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标题: [打印本页]

作者: 东山峰知青    时间: 2024-9-8 17:29
标题:
翻阅小巷子的昨日,夜色朦胧地勾勒出小院萧瑟的影子,显得如此的矜持,又如此的渺小、清浅,还显得那样的沧桑、孤独、凄婉。它从阳光的早晨露头,到晚上夕阳中收尾,不露声色,仿佛藏着一段年代幽微的故事。
听说,这个院子里居住的一家人都很不简单,那堵破旧赤黄色的墙壁上爬满了曲折虬劲的青色藤蔓,在季节无声的更迭后,一次次地由绿变黄,又由黄变绿。而墙角边,门缝里,封闭着一种卑微不屈的神秘,隐藏着一种因孤独而丰盛的浪漫与自由。在这种氛围下,宛如一种诱惑,而每次经过中,总牵挂着一种对它追根究底的好奇和打探。
为此,有伙伴告诉我,说这个小院里的人出身不好,在解放前的当过国民党的‘大官’,还有的说,他家里有什么特殊的背景‘云云然’让人迷痴。总之,听说的背后隐藏了许多未知,它让人琢磨不透,又使人联想去触碰,而埋在那扇木门里映影的是我那执着的孑孓独影。
于是,我常常沿着巷子走,要找到爬满藤蔓小院里的秘密,然后把它们关在清晨或黄昏里,在我文字的江湖里,刨出庭院中妖娆的故事,只为掀开藤蔓遮掩下的秘密。
时光不同于1967年那种充满徘徊和踟蹰,思绪也似乎是相会的一种形式,时间再久,记忆再惚恍,还是能拼凑起那天的细枝末节来。记忆与场景混为一谈的地方,就是永恒的感觉。五十五年了,它们从未流走过,而且推我自尊。
一次,夜阑人静,晚风乍起,银白色的月光撒在碎碎黏黏的巷子中,夜的香气弥漫在空中,组成一个柔密的梦幻,我们几个小伙伴早已约好,今晚结伴去坡上的石缝中捉蟋蟀,路过巷子时,眼睛所接触到的都不像白天那样现实了,每一样都隐藏它的细致之点,快到前面小院时,突然门开了,我屏住呼吸,立刻停在巷子口上,用双手把大家遮挡在后面,悄悄地观察那门里出来的秘密。
“吱嘎”一声,年代已久的木门转动摩擦声,从幽深寂静的巷子里传出,在寂静中显得特别扰耳,这是我第一次看见的木门开启,从台阶上走出来一个清瘦的男子,中等偏高的个子,笔直的身板,右手提着一个黑色的皮包,左手夹窝里夹着一本书,走近时,其貌不扬,嘴下唇好像还往里面撇缩了进去,与老太太缺牙式的嘴唇极为相似,而且还带着一副深度的近视眼睛,像极了他家门墙上爬满的枯瘦藤蔓,似乎又透出一股不屈的顽强与自信。
这正如几米所说:“戴眼镜的人,通常有一种固定特殊的表情,厌烦一定要透过镜片,看这个厌烦的世界”。
那夜的黄昏,似乎给了我静默,我再无法向黑夜挑战。失落与彷徨,心境的平抑与凌乱,把两个家庭出生情况的同病相怜和基因交织,组合在狭窄的小巷子里,磨钝了我的感觉和灵性。
无疑中,我们都挨过了冬季,也迎来过春天,也延续过寂寞与孤独,可有人说;这还是心里的冬天。因为,都面对家庭出生、讲究阶级斗争的那个年代,还处于稚嫩中就将受政治歧视的日子。哪怕是外面满是侮辱,我已经慢慢习惯了,或者说已经决定接受侮辱的前程,只听自己的心就好。
再后来,我多了一份对那个神秘小院的关注。一次偶然的机会,哥哥告诉我一些小院的故事。此小院的确是住的一位解放前的民国要员,姓马,属于‘民主人士’。他一家都是读书之人,身上飘有书卷的气息,那天我们看见的清瘦男子是他家的大儿子,毕业于著名的某名牌大学,职业是建筑设计师,(听说‘湘江一桥’就是他主持设计的)人很谦虚、和善,知识渊博,而且很具有精神内涵,我哥哥与他有过接触,而且受益匪浅,对他非常敬佩,所以知道这些情况。
