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楼主: 杨七芝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金风相送到瑶台》杨七芝文集2014马年新版1.2..

[复制链接]

438

主题

1628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566
451#
 楼主| 发表于 2016-7-28 14:41:21 | 只看该作者
龙行天下 发表于 2016-7-28 08:23
书画结缘成伉俪,
三清山水真情寄,
玉山筑得爱巢在,

龙版好诗!大热天打扰您,给予十分的关怀,谢谢也愧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8

主题

1628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566
452#
 楼主| 发表于 2016-7-28 14:43:36 | 只看该作者
杨七芝 发表于 2016-7-28 14:41
龙版好诗!大热天打扰您,给予十分的关怀,谢谢也愧疚!

《金风相送到瑶台》015感君助我千钧力 2.两个知青一座山——解放日报记者主任顾许胜 . ...






《金风相送到瑶台》015 感君助我千钧力

          2.两个知青一座山
           上海解放日报  记者主任  顾许胜

    解放日报10月10日报道:江西三清山,凡去过的都说好。玉京、玉虚、玉华三峰插云,深谷流泉伴雾生,满山松涛和鸟鸣。然而谁能想到,这座历经14亿年地质变迁,经过三次大海浸泡的“江南第一仙峰,天下无双福地”,二十年前还“藏在深闺人不识”。最早发现她的奇美,并数十年如一日为她“鼓与呼”的是上海老知青刘鹏飞。

“开山老人”
    刘鹏飞已年过七旬。1958年他和其它500位知青来到了江西大茅山垦殖场战天斗地。平时酷爱艺术的刘鹏飞对三清山入了迷。凭借一只老掉牙的135相机,开始了记录式的摄影。他以摄影、文学的一技之长调入了德兴县文化馆,领导看了刘鹏飞日积月累的照片,终于为他配上了全套摄影器材。经过“十年动乱”的岁月,1979年他才拿起相机。7月酷暑,他只身进入深山老林,在一座宋唐代的破旧道观里住了一段时间。1983年以《雄奇险秀三清山》为题的一组照片终于在上海《旅游天地》发表了。香港《大公报》及时转载……这下子惊动了江西省的高层领导。在一位副省长的关心下,一支由地质、宗教、旅游各界人士组成的三清山景区普查队成立了。时年52岁的刘鹏飞成了当然的向导,并负责摄影及文字……他终于成了远近闻名的“开山老人”。刘鹏飞在发现三清山的同时也发现了自己。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他拍了300多卷胶卷,发表了数百幅介绍三清山四季美景的照片,终于向世人撩开了三清山的面纱。

又来了一位“山痴”
    1983年元宵节,三清山满山霜雪,寒气森森,一位1968年去北大荒的上海女知青杨七芝,在婚姻失败、万念俱灰的境遇下,由她的国画老师陪同,登上了冬季人迹罕至的三清山写生作画。“开山老人”刘鹏飞当起了向导。满布冰碴的山道,连挑担行李的老乡、一行5人走进了三清山北面的古道小路。老子看经峰前,他们驻足而立,玉京峰顶上他们冒雨共谋宏篇,三清宫里秉烛夜谈话人生,一直护卫着这位羸弱的小妹妹,刘鹏飞身上的那件黑尼大衣,使杨七芝熬过了一个又一个深山寒夜。
    毕竟16岁就考上上海美校,杨七芝在“一窗风雨凄凉夜,半间破屋作画图”的磨砺中画技日见长进,她以三清山为题材的国画创作很快就得到了社会的承认,大画家谢稚柳先生在《杨七芝三清山画选》中写道:七芝之画“风驰云奔、木石灵动”。杨七芝本来羸弱的身躯也日见康健,在三清山,她也找到了自己。两代知青,一影一画,使三清山不仅走出“沉默”,在当地各级政府及时开发下三清山成了游人趋之若鹜之地。

“金风相送到瑶台”
    杨七芝经历了疾病、婚变的折磨后,在三清山第一次感到了安全和温暖。而比她年长的刘鹏飞也萌生了一份“朦胧的爱”,珍藏在内心深处。在第一次分别时,他以四句七言诗赠与七芝:“君本蓬莱青云客,只因贬谪人间来,艺海慈航通彼岸,金风相送到瑶台。”当时还是30出头的杨七芝,还未步入“金风”之年,艺术上距“瑶台”也尚远。然而6年后,诗中的一切却应验了。
    1986年,刘鹏飞利用假期回上海看望杨七芝,但意外地得知杨七芝找了一个男朋友,一向厚道的刘鹏飞知趣而退,从此鸿雁不再……想不到,又过了三年,一封发自上海的信三个月后才交到了刘鹏飞手上。打开一看,原来杨七芝还是很不愉快地孑然一身,于是刘鹏飞大胆而又含蓄地回了封信:到三清山来,到这里来创作书画!
    重上三清山,两位知青以三清山为题的诗文、国画、摄影一发不可收。1993年9月,刘鹏飞和杨七芝的三清山国画、摄影展在盛大的上海美术馆展出,引起轰动,由刘鹏飞撰写的三清山文集、由杨七芝画的三清山国画选,第一部专著相继出版。当时的上海文联主席夏征农称他们双双到达了“瑶台仙境”。1994年,他们结为秦晋之好,并受聘于上海沪东画院、黄浦画院。但他们总觉得有样东西挥之不去,那就是他们共同的三清山,1996年他们重返三清山、在当时上饶地区专员陈达恒的鼎力批示及关怀下,创办了前所未有的“三清山书画院”。为方便全国各地的艺术界朋友上下三清山、了解三清山自然和人文景观,1999年夏日他们用微薄的积蓄忍痛在玉山县买了一套房子,作为“艺术家及亲朋益友的联络站”,也作为他们宣传、创作、提高三清山品位的基地。

