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查看: 3682|回复: 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马晓力在母校庆祝教师节大会上的讲话

[复制链接]

115

主题

4319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3107
QQ
楼主
发表于 2014-9-13 23:42:57 | 显示全部楼层

    帮俺闺女(1994师院附中高中毕业)先把学长前辈(叔叔阿姨)的帖子顶起来 :


马晓力校友

2013-11-12
马晓力校友,1948年出生,北京师院附中1967届高中毕业生。1968年到内蒙古锡盟东乌旗道木德公社插队。1974年初被抽调回京补充师资队伍,任教师五年。1979年初调中央统战部,82年任机关党委副书记,87年任四局副局长。后任中国轻工协会副秘书长,中国华轻实业副总,国力资产投资管理公司董事长,北京草原恋合唱团团长。马晓力多年来尽心竭力心系曾下乡过的内蒙古草原,为草原人民和地区发展做过许多积极有益的工作。在她的带领下,做过大量赈灾义演募捐工作。马晓力1990年参与大型知青回忆录《草原启示录》及2008年《绿色烙印》的策划、组稿、筹款、出版、发行工作。1995年马晓力与李三友等人共同策划了在首都体育馆举行的大型综艺晚会《共和国儿女老三届》。2013年11月2日马晓力被选为首师大附中校友会会长。
           在内蒙的知青岁月       与父亲马文瑞在一起
带儿子重回大草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5

主题

4319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3107
QQ
沙发
发表于 2014-9-13 23:43: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逗你玩 于 2014-9-13 23:46 编辑


林小仲校友
2013-09-25


林小仲, 男, 1949年深秋出生于北京,新中国同龄人。父母参加抗美援朝出国作战,在四川外公、外婆身边度过童年。“文革”期间毕业于北京师院附中。1968年9月上山下乡,在东北呼伦贝尔盟阿荣旗度过九年知青岁月,曾任生产队长。197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7年7月返城,同年12月到北京羊绒衫厂工作。1981年至1990年在团中央工作,任干事、副处长、处长。1990年至2002年在招商局集团旗下公司工作,任十年北京华鹏大厦董事、总经理。2003年至2013年任北京雨霖房地产公司总经理。大学毕业于首师大政教系。2013年11月2日被选为首师大附中校友会秘书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5

主题

4319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3107
QQ
板凳
发表于 2014-9-13 23: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安育中校友
2013-11-12 1947年出生于北京,北京师院附中1966届高中毕业生。1968年到山西运城地区夏县插队知青,当过农民、工人、教师、编辑。1982年调河北省廊坊市,在廊坊市广播站当编辑兼播音,1989年廊坊地改市先后任市社科联副主席、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党委书记。发表理论文章、诗歌、报告文学多篇,著有《义和团廊坊大捷》、《费尔巴哈与萨拉伯尔的对话》、《廊坊发展战略解析》等著作。安育中现任廊坊胜兴国际集团顾问。2013年11月2日安育中被选为首师大附中校友会理事。

前排左起:安育中、肖庆平     后排左起:傅中、林小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5

主题

4319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3107
QQ
地板
发表于 2014-9-13 23:48:29 | 显示全部楼层

陈丽霞校友
2013-11-12
留在大草原是我的选择
北京师院附中1966年初中毕业生。1968年下乡内蒙古锡盟东乌旗。
九曲十八湾的锡林河,在锡林郭勒草原上婉转流淌,世代居住在这片土地的蒙古族牧民把它尊为神圣的“草原母亲”。45年前,这个来自北京的16岁小姑娘陈丽霞,随着那场上山下乡运动的潮流,扑进了“草原母亲”的怀抱。实际上,当年到内蒙古草原插队,并没有68届的名额,才读初中一年级的陈丽霞是借送同学的名义,骗过了父母,登上了北去的列车。
1973年,在草原深处的东乌珠穆沁旗道木德高毕公社阿尔山宝力格大队,21岁的陈丽霞嫁给了一位普通的蒙古族牧民前达门。虽然,浪漫爱情并不是这个家的基石,虽然,艰难坎坷成为生活的大部分内容,但是,陈丽霞还是留了下来,再也没有离开这里。
陈丽霞说:我觉得不后悔。我有一些原因才留在这里,我希望把这条路走好,来作为一个好的结尾。我觉得这里的牧民确实特别宽厚,他们特别善解人意,特别善待人。我对他们特别感激。我就用这几个字形容“清贫而惬意”一直过着这种生活。我觉得在这些人中间生活我特别满足,所以留在这里还是非常值得的。这就是我的选择。
2013年,年仅61岁的陈丽霞病逝。


