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楼主: 晋阳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随笔---晋阳秋的博客

[复制链接]

15

主题

410

帖子

674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740
51#
 楼主| 发表于 2015-4-8 10:11: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晋阳秋 于 2015-4-8 10:17 编辑
荷塘月色 发表于 2015-4-7 20:06
晋阳秋同学爱喝茉莉花茶,我也爱喝茉莉花茶,也是在山西插队,我教的孩子是村里最小的学龄前的孩子 ...

     我们初下乡,还能背诵“老三篇”,其中《纪念白求恩》的最后一段:“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我们当初真的想做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不过可真难。
      我们的卫生习惯是脱离贫下中农的,有人说这是令农民学习讲卫生的开始,我不以为然。农民多数一是因为经济条件买不起卫生用品,二是当时限量供应买不到。我看到您插队那里,还有陕北那里,水都不是容易打来的。农村真正改变陋习,是需要经济发展,农民吃饱穿暖后,有了闲暇,有了闲钱,你不说,他也会学着做。
      我能体会您苦中作乐的风光一回的心情,我们学习农业技能,学的再好超不过农民。我们讲时事、讲形势,讲理论,农民应付着睡觉。再教育何时有成果,何时毕业?当您的做法得到认可,觉得自己终于是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了,那心情不亚于得了100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410

帖子

674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740
52#
 楼主| 发表于 2015-4-9 22:07:28 | 显示全部楼层
荷塘月色 发表于 2015-4-7 20:06
晋阳秋同学爱喝茉莉花茶,我也爱喝茉莉花茶,也是在山西插队,我教的孩子是村里最小的学龄前的孩子 ...

        提起背语录,想到老三篇,想到当年学习《纪念白求恩》,在学校里曾经不太理解什么是“低级趣味”,到了农村,和老乡们一聊,哇,原来如此。八个样板戏之外,就是情哥哥爱妹妹,聪明长工涮傻财主,还有涉人体涉生殖的,涉及旧社会花街柳巷的。久了,我们也不常听样板戏了,和老乡聊天有时有些也靠近这方面了。
        理想茫然,前途未卜,实际的落差这么大,而又无指路明灯。随他去吧,反正是来接受再教育,学习他们的。
       于是一起吼“走西口”,一起聊“晋绥”赞贺龙,一起胡侃“一双绣花鞋”、“第二次握手” ……
       现在看,好像也没什么错儿。情啊爱啊的,人之常情,原生态。破案卧底,谍战先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410

帖子

674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740
53#
 楼主| 发表于 2015-4-9 22:41: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晋阳秋 于 2015-4-9 23:20 编辑
烛光 发表于 2015-4-8 22:45
面对100分,我欣然的笑了,面对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我痛苦的哭了。面对晋阳秋的杂文,我又笑了!幽默中 ...

        我想大哥当年学习没少得100分,高兴。估计大队的工分挣多少,也是高兴不起来。
        其实我是经常给我的父亲沏茶。我们家离开北京,我自己住校学习。放假回家就带茉莉花茶回去,不是下面买不到,是我的心意,老爷子喜欢。运动了,乱了,他时常在各级学习班集体住宿,限制行动。我给他送烟送茶送换洗衣服,好像探监。市面上烟只有中档的,茶倒是没有太缺货,终归是买便宜茶的人多。我下乡了,妹妹继续。
        谢谢您的回复,您要能来,我可高兴极了。     祝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410

帖子

674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740
54#
 楼主| 发表于 2015-4-13 13:53:49 | 显示全部楼层
        养开了花,就一发不可收拾。工作之余,家务完成,就会去看花,鼓捣花。那盆茉莉到了秋天就扦插成了几盆,还添了不少街坊邻居给的花。我们原来是不要的,现在知道大部分花修剪下来的枝条都可以插活。花一多就热闹了,和街坊的花一比,显出差异了,农村那些种地的经历经验都翻了盘子。水肥土种密保工管,八字宪法一样也使不上。
        花养的不是太好,但是花本身的生命力令她在时常缺水的卫生田(花盆里不太施肥)里,顽强的生存,除了吐露娇艳、芬芳之外,还启示着一些什么。
        养花就要不断转盆(转zhuàn盆)否则就成了我那第一盆茉莉。从祖国的花朵转到社员都是向阳花,我一直以为向阳花是向日葵的专利,葵花朵朵向太阳。养花以后才知道,闹了半天花花草草都是向阳花草,几天不转盆就朝阳光方向低了头、鞠了躬,第一盆茉莉就是人们疏于管理之结果。
        其实人民也是这样,阶级阶层士农工商都是希望能稳定的过日子,过好日子。最基层的人们总是希望不要动乱,希望动乱之后是祥和。输了的一方,受挫的一方,也会适应新的局面,新的形势,努力使自己转变过来,随大流,也就是 “臣遵旨。”怀恨在心韬光养晦策划翻天的是少数,付诸言行宣传组织公然对抗的更是极少数。