(作者系《解放日报》报业集团上海资深主任记者  发表于解放日报 2001.10.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2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2626
453#
发表于 2016-7-29 08:09:59 | 只看该作者
两代知青同爱好,
三清山头结缘笑,
书画齐扬先山水,
创建基地更逍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8

主题

1628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566
454#
 楼主| 发表于 2016-8-4 18:18:51 | 只看该作者
龙行天下 发表于 2016-7-29 08:09
两代知青同爱好,
三清山头结缘笑,
书画齐扬先山水,

龙版您好!夏日炎炎您还是与版主们一起为大众天天服务,坚持网络的质量与信誉,辛苦啦、谢谢龙版与版主们的付出!您也要多多保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8

主题

1628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566
455#
 楼主| 发表于 2016-8-4 18:33:3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杨七芝 于 2016-8-4 18:38 编辑
杨七芝 发表于 2016-8-4 18:18
龙版您好!夏日炎炎您还是与版主们一起为大众天天服务,坚持网络的质量与信誉,辛苦啦、谢谢龙版与版主们 ...

《金风相送到瑶台》015感君助我千钧力

          3.芝  之  美
                                                       李 文 祺
                  《解放日报》报业集团 驻京办事处原主任高级记者
      上世纪60年代,上山下乡的上海知青中,有一批好儿女打起背包北进,来到黑龙江北大荒,在广阔天地中艰难磨炼。这批人返沪后被称为“黑兄黑妹”,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施展才华。数十载已过,如今的“黑兄黑妹”,有的进了公务员队伍,尚在领导岗位上服务民众;有的在文学艺术的海洋中遨游,著书立说;有的则年过甲子,退休后在家享守天伦之乐;有的还在……我熟悉的一位“黑妹”,她是“杨门女将”,名七芝,与共和国同龄。我们的情谊已有三十余年。
      那时,我作为中国首次南极科学考察队的随队记者,赴南极建中国首座考察站--长城站,七芝和她80余高龄的老父亲杨志翔及一位画家教授闻讯急急为我寄信,邮件从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上海)——北京——南极站,历尽千山万水、千难万阻、日复一日地久长转邮,终于送到我手中。这是滚烫的热情,壮怀的牵挂:两幅画、一首壮行诗。画为满山红叶,一艘航船南行,写上“一帆风顺”。这是他们为中国首次南征的中华儿女的祝愿,也是对我的祈祷!另一幅画为“兰竹清香”,祝愿我们考察队像翠竹兰花一样,深受祖国人民喜爱。杨老遒劲的书法诗曰:“数万里航跨两洲,英雄破浪到南球。欣闻捷报登乔岛,遥祝建功壮志酬。-——欣闻壮行安抵南极,赋诗祝贺李文祺同志鹏飞胜利。”那时我远在重洋,举目无亲,深感祖国人民和敬重爱戴是我的亲人,赋予我极大的生存与奋斗的精神力量,我感动得热泪盈眶,并一直将诗书画牢牢地保存至今,我与杨七芝他们的友谊也至今不变。
  杨七芝出生于上海书香门第,自小受到庭训。历尽磨难几十年的努力拼搏,她的作品与事迹不断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与嘉奖。今年春节期间,她来电说,她的作品即将结集出版,邀我为她的作品写序。我欣然答应,提笔写下
几行字,以示祝贺。
       杨七芝家紧靠上海南京东路的台湾路上,是典型的上海石库门老屋,没有煤卫设施。进大门是一条昏暗的过道,踏上很陡很狭的木楼梯就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一支小灯泡照亮上楼的脚步。到了二楼左厢房,推门而进,只见一只陈旧的方桌摆在房的中间。右边便是她父母的双人床,床的上方是小阁楼,高1米多,却是杨七芝入睡读书的地方,她每天依靠一部小枎梯爬上爬下,进进出出。房的北面有一长排明窗,北风吹,呼啦啦!在左边的板墙上,从上到下巧妙地摆开了她父亲自己设计做的木板书橱,里面摆满了古今中外的名著和一大叠他自己几十年爱好旅游及考古文化用蝇头小楷撰写的诗文游记,且用古色古香的玄蓝布面线本装订起来,功夫之大,修养之高,无论如何现代人很少做到。我感动于老人对祖国古文化高品位地潜心研究又锲而不舍地传承精华,更是他那勤俭节约的美德打动人心。他就像当年徐霞客那么博大有才华,可惜他不愿炫耀,到现在没让社会发扬光大,杨七芝常常懊恼。她当年托我帮他父亲找人廉价出版诗文集也被他拒绝了,至今灿烂的文化瑰宝还躺在尘埃里,发霉虫蛀,实乃可哀也!另外,她家靠弄堂的东墙也有二扇窗,透过许些明光,种着两盆君子兰。窗的上方是他父亲挥洒的王体行书“晚香楼” ,最精湛的书法,红木匾额,具有东汉杨震将军后裔遗传下来的翰墨灵气,现在传承到杨七芝一代。窗下有张写字台,是她父亲每天看书写字的地方。写字台左边有个方水斗,便是她们一家用水洗涮之处,她家过去十几人的生活就在这30平米的天地里。从现在的眼光看,真是不可思议!老房子日趋衰败,目前还在风雨中摇摇晃晃,与著名的南京路共度春秋。这是真实的现象,一点也没夸张。
