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楼主: 晋阳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随笔---晋阳秋的博客

[复制链接]

15

主题

410

帖子

674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740
81#
 楼主| 发表于 2015-5-26 23:09:39 | 显示全部楼层
孙树禾 发表于 2015-5-24 16:45
精彩,支持,点个赞

谢谢您,祝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410

帖子

674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740
82#
 楼主| 发表于 2015-5-26 23: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结一下

       我是上网比较晚的知青,退下来之前还在站好最后一班岗。退下来又在家里上岗,看孩子的孩子,至今未下岗。知青网上的文章令我补习了好一阵子,至今未读完,可能永远读不完了。每读一篇文章就会就有新的读后感,就有新的认识,新的提高。
       喜欢在三晋大地多看看,因为这里插队在山西的知青多,山西是地肥水美五谷香的好地方。山西曾有晋绥、晋察冀、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山西人民全力支援抗战,为八路军提供了军粮等军需。山西出了大寨,成为先进,也名噪一时。已在山西参加工作的知青智慧的回到了北京天津,彻底终结了上山下乡插队的赞美之声。
       也看其它版块,不及这里多。但是也看到了兵团与插队的差别,山西与陕西的差别,老三届与后几届的差别。尤其最近,看了金火鸟和雾梦在知青角的发文与回复,他们完全有理由自豪和骄傲,我都羡慕他们了。因为我下乡的地方多你一个不多,少你一个不少,不缺劳力,也不缺初中那点知识。但是总体来说,不管待遇多好,知青还是没有扎根,几乎全部都回家了。我的水平不高,引别人的话,表达我的心里想法。

[ 知青不过是农业文明时代的一部分而已。虽然他们给农村带去了城市的消息和文化的吸引,但以知识分子工农化运动对抗人类文明知识化的反智实践,决定了当年知青群体摆脱不了的落后性质。以人类文明进步的理念分析,始于1942延安整风、盛于“文革”上山下乡的知识分子工农化,传递的是一种非进步的“负”能量;而后来相反走向的知识化,才是社会进步的“正”能量。 ——王克明]

       我理解他说“逆城市化”是“负能量”,城市化才是“正能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410

帖子

674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740
83#
 楼主| 发表于 2015-5-29 09:27: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晋阳秋 于 2015-5-29 09:29 编辑

        大哥的说法我都认可,而且这也是我要请教的地方。
       我在别处探讨过一个问题,没有得到回应。拿到生活会也受冷落,大约过于敏感。
       马克思他们认为封建社会发展了农业生产力,于是一部分农民从农业中解放出来,转为手工业者;剩余的农产品造成了交换关系,形成了市场;日益发展的工商业催生了城市,手工业者和进城农民(市民),遂成为现代工业和资产阶级的前身;日久,伴随一系列“革命”,资本主义确立起来。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改造了国家的统治形式,民主成为政治常态;现代工业使生产规模大到了与私有制矛盾重重的地步;农业生产日益工业化了,就日益消灭了工业与农业的差别,也就日益消灭了城乡差别;机械的发展使得消灭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终于可以成为现实。一句话,随着资本主义发展,大规模社会公有制改造也就该来了。这就是社会主义,可见社会主义需要有发达的资本主义作基础才能实现。
      
       社会主义可以在一国或几国实现,这应该是列宁主义。是不是在这方面可以说列宁发展或修正了马克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410

帖子

674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740
84#
 楼主| 发表于 2015-5-29 09:36: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晋阳秋 于 2015-5-29 09:38 编辑

         小结一下 2

       接着看王克明的说法,“知青离开才短短几十年,那里就发生了一个千古未有的变化。再走黄河,再走陕北,我们能看到,面对城镇化的扩张,曾经遍布农户的黄土高原,村人在减少,村廓已萧条,农耕逐渐退去,农村开始解体。去年春天我和从陕北走出来的摄影家惠怀杰一起,从黄河东去的风陵渡开始,一路北上晋陕峡谷,直抵黄河西来的老牛湾前。黄河两岸,山陕乡村,尽收眼底。我们走进多少窑洞院落,都已窑门挂锁,荒草荆棘。我们走入多少古老村庄,都已废弃败落,幽僻凄清。一路所见,似残军废垒,瘦马空壕。我脑子里反复出现这么两句话:千村薜荔,万户萧疏。仅仅三十多年,诺大个黄土高原就已非当年。一村一村人去窑空,一座一座古寨荒疏,人文不再,我心悲凉。这不是我今生熟悉的黄土高原了。回到旅馆,关上房门,像个遗老似的,自己嚎啕大哭!”