        之所以做“养花”这篇,也是因为想起了我的语文老师,《养花》一课就是他教的。老师是初中组最大年纪,最高级别的老师,威望很高。
        老师要求我们熟记《养花》课文最后一段:“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要求我们说出为什么“有”那些“喜、忧,笑、泪,花、果,香、色”,实际就是让我们背诵第四五六七段,大半篇课文呀。
        老师讲这篇文章的写作手法,讲各段的联系,各段的过渡,各段的段落大意,说这是名家作品,绝对的范文。还记得他总结这课的中心思想时说:养花首先要劳动身体,还要学习养花知识,养好了花能给人们带来一定的乐趣,激发人们热爱我们的新生活,热爱我们的新中国。
        文革时,有人揭发他曾做过日本关东军的中文教员,我们不辨真伪,倒是希望这些都是假的。不过在我们下乡时,他是没有“解放”的最后几个人之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410

帖子

674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740
55#
 楼主| 发表于 2015-4-15 22:06: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晋阳秋 于 2015-4-15 22:07 编辑
荷塘月色 发表于 2015-4-13 19:28
看了晋阳秋的小文忍不住还要跟几句,说到老师,我们班教语文的边老师,真是特别好的老师,课文讲得生 ...

        您的学校真大,一个年级12个班。我小学一个年级是4个班,中学是6个班。
        像边老师那样无端受羞辱受迫害的老师太多了,学生原都是尊师重道的,如何就这样了?他们真的就切身痛恨小资和封资修吗?他们真的懂得这一切吗?
        我在回家一文里讲到“汾阳老乡”,一位曾经的县长、我的上级领导,几次被“揪出来”,却不怨恨批斗他的群众。他还有句比较深刻的话:我们的错误是忠实的执行了党的方针政策,是不知不觉的犯了错误。不像人们说的错误的执行了党的方针政策,选择了错误路线。
        我们学生是不是也被形势裹挟,不知不觉的参与了进去。要进步就要积极的学习,积极的表现。积极的后面是疯狂,两派群众为了同一个革命目标打的头破血流,不亚于你死我活的什么斗争。在北山峰的文里已经写了一些,他下乡临汾,估计会写到那里的武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410

帖子

674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740
56#
 楼主| 发表于 2015-4-16 14:40:22 | 显示全部楼层
烛光 发表于 2015-4-15 09:53
我们迈着沉重的步伐,跟随共和国,艰难的走到了今天,我们经历过镇反,镇压胡风反革命集团,经历过抗美援朝 ...

          您的回帖言中要害,当我们如草芥一般被无视的那个时期,我们依然在关心国家大事,依然想做革命派,做“有益于人民的人”。遗憾的是单身、勤劳且有上进心的我们居然养不活自己,年终分红连回家的路费都不够。但是我们适应着环境,迎合着社会,在诸多不利条件下(如您所说)都能顽强的成长,开花结果,都能追随阳光,在祖国的角角落落绽放。
     我们这一批同学真是有太多经历,包括听到看到的。我们还将在各种环境里安度晚年,因为我们有足够的适应能力,就像网上常说的:有插队这碗酒垫底,什么样的酒都能对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410

帖子

674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740
57#
 楼主| 发表于 2015-4-20 14: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天蓝 发表于 2015-4-16 22:45
真羡慕晋阳秋同学,养花养的如此的好,俺也曾经养过花,遗憾的是:种什么、就死什么。最后俺也 ...

        养花不是什么必修的学问,就像老舍在《养花》一课里讲的,“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花开得大小好坏都不计较,只要开花,我就高兴。 …… 花虽多,但无奇花异草。珍贵的花草不易养活, …… 我只养些好种易活、自己会奋斗的花草。 ” 其实,联系本课的中心思想,就是一篇记述生活乐事的文章,表达了老舍热爱生活享受生活的一面。
        那时无稽的与种粮瞎联系,就生造出个冤枉冤屈来。现在,和他的《四世同堂》《月牙儿》《骆驼祥子》《我这一辈子》《茶馆》 …… 一样,重新为人们津津乐道,《养花》一课重新进入课本。
        养花的话题就此打住,谢谢同学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410

帖子

674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740
58#
 楼主| 发表于 2015-4-22 17:30:11 | 显示全部楼层
沈家围子 发表于 2015-4-20 18:54
楼主好文章,把我们带回去了那年那月,真真切切的在我们眼前重现!回来再赏读! ...

谢谢您鼓励,祝好。
下来还想写点什么,欢迎指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410

帖子

674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740
59#
 楼主| 发表于 2015-4-25 21:37:23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峰 发表于 2015-4-25 10:14
晋阳秋:你写的这几段文章可能称散文或随笔比较恰当,不知我的看法对否。

显出我的浅薄了。  我不敢称拙作为散文,便叫了杂文。您一提,我也想到了鲁迅的杂文,的确叫杂文也不好。您说的随笔好,就叫随笔。谢谢。

天蓝版主看到此处,拜托帮我改一下题目:随笔---晋阳秋的博客。谢谢,先谢谢了。

谢谢北山峰大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410

帖子

674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740
60#
 楼主| 发表于 2015-4-26 14:11: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晋阳秋 于 2015-4-26 14:12 编辑
北山峰 发表于 2015-4-26 10:19
不必介意,一块探讨、商榷,也是一种乐趣。你说对吗?

      晋阳秋大哥,我帮您改了,不知您满意吗?不行咱在接着改。——天蓝

     满意,当然满意。也希望一起探讨商榷,下面的文,就待您们指正、批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6-17 06:55 , Processed in 0.255015 second(s), 20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