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楼主: 北山峰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为了难忘的纪念

[复制链接]

45

主题

1238

帖子

359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599
81#
 楼主| 发表于 2015-6-13 14:25:38 | 只看该作者


     中午了,司务长招呼大家来吃面条。这是我们在谢家庄吃的第一顿饭,这里的面条和在北京家里吃的面条没法儿比,面是用大队的钢磨加工的,面粉又粗又黑,擀出的面条只能往短里切。在这里吃不上北京的炸酱面,因为这里买不到黄酱、面酱,也吃不上北京的打卤面,因为这里也买不到黄花、木耳。拌面条的其实就是炒白萝卜条或土豆丝,而且除大葱、花椒、辣椒外,其它调料如大料、生姜、酱油等无处可买,所以炒出来的菜也吃不出什么好味道来。不过同学们都是从三年自然灾害过来的人,吃过那时的苦头,这儿虽然饭吃着不香,但与在北京不同的是用不着限量,可以往饱里吃,能吃饱饭总比饿着强。同学中米青海的饭量算是最大的了,能盛三两面条的大碗,他一口气吃了三碗。有的女生吃饭比较挑剔,一时还难以适应这里的饭菜,连一碗也吃不去,剩下了别人也不能吃,只好倒掉了。吹事员贾貌礼、司务长杜作朋看着倒在地上的面条非常心疼,贾师傅一边摇头,一边把撒在地上的面条用手一根根的捡回他自己的碗里,用水冲了冲就吃了。同学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贾师傅无言的行动,给了我们一次很好的尊重农民血汗、珍惜粮食的教育,这也是我们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第一课。
      午饭后,有的同学继续收拾自己的东西,有的在一起谈论着什么,还有的这里走走那里看看,到社员家里串串门。这里的农民没有讲卫生的习惯,很少收拾自己家的窑洞,大多数人家的箱子上积着厚厚的尘土,炕上的被子也不叠,乱七八糟的堆在一起。桌子上一层浮土,发了黑的抹布放在上面,来了客人才擦一下桌椅,平常是不擦的。可能是挑水太困难的原因吧,人们不管是干完活或上茅房都没有洗手的习惯,一天洗一把脸就算是不错的了,好多人除剃头和过年外,脸是从来不洗的。洗澡就更别提了,一年都不见得能洗上一次澡,既使在寒冷的三九天,离他们近了也会闻到一股股难闻的酸臭味。因此,刚和社员们接触时,我们都有意无意的和他们保持一段距离,后来和他们朝夕相处惯了,也就没什么感觉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主题

1238

帖子

359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599
82#
 楼主| 发表于 2015-6-13 14:27:59 | 只看该作者


      开始时,同学们在这里上厕所也很不习惯,村里家家户户都有自己的厕所,老百姓管上厕所叫上茅子。茅子都是露天的,茅子里是一个有两米左右深的土井,井口小里面宽,形状象一个大坛子,井口放上可移动的石板或木板,茅子的围墙非常矮,过不了半身,从村子的上面往下看是一清二楚,没有一点遮拦。大粪在这里可是十分珍贵的,肥水不流外人田,谁也不会轻意的到别人家的茅子里拉屎、撒尿。由于我们的厕所正在修,只好到农民家去上厕所,男同学还好说,有的女同学害羞,跑这儿看看不行,跑那儿看看也不行,上趟厕所可费了劲了。
      山里的冬天,白天显的格外的短,大约下午四点多钟太阳就落山了。我们到山村的第一个夜晚来到了,整个山村黑乎乎的,四下里什么都看不见。晚上,吃过“合子饭”后,大家都回到窑洞里,每个窑洞只有一盏煤油灯,尽管这种煤油灯比较大还有玻璃罩,但在窑洞里头点比在窑外面点还显得暗淡,离灯远一点,什么也看不清楚。我们这些习惯于在电灯光下度过夜晚的人,真是觉得太难受了,太不方便了,大家的眼睛一时也很不适应。有几个围在煤油灯边写信的同学,迷缝着眼睛,一会儿写写,一会儿不得不揉揉眼睛。为了让灯亮一点,我们把玻璃灯罩里外都擦得亮亮的,尽量把灯捻往上调,可往往灯捻稍一过长,就把罩子熏黑了,反而更不亮了。马可群紧挨着煤油灯写信,由于思念家人偷偷的抽泣起来,真是一石激起了千层浪,有几个女同学忍不住也跟着掉起了眼泪,不一会儿,多数女同学都哭了起来,哭声越来越大,听了让人心寒。
     李殿英和年龄最小的曲国胜坐在院边的土坡上,听到女生宿舍传出来的哭泣声,他俩心里也很不是滋味,眼泪直在眼圈里打转转。他俩看看四下没人,李殿英拿出在临汾买的大烟叶,用纸卷了两支烟,两个人偷偷偷摸摸的抽了起来。我当时在男生宿舍里收拾东西,听到女同学的哭声,宿舍里的六个男生只是沉默不语。我和于国华、曹星华、毛卫泽和张红四个人在学校是住校生,有过离家生活的经验,心里的压力还小些,而其他十五个人一下子就离开了父母,走到千里之外,而且到了这么艰苦的地方,确实难以承受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我和于国华走出了宿舍,李殿英和曲国胜立马儿把烟扔掉,连忙站立起来,装着没事人的样子。那时在学校里抽烟的人,大家都认为不是什么好学生,甚至认为是流氓学生。我见他俩吸烟也很反感,和他们第一次接触就给了我留下了非常不好的印象。当时我真想批评他们,可是我又一想,这儿又不是学校,管他们抽烟合适吗?我装作没看见,和他们一起走进女生宿舍劝她们。可能是由于旅途的劳累或是觉得没事可干吧,多数人在一起聊了一会儿就睡觉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主题

