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标题: 二 [打印本页]
作者: 东山峰知青 时间: 4 天前
标题: 二
然而,当三年下乡结束后,要回归城市时,我的思维、装束、皮肤已经和许多农民一样了。回城后很多次,单位出差或是去农村某地,我依旧穿件工作的劳动服或是旧棉袄挤火车、汽车,没有座位了,就席地而坐或站着,和周围的人一起聊聊天气如何、收成如何。聊山区与平原的差别,聊各地出工的公分比值,聊到天旱、洪水,我也会发愁,会想这青黄不接的日子大家都没粮食吃了。三年的插队生活教会我用农民的眼光看待都市、看待省城、看待长沙和北京,这是我人生经历中最大的一笔财富。有人把知青精神归纳为‘为国分忧的民族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无私奉献的主人翁精神,执着进取的时代精神’,这些知青故事正是这些‘高大上’言语最淳朴的佐证。
纵然岁月的记忆可以模糊,但心上的刻痕还在。终究是无可如何了。假若心上的刻痕能被岁月风干抹平,记忆的在与不在,丢弃与未丢弃,倒也无关紧要。我要硬下心来敢断敢舍。毕竟,同过去的万千牵绊告别,同周遭的纷纭人事撇清关系,同知青的情怀告别也是需要莫大的勇气。
闭目遥想,是否能卸下心上的枷锁,舍掉记忆里的包含呢?然而,我发现似乎做不到。因为,多年的茅草浸染依然让我怀念那种朴素与简单,却不愿忍受那种束缚,回城后,享受了自由,却找不到那种简单的味道。今天的湖边,飘荡的芦苇如同茅草般的痕迹再次唤起我的回忆,深深地敲响着我的心扉。
雨,划落在湖面上,没有停歇的意思,水珠的波纹圈圈荡涤着我的眼帘,泛起无数的漪涟,枯萎的芦苇叶懒懒洋洋地倒在一地,看似秃敗的场景,似乎我自己的心情也秃废懒惰起来了。
曾经,在最深的红尘里,知青的人生,虽也波澜壮阔,甚至还有过一地鸡毛的狼狈不堪,但偶尔也有过点点滴滴的小幸福。而指尖轻触的那份情,那份怨,茅草坡上的身影与过往,都在我文字里蜿蜒、飞越、辗转,并期待那一丝丝卑微的安暖。
朋友啊,应该能够知道我们走到今天不容易,更应该能够看到我们来时的路,以及我们将要走下去的路,在怀旧的同时,头脑一定会更加清醒。‘风物长宜放眼量’,去追寻长久的精神底蕴,才能丰沛自己已到的中年。
徜徉在宁静的水域之畔,沉浸在芦苇与茅草交织的诗篇里,
置身其中,像是岁月的笔触,书写着时光的故事。让我深深体会到生命的美好与无常。
是岁月,是年龄,是苦难,让我们读懂了爱,读懂了生活,更读懂了自己的内心。从而不再艰涩,不再乏味,不再焦灼,与它们相对,欢喜自生,继而就有了绵绵不断的感动。
当你开始不断回忆过去的时候,就证明我已经在慢慢变老了。中年的角色,是一种生活态度,它体现在取舍之间,更绽放在执著和从容之中,这一辈子过得真快,三脚两脚,就快走到甲子之年。当年在茅草坡上的那些知青小伙和姑娘,如今变成了老房子一样的老头子、老太太了。当年能在山峰上叱咤风云、挥动胳膊抡大锤、搏击雨雪背柴的身体、风中起舞的黑发,如今像秋后枯萎的‘茅草和芦苇’,蹲伏着,怪没出息的。月亮似的额头看不见了,只留下岁月的一片滩涂,粗砺而浑,果然老了。然而,老了,我还是要写一首年轻的诗:我放慢脚步,不用着急。要慢慢地往前走,慢慢享受。早晨与太阳打个招呼,晚上跟月亮说声晚安,其余时间全按自己的心去安排。我没有舍不得的位置和权利,趁腿脚还能走,况且腰包里、有点余钱,我要能走多远就走向多远。要去接纳山的崇高、海的辽阔;精选世界上最纯净的风吹拂襟怀;让最艳丽的花朵染香衣角。看看风景里的自己究竟有多么快活。
隔着筑梦的流年,看着夜幕下的城市,暗淡着倾城的月光,都市的楼层太高太密,霓虹灯和白炽灯的炫耀,都遮住了秋风往来的路径,甚至还挤不进一片昏黄的月光,就连湖边的清愁,如画的眷恋,夜里的呢喃碰到灰色楼宇便铩羽了。
重回车旁,缱绻的情思,从轻盈的风中穿过,我的眸光,落在尘嚣之外,深秋,厚念,微笑漫过眉梢,颤动我心中的情弦。重温“芭茅与芦苇”,一桩一帧的过往,人生所有的变化,总能牵着记忆的温暖,寻找着旧时光里那些年的烟火画卷,眷恋总还是那么的悠长!
我一直以为在稿纸上划上一个“秋”字,便会有“春”的曙光,但西风渐紧,秋已有离别的意思,暮秋的风把季节一直向冬吹去。而
‘茅草’与‘芦苇’两种近似的植物,在风中,在雨里,在我视线中晃荡,好像时空把岁月忽地拉近又推远,此刻,湖面一片苍茫、朦朦
胧胧,如同剪得秋光入卷来。
于是,情里是缱绻,情外是阑珊。思绪顷刻间感悟;岁月给予我们的,不仅是风尘暗、朱颜改,也是阅历与成熟,更是领悟与智慧。而我们收获的,是从奔放到宁静的心思,是从激烈到平和的情怀,是从贫瘠到丰厚的心灵素养。我想与岁月相视一笑,只觉天地澄澈,美不胜收。
2013.10.8于办公室
欢迎光临 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http://chinazhiqing.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