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标题: 非常情缘 四 4 [打印本页]
作者: 我是老鲁 时间: 2021-3-16 07:25
标题: 非常情缘 四 4
4
“上管改”委员会成立后,过了十多天,凌云召集“上管改”委员开会。他告诉大家,这期间他和陈建国做了一些调研,了解到蒙山师专是由山东省教育干校和临沂半工半读师专合并而成。七零年,省革委决定从济南迁出一些高校,其中省教育干校的大部分人员和图书设备,从济南搬迁到蒙山县,与前几年建在这里的临沂工读师专合并,组成蒙山师范专科学校。同时外迁的,还有山东师范学院,他们搬迁到聊城;山东大学的文科迁到曲阜,等等。当年的省革委主要负责人已于两年前下台,他的一些问题遭到清算,现在应该推翻当时决策,把学校迁回济南去。我们已经跟聊城的山师和曲阜的山大通了气,他们也要争取往济南迁。
“上管改”五个委员中,除了数学的凌云和中文的陈建国是济南的,还有物理那个来自兵团的同学也是济南人。田齐是临沂来的知青,另一个数学班的委员来自日照,在村里当过青年书记。除了田齐,他们四个人都赞成把学校迁往济南。日照是临沂最东边一个县,虽然行政上隶属临沂地区,但靠近黄海,从自然地理看不算沂蒙山区。
见田齐不表态,凌云问:“你有什么意见?”
田齐犹豫着说:“我还没想好。”
散会时,凌云对田齐说:“你要是不急着回去,咱俩聊聊。”
田齐点头留了下来。
这里是学校腾给“上管改”委员会的一间房屋,算是“上管改”办公室。北墙有一扇窗户,窗户上方分两行贴着标语“上大学,管大学”“用毛泽东思想改造大学”;西墙贴着毛主席标准像,主席像两边是对联“毛主席挥手我前进”、“上管改征途立新功”,下边面对面放两张办公桌;东墙上面贴的是“立志上管改,当好带头人”,下边摆一张长条椅。从室内布置和墙上标语看,凌云跟陈建国花了不少心思和功夫。
凌云让田齐从长条椅上坐到对面办公桌前,说:“我和陈建国走访了好几位干校来的老师,了解到许多情况。牵涉到省革委原来领导的事咱就不说了,总之迁校决策是错误的。干校老师迁来后遇到很多困难,有工作上的,也有生活上的,他们都有迁回济南的愿望。听说你们化学科邵文章书记也是干校人,他家在济南,家属是小学老师,家里有两个小孩和卧病在床的老父亲,现在一家老小全靠他妻子一人照顾,妻子身体也不大好,在干校老师中最困难。本来我打算拜访邵书记,可他是化学的,你去更合适,所以就没去。我们提出将干校迁回济南的要求,符合干校老师愿望,也有利于学校以后的发展。你可能有一些想法,但你不是一个人,你身后是化学班。你可以拜访一下邵书记,跟他聊一聊,了解一下他家的情况,这会帮助你做出决定。”
田齐说:“我不反对你和陈建国的迁校提议,干校来的老师们确实不容易。给我一天时间考虑吧,后天给你答复,你看行不行?”
凌云说:“行,你先考虑,我们后天再说。”
田齐晚上躺在床上,思来想去,直到半夜才渐渐入睡。
第二天吃过早饭,组里正好是田齐值日,杨爱华留下没走,帮田齐把大餐桌抹干净,等他把盛稀饭的盆和勺子洗好送给厨房,两人一起往教室走。走出大餐厅,杨爱华问:“听说你们‘上管改’开会了,要争取把学校迁到济南去?”
田齐说:“你这么快就知道了?”
“昨晚陈建国跟我说的。”杨爱华说。
田齐问:“他还说了什么吧?”
杨爱华承认:“他请我做你工作,让你和他们一起行动。我说这种事情应该由田齐自己拿主意,他会考虑和决定的。”
田齐说:“把学校迁回济南是干校不少老师的愿望,可能大多数济南同学也赞同,我理解干校老师和济南同学的想法。但我们只是学员,左右不了上面的决策。上大学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事,这样的机会给了我们,不能用到力所不能及的地方。还有,沂蒙山区的中小学很缺正规培养的教师,临沂只有这一所师专,迁走就没有师专了,我打心底不希望师专迁走。”
杨爱华点点头:“你说的是。我虽然家在济南,希望把学校迁到济南去,但又觉得把学校从沂蒙老区迁走,有点对不住老区人民。”
田齐赞许道:“你父亲跟沂蒙老区的感情,现在传给你了。”
“算是吧。”杨爱华又问,“现在你打算怎么办?”
田齐回答:“我已经想好,对迁校这件事,为了干校老师,我不反对;为了沂蒙老区,我不参与。”
“怎么才能既不反对又不参与?”
“换一个愿意参与迁校的人到‘上管改’去。”
杨爱华说:“那你觉得换谁去合适?”
田齐说:“上次推选‘上管改’委员时,郑高原的票数排在我后边,他是济南人,可以换他去。只是来的时间不长,我跟他没什么接触,能不能请你问问他?”
杨爱华想了想说:“行,我先问问。”
郑高原开学时从济南坐火车到兖州,再坐从兖州到临沂的长途汽车,到临沂才知道坐过头了,又往回坐汽车到蒙山县城,整整折腾了一天。除了交通不便,这里生活也不方便,寄封信要跑进城,买个牙刷牙膏肥皂毛巾什么的都要进城,星期天想找饭店改善一下伙食更得进城。可这个城有多大?从南到北还不如学校到城边的距离长,半天可以走好几个来回。至于校内的环境和设施,就更不能和济南的高校比了。现在听杨爱华说“上管改”要争取把学校迁到济南去,而且田齐要把“上管改”委员让给他,立马答应下来。
杨爱华把郑高原同意的事告诉田齐,又跟田齐说,上次推选是孙宏义主持的,他是班长,换人这事要告知孙宏义。
化学班二十七名男生,分住两个宿舍,每个宿舍两开间,放八张上下铺的双人床,住人剩下的床位放行李箱和暖瓶脸盆牙缸等用品。田齐和孙宏义住一个宿舍,床铺离得很近。孙宏义在班里年龄最大,又是班长,是名副其实的老大哥,田齐对他很尊重,他对田齐也很友好,两人很快就成了好朋友。
午饭后,田齐把正往宿舍走的孙宏义拉向教室,将“上管改”委员会要争取迁校的事,还有自己不反对、不参与的打算告诉他。孙宏义一听急了,说:“学校迁到济南,离家太远,你嫂子要生小二子了,俺照顾家不方便,不行不行。”
田齐听说他要生小二子,连忙恭喜,又安慰他:“迁校的事,八字还没一撇呢,迁得成迁不成先不说,就算迁得成,这么大一摊子,不是一年半载就能迁走的,说不定到时候咱就毕业了,不耽误照顾嫂子。”
孙宏义想想也对,又想起田齐说的“不反对”,便问:“你是咱临沂学员,为什么不反对他们迁校?”
田齐说:“教育干校来的老师,确实有许多困难,最困难的是咱化学科邵书记,他们想迁回济南,咱得理解他们,所以我没有反对。我想让郑高原代我去‘上管改’,他是济南人,乐意参加这件事,我就不掺和了。上次推选是你主持的,我把情况向你汇报,请你谅解。”
作者: 龙行天下 时间: 2021-3-16 08:11
一帮学生想迁校,
小伙兴致可不高,
提出干脆换个人,
前后走动努力搞。
欢迎光临 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http://chinazhiqing.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