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标题: 源远流长京民俗 地大物博万古情 [打印本页]
作者: 冰凌花 时间: 2021-1-9 18:20
标题: 源远流长京民俗 地大物博万古情
源远流长京民俗 地大物博万古情
文-冰凌花 图-数峰无语
人心向暖,岁月情长。亲历了远方的山水,领悟了浮萍聚散的深意,才明白,属于自己的人生,没有人能替代。人生如旅,大家都是赶路人。元旦过后,很快就迎来三九天,天气虽然寒冷,但是北京却没有下雪,朋友相约去首都博物馆参观,最喜,这一程如影随形,浓淡相宜的陪伴。两个兵团战友,一个摄影师,潇洒又惬意。
首都博物馆位于北京市西城区白云路的西侧,博物馆展览陈列以历年收藏和北京地区的出土文物为基本素材,吸收北京历史、文物、考古及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借鉴国内外博物馆的成功经验,形成独具北京特色的现代化展陈,以其宏大的建筑、丰富的展览、先进的技术、完善的功能,成为一座与北京“历史文化名城”、“文化中心” 和“国际化大都市”地位相称的大型现代化博物馆,并跻身于“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博物馆行列。首都博物馆是北京地区一座拥有最先进设施,从历史、城建、民俗、文化等多方面反映北京发展变化的综合性、现代化、大型博物馆。首都博物馆的定位决定了首博展览的构成:基本陈列、精品陈列和临时展览。要过年了,我们这次主要参观首博的民俗馆,民俗馆里承载了许多北京的记忆。这些关于婚礼,节日,祝寿的风俗或器物已经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远了。作为包容的国际性大都市,人们能够走进首都博物馆,走进民俗展厅,去发现和了解老北京的模样,去和生活的这座城市——北京,建立一个更亲切、更深入、更紧密的联系,无疑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因为首都博物馆就是一个窗口,能让大家都来了解北京,热爱北京,进而更加热爱祖国,热爱党和人民。
我们进入博物馆,首先乘坐电梯进入最高层,基本陈列有《古都北京·历史文化篇》、《京城旧事——老北京民俗展》。《古都北京·历史文化篇》,这些都是首都博物馆展陈的核心,表现了恢宏壮丽的北京文化及不断递升并走向辉煌的都城发展史,成为创建国内一流博物馆的品牌陈列。
我们重点观看了京城旧事——老北京民俗展,它以北京建都八百多年的皇城为背景,定形于清末年至民国年间,采用最具北京民俗特色的元素符号——胡同和四合院来反映展览的主题,将最贴近生活的人生礼俗,巧妙地浓缩在老北京的一户“胡同人家”,以一位“老北京”的回忆自述,串连起人生礼俗的种种事项,别具匠心。我们在北京的家曾经住过四合院,所以对四合院有着深厚的感情,四合院有着美好的回忆。摄影师朋友拍摄的每一幅图片,都是种在我心田的花朵,养眼又润心啊!
北京的民俗文化底蕴是非常丰富的,拿儿歌举个春节的例子吧: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二十三糖倌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锅柔、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北京很多民俗和北方地区都差不多,比如什么迎客饺子送行面;什么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破五吃饺子;腊月二十三,灶王爷升天,上天言好事,地下保平安等,像我国很多作为有身后文化底蕴和传承的城市一样,北京的民俗确实太多了,也确实很值得搜集整理并继承发扬光大。
腊月初八,腊八粥“送信儿” 这个吃,吃的就是“腊八粥”。每年腊月初八这天,老北京人家会熬一锅“腊八粥”,原料主要有豆、米、红枣、葡萄干、桂圆等多种杂粮干果,寓意“五谷丰登”。熬得粘糊糊,香喷喷的“腊八粥”,在旧时是用来供奉神灵“灶王爷”的。过去食为天,灶王爷地位可了不得。如今的“腊八粥”,老北京会自家熬上一锅,邻里之间相互赠尝,然后一家人团聚,尽情享用,其乐融融。
喝了这给年“送信儿”的“腊八粥”,老北京这就步入了过年的日程。购吃食,买新衣,备年货,规整屋子,迎接年三十儿的到来。腊八这天,老北京人也不会忘记用醋浸泡一些大蒜,以备在大年初一时吃饺子佐食,这蒜就俗称“腊八蒜”。日子一年年过,这熬“腊八粥”与腌“腊八蒜”的习俗,在如今的北京城还很盛行。