当年陈丽霞一家(丈夫前达门、女儿托娅、儿子格齐亚拉图)              我就是牧民


                  我希望草场茂盛草原常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5

主题

4319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3107
QQ
5#
发表于 2014-9-14 00:00:2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5

主题

4319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3107
QQ
6#
发表于 2014-9-15 06:53:23 | 显示全部楼层
控诉文革新浪潮正在奠定改旗易帜的道义基础 张宏良
让晓力瞅瞅白石桥民族学院那位张大嘴(张宏良)说的:“极右势力这个策略相当成功,只要看一下最近李承鹏、马晓力等的演讲,就会明显感到这一点。”他指的是不是马晓力校庆发言啊?除此,就是马晓力那篇三个老党员给十八大的信了。啥时候成了“极右势力”代表了?
控诉文革新浪潮正在奠定改旗易帜的道义基础 张宏良http://blog.sina.com.cn/s/blog_9b12a6df0102v1ih.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5

主题

4319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3107
QQ
7#
发表于 2014-9-15 07: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全面否定文革已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流血伤口,要么堵住伤口,要么流血而死,不可能有第三种选择。这个道理我们已经讲了许多年,不可能继续再讲许多年,因为历史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我们必须在鲜血流尽之前堵住这个伤口。”
,呵呵,看来抱着文革裹脚布的大有人在啊。博客里“驴唇不对马嘴”的文字比比皆是,还粉丝不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5

主题

4319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3107
QQ
8#
发表于 2014-9-15 07:27:08 | 显示全部楼层

     马晓力:至少我们有责任反思自己,反思“文革”思维刻在我们身上的烙印。那种唯我独尊、唯我独左、非黑即白,以阶级斗争为纲,满眼皆是阶级敌人的斗争哲学及思维方式;那种排除异己打击别人抬高自己的恶劣行径;那种盲目崇拜、个人迷信、救世主情结;那种狂妄的法西斯式的“血统论";无法无天的“破四旧”,肆意毁灭文化文物的愚蠢行为;那种不尊重人格、丧失人性的动辄出口伤人,满嘴国骂,侮辱同学、老师、朋友和所谓阶级敌人的丑陋言行;那种崇尚武斗,皮带乱抡的暴民行为及专职集权思想倾向等等,不一而足。
    晓力慨括的好,大、中、小学校是文革的重灾区,整整影响两代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5

主题

4319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3107
QQ
9#
发表于 2014-9-15 09:13: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逗你玩 于 2014-9-15 09:17 编辑

这是2001年在华夏知青论坛关于文革的几贴讨论文章:
"假如没有文化大革命"的思考
       ——与老地、海宽等讨论
宇鹏  

           延安老插贴出1966.8.18历史上的大事记和老地的一篇串联等文章,又勾起过来人的种种议论与回忆。这是因为"文革"对于我们来说有太多值得回忆的内容与思考。

           海宽转贴的王友琴网上揭露"文革"中红卫兵的"打、砸、抄"的罪行以及遇罗克(?)揭露的大兴血案等,都显得有点势单力薄。但他们已经努力在做。林子、老例用文学形式通过对具体人物、事件的描写,揭露"文革"中广西一个小县城两派的血腥大屠杀。虫二的"我的妈妈"、"X大姨"以及呼伦河的"风雨中窗口的那盏灯光"等都从不同角度涉及文革中发生的事与情感。

           岳建一、刘双也力图让"丑陋的老三届"通过自己的忏悔来达到揭露"文革"的目的或什么。可这些见于网上或报刊、书籍的文章少得可怜,或到了不能再可怜的地步。巴金曾大声疾呼建一个"文化大革命"博物馆来警示后人,但响应的太少。是中国人的大多数不响应吗?或是他们真的有"劣根性"决定了他们有意来遮挡自己的"丑陋"吗?我的回答:不是!是这个制度或执政的权力不允许人们去响应、去揭露自己。

           邓的纠正"文革"错误,或否定"文化大革命",无论从理论、思想、组织、形式上都是一种适可而止的手段。"四人帮"罪有应得,不过也是发起这场运动的这个制度的牺牲品,用象棋术语说,是"丢车保帅"。清查三种人也有草草了事之嫌。就连落实57反右的政策都不彻底。如果"右派"都彻底摘帽了,说明他也错了,说明发起这个运动的人们是彻底错误的,所以需要留下一点手脚。就是这样,还都引来一股一股阻挡不住的思潮,最终不得不动用士兵、坦克去占领天       安       门广场!"6。4"的不争论,其用心也在于维护这个专政的继续。南方周末8月16日刊登的"苏共亡党十年祭"文章,虽然有点遮遮掩掩,后面部分又很牵强附会,但还是值得一看的。能刊登出这样的文章已经不是一件易事了。

