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查看: 2429|回复: 1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奶娘

[复制链接]

135

主题

844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872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6-16 15:55:0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如歌 于 2014-6-16 21:32 编辑



                                       奶 娘
                                                       
                                  题记:不是亲娘,胜过亲娘
                                             一
      
很早就有个想法,写一篇夫人与奶娘的故事,两年前与夫人去山东探望奶娘,回来后曾动笔写过几行字,终因手头没有多少感性材料,怕写出来不疼不痒,便没有再写下去。
    前几日,由于夫人一而再,再而三的央求,年近八十的奶娘终于从山东老家来到北京,在那些朝夕相伴的日子里,我再次亲眼得见夫人与奶娘那种不是亲娘,胜过亲娘的亲情,亲耳聆听她们对遥远往事的温馨回忆,泪水一次次湿润着夫人的眼眶,感动也一次次冲撞着我的心灵,再不写点什么,再不把欠账补上,我这个做老公的也太有点麻木不仁了。
    夫人于1952年出生在山东省阳谷县,其父时任县委宣传部长,母亲也是县里的干部,因为工作繁忙,加之供给制的特殊环境,他们不能将刚出生的婴儿带在身边,组织上便决定为这个整日啼哭不止的女婴找个奶娘,条件是既要有奶水,又不能有孩子,还得出身贫寒成分好,政治上绝对可靠。
    到哪去找如此条件苛刻的奶娘啊。也许,这就是缘分,正当大家为踏破铁鞋无觅处而发愁之际,忽然传来消息,离县城不远的孟宅村有个贫苦农家的女人,她的未满月的孩子不幸夭折。
    那年,奶娘23岁,那个夭折的小生命是她的第一个孩子。
    旧时的阳谷地界,月窠的女人是不允许出门的,更何况是死了孩子的女人,迷信的说法,那是要给旁人染上晦气的。忧伤孤独的奶娘在县里来人向她征询意见时,仿佛觉得自己的生命中出现了一道彩虹,不用做工作,善良的女人强忍着失去亲子的痛苦,母爱的天性使她成为了我的夫人的奶娘。虽然,她还没有见到那个才问世的女婴,但在这个女人的心中,那个可爱的小生命如同己出。
    县里来人的第二天,奶娘便催促着丈夫赶紧去接孩子,去接自己失而复得的孩子。
    那是一个艳阳高照的好日子,蜿蜒的乡间小路上走着形色匆匆的几个人,不时有婴儿嘹亮的啼哭声从他们中传出,接送孩子的一行人走乏了,坐在了路旁的小树林里。
    看着树荫下女婴红仆仆的小脸,奶娘的丈夫轻声地对孩子的生母说:“首长,给娃起个名字吧。”望着身边浓密的小树林,孩子的生母说:“女娃家没那么多讲究,就叫小林吧。”
    孟宅村到了,奶娘的家如同五十年代初鲁西北所有贫寒困苦的农民一样,除了刚分得的土地,就只有家徒四壁的土坯草房。矮小瘦弱的奶娘倚在破旧的门框边,从早上起,她就一直这样站立着,直到门外响起了婴儿的啼哭声。
    女婴静静地躺在奶娘温暖的怀抱里,幸福地吸吮着奶娘丰盈的乳汁,没有了婴儿的啼哭声,也没有了生母的身影,听得见的,是奶娘嘴里哼唱的摇篮小曲,看得见的,是滴落在襁褓上的奶娘那一行行眼泪。那一刻,当女婴的小嘴紧紧叼住奶娘的乳头时,奶娘重又找回了做母亲的感觉,那一刻,当甜甜的奶水流进了女婴的血脉时,女婴有了两个母亲,一个是自己的生母,一个是比生母还要亲的奶娘。
    那天,那个叫小林的女婴出生才9天。

(真实故事,未完待续)
http://blog.sina.com.cn/sy194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5

主题

844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8722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6-16 15:57:3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如歌 于 2014-6-16 21:34 编辑