       杨七芝就是在这种环境中生活、成长,炼就了她一生不畏难,不怕苦,求进步的意志。当她孑然一身,在异乡患病无助时,凭自已的坚强与病魔搏斗,闯过道道难关;当她家庭裂变、第三者插足丈夫变心离婚时,她坚定沉着,不卑不亢,以自信、自强、自立,走出阴影,奔向新天地;当她爱上书画,即白天工作晚上作画,没有画案就挂在墙上或搭铺板画,立志以国画为精神,生命不变。数年如一日坚持了“一窗风雨凄凉夜,半间破屋作画图”的艰苦创业。她全身心的投入达到了废寝忘食,一丝不苟的境地。她拜著名诗书画及鉴定大师谢稚柳先生为师,从他的艺术中探寻真缔。同时,她到大江南北游览写生,远取诸物,近取诸身,力求广阔天地为创作源泉。她用前辈们那种雄浑苍茫的气势,酣畅淋漓的笔情墨韵创作,深觉“中得心源”,连―草一石都会产生心灵的共振而痴迷陶醉。这段时期的作品在国内外不断展出并获奖。可敬!
       为了达到深层次的美感,杨七芝步入到“师造化”和理论学习的升华阶段,写下了不错的毕业论文“试论气质与书画的关系”,得到社会与同仁界的好评。她调到上海市总工会工作后,创作环境有所改善,同时进入了沪东画院和广西石涛研究院,足迹踏遍祖国壮丽河山。艺术源于生活,大自然中有着丰富的创作素材,她从古人“仰则观象于天,俯则取法于地的“易”中,探索“法本自然”、“应物像形”的哲理。足迹所到之处,细心观察,勤奋写生,将山山水水的英姿态势、峥嵘气概,蓄贮心中,作为积累和能量,不断得到充实。及至临池,灵思涌动,信笔写来,将胸中丘壑汇成纸上,在一幅幅作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洋溢着鲜活的时代气息和动人的心弦。作品先后在《解放日报》《新民晚报》等报刊上登载。此后一发不可收,一路奔腾,创作灵感迸发,诗情画意俱佳。可喜!
       然而,艺术上要想独树一帜并不容易?杨七芝将自己的心灵气质与远见卓识结合,寻找新的路攀登,达到千变万化的笔墨精髓“形神兼备”。她用“笔墨之法”写“山川之饰”,演化成搜尽奇峰的“山川之质”。杨七芝选择三清山作为自己的创作基地,无疑是正确的。她深入了解三清山14亿年地质变迁史,造山运动形成的“清水出芙蓉”山体的内在美,以及四季变换日月运行,人文古建等交相辉映的形象美。她用传统的工笔、写意、泼墨的手法,创作出一派新的境界,画出了“巨蟒出山`“猴王观宝`“道人拜月`“司春女神”“牛郎织女”“唐僧访徒”“藏蛇露尾”“木鱼镇惊鳌”等等巨作。三青山宏伟壮阔的气象,使她得益审美的收获。她在上海美术馆举办大型《杨七芝三清山画展》,我特意在北京送去了祝贺的花篮。出版《杨七芝三清山画选》,我第一时间得到佳作。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上海电视台以“海上名家第三十八集—艺海无涯苦作舟的杨七芝”专题播放,受到听众和观众的喜爱,三清山旅游事业从此在上海拉开序幕。《解放日报》记者专访她,在《解放日报》发表了整版的专题文章与画作:《两个知青一座山》、《三清山下怀玉情》。三十年努力,杨七芝硕果累累。可叹!  
       杨七芝奋斗不止,创作不止,三清山书画院与画派与日俱进,已然形成了她自已的风格。但让人惊奇的是,杨七芝对艺术的追求精益求精,自律提高修养素质,除了开发三清山自然与人文景观外,还有一个令人忽视的是:她首先想到要为当地百姓脱贫致富而呼吁。她与他的老师刘鹏飞几十年创建下来,许多老乡亲富裕了,可他们自己不在乎,仍是清贫,而精神却乐观。我们在她的纪实文中“同舟共济肝胆相照”、能够见证她艺术人生的价值!如今,使人敬佩的是,她认为书画的提高不能缺失文学的高屋建瓴。文学思想的重要性,是攸关一个国家与个人道德灵魂的洗礼!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家都是她醒悟的一面镜子。故而,她50岁后从头学,利用十年时间,面壁三清山反省写作,撰写了30余万字未写完的回忆录和30多万字的文集、几百首诗。她说在文学的田园里,自己要像勤劳的蜜蜂一样,为人间带来芳馨与甜蜜。这一切人们在她的文集中可见一斑。在八个章节中可以看到她的人生轨迹--奋斗进取,永攀高峰。“黑兄黑妹”之间的友情,跃然纸上;优美的诗歌,让人陶醉;优雅的文字,清醒夺目;深层的情节,回味无穷,激励人的语句,读来不忘。
       如今她的事迹与作品不断入编国内外大典,时常被国家级有关部门部门评为“感动中国艺术人物”及“2013中国艺术大师”等称号。可贺!         
      杨七芝作为一个出名的画家,正值求索和创作的黄金年龄段,国学名家在国庆60年期间、全国精选60位著名书画家的作品作为系列工程,又出版了她的第二本三清山画册,真是琳琅满目。我愿她不断努力,运用山水画家的妙笔生花,不断超越自我,不断创作出更好的作品来。也祝她笔耕不止,创作更多的脍炙人口的新诗篇,尽享真善美的愉悦!
       杨七芝的画是美的,杨七芝的诗文是美的,但她的人格更美,心灵更美!芝之美,是为序。
                                      李文祺 写于 2013 阳春 沪上寓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2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2626
456#
发表于 2016-8-5 09:00:57 | 只看该作者
青春献给北大荒,
回沪三清山上忙,
诗画双绝声名响,
新书作序齐赞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8