           其实对于"文革"的回忆我也有些东西要写的。不过时间久远,一些具体人的联系和当时事件的具体细节都记不那么准确了。遇罗锦(?)文章提到崇文门李文波的事件,我当时正在那一带"活动",在公共汽车上看到花市街上人群激愤,嚷嚷资本家动刀报复等等。事后也没细问个究竟。但我接触的是另外被抄家的李家,地点在前门打磨厂与花市(地点记不清,也可能是揽柑市)的李家两兄弟。

           打磨厂的李家过去是靠古董发家的。文革前他的女儿、女婿在香港。他的小儿子与我同班同学,学习很好,积极要求入团,我是他的入团介绍人。因为我是班支部书记、校总支组织委员,文革前力排众议就发展他入了团。"文革"运动中,同学们倒没有对他如何,悲哀的是他的家庭在"文革"中毁灭了。"破四旧"时我的同学也回家"勒令"家人要破"四旧",当第二天(或第三天)早上他从家里急忙回到学校,脸色苍白的对我说:我妈妈被附近的红卫兵打死了!他要求我带几个红卫兵去看看。当我们几个赶到他家时,一进门口看到的是他妈妈的尸体放在一张凉席上,身上盖着单子。他的家里乱七八糟,其父亲、哥哥、嫂子在90度弯腰接受附近初中的红卫兵训斥。

           这一切,我无能为力去为同学的他做点什么。他说他的大爷也是资本家,在花市附近住,家里藏有金条。他领着我们到他的大爷家时,家里也同样被抄袭一遍。他家的照相机被一个小红卫兵背着,在街上耀武扬威。因为有线索,他大爷家藏在蜂窝炉底下炉灰掩埋用手巾包着的七根金条被我们翻出来了。我当时的重点是他大爷与北京市公安局一个副局长(姓李,住大乘巷,后来家被内部人抄了)和马连良的书信往来。其中有他在香港丢失护照,与台湾一个什么人见面的书信内容。金条如数的交给附近派出所了,这些信件警察不要,我拿回学校扔到一个不用的厕所里啦。

           这其间我返回一次同学家中。同学的爸爸、哥嫂又遭到一帮附近的红卫兵毒打。我问他们为什么打人,他们说他爸爸向红卫兵反扑,哥嫂在场也没制止。我问过他爸爸为什么这样?他爸爸说:我没有报复,他们不让我睡觉,我想触电门死,我拿的是水果刀(没开刃很钝的洋玩意)。我嘱咐留在他家里的一个我校红卫兵,不要打人,就离开了。返回学校后听说,他爸爸被公安局逮捕判刑了,他哥哥也被红卫兵打死了。

           以后,我没再问过我这个同学家里的详细情况,有些当时的事他也不一定能说得清楚(太乱,有当地派出所的人背后插手支持这些红卫兵,好几拨)。我插队几次回来都想到工厂看看我这个同学,知道他还好,我打消了见他的念头。前年校庆时知道了他家的电话,我与他通了电话,他与一个中学老师结婚,生活很好,自己不在工厂干了,干了个体(技术型)。我没有提当年他家里的事。这种悲哀到底给他心里留下多大的伤疤,我不知道。他是个不爱说话的人,再提起旧事,对他个人来说起码是残酷的。正象"文革"中女儿与父亲划清界限,离家插队,父亲死了,她到如今还在内疚。"悔恨"伴随了她多半辈子(其实父亲的自杀死与女儿无关)。

           这些亲临、目睹、耳闻的事情不少,一件件的回忆写出来不太容易。特别是一些细节,当时的人现在都分散在各个角落(有的已经下岗)。我还有一个同学的妈妈因为是"地主婆"被家住附近的红卫兵(?)活活打死。另一个女同学因家庭出身被遣返外地,至今没有音讯。其他年级和其他班上的同学里也有类似的情况发生,包括教师里的事。虽然已经过去34、5年了,一些细节记不清了,但发生这些"史无前例"事件的由来与实质,我是终身难忘的。