    两个月后,小林的父母奉调北京,奶娘两口子也随之前往,只住了不到一年,因为不习惯城市生活,更因为怀念故土,两口子想回去了。
    奶娘舍不得小林,悄悄对丈夫说:“和首长说说,让俺把小林带走吧。”丈夫为难了,放着条件优越的大城市不住,谁会把孩子送到贫困的乡下去啊?但拗不过妻子的再三央告,丈夫还是试探着开了口:“首长,我们想回去了,小林还没有断奶,是留在北京还是......”小林的生父明白他们的意思,沉思了片刻,对奶娘说:"如果你舍不得,就带回去养吧。
    就这样,刚满一岁的小林又回到了武松打虎的地方。
    都说农村娃没有城里娃幸福,小林也许是个例外。
    都三岁多了,小林还没有断奶。院子里疯跑累了,口渴的小林一头扎到奶娘的怀里,贪婪地畅饮着世上营养最丰富的饮料。每当这时,奶娘都要轻轻地抚摸着小林的朝天辫,像是对小林说,又像是自言自语:“都多大了,还要吃奶。”令人称奇的是,当年,奶娘的奶水多的超过了一般哺乳期的女人,因为有充足的奶水供养,幼年的小林虽个头不高,但却极少生病。
    小林最喜欢往奶娘的怀里拱,她喜欢闻奶娘身上的那股香香的奶味,每当此时,奶娘就给她哼小曲,逗她玩的时候哼,哄她睡的时候也哼。小林还记得,奶娘常将白帆粉末和捣碎的指甲花混合在一起,再掐只蓖麻叶包在她的指甲盖儿上,奶娘轻轻摇晃着身子,一边包还一边哼着小曲:“不染长长(中指),染了长长死娘娘;不染二妹(食指),染了二妹死妹妹。”那表情,那声调,长大了的小林闭上眼睛,还会觉得小曲依然在耳边回旋,奶娘慈祥的面容依然那样年轻。
    小林喜欢热闹,每逢集市,奶娘就拉着她从早上逛到晌午,夏天买一把杏,冬天买一兜花生,只要是小林喜欢的,奶娘从不吝啬。供销社里来了好布料,奶娘嘱咐售货员一定要先告诉她,扯上几尺小花布,鞋面上再绣只戏水的鸭子五彩的鸟,一夜夜油灯下飞针走线,只为了小林四季的穿戴爱美的心。当年,小林是村子里最漂亮的女孩,便是在县城的集市上,因为有巧手的奶娘来打扮,小林也是当年街上最“时髦”的小姑娘。
    那时,只要小林跑出去玩,奶娘总要跟着,形影不分,寸步不离,虽然,当年的乡间,即没有飞驰的汽车,也没有拐卖儿童的骗子,但格外喜欢女娃的奶娘还是揣着一份担心,是担心娃渴了饿了?还是担心娃磕了碰了?恐怕连奶娘自己都说不清,这就是被称之为人间第一情的母爱,而母爱是不需要理由的。
    幼年的小林是个疯丫头,只顾自己满村子撒欢,却不知道奶娘的脚是一对解放初期缠起又放开的解放脚,别人走十分钟的路,奶娘要走半小时,因为那双脚只有十五公分。撒野在农村的广阔天地,幸福了小林,却苦了奶娘,快乐的小林在前面跑,小脚的奶娘只能跟在后面,一扭一扭趔趄在村街小路上。
    母爱是琐碎的,琐碎的如同路边不起眼的砂石;母爱是博大的,博大的足以与日月齐辉。
    小林永远也忘不了,从她记事的时候起,每天早晨,奶娘总要把她揽在怀里,手里拿把小梳子,沾着水,细心地梳理着自己额前的刘海,一遍又一遍,奶娘要把自己全部的爱编织在小林浓密的乌发里;小林同样忘不了,每年春节来临之前,奶娘都要给她穿上里外三新的花棉袄、花棉裤和绣花鞋,集市上,奶娘花两毛钱为小林买朵漂亮的绒线头花(要知道,那时候的鸡蛋,一个只要两分钱),再买些红红绿绿的花头绳,神气的小林蹦蹦跳跳跑到街上,骄傲地在同伴面前炫耀着自己的美丽。
    该吃饭了,顽皮的小林和奶娘玩起了藏猫猫,一会躲在椅子背后,一会又钻到桌子底下,笑眯眯的奶娘端着饭碗追小林,哄着逗着,一年复一年,从春夏到秋冬,奶娘用农家的五谷杂粮把小林喂养得白白胖胖。那时,奶娘的家境并不富裕,大人们半年糠菜半年粮,很少能吃到纯面做的馍,鸡蛋更是家里最好的吃食,不懂事的小林吃着白面馒头,还嫌蛋黄噎嗓子,每天的鸡蛋专拣蛋青吃,奶娘从没有斥责过小林,由着她挑三拣四,自己和丈夫默默地把小林挑剩的吃食合着锅里的糠菜咽下肚。
    大爱无言,母爱无疆,每当回想起往事,小林总会在心底说:“娘,下辈子我还要你做我的娘,做我的亲娘。”

