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标题: 非常情缘 四 2 [打印本页]

作者: 我是老鲁    时间: 2021-3-15 07:29
标题: 非常情缘 四 2
2

      学员中有不少初中生和文革中的高中生,为了让大家适应大学课程的学习,学校安排三个月时间补习高中课程。化学专业既要学化学,又要学数学和物理,虽然对数学和物理的要求比数理专业低,但还是加重了补习任务。
      余老师教无机化学,负责给班里补习高中化学的无机部分。发下来的补习教材都是油印的,余老师说,不仅补习教材,以后专业教材也都是老师们编写、文印室油印,因为老教材都已停止使用,而新教材尚未出版。如有同学对老教材感兴趣,可以到图书馆翻阅或借阅。
      田齐瞅空来到图书馆,想看看图书馆里究竟有些什么老教材。图书馆的书库分文科和理科两部分,藏书都不少。他走到理科一边,看到化学、物理、数学、生物、农学等书籍,分门别类地摆放在一排排书架上。田齐找到贴有化学字样的书架,只见一溜好几排书架上,摆满了泛黄的、陈旧的化学教材和专业著作,只有一排架子上有新书,仔细一看,原来是近几年出版的中学教材。正疑惑怎么会有中学教材,接着就明白了:这里是师专,毕业后要到中学去教书,图书馆的中学教材应该是让学员们提前熟悉或在实习时使用的。
    田齐从老教材的架子上抽出一本戴安邦教授主编的《无机化学教程》,发现封面和扉页上盖有“山东省教育干校⑵图书专用章”字样,章面呈长方形,印迹为蓝色,书脊还贴着一张标签,上面一行写着“省教育干校”,下面一行是书的编号。他扫一眼架子上的其它书,书脊大多有“省教育干校”的标签,也有部分标签写着“临沂工读师专”。
      蒙山师专的图书馆里,为什么都是这些学校的藏书?难道蒙山师专与这两所学校有某种关系?
      田齐是老高三,补习课可上可不上,但出于对老师的尊重,他还是坚持上课,课后帮助有疑问的同学释疑解惑。大多数同学知道自己功底浅,补习都很用功,课后有不明白的问题就请教田齐和孙宏义等老高中。田齐给自己划了一条底线:找他问问题有求必应,但不主动去辅导别人。过分主动有时会被人误解。
    晚自习时,田齐来到教室,坐到自己座位上。他身后是杨爱华的课桌。刚坐下一会,就感觉有人碰他肩膀。田齐转过身,以为杨爱华要问问题,不料她说:“你出来一下,跟你说个事儿。”
    田齐不知道杨爱华要说什么事,起身跟她走到教室外面。两人站在走廊上,教室里的日光灯透过窗户照出来,像皎洁的月光洒到他们身上,既明亮又朦胧。杨爱华告诉田齐,学校要成立工农兵学员“上管改”委员会,是开学典礼上另一个发言同学向学校提的建议。那个同学叫凌云,数学的,济南郊县民办教师,曾是学毛著积极分子。他建议每班推选一人组成“上管改”委员会,学校同意了。因是学员自己的组织,从学校到系科都不宜介入,不过邵书记认为田齐是化学科最佳人选,他让杨爱华征询一下田齐意见,若田齐愿意,可在班里推选时做做工作,适当助推一下。
    田齐犹豫了一会,说:“这个‘上管改’,我有点不大理解,不是字面上,是内涵上。我们是来上学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管’和‘改’有学校领导和老师,我们学员怎么管和改?再说我们只是学校的过客,领导和老师才是学校的常客,我们怎么着也不如他们有发言权。”
    杨爱华听了点点头:“你说的有道理,我也有同感。有这种想法的人不在少数,那么‘上管改’委员会里是不是也应该有这样的意见?从这个角度讲,你还是去‘上管改’好,起码能代表有这种想法和意见的同学。”
    田齐想了想,觉得杨爱华说的在理,便说:“那就让同学选吧,选上了就去,选不上就不去。同学当中就不要做工作了,顺其自然最好。”
    第二天班里推选“上管改”委员,由班长孙宏义主持。他事先跟杨爱华碰过头,声明班级几个主要干部不参选,结果田齐获得28票,另一个兵团来的济南同学郑高原获得11票,田齐当选。
      “上管改”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议,五个委员先作自我介绍。一个穿深蓝色工服和草绿色军裤的同学,介绍自己叫陈建国,中文的,济南人,上学前是工人。田齐觉得好像在哪里听过这个名字,仔细想了一会,猛地想起季忠林家老四,也就是崮子,大名不就叫陈建国吗?
      田齐不动声色地看了一眼陈建国,只见他脸型略瘦,身材中等,相貌平常,是个并不起眼的青年。田齐又想,陈建国这个姓名既普通又时兴,全国不知有多少叫这个名字的人,而且叫这个名字的大都是建国前后出生的男青年。他记起灵子告诉季忠林,那个陈建国后来当了兵,而这个陈建国是工人,看来此陈建国并非彼陈建国。
      几人自我介绍后,凌云提出应该推选一个主任,以便召集会议和主持工作,大家一致推凌云当主任。凌云当仁不让,提议再推一人当副主任,并建议让田齐担任。田齐慌忙推辞,无论如何也不当。见田齐坚辞不受,凌云改而推荐陈建国,陈建国谦逊一下便答应下来。
    一天晚饭后,田齐看见杨爱华和陈建国站在餐厅前的小广场说话,像是熟识的样子。他事后问杨爱华:“你认识陈建国?”
      “认识。我们两家都住省政府家属院。”
      “哦,原来你们是一起长大的。”
    杨爱华连忙摇头:“不是。他是后来才到大院的,听说他从小寄养在老乡家里,初中快念完时,他父亲才把他接回到济南。”
    田齐心里一动,问:“你知道他寄养在哪里吗?”
    杨爱华说:“好像就在沂蒙山区,具体哪里不知道。他到济南后只上了一学期初中,和我不是一所中学。我跟他只是认识,并没有多少接触。前些天在校园里碰见他,才知道他也来了。毕竟住在一个大院里,从前就认识,也算是熟人。”
      “你是六六届初中,他是哪届的知道不?”
      “这个知道,他比我早一届,是六五届。咦,你怎么对他这么感兴趣?不止一起在‘上管改’这么简单吧?”杨爱华问。
      田齐犹豫一阵,便把季忠林家的故事讲给杨爱华听,他没有说崮子的大名叫陈建国。讲到季秀云对崮子的痴情时,杨爱华连声叹息。
      “那个崮子就这么无情无义?”杨爱华忿忿不平。
      “可能他有他的想法吧。”
      “那也不能忘了乡亲的养育之恩呀。你说的那个崮子,大名叫什么?”
    田齐见杨爱华问起崮子的大名,不好再回避,只得说:“叫陈建国,但不一定是这个陈建国。当年季大爷起的名字,进城后他父亲有可能给改名。还有,那个陈建国没考上高中,年底当了兵,这个陈建国是工人。”
      杨爱华没有接话。

     注释
     ⑵教育干校:即教育干部学校,在不同时期也称教师进修学院或教育学院,主要功能是培训中学在职教师和教干,后来可按省教育主管部门分配的招生计划招收新生,定向培养中学师资。毕业学生的学历,省级教育学院为本科,地市级教育学院为专科。县一级的称教师进修学校,只负责小学师资的培训。


作者: 龙行天下    时间: 2021-3-16 08:01
学校又弄上管改,
小伙实在不想在,
看到一个陈建国,
不知是否是原来。





欢迎光临 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http://chinazhiqing.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