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标题: 内蒙古自治区直属机关毛泽东思想大学校第四分校十二连 [打印本页]

作者: 曾经老兵    时间: 2013-10-10 07:10


 



作者: 曾经老兵    时间: 2013-10-13 09:10


作者: 草原白雪    时间: 2013-10-16 10:38
我们共同的节日“重阳节”快乐!哈哈,我们现在要过重阳节了,可真快呀,好像刚过完“六一节”就要过这个节了。
作者: 曾经老兵    时间: 2013-10-28 19:47

 

http://www.xcwhw.cn/fla/xn/503.swf
作者: 草原白雪    时间: 2013-10-29 18:04
谢谢曾经老兵朋友,楼上这个图片真好玩,看着高兴!
作者: 曾经老兵    时间: 2013-10-30 20:04

 

二连包头战友朱智于2013年8月再一次的回到五团二连,俺委托他拍摄一些二连的场景。



作者: 曾经老兵    时间: 2013-10-30 20:18

二连东面的海子——纳林湖
作者: 曾经老兵    时间: 2013-10-30 20:22

昔日军号嘹亮,整齐划一的军营变成了职工家属生活,生产的场所。
作者: 曾经老兵    时间: 2013-10-30 20:36

陈金旺排长是现今唯一留在连队的69年转业老兵,兵团撤消后曾经担任过包尔套勒盖农场二分場的场长。


作者: 曾经老兵    时间: 2013-10-30 20:39


作者: 曾经老兵    时间: 2013-10-30 20:42

停汽车的那个位置以前好像是有个厕所


作者: 曾经老兵    时间: 2013-10-30 20:47

这是通向哪里的一条路?
作者: 曾经老兵    时间: 2013-10-30 20:51

二连职工一家一户的小菜地


作者: 曾经老兵    时间: 2013-10-30 21:02

籽瓜地。

籽瓜,葫芦科,一年生草本。原产地在非洲西南部卡拉哈迪沙漠中,唐代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西北地区。属低糖瓜类,瓜瓤不好吃,是一种极具地域特色的农产品,形状与西瓜类似,但比西瓜小,籽就是畅销的大板瓜子。


 


作者: 曾经老兵    时间: 2013-10-30 21:31

职工一家一户的场面(打麦场,打谷场)
过去连队的场面好大呀,记得在上世纪,1970年的某一天,修完车试车来到了二连,俺当时刚刚学开车,开车的瘾头可大了,师傅们去连部吃瓜了,俺可逮着机会了,开着解放牌大卡车在二连的场面上以每小时大约30——40公里的速度足足的开了近两个小时,可过了把开车瘾。连队的场面够大的吧。

(刚修好的车还没有安装驾驶室,只是在汽车大梁上用铁丝固定一个床板,在床板上绑上一把椅子,人坐在椅子上开车。)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10-31 22:35:17编辑过]

作者: 曾经老兵    时间: 2013-10-30 21:36

“各自为政”,“各自为战”,圈地为界的职工家属房。
作者: 曾经老兵    时间: 2013-10-30 21:47

朱智的朋友看老职工的儿子挤羊奶


作者: 曾经老兵    时间: 2013-10-30 21:53


作者: 曾经老兵    时间: 2013-10-30 21:54


作者: 曾经老兵    时间: 2013-10-30 21:56


作者: 曾经老兵    时间: 2013-10-30 21:58



作者: 曾经老兵    时间: 2013-10-30 22:02


作者: 曾经老兵    时间: 2013-10-30 22:31

这是啤酒花烘干,打包车间。

二连种的啤酒花据说是上上品,可惜现在国内的啤酒厂在做啤酒时大都不添加啤酒花的成分了,出口又没有形成规模和数量,现在二连已经不种啤酒花了。

俺在二连种过啤酒花。


 

