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楼主: 老茶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我的知青岁月

[复制链接]

261

主题

1325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596
41#
 楼主| 发表于 2014-3-26 09: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千帆过在2014-3-24 20:18:00的发言:
    北京老知青滕得利在老茶下乡第一天星夜来访,可见他那份乡情之深。他和刚来的小兄弟们讲述了他下乡后的真实情况,是认为老茶他们是“娘家人”,可以无话不谈的。可惜这个道理也是老茶他们经历过几年的艰苦农村生活磨练之后才明白。

“千帆过”版主说得对,“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有了共同的经历,就有了相互的理解和尊重。我和滕德利的交往就是最好的例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1

主题

1325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596
42#
 楼主| 发表于 2014-3-26 09: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麻沙老农在2014-3-25 8:42:00的发言:
      用阶级斗争的眼光看人,容易把同一战壕的战友当成异己分子。看了文中的《浪淘沙》,想起同大队的一位知青,他的父亲在大学任教,由于家学渊源,虽然初中都没念完,却会填词。有一次他在一张纸上写了一首《清平乐》交给我,并在上面注明,请“斧正”。不过,我对诗词是外行,不懂得唱和。40多年过去了,只记得最后一句:“青云之志倍切。”

好友的一句“青云之志倍切”,“麻沙老农”至今记忆犹新,可见均是志同道合的好友。感谢“麻沙老农”热情的回忆,使我感到朋友的浓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1

主题

1325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596
43#
 楼主| 发表于 2014-3-26 10: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龙行天下在2014-3-25 8:58:00的发言:

夜半来了老知青,

对着新人讲实情,

一帮小伙还不信,

后来明白亲密行。

龙版主言简意赅的小诗,让人倍受鼓舞。谢谢龙版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1

主题

1325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596
44#
 楼主| 发表于 2014-3-26 10: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一、男儿当自行 

 

   19681216日是我们上山下乡三个月的纪念日,大家决定利用农闲时节去陕坝逛一逛,同时照一张“全家福”。陕坝是杭锦后旗旗政府所在地,傅作义的老家,是一个有几十年人文历史的老乡镇,当然要比临河热闹多了,老乡要买个针头线脑、办个大小事宜都要去陕坝。我们村里到陕坝大约有三十多里地,当时农村还没有通公共汽车,要去陕坝只有骑自行车比较方便。我们当然没有自行车,但可以向老乡借用。

  需要几辆车呢,大家一统计发现,女生中有一个会骑自行车,男生里有一个不会骑自行车——这个人就是我。如果借五辆自行车,两个人一辆,就是四个男生带四个女生,还要有一个女生带一个男生。这显然是不可行,一方面那个女生骑车技术也不很熟练,自己凑活骑,从来没带过人。另一方面,我一个大小伙子,还要让一个女生带,这也太丢人了!面对尴尬的局面,我真是有些无地自容。

  这怪谁呢?原来在北京时,家里一直没有自行车。还是在我快下乡时,大哥才买了一辆“飞鸽牌”自行车。大哥对新车十分珍爱,视为心爱宝贝,上班下班都要擦拭一遍,容不得有一点污渍。我当时有心拿哥哥的自行车学学骑车,但始终没有勇气,生怕给哥哥的心爱之物弄坏了。现在可好,要一个女生带着自己去三十里外的陕坝,真的无法接受!

  我该怎么办呢?当时自尊心驱使我做了一个到现在都觉得充满自豪的决定,自己骑车去陕坝。男生女生对我的决定都非常惊讶,觉得是不是太冲动了?会不会有风险呀?我说没关系,我这么高一个汉子,就学不会骑车了吗?实在不行,就是推车也要走到陕坝,不能拖大家的后腿。事实证明,说的总比做的容易。

  豪言发了,真正实现豪言就要承受艰苦的考验。早上出发时,大家围在我的左右,七嘴八舌地指导我如何滑行,如何上车,如何蹬轮等基本动作。我也耐心的听,认真的记,并积极地进行滑行训练,可是不知怎么回事,身体重心总是找不到合适的位置,左晃晃、右晃晃,就是不能走一条直线。而且越急越悠不起来,心想这得什么时候学会呀!在大家的建议下,我决定直接上车骑。先跨坐在车座上,一只脚蹬起来,另一条腿再踏上脚蹬子,然后走起来。试了两次,感觉不错,自己觉得再试试就可以走起来了,于是我招呼大家在前面先慢慢走,我殿其后,一定能追上大家。