主题

1628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566
457#
 楼主| 发表于 2016-10-8 20:33:52 | 只看该作者
龙行天下 发表于 2016-8-5 09:00
青春献给北大荒,
回沪三清山上忙,
诗画双绝声名响,

多谢龙版好诗赞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8

主题

1628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566
458#
 楼主| 发表于 2016-10-8 20:44:5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杨七芝 于 2016-10-8 20:46 编辑
杨七芝 发表于 2016-10-8 20:33
多谢龙版好诗赞美!

《金风相送到瑶台 》15.感君助我千钧力 4.时命无奈 真情尤在(病中吟)


                               时命无奈 真情尤在
                                                                        纪实散文 杨七芝

         2015 羊年的金秋,"余霞散成绮,澄江净如练”尤其让我充满对大自然的钟爱!置身于江南水乡古城的我,早晚锻炼被这万柳洲原始湿地深深吸引;秋风荡冰溪,气爽好葱茏,山峦旖旎里,峥嵘已花甲。想我弱小女子还热衷于在水一方画楼中写作,即将出版的书是我用心血凝聚的《金凤相送到瑶台》(我先生1983年赠送我的诗句)

                  祸 福 难 料
         "风霜何时偏伤物,天地无情亦爱人",正当我沉浸在浓郁,含英在咀华的古典文学中,9 月 16 日我先生的肚子很胀痛,已有三日阻便纳差。这以前一直以为是蛔虫,吃过打虫药,我则马上陪他去县城当地医院检查,确诊肠梗阻。整个肠子都是宿便! 我的先生刘老师"一向单衫耐得冻,乍脱棉袄冻成病?"一向健朗的体质何故生此病?我好纳闷!李小红主任医生坚决要求住院!说拖不得!否则会救不了的!在惊慌失措中我打点衣物请朋友陈有春,陈菊莲夫妇俩帮忙,又请彩超主任祝友四联系好外科病房总算顺利地送医院住下了。
         "野风吹秋木,行子寸肠断″ 身为客乡的我们,入院后又去检 查,紧张的疑似病让人心神不定!吃药打针灌肠 5 天下来无济于 事。 我辛苦地服侍,守夜,慌乱无主,先生的全身肿胀却严重不消!我心如刀割,疲惫之极,既便是废寝忘食,食无兹味也解决不了先生的痛苦无穷尽……半夜里听一个值班医生讲:"好不了!″我整夜里诚恐诚慌,心像绞肉机一块块地碎裂,医生还在重复治疗说要把肠内的粪便全清理方能查明原因。责无旁贷,我启动全部精力去呼唤亲朋益友助我一臂之力!疾病不等人,生死在一线,我决定向最靠近的邻居学生龚子瑞与叶雄英俩夫妻求救!他们急急赶来说我为什么不早点告诉?我怕他二个孩子没人照顾,影响他们工作,小叶说:"杨老师 我们是自己人,不讲二家话!你的困难我们帮定了!”师生情义如山重,我热泪盈眶,感激几十年来的患难之情。于是他们安排好工作家庭,帮我值班,陪夜,购物,送菜煮粥,虔诚得如一家亲人却从不讲报酬,无私无畏地奉献!
         风雨漂渺,祸福难料啊!我累得把牙关咬得紧紧的且把两腮骨挤得疼痛不能张口吃饭!江南的阴雨连绵,下在我不能左右的心里隐隐作痛!谁又能替先生解决病魔呢? 拖不得呀!终于聪明的子瑞建议我送上海亲人医院看病,这才是一条活路呵!21 日凌晨我打电话给我华山医院的顾玉东姐夫和杨小英姐姐,必竟他俩是著名的专家学 者。对方听了病情后坚决要求去华山开刀治疗!我还以为听错了,后来一想太严重了!两腿直打哆嗦,心冷得颤抖!关键时刻子瑞愿意陪我共赴患难去上海看病,他处理好工作,叫弟弟子杰赶紧网上买高铁票,幸亏有 5 张,让我们买到了 3 张。