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楼主: 二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给王馨同学的一封信

[复制链接]

308

主题

2238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5622
21#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1 13:01:00 | 只看该作者
延安整风为什么能够成功?
这次整风就是党内整风,内部条件与外部条件达到了高度协调统一,使得全党形成了团结在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周围的坚强意志,建树了毛泽东思想的领导地位。
这次整风的效果,在党的七大中得到充分体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主题

260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9570
22#
发表于 2013-11-21 13:53:00 | 只看该作者
延安整风能够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敌我分明,革命目标明确。在夺取政权以后,情况发生了变化。为什么革命的问题暴露出来。说到打江山坐江山,就要解决为谁打江山,为谁坐江山的问题。在57年的时候这个问题还没有那么明显,不过即使在57年,毛泽东在党内,就可能已经不是多数了。他的许多意见,也没有被采纳。

---------------------------------------



论毛泽东、刘少奇在五七整风运动中的认识分歧

申   林

  本文标题中的“五七整风”指的是1957年中共中央发起的整风运动。关于此次运动采取何种形式,中共中央是存在不同意见的。毛泽东让全社会参与共产党整风的举动,在党内与包括刘少奇在内的不少人产生分歧。与毛泽东主张党外整风不同,刘少奇主张党内整风,把整风运动限制在党内。
  
一、五七整风运动的背景

  1956年2月,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作抨击斯大林的秘密报告,彻底否定了斯大林,这在国际上引起巨大的反响。西方国家趁机掀起反对共产主义的浪潮,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出现动乱,甚至威胁到了社会主义政权的存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动荡波及到中国,在一些人中引起思想混乱,并出现了一些闹事事件,如工人罢工、学生罢课、一些农民闹退社等。在这种状况下,如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尖锐地摆在中国共产党的面前。

  1957年2月27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上,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系统阐述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刘少奇也在4月28日做了《如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讲话,明确提出人民内部矛盾已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他列举了人民内部矛盾的种种表现形式,并就如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做了重要阐述。

  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中共中央决定开展整风运动。1957年4月27日,中共中央下发了进行整风运动的通知。毛泽东和刘少奇都认为,整风运动是改进党的作风、改善党同人民关系的有效方式。因此,他们都希望再次通过整风,以便更好地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但是,两人在整风方式上却存在着分歧:毛泽东主张党外整风(即全社会参与党的整风),刘少奇则主张党内整风(把整风活动限制在党内)。上述分歧源于对党外整风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认识上的差异。
  
二、毛泽东:党外整风

  1957年的党外整风,是学术文艺上的“双百”方针和对民主党派关系上的“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继续。由于知识分子和民主党派在国家中的特殊地位,因此,全社会参与党的整风,主要是知识分子和民主党派参与党的整风。毛泽东在1956年就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他指出:“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我看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1}肯定“双百”方针,意味着对知识分子给予足够的言论自由权,让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在与民主党派关系上,毛泽东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他说:“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2}因此,欢迎党外人士参与党的整风,对党提出批评,与坚持“双百”方针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具有逻辑上的一致性,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它是“双百”方针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发展的逻辑必然。

  为了使整风运动顺利进行,毛泽东积极游说。他的理由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建设社会主义不但需要共产党员,还需要党外人士。“仅仅依靠我们还不够。我们还需要有一批党外的志士仁人”。{3}党外人士的作用除了献言献策外,还要对共产党提出批评,以利于共产党的改进。第二,要人民把不满发泄出来,缓和人民内部矛盾。“在过去的几年运动中,群众……有段难过的日子,我们应当给他们一个喘气的机会。他们应当有机会表达对党和政府的意见。”{4}第三,共产党不怕批评的。“我们是马克思主义者,真理是在我们方面,工农基本群众是在我们方面。”{5}第四,真理是在同错误的斗争中成长的。即使是错误的批评意见也不可怕,在同它们作斗争的过程中,真理会获得更好的发展。正确的东西总是在同错误的斗争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在以上理由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毛泽东想通过此次整风消除官僚主义,以缓和人民内部矛盾。在他看来,官僚主义是党执政的最大危险,是造成人民内部矛盾的主要原因。而消除官僚主义仅靠党内整风是不够的,还需要借助于党外整风。

  建国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官僚主义成为党的建设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毛泽东对官僚主义产生的原因和表现做了分析:“因为革命胜利了,有一部分同志,革命意志有些衰退,革命热情有些不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减少了,……而闹地位、闹名誉、讲究吃、讲究穿,比薪水高低,争名夺利,这些东西多起来了。”{6}这样下去,势必破坏党的优良作风以及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因此,针对官僚主义现象,他愤怒地说:“官僚主义,其罪恶的严重性,不是‘不如贪污’,而是大于贪污。”{7}随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官僚主义现象更严重地发展起来,不仅渗透到国家机关,而且渗透到党内。毛泽东感到很忧虑:“各阶层人民相当普遍地不满意我们许多干部的强迫命令主义的恶劣作风,……如不及时加以整顿,即将脱离群众。”{8}因此,他提出打倒官僚主义:“有些人活得不耐烦了,搞官僚主义,见群众一句好话没有,就是骂人,群众有问题不去解决,那就一定要被打倒。”{9}在他看来,官僚主义对党的危害大于主观主义,已成为人民内部矛盾产生的主要根源。如不加以解决,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毛泽东在实践中认识到,光靠党内整风,不能有效地消除官僚主义。要消除官僚主义,必须有来自外部的批评。党外批评对反对党内的官僚主义、加强党的建设和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具有积极意义。他意识到不让人民说话的危险:“对待人民内部的思想问题,对待精神世界的问题,用简单的方法去处理,不但不会收效,而且非常有害。不让发表错误意见,结果错误意见还是存在着”{10},因此,“把人民当作敌人压是很危险的。”{11}当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出现动乱,国内也出现一些闹事事件时,毛泽东便考虑让人们把不满表达出来,以便更好地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改善党的领导。因此,当中共开展整风运动时,毛泽东决定采用党外整风的方式。