  就这样,四个男生带四个女生和独自骑车的一个女生组成的车队走在前面,我在后面开始了试验骑行。试了一次又一次,终于晃晃悠悠地骑起来了。我心里这个高兴呀,原来骑车也不难。但就在我暗自高兴的时候,自己来到了西沙窝边的小路上。这里路面不足两米宽,一面是崛起的沙丘,另一面是长满柳树的深沟。路面上的细沙使车轮承受了较大的摩擦力,前轮在沙子上晃悠了两下,整个车子就直直的冲向三米多深的深沟里。我完全失去了对车子的控制,任由自行车滑向沟底,干枯的柳枝劈里啪啦地和我来了一个完美拥抱。不过,由于坡道上都是沙子,我又穿着棉衣,尽管来得很突然,自己吓了一跳,但是身上、车子没有什么损伤。我麻利地爬出深沟,看看没有人看见,赶紧掸掸衣服的沙尘,就又跨上自行车开始赶路了。

  前面的路越来越宽,我一会儿推车,一会儿骑车,感觉到车子已经慢慢听我使唤了,到临陕公路我终于和前面等待我的战友们会合了。 我问他们:“你们等了多长时间?”他们安慰我说没等的多长时间,并祝贺我可以自己骑车了。虽然路上和自行车摔跤、打滚有些劳累,但可以和大部队一起出发了,兴奋之情无法掩盖。直通陕坝的临陕公路全是柏油路,骑起来要舒服的多,我撒欢的猛骑了起来,逗得大家一阵欢笑。

  就在我们兴高采烈到达陕坝城的时候,由于路上的车多,在一条小沟前,我又出事了。为了避让车辆,心里一慌,前轱辘不偏不倚地塞进一个小沟里,接着我就结结实实的摔在坚硬的马路上。这一次真的摔得很重,身上穿的绒裤、单裤全部撕裂,膝盖还渗出血来。再看手上,因车把着地,手掌也擦破了一点皮。在大家的搀扶下,我慢慢爬起来。看看地上的小沟,真纳闷满条路只有一条沟,怎么就让我赶上了呢?心想,这就是乐极生悲了!

  我们在陕坝照了具有历史意义的知青全家福,一起吃了饭,接着顺利的返回生产队了。从此我不再是不会骑车的人,真正走入骑车人的行列。

  1978年单位照顾我给了一张自行车票,我买了生平第一辆自行车,成了一个有自行车的人。1992年回到北京后,自行车更是成了我的贴身伴侣,送我上下班,送我上公园,帮我办了不少的事……。自行车已经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

  回想学骑自行车的经历,感到尽管当初摔了几跤,流了点血,也是值得的。现在自行车对于我,已经不光是交通工具,也是健身工具,有几天不骑都觉得缺点什么。四十多年,一路骑下来,锻炼了身体,增强了体质,真是受用终身。

  正是:学车上路太疯狂,莫怪当时欠考量。

            一技在身终受益,男儿立事要担当。

                                               2012-6-25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3-27 14:48:31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1

主题

1325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596
45#
 楼主| 发表于 2014-3-27 14: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千帆过在2014-3-26 20:18:00的发言:
    老茶骑车零起点就敢骑到三十里以外的陕坝,往返可就是六七十里了,的确不是谁都有这个胆量。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有了男儿当自行的想法,其它的都不在话下了,老茶是典型的想得到就做得到,佩服。

老茶学骑车纯属被逼无奈,但是经过这一次锻炼,使自己有了一股战胜困难的勇气。也算一种收获吧!感谢“千帆过”版主一直以来的支持、捧场,老茶不胜感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1

主题

1325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596
46#
 楼主| 发表于 2014-3-27 14: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龙行天下在2014-3-27 8:07:00的发言:

为了陪友去陕坝,

学习骑车浑不怕,

路上虽然摔了跤,

总算技术掌握啦。

学骑车从不怕摔开始,摔跤中学会了骑技,因此终生难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1

主题

1325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596
47#
 楼主| 发表于 2014-3-27 14: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麻沙老农在2014-3-27 8:25:00的发言:

