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楼主: 晋阳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随笔---晋阳秋的博客

[复制链接]

15

主题

410

帖子

674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740
11#
 楼主| 发表于 2015-1-30 20:04:48 | 显示全部楼层
若知如此  悔不当初

在大辩论时,有时理不屈而词已穷;看大字报时,有的词语激昂却莫名其妙;初中生可能有些希望复课闹革命,比如我。
当老师走进教室时, 没有“起立、老师好”了,取而代之的是“万岁和无疆”。老师都明显是小心翼翼且提心吊胆,没有了曾经的师道尊严。他们在过去的一年多里,常常要揭发、检查、忏悔、认罪,唱着“嚎歌”扫地拔草…… ,于是现在政治课念报纸,形势大好,越来越好;语文课分析社论,学生也要学工学农学军;英语老师说学会外语可以看明白进口化肥农药的使用说明,数学老师的例题离不开农民被利滚利剥削了多少……
就这,也不敢说没事。就说英语,当下就有同学说,“在战无不胜的……不能崇洋媚外,要自力更生……”。噎的老师立刻收住,改教时令词句了。 We love Chairman Mao! Long live Chairman Mao!Long Long live Chairman Mao!

后来,写了首词《如梦令》,聊表悔意。
造反时节懵懂,复课无知起哄。
忽恋校园时,已悔此前冲动。
如梦,如梦,常忆站台凄恸。

真后悔,悔不当初。当时假如真复课,是否能…… ?当然假如是不存在的。
当时不想下乡,终归是下乡了。如梦,如梦,常忆站台凄恸。“凄恸”取自苏轼词:儿曹莫凄恸,老眼欲枯萎。凄:凄凉;恸:大哭。何处凄恸,北京站,站外广场,站内月台,车窗里外,双双泪眼。何人凄动,要走的人,相送的人,也有想读书的人,以及不想下乡的人。
与我同车离京的诗人食指-郭路生,在《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诗中,预言了这是我的最后的北京。真的,我仅仅做了十来年北京人,1968年12月18号下午四点零八分以后,再到北京就是北京的客人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410

帖子

674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740
12#
 楼主| 发表于 2015-2-1 00:47:37 | 显示全部楼层
让您见笑了,我下乡前一直抱着碰碰运气的想法,希望能继续求学。在我报名下乡时,工宣队老师说:下一批更远,去陕西,再往后就是边疆了。彻底无助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410

帖子

674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740
13#
 楼主| 发表于 2015-2-1 00:49: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两年大假  失学离京

我在学校的学习成绩还好,估计继续学习读完初中,然后上高中大学是没有问题的。写理想之类的作文,我写过长大后做科学家、工程师等等,或者做个有文化的工人,从未想过务农,连做农业科学家也没想过。不料,突然发生的“文化革命”革了“文化”的命。除了样板戏和语录,好多的课文、文章、书籍都是“毒草”;各个领域出了一大堆“反动学术权威”;我们新中国的学校居然教、学了17年封资修。于是开始“突出政治”,开始“关心国家大事”,要造反破四旧;集中火力打黑帮……  总之,要战无不胜的扫除一切害人虫,解放“世界2/3被剥削被压迫的人民”。
不幸的是,我们的水平就是学生那点水平,关心起国家大事,难免犯错,也怪那些讲话社论、小道消息,把我们闹得糊糊涂涂。许多红卫兵的家长也被涉及,更多的人越来越闹不明白。嗨,玩吧,放大假了。于是“逍遥派”多起来,“思想者”也有,但是多数是糊涂了。
学生玩儿野了,最后一个机会“复课闹革命”没有抓住。后来开始“安排”这些人。于是那一代学生,不管几年级,都有“知识”了,甭管多少岁也是“青年”了。我们学校极少同学安排的好一点,多数人是北大荒、内蒙,我躲了一次两次,等待好运降临,当然好运没有来。到山西这一批,我依然是躲和等,不与负责分配的人见面。因为我家已不在北京了,躲,还是可行的。
这招儿这次失灵了,我母亲病了,来北京动手术,于是我也回了北京。白天去白塔寺守护我妈,晚上得回学校睡觉。后来我妈住院的事不小心被学校的人们知道了,说要“看看”她去。当然不能让他们去,我没辙了,于是 “主动”报了名,光荣了一回。还与LCQ一起,动员DCS,主要是想多个熟人一块儿去。
我一直没有让人知道原因,努力展示自己的“主动”。比如,我“懊悔”的说,去阿荣旗、突泉县的几次我没有接到通知;去北大荒那次,怕家长没有“解放”,政审不行;等等。
在我们乘坐大巴去北京站时,许多同学、家长也坐车、骑车到北京站送行。惜别的人一圈一圈的,鼓励与嘱咐,叮咛与抽泣,激昂与无奈,欢笑与哀伤,杂乱的声音盖过大喇叭的歌声。我母亲出院在亲戚家休养,说好照顾病人为主,谁也不许送我。我在围成圈的同学堆外边站着,不时的与送我们的和送其他同学的我也认识的同学打个招呼,道个别。快进站了,金秀清挤过来,她说找了我好久,并送了我一枚像章。一番话别,送者与别者皆曰“志在四方”,她是无奈的安慰,我是无奈的应对。我忍住泪,不能在女生面前丢人,好在广播进站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410

帖子

674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740
14#
 楼主| 发表于 2015-2-1 23:13:45 | 显示全部楼层
荷塘月色 发表于 2015-2-1 10:32
楼主平和而又生动的讲诉了我们大家都经历过一幕,往事历历在目。每个知青都有同样的知青身份,不同 ...