  毛泽东不但考虑了党外整风的必要性,还考虑了党外整风的可能性。基于以下两点认识,毛泽东认为党外整风是可行的。

  毛泽东对知识分子的性质还是持积极估计的。“这五百万左右的知识分子中,绝大多数人都是爱国的,爱我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愿意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的国家服务。”{12}知识分子懂得“如果离开社会主义事业,离开共产党所领导的劳动人民,他们就会无所依靠,而不可能有任何光明的前途。”{13}在知识分子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问题上,他认为,“赞成而且比较熟悉的,占少数;反对的也占少数;多数人是赞成但不熟悉,赞成的程度又很不相同。”{14}他们中的多数人尽管不太熟悉马克思主义,但却赞成马克思主义,而且“我国绝大部分的知识分子是愿意进步的,愿意改造的,是可以改造的。”{15}即使有一些共产党的“反对派”,也“常常由反对走到不反对”{16}。基于对知识分子和民主党派性质的积极估计,毛泽东认为,知识分子和民主党派在整风运动中的言论,不会超出党所能容忍的范围。正如一位当时在政府担任部长的非党人士说:“尊敬的毛以为民主党派会很有礼貌有限度地提出一些批评意见。”{17}

  毛泽东提倡党外整风,还同他对党领导国家和社会的自信有很大关系。他认为,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党有很大的力量和很高的威信,掌握着国家政权,并同人民群众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因此,他提出,“不要怕放,不要怕批评,也不要怕毒草。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不怕批评,它是批评不倒的。共产党、人民政府也是这样,也不怕批评,也批评不倒。”{18}针对党内对党外鸣放所产生的担忧,毛泽东指出:“某些错误的东西的存在是并不奇怪的,也是用不着害怕的,这可以使人们更好地学会同它作斗争。”{19}他自信地说:“在匈牙利,大民主一来,把党政军都搞垮了。在中国,这一条是不会发生的。几个学生娃娃一冲,党政军都全部瓦解,那除非我们这些人都是饭桶。”{20}正是出于对党控制国家和社会的自信,他才大胆地推行党外整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主题

260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9570
23#
发表于 2013-11-21 13:54:00 | 只看该作者
三、刘少奇:党内整风

  与毛泽东的观点相反,刘少奇反对党外整风,主张把整风限制在党内。从现有的资料看,刘少奇在讲话中,从未提到过欢迎党外人士参与党的整风诸如此类的话。他所提到的都是党内整风。他说:“整风整什么?认真学习文件,联系实际,讨论问题,检查自己的思想。”{21}他进一步阐释:“就是要整这个风,联系个人思想,认真进行自我批评。在讨论中也要互相批评,彼此熟悉的同志,更可以进行同志间的互相帮助和互相批评。”{22}上述讲话是刘少奇在1957年5月7日的讲话《关于高级党校学员整风问题的谈话》中的内容。当刘少奇在高级党校作这篇讲话时,整风运动已开始近十天,他选择这个时间去高级党校作这样的讲话,很可能是想把整风限制在党内。

  刘少奇反对党外整风的原因有:第一,必要性。党外整风没有必要,党内整风就足以解决问题。因为,主观主义而不是官僚主义,是人民内部矛盾产生的主要根源。要消除人民内部矛盾,主要方式是消除主观主义。消除主观主义,党内整风就可以解决问题了,不需要党外人士参与。第二,可能性。党外整风有很大风险,很可能导致社会混乱。党外人士很可能利用整风的机会,向党发起进攻。

  刘少奇认为,主观主义比官僚主义对党的危害大。刘少奇在提到主观主义和官僚主义时,总把主观主义放在前面。在中共中央发出整风指示的同一天,刘少奇作了《如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讲话。他讲到:“如果讲无产阶级思想与非无产阶级思想的矛盾,在今天是一个很突出的问题,是我们大家必须研究解决的问题,那么首先要在共产党内部解决,而且首先在共产党的干部中间解决。要把我们共产党干部中间的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宗派主义以及本位主义、个人主义等等搞得少一点,越搞越少才好。”{23}他这句话主要有两个意思:一是把整风限制在党内,即“首先要在共产党内部解决”;二是把主观主义放到官僚主义前面,这正好与同一天中央发出的整风指示中对主观主义和官僚主义的排序相反(中共中央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主要体现了毛泽东的意志),此举意在强调主观主义对党的危害最大。让人们把目光主要放在克服主观主义上。