(真实故事,未完待续)
http://blog.sina.com.cn/sy194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5

主题

844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8722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6-16 16:02:01 | 只看该作者
     和所有的孩子一样,小林学说的第一句话是“娘”,小林心中的娘是她的奶娘,虽然奶娘对她说,遥远的北京城里还有她的一个娘,小林就是不信,头摇得像个拨浪鼓:“别的娃都是一个娘,俺也只有一个娘。”
     光阴荏苒,转眼间小林六岁了,亲生父母要把她接到北京上学。
     奶娘的心象刀搅,六个年头了,奶娘和小林一刻也不曾分开过,尺把长的婴儿奶成秀气的小姑娘,奶娘的唯一只有身边的小林,小林就是奶娘的命根子。
     奶娘是个通情达理的好母亲,她知道孩子到北京读书会更有出息,虽然舍不得,但她不愿耽误孩子的前程,为了小林子能得到更好的教育,为了小林的未来,奶娘要亲手把小林送到孩子的亲生爹娘手里。
     又是一个艳阳高照的日子。
     吃过早饭,奶娘说要带小林去县城玩,高兴得小林蹦啊,跳啊,搅得院子里的鸡崽都不得安宁。看着即将离去的小林,奶娘的眼角噙满了泪珠,六岁的小林懂事了,看见奶娘落泪,跑过来轻声对奶娘说:“娘,别哭了,俺听话,俺不惹你生气。”
     都快晌午了,急着去城里玩的小林催促着奶娘快些动身,她不知道今天的奶娘为何变得如此磨磨蹭蹭。拉着小林的手,抚摸着小林红润的脸庞,奶娘反复的只有两个字:“不急,不急。”
     一声不吭的奶娘打开箱子,那里面全是小林四季的穿戴,花花绿绿的衣裤铺满了一炕,从头上戴的到脚上穿的。挑过来叠过去,只为了让离开了自己的小林不冷着,不热着,奶娘整整裹了两大包,包裹里是奶娘一针一线的心血,是奶娘对小林一生一世的母爱。
    那天晚上,奶娘和小林破天荒住进了县委大院的招待所;那天晚上,奶娘的眼泪整整流淌了一夜;那天晚上,小林没有上床睡觉,她在奶娘温暖的怀里做了一个甜甜的梦。
    太阳升起来了,奶娘给小林穿上了花衣裳,新鞋上绣着几朵盛开的花,额前的刘海梳了一遍又一遍,奶娘把小林打扮得比过节还漂亮。
     奶娘带着小林来到了长途汽车站,车站里走出一个人,那是小林生父的通信员。天真的小林哪里知道,分别的时刻已经到来,身边的奶娘就要离她而去,还象往常一样,小林牵着奶娘的手,蹦蹦跳跳地向前走去,她不明白奶娘为什么要流泪,不明白对面的那个人为什么要冲着她们笑。
     就在错身的一瞬间,流泪的奶娘转身嚎啕大哭,笑着的通信员一把抱起了小林,疯了一般的小林在通信员怀里大哭大叫,踢飞了鞋子,扯乱了头发,通信员的手臂也被她咬出了一道红印。
     “娘啊,我要我娘……”
     “娘啊,你怎么不要我了……”
     听不见汽车马达的轰鸣,车窗里飘出来小林的哭声剜碎了奶娘的心,小脚的奶娘发疯似的向着汽车追去……
    来到了北京,小林走进了一个陌生的家。面对着亲生父母,小林叫不出口,站在兄弟姐妹中间,小林不愿多说一句话,听不进父母的安慰,也不理睬哥哥姐姐的问讯,小林的耳朵里依然是奶娘深情的呼唤。
     陌生的家里有小林没见过的玩具,没吃过的零食,小林不愿动那玩具,也不想吃那零食,她不和任何人说话,也不和别的孩子一起玩耍,怕别人笑话她的山东口音,独自搬个小板凳,静静地坐在一边,流着眼泪,小林想起了她的远在山东的娘,想起了那个疼她、爱她的奶娘。
     小林长大以后才知道,奶娘回去后得了一场大病,那病差点要了奶娘的命。


http://blog.sina.com.cn/sy194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5

