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楼主: 燕津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燕津 .咬文嚼字》

[复制链接]

4742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2560
91#
发表于 2017-12-14 07:40:06 | 只看该作者
读音问题多多,好多字都读不对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168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975
92#
发表于 2017-12-14 09:03:47 | 只看该作者
因为读音的改变,二十多年前还引发一场官司。小学升初中的语文试卷填写“自作自受”中“作”的读音,标准答案“作”是第一声,而有几个小学生写第四声,扣了1分上不了重点中学。家长依据读音的新规定把教委告了,因为教委依据的是旧规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503

帖子

163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632
93#
 楼主| 发表于 2017-12-14 21:01:24 | 只看该作者
龙行天下 发表于 2017-12-14 07:40
读音问题多多,好多字都读不对呢!


这种现象太普遍了,日常生活中,我也净将错就错读白字。谢龙行天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503

帖子

163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632
94#
 楼主| 发表于 2017-12-14 21:08:14 | 只看该作者
麻沙老农 发表于 2017-12-14 09:03
因为读音的改变,二十多年前还引发一场官司。小学升初中的语文试卷填写“自作自受”中“作”的读音,标准答 ...


权威的字典词典上的个别字有时读音也前后不一,迁就社会大众通俗读法,但是把以前正确的读音按错误处理就有些不合理了。谢麻沙老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503

帖子

163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632
95#
 楼主| 发表于 2017-12-14 21:10:3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燕津 于 2017-12-14 21:14 编辑

《咬文嚼字》之二十一:

                  古之“高考”
      

         现在的高考,是指高中毕业后考取大学本科或专科的考试。古代有着一套严谨的科举考试制度,涵盖至今天的考研、考博甚至更高级别,我们暂且把它们叫作“古代高考”。古之“高考”,汉、魏晋、隋唐、宋、明清,各朝代虽不尽相同,但一脉相承。以清为例简要概述。

      要想参加正式的科举考试,得先参加“资格赛”,“资格赛”叫童试,参加童试的人称为儒童或童生,被“录取入学”后称为生员,又称为庠( xiang)生,俗称秀才。
     (“秀才”的通俗定义是:“科举资格赛”的“在册学员”)
      生员(秀才)分三种:
           1、廪生: 成绩最好,有一定名额限制,公家发粮食;
           2、增生:稍逊色,也有一定名额;
           3、附生:新“入学”的“新生”。
      每年由学政考试,三种生员根据成绩等依次升降。

      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三级:1、乡试 2、会试 3、殿试 。

      乡试:乡试每3年在各省省城举行一次,又称为“大比”。参加乡试的不仅得有秀才的“学历资质”,而且这些秀才还要先通过本省学政巡回举行的科考,成绩优良的才能选送参加乡试。
      乡试取中后,称为举人。举人中的第一名,称为解元。

      会试:会试在乡试后的第二年春天在礼部举行,参加会试的是各省的举人。
      会试取中后,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

      殿试:殿试是皇帝主试的考试,参加殿试的是贡士,取中后统称为进士。
      殿试分三甲录取: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第一甲录取三名:第一名俗称状元,第二名俗称榜眼,第三名俗称探花,合称为三鼎甲。

     “高考”结束,该“分配工作”了:
        
        状元一般授翰林院修撰;榜眼和探花一般授翰林院编修。
       其余诸进士再参加一次朝考,考论诏奏议诗赋,选出擅长文学书法的为庶吉士,其余的分别授为主事(相当于中央各委部办职员),或授为知县(地方基层官员)。
       庶吉士在翰林院的教习馆再学习三年,期满考试合格后,成绩优良者可授为翰林院编修或翰林院检讨,其余的分配在“中央各委部办”任主事或分配到地方任知县。

      由此看来,考中了进士,“铁饭碗”是不愁了,最次也能在国家委办局混个“公务员”,还可以到基层“挂职锻炼”一番,镀上一层金,将来能成为“从地方一步步走上来的”中央领导人。

     不管怎么说,古之“高考”和现今高考都有一个共同之处:要想有个好前途,先得有个好文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2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2560
96#
发表于 2017-12-15 07:55:38 | 只看该作者
燕津 发表于 2017-12-14 21:10
《咬文嚼字》之二十一:

                  古之“高考”      

古代高考有意思,
规矩繁多严格施,
燕津讲得多精彩,
大伙看得有味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168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975
97#
发表于 2017-12-15 09:21:32 | 只看该作者
每年高考各地都会有高考状元,而古代中状元的难度大得多。清代福州人有两人中状元,平均一百多年才有一人,不过现在几乎没有人知道他们的大名。清代福州籍名人林则徐殿试成绩是第二甲第四名,从此走上仕途。清代还有一位福州籍名人严复,曾4次参加乡试,居然连举人都未考上。他学贯中西,后来担任北京大学首任校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503

帖子

163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632
98#
 楼主| 发表于 2017-12-15 20:11:56 | 只看该作者
龙行天下 发表于 2017-12-15 07:55
古代高考有意思,
规矩繁多严格施,
燕津讲得多精彩,

科举考试在历史上是非常受重视的,监考官失职会遭到严厉制裁,徇私舞弊往往会掉脑袋的。谢龙行天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503

帖子

163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632
99#
 楼主| 发表于 2017-12-15 20:17:25 | 只看该作者
麻沙老农 发表于 2017-12-15 09:21
每年高考各地都会有高考状元,而古代中状元的难度大得多。清代福州人有两人中状元,平均一百多年才有一人, ...


古代中进士确实很难,还算是比较公正的考试,绝大多数是真实可靠的成绩。看来您对福建历史上科举考试情况挺熟悉。谢麻沙老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503

帖子

163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632
100#
 楼主| 发表于 2017-12-15 20:19:59 | 只看该作者

《咬文嚼字》之二十二:


          坐着船儿过春节
         
           
           每逢春节、元旦、五一、国庆等节日,许多单位的门前就张贴出庆祝节日的横标,增添了节日的气氛。

         “欢度**节”是最常见的。
          如果你细心些,就会发现,不仅有“欢度”,还有为数不少的“欢渡”。

         每逢看到“欢渡”,我就想,是坐船过节呢还是泅渡过节呢?

           “度”,在《现代汉语词典》上至少有15个条目,其中一条当“过”(指时间)讲,举的例子就是“欢度春节”。

        “渡”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条目只有3条:1、由这一岸到那一岸;2、载运过河;3、渡口。仅此而已。

        可见,虽然是极易混,但仍然是风马牛。
        话又说回来,虽然是风马牛,但每临节日,你就看吧,那“欢渡”的气势绝不亚于“欢度”。

       于是我想,真得多预备一些渡船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6-4 01:22 , Processed in 0.183011 second(s), 19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