小叶与我心心相印,用轻骑带我办事,她心疼我会累垮了! 早晨医生上班我提出转院!则办妥了一切手续!才急忙忙赶到家中拿物资上路。这一路送行的学生有刘才英开小车,钟雪蕾护理,小叶子瑞贴身关照。行李重叠,责任重大,人人心中忐忑不安,师生情谊不在那锦上添花而在于雪中送炭! 我平生从不求人,此时打破底线! 我一 生与人为善经常吃亏也得到了回报,想到这里淡定释然。几位好学生宽慰着我无能回力的天空。在火车上我要求乘务员联系下车的绿色通道,果真一下车就过 来一位男青年叫杨江宇,他是郑州大学生来实习的也是上海铁路青年志愿者。他热情地推着一辆轮椅请先生上坐,解决了我的后顾之忧! 这位诚恳服务的他从一车门一直寻找到十七车门,绕了好几道弯路才找华山医院的救护车方位。把我们送上车后,小杨转身又要去接另一位求助者。看着他奔跑的背影,我们感动得直叫他活雷锋好青年!他却微笑地向我们招手致谢告别了……司机李素琴女师傅是几十年为姐夫开车的,也是我们的老朋友老姐妹,她热心忠厚周到地为我们服务,至今感人至深!这天风和日丽,李师傅帮助大伙儿办事,一路上很顺利地联系上姐夫的学生外科主任陈宗祐教授医师。只见先生躺在车上痛苦难熬,不可忍受!谁又能为他 解痛解危呢? 我急得万箭穿心,冀盼赶快就诊!
       下午 2 点车到华山医院住院部已是旧貌换新颜!这里简直是个大花园,看见人群形色匆匆川流不息。 华山的大门广阔有序,进门中央的玖瑰红万年青大花坛上高高耸立一块大牌子,前后上面写着 "大医精诚 追求卓越″"人道博爱 救死扶伤”下面是二排黑字 "打造中国最具有影响力的国际化精品医院”令人震惊仰视!医务人员着实在努力进取大爱病人大爱医学,为祖国人民争光,多么值得赞扬啊!与此相配的是古树参天,玉兰高洁,金桂飘香,给人一种森林家园的镇静剂。

              微笑的白衣战士
        "共问寒江千里外,征客关山路几重″李司机正在奔波联系陈大夫,累得她满脸大汗。一到急诊室,人满为患,闷热无助!我先生已经痛不欲生,脸色发青,全身虚汗淋漓。我一眼望见等在急诊室的姐姐、姐夫,高兴极了!高声地喊着他们,犹如等到了救星!他俩焦急地张望着陈医师的到来,可惜陈在开刀便喊来了项建斌医师,刚下手术台的他,倒穿着开刀的衣服,头上冒着热汗急冲冲赶过来,可见很忙! 毕竟先生年龄高,经不起内毒穿心  壅堵不畅。他神志慌乱,几乎休克,医师赶快开药吊针、开住院单上楼解难。我终于放下一颗悬着的心,也感激姐姐姐夫及项医师的果断措施。

        文移外线,话说我的姐夫顾玉东,属于贫寒出状元,靠自己的几十年努力成为手外科名医。创新项目疗效卓著,早已名扬四海。他在上世纪 80、90 年代就当选为上海市十大精英之一, 后来选为市人民代表劳动模范和全国劳模,时常荣耀地到北京开会授奖,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有多少人感念他的恩德而他的最大特点是谦虚好学,勤奋求索!"只有付出超人的毅力,才能得到超人的成就″这条格言是我在 80 年代他的书案上见到的,至今是我学习的楷模。 他最大美德是宽宏大量,助人为乐,想病人所想,做病人所做。同情疾苦大众和谐医患关系。60 年医学生涯他说终身不离其职,至今家喻户晓成为美谈。
        我的小英姐姐早就是党员,内科医生。18 岁放弃上海市府保健科医生,自愿支援江西老区当医务工作者。一路走来吃苦耐劳累得生病,依旧淡泊名利想到病人痛苦,被当地人选为人民代表政协委员。从我姐姐姐夫 20 年牛郎织女的两地分居到如今默默奉献的专家学者,他俩始终敬老爱幼,把不惜辛苦与温暖微笑送给亲人、病人与 社会。他们处处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姐姐 80 年代返上海后,首先把五官科医院並不起眼的保健科努力争取到先进。 曾经她与我姐夫还一道参加过上医的先进人物表彰大会。然而她从不显耀自己的功劳!他俩真是家庭与人间有胆有识而有口皆碑的人民好医生啊!