谢谢鼓励!我是够幸运的,插队在吕梁比较好的地方,你们那里更苦更锻炼人。是的,回城后再累的工作也没有农活累,再苦的生活也没有那时苦,竟轻轻松松的成了好工人、好干部。就因为我们肯干肯付出,其实也不过就是付出了农村一半的体力,加一点点业余时间。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410

帖子

674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740
15#
 楼主| 发表于 2015-2-1 23:19:16 | 显示全部楼层
烛光 发表于 2015-2-1 16:07
读你的文章,就如同饮一杯上好的茶,即解渴又非常有味道!不夸张,不做作,即真实,又坦诚!初中文化,能把 ...

谢谢您一直鼓励,有点不敢当。现在差那么几岁不算什么,当年初中和高中可不在一个档次,不管是文化是阅历,我们得到许多的帮助,受益匪浅。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410

帖子

674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740
16#
 楼主| 发表于 2015-2-1 23:33:18 | 显示全部楼层
天蓝 发表于 2015-2-1 20:45
我同意荷塘和烛光同学的意见,文章特别真实,特别生活,都是我们亲身的感受,希望作者继续。
...

谢谢版主!我关注过你们那的回忆文章,比我有生活,若写在这里必然受欢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410

帖子

674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740
17#
 楼主| 发表于 2015-2-1 23: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天蓝 于 2015-2-2 21:03 编辑


         预知后事如何,且看31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410

帖子

674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740
18#
 楼主| 发表于 2015-2-1 23:38: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天蓝 于 2015-2-2 21:06 编辑


         文章下一节,请看31楼,且听下回分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410

帖子

674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740
19#
 楼主| 发表于 2015-2-2 08:29:57 | 显示全部楼层
上车下车  京晋城乡
列车离开了北京站,奔向山西。火车上有的同学在议论插队的具体地方,我不打听,反正离了北京,到哪儿都是一样的。当然后来知道了,不是都一样,是都不一样。
这次我们班下乡的男生多,和我在一个大队的有我们五人,还有一个同学去了小相,一个同学去了峪道河。当时在火车上是不知道这些的,那会儿许多同学尚沉浸在泪眼中。当然不是全部,开车不久就有些同学打起扑克,但大多数是聊天,或闭目养神,想事儿。虽然发了面包,晚饭多是吃自带的食品,互相让着,像是聚餐。车厢里熏烤味最浓,香甜味次之,偶尔飘过一丝酒精的味道,后来掺杂有烟草的味道。一阵冷风吹来,传来几声呯叭的向窗外ceì瓶子的声音,然后是重重关窗的声音。慢慢的,车厢逐渐沉静下来,偶有鼾声和梦呓,伴着火车的咣当咣当声。
一觉醒来,进了山西。沿途一片寒冬景象,秃山荒原,枯树败草。我们坐到了终点站孝西站,有两个中学就分在孝义县,他们乘卡车直接下乡了。剩下我们两个中学分在汾阳县,过了一会儿,也在寒风里转乘卡车,继续前行。中途在汾阳县城停了一下,没让下车,城墙上背着枪的武斗队员在巡逻。
冬天黑的早,到杏花公社天色已晚,各大队都套了大车接我们这些“学生”。我们九个男生六七个女生分在一个大队,另外还有一只小狗,是小相的同学从北京带来的,我们抱了来,先玩几天。
杏花公社离汾阳城三十多里,西北面的山是子夏山,子夏是夫子的弟子,曾在汾阳办学。南面是307国道,再往南,是文峪河,更南很远处是汾河。这里属平川区,地肥水美。
一天,村支书带我们认识一下村里的地块。村边、坡上都有,一块一块的与邻村的地相连相间。快数九了,晴天也冷的厉害,支书的介绍我根本没有记清记住。尹华可能会记住,他特意问明白了之后,在属于我们大队的田地里解了大手,曰肥水不流外人田。支书边走边说,介绍村里的现状,畅谈今后的打算,似乎寄希望于我们,助他实现心中的目标和理想。冬天天短,就没有去看公路南面的地,回村派饭。
记得我们来到村里的第一顿晚饭,是在尚未启用的供销社新门市,吃的什么现在已经记不住了,是白面面食。以后一些天就是到老乡家吃派饭,与老乡亲们互相认识一下,熟悉一下,支书说这样容易和贫下中农打成一片。
开始的几顿饭,我们集中在一屋等,老乡做好饭就来招呼我们,大队领导则点一位学生跟着去,直到都有了着落。后来,老乡来了以后,满屋扫视一番,指着某位同学,“你”,心领神会,走。再后来,有的老乡就能叫出同学的名字了。不久以后我们就集体开伙了,队里派了大师傅。
我们住的是一位老乡新盖的房子,普通的三间两头,中间是堂屋,两头屋里临窗都有一通大炕。一边女生,一边男生,男生人多,加了一张床。
我们就这样安顿下来。


昨晚发文遇到困难,(卒瓦)字好像不能发,请版主帮忙删掉29、30楼。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410

帖子

674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740
20#
 楼主| 发表于 2015-2-3 18:06:59 | 显示全部楼层
天蓝 发表于 2015-2-2 21:13
集体生活就这样开始了,至于什么时候不当农民了,那时是我们都是趴在玻璃是的苍蝇,前面很有前 ...

是的,刚刚下乡就没有想到还有回城的机会。后来是913的571的两个变相,看到了那点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6-19 22:03 , Processed in 0.193011 second(s), 20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