1238

帖子

359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599
83#
 楼主| 发表于 2015-6-13 14:29:5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北山峰 于 2015-6-13 14:31 编辑



     我们住惯了房子,住窑洞很不习惯,大家翻来覆去的睡不着觉。听老百姓说,住窑洞比房子强,冬暖夏凉,可我们住的窑洞是只打了三年的新窑,比较潮,晚上窑洞里的温度比较低,特别是女生住的窑洞,里面还是新打的,就更加潮湿阴冷了。由于窑洞的两扇门做得特别粗糙,门和门框之间有很大的缝隙,一阵阵的冷风从外边不断的渗透过来。由于我们都是头冲炕外躺着的,所以靠近门前睡的几个人,他们的头被凉风吹的发麻,只好把头蒙起来睡。有的人冻得睡不着觉,就把大衣、棉裤、棉袄能盖的东西,一股脑的都压在身上,有的人冻的实在不能入睡,干脆就钻到别人的被窝,这样上面可以盖上两床被就暖和多了。睡这样的窑洞对我们来说还真是来农村后的最严峻的考验,这一关必需闯过去,否则谈不上在这里扎根落户。可是到后来,我们这些人,尤其是女同学,由于长期居住在又潮又湿的窑洞里,经常腰疼、腿疼,尤其是到了中年和老年,大家或多或少的都患有风湿性关节炎病,有的同学的病情还十分严重难以治愈。
      我的床位在窑洞的最里边,不言而喻这个位置是最潮、最冷的,作为知青的负责人又是老大哥,最困难的事应该由我来扛,不由分说,我理所当然的占了这个位置。米青海风趣的说:“谁让你是我们的头呢!”这一夜我翻来覆去的怎么也睡不着,天冷是一个原因,但不是主要的,主要原因是在反复思考今后怎么带好这个集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2

主题

3781

帖子

996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968
84#
发表于 2015-6-13 16:01:29 | 只看该作者
我在阅读北山峰的文章,和我们兵团下乡的情况有点区别,大径相同,插队的知青比兵团苦多了,尤其是北山峰下乡的地方,我去过山西。文革期间74年,坐汽车所经过之处,真是穷山恶水,黄土高坡,看着万丈深渊,吓得没魂了,你们在那恶劣的山区下乡。可想而知多么艰苦。继续欣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3

主题

8928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22229
85#
发表于 2015-6-13 16:56:11 | 只看该作者
北山峰 发表于 2015-6-13 14:29
我们住惯了房子,住窑洞很不习惯,大家翻来覆去的睡不着觉。听老百姓说,住窑洞比房子强,冬暖夏凉 ...

知青的负责人又是老大哥,最困难的事应该由我来扛.  有担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8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6102
86#
发表于 2015-6-13 17:26:5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一川枫叶 于 2015-6-13 17:29 编辑

      看到北山峰笔下的知青生活是真实的写照,看着知青的经历真的有雷同之处。
      我们在北大荒,满山遍野都是宝,一棵高大笔直的树上眼看着长的好大的猴头,我们女生中的假小子冰瑜也双手抱着大树,两条腿盘着大树,一点点的往上爬,艰难地攀登上四、五米高,再没有力气了,为了安全起见,于是我们劝她慢慢蹭下来了,我们是望着猴头兴叹。
      还有一次假小子冰瑜爬树去掏鸟蛋,真的掏了几个蛋下来,但是左看右看不确定是什么蛋,谁也不敢尝试去吃它。
     我们在五七干校农场,自给自足,所以我们嘴不亏,但大家还是小孩子的天性,就是对大自然好奇心很强。愿意去打猎、摘野果、拾山货,这样丰富了我们的业余生活,留下美好的回忆在艰苦岁月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主题

1238

帖子

359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599
87#
 楼主| 发表于 2015-6-13 19:30:2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沈家围子 发表于 2015-6-13 16:01
我在阅读北山峰的文章,和我们兵团下乡的情况有点区别,大径相同,插队的知青比兵团苦多了,尤其是北山峰下 ...

  沈家围子:你好!你发表的文章及回帖,展示了你纯朴、纯真、纯洁的心灵,愿与你一起追忆那难忘的青春岁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9

主题

1万

帖子

3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24679
88#
发表于 2015-6-13 22:41:45 | 只看该作者

         插队的同学和兵团的同学们不太一样,插队的同学们的环境比较艰苦。兵团是单位,刚开始也许条件比较差,慢慢的就会恢复成了工作单位的形式了。插队的同学们却要永远承受艰苦的环境,永久适应那种环境。改善的可能性不大,村里不会下大功夫,去照顾我们几个知青的,况且他们也根本不知道,要怎样改善我们的环境,因为农民祖祖辈辈都是那样生活的,因此,插队的同学们,只能自己慢慢的适应环境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主题

1238

帖子

359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599
89#
 楼主| 发表于 2015-6-14 14:06:28 | 只看该作者
雾梦 发表于 2015-6-13 16:56
知青的负责人又是老大哥,最困难的事应该由我来扛.  有担当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集体插队没有一点经济基础,当这个集体户的头太难了,但我还是领着大家度过了三个春秋,而我走后我们这个集体一直没有散,整整坚持了七年,我要感谢我的队友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主题

1238

帖子

359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599
90#
 楼主| 发表于 2015-6-14 22:04:5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一川枫叶 发表于 2015-6-13 17:26
看到北山峰笔下的知青生活是真实的写照,看着知青的经历真的有雷同之处。
      我们在北大荒,满山 ...

  有趣的故事,给广阔天地里的知青带来了欢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6-9 00:12 , Processed in 0.105006 second(s), 19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