  刘少奇把主观主义当作最大危害,是因为他把党产生错误的主要根源,以及人民内部矛盾产生的主要根源,都归结于它。他说:“主观主义的错误在目前我们许多干部的思想上和工作中仍然严重地存在着,使我们的工作受到许多不应有的损失。”{24}“要使我们党今后继续保持正确的、健全的领导,根本的问题在于减少党组织和党员在思想认识上的错误。”{25}在总结党的经验的基础上,他进一步指出:“我们党的历史经验,充分地说明了克服思想认识上的主观主义,是保证党的工作顺利发展、避免重大错误的根本关键。”{26}

  人民内部矛盾也主要是由党内主观主义引起的。所以,当刘少奇在《如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讲话中,列举了人民内部矛盾的几种主要表现形式后,把它们的原因归结到主观主义上:“认识矛盾的性质,而后决定处理的方针和方法。对矛盾的性质认识不清楚,矛盾的性质确定错了,在处理方针上就要犯错误;方针错了,那在一系列的具体办法上都要犯错误。”{27}如果党犯主观主义错误,便会导致党的方针和一系列具体的方法上的错误,进而导致人民内部矛盾产生;并且既有的人民内部矛盾也因为这些错误得不到很好地解决。

  刘少奇认为,主观主义的解决方式应该采取系统学习和党内整风的方式,根本没有必要采取党外整风。他指出,为了有效地反对主观主义,必须进行有系统的努力来提高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水平。首先,必须认真地加强干部首先是高级干部的系统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习,使他们善于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观察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提高自己在复杂的情况中判断方向、辨明是非的能力,并且学会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去研究和整理自己的工作经验,在经验中找出具体事物发展的规律性。第二,必须加强在广大的新党员中理论和实际统一的教育,使他们逐步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获得关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般原理、党的历史和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现状的的基本知识,认识主观主义――包括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危害,而在知识分子新党员中,则要特别着重认识教条主义的危害。第三,必须加强党的理论工作。……使这一系列研究适合于当前党的实际工作的迫切需要,适合于向广大党员和广大青年进行理论和实际统一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的迫切需要。{28}他还指出:“为了有效地反对主观主义,党的各级领导机关都应当大大加强对于实际情况的调查研究工作。”{29}可见,刘少奇给党的主观主义开的药方是学习和党内整风,而非党外整风。

  在刘少奇看来,党外整风没必要,还会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后果,造成社会的混乱和人民内部矛盾的加深。当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动荡局势中,中国也出现了一些闹事事件。在这种状况下,实行党外整风,不但对帮助党改进自己的作风无益,还会使党成为矛头所向,从而使人民内部矛盾激化,并造成社会的混乱。

  综上所述,在1957年的整风运动方式上,毛泽东主张党外整风,刘少奇主张党内整风。他们的分歧源于对党外整风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的不同认识。毛泽东认为,官僚主义是人民内部矛盾的主要根源,消除官僚主义必须靠党外整风;知识分子的性质与表现以及党对国家政权牢牢控制决定了党外整风不会出现社会动乱。刘少奇认为,主观主义是人民内部矛盾的主要根源,消除主观主义党内整风就够了,用不着党外整风;党外整风会使党成为矛头所向,激化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社会混乱。最终,毛泽东的意见占据了上风,中共中央号召全社会参与共产党的整风。不幸的是,整风运动进行不久,转向反右运动。

  {1}{2}{3}{5}⑥{10}{12}{13}{14}{15}{16}{18}{19}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文集》第七卷,人民出版社1999版,第54、34、275、274、284、232、268、231、269~270、279、35、280、280~281页。
   {4}{9}{11}{17}{20}迪克·威尔逊:《毛泽东》,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版,第341、340、357、354、345页。
  {7}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三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版,第120页。
  {8}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文集》第六卷,人民出版社1999版,第56页。
  {21}{22}{23}{27}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十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第250、250~251、229、233~234页。
   {24}{25}{26}{28}{29}刘少奇:《刘少奇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5版,第268、265、268、268~269、269页。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 北京 10009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00

主题

1667

帖子

1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1853
24#
发表于 2013-11-21 18:19:00 | 只看该作者
多句嘴:事物都有两重性,既然已经否定了“两个凡是”,就不要再制造新的“两个凡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8

主题

2238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5622
25#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1 19:25:00 | 只看该作者
执政党整风,与在野党整风,条件是完全不同的;有没有执政压力,可能决定了整风的程度和效果?
同样,执政党的整风,党内与党外也情况不同。
刘少奇的想法是稳定党在新中国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无疑是一种求稳的方式。
毛泽东则不同,他相信人民拥护共产党,相信共产党的执政能力,他认为在执政的条件下,由人民(包括民主党派)来帮助共产党整风,可以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建设。
可惜的是,尽管毛泽东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重申了党外整风的必要性,但形势的发展却出乎意料地使党外整风转向了反右斗争,这完全是右派分子趁机向党进攻,激起了人民群众的愤慨,使党外整风转变了性质,这是毛泽东也无法左右的。
邓小平讲,我们党是从反右开始转向“左”的,到了文革,发展为极“左”。这是事实。但他认为毛泽东应该对此负责,则有失公允,因为1957年那时候,党中央还是集体领导的,况且当时的整风运动所以转向反右,也不是毛泽东一人的领导责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73

主题

6万

帖子

9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40908
26#
发表于 2013-11-21 23:08: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知青老王在2013-11-21 18:19:00的发言:
多句嘴:事物都有两重性,既然已经否定了“两个凡是”,就不要再制造新的“两个凡是”。