        峰迴路转,本文尚回归正事。刘老师那一刻从急诊室急忙赶到 3 号楼 6 楼 普外科37 病区,由电梯上下进入一条狭长的走廊,设施比较陈旧。走廊的两边是医务室与病房,而走廊上是暗淡的加上病人是凄惨的。加床一排排在走廊靠病房一边,行路难擦身而过。先生先安排在走廊的临时小床上,对面就是男女厕所,日夜臭烘烘,医患回来急走,穿梭不乱!可想医务者是艰苦的,有病人是忍着的!不一会儿,陈主任带着他的一组团队医生微笑着过来了,廊灯是微弱的,他仍在仔细地问诊检查病由。姐夫高兴地为我们介绍了陈主任一番,当陈医师面带笑容与我握手问候时,我感到担惊受怕的心松懈下来了!他还兴奋地跟我解释他过去也是喜爱书画的参加过比赛,羡慕 搞艺术的人非常轻松愉快。我也跟他开了个玩笑,说以后想画画尽管找我。是啊! 那是一种多么优雅的人生修养!他羡煞地咏叹着,还真有点艺术家的风度。可惜啦!他嗟叹嘘唏一阵,我很慨然婉惜地回答他。仔细一想没有好医生,哪有我们的生命?我是片面理解人世间的问题了!其实他正具有非常好的艺术家气质与个性,无论是中西音乐还是中西绘画皆一定会有前途的。因为他有大家风范的魅力,温文尔雅的白面书生却更富有深情厚义的善良慈祥品德。他戴一副透明的眼镜双眸闪闪发亮,会说话的眼神,像月儿弯弯地微笑,这种纯朴的微笑出自内心,分享大众,谁见了都喜欢!他思考分析病因时,敏锐而聪慧且果断而准确。特别是整洁的衣冠带给他庄重而尊严的人品!一丝不苟地工作得到好评,我想为他打一百分!
        壅极则通,大夫们科学地确诊是求生病人的大旱望云霓!大夫们和蔼可亲的一个个微笑为大难临头的病人送来一束春天的阳光。陈医师就是这样的好医生,随后他用稳重决断的口气吩咐下属大夫,尽量让病人止痛止胀安静下来,明天上午动手术。如果病人熬不过一夜就得零晨 1 点动手术,不过最好是早上氧气充足对病人有利……天黑了,病人都在开饭,没多久他便自驾车返回自己很远的家,医生是最辛苦的人,因为重病人突然来临,医生就没有自主权了。夜晚 8、9 点先生有幸住进了八人间的病房,到 9 点半先生实在吃不消剧烈的胀痛,我担忧起来与子瑞一起陪夜时商量还是请
姐夫告诉陈医师来开刀吧!不然的话……陈医师在家接到电话,他是认真的,先让值班 医生为先生作手术前的一切检查与我的签字。随后他凌晨 4 点赶 到医院准备 6 点开刀。
这一夜急煞我也!先生属于声嘶力绝地呼唤着不行了,我则帮助清洁他的一身,累眼朦胧恨不能倒地睡一觉,痴望吧!当轮椅车推向对面大楼检查时,野外一片漆黑,天空下起冰冰凉的雨丝,凄凉极了!亏得有子瑞陪着有所安慰。熬到东方拂晓时,一位男护工来推先生进手术台,好紧张好可怕!我别无良策!一切尽在屏气无言中,一路送行依恋不舍,先生居然伸出一只手说:不用怕!我没事的!未料想他还是坚强如钢,一生中闯过九死难关呀!至今令我敬佩!六点的手术室里竟然挤满了 6 个病人要开刀!医生够劳累的了!我双脚发软头发晕、与子瑞 一直呆呆地站在凉凉的地砖上等消息,有人席地而坐,我的膝盖疼痛得蹲不下来,也罢了!子瑞的腰疼病又犯了都是几天来劳累的原故……真对不起这位憨厚热心的学生! 八点半上班姐姐与李司机就赶过来听消息,也只有等在门口。姐夫在百忙中来电问询,都让我无比感动而无能回报!我失魂落魄地靠墙而立,分秒缓慢那高楼窗外凛冽寒风吹得我心寒意冷!
(未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8

主题

1628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566
459#
 楼主| 发表于 2016-10-8 20:50:0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杨七芝 于 2016-10-8 20:55 编辑
杨七芝 发表于 2016-10-8 20:44
《金风相送到瑶台 》15.感君助我千钧力 4.时命无奈 真情尤在(病中吟)