主题

844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8722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4-6-16 16:02:54 | 只看该作者
   

    在常人的心里,孩子总是自己的好,母爱有时候是很自私的,因此,那些把他人的孩子视为己出的母亲就更显伟大。人们敬仰高尚的母爱,更敬仰那种超越了血缘界限的母爱,小林的奶娘就是这样一个跨越了狭隘母爱鸿沟的伟大女性。
    1960年,正当天灾人祸肆虐神州大地之时,奶娘来到了北京,她是专程来看小林,来看自己奶大的闺女的。
    来北京之前,奶娘收到小林的一封信,知道自己的女儿戴上了红领巾。奶娘托人代写了回信,随信还寄去了一个大包裹,里面有奶娘亲手缝制的棉大衣,大衣里包着辣椒、大蒜等土特产,因为那股呛人的味道,小林把大衣晾晒了一个多星期才勉强能穿。天下的儿女都生活在亲情的阳光下,而母亲则生活在牵挂的碎片中,奶娘嗔怪小林没有寄张戴着红领巾的照片回来,问小林是不是把奶娘忘了,为了看一眼小林,奶娘决定去趟北京,虽然奶娘在小林走后生了一个儿子,但对小林的思念却不曾减弱一丝一毫,两年多不见自己的女儿,奶娘想小林了,一个人抱着刚满周岁的儿子上路了。
    那年头,从阳谷到北京非但不通火车,连直达的长途汽车也没有,绕道济南是唯一的进京路线。勤俭的奶娘为了省些盘缠,四处打听顺道的车辆,好不容易遇到辆去省城运货的卡车,好话说了一箩筐,抹不开面子的司机这才答应免费捎带上娘俩。
    一路的颠簸且不说,只这黄河渡口的惊险一幕,就让小林永远记住了奶娘对自己不灭的思念。
    那时的滔滔黄河犹如天堑横亘中原,整个中下游,除了河南境内有一座旧桥外,在其他地段就只能靠摆渡过河了。为了确保安全,过河时,所有人员必须下车,待空载车辆先行驶上渡轮固定好后方可上船。
    等了两个多小时,终于可以上船了,烦躁不安的人群如潮水般涌上跳板。小脚的奶娘哪里见过这阵势,前行?奶娘抗不住蜂拥的人群,后退?北京那里有她日思夜想的女儿,顾不得许多了,奶娘左手拎着包袱,右手抱着小儿子,大着胆子颤巍巍地走上了跳板。脚下黄河,滚滚浊流汹涌澎湃,身前身后,拥挤的人群互不相让,矮小的奶娘被挤得双脚离了地面,一个趔趄险些栽下船去,幸亏那位好心的司机一把拽住奶娘,才使奶娘避免了葬身黄河的悲剧。
     坐在渡船上,司机关切地问奶娘:“一个人出门咋还带这多东西?是要去哪呀?”
    “谢谢你了,我去看闺女。”不善言语的奶娘笑了笑便不再多说了。是啊,奶娘根本没觉得自己带了多少行李,如果不是丈夫的劝说,奶娘一定还会给小林捎去更多的东西。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理而不说”,奶娘的爱似静水深流潜藏在心底,看不到浪花,只能用心去体会......
    在北京,当奶娘带来的包袱被打开时,所有人都被感动了:十几个红皮鸡蛋,一兜点了红点儿的馍,还有一小袋花生米……要知道,在粮食比金子还珍贵的三年灾荒时期,这是奶娘一家人从牙缝里生生抠出来的吃食啊,而奶娘自己在家里却在吃糠咽菜,奶娘和她的家人绝少能吃到纯粮食,春天的榆钱儿、槐花在那个年代已经要算是填饱肚皮的好东西了,最苦的时候,奶娘的父亲和弟弟还常因吃不饱饭而外出乞讨。
    只有经历过饥荒的人才知道饥荒的可怕,而在可怕的饥荒年代,也只有伟大的母爱才能如此无私,不求索取,不要回报,不计劳苦,不讨恩情。奶娘的爱既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惊世之举,但
在小林的心中,奶娘就是上苍恩赐给自己的最无私、最伟大的母亲。
    虽然,奶娘那年只在北京住了一个星期,她怕住的时间长了,给小林的家增添负担;虽然,小林哭着喊着也没能留住同样依依不舍的奶娘,但奶娘的爱却从此更深地烙在了小林的灵魂里,母女间的亲情更是割不断,如流水,历久弥深,绵绵无绝期:
    小学毕业那年暑假,小林不顾大人的劝阻,拿着父亲写的条子,坐了火车坐汽车,一个人跑回了阳谷,一住就是两个月,直到中学开课了,小林还不想回北京;
    文革动乱,小林插队去了山西,奶娘的包裹也寄到了山西,除了吃的,还有三十斤全国通用粮票、二十尺军用布票和两块花布,那是奶娘托人给掏换的;
    小林从黄土高原转到湖北“五.七干校”,奶娘的包裹又跟到了干校,周围的人都说小林福气好,有这么疼她爱她的奶娘,也有人根本不信世上会有这样好的奶娘,硬说她是在编故事;
    回城上班,小林把第一个月全部25元工资寄给了奶娘,以后每月都要寄去10元,直到被推荐上了大学,自己没了工资才作罢;
    在大学校园里,小林收到了奶娘寄来的生活费,钱虽不多,可小林知道那是奶娘的一片心,是自己永远也无法报答的恩情;
    直到大学毕业,小林几乎每年都要回一趟阳谷,因为那里有她的童年,有她奶娘,有她割舍不掉的情愫,那情愫就是奶娘的爱,象一幅画,无论是轻描淡写还是浓墨重彩,永不褪色,永难忘怀。