大家谈嘛,各抒己见,说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主题

260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9570
27#
发表于 2013-11-22 13:33: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二黑在2013-11-21 19:25:00的发言:
刘少奇的想法是稳定党在新中国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无疑是一种求稳的方式。
毛泽东则不同,他相信人民拥护共产党,相信共产党的执政能力,他认为在执政的条件下,由人民(包括民主党派)来帮助共产党整风,可以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建设。
可惜的是,尽管毛泽东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重申了党外整风的必要性,但形势的发展却出乎意料地使党外整风转向了反右斗争,这完全是右派分子趁机向党进攻,激起了人民群众的愤慨,使党外整风转变了性质,这是毛泽东也无法左右的。
邓小平讲,我们党是从反右开始转向“左”的,到了文革,发展为极“左”。这是事实。但他认为毛泽东应该对此负责,则有失公允,因为1957年那时候,党中央还是集体领导的,况且当时的整风运动所以转向反右,也不是毛泽东一人的领导责任。

二黑老兄说的挺好。个人以为,这实际上还是为什么革命的问题。是为了自己或是少数人过上好日子,还是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走共同富裕道路的问题。

 

上面转了一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的帖子,下面转一个百度上的帖子,http://tieba.baidu.com/p/2474675050,不是完全同意帖子中的观点,但是认为值得一读

 

谈一谈毛泽东在我心中的形象

 

仁无爱  2013-07-22

 

毛泽东在我心中的形象,一开始,是绝对的伟光正,那大概是在我上初中之前,至于原因,无非就是受周围师长影响,我不知道在别的地方如何,反正在我的家乡,毛泽东的形象绝对光芒万丈,就没个说他坏话的,总之一句:毛主席是人民的大救星。

 

我家里现在还在墙正中挂一张毛泽东像,两边是我跟我弟历年来的奖状,很有那么一点“做毛主席的好学生”的意思。

 

上了初中,中二病开始发作,毛泽东的形象向阴暗发展,对他的第一个质疑点出现在最具争议的文革,首先说一下我那时对于文革的认识:这是一场在毛泽东的默许下,由反动邪恶的四人帮进行的对老一代革命家和知识分子的迫害。当时我一直纠结一个问题:文革中发生了那么多惨绝人寰的事情,老干部一个个都被打成反革命,叛徒,汉奸,都受到迫害,毛泽东当时究竟心里在想什么?

 

说到这里,就免不了要诛心,这实在是一件很操蛋的事,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儒家糟粕。但就跟美好的爱情总是要屈从于现实一样,人要想做成点事,总要屈从于一些可能自己也看不上的手段,讨论有争议的历史人物,诛心总是免不了的。

 

无非有两个答案:第一,毛泽东不知道那些烂事,他老人家被蒙蔽了,最多就是个用人不当,本心是好的;第二,毛泽东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为了自己的权力,不惜让整个国家陷入浩劫。受从小到大所灌输的观念的影响,我更倾向于第一个答案,电视上的古装戏不也经常这么演吗?皇帝被近侍和奸臣蒙蔽,满朝忠良惨遭屠戮……

 

当然,我这么想的前提是,我认定了那些被打倒的人都是冤枉的,不管是老干部,还是知识分子,起码,历史书上是这么写的不是?

 

之后上了高中,对毛泽东的观感又坏了一些。首先一点,我对于文革的惨烈了解的更多了一些,尼玛有些事真不是人能干出来的,日本鬼子也不过如此,其次当时准备高考,压力太大,对应试教育的反感转变成了对共党政权的反感,禁不住想如果没有文革,没有反右,中国现在得有多少大师呀,起码老舍那样的人会活下来吧?他的学生也会一代代流传,要不是毛泽东,中国也不会闭关锁国,既不会与世界脱节,也不会造成文化断层,想来想去,都是毛泽东的错。

 

那个时候我对毛泽东的本心就不像初中那样往好处想了,毛泽东的形象从可敬可爱的大救星变成了冷血无情的独裁者。他为什么对自己的战友下狠手我还是无解,但对于他为什么对知识分子那么狠辣我自认为有了解释:青年时屈辱的经历以及一个土鳖统治者对于知识分子的天然敌视,此时我心中的毛泽东形象,是一个睚眦必报,心胸狭窄的独裁者。

 

当然,即便如此,我还是在心底给他留了一些光明面,睚眦必报也好,心胸狭窄也好,独裁也好,这些都无损于他对中国的热爱,只不过,这种热爱是掺杂了很多私心杂质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我都在纠结一个问题:毛泽东那么能折腾,究竟是他认为中国确实需要呢,还是出于他本身对于私人功业的追求?

