起在公社培训时,倒是讲过溺水救治,赶紧手忙脚乱地凭记忆采取措施,先清除孩子口腔和鼻孔内的泥沙和杂草,再把孩子的舌头拉出口外,让呼吸道通畅,然后把孩子反过来,脸朝下,背朝上,轻轻按压孩子的背部,挤出灌进气管、肺部和胃里的水,接下来两个多小时的人工呼吸,跪得腿都麻木了,也不敢停。但孩子最终还是没能救过来。孩子的爹妈扑在孩子的尸体上嚎啕大哭时,我难受极了,我总觉得,要是自己的医术再好一点,孩子说不定就不会死。孩子抬到草甸子里焚烧时,我流下了眼泪。那一刻,我暗暗地下了决心,我要做一个名副其实的赤脚医生,治病救人!

我没有脱产……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自己喜欢上了赤脚医生这个身份,我觉得它和城里正规的大医院里的医生最大的不同,就是“赤脚”二字,它让你亲近泥土,让你和农民血脉相连,赤脚医生和老百姓之间,绝对不会有现如今城里大医院几乎都存在的医患关系紧张,因为没有金钱买卖关系,彼此就像亲人。
记得村里有个叫赵发亮的农民,两口子结婚七年没有孩子。后来好不容易怀孕,生了个大胖小子,两口子乐开了花,没想到孩子还没有满月就得了新生儿肺炎,喘不过气来,眼见得要憋死过去,赵发亮哭喊着要我去救人。我赶过去的时候,孩子脸色青紫,鼻翼微搧,口边有白泡沫,一摸额头,烧得烫手,已经不会哭了。这样小的婴儿,药是灌不进去的,必须打消炎针。可我的小药箱里除了最简单的常用药,根本没有消炎针剂。我连夜赶到一队,找到他们队里的小医生,因为我听说小医生刚从公社卫生院进了几盒链霉素。小医生开始不肯给我,听我说了婴儿的情况以后,立刻痛快地把几盒链霉素全部给了我。我又马不停蹄摸黑赶回村里,一到赵发亮家,马上给孩子打针。一连打了三天,一天两次,孩子终于救了回来。赵发亮两口子说我是孩子的救命恩人,知道我不吃肉,第二天给我送来一口袋鹅蛋,那几天,我们知青点的女生都开荤了!

2009年,富锦市政府组织当年在附近下乡的知青回访,回去了三百多名知青。我也回去了。老乡们对我们那个热情啊!回到兴隆岗的时候,家家户户的老乡都拥出来欢迎我们。
我们原东风一队二队的知青回到村子里的时候,有一个瞎眼的老头,拄着拐杖,站在东风村的路口,逢人就问,谁是黄敏?我听见喊我的名字,赶紧走过去。老头紧紧拉着我的手,一个劲儿地问:你还记得我不?我真是一点儿都想不起这位大爷是谁了。大爷显然有点失望,但还是拽着我的手不放,说,你怎么忘了呢!那年我阑尾炎发作,痛得满地打滚,是你给我扎针止疼,后来一队的小大夫来给我动手术,没有麻药,也是你用针灸给我麻醉的呀!听说知青回来了,我从大清早就站在这里等,我就想找到你,跟你说一声谢谢呀!当年要是没有你手里那根针,我说不定早就痛得去见阎王爷啦……
.....................................................................

王效良、小妹、大玲、吹草、黄敏这样的知青赤脚医生,在兴隆公社还有不少,有一些知青虽然没有正式当过赤脚医生,但他们在遇到老乡们有病有疾患却无处就医时,也会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想方设法地为老百姓排忧解难。他们原本不懂医学,却在特殊的年代,特殊的地方,当上了特殊的大夫——赤脚医生。他们靠的不是医疗技术,而是人性中最宝贵的善良和同情心……

联合国妇女儿童基金会曾经在一九八零至一九八一年的年报中称:中国的“赤脚医生”制度在落后的农村地区提供了初级护理,为不发达国家提高医疗卫生水平提供了样板。
直至今天,国际视野中的中国“赤脚医生”,依然是个被充分肯定的名词……
他们只是被不可抗拒的命运抛到了生活的最底层,而恰恰是底层老百姓的苦难,让他们发现了自己所受的冤屈与之相比其实微不足道。一开始,他们只是本能地想为老百姓做些什么,没想到在这过程中,得以自我救赎,渐渐走出政治的咒语,寻找到自身的价值,活出了生命的精彩……
想到央视视频中揭露的我国当下许多医院存在的医疗黑洞。我在一瞬间明白,那位瞎了眼的老头,为什么会在五十年后,拄着拐杖,等待并寻找当年为他治过病的赤脚医生。