(真实故事,未完待续)
http://blog.sina.com.cn/sy194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5

主题

844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8722
5#
 楼主| 发表于 2014-6-16 16:04:5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如歌 于 2014-6-16 21:34 编辑

   
    夫人和我是青梅竹马的邻居,结婚前,夫人很动情地对我说起了他的养母,并把我对其养母的态度作为谈婚论嫁的唯一条件,夫人还特地把奶娘接到了北京,算是来认女婿吧。
    第一次随夫人回阳谷是1981年夏天,那年,我们的孩子一岁半。
    在阳谷,出嫁的姑娘带女婿的第一次回门要算是一件大事。跟随着夫人和奶娘走亲戚、拜老宅,我不但受到了隆重的礼遇,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她们之间那浓浓的的母女深情。进进出出在奶娘的那间简陋的平房,夫人的言行比面对北京的亲生父母还要轻松,还要随便,而奶娘的脸上同样流露着抑制不住的自豪和得意。奶娘一遍又一遍地对来家探望的亲戚朋友夸赞自己的闺女,即便走在路上,碰到熟人询问,也要乐呵呵地说:“北京的闺女来看我了。”
    为了减轻我们的负担,奶娘希望能把外孙留下来让她抚养,奶娘说,抱着外孙,就象抱着当年的小林,那感觉是一样的。私下里,我曾有过担心,担心乡下的条件,担心儿子不习惯,夫人却不以为然:“交给自己的妈来养,有什么可不放心的,我就是在这里长大的,身体不是比你还健康吗?”
    就这样,我们把孩子留在了阳谷,奶娘象抚养当年的小林一样,逗着外孙玩,哄着外孙吃,哼着当年的小曲把外孙摇入梦乡,任淘气的外孙在自己的家里大闹天空。慈祥的奶娘也依然如当年,跟在后面跑,跟在后面笑,跟在后面享受着隔辈的亲情,奶娘把我们的孩子视为了她的亲外孙。
    因为要上幼儿园,快三岁的时候,孩子带着一口山东腔回到了北京,而奶娘的心也跟到了北京。四岁那年,孩子得了猩红热,我们是在孩子病愈后才告诉奶娘的,但奶娘依然放心不下,怕我们报喜不报忧,催着自己的儿子专程来北京一探虚实。
    奶娘对没有血缘关系的外孙的爱,如同当年对没有血缘关系的小林的爱一样,真诚,不差丝毫,付出,不求回报。
    从呱呱坠地到小学六年级,奶娘几乎包下了外孙所有的穿戴。夫人清楚地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商店里很少有适用的婴儿服装,但夫人却从没有为孩子的穿戴操过心。儿子还没出生,奶娘大大小小的包裹已经寄到了我们手里,那里面有奶娘为自己的外孙亲手缝制的四季的穿戴,里外三新的棉衣,不同尺码的棉裤,而同样尺码的棉衣棉裤必有两套,奶娘心细,只怕外孙尿了、脏了没得换。
    莫说棉衣棉裤,就是一双小小的鞋子,奶娘也不让我们去商店买,她怕皮鞋硌脚,怕塑料鞋烧脚,怕买来的鞋子外孙穿着不舒服,虽然布底儿的鞋子两三个月便被淘气的孩子穿破,但我们的衣柜里,还有更多的新鞋摆在那里,奶娘做鞋的速度远比外孙穿破的速度要快,以至于有的新鞋还没来得及穿就已经小了。
    奶娘有情,夫人有义,她们的情义堪比亲母女。
    在夫人的眼里,所有家事,唯奶娘处最大:养父有病,夫人跑前跑后,安排其在北京疗养,住在幽静的西山脚下,夫人月月都要挤公交车去看望两次;山东的弟妹患癌症,夫人联系了北京最好的医院,最好的医生为其动手术;去年,山东的妹妹被查出心脏有问题,夫人倾全力将其接来北京手术治疗......
