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暗淡轻黄 于 2016-10-30 08:47 编辑
中欧印象 金秋时节,有机会去中欧的捷克、奥地利和匈牙利三国旅游观光。都市乡镇,名胜古迹,走马观花十馀天。而今归来,已半月有馀。闲来无事,回忆梳理,略谈印象。
清朗的天空
这是印象最深刻的,因为实在是给雾霾折磨坏了。就这归来的半月,已连续至少一周重霾笼罩,简直快令人窒息了。可在中欧,十馀天内,无论阴晴,无论风雨,从未见到霾的踪影。即使处在三国各自人口最稠密的布拉格、维也纳和布达佩斯,也不觉空气污浊,遑论乡村小镇。只要晴天,所到之处,总见天空清澈,雲朵漂浮;总感呼吸舒畅,视野宽阔,脑请目明,心旷神怡。 我很纳闷儿:它们的工业呢?如果有工业,必有工厂,有工厂必有排放,有排放必有污染,这似乎是天经地义的,除非它们压根儿就没有工业。可事实正好相反,捷克,按照百度的解释,属“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它的工业在中欧,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是数一数二的。而匈牙利呢,自从苏联解体以后,是发展最快并首先达到世界中等收入水平的原苏东集团的国家。真不晓得它们是怎么消除污染净化空气的。莫非他们会施魔法?
优美的环境
捷、奥、匈,是内陆国家,山水相连,虽已中秋,却仍然山清水秀。(三国虽地处北纬四十度左右,与哈尔滨相仿,但气候却温和得多。)自捷克一路向南向东,从未见过荒山秃岭,满目郁郁葱葱。森林连接着草原,草原接连着森林,绵延起伏,像绿浪翻滚。几乎见不到泥土裸露,很少农田,没有放牧。我又纳闷儿了:莫非它们没有农业? 它们村镇稀疏,依山傍水,各具特色,但却同样街道整洁,屋舍俨然。什么污水垃圾尿臊屎臭,根本不存在。因为“没有农业”,农膜塑料之类半露土中绊于草棵挂于树枝吊于電线之景,不见上映。各式民居,或齐头并肩,或高低错落,黄红白绿,搭配协调,鲜艳夺目。各地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凡有人聚居,必有高耸的或圆或尖的教堂。真个是精神抚慰心灵净化,无处不在。匈牙利的维谢格拉德小镇,人口不过上千,竟然有五座不同民族不同派别的教堂, 比尔森的沟渠,卡罗维发利的河谷,清澈见底,游鱼嬉戏。克鲁姆洛夫小镇的山溪,回环往复,欢快流淌。瓦豪地区的多瑙河干流,清绿浩淼,缓缓而行。维谢格拉德的多瑙河水汊,拘谨静谧,令人恋恋不舍。到处是幽静的林原,湿润的空气,洁净的水波。
保存完好的古建筑
从都市到乡镇,古建筑随处可见,尤其捷克,古堡较多。相反,却很少看到什么现代的高楼大厦,更别说什么几十上百层的摩天大楼了。布拉格的古建筑保存的特别完好,据说受到了联合国的表扬与推崇。他是集群成片地保存下来的,完整的风貌几乎没有被破坏。其中据说是世界最大的布拉格城堡,坐落在整个一个山丘上,宏伟壮观。在它的周围,根本没有现代建筑的干扰,一片古朴浑厚。据说,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布拉格都没有受到战火的摧残。这是古建筑群得以完好留存的重要原因。另外,战后的和平建设,现代建筑另辟蹊径,不与老城争风。这或许是欧洲的最正常也是最正确的理念。更重要的,或许是它们都有文艺复兴的传统,而绝无文化大革命的意识。回首北京城,傅作义完好交付,半个世纪过后,呜呼,古貌不复存在矣! 古代建筑的保存,作为古代文明的见证,供人参观、学习、研究,这或许是它的文化价值或称艺术价值,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或许更重要,更可贵,那就是继续发挥它的使用功能,显示它的使用价值。三国也许做得都很好。住宅依然客满,店铺依然营业,市政厅依然办公,广场依然热闹,教堂依然礼拜。捷克的总统府就设在布拉格古城堡内。奥地利国会大厦还在开会议事。奥匈帝国时的雄伟的霍夫堡宫,还是政府政府机关。维也纳金色大厅仍旧正常开放,欢迎四方乐队来此演出,充实民众的文化生活。我还在里面欣赏了一场化妆音乐会呢。当然,这些使用价值的体现,或许与它们的建筑材料不无关系。欧洲的建筑,用的主要是石材,比之东方的大多木质建筑,寿命显然要长得多,至少不怕虫蛀,抵御腐蚀。更何况,没有也不会有“豆腐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