 

说到底,这又是诛心的事,无解。

 

再往后,上了大学,见识的东西多了,想的东西多了,经过一段混乱之后,突然得出了一个我自己都匪夷所思的结论:毛泽东其实是全心全意爱着这个国家,真正的为这个国家奉献了一切的,真正能配得上大公无私这四个字。

 

突然之间,毛泽东在我心中的形象回归到了小学时代:他是那样的伟大,光荣,正确。

 

那个时候的我,接触了些厚黑学的东西,眼中的统治者都是些心机深沉的枭雄人物,往好里说是雄才大略,审时度势,往坏里说是野心勃勃,不择手段。赤诚、本真、心口如一这些词是绝对跟他们挂不上号的,我可以用这些来解释我所了解的所有统治者——除了毛泽东。我在毛泽东身上看到了极其不科学的一点:他竟然是那么的真诚,他说的话竟然不是为了敷衍民众,忽悠百姓,他的话都是真心的。

 

当我得出这个结论的时候,心中一般来说,网络上毛泽东的形象,最多的有两种:一种是神,一种是魔,反正不是人。我看过很多民国的穿越小说,浑身都是金手指的主角回到民国,一想起某旮旯里还窝着一个毛泽东,就有些心慌气短。把他收入麾下吧,总觉得自己的王霸之气镇不住他,跟他为敌吧,又觉得他生命里太顽强,战斗力太恐怖,“发动群众,依靠群众”这个大杀器怎么看都是无解的,究竟谁才是开了金手指的主角?又或者说,主角是开了金手指,毛泽东开的是外挂?

 

想来想去,只有趁毛泽东尚未崭露头角就将其除掉这一条路可走了,当然,按照国家政策,小说不可能这么写就是了。

 

当然,除了神和魔,可能还有更多的人将毛泽东视为比普通人强一点的统治者而已,只不过他们平时不说话,是沉默的大多数,就让其余两派显出来了。

 

但我很怀疑这种人到底有多少,是不是真的是大多数。的感受是:匪夷所思,不科学。

很多人是自以为属于这一派的,他们认同三七开,既不将毛泽东贬的一无是处,也不将他说的无所不能,但就我所知,这些认同三七开的人中,有很多人还是把毛泽东想的太神了,他们所谓的三七开,是对他的功过而言,但对毛泽东的权术手段,总是下意识的认为牛比+无敌,说到底,还是把他往神魔那条道上想。

 

比如我身边的很多同学朋友,出于自由思想,他们当然不会说毛泽东无所不能,但在他们的意识中,起码建国之后,毛泽东总是高高在上的,所有人都捧着他,奉承着他,在他面前噤若寒蝉,不敢稍有违背,毛泽东随心所欲,无人可以钳制……说到底,他们把毛泽东想像成了一个掌控一切的统治者,这其实跟无所不能的神魔也没多大区别了。

 

我之前对毛泽东的想象也是如此,但读过几篇关于他的传记和讨论之后,便不再这么想了,建国后的毛泽东,其实根本没人们想象的那么风光,人们之所以会对他有那种印象,更多的还是受文革的影响,文革中毛泽东被神化,后人便想当然的以为毛泽东在党内一直都是如此。

 

关于毛泽东一生作为,能说的实在太多,我个人对他的评价是:一个屁股歪了的统治者。正是这个,造成了他的悲剧。

 

新中国成立后,共党是统治者,而毛泽东,又是统治者的头,但他这个统治阶级的头脑,却歪了屁股,站到了人民那一边。建国后没多久,毛泽东就被边缘化。干了这么多年革命,总算成功了,该享受一下革命的红利了吧?偏偏毛泽东不让人轻松,愣说什么“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要求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和为人民服务的作风,可以想见,他这话说出来该有多少人大失所望。他似乎没把自己放到统治阶级的位置上去,还捧着建国前的那些口号不放,“为人民服务”之类的口号说说就行了,你还真当真了?因此,毛泽东被昔日的战友孤立,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在这种情况下,他开始寻求新的战友,于是便有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鼓励知识分子参政议政,对共党进行监督。这是他建国后 第一次赤膊上阵。因为党内没多少人听他的了。他亲自找各界知识分子开会,而其他的共党大佬,如周、刘、朱等人,一个个都拒绝与会,共党此时已经开始固结成一个利益集团,再不是以前的那个共党了。

 

不过毛泽东高估了文人们的能力,这是一群典型的给点阳光就灿烂的人,有了毛泽东再明确不过的支持,什么话都从他们的嘴里出来了,看那势头,简直要多共党的权,虽不像后来张春桥所言要将所有老干部打下去(存疑),但也有人说过三分之一的共党干部需要让贤,接下来,就是共党整体的报复。反右极其扩大化由此而来。

 

毛泽东曾有引蛇出洞之论,就我个人而言,这话倒也不假,毛泽东并不是什么天真幼稚的人,不会傻到认为所有的知识分子都认同共党的统治,暗怀鬼胎的肯定有,借助“双百”引蛇出洞很合适,但要说他提出“双百”仅仅是为了打击知识分子,铲除不同的声音,那就大错特错。这么认为的人从一开始就将毛泽东与共党混为一体。反右确实铲除了不同的声音,但那是对共党不同的声音,而不是对毛泽东,相反,反右之后,反对毛泽东的人更多了,共党作为一个固话的利益集团不但没受到监督,反而更能随心所欲,毛泽东的威望进一步下降。

 

“双百”和“反右”的发生都与毛泽东大有关系,但最后都歪了楼,两者都是为了纯洁某一派的队伍,“双百”是为了纯洁共党,但知识分子做的太过,共党把他们和毛泽东一块恨上了,“反右”是为了纯洁知识分子,但共党出于报复,同样做的太过,知识分子把他们和毛泽东一块恨上了。这件事毛泽东吃力不讨好,里外不是人,大概也是从那时起,毛泽东就绝了对知识分子的指望,这群人真是扶不起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主题