1079年,德国人首先在酿制啤酒时添加了酒花,从而使啤酒具有了清爽的苦味和芬芳的香味,并且成为了真正的啤酒。从此后,酒花被誉为“啤酒的灵魂”,成为啤酒酿造不可缺少的原料之一。使啤酒具有独特的苦味和香气并有防腐和澄清麦芽汁的能力。酒花始用于德国﹐学名为蛇麻﹐为大麻科葎草属多年生蔓性草本植物﹐雌雄异株﹐酿造所用均为雌花。
中国人工栽培酒花的历史已有半个世纪﹐始于东北﹐在新疆﹑甘肃﹑内蒙﹑黑龙江﹑辽宁等地都建立了较大的酒花原料基地。成熟的新鲜酒花经燥压榨﹐以整酒花使用﹐或粉碎压制颗粒後密封包装﹐也可制成酒花浸膏﹐然後在低温仓库中保存。其有效成分为酒花树脂和酒花油。每Kl啤酒的酒花用量约为1.4~2.4kg。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10-31 22:39:53编辑过]

作者: 曾经老兵    时间: 2013-10-30 22:38

这条路好像是通往一连的路
作者: 曾经老兵    时间: 2013-10-30 22:42

好像这条路走到三连大渠向右拐就去团部了
作者: 曾经老兵    时间: 2013-10-30 22:46

陈排长家的羊圈


作者: 曾经老兵    时间: 2013-10-30 22:48

陈排长和老伴儿在儿媳妇家


作者: 曾经老兵    时间: 2013-10-30 22:53

陈排长和朱智,朱智朋友在自家院子里合影留念
作者: 曾经老兵    时间: 2013-10-30 22:58


作者: 曾经老兵    时间: 2013-10-30 23:01

陈排长和老伴儿在自家院子里与朱智,朱智朋友合影留念。


作者: 曾经老兵    时间: 2013-10-30 23:04

二连东面的海子——纳林湖


作者: 曾经老兵    时间: 2013-11-3 11:42
昨天雾霾,给大家看个小段子乐和乐和:
北京下大雾,咱一点都不怵,憋着口气去上班,嘛事都不误,介雾真不小,没有能见度,拐弯公共大厕所,以为是别墅。开车别太快啊,眼神要hold住,要不一脚踩下可就上了树。有的戴 口罩 ,有的打 出租 ,还有几个大傻子,上街练跑步。有人说雾好有人说雾酷,有人说介雾给北京,穿了大棉裤!
雾霾的段子:刚才听北京交通台的广播,一个哥们打电话和主持人交流,都快哭了,说外面雾太大看不清红绿灯,车开到中间看清是红灯了,都连闯了四五个了,咋办啊?  主持人安慰他说,没事,雾大,照不清你车牌号!

看了上面的小笑话儿,怎么也笑不起来,心里倒是酸楚楚的。。。。。。脑海里莫名的响起了电影《闪闪的红星》插曲《夜半三更盼天明》的旋律。



歌曲
                                
雾霾重重盼清新

雾霾重重哟,
盼刮风,
空气混浊哟,
盼刮风,
若要盼得哟清新空气来,
隔三差五哟刮点风,
若要盼得哟清新空气来,
隔三差五哟刮点风,
隔三差五哟刮点风,
隔三差五哟刮点风......
曾经老兵根据电影《闪闪的红星》插曲《夜半三更盼天明》曲调填词。)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11-3 13:22:56编辑过]

作者: 曾经老兵    时间: 2013-11-5 10:17

佛理名言,修身养性:


昔日寒山问拾得曰:世间有人谤我、欺我、


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


拾得云: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


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寒山云:还有甚诀可以躲得?