      骑自行车不用学,直接上路勇往直前,确实少见。当年我们村距离公社38里,基本靠步行。

其实平时我们进城也多是赶毛驴车或步行。因为是大家集体出行,社员也积极为我们提供车辆,这才决定集体骑车去陕坝。这样,才促成了我学骑车的愿望,并成就了今日这一段回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1

主题

1325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596
48#
 楼主| 发表于 2014-3-27 14: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二、催生针之痛

 

 “小章,给我儿媳打一只催生针!小章,给我儿媳打一只催生针!……”

  这是四十多年前一个老乡嘶声的呼喊。这呼喊曾使我撕心裂肺的震颤,这呼喊曾让我痛心疾首的愧疚,这呼喊有时会在梦里响起,让我不能安眠,这呼喊成了我心中深处的痛。

  讲这段故事先要讲一讲当时农村的医疗情况。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缺医少药的现象十分普遍,像我们插队的内蒙古边疆农村的情况更为严重。记得当时丹达公社只有一个卫生院,医院里只有一、两名医生,医术当然谈不上高明。1969-1970年,天津支边医疗队来了几名大夫,总算充实了公社医院的医疗力量。我们生产大队当时设有卫生所,有一名人医、兽医兼做的二把刀大夫,平时很少给人看病,主要工作以劁猪为主。至于生产队基本上没有什么医疗设施,社员有病一般要到公社卫生院或县城医院诊治,这就是当时我们所在农村的医疗现状。

 1968年我们来到生产队,深感老乡缺医少药的困难,主动向生产队提出队里设立卫生箱的设想。从公社医院购进一些药物和一些简单的医疗器械,由我们知青负责送医、送药、打针、针灸等简单的医疗活动。实际上就是当时农村非常流行的“赤脚医生”。生产队对我们相当信任,给予大力支持,为建立小药箱提供方便。小药箱建立了,我们知青小组大部分人都参与了为老乡送医送药的活动。为了方便老乡,不分白天黑夜,不论有钱没钱,都热心为大家服务。有的老乡没有现钱,拿自己家的鸡蛋来换药,大家也都积极给予解决。那几年,真的做到了老乡小病不出门、大病有处问,给老乡中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当时我也参与了送医、送药的活动,自己花钱买了一些医书,重点自学了一些中医知识和针灸技术。在学习针灸过程中,身边的同学就成了我的实验对象。记得我们村有一个哑巴,大约有四十多岁,由于小时候发高烧,未能及时医治,成了聋哑人。当时报道通过针灸使聋哑人开口说话的事例很多,受其影响我也想大胆试试。但如何准确地找到穴位,有效地发挥针灸的作用,心里没有数。见我有难处,战友们主动要求在自己身上试针,使我取得了一些施针经验,让我十分感动。在征得哑巴的同意后,我给哑巴针灸过几次,后来因为哑巴不愿意坚持治疗,才中断了针灸。经过一段实践,我的针灸技术有所进步,对于一些常见病(感冒、急性肠胃炎等)较有疗效。这种不用花钱也能治病的医疗手段,受到老乡的欢迎,我也因此成了老乡家的常客。当时卫生员是不脱产的,除了进药、给老乡送药外,一般不耽误生产队劳动,遇有突发事件,要随叫随到。

 1970年春夏之交的一天早上,我们正在门前洗漱,突然看见我们前排房上有人走来走去。原来是杨木匠的儿子杨五正用水瓢往自家烟囱里浇水。大家很奇怪,一打听才知道,他媳妇要生了。按照当地习惯,如果产妇生产困难,孩子不能顺生,往自家烟囱浇水以利孩儿顺利降生。听着这离奇的说法,大家边说边笑的议论了半天,觉得这是哪挨哪呀。当时农村生小孩,多是请一些有经验的接生婆来接生,没有叫卫生员接生或帮忙的习惯,所以我们到点就跟着队长下地干活去了。

  大约过了一个多小时,我们正在地里锄地,突然一个老乡对我说:“杨木匠到处找你呢,他家儿媳妇生不下来,让你给打一针催生针。”让我打催生针?我一下就蒙住了,我哪有催生针呀?这可是人命关天的大事,我该怎么办呢?听完老乡的话,我一下犯了愁。我扶着锄头呆呆地看着田垄,思想好像断了路,不知道应该做点什么。这时,杨木匠从地垄那头正在向我打招呼,高喊着:“小章,给我儿媳妇打一只催生针!小章,给我儿媳妇打一只催生针!……”看得出杨老汉一路跑来已经气喘吁吁,上气不接下气。我来不及多想,赶紧向他喊道:“知道了,我马上就回去。”