    我几乎迷朦地想起与陈主任有缘交流过的一系列话。 我问其,“你在医院救死扶亡天天面对喜怒哀乐悲恐惊的病人,为什么会微笑相迎?”他坦然地说,“对病人不厌其烦是医生的职责,提供帮助解决困难是我一辈子的道德原则,尽量不冲突以避让为主。碰到难讲话的病人需冷静应对,首先要反省自己减少麻烦,医生的形象应该是尊严的。”孔子言"不学诗无以言"我感慨于他谦谦君子的儒家思想学得很到位!即是"不学医无以术"的概括。 有许多事迹体显了他"一双手,一颗心,撑起爱的天空"的中国红十字会精神,难能可贵! 这不是一天二天的事而是一辈子要面临的难题,我万分佩
服!"从入院到出院, 我关注着你的点点滴滴,谢谢您的配合,祝您早日康复!″这段他们 37 病区全体医护人员的口号叫人看了 感到温馨体贴!果真他们被评为优秀团队,正在屡建奇功。猛然,我在墙上的宣传栏中见到姐夫写的"学习四心"的职业精神:"对工作有责任心,对事业有进取心,对病人有同情心,对同志有团结心″(顾玉东院士)真的使人钦服!名师出高徒,难怪陈医师有那么好的素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与科技医学全靠一代一代精英的传承袁,无以伦比!这些勇敢自律的顶樑柱,爱院如家,爱生命健康的奇迹尤如自己的命脉!豁达开朗的陈医师曾经对我耐心地道来,说:他是1961 年出生的孺子牛,因父亲学医之源使他后来当上了医生,但自小他爱好手工动脑想考机械学院,铁道学院,最后一个志愿是上海一医,倒被录取了。毕业后留在华山当外科医生,天意谋合真的动手为病人开刀了,那是一项与病人生死相连的工作,马虎不得……时时听到耳畔是严峻的呼唤!医生啊! 请你救救我的命! 医生啊!我求求您手下留情千万不要弄错啦!病人家属的寄托与信任,更不能 一失手成千古恨!医生等于每天上战场袁,要开 5到6 个刀!还有特殊病人加班回不去,几乎天天黑灯瞎火回家!特别辛苦!放弃了家庭生活与个人 爱好,埋头苦干在 31 年的手术台上。 顾玉东老师告诉过他们先成家后立业!在 10 年后的独立操作中压力甚大,病人的并发症及突然地死亡……碰到这些意想不到的棘手问题,对医生是最大的考 验!
如何冷静地面对、尽量克服地调解、这是最不易做到的事!我说:"那是性命攸关的大事都必须像孺子牛一样,不折不扣没完没了地耕耘在手术台上。你感到委曲苦恼吗?″问题醒人我迫切想听到他的呼声!当然,他说开了话匣子:"自己曾经想过改行,也许会轻松点,但后来做不到,任何一项投入都会有艰难险境的,我只要坚持下去,做一项爱一项就能少犯错误不犯错误!成熟后积累了许多经验,希望自己成为病人的好医生!″言简意赅,我回复他:"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想大众患者,骨肉之亲,折而不殊!″又回问:“你无怨无悔地一辈子甘心情愿为病人辛勤地工作吗?”“是的!”他踏实轻松坦荡地说:"没什么委曲,我们从年轻医生走来,不能辜负祖国人民的希望,牺牲一点尽心付出,情系病人,我会感到天职的自豪与乐趣!……"我感慨万千地说:"入则恳恳以尽忠,出则谦谦以自愧,这种高尚的医德属于大爱无疆!″尽管医 生的条件是几个人一简屋,一架电脑与一杯牛奶与桌子木椅,让我们想象不到的艰苦!可他们奉献的是呕心沥血的抢夺生命天公的重大事业!陈医师却又笑容开颜地对我讲:“为病人作奉献是应该的!”“应该的!”我听后眼睛难忍地湿润了……如此仁爱的三个字实现了他"黜虚名而求实效″的忘我精神!高贵的白衣天使啊!您真是"文章千万事,得失寸心知″明理人 生,追求卓越的楷模呀!
       "嘀铃铃……″我的思索被陈主任从手术室打来的电话而惊醒,恍惚中俩位戴口罩的白衣战士笑嘻嘻地告诉我 :你先生是不幸中的大幸!手术很成功!我两眼直盯着大夫方认出是陈医师和另一位医师!我软软的腿直打抖!不知如何感恩他们抢救了我先生一条宝 贵的性命!一霎那,姐姐、司机、我和子瑞跟着几位推床的医生喜出望 外地奔向先生的 21 床,只才把一上午焦急万状的心宁静下来……人非 草木岂能无情?我们深深感谢陈医师他们整整开了 8 小时的手术呀!特别紧张劳累,是的,医患和谐共奔健康的理念无时不在他们团队凸显,医患一条心, 生命可双 赢!向白衣战士鼓掌与敬礼!
        至今, 在陈医师团队的努力下效不足言地抢救了无以数计的 病人,恢复了健康!我先生也在康复中坚强着人生!当然,陈医师善解人意、勤勤恳恳的品德永远让人难以忘怀, 他的自然微笑与简单语言、时时铭刻在我的心里!"用最好的技术,真诚地服务每一个病人,慰给他们新的生活。″这真是"以近知远,以一知万,以微知明″的精湛寓意......中秋时节,刘老师的病中吟、在此告一段落。