260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9570
28#
发表于 2013-11-22 13:38:00 | 只看该作者

如果将当年“双百”和“反右”的事情搬到今天,其情形差不多是这样:党内出了很多问题,腐败啦,官僚啦,特权啦,等等等等,有人就说:这样下去不行啊,得找人监督,这样才能有所收敛。共党就说:要监督可以,咱党内不是有纪委嘛?加大力度就行了。那人说:纪委不行啊,都是一块扛枪几十年的老兄弟,自己人监督自己人,情况能变好才怪,要我说,还得找党外监督,我看各界的知识分子就不错。

 

那人这么一说,共党就炸毛了。丫这是党内矛盾还是党外矛盾?有啥事咱自己解决不行?非得让外人搀和?老毛你忒不地道!而且现在正是非常时期,稳定最重要,这算是五十年代的维稳论了。

 

从自干五的角度出发,维稳论倒也不能完全说是统治者糊弄人,稳定确实很重要。你要反腐可以,但要对后果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和准备,反腐成功还好说,要是失败,会造成什么后果?这个后果谁来负责?

 

毛泽东发动“双百”,本就是一意孤行,党内就没几个赞成的,事情最直接的后果也证明的毛泽东的轻率:第一,他所看重的各界知识分子没有多少能力,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第二,党内的反对力量出乎意料的强大,愣是把对自己的监督变成了反右,还很成功的扩大化了,反右可以说是共党对知识分子的一次强力报复,他们一反扑,整个文化界就完蛋了。

 

另外,据我所知(当然只是一些影影绰绰的说法),当初毛泽东找知识分子开会,那时就有很多心理阴暗的家伙猜测毛泽东这是被排挤之后,要借助他们的力量另起炉灶夺回权力了,因此他们对共党的批评监督,从一开始就是奔着抢班夺权去的,很多话当真是大放厥词,胡说八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跟现在的很多公知有得一拼,文人的操守,比之他们唾弃不已的政客并不强到哪儿去,别看他们整天以国家的良心自居,真做起事来还不知道是啥德性。英雄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这话倒也不完全是无的放矢。共党的火气,一方面是被踩到了痛处,恼羞成怒,另一方面也是被这些人给撩起来的。

 

总之,这是毛泽东跟党内官僚集团的第一次正面交锋,很遗憾,他对困难估计不足,又找了一群猪队友,一败涂地。猪队友因此元气大伤,以后知识分子恨毛泽东恨得牙痒痒,倒也情有可原。

 

之后的大跃进,毛泽东又背了一回黑锅。如果将大跃进比作一场战争,那么毛泽东最多是制定战略的人,真正冲锋陷阵,在前线指挥的是刘邓等人,浮夸风共产风也是他们吹起来的,说起来,第一个要求《人民日报》停止放卫星的还是毛泽东,结果这些都被无视了,气得毛泽东骂当时日报总编辑邓拓是“死人办报”。

 

及至后来庐山会议,本意是反左,纠正大跃进中偏左的错误,因为彭总插了一杠子,集中火力批刘总,刘总奋起反击,非要置彭总于死地,整个会议又被歪楼,反左愣是变成了反右。彭总差点被弄死,还是毛泽东保下来的,刘总错误一大堆,还是毛泽东帮他背的黑锅,为的就是避免党内决裂,因为这件事,毛泽东又里外不是人了一回。

 

以前看彭总批评大跃进,总以为是在批毛泽东,毛泽东恼羞成怒,再加上儿子的死迁怒于彭总,最后把彭总给撸了。却不知道,大跃进的主持者是刘总,批大跃进就是批刘总,刘总恶狠狠的说“谁都可以平反,就是彭总不行”,两家死磕上了,要不是毛泽东居中周旋,真不知要如何收场。

 

反右让毛泽东不再相信知识分子,大跃进则让他不再轻信刘总,之后的四清运动,毛泽东就不再像大跃进那样任刘总放手施为了,刘总果然一派官僚作风,四清弄成了四不清,毛泽东开始有将刘总拿下的想法。

 

文革是毛泽东给刘总的最后一次机会。党内出了走资派,脱离群众,需要一次新的革命将这些蠹虫清洗掉,刘总在第一时间派出了工作组,只不过,工作组没有将矛头指向党内,而是党外。当年反右的情景再次重演,毛泽东想向党内开刀,刘总就将祸水引向党外,毛泽东想破除利益集团,工作组组织的红卫兵就喊出“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这种血统论,毫不掩饰自己想成为红色世袭贵族的想法,高干子弟们结成团体,鼓噪青年人杀人放火,迫害老师,老舍不就是这个时候自杀的吗?当然这些后来都算到毛泽东头上了。

 

只是毛泽东这次也没将希望寄托在知识分子头上,他再次祭起了大杀器:发动群众。并鼓励群众夺权。在世界历史上,从没有这样的一个统治者:他花了二十多年的时间创立一个政权,又花了十多年的时间建设这个政权,最后用了十年的时间摧毁这个政权。有人说他疯了,可如果你将他的那些关于“为人民服务”的话当成真话,而不是忽悠人的假话读一遍,当你把心态转变一下,从另一个角度看待他的言行,你就知道他为什么发动文革了。

 