    三十多年来,夫人和奶娘之间,你来我往总没断过,或夫人去阳谷,或奶娘来北京。每次去阳谷,夫人不是买冰箱,就是留彩电,不放一大件搁在那里,夫人总觉得有点于心不安,而奶娘来北京,也总是大包小包一大堆,也不管我们如何表白,北京城里什么都能买得到。而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夫人和奶娘每次相见后的别离,不论是在北京还是在阳谷,在车子开动的一瞬间,母女俩从不敢面对面做挥手告别之态,两双不敢对视的盈盈泪眼,一对相背不语的母女,便是我看了,眼眶也是热乎乎的。
    前年,奶娘要乔迁新居,夫人二话不说,撂下一万元钱做装修,平时逢年过节,夫人也一定不忘给奶娘寄笔钱去。夫人曾开着玩笑问我:“给山东花钱,心疼吗?”我说:“你把奶娘接来北京养老我也没意见。”是啊,如果不是山东的习俗,老人应由儿来养,如果不是老人离不开家乡的那方热土,夫人还真想把奶娘永久地接到身边,守着奶娘,为她养老送终。
    ……
    母爱,当今世界上最圣洁的词;奶娘,夫人心中最完美的母亲。在我终于写完这篇文字的时候,我的心充满了对母爱,对奶娘深深地敬意和愧疚,敬意于奶娘一生的奉献,愧疚于我文字的乏味,但我也知道,奶娘是不需要任何文字的馈赠的,因为母爱本身就是世界上最美的诗章。

(全篇终)




http://blog.sina.com.cn/sy194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1

主题

2566

帖子

1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2248
6#
发表于 2014-6-16 18:42:5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叶飘零 于 2014-6-16 18:46 编辑

《白发亲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1

主题

2566

帖子

1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2248
7#
发表于 2014-6-16 19:53:0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5

主题

844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8722
8#
 楼主| 发表于 2014-6-16 21:36:18 | 只看该作者
哈哈,终于换了个浏览器可以发片了。
http://blog.sina.com.cn/sy194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2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2560
9#
发表于 2014-6-17 08:20:08 | 只看该作者
人间非止血丝亲,
奶娘待女两代行,
伟大母爱处处现,
也是女儿有孝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5

主题

4319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3107
QQ
10#
发表于 2014-6-17 11:19:17 | 只看该作者

伟大的母爱,人间真情,生动感人!谢谢如歌将这段母子情深的文章奉献给大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6-3 23:37 , Processed in 0.208012 second(s), 25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