从此后,我断了儿时的隔膜与偏见,与马老师多了一份亲近,心慢慢靠近了那座爬满藤蔓的小院,尊敬和仰慕的足迹停留在小巷子的中间,再也不从他的生理长相上去挑剔,而是睁大眼睛辨认着从巷子的木门中走出他那具有文化素养而又清廋的背影。
初中毕业后,我已懂事成人了,撒下了阳光承诺的誓言,学会了藏起或抑制住心中的感情。后来,我又走出了宿舍,走出了小巷子,走出了爬满藤蔓的小院子,用无词的表决青春的启程。
社会的视线波澜壮阔,上山下乡运动,回城,改革开放,下岗无不汇集于此,都成为有缺陷的历史作了修订。于是,我又慌忙地追赶。
我看到了回城后知青的庆幸,听到了对读书追寻吸引的回声,感受到改革开放后的巨大变化,还看到了改制下岗后的那些苍老虔诚的脊背。     
我惊奇的感到无奈;仿佛间,在来去奔波的路上目标消失了,又像一片落叶,渐渐地凋零在岁月的渡口。
多年后,生活的游荡和倦怠又爬满了我的额头,今天我看见小区墙上的藤蔓和月季,想起那座爬满藤蔓的小院,想起木门里出来枯瘦的青年。再看自己的两鬓斑白。一声悸动的心卸下了生活的疲惫,连同那古板肃穆的面孔。
年过六十几,已届古来之希,夏天很快成为甜蜜的回忆。但那如火如茶的岁月不会轻易淡忘,即使夹杂着难言的惆怅,也将在我两鬓如霜时勾起不尽的牵挂,唤起我思绪的百般依恋,撞击我心灵的再次震荡,沉默着而且忘却了季节。
从少年走向老年,记忆缠绵着故居中洒满的童年悲欢、酸甜。时间并没有给我多少情分,辽阔的空旷里,一生历经的坎坷,过苦日子、上山下乡、出生受歧视、面临单位改制下岗、家庭与情感,全都风干了眼里的余温,寂寞在心海,淹没了曾经的丰韵。
我曾仔细的观察过无数的树叶,每一片树叶,落在哪里都是归宿。所以,进而思索;人生的遗憾,总会留下一处完美的角落。
当心绪走过萌动的青春,穿过缭乱的风尘,徒步于宿舍隔壁的小巷子时,巷子里依然是一种宁静的悠然,不论是我双足与炉渣路面共舞,还是手与爬满藤蔓的小院子亲切问候,这里都洋溢着流年的气息,
依然有天地之光辉映,这样的一个画面对我来说,是一处难以忘怀的风景,也是一段无法抹去的记忆,更有一种令人超然的意境。
目光与黄昏告别,我抖动叶片和花朵,透过常青藤的守望,那带眼睛的文化人,用自己的才华和实力,书写了属于他自己的辉煌。他用自己的真诚和坚守,诠释了属于自己的人生态度。
时光为记忆轻叩着门环,倒映着那些来去的过往。眼前斑驳的墙上依然挂满着藤蔓,我仿佛听见小院吱吱作响的木门声,推开便是坦然。一扇久叩不开的门,也许只是简陋的柴扉,却是通往着那沉淀在岁月里的风采,存着儿时永不变的味道。
2021.9.1


作者: 安宁檬    时间: 2024-9-9 10:49
文友文章深刻、富有文采,很有特色,只是在帖子的标题上容易与以前发表的帖子混淆,建议将标题明确一些,像无锡知青朋友那样。当否,请酌。













作者: 东山峰知青    时间: 2024-9-9 11:19
谢谢,应该,应该。




欢迎光临 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http://chinazhiqing.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