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楼主: 半醉汉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圹圩农场十二年

[复制链接]

3

主题

1168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975
11#
发表于 2015-4-23 08:36:20 | 显示全部楼层
南宁“四二二”惨案,死亡人数101000多人。触目惊心。当年流行的说法是“乱了敌人,锻炼了群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168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975
12#
发表于 2015-4-29 15:33:30 | 显示全部楼层
“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秀才遇到快人快语的村姑,只能落荒而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168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975
13#
发表于 2015-5-3 20:14:28 | 显示全部楼层
跳忠字舞说放屁,令指导员胆战心惊。1976年媒体公开发表《念奴娇·鸟儿问答》,其中的“不须放屁”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还有文人写评论文章,称赞其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神来之笔。还有文艺团体谱上乐曲,进行大合唱,令听者有忍俊不禁之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168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975
14#
发表于 2015-5-14 09:01:52 | 显示全部楼层
敲锣打鼓动员知青上山下乡,煞是热闹。我们这里常用的方法是:知青没有上山下乡,家长就不要上班,回家动员自己的子女,领会“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最高指示,什么时候子女自愿上山下乡了,家长再去上班。此项举措有立竿见影之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168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975
15#
发表于 2015-5-15 16:14: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麻沙老农 于 2015-5-15 16:18 编辑
龙行天下 发表于 2015-5-15 07:16
不上班的父母应该就拿不到工资了是吧?


是否扣发工资当然是单位领导说了算。其实与不多的工资相比,在政治挂帅的年代,人们更担心思想落后,害怕戴上“破坏上山下乡”的帽子。我大队有一位知青,当老三届的学生插队时,他才升入中学学习。听到已插队的知青说:“在山区鸡当饭吃。”(其实是采用梁山好汉时迁的相同手段)他不由心驰神往,一心去插队过幸福的生活。在城里,逢年过节才有鸡吃,一个人仅有几小快鸡肉。他强烈要求上山下乡。班主任老师苦口婆心地劝他:“你还没到毕业的时间,插队的时间还没到,现在安心在校学习。”小P孩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大喊一声:“你破坏上山下乡!”口若悬河的老师立刻败下阵去,噤若寒蝉。后来他就成为全大队年龄最小的知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168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975
16#
发表于 2015-5-20 19:36:14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万恶的旧社会,饥寒交迫的孩子看到老牛拉屎,连忙把双脚踩进热乎乎的牛粪里取暖。这是当年忆苦思甜的精典桥段。其实很多地方农村妇女都是自己动手做鞋,有母亲的孩子到了冬天都有鞋穿。鞋底用碎布一层层糊好,再用细麻绳纳好,最后缝上鞋面。是花钱不多而非常费时的工作。当年插队时,同大队的一位知青向我展示一双手工布鞋,说是某位村姑悄悄送给他的。这种温暖牌布鞋是村姑表示爱意的最佳礼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168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975
17#
发表于 2015-5-24 10:38: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麻沙老农 于 2015-5-24 10:47 编辑

       嫉恶如仇、扶危济困,楼主不愧真正男子汉。
       像刘连长这样利用手中的一点权力,行苟且之事的好色之徒,当年并不少见。距离我们村几公里的一个大队,驻队工作组的公社干部,有意安排一位女知青在大队部专职煮饭,以便图谋不轨。后来一大型企业招工指标下达,每个大队可上调一位表现优秀的知青。结果公社干部指定这位女知青招工,全大队知青愤愤不平,因为大家都是在农田里日晒雨淋、胼手胝足,论表现谁都比她优秀。但是胳膊拧不过大腿,女知青实现了招工的愿望。此人到工厂以后,肚子逐渐隆起,终于东窗事发。查到事件的如作俑者是这个公社干部,起初处理很轻,仅受到党纪处分,干部照当。1972年,我省莆田县的小学老师李庆霖告御状,最高指示一级一级传达下来。我们大队召集知青开会学习,并解决实际困难。例如一位知青晚上把煤油灯放在床头看书,不小心把蚊帐烧着了。很快得到一床新蚊帐。公社干部的风流事件也被重新立案,以破坏上山下乡的罪名判了5年有期徒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168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975
18#
发表于 2015-6-7 19:40:30 | 显示全部楼层
电报按字数收费,人们发电报是惜墨如金。清末电报刚传入中国,状元洪钧创造了韵目代替日期的方法,就是为了节省电报费用。例如“马”代替“二十一”,可以节省两个字。后来的马日事变就发生在21日。记得七十年代,电报一个字3分钱,人们又没有状元的文采,字用得少就容易引起误会。曾经看过电影《黑炮事件》,男主角是工程师,酷爱下象棋。出差时一枚黑炮棋子丢失了,他发了一封“寻找黑炮”的电报给旅馆。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警惕,以为是什么秘密武器。公安局立案侦查,单位也将他停职,结果虚惊一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168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975
19#
发表于 2015-6-10 15:48:34 | 显示全部楼层
《南京之歌》流传甚广,我们大队一位知青不知从哪里抄来曲谱和歌词,就在知青中传唱起来。其中的思乡之情令大家感同身受。当时不知道作者何许人也,更没想到作者因为这首歌身陷囹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168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975
20#
发表于 2015-10-4 18:55:10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年听到要在1980年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的消息,就感到非常离谱。凡是见识过稼穑艰难的人,是最欢迎农业机械化,但也知道要想实现绝非易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6-4 10:18 , Processed in 0.198011 second(s), 21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