       这么大段我全抄录来,看看城市化的进程在黄河边是这样的。退耕还林,进城打工,村将不村,庄亦不存。作者的嚎啕大哭见证了时代的进步,谁敢说这里没有喜极之泣。我们那时听惯了吐故纳新破旧立新,但是没有看到什么新,只看到“旧的”“故的”仍然占有市场。
       后来的变化,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不必完全以粮为纲,似乎没有必要几战狼窝掌,青石板上夺高产。不宜居的迁移,不宜粮的退耕,富裕劳力外出,等等,这样完全不一样的做法才能提高社员的生活品质或质量。
       我插队的地方在浅山区,不存在退耕还林,但是修高速公路修铁路也会占去些耕地,但是带来的好处更多。汾阳火车站建在杏花村,可以想象的到交通服务商圈会有多少好处带来。汾酒集团已经吸纳了不少农民参加工作,除了直接到酒厂工作之外,还建了宾馆公园体育场博物馆等等,这也创造了就业机会。这里现在成为了一个颇有名气的旅游景点,我们曾经憧憬或幻想改地换新天的梦想,想破脑子不过是打多少多少粮食,吃饱饭,穿衣不用布票,等等,连这1/10都没有,真的是做梦也想不到会是这样的城镇生活。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生产力最重要最活跃的要素是劳动力,因为生产力是生产关系形成的前提和基础,所以生产力决定着生产关系。当然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很重大的反作用,它会起着束缚或解放生产力、阻碍或发展生产力的作用。
       比较农民前后两种种田积极性,不难看出谁是正能量。插队知青一定会有体会,明眼人都会看清楚,脚踏实地的人不会留恋那时候

       由此而来,我说经济基础相当封建社会的水平就出一言堂,基础相当资本主义就出唯利是图,只有经济基础(物质)极大发展丰富,就到了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410

帖子

674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740
85#
 楼主| 发表于 2015-6-1 15:19:23 | 显示全部楼层
烛光 发表于 2015-5-30 09:43
马克思关于对于封建主义的论证是非常的正确的。要想真正考明白马克思的这一真理,我们必须首先搞淸楚生产力 ...

       大哥理解我,学历低,水平低。平时都在努力钻研业务技术,和小一房的同事竞争,学习的时间不多。在这里学了很多,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410

帖子

674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740
86#
 楼主| 发表于 2015-6-1 15:22:51 | 显示全部楼层
烛光 发表于 2015-5-30 21:04
以习近平为首的党中央进入深入的改革,是真心为了我们的国家,为了我们国家的广大劳动人民能过上好日子,为 ...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生产力决定着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也有反作用,它会起着束缚或解放生产力、阻碍或发展生产力的作用。”还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也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或是促进经济基础的发展,也就是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前进。或是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阻碍生产力发展,阻碍社会前进。”
       我是老三届初中,基本没有学到学好政治,不管是因为语言晦涩,还是逻辑难懂,当时很怕考政治。最初听到一句“马克思主义的道理千条万绪,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造反有理。”心里非常高兴,原来政治不神秘。后来通过各地区各行业的斗批改,夺权,以及下乡后接触的实际,立刻认识到此话缺乏对象。“革命无罪造反有理”看革谁的命造谁的反。而且马克思的道理绝不会一句话说清。插队时借了同学的书,艾思奇的,看了,好难,又怕考政治了。
       后来毛主席提出“认真看书学习,弄通马克思主义。”发了好多原著,在学习中探讨,得到好多不敢说的结论。终于没有考政治,虽然我已经不怕考试了,经历告诉我“患不均”的动机是好的,而有时候结果是不好的。本文开头的几句,是我知道“不是一句话可以说清”之后,最早学到的一点点,就凭这一点,知道为什么“发展是硬道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黑猫白猫”等等是对的。不管什么时期,许多口号也离不开为人民谋幸福。幸福是什么,不是共同受穷受苦,前辈受穷受苦是为了我们及后代不再受穷受苦。

       儿童节,孩子们都来了,都快乐极了,我想谁也不想让他们过我们曾经的日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410

帖子

674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740
87#
 楼主| 发表于 2015-6-1 22:12:37 | 显示全部楼层
山和水 发表于 2015-5-30 16:59
晋阳秋朋友好!我以为“患不均”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治国理念都没有什么错误;问题在历史条件和时间 ...

谢谢您,我在这里向烛光大哥学了不少。您说的对,现在不会糊涂了。历史的看问题,看背景。祝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410

帖子

674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740
88#
 楼主| 发表于 2015-6-2 16:06: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晋阳秋 于 2015-6-2 16:10 编辑
烛光 发表于 2015-6-2 11:03
现在我们搞淸理论的目的到底是为了什么?我们搞淸理论的真正目的不是天天坐在那里屁股朝前脸朝后的非要淸算 ...