      " 飞霞半缕,收尽一天风和雨″,此刻在上海的小屋,我俯首眺望街上的林阴道中,已然冬至的寒风苦雨中的古树仍未枯竭地挺立,多么像白衣天使的精神抖擞;雪意浓浓的花园河畔迎风斗霜地绽放着红梅花蕾, 又多么酷似白衣战士,真挚忠实对待一切病人的和善微笑,甜美而亲切……他们守望着人间的幸福,守护着人间自有真 情在的人道博爱!担当重任无怨无悔!他们是伟大的!
        "时命无奈",我礼赞没有硝烟的战场(医院),在我护理先生极度劳累昏晕时,仰慕一下白衣战士的微笑,那是一种坎坷人生的坚强启迪 ;在我无可奈何花落去的一瞬间,回眸一次手术台上全力以付抢救病人的白衣天使,汗流如雨、废寝忘食地无私奉献,我仿佛再大的罹难也是渺小的,更没有理由畏手畏脚地叫苦一一那时、我特愿与他们"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地坦率对话。
       "真情尤在″,我感激在我先生重病危难时,忠心耿耿毫无顾虑,为我们伸出双手扶助的亲朋益友们;共赴患难,我们感谢老师、同学、同事、战友、老学生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地给予精神与物质上的有力帮助;鸣谢全体华山医务人员特别是陈宗祐教授团队的无比关爱精神!
        我礼赞一一好心的人们, 你们是我生命中的一朵玫瑰一道彩 虹,也是支持我刚强生活下去的一股强大的爱心力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传递爱心火炬,共圆中国梦,珍惜生命,共圆健康长寿之梦!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想不到我在孤独无能、辛苦照顾先生、舍去一切休息时间、写完此文时,在主编的宽容下,可以荣幸地额外加入我热爱的专题散文集《金风相送到瑶台》里,游刃有余地宽慰!
         杨七芝写于上海控江小屋 2015 年冬至
           整理于2016.9.13.中秋前先生病后一周年
谨以此文献给下列关爱支援我与我先生重病时的爱心人士,鸣谢名单不分前后,随笔列写,有遗漏处多请见谅!
(1)家庭人员院 : 杨小英,顾玉东,李素琴(司机)杨重九,刘青 青,杨抗生,杨六如,王蓉妹,姜方贤,杨伯捷,顾嘉瑜,李缨,顾迎春。
(2)华山医院住院部普外科医师: 陈宗祐(包括一组团队)项建斌,顾晓冬,李震洋,周易明,杨逸,臧怡雯,周珉玮 。
(3)老师们 :李孔怀,阮国英,张舜发。
(4)学生们 :龚子瑞,叶雄英,龚子杰,刘才英钟雪蕾 。
(5)老同学: 庄健,陈文娟,胡仲琏,徐申生,王詠 新,鲍国裕,赵文娟,王星星,巢文琴,邵惠玲,宋澄川,任競慧 。
(6)老知青及战友: 李培文,薛德慈,陈家,谢采 玲,徐金宝,朱凌云,董亚平,吴祖康,周建新,黄巧妹,童伯晋(团队)钱国顺,方韧,林雪仙,冯祖美,魏立,乔桂兰,王俊 国,柳晓青,卢莹莹,张永利,郭景云,林玲,张国庆,张杰 。
(7) 朋友们: 厉峰,赵玉英,徐金华,许明凤,蔡邦彦,金诚,沈安丽,郁江南,姚绍玲,董冲,王培芳, 施燕南 ,杨江宁(志愿者)李小红,陈有春,陈菊莲,祝友四,王耀宗,娄国伟,朱绿波,陈 列,何华松。
江西玉山以许春水为主的春江水暖团队,中国蓝天救援团队。




与华山医院住院部普外科教授主任医师——陈宗祐合影(2015.10.8.)




与华山医院专家学者姐姐杨小英,姐夫顾玉东合影(2015.10.5.)
与华山医院住院部普外科教授医师——项建斌合影(同时间)




与刘老师开好刀在住院时合影


一个勇敢的老师从不掉眼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8

主题

1628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566
460#
 楼主| 发表于 2016-10-8 21:11:00 | 只看该作者
杨七芝 发表于 2016-10-8 20:50
我几乎迷朦地想起与陈主任有缘交流过的一系列话。 我问其,“你在医院救死扶亡天天面对喜怒哀乐悲恐惊 ...

时命无奈   真情尤在(图片)




华山医院住院部花园与普外科37区宣传栏



今年夏天与刘老师在玉山杏花村合影

今年夏秋邀请我们顾问经常参加
玉山民间文化交流协会研讨项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6-6 13:10 , Processed in 0.247014 second(s), 20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