拾得云:还有弥勒菩萨偈。你去仔细看过。方能悟得。




作者: 曾经老兵    时间: 2013-11-10 16:33

 



作者: 曾经老兵    时间: 2013-11-10 16:37

 



作者: 曾经老兵    时间: 2013-11-10 21:09

 星光大道云飞唱的全部歌曲合集(11首)

http://www.pinshan.com/v_page/4288980.html


作者: 曾经老兵    时间: 2013-11-11 11:30

分享一则小笑话:

有个男人他勤奋、善良,打拼出一片天地,让家人过上了好日子。他是一个孝顺体贴的好儿子,是一个称职的好丈夫。然而,他没有兼顾好身体,老天也并没有因为他是一个所有人眼中的好人而放过他,最终还是把他带到了另外一个世界。男人想,我生前积德行善,死后应去天堂,可是被上帝一脚踢到了地狱。男人百思不得其解,于是去天堂问清原委。上帝将他带到一个可以看到人间百态的窗口,男子清楚的看到,由于自己的离开:年迈的老父亲不得不去看大门勉强糊口;貌美如花的妻子也不得不给人打工,承担起生活的重担,如今的她已经憔悴苍老了很多;再看看心爱的儿子,也因为无力支付高昂的学费,遭受着同学们的排斥与嘲笑。男人将这一切看到眼里,心在滴血。这时,上帝说话了:"因为你的离去,你的至亲至爱陷入极度痛苦之中,在人间过着地狱般的生活,凭什么你该进天堂?!"爱家人从爱自己开始吧,才有能力爱別人,有健康的身体才能够给家人遮风挡雨...不管男人也好,女人也好,首先善待自己的身体,珍爱自己,才能热爱生活,热爱事业。所以,再苦再累,为了家人,微笑着说:该休息了,没有了身体,一切都是浮云…
… 捡到这个故事的人,接着扔出去,你就是幸福的人



 



作者: 曾经老兵    时间: 2013-11-11 20:12

 

http://www.xcwhw.cn/fla/cs/530.swf
作者: 草原白雪    时间: 2013-11-11 20:24
精典的故事,美好的图片,问好朋友们!
作者: 曾经老兵    时间: 2013-11-12 10:04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11-12 11:20:15编辑过]

作者: 曾经老兵    时间: 2013-11-12 10:32
以下是引用草原白雪在2013-11-11 20:24:00的发言:
精典的故事,美好的图片,问好朋友们!

勒勒车又名大辘轳车、罗罗车、牛牛车,"勒勒"原是牧民吆喝牲口的声音。勒勒车因常以牛拉动,故也叫蒙古式牛车。勒勒车是为适应北方草原的自然环境和蒙古族生活习惯而制造的交通工具,现在东乌珠穆沁旗及其周边地区依然可见。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11-12 11:48:00编辑过]

作者: 曾经老兵    时间: 2013-11-12 11:15



作者: 曾经老兵    时间: 2013-11-12 11:21


作者: 曾经老兵    时间: 2013-11-12 11:22


作者: 曾经老兵    时间: 2013-11-12 11:23


作者: 曾经老兵    时间: 2013-11-12 11:23


作者: 曾经老兵    时间: 2013-11-12 11:24


作者: 曾经老兵    时间: 2013-11-12 11:25



作者: 曾经老兵    时间: 2013-11-12 11:29


作者: 曾经老兵    时间: 2013-11-12 11:29


作者: 曾经老兵    时间: 2013-11-12 11:30


作者: 曾经老兵    时间: 2013-11-12 11:30


作者: 曾经老兵    时间: 2013-11-12 11:32


作者: 曾经老兵    时间: 2013-11-12 11:33



作者: 曾经老兵    时间: 2013-11-12 11:40

 



作者: 曾经老兵    时间: 2013-11-12 11:41

勒勒车 - 概述
勒勒车勒勒车
这种车车身小,但双轮高大,直径一般均在一米五六左右。可完全用桦木或榆木制成,不用铁件,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和修理。整个车一般分下脚和上脚两部分。下脚由车轮、车辐、车轴组成。车轮的制造一般是先用硬木削刻12付车辋,将12付车辋连结固定在一起便形成圆形车轮,支撑车轮的车辐条一般有36根左右。上脚由两根车辕和10条车撑构成。车辕长约4米左右,中间用10条车撑固定即可。一辆勒勒自重约一百斤左右,可载货五六百斤至千余斤。