       我们的一位山西插队朋友曾经引用过杜牧的几句话,杜牧,大家都熟知,他的《清明》是我最爱最熟的诗,诗里提的杏花村是我插队的地方,杏花村的汾酒也是大部分山西老插都喜欢喝的。那位山西插队朋友引用的是杜牧《阿房宫赋》里的最后一段。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我觉得这就是以史为鉴,不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只能重蹈失败的覆辙。只是杜牧没有办法预料封建社会之后的事。我做了一篇短文回复,现在发在这里,露个怯,略有改动。


       夫地球者,不为某人某物转也,自然也。

       《阿房宫赋》之玄机,则前有《过秦论》,后有《资治通鉴》,皆明义也。杂书闲论多于牛毛,不可胜数也。昔唐宗宋祖及其子孙,洪武乾隆诸多谋臣,未必不解,即便不解,未必不知。然皆亡也。夫若按《阿房宫赋》等说,亡封建王朝者,封建帝王也,非某能人也。

       有西人马克思者,持进化之论点,写唯物之史观,曰亡封建王朝者,非封建帝王也,亦非某能人也,乃发展也。此论不谬,吾深信不疑,恕不赘述。

       呜呼!个人之于地球,沧海一粟,渺小之至,名人亦是也。若幸使大众按其思维做其谬事,亦短命也,因其较之地球之几十亿年,确系短命也。若有人愿过旧式生活,众人亦不会从之,定将其甩后一大截。鸿雁信鸽飞不过短信微博,深宫僻庙挡不住电灯电视。地球转,国家分合,人群聚散,一场大戏;宇宙老,时空不灭,生命依存,自然法规。

       信命吧,长城脚下放羊娃,娶妻生儿再放羊;争命呢,天子脚下农民工,往后几代不务农。人有智愚之差,地域之差,学问之差,致使命亦极不相同,何独责贫富之差,以求镜花。

       相信五星红旗有一颗大星,相信目前未来胜昨日前天,相信单体个人如蚍蜉螳臂,何来烦恼何来牢骚,嗟夫!孝老爱小,在此侃聊,不亦乐乎。


       附简译:唉!六国灭亡怨六国自己,别赖秦国;秦国灭亡也赖秦国自己,不赖天下百姓。唉!如果六国国君都能爱惜保护本国老百姓,就可以抗拒秦国。如果秦始皇同样能爱护六国的人民,那么秦就不至二世而亡。秦人已经无法哀叹自己(的灭亡),后世人们哀叹他们;后世的人如果只是哀叹而不引以为鉴,那么只有再让后世的人为他们哀叹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410

帖子

674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740
89#
 楼主| 发表于 2015-6-4 13: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烛光 发表于 2015-6-3 11:23
在我与你探讨马克思主义的起源还有一个不能忽视的重要因素,那就是马克思是犹太人,犹太民族文化也应该对马 ...

       杜牧《阿房宫赋》说的基本内容大概是看问题不要漏掉主要因素,后人做事要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战国七雄最终归秦,是六国之君不能爱惜保护本国老百姓;秦亡二世,同样如此。李唐王朝也快了,因为他那时的皇帝没有吸取教训,于是将重蹈覆辙,步前朝的后尘。
       杜牧的说法无误,预言也对,但是他不可能预料到会有马克思和社会主义。您在很多篇章里讲的唯物史观分析了社会发展的道路,虽然曲折,但一直前进,任何人都阻挡不住。留恋过去的人有之,暂时不得意的人有之,没跟上潮流的有之,碰壁失意的亦有之。总之这些人会发声,但逆转潮流不会成功。
       我提到“长城脚下放羊娃,”是电视纪录片里的,山西的。被问到长大做什么,答曰娶媳妇儿。继续问答,生娃,娃大了放羊。这些惹人笑惹人哭的话,大多农民工是不会讲的,哪儿有活儿到哪儿干,哪儿挣钱多去哪儿。
       国旗解释了我国是党领导各界人民群众奔向未来,山和水朋友说过没有不犯错误的,于是不必杞人忧天,乌云散去必是晴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410

帖子

674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740
90#
 楼主| 发表于 2015-6-5 14:25:08 | 显示全部楼层
山和水 发表于 2015-6-4 15:34
晋阳秋朋友好!你引用杜牧的话一语中的。后人以史为鉴是一种智慧,不认真研究历史而重蹈覆辙确实可悲。赞 ...

您的帖子里就提到站在历史高度看问题,根据历史发展看问题,我很受启发。
曾经有人说历史是可以随意打扮的小姑娘,也有各方面的人士异口同声的提历史虚无,不过是胜者王侯败者贼的翻版,是胜利者在写历史的翻版。其实历史就是历史,是真实发生过的,是不能改变的,还没有谁真的穿越过。
祝好,健康,顺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6-26 14:10 , Processed in 0.212012 second(s), 20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