~袁敏,1954年出生,毕业于北大中文系,现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作者: 常看    时间: 2019-1-17 09:34


2019-1《收获》预览 | 兴隆公社:赤脚医生   2019-01-12 文 | 袁敏


楔子
2015年夏天,我随一支中国探险小分队去了遥远的南美,在流经秘鲁和巴西的亚马孙河上漂流了八天……
部落里的印第安人虽然衣不蔽体,但他们看我们的目光很清澈,很坦然……
读书要漂流几十公里到另外一个部落里去。这太麻烦了,孩子们不愿意去,大人们也不放心。部落里有一个七十四岁的沙曼(沙曼是当地人对行医治病者的尊称),在村民们眼里,他很有学问,会给村里人看病,孩子们不用读书,跟着他学习就可以了……
父亲、爷爷也都是沙曼。他十四岁就开始跟爷爷、父亲辨认各种草药,还每天徒步走四五个小时的路程,去很远的地方寻访老师、学习医术,为的是有一天能给自己村寨里的人治病。他走烂了好多双草鞋,医术越来越高明……
沙曼给人看病从不收钱。他靠钓鱼养活自己,吃野香蕉和乌龟蛋,喝黑乎乎的自制饮料……
翻译讲述了我们中一些人身体出现的不适,沙曼打开一个个瓶子的瓶盖,要我们喝药。
大家面面相觑,谁都不敢随便喝那些黑乎乎冒着奇怪气味的草药……
通过翻译告诉我们:每一棵植物都有一个妈妈,每一种草药也都有一个管理者。妈妈爱孩子就像沙曼爱病人……
沙曼的眼神透出慈爱,他点燃的一种气味奇特的薰香,让我们觉得安宁……
一位村民告诉我们,他的老婆去年生娃难产,就是沙曼靠一把不知名的草药救活了命悬一线的母子。还有一个小男孩头上长了疔疮,烂成了一个很大的窟窿,臭气弥漫,也是沙曼每天用自制的草药给他敷抹治好的。
我们身后围着一群村寨里的居民,他们眼中都充满了对沙曼的崇敬和爱戴。
梦见沙曼所在的村庄漂在水上,我划着橡皮艇去找他看病。沙曼说的鸟语我一句都听不懂,但我情不自禁地跟他去了一个长满百草和鲜花的地方,那一刻,真的是神清气爽。半夜醒来,月光如水,只觉得连日来因水土不服带来的不适荡然无存。


在采写《兴隆公社》的过程中,有人问我,你有没有想过,写写知青中的“赤脚医生”?我很奇怪,当时自己听到这句话时,不知为何突然想起了遥远的亚马孙河畔那位沙曼……
影视独立制片人的兴隆知青程珊正在筹拍的反映一代知青的电视连续剧剧本《一代天骄》,里面有一个重要的角色,是以有“中国的日瓦戈医生”之称的陕北知青赤脚医生孙立哲为原型…《春苗》的高大上…未必能代表真正走在田间地头为老百姓看病的赤脚医生…兴隆公社各个大队中,也不乏这样被客观环境和农村现状所迫,自学成才,成为赤脚医生的人……



就在我开始收集兴隆公社赤脚医生名单,着手准备采访时,突然在微信中收到一段视频…上海某知名医院的一段暗访…
各医药公司推销药品的医药代表,他们进诊室做的都是同一件事,给医生送信封…回扣一般都在百分之三十左右,高的达到百分之四十甚至五十,因为回扣若是在百分之二十以下,这个药基本就销不动了…为这高药价买单的,正是觉得越来越看不起病的普通老百姓!
在这段视频的下面,还发了一段文字:
这不仅仅是一家医院的黑洞,而是全国许多医院都存在的现状。在利益的驱使下,人性都被钱收买了!出手整顿和严厉打击这种赤裸裸的犯罪自然刻不容缓,但我们更需要思考的是,是什么原因,让我们这个社会从上到下几乎都被金钱绑架?从前那种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无私奉献,都去了哪里?