勒勒车轻便宜驾,适宜在草原雪地沼泽沙滩上行走,可用来拉米、牛奶,搬运蒙古包和柴草等货物。行驶时可一

勒勒车勒勒车

辆辆排成长长的车队,首尾相连,如草原列车般行进在广袤的草原上,一个妇女或儿童即可驾驶七八辆至数十辆,承担全部家当的运输任务。

除普通勒勒车外,蒙古族地区还有一些特制的、专用的勒勒车。如围有车棚、供人乘坐的轿车;安装有木柜,用以贮藏粮食、肉食的库房车;装有木槽、牛皮袋或铁桶等盛水工具的水车等等。

勒勒车的起源现在已经无法确考。不过,《汉书?扬雄传》载《长扬赋》有"砰(车旁加贲),破穹庐"的语句。据考证,"砰(车旁加贲)"就是早期的车辆,说明秦汉之际,匈奴人就懂得造车。

勒勒车有记载的起源可上溯到《汉书》所记载的"辕辐"。南北朝时期,鲜卑、柔然、铁勒(又叫敕勒)等族,造车技术已经相当高超。北朝时的铁勒人就以造车闻名,他们造的车"车轮高大,辐数至多"(《汉书》),很适应草原环境,正因为如此,被史书上称为"高车人"。辽代,蒙古族造车技术已经很发达,并且广泛用于游牧生活中。

历史上,中国北方游牧民族较多,大都擅长骑马征战,军民合为一体。由于勒勒车在雪地和深草中行走迅速,因而时常作为战车在战争中效力。在平时生产生活中,勒勒车主要用于拉水、运送燃料,倒场迁居时,装载蒙古包和其他生活用具和用品。

从秦汉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两千余年中,勒勒车一直是草原牧人最重要的交通运输工具,有"草原之舟"之称,在蒙古族的生产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勒勒车 - 结构特点

勒勒车勒勒车
勒勒车是牧民流动的家,一般车身长4米以上,车上可带篷。带上篷,车厢开若船舱,"行则车为室,止则毡为庐",常常是一家人住在里面。它的特点是车身小,双轮大。勒勒车车轮高大是因为牧区冬天雪深过膝,夏季草深,沼泽地多,轻便灵活、车轮大的勒勒车,无论是牧草繁茂的草场,积雪深厚的雪野,还是泥泞的沼泽或者崎岖的坡道,都能够顺利通行,因此被牧人誉为"草上飞"。这种车除了搬运毡房、物资、生活用水外,战时还常用作驮运军队辎重的战车。

勒勒车通常主要以草原上常见的桦木为原料,车轴、车轮、车瓦、辐条、轮心、车辕、车架,都用桦木做成,也有用松木柳木榆木柞木樟木等。桦木质地坚硬,耐磕碰,车体又轻,着水受潮不易变形,适宜在草原、沙滩上通行。勒勒车整个不用铁件,结构简单,便于制造和修理。

勒勒车的构造分为车上脚和车下脚两部分。勒勒车一部分是车轮,一部分是车辕。车辕5米长左右。车觳中间横穿一个孔,用来插车轴。9辋18幅的车觳中间一般要打18个卯,用以插18根车辐条的榫头部分(8辋16幅的车觳要打16个卯,用以插16根车辐条的榫头部分)。
  
为了结实,车辋外一般扣一个铁瓦,车觳的轴孔里也放个铁箍,车轴上则套一个铁圈。穿上车轴后,车轴外面还插一根别棍称为车辖。
  
车辕从前向后横打8个卯,用以穿插8根横秤;竖打4个卯,用以栽4根立柱,以便固定车厢。这样,人坐上去之后碰不到车轮。
  
在两辕顶端系以皮绳,套于牛脖子上搭的牛鞅子(轭)上。这样,勒勒车就可以在交通不发达的沼泽、草地、荒滩上自如地前进。各地的勒勒车体态构造基本相同,但也有一些适合本地特性的改造。如巴林的勒勒车,辕条短、轱辘大,不易倾倒,驾驭起来精干得手,很适应本地的山岭沟壑地形。

