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查看: 46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无花果 三十二(上)

[复制链接]

64

主题

90

帖子

38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8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5-30 16:37: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欸咿呀未 于 2016-5-30 16:41 编辑



       望着画布上的茅草棚和六个小人,还有留着大片的空白,我在想为什么那时我们过得紧巴巴的却总是快乐的?我应该用什么颜色来填补这些空白?我应该用什么素材来填补这些空白?用蓝天白云或者雨后彩虹?有那么阳光过吗?这个问题我想过无数遍,答案也有好多,但归纳起来只有一个结论,因为我们已经没有了快乐,那些无奈的苦笑说穿了就是叫花子寻快活。我不敢把天空画得太灿烂,那时我们的心理是阴沉的、灰暗的,所以任何事情对我们来说都是无奈的,虽然也能找出一些快乐,但那是痛苦的快乐。人啊,只有在毫无欲望时才会变得纯粹,才会不计较痛苦和快乐,可真要那样了,还是人吗?
      我这个人从娘肚子里出世就极具中国人的基本特征,也可以讲是具有中国人的一种通病,那就是怕场合,尤其是怕大场合。从我稍微懂事起,什么反右啊、四清啊,直到后来亲历了的文化大革命,那场合真的吓人。想想看,本来清澈的街道,整洁的建筑,一夜之间突然被糊满了黑白分明的大标语、大条幅、大字报,尤其上面粗暴的红笔狂草的大勾勾大叉叉,充满血腥味儿。本该车来车往的大街上,时不时就会迎面遇上胸前挂着黑牌子,头戴高帽双手被反剪的游街示众。行走在这样的环境里,不由得你不心惊肉跳。心惊肉跳多了,你就会被培植出那种怕场合的基本特征,就会感染怕场合的那种通病。这是一种心理上的不治之症,比癌症更可怕,随便问问从那个时代过来的人,再来一场轰轰烈烈的运动要不要,估计大都会避之不及。对这种病态我当然是呈阳性的感染者,因为自身的免疫能力差,心惊肉跳也就更频繁一些。尤其是我的宝贝女儿出世后,这种感觉越来越强烈,我努力反省,认为问题出在下乡当知识青年。
       知识青年这个名字很好听,一开始我很喜欢它,觉得面对这样一个充满朝气的名字心存愧疚,我最多够一个求知青年的称谓。下农村也不是不行,我回城后能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知恩图报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不短的知情生涯。但是,同一个名字,同一种行为,却引发出很多不同的故事、不同的结局、产生不同的命运。这中间有荣耀、有羞辱,有辉煌、有消沉,这就是我的悲哀,是知青运动的悲哀,是我们一代人的悲哀。
       知青运动在我们经历的时代长达十年之久,涉及的人数近两千万之众。(这并不包括文革前已在运行的这一政策,那时的知青其实就是升学中因父辈的历史问题而遭鄙弃的青少年,我尊敬他们,他们是知青的先行者,也是知青运动的终结者。)这样一个数字它的惊人后患是使我们国家在世界文明的进程中出现了一个断层,导致八十年代后出现了知识匮乏,学术研究后继乏人的现象。对现代人来讲,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只是父辈们留下的一段隐隐约约的模糊印象,知识青年这个词汇就像现在网络上流行的符号,如 @ 如QQ 。但对于我们亲历者来说,它代表的却是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它改写了一代人的命运,酿成了一大批文化低下、身心不健康的人群。
      我拉起一支小号画笔就着清晨冷调子的光线在画布上的小人儿身上涂抹,在这样冷清的早上,在我还没有从下岗落魄的厄运中走出来的时候,特别想念下乡时的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生活的身影交替在稀乱的脑子出现又消失,活灵活现又模棱两可。我努力回忆,想要画出每个人的特点,期待有一天画上的六个人又聚在一起时一眼就能认出自己,当然,我没那个本事。不过,我倔强地把每一笔都往想象中的对象上靠。这么多年了,除张摔跤偶尔有点来往,其他几个人基本渺无音讯,曾经朝夕相处的同学留下的印象越来越模糊,现在真要在街上迎面碰见还不一定认得出来。要想凭记忆在画面上再现他们,再现当时的生活情景,真还不是件容易的事。
       画面上依偎在一起的肯定是男恋爱和女恋爱,虽然他们短暂的恋爱后痛苦地分了手,但他们在知青点的热恋是美好的,我之所以要这样来表现是对原本单纯的知青们表达一种崇高的敬意。我回城后,男恋爱常常到我家里来,来了也就是从一开始就捧着我给他泡的茶,不喝也极少开口。我不敢像在知青点时那样口无遮拦地和他开玩笑,也不知应该从哪里入手来排解他的忧伤。因为我们已不是知青了,不在一口锅里吃饭,不在同一屋檐下进出,就没有了那份纯真,没有了那种野性,没有了兄弟一样的情谊,我也就哑巴一样陪着他,直到茶凉了放下杯子走人。送他到门口,那时候我会抓住机会说上一句,“有空就来坐坐。”他朝我点点头算是告别。我知道他的苦衷,却蠢得寻不出一句安慰的话语。