后来我才了解到,给我发这个视频的人也是一位下过乡的知青,她的先生不仅是1969年春天赴北大荒插队的一千零十八名杭州知青中的一员,而且还是一个至今仍被东北老乡心心念叨、口口夸赞的赤脚医生,更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在知青们口中流传的“用老虎钳拔牙”的乡村大夫,居然是我早就认识的原浙江图书馆常务副馆长王效良……


几年前,我突然接到一个电话,他说他叫王效良,是浙江图书馆的,他一直在研究中共党史上地位很重要的职业女革命家陈修良,收集了大量珍贵的史料,希望我能据此创作一部以陈修良革命一生为蓝本的文学作品……


他说看过我写的《重返1976》,觉得我可以尝试这一写作…他选的车次既不是高铁,也不是动车,而是如今已经被我们遗忘的K字头硬座,票价24.50,时间要比高铁慢两倍。效良后来的解释是,他已经退休了,最富裕的就是时间,K字头火车票价不到高铁的三分之一,一路还能从容地说话…没有打过一次的,都是坐公交或地铁。见过陈修良的女儿后,我们就在她单位附近的一家小饭馆吃着简单的家常便饭,心里却觉得舒坦至极。有一刻,我甚至觉得这样简约的生活,才是一种恒常的幸福,为什么今天的人们都愿意心火焦虑地去追求欲壑难填的金钱物质,到头来,却失去了平平淡淡的快乐……


他是离兴隆公社几十里地的富民公社的赤脚医生…我答应写完这个知青专栏以后,一定会认真考虑陈修良这一题材时,他才和我拉起了当年他在北大荒当赤脚医生的话题……


赤脚医生王效良


其实我在下乡之前就到我家附近的街道卫生院去学针灸、辨认中草药了…去北大荒后当上赤脚医生纯属偶然……
北大荒农村根本没有医生,也没有药,更不要说最简单的医疗器材了,一无所有……
我是1947年生人,老高三的,文化底子比较扎实。但我个子不高,人比较瘦小,干重农活比较费劲……

我们新立大队原来有一个土郎中叫张之路,我就和他厮混在一起,他给村里的老乡看病,我就在一旁看…没过多久,我就搬到老乡家去住了。
我住进了老卢家,当家的叫卢祖文,他的妈妈卢大娘是个热心善良的老太太。我们知青刚到那会儿谁都不会做饭,卢大娘天天到知青点来给我们做饭,教我们怎么点火生炉子,怎么烙饼蒸馒头,怎么腌酸菜做大酱。我住进老卢家以后,卢大娘对我可好了,有点好吃的总是先想着我,家里老母鸡下个蛋,也给我留着,我后来就认卢大娘做了干妈……

作者: 常看    时间: 2019-1-17 09:39
……
老乡家的虱子和跳蚤一下子包围了我…用带去的六六粉给被子和床铺消毒,慢慢的,跳蚤和虱子都没有了。
卢大娘看在眼里,说,效良这小子聪明、有招,将来咱们村子里谁家有个病有个灾的,这小子或许能给治治呢……
让家里人给我寄来一本《赤脚医生手册》,还有一些常规的药品,以及针筒、纱布、药棉等最简单的医疗器物。

没过多久,村子里有个叫三儿的小女孩病了…高烧不退,全身还起了好多红色的小疹子…已经烧得昏迷过去…心里也发毛,但人命关天,我这个从未给人看过病的傻大胆,只能硬着头皮滥竽充数了!我仔细地看了小女孩身上的红疹子,感觉不像蚊虫叮咬,也不同于我们常见的风疹块,这些红疹子有点透明发亮,加上小女孩高烧不退,已经出现休克症状,我觉得很像是败血症……夜已深…只好根据自己的判断,先给小女孩消炎退烧,注射抗生素。我将针筒在锅里用开水煮代替消毒,给小女孩打了青霉素。几个小时以后,女孩呼吸平稳了,烧得也没有那么烫手了。天亮时,我又陪着老孙家的走了几十里地,将女孩一路护送到公社卫生院。经卫生院诊断,确实是败血症……
有什么比这更让人欣慰的呢?那一刻,我找到了自己的价值。