造车时,将桦木或柞木烘烤软和,并使之弯曲成弧状,两三段弯曲的木弧连结在一起,便成车轮。它的构造分为车上部和车下部两部分,车上部是由两根车辕、8-10条车撑、车槽组成,车下部是由车轮、车辐、车轴组成。车辐多在15-20根之间,车轮直径最长的有1.5米左右,相当于牛身的高度。在两辕的顶端系上编拧而成的绳状柳条,套于牛脖子上的横木上,以供拉行。

勒勒车体上有用柳木条弯曲成半圆形的车棚。棚周围包以羊毛毡,形成篷帐,用以遮阳光、挡雨、防雪、御寒。

勒勒车 - 使用特点

勒勒车勒勒车
平时是库房
勒勒车是和蒙古包、游牧生活同在的一种交通运输工具,也是“家车”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蒙古族来说,勒勒车就是家车(有车就有家,有家就有车),蒙古人逐水草而居,频繁搬迁,家车一走家便连根拔了。游牧人坛坛罐罐不多,有些东西平时装在衣箱里,衣箱放在车上,从来都不卸下来,这就是平时的库房。

战时是战车
勒勒车车身小,双轮大,完全用桦木、松木、柳木、榆木制成,便于制造和修理,而且易于在草原上行走,除了搬运毡房、物资、生活用水外,战时还常用作驮运军队辎重的战车。
  
吆喝牲口而得名
“勒勒”是牧人赶车吆喝牲口的声音,“勒勒车”因此而得名。勒勒车又叫大轱辘车。因常以牛拉动,故也叫蒙古式牛车。这种车轮体高大,车身轻便,对于草地、雪地、沼泽地等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即使损坏也容易修理。正是由于勒勒车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修理的便捷性,所以才能一直沿用下来。从古代到近代,勒勒车一直是蒙古族牧人重要的交通工具。庞大的勒勒车队是由十几辆甚至几十辆车组成的,驾车的往往只是妇女或儿童。为了不使车队走散,每头牛的犄角都用绳子相连;最后一辆车拴有大铃铛,叮当叮当地响,以便使前面的人能够听到。

一车多用
勒勒车是一个通称,实际使用时,根据勒勒车不同用途还有许多具体名称,比如:装衣服和装食物的车共同称为箱子车,装佛像、佛灯、佛龛香烛、经卷及贵重物品的车称为佛爷车,专门拉水的车称为水车(车上的大扁圆桶能盛十几担水),柴薪车专门放牛粪和引火柴
  
蒙古人在搬迁时,遇上水草丰美的地方,顺便也捡些柴火,遇不上或者刮风下雨就用车上的柴火。柴薪车上周围四快板子是活的,朝上往下捆成没盖的箱子。带车棚的勒勒车称为篷车,它可单独使用。篷车装饰的豪华一些,过去贵族用的勒勒车称为轿车。
  
迁徙途中,人们可在篷车里面睡觉。
  
勒勒车队的最后三辆车是专门用来拉蒙古包的。有的人家东西很多,就有闲物车。另外,还有空车,上面啥也不放,以备不时之需。

勒勒车 - 主要种类

勒勒车勒勒车
勒勒车的种类很多,近代用车主要有以下几种:  

牛马拉大车
大车因构造大小而分为头大车、二大车两种,主要用于搬运农产品和货物。车身结实,载重量250-500公斤。拉车的牛马视载重量多少与行程远近而定,头大车为4-10头,二大车为4-7头。大车一日可行15-20公里。  

马拉轿车
马拉轿车有轿状装饰,专供乘客使用。车厢上安装车篷,车篷用木头、芦席或毡子制成,也有用木头和桦树皮制作的,用来遮蔽日光和风雨。拉车牲畜一般使用骡子,主要是官吏或富者乘用。马拉轿车车体轻便,速度较快,日行20-30公里。  