共党已经变质了,他已经背离了当初的纲领,在本质上跟其他的统治阶级没什么区别,该腐败腐败,该官僚官僚,该作威作福就作威作福,该欺压民众就欺压民众,以往的统治者该做的事他一样没落下,无非就是个度的问题,有些统治者做的太过,结果玩完,起码现在看来,共党的统治还是很牢靠的,除非爆发世界大战,我实在找不出能推翻共党统治的力量。

 

诚然,我们可以说,这个政党还是很有本事的,以中国的情况,很难有另一个政党做的比他还好,中国在共党的领导下,有很大的希望复兴,重新伫立于世界强国之林。我本人也算半个自干五,在网上被人骂做五毛也不是一回两回了,自然不会觉得共党就那么不堪,即便是共党变质了,也还是一个了不得的政党,只不过,现在的共党跟他当年自己承诺的差得太远,他当初说要建设一个没有压迫,没有阶级的社会,他当初反复宣称,信誓旦旦,结果建国没多久就很自觉的成为了统治阶级,压迫和剥削随之而来。我不是说变质了就一定是坏事,只不过强调这是个客观发生的事实,他违背了当初的誓言。

 

共党的变质当然不是从改革开放开始的,可以说,从一建国,这个进程就不可逆转的在发生着。说起共党的奋斗史,也就是革命史,一般有三种理解。

 

最低级也是最庸俗的一种:革命就是为了掌权,就是为了坐天下。共党中持这种想法的人不在少数,在思想境界上,他们跟被他们推翻的国民党没啥区别,甚至还有不如。无非是批了层共党的皮,满脑子都是封建山头思想的土鳖罢了。糖衣炮弹的威力,就体现在这些人上面。

 

境界高一点的,革命是为了强国富民。这样的人也很多,他们对祖国确实怀有赤诚的爱,为了能让国家强大,那真能豁出命去。可敬可佩。但这种人说到底,还是跟国民党没多大区别。国民党整体的软弱和松散导致他对外的妥协,被共党瞧不上也是活该,但国民党内部绝不缺少忧国忧民的人,这两者的对比,就好像《亮剑》中的楚云飞和李云龙,你能说李云龙就比楚云飞高尚?反正就我所知,喜欢楚云飞多过李云龙的大有人在,这么看的话,两者只是所属阵营不同,能力不同而已,共党能力强些,实现了国家的独立。

 

而且,即便李云龙最后胜利了,楚云飞失败,但李云龙以后要走向何方还很难说。看亮剑的时候,很多人都对李云龙最后被逼自杀惋惜不已,因此又加深了对文革和毛泽东的痛恨。但那些在文革中受到冲击的人真的都是冤枉的吗?

 

就拿李云龙来说,这是作者虚构的一个人物,当真是把一个八路军将领给塑造成了人见人爱的好汉,重情重义,慷慨豪迈,爱国爱党,正直不屈,即便是他的缺点都那么可爱。但就是这么一位好汉,建国之后居然玩起了婚外恋,差点就将他那位同患难的妻子给一脚踹了,要知道,那可是对他有救命之恩的结发妻子,这家伙差点就成了忘恩负义的陈世美。李云龙的例子是对当时中共的一个折射,很多像李云龙那样的将军,进城后就变成了土匪,欺男霸女,三妻四妾,乱搞男女关系。建国后颁布的第一部正式法律,就是《婚姻法》,这是在毛泽东的授命下,从苏联归来的王明主持制定的。毛泽东之所以选王明干这件事,一个是因为他对于成熟的婚姻法比较熟悉,另一个就是这是一件得罪人的事,也只有王明这种外来户才能干。

 

慷慨正直的李云龙可以变身陈世美,看来第二种境界的共党也不怎么靠得住,革命一场,到头来还是有力者多吃多占那一套,无非就是吃相比国民党好点,占的比国民党少点而已。当然,这么说有抹杀共党成绩的嫌疑,我从不想否定共党对中国的贡献,但像李云龙这样的共党充其量就是个有能力的统治者,绝不是什么马列主义者。

 

革命到底是为了什么?为什么要给李云龙们扣上反革命的帽子?这其实在GCD的党章里从一开始就说的很清楚了,一言以蔽之:就是要建立一个强大富裕而没有压迫的国家。按照李云龙们的做法,中国倒是能强大富裕,但绝不会缺少压迫,而消除压迫和剥削正是GCD最重要的一条宗旨。跟着共党闹革命,就是为了消除压迫,消灭阶级,结果到头来却又很多共党干部自己变成了压迫者,变成了统治阶级,从这一理论出发,说李云龙他们是反革命并没有冤枉了他们,当初他们入党,曾对着党旗神圣的宣誓,那是革命的誓言,如今他们违背了自己的誓言,那就是反革命,这毫无疑问。

 

明白了李云龙们的做法,明白了共党的纲领,我们再来看毛泽东发动文革的动机就一目了然了。这其实跟当初毛泽东撇开党组织发动“双百”是一样的,只不过当初他依靠的是党外知识分子,这一次他依靠的是几亿人民群众,以前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现在是“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双百”是为了让知识分子自由表达意见,监督共党,“大鸣大放”是为了让老百姓自由表达意见,监督共党。在没有互联网,各级官僚一手遮天的时代,用大字报,大辩论的方法表达意见,是当时能找到的唯一手段。

 