你说的“老虎钳拔牙”一事,我现在想起来还有点寒毛凛凛……
她有克山病,头晕,心脏早搏,她说牙疼得受不了,要我帮她拔牙。我哪敢呀…疼得满床打滚,牙床一边已经肿了起来,额头上豆大的汗珠不停地往下淌。满眼哀求地看着我,说,王大夫,我求求你了,疼死了,你若不帮我把这颗牙拔去,我会痛死的……
我让她张大嘴,仔细检查了她这颗剧痛不止的牙齿,发现这颗牙牙根松动,牙龈发黑,已经基本烂了,留在口腔里,只能是个祸害。犹豫了片刻,我还是决定豁出去了!没有拔牙工具,我只好借来一把生了锈的老虎钳,先用石头磨去锈迹,再用肥皂擦洗,最后在锅里又煮了十几分钟,自认为算是消毒安全了,才将老虎钳伸进这位农妇的嘴里,钳住那颗已经松动的牙齿,两眼一闭,狠劲一拔,牙齿咣一声掉在事先准备好的一只小碗里。
白瓷碗里一粒带血的牙齿,真有点触目惊心!至今想起来,我依然觉得后怕。当然,拔牙后的止血、消炎、接下来的跟踪观察,这一系列的步骤我是一步也不敢松懈马虎的,我对照《赤脚医生手册》上“引起牙痛常见病”里讲述的治疗办法,照葫芦画瓢。还好,给这位克山病人拔牙后,还真没出什么事。

这以后,找我看病的人越来越多……
只好土法上马,一盒银针,就是我的全部武器;《赤脚医生手册》中关于“祖国医学”这一章讲述的就是针灸和中草药,成了我最好的临床教材…先在自己的身上找穴位练习,有把握了,才给老乡们扎针。我去卧尔古力山上采草药,蒲公英消炎、车前草利湿、黄药子排毒、金银花清热、刺五加安神并增强人体免疫力……
我还利用回杭州探亲的机会买回一些中草药的种子,在房前屋后试种,薏仁、地黄、紫花、地丁、薄荷、半边莲等,我都种过。有的活了,有的死了,我把采的种的草药晒干后收藏起来,没有药的时候,这些都是能治病的宝贝……
也许是北大荒的农民太缺医少药了,有病从来不治,不像今天的城里人,动不动就跑医院,过度治疗,身体都有了抗药性,对任何治疗都不敏感了。北大荒的人有病,一扎针就灵。

记得有一个外号叫瞎子的农民,有一天他突然急性中风,口斜鼻歪的,说话都大舌头了,他家里人吓得要死。我一看他的眼珠子很灵活,神志很清醒,断定他颅内血栓尚未形成,还没有阻挡血管里的血脉流通,我就大胆地给他做头皮扎针,扎了几次,他就完好如初,口正鼻挺,说话正常了。

有一个年纪轻轻的小媳妇,才二十出头的年纪,就得了妇科病,来例假时痛经痛得浑身抽搐。每个月都要遭一回罪,她都怕得神经衰弱了,每个月例假的日子还没到,她就提前恐惧得啥也干不了了。小媳妇一则害羞,不好意思对人说自己的病,二来家里穷,也没钱去看医生。她听说我能扎针治病,就找上门来。我用针灸给她治疗,其实心里并没有把握,没想到还真给治好了。小媳妇很感谢我,还亲手给我做了一双鞋。

还有一个后来调来的大队书记尹绪楼,是个军人出身的农村干部,干活不惜力,是个实干家,我们很聊得来。他有老寒腿,坐骨神经痛,我也给他扎头皮针,扎了半个多月,居然不痛了。我自己都觉得这小小的银针挺神的。

尹绪楼到县里开会,到处说我扎针治病的事儿……

当赤脚医生的生活早就刻在我的生命里,忘也忘不掉了。

http://sa.sogou.com/sgsearch/sgs_tc_news.php?req=c0YANp4z13QfR8fnuvMS4Au1UFbq8XY6Hcto-WivZzrtii73Ay2gdx5etRVBdMij&user_type=1

刘亭转发袁敏:赤脚医生,开栏语:《收获》大型文学期刊自去年第1期起,连载作家袁敏在《兴隆公社》专栏发表的知青非虚构文学作品…之一:《兴隆公社知青档案追踪始末》;之二:《凋谢的兰》,遵作者嘱未予转发;之三:《东风夜话》;之四:《白雪屋顶》;之五:《南林孤鹤》;之六:《乡村教师》)……

"之二:《凋谢的兰》,遵作者嘱未予转发",何故?


作者: 常看    时间: 2019-1-19 08:08
搜铁树才发现我把《春苗》和《青春》合并了!