牛车
牛车又分若干种。有用于载物、装水的无棚车,其载重量为100-250公斤。有用于储粮并载人的库房车。这种车在车体上置有带门的木柜,木柜多为长方形,在上面加盖或蒙以帆布。有供牧民特别是妇女出门时乘坐的牛拉篷车,也就是电影及文学作品中常提到的草原上有名的大篷车。这种车样式与轿车相同,车篷用毡子围起来,前面还有挡风雪的毡帘。篷车车篷装饰各种图案,有的还加了花边,颇具民族特色。

勒勒车 - 意义

勒勒车勒勒车
勒勒车是蒙古族牧民使用的传统交通工具。勒勒车制作技艺并不复杂,但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对其传承冲击很大。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勒勒车逐步退出了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摩托车、小汽车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除少数偏僻地区还有牧民使用外,目前草原上已难以见到勒勒车。掌握勒勒车制作技艺的艺人多数已上了年纪,且后继乏人,这项传统技艺亟待抢救和保护。东乌旗地处四大草原之一的锡林郭勒草原腹地,目前仍存有一定数量的勒勒车,种类也比较齐全,具备保护勒勒车制作技艺的条件。

作为蒙古文明的一个代表,勒勒车在蒙古族的发展史上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使来到兴安地区的游客能够一睹这一古老文明产物的风采,东乌珠穆沁旗等地的几个旅游景点都开展了乘坐勒勒车活动,使身在现代的游客能够亲身感受乘坐勒勒车在草原上游荡的远古感觉。

(以上文字,图片均来自网络)


作者: 草原白雪    时间: 2013-11-12 14:48
欣赏长知识,谢谢您的介绍。
作者: 曾经老兵    时间: 2013-11-13 09:29

人生二十贵

人品以正直为贵,心地以善良为贵,
修德以布施为贵,行善以孝顺为贵,
情感以真挚为贵,性格以坚韧为贵,
待人以诚恳为贵,处事以谦让为贵,
学问以通达为贵,技艺以专精为贵,
言语以简明为贵,行动以稳健为贵,
富裕以质朴为贵,贫穷以志节为贵,
衣饰以得体为贵,饮食以素淡为贵,
治家以勤俭为贵,做人以诚信为贵,
做事以尽心为贵,养身以寡欲为贵。


作者: 草原白雪    时间: 2013-11-13 17:47
谢谢曾经老兵带来的人生二十贵,说的真好,谢谢!学习了。
作者: 曾经老兵    时间: 2013-11-24 20:04

   

 

                  


作者: 曾经老兵    时间: 2013-11-28 20:01

《一生受益的四句禅语》

1、健康是最高的利益。

2、满足是最好的财产。

3、信赖是最佳的缘分。

4、心安是最大的幸福。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11-29 18:16:46编辑过]

作者: 曾经老兵    时间: 2013-12-7 17:08
【巧用盐4法】1、盐水冷冻鱼不变干:鱼若置于盐水中冷冻,鱼不会发干;2、用盐洗菜保洁:清菜时,在清水里撒一些盐,可把虫子清洗出来;3、盐可使蔬菜黄叶返绿:菠菜等青菜的叶,如果有些(轻度)变黄,焯时放一点盐,颜色能由黄变绿;4、凉拌西红柿宜放盐:用糖凉拌西红柿时,放少许盐会更甜。

作者: 曾经老兵    时间: 2013-12-9 19:26
http://www.xcwhw.cn/fla/cs/385.swf
作者: 草原白雪    时间: 2013-12-9 21:14
以下是引用曾经老兵在2013-12-7 17:08:00的发言:
【巧用盐4法】1、盐水冷冻鱼不变干:鱼若置于盐水中冷冻,鱼不会发干;2、用盐洗菜保洁:清菜时,在清水里撒一些盐,可把虫子清洗出来;3、盐可使蔬菜黄叶返绿:菠菜等青菜的叶,如果有些(轻度)变黄,焯时放一点盐,颜色能由黄变绿;4、凉拌西红柿宜放盐:用糖凉拌西红柿时,放少许盐会更甜。