      男恋爱病退回城后在家闲了好几年,性格变得越来越孤僻,极少与人交流。他的爸爸跟我说,自己就好比拿个猪肚子蒙在老脸上求爷爷拜奶奶的托关系帮他在一家小医院的药房找了份工作。他妈妈不甘心儿子消沉,动员了一切积极因素为她的独子介绍对象,可是她儿子虚有一个恋爱的好名声,就是动不了婚姻这根筋。
       我结婚有孩子后与男恋爱的联系就少了,最后见到他是在他家里。那时,我母亲病了,年事已高的她在医院住了差不多三个月,气若游丝的母亲靠几根管子维持着极弱的身体,医生要我想法子买一针白蛋白,我便想到了在药房工作的男恋爱。我冒昧地到他家让他颇为惊讶,脸上都显现出来一片潮红,他正在织一件毛衣,尴尬得不知如何是好,我顿时后悔不该上他家来。好在我曾经拥有知识青年的称谓,急中生智的忙说:“哦嗬,你也会织毛衣?让我看看,我可是出师了,我帮我女儿织了好几件毛衣呢。”男恋爱仍是单身一个,白白净净的,精精致致的,皮肤细腻得少了一份阳刚气。他挑起眼睛看我一眼,轻声细语:“闲着没事,好玩。”顺手把毛衣塞进枕头下面。这回轮到我不知该讲什么了,就直奔主题请他帮忙,他倒是很客气,问了我母亲的病情后说:“白蛋白的事你放心,弄到手了就给伯母送过去。”我说:“能买到就是帮了大忙,到时我来取。”男恋爱只是浅浅一笑,“你的事就是我的事,再说了,伯母那里我是早就应该去看看的。”我不敢多留,暄寒几句便赶紧告辞走人。
      女恋爱就不一样了,听说她从押送她去公社的民兵手中逃脱后不敢回家,四处游走,最后流浪到了湖南衡阳,在那里结识了一帮弟兄,一伙人爬上往香港运猪的火车。说起给香港供应牲猪我略知一二,因为我们公司也为供港生猪提供过货源。国家为了保证港澳同胞吃上新鲜猪肉,开辟了一列专车,编号为751,雷打不动定期运送,文革以来好多不安分的人利用这个渠道偷渡到了香港。这看似容易的方法其实充满了恐怖和危险,在罗湖口岸边防军和警犬将大部分偷渡者从众多的蠢猪中甄选出来送进了监狱,侥幸漏网的人不得不混迹在烦躁的肥猪之间,躺卧在猪粪尿之上,与变态待宰的猪们抢食充饥、争水解渴。没有人知道女恋爱是怎么有幸成功偷渡到香港的,同学口中流传的女恋爱简直就是一本传奇小说;她打过黑工、做过陪酒女郎、抢过金铺、坐过洋牢,最后她和九龙帮的大佬结了婚,住半山别墅、坐7系宝马轿车。
      我们知青点一共六个人,两女四男,以上有关我们知青点的记载你如果看得过细就会纳闷怎么只讲述过五个人的故事。是的,还有一个人我一直没有提起,画中那个被房子遮挡了半个身子的人就是我印象中的他。之所以没提起并不是忘了他,而是我不愿意提及,想想都伤心,名字我就不说啦,免得惊了他支离破碎的灵魂。他是一个遗腹子,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他爸爸结婚三天就上了战场,惨烈的上甘岭战役结束后,活不见人死不见尸,便把他列入失踪人员,这就意味着有被俘甚至投敌的可能。这一结论使他妈妈背上了沉重的政治包袱,母子两被歧视到城乡结合部一家小工厂围墙外的一个破茅棚里,靠乞讨艰难度日。过苦日子时,我同学两条细细的腿水肿得像透明的塑料管子,好像只要稍微有点碰撞就会粉碎。文革初期,红卫兵为他妈妈设计了一个阴阳发型,像纳粹对待犹太人一样也给我同学佩戴了一个狗崽子白袖章,一天到晚他就像一只被一群鬣狗围追的兔子,有说不尽的惊恐。
也搭帮文革清查得过细,在抄查档案时发现了几个上甘岭战役身负重伤士兵讲述的真实事迹,我同学的爸爸在弹尽粮绝时,面对黑压压的美国兵,硬撑着被子弹射穿的身体拉响爆破筒滚进了美国兵中间。据说他就是《英雄儿女》中王成的原型。给他们家的平反很隆重,我趴在窗子外面看了全过程。一枚英雄勋章挂在了我同学单薄的胸前,尽管会议开得隆重,很多人讲了热情洋溢的话,但他母子两丝毫没有英雄的骄傲,两对肿胀的眼睛红红的,里面尽是凄凉和茫然。他们一个劲地给每个发言的人鞠躬,给台下的听众鞠躬,那情形,我觉得他们更像被特赦的劳改犯。有了这样传奇的身世,他也就理所当然成为了我们知青点第一个被招工的幸运儿。只可惜原来看上去和谐有活力的集体被招工这个事儿搅得四分五裂,期间的各种努力均是徒劳无益,归属和下场非常的不幸。我的这个同学作为我们知青点唯一的招工对象,被招到一个偏远山沟里的一家兵工厂当了名检验工,工作就是抽查子弹炸药,结果头天上班就被炸飞了,和他爸爸一样整个身子炸得粉碎,搜寻到的最大一块皮肉还不足三两。听到这个消息他妈妈一头栽倒在地上,中风了,在床上瘫了十一年。
      张摔跤就不用多说了,早我两年招工回城,在一家机械厂当翻砂工,三班倒,却总有使不尽的力气,风风火火的,我们见面最多。他最羡慕的就是我们单位的食堂,我留他在我们公司吃过好几次午餐,每次都好像意犹未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44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3062
沙发
发表于 2016-5-31 08:30:58 | 只看该作者
回城知青命不同,
一个炸死一力工,
一个始终没成家,
只有逃港一成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5-1-9 21:27 , Processed in 1.216802 second(s), 21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