腊月二十三,“糖瓜儿粘”,腊月二十三,是老北京人过年帷幔的真正拉开,俗称“小年”,日子追啊追,正经的“大年”不远了。这“小年”,在老北京民俗里有个“二十三糖瓜儿粘”的说法。所谓“糖瓜儿”,就是用麦芽糖做成的糖果。在腊月二十三这天,老北京家家要祭灶,灶王爷给哄开心了,在玉皇大帝跟前 “口儿一甜”,便给这家人家带去整年的庇佑,平安康泰;又一说,那糖瓜儿是拿来粘住灶王爷嘴的,以糖封口,见了玉帝干脆一言不发,防他言多必失。
二十四“扫房日”就是大扫除,不过可不像平时扫扫地、擦擦窗那么简单。老北京除了彻底清扫屋里屋外平日扫不到的那些死角灰网,还有换年画,粉刷糊裱墙壁等工作要做。“糊窗户”的景象,现在在北京市区怕是很难再现了,现在改成“擦玻璃”了。老北京四合院儿都是木窗户,过年前得糊上白净的新窗纸,窗户上还要贴上“福”字、窗花、剪纸,挂上“吉祥结”之类的象征平安如意的手工艺品挂件。
民以食为天,“炖大肉”、“杀公鸡”、“发面”、“蒸馒头”,一天一项,是这工程浩大的过年倒计时中,香喷喷的环节。在那饮食清淡的年月里,肉香是一种妙不可言的诱惑。这种让身心温暖的追求,是我们小时候活色生香的记忆。按照老北京的规矩,这些丰盛的过年饭菜,必须提前做好。因为老北京有个忌讳,在岁月新旧交替之际,是不能动刀的,否则不吉利,会招灾惹祸。除了刀,连剪子针线也一概别动,免生口角,免长针眼。这么多禁忌,还不早早在年前就把食物准备停当。直到过完大年初五之后,才能动刀剁肉切菜。
遥想当年家家户户红红火火过年的景象,过年的热闹真令人怀念。年三十这天的最重要环节,就是给自家的各道门上贴上红纸金字的春联。春联一出,年的氛围就顿时浓烈了。大年三十儿,“熬”一宿。大年三十儿是过年的最高潮,所有的积聚和准备,仿佛都是为了这一天的“狂欢”。不过在含蓄沉稳的老北京这里,这“狂欢”因为京味儿的家常质朴,而备添实在。在这一天,老北京必须将吃剩的药渣抛到门外,并把自家正用的药方烧掉,据说,如此可以“丢百病”呢!此外,家里要备酒宴,穿新衣,邻居亲朋相互探访拜年,晚辈叩拜尊长,俗称“辞岁”。尤其是新婚的夫妇必须在丈母娘家“辞岁”,不然就是不恭不孝。
大年初一,扭一扭。守岁直到天明,可还不能就寝。洗漱顺溜,收拾干净利索了,还得给长辈作揖拜年,磕头送祝福去。大年初一小孩子最喜欢,这作揖磕头,可以换来一个个压岁钱红包。记得小时候,邻居小朋友逢人便作揖,见人便磕头。新年从这一天开始,孩子们打开那新年的红包,也打开红红火火的一年。想当年的我们用简单的心态过年,无论生活给予我们怎样的际遇,我们都会感受到快乐和幸福。
如今特别欣慰是首都博物馆展览采用了戏剧化的表现手法,将文物作为道具,将胡同、商业街、四合院及大幅场景画、投影短篇作为舞台,强化了文化的生态性,使民俗事项的表现历历在目、清晰亲切。源远流长京民俗,地大物博万古情。这一切让我们释怀了,不再纠结了,就能更好地享受生活的美好。人生路上,人活得越简单,心情才会越自在。坚信首都博物馆作为一座现代化的综合博物馆,必将为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为开展对外文化交流,为首都北京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断做出新的贡献。
作者: 冰凌花 时间: 2021-1-9 18:22
作者: 冰凌花 时间: 2021-1-9 18:23
作者: 冰凌花 时间: 2021-1-9 18:24
作者: 冰凌花 时间: 2021-1-9 18:25
作者: 冰凌花 时间: 2021-1-9 18:26
作者: 冰凌花 时间: 2021-1-9 18:27
作者: 冰凌花 时间: 2021-1-9 18:29
作者: 冰凌花 时间: 2021-1-9 18:30
作者: 冰凌花 时间: 2021-1-9 18:31
作者: 冰凌花 时间: 2021-1-9 18:32
作者: 冰凌花 时间: 2021-1-9 18:32
作者: 冰凌花 时间: 2021-1-9 18:33
作者: 冰凌花 时间: 2021-1-9 18:34
作者: 冰凌花 时间: 2021-1-9 18:35
作者: 冰凌花 时间: 2021-1-9 18:35
作者: 冰凌花 时间: 2021-1-9 18:36
作者: 冰凌花 时间: 2021-1-9 18:42
欢迎光临 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http://chinazhiqing.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