这四个小妙招真好,实用,记住了,可以一试。谢谢曾经老兵。


作者: 曾经老兵    时间: 2013-12-12 18:54
一段曾点击超过百万的视频,全场掌声不断,台下观众泪流满面……看过了很感动,战友们听听吧,真的很受用(尤其是家长,强烈建议给孩子看看)~这是用泪水换来的道理啊!!!

http://you.video.sina.com.cn/api/sinawebApi/outplayrefer.php/vid=59603384_15/s.swf


作者: 曾经老兵    时间: 2013-12-14 07:42

今天是我们那批96名包头战友上山下乡45周年的纪念日。
中午去参加战友聚会。


 



作者: 龙行天下    时间: 2013-12-14 09:46
为战友们的欢乐聚会而欢呼!
作者: 曾经老兵    时间: 2013-12-15 17:43

天下知青是一家,谢谢龙行天下版主!

 

 



作者: 曾经老兵    时间: 2013-12-15 17:44

上传一组内蒙古自治区直属机关毛泽东思想大学校第四分校十二连96名包头知青纪念上山下乡45周年聚会时拍摄的照片

 



作者: 土左情深    时间: 2013-12-15 18:04
以下是引用龙行天下在2013-12-14 9:46:00的发言:
为战友们的欢乐聚会而欢呼!

每每我们相聚,战友之间紧紧地拥抱,止不住的热泪,相互的问候,一切来得都是那么的真切和自然,没有半点的虚伪。知青相聚时,地位、官阶、和钱财都变得那么渺小不值一钱,有的乃是以前的友谊和质朴的情感。

   


作者: 曾经老兵    时间: 2013-12-15 18:04


作者: 曾经老兵    时间: 2013-12-15 18:09


作者: 曾经老兵    时间: 2013-12-15 18:10


作者: 曾经老兵    时间: 2013-12-15 18:12


作者: 曾经老兵    时间: 2013-12-15 18:13


作者: 曾经老兵    时间: 2013-12-15 18:14


作者: 曾经老兵    时间: 2013-12-15 18:16


作者: 曾经老兵    时间: 2013-12-15 18:30


作者: 曾经老兵    时间: 2013-12-15 18:32


作者: 曾经老兵    时间: 2013-12-15 18:33


作者: 曾经老兵    时间: 2013-12-15 18:44


作者: 曾经老兵    时间: 2013-12-15 18:47


作者: 草原白雪    时间: 2013-12-15 18:52
以下是引用曾经老兵在2013-12-14 7:42:00的发言:

今天是我们那批96名包头战友上山下乡45周年的纪念日。
中午去参加战友聚会。


天下知青是一家!知青的聚会,永远是那样激动;那样的绵长;永远的有可聊的话题,快乐的过好我们知青的后现代生活。

达茂旗满都拉还有一位留守的包头知青,不知是否是你们的战友。


作者: 曾经老兵    时间: 2013-12-15 18:52


作者: 曾经老兵    时间: 2013-12-15 18:53


作者: 曾经老兵    时间: 2013-12-15 18:59


作者: 曾经老兵    时间: 2013-12-15 19:00


作者: 曾经老兵    时间: 2013-12-15 19:02


作者: 曾经老兵    时间: 2013-12-15 19:04


作者: 曾经老兵    时间: 2013-12-15 19:05


作者: 曾经老兵    时间: 2013-12-15 19:07


作者: 曾经老兵    时间: 2013-12-15 19:09


作者: 曾经老兵    时间: 2013-12-15 19:13


作者: 曾经老兵    时间: 2013-12-15 19:15


作者: 曾经老兵    时间: 2013-12-15 19:17


作者: 曾经老兵    时间: 2013-12-15 19:18


作者: 曾经老兵    时间: 2013-12-15 19:20


作者: 曾经老兵    时间: 2013-12-15 19:25


作者: 曾经老兵    时间: 2013-12-15 19:28


作者: 曾经老兵    时间: 2013-12-15 19:30






欢迎光临 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http://chinazhiqing.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