千年的铁树开了花~韦玮
景起: 七十年代最精典歌曲之一,只可惜找不到原唱了!2018年12月3日
Cat:D: 很小的时候练过这首曲子 那时只能懵懵懂懂的理解曲中的情感 现在突然想起这首曲子时再听的时候 很感动 感触很深
望着星空: 七十年代经常播放,根据歌曲改变。描写医疗队治好了老人多年的眼疾,感谢与感慨的画面。曲调优美
李柚: 好听。

文革电影之《春苗》:和谐社会的前奏曲 2015-12-31
因为最近看了文革电影《艳阳天》,被其强烈的煽情风格所感染…有一种看类似好莱坞电影的感觉,直截了当…不像现在国产影片里,人物说话吐词不清,没有字幕,就听不到说什么…李秀明扮演的春苗,是一种温暖、圣洁、人性的化身……纲领下的艺术创造,却是富有人性的…春苗有一段台词,可以说明她所代表的一种立场:“杜文杰明义上是共产党员,实际上已经成为钱济仁他们在党内的代理人了。他们从上到下,代表着一条修正主义的黑线。”…把他身上的“修正主义的代表”所置换,换成今天的一个腐败的缺乏人性的官僚贪官,那么,春苗的反抗是完全正确的……
文革发生前弱势群体所遭遇到的医疗上的极其不平等的对待。影片几乎对这一部分不惜进行了丑化的嫌疑……
这样的叙事手法,也为文革后电影所采用,把文革期间表述成血雨腥风的社会……
《春苗》…完全符合艺术的煽情原则,符合人道主义标准……
会觉得单纯是一种高纯度的美。08、3、26  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7713736/

电影《春苗》PK电影《芙蓉镇》 姚菱心 于 2013/9/10
用“八个样板戏一个作家”来形容“文革”时期的文艺创作,是有目的的……
其实“文革”时期,即便在大批特批文艺作品、大斗特斗文艺人士的初期,也只是一些人或一些时候的“百花凋零”。
那时,仅从歌曲看,“红太阳颂”、“诗词歌”、“造反歌”、“忠字歌”等等多得到了泛滥的程度,并且多数通俗易唱,甚至也有很好听的。各种场合,语录说来就来,引用得恰倒好处,让人叫绝……
后期有一首《千年的铁树开了花》,表现解放军医生治好了一个姑娘的聋哑,姑娘的喜悦、感激之情,用花腔表达得恰倒好处,显然洋为中用,更高一筹。与之相比,“文革”后许多政治运动,政治与歌曲结合得很差。有的完全没结合。有的结合得很勉强。硬贴乎上的歌曲,实在是西瓜皮当鞋掌——不是那块料。有的还互相矛盾,如司法运动的充分理由和《在希望的田野上》歌颂的大好形势,就是“既生瑜,何生亮”、有此就不能有彼的关系。作为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及格的,交锋中的谁都是如此。
至于“文革”时期的作品艺术质量如何,政治正确与否,那是智者见智的问题,“文革”后的作品也同样如此。
“文革”中后期,象模象样的文艺作品比初期更多,更不是“八个样板戏一个作家”的状况。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1975年,一部重要的电影《春苗》出现了……
李秀明把田春苗一角演得不文不火,又文又火,文而不弱,火而不过,又“有表情”,又“无表情”……
“揭批查”运动中,报刊、电台掀起了批判《春苗》的狂涛骇浪……
《春苗》 被批倒批臭之际,一位导演相当活跃……
1986年,谢晋又拍出《芙蓉镇》……
二者有密切联系!因为这两部片子的导演是一个人,都是谢晋!…《春苗》里的造反者是正经人…《芙蓉镇》里的造反者是二流子…“谢晋现象”不是偶然…都“左”剧、“右”剧、愚民剧、启蒙剧,剧情大不同,但演员基本上差不多。
人家演完了就没事了,观众可要警惕呀!
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p?f=w&ctid=115864&boardid=26&id=9496386

mlmlqiqi :好文!顶这句:人家演完了就没事了,观众可要警惕呀!

老右f22 :作者想表达什么?样板戏是好的?还是春苗在艺术价值上比芙蓉镇强?有几个人同意这么奇葩的观点?

姚菱心 :你别问我想表达什么,去问既拍《芙蓉镇》又拍《春苗》并都获拳王桂冠的葩想表达什么,去问既拍“样板戏”舞台剧又拍“伤痕电影”的葩想表达什么。这样的人多了,不象你以为的是“几个”。你同不同意,人家也这么做了。人家进行创作的时候根本不考虑你的观点。你除了跟着人家的观点走,没有独立思想之可言。

congqian :上影厂双红双面人物,快速站队人士,从文革到反文革谢大导演都是前卫吹鼓手,摇身多变的人,,,,






欢迎光临 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http://chinazhiqing.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