           昨天在聊天室里由于问我:做为清华、北大附中的红卫兵是不是感到光荣。我说:我没有那个"光荣"的条件与资格。那些有"光荣"历史的学校,都是高级"革干"、"革军"子弟云集的学校。值得庆幸的我是"贫下中农"子弟,上了一所普通的中专学校。幸好学校里没有多少干部子弟闹腾,要不我们真成了历史和人民的罪人啦。

           对于"文革"反思也好,忏悔也好,很有必要。如果能把它写进教科书里也是子孙后代的大幸。如果是这样我愿意去回忆,去忏悔,因为我也是历史的见证人之一。

           从历史角度,我有时候也想:"假如没有文化大革命的发生,中国的现在会是什么样的呢?"我没有头绪,也没有答案。

           我想:如果没有"文革"发生,朝鲜父子党的今天可能还是我们的今天。象朝鲜老百姓似的过着有计划的粮食、肉类供应与天天颂经似的生活。

           没有"文革"、"上山下乡"、"6。4",我可能还是个自觉戴着思想、组织上枷锁的木偶,起码现在我是个用自己脑袋考虑问题的"自由人"啦!

           (有些话这里也不宜展开讨论。俺本不想说这方面的事,都是老延、老地勾引俺的,下面的话俺不敢说。不过毛主席说让人讲话天不会塌下来,我担心真有一天人讲话了,天真的会塌下来。)

                   2001年8月23日发表于华知论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5

主题

4319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3107
QQ
10#
发表于 2014-9-15 09:18:49 | 显示全部楼层


          文革使我们开始思考
                                  ---老地

           宇鹏说起"假如没有文革"会怎么样?让我们这些从文革过来的人深思。

           记得6.4发生后,我曾跟人辩论过这个话题,当时我的说法是:如果没有文革,中国很可能已经先于苏联东欧"亡党"了。从巩固政权、保千年社稷(也就是当年所说的保证红色江山不变色)这种意义上来说,毛泽东的确是先知先觉的,他通过文革向自己的信徒们灌输了他那种"人民公社"乌托邦理想,他以一场触及每一个人"灵魂"的惨烈方式,将每个人都剥光,连五脏六腑都必须掏出来,赤裸裸地袒呈于公众之前,再依靠那无上的神权,将自己的子民从人格上彻底压垮。从精神因素来看,他成功了,以至于在他死后13年,有人朝他的"神像"扔墨水瓶时,出来维护"神"的形象的,正是那些树立起小型"自由女神像"的人们。

    我敢肯定,如果没有文革,中国决不会是朝鲜那种情况。

           如果当年毛泽东任由刘邓"走资派"走下去,他现在还能安睡于水晶棺材中吗?他的继任人在全盘否定文革之后,不是又急忙重新祭出"四个原则"以求社稷稳定吗?

     异端学说,是绝对不能容忍的,任何宗教,概莫如此。

           对一个普通人而言,他对某事可能有某种"主意";放大了范畴也不过算得上"主张";倘若要上升为某种"精神",那他已经不算是普通人了,肯定成名了;一旦这位名人有了相对系统的论断,且有一批坚定的跟随者之后,就形成"理论"了;而这理论一旦被跟随者们广为传播,而且适时地得到相对多的信徒,"思想"便形成了;如果其信徒们达到了某个族群的绝大多数,就成了"主义",也可以直接了当地视为一种宗教诞生了。要明确的是,"主义"与"宗教"是一样的,都要求信徒们献身于它的教条,都得服从神的旨意,并且绝不允许有其它异端学说存在。

           在中国,打那"十月"的炮声送来马列主义之后,毛泽东找到了适合于自己的宗教,并将之改良为自己的"思想",他成功地在这有着五千年文化的古国塑造了一个亿万人顶礼膜拜的"神"---他自己。他的后人无论怎样改良、修正,推出"理论"、"精神",都只能将基础建立在他的"思想"之上。

           一个不争的事实,从那厚达数米的"主义"到数卷"思想",到后来仅仅是由一篇篇讲话选集而成的"理论",最后更是只余几句讲话的"精神",好似一锅浓汤,越熬越薄,我们也从每天"雷打不动"的政治学习到了几年才有一次的"三讲",集中学习的大多数时间还用在了吃喝玩乐上。

           现在"神"的形象开始破灭,宇鹏这样扔掉了"思想、组织上枷锁"成为"用自己脑袋考虑问题的'自由人'"的老三届以及其他届的人们越来越多,之所以如此,正是源于宇鹏所说,"因为'文革'对于我们来说有太多值得回忆的内容与思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6-15 19:56 , Processed in 0.237013 second(s), 2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