文革的爆发,很快震动了世界。在世界各地都引起了反应。过去人们对共党领导人的看法大体只有一种:斯大林式的强力统治者。斯大林很厉害,但他号称共产,实则维护的是一个官僚集团,其他的共产主义国家也是这样,在野的时候口号的喊的震天响,一旦上台,就把人民撇一边去了。这是几千年来统治者的共性,社会主义阵营是这样,资本主义也是如此,两者都是官僚的天下,只不过资本主义的官僚后面还 站着大资本家。

 

对一个政治力量来说,不管你当初再怎么喊平等,上台之后造成不平等的最大力量就他本身,古今中外概莫除外。两大阵营谁 也别说谁,在平等自由和民主的口号下,受到压迫和剥削的下层民众心中都憋着一股火。

 

结果现在却出了这么一个统治者,他居然鼓励本国民众冲击本国政府,他明确对民众说:革命无罪,造反有理。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类似的沿路,最有名的莫过于陈胜吴广的那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是封建时代的造反宣言。但说这种话的人都是造反者,当他们造反成功,是绝不会认同这句话的。刘邦当年想来也曾响应这句话,等他当上皇帝,最容不得的,就是这句话。

 

所有的统治者都是这样,唯有毛泽东不同。他甚至手把手交给民众造反的方法,主动帮他们创造理论依据,他告诉民众:当一个政权蜕变为欺压民众的利益集团时,你就应该毫不犹豫的推翻他,即便这个政权是我建立的,也要毫不留情的砸碎他。就像我在很多贴吧里都能看到这样的签名档:

 



很多网友用这句话打共党的脸,大概同时也想打一打毛泽东的脸。想打共党的脸可以,但说起打毛泽东的脸,实在挨不着,他们幸灾乐祸的认为:你看这就是共党当年忽悠人的话,说的多好啊,还是你们的领袖说的呢,结果言论现在被重新挖出来,打脸打的很爽吧?

 

他们不知道,毛泽东当年敢把话说的那么死,那么绝,那么不留余地,是因为这是他的真心话,绝不是什么忽悠人,只可惜,信奉厚黑学的人们心中成见已深,是不会相信这一点的,他们根本听不进去,他们固执的认为,毛泽东这些动听的话都是假的,就像现在烂大街的“为人民服务”一样,老子要信你才怪!老子现在觉悟了,有自己的思想了,再也不受你GCD的愚弄了,早就把你们的真面目给看穿了。于是毛泽东在他们心中跟那些口是心非的官僚没有什么区别,甚至比那些官僚更可恶,乃至于邪恶。

 

毛泽东从理论上给了民众造反的权力,并且向民众保证,你们冲击政府,不会遭到军队的镇压。在依靠党内监督已经不可行的情况下,毛泽东很干脆的将监督和审判的力量给了人民,这也就是后世深恶痛绝的批斗和公审。在那个时代,很多在我们看来是好干部的人被批斗,被迫害,但如果我们将那时的情形搬到今天:某日,习总发表文章,号召全国人民审判贪官污吏,批斗砖家叫兽,并向民众保证,军队不会来镇压他们,可以想见,人民的怒火一旦爆发出来,那些官僚会有什么下场。很多人——即便是整天骂共党的人——都有个观念:毛泽东时期的共党大部分是好的,没多少贪官污吏,没多少砖家叫兽。可如果没贪官污吏,大跃进是怎么失败的?当年 为什么会饿死那么多人?三反五反又是反的谁?当初在报纸上发表文章鼓吹亩产万斤的又是谁?

 

那个时代的人民,对于贪官污吏和砖家叫兽的痛恨丝毫不下于现在,他们所受的委屈也不见得就比现在少,现在有这么多人大骂共党,却不知道,当年的人民对于共党的观感其实跟现在有很大的相通之处,只不过现在没了毛泽东那样的人物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8

主题

2238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5622
29#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2 16:53:00 | 只看该作者
同样的道理,不过是变换了场景,就有点是曾相识的意思了?
道理是要靠自己去辨识的,靠自己的脑袋,而不是别人的脑袋去领悟的。
前一段时间里,否毛喧嚣甚嚣尘上,有如地主还乡团还魂显灵,似乎天下就要改变颜色了?
可惜,天上虽然雾霾严重,风一吹就烟消云散,雾霾终究不得长久。
近日又有谣传,雾霾对人肺的伤害不可逆转,但转天就有复旦辟谣——没那个回事!
看看,我们现在就生活在这样一种环境之中,肩头上不长着一个用来思考的脑袋,行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16

主题

1万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1238
30#
发表于 2013-11-23 00:54: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二黑在2013-11-22 16:53:00的发言:
同样的道理,不过是变换了场景,就有点是曾相识的意思了?
道理是要靠自己去辨识的,靠自己的脑袋,而不是别人的脑袋去领悟的。
前一段时间里,否毛喧嚣甚嚣尘上,有如地主还乡团还魂显灵,似乎天下就要改变颜色了?
可惜,天上虽然雾霾严重,风一吹就烟消云散,雾霾终究不得长久。
近日又有谣传,雾霾对人肺的伤害不可逆转,但转天就有复旦辟谣——没那个回事!
看看,我们现在就生活在这样一种环境之中,肩头上不长着一个用来思考的脑袋,行吗?!

        天下大事您说了算吗?虽然您是天字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6-3 08:23 , Processed in 0.281016 second(s), 23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