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4-10-23 20:30:5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月家福 于 2014-10-23 20:34 编辑
让知青石永远铭记历史
盼望已久的知青石,千里迢迢从泰山脚下,一路风尘仆仆颠颠簸簸.通过多方的共同努力,今天已经平稳地安放在原七号与八号码头之间。这里曾经是,下放苏北的镇江籍知青,往返的必经之路。涛涛扬子江水,你记录着这一代人的历史,这一代人的命运。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开始,每年都有部分,初;高中应届毕业生,响应国家号召,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为建设祖国的新农村,奉献出自己宝贵的青春。据我所知,现在镇江籍知青在全国分布很广,大约占三分之二的省市自治区,和镇江周边的县级农村,都曾经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特别是在一九六九年三月七日和三月十五日,镇江市的“老三届”毕业生,第一批四千多,第二批一千多,响应毛主席发表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最高指示”。“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我们也有一双手,不在城里吃闲饭”、“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到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等一系列方针政策的号召下,我们出发了。苏北的黄海之滨,大片的盐碱地,一望无际的草滩,等着我们去开发,去战天斗地,去改造大自然。期间,发生了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令人难以忘怀。
今天我站在知青石下,不禁使我思绪万千。一眨眼,四十五年过去了,真是弹指一挥间。回首往事历历在目,那一年的三月七日天气晴朗。一群热血青年,告别父母离开亲人,背着一件件简单的行囊,带着亲人的嘱咐。一清早,就聚集在大市口广场,开欢送大会。随后沿着解放路、大西路、迎江路、苏北路(现长江路),在平政桥附近的几个码头,同时登上驳船,上船后随即被隔离在江中待发。岸上从平政桥到北固山,沿江边都站满了欢送的人群。很多父母望着自己尚未成年的孩子,禁不住老泪纵横,女生舱中更是哭声一片---。大约下午三时半左右,一条条驳船开始编队。四条船队威风凛凛整装待发。随着阵阵汽笛长鸣声,船队徐徐驶离码头,一面面红旗迎风飘扬浩浩荡荡。四点多,船行至焦山附近,当时焦山正在举办“两派”干部学习班。由于平时不得离开,当见到我们的船队后,情绪异常激动!先是互相招手致意,然后掌声雷动。突然不知谁带头喊了一声“向红卫兵小将学习!,向红卫兵小将致敬!”我们的四条船队,也不约而同地呼喊出“向工人阶级学习!”,“向工人阶级致敬!”以及符合当时形势的革命口号-----。双方口号声此起彼伏,一直到船队拐弯人影模糊,场面非常感人。现在,我回想起当时的场景,还不由眼中湿润。傍晚,船行至谏壁附近,江面开阔,四条船队并驾齐驱。此时夕阳的余辉照在船上,红旗飘飘,犹如四条巨龙游弋在江涛之上,场面非常壮观。可惜,当时谁也没有相机记录下那美好的瞬间。慢慢地夜幕降临了,船队驶入苏北运河,从此决定了这群年轻人的命运。
历史永远是历史,任何人是无法改变的。当年的热血青年,如今已经是白发苍苍的老人。想当年一个个风华正茂,怀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付出了很多很多---,得到的却是很少很少---。理想总是美好的,现实却是非常残酷的。蹉跎岁月已经渐渐地远离我们,夕阳无限好,温馨又从容。我们要把握住“后青春”,愉快地度过幸福的晚年。这块沉睡万年的泰山石,经过精心设计,作为知青石屹立在老码头上,代表着所有的镇江籍知青,向人们叙说着一件件往事---。我们要让知青石永远铭记历史!昭示后人千万不要再重蹈覆辙,孰是孰非,还是留给后人评判去吧!。
原临海农场知青:张福全写于知青石落成之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