  杨木匠,年近六十,干了一辈子木匠活,平时不言不语的,可是这次的确着急了。瘦削的面庞带着由衷地恳求,眼睛里似乎还含着泪花,让谁见了,都没有理由拒绝他的请求。那是一个长辈对孙辈的期待,对儿媳生命的担心。我本想说,我没有催生针,我也不懂怎样处理难产?我去了也没用!但我说不出口,此时必须承担起一个被求助者的责任。我没有犹豫,安慰他说:“您别着急,我这就跟您回村想办法。”我说这话时其实心里没有一点想法,只是为了安慰老人,让他不要着急。

我和杨木匠一溜儿小跑地跑回村里,在知青房屋门前我跟杨木匠说,“你先回去,我回家拿点东西就过去。”把杨木匠打发走了,我的心简直乱成一团,想不出一点对策。此时我非常后悔,因为走得匆忙没有叫上一个女生和我一起回来。如果有个女生,或许会方便些。来不及多想,我进屋后立即打开我的那本厚厚的《赤脚医生医疗手册》,赶紧翻到产科章节,寻找有用的资料。说实话,那时我只有二十岁,平常对妇产科章节都羞于翻看,要迅速找到一些有用的资料谈何容易?我快速翻了几页,抬头看看杨木匠家房顶上还在往烟囱中浇水的杨五,心里就一阵紧张,这水好像浇在我的头上。我想生命关天,不能耽误时间,必须想尽一切办法拯救生命。我想,针灸我还比较熟悉,看看是否可以用针灸的方法帮助产妇止疼,以达到顺利分娩的效果。于是我查看了一下针灸方面的有关穴位,深深地喘了一口气,拿上针灸盒准备走出门,去迎接一场拯救生命的战斗。

  就在我准备出门的时候,杨木匠快步跑到我们门前,他高兴地告诉我:“小章,不用去了,小孩生下来了,是女孩。”我问:“母子平安吗?”杨木匠说:“平安,小章你不用去了。”说完就走了。听了这话,我如释重负地瘫坐在炕沿上。心想谢天谢地,这紧张的战斗终于结束了,不然不知道会发生什么结果呢。真是苍天有眼拯救了这一对无辜的母女,也拯救了我这个无能的卫生员。

 从此,杨木匠那用嘶哑声音喊叫的话,“小章,给我儿媳打一只催生针”就成了老乡们谈话的噱头。对此我心里明白,那只是一个玩笑,常常付之一笑,不动声色。其实心里十分矛盾、十分拒绝、十分委屈,十分愧疚,它已经成为我心中永远的痛。四十多年过去,每每想起这段故事,都激励我做人要求实,做事要求精,永远不做后悔的事。

 正是:赤脚医生手艺潮,扶伤救死半瓶摇。

           催生痛触终难忘,做事为人不敢糙。

                                        2012-6-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1

主题

1325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596
49#
 楼主| 发表于 2014-3-27 14: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叶飘零在2014-3-27 14:22:00的发言:
                看见“老茶”朋友的名字的第一反应是:又值采茶的季节了,难忘那连绵的茶山,绿油油地一片茶树,身背大竹筐上山采茶的当年;难忘乡亲们手把手地教我怎样两手并用采好茶、采快茶的情景。真想念我的第二故乡!想念我勤劳善良的父老乡亲们!

没想到“老茶”这个名字让您产生这么多的遐想。看来“叶飘零”是在南方什么地方下乡的,对茶比较敏感。我起“老茶”这个名字,其实只是因为自己爱喝茶,对茶叶又不很讲究,于是就起这个“老茶”的昵称。谢谢您的关注,老茶向您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1

主题

1325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596
50#
 楼主| 发表于 2014-3-28 14: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叶飘零在2014-3-27 15:11:00的发言:
    谢谢老茶朋友放大了字体!我是福建知青,我正纳闷内蒙也种茶树吗?原来如此。谢谢老茶朋友回复!问好!

放大字体是应该的,何必客气!您原来是福建知青,天下知青是一家,又多一个自家人,十分高兴!问候叶飘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6-4 20:05 , Processed in 0.231013 second(s), 20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