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怕出名猪怕壮 (微型讽刺小说)
······老王头这辈子就两个嗜好,饭前喝两盅小酒,饭后哼两句戏文。记得早些年牛得草演的《唐知县审皓命》有段精彩的“当官难,难当官……”老王头是哼得摇头晃脑,有板有眼。同事们都笑他,“老王头,你没当过官,怎么知道当官难,难当官呀?”老王头笑答:“我这辈子是没这个命了,下辈子吧。”是的,老王头出生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的农村,文革中混了个初中毕业,由于“根红苗正”,被省城“农业学大寨”工作队队长带进城里,参加了工作。又赶上看文凭的年代,当官是自然与他无缘。到五十岁上,又从科室转到了传达室看大门,日子就这么平平淡淡的过,老王倒也乐于清平,安于现状。
到底是从农村出来的,一生以节俭为荣,老俩口无有子嗣,倒也小有积蓄。他也想过,雁过留鸣,人过留声,放官不了,留个名也不错。身后都捐出去,到了阴曹地府,也能有个好的待遇。
“4·20”后,机关召开“为雅安人民献爱心”动员大会,老王头一思量,咱也是农村出来的,灾区的人民多可怜,这个时候不帮他们,还待什么时候?这钱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呀。一咬牙,一跺脚,当场就报了个5000。这可象生水掉到了油锅里——炸开了锅。那些坐在主席台“不差钱”的官们捐个300、200的,脸上挂不住了,红一阵白一阵的。很快老王头被大家拥到了主席台上,坐在了书记和局长的中间。这还不算,第二天市报以《老王头 高风亮节 献爱心 慷慨解囊》为题给予了报导,老王头在市里也成了重量级的新闻人物,着实出名了!
“人怕出名猪怕壮”说得一点没错,让老俩口不安的事接踵而来。
晚餐照例是一荤一素一汤,老王头盯着央视11频道戏曲节目边自得其乐的喝着,门被敲响了。门一开,进来三个年轻人。中间那个高个开了腔:“王大叔,我们是街坊邻居,听说您有钱没处使,想跟您借点花花。”不好,碰上了街头无赖!老王头把脸一沉,酒杯一顿,“怎么?想敲竹杠?”那矮个胖子一横:“老头,我们是先礼后兵,不借往后的日子可不会好过呀。现在不是说安定团结嘛,你就当花钱买安定吧。”
“二赖子,谁让你在这吆五喝六的?”进来的是片警大刘和社区书记、主任等,他们是来送市府表扬信的。二赖子吓得语无伦次了:“我们是来向老模范、老先进学……学习的。”
··“长点记性,今后再来骚扰老王家,小心又让你妈给你送牢饭,别说我没给你打招呼!”大刘说。这场及时雨算是解了围,要不然还真不知道会闹出什么乱子来。
第二天,堂兄和侄子提着筐水果来了。堂兄落座就说:“兄弟,你侄儿下岗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工作,想买台车跑跑运输,想跟你借个万八千的,你可别跟我说没钱。”说着拍了拍茶几上的报纸。借吧,谁叫是亲戚,打断骨头连着筋。好说歹说,讨价还价,借走了5000。
第三天,老家的村长和女会计进城来了。村长一进门就扬着手里的报纸,开门见山的说:“我说老王头,你这下可出名了!你是‘乌龟有肉在肚里’。村里办了几个小企业,想把路给修修,左拨右算,还差个三万两万的,怎么就把你这财神爷给忘了呢?”
老王头也是那种“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性情,把心一横,捐个一万吧!“老王头,我替全村的乡亲谢谢你。我们还要抽出点钱把‘王氏族谱’修一下,一定要把你的丰功伟绩写进去,给你扬个名,让后人景仰。”
··“别!别!”老王头急得只摆手:“你还是让我多活两年吧。”
客人们走了,老王头也觉得平日里爱听的戏曲怎么成了噪声,他关上了电视机,瘫坐在破沙发上,又气无力的问老伴:“家里存款还剩多少?”
··“只剩八千多一点了。”
··“哎!都是出名惹的祸。明天我去单位请个假,咱俩出门旅游去,省得在家又惹麻烦!”
唉......出什么名呀,都是因钱惹的祸,当今社会上肯定会有这样的事情。苦笑......
老王心地真良善,
地震捐了五千元,
马上来人打秋风,
吓得只能出门转。
欢迎光临 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http://chinazhiqing.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